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魏晋南北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 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 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 的贡献。
第二节 鼓吹乐、相和歌 与清商乐
一、鼓吹乐
• 发展过程 以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约在秦末汉初之际,在北方汉族
秦、汉、三国、两晋、 南北朝
公元前221--589年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汉朝 公元前206-公元25年为西汉;25-220年为东汉。 三国 220-280年,即魏、蜀、吴。
两晋 265-316年为西晋;317-420年为东晋。 南朝 420-589年,即宋、齐、梁、陈。 北朝 439-581年,即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
• 3、乐府的意义

公元前7年,“性不好音”的汉哀帝撤销乐府机构。乐府的建立在客观上起到了保存民
间音乐的作用,促成汉代民间音乐的高度繁荣,对其后千百年间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
的影响。它中室民间音乐的经验,永远值得后代借鉴与学习。
李延年
西汉音乐家,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家皆能歌善舞,容 貌喜人。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公元前206年汉王朝 建立,从社会性质上看,此时是封建社会建立初 期,政治经济新的一轮社会规则由此开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中央集权制代替了 诸侯分封,实行了休养生息制度,在“文景之治” 中初享了统一、安定的中央大国的荣耀,后经过 王莽新乱,有进入到“光武中兴”的第二发展期。 后经群雄四起,历史再一次走向动荡。
又称斤舞。 • 2、巴渝舞 • 来自西南少数民族的武舞,汉高祖时列入宫廷,命乐人掌习。 • 3、鼙舞 • 以有柄的团扇形单面鼓为道具的集体歌舞,由16人共舞,汉时已施于宴飨。 • 4、盘舞 • 将几个小扁鼓平置于地,一人或数人在鼓上及周围边舞边唱的小型歌舞。 • 5、铎舞 • 由舞者手执木铎而舞。
二、百戏 “百戏”一词首现于汉代。它上承周代散乐,是角觝戏、杂技、魔术、歌舞等多 种民间艺术的总称。南北朝后,百戏又称为散乐。
李延年对后世音律作词起着深刻的影响。礼教不分家,他的音 乐著述无一不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在文化上,他的代表作《佳人 曲》对五言诗起着一个开端的作用 。
李延年不但善歌,且长于音乐创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 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他曾为司马相如等文人所写的诗词配曲, 又善于将旧曲翻新,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编为28首 “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明 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 他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
第五节
乐器
一、吹管乐器
1.排箫 先秦已经出现在宫廷雅乐的演奏中,两汉时期更广泛地应用在鼓吹、横吹的乐
队中。
2.羌笛 出自我国羌族,竹制,最初的羌笛是用鸟腿骨或羊腿骨制成,有两种用途,既是
吹奏的乐器,又是策马的马鞭,故又名“马鞭”或“吹鞭”。在西汉以前,羌笛只有 四个音孔,到公元前1世纪,经过京房(公元前77年枣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的 音孔,才有了五个音孔。
• 1.发展过程 三国时,魏氏三祖(曹操、曹丕、曹叡)非常喜爱相和歌,并作有大量歌辞。曹丕即
位,设立音乐机构——清商署,专门从事收集整理西汉以来相和旧曲和创作新曲的工作, 从艺术上把相和歌推到一个新的阶段。东晋南渡以后,北方的相和旧曲、清商乐与南方 的新型民间音乐逐渐融合、发展。北魏孝文帝时,这种融合后的清商乐又传到北方,在 宫廷中作为“华夏正声”收到重视,清商乐便成为全国性民间音乐的总称。
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流行,后传入中原,被汉代宫廷采用。 • 种类:
鼓吹(黄门鼓吹):天子近侍掌握,主要列于殿廷,宫廷宴享使用,也用天族专用的仪仗。 乐器有排箫、胡笳。
横吹:又称为鼓角横吹,一般由鼓、角、横笛乐器等组成,是骑在马上演奏的军乐,最 初的曲调是李延年根据西域乐曲《摩诃兜勒》改变的《新声二十八解》,魏晋以后亡佚。 今存文辞如《木兰辞》《出塞》《入塞》等。
两汉时期的古琴家
