中医系关于便秘的简单论文

合集下载

便秘病人的中医护理论文

便秘病人的中医护理论文

便秘病人的中医护理更多精品源自 3 e d u 教育网便秘在传统医学当中称为“大便难”、“脾约”等,其证型可分为“虚秘”“实秘”两种。

目前,国内外对缓解便秘的研究多数为内服中西药泻剂、直肠栓剂、灌肠剂、润肠剂等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容易形成依赖性,使患者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严重便秘的诱因。

以下为我们近年来用中医护理方法护理此类病人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与方法。

行为治疗制定有规律的排便锻炼,增加参与排便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排出阻滞型和结肠通过正常型便秘有一定的效果。

因长期卧床引起的便秘应选择在早餐后容易引起胃一结肠反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借此时的排便反射,已逐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此方法惟一的影响效果的因素是病人能否坚持,与年龄、性别、体质其他因素无关,只要病人坚持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针灸、电磁疗法主要取穴为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热解便秘可配合合谷、曲池穴热解伤阴便秘者可配合三阴交、太溪穴肝火便秘配合气海、阳陵泉。

实秘针用泻法,虚秘针用补发,寒秘针用灸法。

用电磁疗法对每个穴位治疗分钟左右。

运动调节对于精神紧张、恐惧的病人每天至少进行一分钟松弛训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以做操,散步,跑,做深呼吸或气功,扭展腰肢等。

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可缓解因便秘产生的紧张、恐惧、焦虑等症状。

推拿按摩首先温暖腹部再用点穴压手、脚疗穴位。

强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支沟等穴位。

每个穴位一分钟。

情志护理对便秘患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变患者排便时忧虑、恐惧的心理因素影响,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愉悦的心情,可减轻因精神紧张、惧焦虑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助于便秘的改善和恢复。

同时保证良好的睡眠,生活起居有规律也对改善便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长期卧床病人进行有效地心理预防,能有效的解决便秘问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达到减少痛苦尽早康复的目的。

根据所了解的因素,给予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护理,病人一般在天内能够顺利排出大便。

浅析中医按摩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

浅析中医按摩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

浅析中医按摩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每周排便少于3次。

或指便质干燥不通,或便质虽不干,但粘腻难下,排出困难。

《中医称之为”大便难”。

它常常是多种慢性疾病中的一个临床症状。

本文索要谈的便秘,就是中医认为的脏腑功能失调,升降失常所引起的大便干燥不通,或粘腻不爽,排出困难等症状。

1 病因及病机饮食入胃,经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微,所剩糟粕由大肠传导而出,称为粪便。

脾胃运化和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大便通畅。

若胃肠受病,或其他因素影响胃肠功能时,则可发生便秘。

脏腑功能失调,是产生便秘的根本所在。

脾失健运,肝气郁结,肾气虚弱,肺失宣降,胃肠有即热,气机郁滞,气血津液亏虚,寒湿凝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存留时间过久,水分过量吸收,使便质干节坚硬难以排出体外。

这些就是大便干结便秘的根本机制。

便秘的根本病机是中焦气机不畅,升降失常,不论虚实寒热都可影响脾升胃降的功能。

可见,便秘的发生,不仅是脾胃不和所致,而且与肝、肾、肺也有密切关系。

便秘产生的主要病因,是平素没有养成按时排便的生活习惯。

喜欢食用过于酸钠或含热量过高的高粱后卫。

同时,情志变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身体疲劳和运动量少等原因都是便秘的诱发因素。

根据便秘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者为邪至胃肠,拥塞不通;虚者为胃肠温润不足,蠕动无力。

在临床上常见虚实交杂,或相互转化。

由于便秘属于慢性病症,因此虚实交杂最为多见。

2临床表现与辨证分型根据便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便质不同,医者必须认真的辩证分析,掌握虚实寒热的属性,方能为拟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制定对症治疗的手法提供理论根据。

①症见:大便干结如球,排出困难。

间隔时间延长,1~2次/w,并伴有全身燥热,口干舌燥,口臭,口舌生疮,情绪不宁,失眠多梦,纳呆腹胀,口渴喜冷饮,食欲不振,唇干面红,小便短赤,月经先前,量大色红,带下质稠,舌红苔黄,脉浮数。

