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词语教学案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53a02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9.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00字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个获得一等奖的创新教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勇气、逆风而行的能力和乐于接受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逆境克服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包含自我认知、目标设定、思维训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相关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2) 成功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人士的案例,鼓励学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3) 项目式教学:设计一系列的项目和挑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锻炼学生的沟通和领导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 整理教学资料,准备案例分析和项目设计。
2) 分组安排,确保每个小组人数合理。
2. 引入阶段:1) 分组讨论:学生就“忧患”和“安乐”两个词语的含义进行讨论。
2) 班务选举:选出班级中的小组长和副组长,并介绍他们的职责。
3. 学习阶段:1) 成功案例分析: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成功人士的案例,学生小组分析并展示。
2) 思维训练:通过一系列有挑战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阶段:1) 项目设计:根据课程要求,学生小组设计一个符合实际情境的项目。
2) 项目实施:学生小组协作完成项目,并进行项目展示和总结。
5. 总结阶段:1) 反思总结:学生小组共同总结项目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课堂讨论:学生小组通过讨论,分享各自的体会和感悟。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一篇总结报告,包括对项目的思考和个人的成长感受。
汉语课堂教学创新案例举隅
![汉语课堂教学创新案例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661e24531eb91a37f1115c9e.png)
学·文苑在当今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俨然成为了时代的标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成为了今天教育教学的一种需要和目标。
在西藏,汉语老师们在短暂的沉寂之后也终于迎来了爆发,开启了创新之旅。
各种教学旗号、各种教学主张、各种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活跃了雪域大地,激活了汉语课堂,汉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然而,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汉语课堂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观察中,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过程中刻意创新,甚至是脱离课程目标的创新,最终导致创新失败,造就了一场又一场的课堂教学失误。
对此,笔者将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几个课堂教学创新案例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希望能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文本解读创新方面在文本解读的创新方面,有的老师在解读文本时,不去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编者的意图,为了片面追求文本的拓展与深度,不惜严重脱离文本,甚至将文本切割得支离破碎,反而失去了文本应有的深度。
如《我的“长生果”》一课,授课老师就“长生果”这种植物的科目属性组织学生展开了耗时20分钟的辩论,并提醒学生借用听课老师的手机查阅相关资料。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这里并不需要我们用20分钟的时间来探讨到底什么是长生果,更不需要借用听课老师的手机来查阅相关资料。
这就是属于典型的切割文本,没能把握好文章的中心。
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讲的明明是对往昔剑桥留学生活的回忆和对当年爱情挫折的追述。
但授课老师牵强附会,加上了国仇家恨,说是因为山河破碎导致的心情郁闷之类的原因,这也是没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导致的错误,进而偏离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最终造成了创新失败。
这些案例表明,我们需要正确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编者的意图,尊重教材,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不折不扣完成课程目标。
比如《致大雁》,笔者将大雁的南来北往想象成追寻理想中的灵魂伴侣来进行教学设计,用恋爱中的心路历程来类比大雁迁徙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这样既不会让学生抓住爱情不放,又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大雁在迁徙过程中的不舍追求与顽强拼搏。
创新的词汇教学案例分享
![创新的词汇教学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446de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8.png)
创新的词汇教学案例分享在语言学习中,词汇是建立起句子和表达意义的基础。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死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旨在分享一些创新的词汇教学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词汇应用能力。
一、卡片游戏法卡片游戏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易行的词汇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单词。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
教师先展示一张卡片,代表们需要尽快将该词的中文意思说出来。
第一个说出来的代表将赢得此轮。
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加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度,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词汇的记忆和辨认能力。
二、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来教授词汇的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些真实且富有创意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运用词汇并理解其含义。
例如,在购物场景中,教师可以扮演售货员的角色,引导学生用英文购买商品,并通过这个过程来学习和巩固相关的词汇。
三、多媒体互动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互动法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词汇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进行词汇教学。
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词典、在线翻译等工具,增加学生对词汇的查询和比对能力。
四、Collins 词块法Collins 词块法是一种以词块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方法。
词块是由几个词语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固定的搭配和语法功能。
教师可以选择常用的词块,通过例句、练习等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习词块,学生更容易掌握词汇的运用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五、课外拓展法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拓展也是一种重要的词汇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词汇竞赛、阅读比赛等相关活动,拓宽他们的词汇视野。
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英文原版书籍、英语电影等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师的创新性教学
![教师的创新性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dbf4a7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5.png)
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案例一: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一所高中的生物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提出了一种角色扮演教学法。
教师事先准备了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植物、太阳、雨水等,通过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植物生长的各个环节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通过亲身参与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案例二:游戏化教学在一所小学的英语课堂上,教师采用了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来教授英语单词。