1.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以辞赋见 称。他是为汉武帝的乐府作歌的著名作者。早年他“家徒四壁”, 比较贫困。有一次,他在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即席弹奏琴曲,引起 卓王孙的女儿文君的爱慕。卓文君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和司马相 如私奔(《史记·司马相如传》)。琴界根据这段故事,创作了 《文君曲》、《凤求凰》等作品,来赞扬他们的爱情。传说司马相 如富贵之后,又打算“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非常气债,演唱了 琴曲《白头吟》来表示决绝和抗议,从而制止了司马相如娶妾的企 图(《西京杂记》)。
• 2、音乐思想 • (1)强调礼乐是治国的必经之路; • (2)认为作乐必须以天下大治、人心和乐为前提; • (3)在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方面,他一方面强调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要统一,另
一方面又更主张“先质而后文”。
• 二、三国阮籍、嵇康的音乐思想 • 1、社会背景 • 佛教的传入,玄学的兴起,传统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遭到动摇。学术思想的活
吴歌、西曲多为五言四句一曲,较为齐整。其附加成分有“和声”、“送声”。 “和声”在乐句句末出现,“送声”则在乐曲末出现,相当于尾声。
3、伴奏乐器 琴、瑟、琵琶、筝、箜篌、筑、笙、节、鼓、笛、箫、钟、罄、埙、篪等。
第三节 民间歌舞、百戏 与歌舞戏
一、民间歌舞
• 1、公莫舞 • 是一种以衣袖或巾为道具的小型歌舞,最初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后来渐以巾为主,
3.相和三调 即平调、清调、瑟调,平调以角为主、商调以商为主、瑟调以宫为主,后因汉高祖好 楚声,汉代的房中乐皆为楚调,楚调又生出了“侧调”。
• 4.伴奏乐器 • 笙、笛、节、鼓、琴、瑟、琵琶、筝等。
• 三、清商乐 • 清商乐是相和歌的进一步发展,又称清乐、清商,是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
诸曲,并吸收当地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的总称。
司马相如因为弹琴,博得卓文君的爱情,说明他的琴声是很有魅 力的。在他的《美人赋》中,就提到《幽兰》、《白雪》这些琴曲。 在《长门赋》中,更进一步描绘了古琴演奏时的具体情况陈皇后被 汉武帝冷落之后,独处在长门宫内,求司马相如作《长门赋》来感 动汉武帝,这就是《长门赋》的来历。后人运用这一题材创作了琴 曲《长门怨》。司马相如是汉代最早对琴界产生影响的文人之一, 他所用的一张琴名叫“绿绮”,也因此而出名。
真人代歌 又称北歌、代北,北魏统治者体长鲜卑族的民歌,命宫女歌唱,凡一百五十章,内容多 记载祖先与群臣事迹,用丝竹伴奏,亦用于效庙宴飨之中。
源自文库
二、相和歌
• 是两汉及魏、晋时期对民间歌曲作艺术加工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汉 代兴起于北方。
1.发展过程 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没有伴奏的歌谣,即“ ”,后逐步发展成一人唱,三人和的 “但歌”。在但歌中加入乐器伴奏,即成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 它不仅取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模式,而且加入了乐器伴奏,唱的人还要敲打一种节 奏型器乐——节。尤其发展过程可见,相和歌有着身后的民间音乐基础。作为一种俗 乐歌曲,其内容和形式均有广泛的群众性。
第一节 音乐机构“乐府”
一、乐府
• 1、乐府的发展过程

乐府诗创建于秦代,兴盛于汉代,以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公元前112年,
汉武帝下令改组并扩充乐府机构,乐府由此呈现出兴盛繁荣的局面。公元前7年,汉哀帝
继位,对乐府机构进行裁剪,乐府由盛变衰。
乐府钮钟
1976年2约6日,秦始皇陵出土一件“钮钟”, 刻有铭文“乐府”二字,由此,可知秦代已 有乐府机构的建立。 2000年4、5月间,中国 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西安秦代遗址中发 现封泥325枚,其中有“乐府承印”等封泥, 具有重要的历史内涵及艺术价值。对于秦汉 史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2、乐府的引申义

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后来渐趋衰落,但乐府一词却代代传承下来。后来,人们把汉代
乐府采集的歌谣,以及魏晋南北朝直至唐代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或拟乐府风格的作品,
都称之为乐府。
北宋后期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一百卷,保存了从上古至唐、五代的历代乐府作