此当热结阳明型便秘。

②症见:大便干结如球,排出困难,胸胁满闷不舒,口干口苦,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易怒,善叹息,情绪不宁,失眠多梦,食少纳差,腹胀,失气则舒,经期错后,量少色暗,经期乳房胀痛,赤白带下,每遇情緒变化,病情加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便秘中医治疗的临床实践与思考

便秘中医治疗的临床实践与思考

便秘中医治疗的临床实践与思考摘要:探讨与思考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价值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中医治疗前、治疗后三个月的便秘情况,并予评分量化比较。

结果:随访3个月,痊愈5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治愈率7.94%,总有效率73.02%。

结论:中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较稳定的中远期疗效。

关键词:便秘;中医治疗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增快,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与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慢性便秘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造成或加重其他疾病。

“便秘”一词首见于清代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炪》一书中[1]。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着眼于病机。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并未指出“便秘”的病机,然“魄门亦为五脏使”,可见便秘的病机之复杂。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笔者认为便秘病位在大肠,病机核心还是“脾”的健运功能失调,与肺、肾、肝密切相关。

肺气不足,上焦失宣;脾虚健运失常,糟粕內停;肝郁气滞或化火伤津;肾虚气弱、血亏津少。

在调整脏腑功能时应紧紧围绕着“运脾”这个中心。

便秘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信号,中医治疗的目的是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很多患者便秘病情好转的同时,其伴发的纳呆、倦怠、腹胀等相关症状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随着便秘患者的日益增多,笔者所在医院肛肠科于2年前开设了“便秘”专病门诊,现对笔者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接诊的63例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门诊所入选的病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参照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关于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2]:①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以上: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排便次数<3次/周。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不顺畅、频率减少、便质干燥或硬结,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明显病理生理异常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失调、肠道濡湿失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强调调理脾胃功能、通畅气机、滋补脏腑等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的临床疗法和药物,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的疗效。

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报道和临床经验,但对于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尚属罕见。

本文旨在对近5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针灸等中医疗法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师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决策依据,促进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一步发展。

2. 正文2.1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秘、大便干燥、大便排出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协调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包括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肾虚肠涩等。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本文旨在探讨中医中药治疗便秘的方法。

便秘是一个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其概念比较复杂。

在诊断时需要考虑病人原来的排便惯和病史的长短。

有的学者将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便干燥称为便秘,将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称为排便困难,两者合称为排便障碍性疾病。

2.辨证要点便秘的根本原因是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职。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接受经过小肠泌清别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中医中药治疗便秘的方法包括辨证论治、外治法、推拿治疗和外科治疗。

3.辨证要点中医治疗便秘的关键是辨证论治。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可以从肺、肝、肾、脾胃等方面入手治疗。

气虚便秘、气滞便秘、血虚便秘、血瘀便秘、津亏便秘等不同类型的便秘,需要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

同时,外治法、推拿治疗和外科治疗也可以辅助治疗便秘。

4.外治法外治法是指通过外部手段来刺激肛门和直肠,促进排便。

常用的外治法包括灌肠、热敷、冷敷、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刺激肛门和直肠神经,促进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从而促进排便。

5.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是指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刺激腹部和背部的穴位,促进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腹部推拿、背部推拿、足三里按摩等。

6.便秘的外科治疗便秘的外科治疗主要是指直肠手术。

对于一些严重的便秘病例,如直肠脱垂、直肠癌等,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

7.结论中医中药治疗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便秘时,可以结合外治法、推拿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便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一般以内治为主。

但随着对便秘认识手段的不断发展,对一些特殊原因的便秘,如保守治疗无效的话,可考虑手术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的便秘主要是直肠梗阻性便秘,如直肠前突、盆底直肠肌痉挛综合征手术。

国外也有部分手术病人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进行手术治疗,但并发症较大,不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1.___.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便秘68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03:68.2.___,___.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经验[J].中医杂志,2007,48(9):790.3.世仲,___.中医中药便秘中医辩证分型的依据[J].南京卫生年鉴,1992:47-48.。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探究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探究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探究【关键词】中药很多人的肛肠并没有明显的病变,但就是长期便秘,医学界称之为功能性便秘。