教师将课堂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英语单词,然后通过一系列游戏,如单词接龙、单词卡片配对等,来加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将游戏与竞赛结合,给予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们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积极。
案例三:项目化学习在一所初中的社会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了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教授关于城市规划的知识。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调查一个城市的规划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通过实地调研、信息收集和分析等方式,掌握有关城市规划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培养了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案例四:反转课堂在一所高中的物理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反转课堂的教学方式。
教师事先录制了讲解视频,把课堂讲解的内容放在课后让学生自主观看,而在课堂上则进行实践性活动和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反转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还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的创新性教学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项目化学习和反转课堂等方式来实施。
创新教学实践的小学语文教案案例分享
![创新教学实践的小学语文教案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119790d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1.png)
创新教学实践的小学语文教案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创新教学实践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教案的创新实践案例,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案例一:课堂剧本创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剧本创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位教师在教授《小兔子乖乖》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课堂剧本创作的方式。
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个小剧本。
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表演剧本。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案例二:多媒体互动教学在一节关于古诗词的课堂中,一位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学习古诗词。
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古诗词的配图和音频,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
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或者点击鼠标来与诗词进行互动,例如,点击配图可以听到相应的诗词朗读。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案例三:游戏化教学在一节关于古文阅读的课堂中,一位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与古文相关的游戏,例如填词游戏、连连看等等。
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进行词语的拼写和理解,通过游戏的竞争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案例四:情景教学在一节关于写景描写的课堂中,一位教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写景的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中的花坛或者公园,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风景,并用五官感受大自然的美。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所见所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情景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写景描写的技巧,还能够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以上是一些小学语文教案的创新实践案例。
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创新与实践案例分享
![教学创新与实践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fe1e36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c.png)
教学创新与实践案例分享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教师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以使教育更加有效和有趣。
本文将分享几个教学创新与实践的案例,展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和方法。
案例一:多媒体教学在语言课堂中的应用在某中学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们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他们使用投影仪和电脑,结合课本内容,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源,通过生动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例如,在教授单词时,教师会播放与单词相关的视频片段,用图像和声音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
实践结果显示,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因为他们对新鲜的多媒体内容非常感兴趣。
教师们也更加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资源,提供了更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
案例二:合作学习在科学实验中的运用一所小学的自然科学老师使用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们一起参与到科学实验中。
在课堂上,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
他们需要一起合作,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这样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相互支持和倾听他人的观点。
他们也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做到任务的互补和协作。
此外,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也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的深入理解。
案例三:项目制学习在社会科学课上的应用在一所中学的社会科学课上,教师们采用了项目制学习的方法,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学习环境。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特定的主题,通过调查、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学习。
他们需要通过调查数据和实际案例,学习和理解社会科学原理,并最终呈现一个研究报告。
项目制学习使学生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深入地了解社会科学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学生们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五个创新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五个创新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2f1a7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1.png)
五个创新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教学案例一:角色扮演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能力。
以《红楼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扮演书中不同的角色,比如贾宝玉、林黛玉等。
在表演时,要求学生用文言文进行对话,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案例二:感官体验法利用感官体验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例如,在讲解描写自然景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选择带领学生到校园的花园或公园进行实地观察。
学生可以用笔记本或手机记录下所见所闻、感受到的味道、触摸到的纹理等等。
回到教室后,学生以所体验到的感觉为素材,展开写作。