品,是历代乐府歌曲的歌词总集,被誉为“中古音乐乐府歌曲的百科全书”
三、歌舞戏 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和角色表演,载歌载舞,或兼有伴唱与伴奏 的表演形式,即以歌舞演故事。歌舞戏的重要节目有《大面》、《钵头》、《踏谣 娘》。
第四节 董仲舒、阮籍、 嵇康的音乐思想
• 一、西汉董仲舒的音乐思想 • 1、董仲舒 • 西汉思想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
三、古琴(弹拨乐器) 1、汉魏六朝古琴的发展概况 大约在西汉中期到汉末三国之际,随着相和歌的兴起,
琴成为相和歌、相和大曲的一件重要伴奏乐器,常与其他乐 器合奏。七弦定型,但无徽位。左右手技法比较完备。
2、琴家与琴学论著 涌现了大批琴师及文人琴家,如司马相如,阮瑀、阮籍、 阮瞻(被誉为阮氏家族),蔡邕、蔡琰父女,嵇康、嵇邵父 子等。
二、弹拨乐器 1、箜篌 汉代的箜篌分为卧箜篌和胡箜篌,胡箜篌为竖弹。
2、琵琶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中国出现
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 皮),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 中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
3、笳 古代北方民族的吹奏乐器,似笛。出于西北民族地区,汉时传入中原,通常称“胡
笳” 最初是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
4、角 角原为西北少数民族乐器,最初可能是用牛、羊角制成,后来进一步改用竹、
木、皮革、铜等做成弯角状。 汉代流入中原,在鼓吹乐中应用颇广,它的形制在汉魏时期为曲形角。现存汉鼓
吹乐图片中吹奏的角形体很大,已经是人工制造的号角。
跃,直接带来了个体文人的觉醒。在此背景下,一批清谈家如“竹林七贤”应运 而生,构成了与传统儒学向抗衡的思想流派。
• 2、阮籍 • (1)阮籍,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著有《乐论》,相传琴曲《酒
狂》也为他所作。 • (2)《乐论》事实上是在调和道家崇尚的“自然之乐”与名教崇尚的“雅颂
之乐”的关系,这其实是阮籍最终屈服于司马氏集团的体现。
2.主要组成 南方民间音乐,它们形式新颖,曲调婉转动听,受到人们喜爱。 (1)吴歌:东晋、南朝时盛行,流传于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的地区。民歌,
代表作有《子夜歌》、《上声歌》等,以表现爱情生活为主。 (2)西曲:产生晚于吴歌,于南朝宋时流行于以湖北江陵为中心的地区。代表
作有《乌夜啼》、《莫愁乐》等,内容大多是书法游子思归的别离之情。其表演形 式有舞曲和依歌。依歌是只用管乐器、铃、鼓伴奏的演唱形式。
2.相和大曲 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多段体,有歌、有舞、有但曲的歌舞大曲形式,结构包括
“艳”、“解”、“曲”、“趋”、“乱” “艳”:分有词、无词两种一般在曲前,起引子的作用,音乐婉转抒情,舞态优美。 “曲”、“解”:是相和大曲的主体部分,曲即歌曲,解是每段歌曲后器乐伴奏的舞
蹈部分,速度快,情绪热情奔放。 “趋”、“乱”:常用于一曲末尾,是整个大曲的高潮部分,后来趋逐渐代替了乱。
• 3、嵇康 • 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 • (1)简介 • 擅长古琴弹奏,犹善《广陵散》; • 琴曲创作: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称为嵇氏四弄。 • 著有《琴赋》一文,这是一篇艺术化了的音乐评论。 • (2)声无哀乐论 • 嵇康的音乐思想主要体现在《声无哀乐论》中。 • 音乐是客观的存在,人的哀乐是主观的存在,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 音乐的本质是和,它是音乐形式、内容与表现手段的内在统一; • 音乐具有审美作用,但其美与不美,与人的感情哀乐毫无关系; • 音乐对人的哀乐情感的产生,只起到诱发与媒介的作用; • 音乐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
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负责饲养宫中的狗,后因擅长 音律,故颇得武帝宠爱。一日为武帝献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 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 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得幸,后来封为李夫人,汉武帝死后李夫 人被追封为汉武皇后。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协律都尉”,负责管理 皇宫的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