近年来医学界已将功能性便秘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对待[1],从而大大促进了功能性便秘的研究、治疗进展和疗效提高。

1 功能性便秘的分类[2]以“老年性便秘”、“女性便秘”、“儿童便秘”等都是一种笼统的说法,都必须在找到明确病因的前提下才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从病因上对功能性便秘进行分类。

1.1 慢传输型便秘(又称结肠型便秘)粪便在结肠中通过缓慢,水分被肠黏膜大量回收,导致大便干燥,排出困难。

原因有:一是结肠无力性便秘,见于老年体弱者,表现为肠鸣音减少,便次减少和粪量少;二是排便动力缺乏性便秘,见于膈肌衰弱如慢性肺气肿者,腹肌衰弱如多次妊娠、肥胖、急剧消瘦者,提肛肌衰弱如经产妇;三是肠壁刺激匮乏性便秘,多因饮食中食物渣滓、纤维素、活动量太少导致,见于人为抑制便意、环境改变、精神抑郁、精神病、神经性厌食等;四是肠蠕动抑制性便秘,如长期应用泻剂、铁剂、肌肉松弛剂、抗抑郁剂等抑制肠蠕动,导致弛缓性便秘。

1.2 出口阻塞型便秘(又称直肠型便秘)由于肛门直肠附近的组织或器官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排便困难。

其因:一是直肠无力性便秘(或称弛缓性便秘),指直肠及盆底非解剖原因、非器质性变化、生理机能退行性改变引起的出口阻塞性便秘,可见于分娩产伤、不合理饮食结构、久蹲强努排便、营养不良、中气不足者;二是盆底肌功能不良性便秘(或称失弛缓性便秘),其因盆底肌痉挛性功能亢进导致顽固性便秘,常见于长期忽视便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尤其多发于75岁以上、常服泻剂以协助排便者,其排便动力存在严重不足;三是直肠外梗阻性便秘,因直肠毗邻组织器官压迫或阻塞直肠所致,常见子宫后倾位压迫直肠前壁、盆底疝等。

2 功能性便秘的中药施治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1999年5月潍坊会议的规定: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帮助排便,在不使用缓泻剂的情况下,7天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学论文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论文题目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专业中医临床专业班级 08级中医临床(3)班姓名吕志锋学号 0801012302指导老师方先佩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摘要】关于便秘的概念,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便秘的概念较为复杂,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第二,便秘不是疾病的名称,而是一个症状,它既能够是一种严峻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也能够是一种疾病的要紧症状,而且也能够是只表现为便秘,而查不出原发疾病。

第三,诊断便秘,一定要考虑到病人原先的排便适应。

第四,诊断便秘,也要注意病史的长短。

第五,有的学者把排便间隔时刻延长,粪便于燥称为便秘,把排便费劲,排便时刻延长称为排便困难,两者合称为排便障碍性疾病。

【关键词】便秘中医药治疗综述目录中文摘要 (Ⅰ)名目 (1)一、辨证要点 (3)(一)从肺论治 (3)(二)从肝论治 (3)(三)从肾论治 (3)(四)从脾胃论治 (3)(五)气虚便秘 (3)(五)气滞便秘 (4)(六)血虚便秘 (4)(七)血瘀便秘 (4)(八) 津亏便秘 (4)二、外治法 (4)三、推拿治疗 (4)四、便秘的外科治疗 (5)参考文献 (6)1.辨证要点1)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职是便秘的全然所在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

大肠的要紧功能是传化糟粕,大肠同意通过小肠泌清别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取余外的水分,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2)五脏六腑皆可阻碍大肠传导而致便秘如前所述,便秘的全然在于大肠传导失常,但大肠的生理功能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专门紧密,如肺的宣发肃降、肝的疏泄条达、脾的转输运化、肾的温煦濡养等,因此,除大肠本身的病变,五脏六腑任何一个脏器的病变,都可阻碍大肠的传导功能而发生便秘。

因此说,治疗便秘的方法必须注意到大肠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1.2.1从肺论治《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针灸为主治疗便秘认识论文

针灸为主治疗便秘认识论文

针灸为主治疗便秘的认识【摘要】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的病症。

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主要由于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而致粪便变干变硬以致不易排出。

便秘是多人群发病,多因素存在的疾病。

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随着各种研究手段的日臻完善,使便秘的诊断和防治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针灸治疗本病由于疗效好,操作简便,无副作用,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便秘;针刺治疗;贴敷疗法【中图分类号】r 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037- 011 发病和辨证分型1.1发病中医认为素体阳盛,嗜食辛辣厚味,或因热病导致胃肠积热;或情志不畅,木郁土壅,大肠传导不利;或阳虚寒盛,凝滞肠胃;或年老体虚,气血两虚,肠道失润,推送无力,均可引起便秘。

本病病位在肠,但与脾、胃、肺、肝、肾等功能失调均有密切关系⑴。

便秘以排便困难为主证,临床上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或2日以上至一周左右大便一次,粪质干硬、排出困难;或虽然每日大便一次,但粪质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或粪质并不坚硬,也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等。

便秘日久,常常会引起其他症状:腑气不通,浊气不降,可引起腹胀甚至腹痛,头晕头胀,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病情严重者会引起痔疮、肛裂等便血症状。

1.2辨证分型便秘可以分为虚证便秘和实证便秘。

虚证便秘又分为冷秘和虚秘,实证便秘又分为热秘和气秘。

冷秘:大便秘结,腹部拘急冷痛,拒按,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或沉迟。

虚秘: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或数日不便但腹无所苦,临厕努挣乏力,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弱。

热秘: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气秘: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腹痛连及两胁,得矢气或便后则舒,嗳气频作或喜叹息,苔薄腻,脉弦。

2 治疗方法2.1针刺治疗2.1.1取穴主穴:大肠俞、天枢、上巨虚、列缺、支沟。

中医药治疗便秘近况论文

中医药治疗便秘近况论文

中医药治疗便秘近况【摘要】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为临床常见症状,多长期持续存在[1]。

中医学认为便秘是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除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等[2]。

西医学对于便秘的治疗大多是局部缓解治疗,常用泻药或者灌肠疗法,临床效果不甚理想。

中医药在便秘治疗上则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便秘的治疗做一简单综述。

【关键词】便秘;中医药治疗;综述1内治1.1辨证论治便秘的病因多样,临床施治也应当详细辨证。

林东等[3]将本病分为:肠道实热,肠道气滞,阴虚肠燥,脾虚气弱等四型。

运用自拟处方加味脾约麻仁丸(火麻仁,大黄,大腹皮,生地黄各200g,苦杏仁,炒白芍,厚朴,炒枳实,郁李仁各100g,白术500g)辨证治疗2900例,总有效率达95.35%。

林学赛[4]以补肾益气四仁汤(党参,怀山药,熟地,黄芪,肉苁蓉各15g,当归9g,首乌,丹参各15g,桃仁,火麻仁各9g,瓜蒌仁12g,枳壳9g,并随证加减)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110例,疗程一个月,痊愈67例,好转43例,有效率100%。

邓泽潭[5]将本病分为肺气虚,脾气虚,气滞血瘀三型,对肺气虚证型采用桔梗汤加减(桔梗10g,紫苏10g,紫苑10g,党参12g,太子参12g,麦冬12g,杏仁10g,枳壳6g)以提肺气,养肺阴,即理气开秘法;对脾气虚型,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太子参15g,沙参12g,生白术50g,黄芪20g,升麻6g,当归12g,白芍15g,首乌15g,怀牛膝12g,肉苁蓉20g)治疗,即益脾补肾开秘法;气滞血瘀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赤芍,桃仁,丹参,枳实各12g,生地,牛膝各15g,川芎9g,大黄,芒硝各20g,木香,延胡索各10g),对术后肠粘连所致便秘有一定疗效。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中医治疗方法在缓解便秘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深入探讨,从中医角度阐述便秘的发生发展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等内在因素的关系。

本文将系统总结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灌肠、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优势。

本文还将关注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基础研究,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针灸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揭示中医治疗便秘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推动中医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为更多便秘患者带来福音。

二、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功能性便秘在中医理论中,多归属于“便秘”“大便难”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的理解,深深植根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有关。

脏腑功能失调是功能性便秘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中,脾胃功能的失常尤为关键。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功能正常,则饮食水谷得以正常消化吸收,糟粕得以顺利下行。

若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司,则糟粕内停,大肠传导无力,发为便秘。

大肠传导功能失司也是便秘的重要病因,大肠主传导糟粕,若其功能失常,则糟粕内停,发为便秘。

气血阴阳失衡也是功能性便秘的重要病因。

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虚则肠道失养,阴虚则肠道干涩,阳虚则寒凝气滞,均可导致便秘的发生。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亦能导致功能性便秘。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研究分析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研究分析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研究分析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便秘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便秘虽不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了患者的工作效率等等。

对于便秘的治疗,西医多采用西药、手术等方法,但其并发症较多,且远期疗效不甚理想。

随着人们对便秘的不断认识,中医药在治疗便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标签:便秘;病因病机;中医药;综述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精神心理压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便秘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目前治疗便秘的方法很多,但是西医药治疗容易产生依赖及耐受,西医创伤性外科手术并发症多,且长期疗效有待探讨,而中医药治疗便秘的适应证广,且疗效肯定,与西医相比,有明显的优势[1]。

针对中医药治疗便秘的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气血亏虚、阳耗阴伤而致使肠道失于濡润或传导无力形成便秘。

情志失调导致脾郁气结、升降失调或肝失调达、气机郁滞,气滞则血亦滞,肠失濡润发为便秘;气郁日久,化火伤阴,津伤阴亏,进一步加重便秘。

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导失常,渐成结燥之证。

2 治疗2.1中药内服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主要特点,便秘的临床辨证当分清虚实,实者包括热秘、气秘和冷秘,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的不同。

①热秘:麻仁汤可以润肠泄热、导滞通便,黄红元采用麻仁汤加减治疗此证型便秘疗效明显[2]。

②气秘:国医大师周仲瑛认为气秘与脾胃升降失常、肝气郁结及肺气肃降失常有关,所以其常用枳术汤、四磨饮子等加减治疗,疗效明显[3]。

③冷秘:临床上冷秘较为少见,常由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而损伤体内阳气,陈永展[4]采用温脾汤加减治疗冷秘1例,效果良好,患者便秘症状消失,未再复发。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研究与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研究与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研究与治疗概述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般表现为排便不畅、大便干燥、次数减少等症状。

功能性便秘是指无明确器质性病变所致的便秘,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在中医药学中,便秘被归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中医病因范畴。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功能性便秘的研究与治疗。

中医药研究病因研究在中医药理论中,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主要包括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方面。

脾胃湿热是指肠道湿热积聚,使肠道蠕动减缓,影响大便的正常排泄。

肝胃不和是指肝气郁结,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从而导致腹部胀满、排便不畅。

脾胃虚弱是指脾胃功能减退,造成食物不易消化吸收,大便干燥。

中药研究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许多中草药被应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

例如,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药物可用于脾胃湿热型便秘的治疗。

柴胡、枳壳等理气药物可用于肝胃不和型便秘的治疗。

党参、茯苓等补益药物可用于脾胃虚弱型便秘的治疗。

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逐渐积累了一些有效的药方和治疗经验。

针灸研究中医针灸疗法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另一重要手段。

根据中医经典理论,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体内脏腑功能,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大椎、关元、足三里等。

针灸疗法作为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疗效。

中医药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通过中药的内服和外用来实现。

内服药物主要包括中成药和中草药,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型,医师会开具相应的药方。

外用药物主要是指中药浸洗剂、勾脚贴等,通过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腹部穴位,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穴位选择和使用方法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临床上常用的针刺方法有温针、冷针、刺血、电针等。

治疗过程中需要医师准确把握针灸的力度和频率,以适时调整治疗效果。

调理饮食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还强调调理饮食,即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来改善便秘症状。

中医认为,不同类型的便秘可以适当调整饮食,例如,脾胃湿热型便秘应避免辛辣肥甘食物,宜多吃蔬果;肝胃不和型便秘应避免冷饮和过食油腻食物;脾胃虚弱型便秘则应避免生冷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就近5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病与脾胃失调、肝郁气滞、大肠湿热等病因有关。

脾主运化,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脾虚则运化失常,易致大便干结;肝郁气滞,导致气机不畅,易引起大肠气机不畅,影响大便的通畅;大肠湿热则可导致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等症状。

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等也与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二、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1.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疏肝解郁、祛湿泄热等方面。

常用的中药包括养胃宁肠颗粒、柴胡泻肝颗粒、泻下止痛胶囊等。

养胃宁肠颗粒具有调整脾胃功能、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功能性便秘有良好的疗效;柴胡泻肝颗粒则可舒肝解郁、疏肝理气,对于情志性便秘有良好的疗效;泻下止痛胶囊主要以泻下止痛、清热利湿为主要作用,适用于大肠湿热引起的便秘。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也有显著疗效。

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畅通经络,调整脾胃功能,舒肝解郁,祛湿泄热等方式来达到通便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大肠俞、关元等。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 推拿保健推拿保健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对于功能性便秘也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腹部推拿、督脉推拿、足三里按摩等。

推拿保健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舒筋活络、调理气血,达到调整脾胃功能、疏肝解郁、祛湿泄热的目的,从而改善功能性便秘症状。

浅谈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浅谈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浅谈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针对便秘的患者,主要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与护理对策,以促进和恢复患者的正常排便。

方法:对60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后行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耳穴贴压、艾灸、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中医特色治疗与护理。

结果:排便有明显改善的42例,排便改善效果一般的11例,排便无改善的7例。

结论:通过运用中医护理技术与中药口服相结合对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便秘;中药治疗;中医特色技术;护理由于社会的变化,人们作息和饮食的不规律,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导致工作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发生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结干结,排出艰难,或粪便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我科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共收治便秘患者82例,其中肿瘤引起的便秘患者2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主要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中医中药治疗与护理。

通过对这60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后行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耳穴贴压、艾灸、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中医特色治疗与护理后,多数患者的便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1、病例介绍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共收治便秘患者6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5岁;男性2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7岁。

入院时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每周排便1-2次或更少,患者出现不同的焦虑,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入科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通过传统的中医中药治疗和中医特色护理2-3周后,42例患者排便得到明显改善,每日能排便1-2次;11例患者排便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每周排便3-4次;7例患者因长期反复便秘,且年龄较大,配合程度较差,观察周期短,因此观察时排便情况未得到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1 病因病机 (2)
2 诊断标准 (2)
2.1 中医诊断标准 (2)
2.2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2)
3 辨证论治 (3)
3.1 辨证要点 (3)
3.2 治则治法 (3)
4.治疗方法 (3)
4.1基本方加减治疗 (3)
4.2其他疗法 (4)
5. 问题与展望 (4)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浅谈中医治疗便秘
作者指导老师
[摘要] 便秘在《内经》成为“后不利”、“大便难”。

认为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等有关。

病位主要在大肠,肺胃肝脾肾密切相关。

从寒、热、虚、实4个方面,辨证论治,单验方治疗及综合疗法治疗便秘,常收满意疗效。

关键词便秘中医辨证论治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其临床变现不一,病情轻重不一,有大便排便周期延长,有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或者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皆属中医学“便秘”范畴[1]。

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多以泻药为主,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疗效较好。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病位虽在大肠,但因大便生成排泄与肺气的肃降、脾胃的运化、肝脏的疏泄、肾阳的温煦气化作用密不可分,故本病多发于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1)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便无力,出而不畅;
(2)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脘闷嗳气、食欲不振、夜寐不安、心烦等症;(3)发病常与感受外邪,饮食情志,久病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起病缓慢,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
(4)大便常规,直肠指检,肠镜,钡剂灌肠有助于诊断。

2.2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1)肠胃炽热:大便干结数日不通、腹部胀满、唇裂口臭、口干、渴喜冷饮,可兼见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心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沉滑或滑数。

(2)气机郁滞:大便干结排便费力艰涩不畅,排便之后犹感便意未尽,胸胁胀满、腹中胀痛、嗳气频频、郁郁寡欢、心烦失眠、舌淡红苔白脉弦。

(3)气虚便秘:大便干硬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面色无华、神疲倦怠、肢乏懒言、舌质淡嫩、苔白脉弱。

(4)血虚便秘:大便干结难以排出、面色冷白或无华、心悸健忘、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唇甲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5)阳虚便秘: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眩晕耳鸣、口干而不欲饮、怔忡少寐、腰膝酸软。

舌红少苔、脉细数。

3 辨证论治
3.1 辨证要点
本病辩证分虚实:大便坚硬,排便困难,腹胀腹痛,嗳气频作,面赤口臭,舌苔厚,脉实者为实;粪质不干,欲便不出,便下无力,心悸气短,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淡苔白者为虚。

辨寒热:大便干燥坚硬,便下困难,面赤身热,心烦不安,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或弦说者属热;大便艰涩,难以排出,喜温恶寒,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者,属寒。

3.2 治则治法
治疗以通下为原则,根据不同病因病机选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实证以祛邪为主,据热秘,冷秘,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温通、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品,邪去便通;虚证以养正为先,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标本兼治。

4 治疗方法
4.1 基本方加减治疗
中医治疗便秘根据不同的类型辨证论治,不同的病因使用不同的方子,不会使病人因为一味的泄泻而出现别的症状或者更严重。

基本方有麻子仁丸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


虚型;黄芪汤。

方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为方中主药,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

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中气足则便尿如常”,气虚甚者,可选用红参;若气虚下陷脱肛者,则用补中益气汤;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可用大补元煎。

血虚型;润肠丸。

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肠通便,枳壳引气下行。

可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

若兼气虚,可加白术、党参、黄芪益气生血,若血虚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

阳虚型:济川煎。

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

可加肉桂以增温阳之力。

若老人虚冷便秘,可用半硫丸;若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可用理中汤加当归、芍药;若肾阳不足,尚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
4.2 针灸推拿治疗
(1)针刺常用穴位有大横、天枢、中脘、气海、足三里、上巨虚、合谷、复溜穴。

(2)耳穴实秘取穴大肠、直肠下段、便秘点、交感、肺、肝、胆穴;虚秘取脾、胃、肾、大肠、直肠下段、皮质下、便秘点。

用75%酒精行局部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放置于胶布上,贴压在选好的穴位上,逐穴揉压,每日2次,共5~10分钟。

3日为1个疗程,3日后仍便秘者可换贴另一侧耳穴治疗。

(3)按摩可按摩足三里,每晚睡前排除杂念,自然呼吸,自行按摩足三里穴10分钟(顺时针按摩5分钟,逆时针按摩5分钟)。

(4)指压取天枢穴,即脐旁2寸,左右各一,按压此穴,有轻度压迫感,待有便意后如厕。

接着病人自己继续用左右两拇指按压左右天枢穴,力度以轻度压迫为宜,病人无法完成时可由他人协助完成。

5 问题与展望
中医学治疗本病具有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基本特点,加之针灸、推拿、穴位治疗等,效果可靠。

中医学治疗便秘症提供了临床依据和经验,但便秘的临床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1)用药应该因时、因地、因人,超量使用某些药物(如龙胆草、黄连等),虽然在某些地区有临床疗效,其他地区应酌情考虑。

2)应结合中药的药理药效机制研究,找到量化解释中药疗效的途径或方法,从而进一步阐述、证实中医药疗效的科学性、客观性;3)为提高研
究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多的采用大样本、多中心、双盲的研究,纳入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方法。

4)方剂中使用的药味多、药量重,缺乏相应的毒性观察。

以上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可把中医治疗便秘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便秘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便秘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41
致谢
本文是在***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

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谢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谢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老师对我论文写作的指导,他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最后,谢谢所有曾给予我帮助、支持、关爱的每一个人,衷心感谢你们!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