这样的活动能够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教学案例三:多媒体辅助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名人演讲、名著片段、影视剧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故事情节的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教学案例四:团队合作法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语文活动,如语法游戏、写作竞赛等。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能够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语文水平。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协商、讨论、分工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拓展语文知识。
教学案例五:实践体验法通过实践体验法,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语文能力。
比如,在写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真实的资料。
学生可以采访、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进行写作,使作文更加真实、接地气。
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提高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创新教学的实践案例(3篇)
![创新教学的实践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a2766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5.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创新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项目以“绿色校园”设计为主题,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创新,提高综合素质。
二、案例描述1. 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绿色校园建设。
本项目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了解绿色校园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项目目标(1)了解绿色校园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法;(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将绿色校园建设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
3. 项目实施(1)项目启动阶段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绿色校园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绿色校园建设理念融入校园生活。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绿色校园的相关知识。
(2)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绿色校园建设项目。
项目包括以下内容:①绿色校园规划:各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绿色校园的总体布局,包括绿化、节能减排、水资源利用等方面;②绿色校园宣传:各小组制作宣传海报、标语等,宣传绿色校园建设理念;③绿色校园实践活动:各小组组织绿色校园实践活动,如环保知识讲座、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④绿色校园成果展示:各小组将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包括设计图纸、宣传材料、活动总结等。
(3)项目总结阶段项目总结阶段,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校园建设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校园理念。
4. 项目成果(1)学生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2)校园绿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3)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丰富,绿色校园建设理念深入人心;(4)学校在绿色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另类数学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培养模式——“成语描述”教学法案例分享
![另类数学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培养模式——“成语描述”教学法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3a15e04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b.png)
-099-2022年第10期(总第314期)教学这些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线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创造性地开发出许多形式新颖、影响深远、有一定学习借鉴和推广价值的数学教学新方法和新模式[1]。
在此,本文简要地介绍一种来自数学教学一线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成语描述”教学法。
一、“成语描述”教学法的诞生多年前的一天,在一次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课堂教学中,经历了观察、实践、计算推理、验证等探究过程的师生,共同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的结论。
这时,班上一位思维活跃的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话:“水涨船高!”“哇!很形象、很贴切啊!”这个学生的想法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许。
正是这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创新欲望,也让一位同样拥有教学创新精神的数学教师产生了灵感。
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其他同学纷纷效仿,不断用各种成语来描述曾经学过或正在学习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如在学习数学方程时,就有学生用“拆东墙补西墙”来形象地描述方程移项的思想方法。
在学生创新思维的推动下,笔者经过几年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和资料整理,积累了大量“成语描述”教学法的案例,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这一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使其成为数学教学中别具一格的特色教学方法。
二、“成语描述”教学法实例分享(一)此消彼长【数学结构】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增减平衡(均衡)时,整体(总量)不变。
【数学思想】配凑法、割补法、转化思想等。
【关联知识】和不变规律、积不变规律、简便计算、几何图形割补求值问题。
成语“此消彼长”不但能展现和、积不变规律,而且成功地将配凑、割补、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有机串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更有助于记忆,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应用范围】小学阶段:四则运算、方程、几何图形的求值等。
中学阶段:代数运算、方程、函数、几何等知识的计算、推理、判断和证明等。
语文创新教学实践案例(3篇)
![语文创新教学实践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2a656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4.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尝试以《三国演义》为例,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让学生在阅读经典、品味历史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回顾对《三国演义》的了解。
2.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对《三国演义》有哪些印象?它有什么样的魅力?(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选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章,了解其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 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合作探究1. 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探究。
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探究成果。
(四)拓展延伸1. 跨学科教学:将《三国演义》与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举办《三国演义》主题班会:让学生以演讲、绘画、书法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跨学科教学实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案例总结本案例以《三国演义》为例,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
![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77219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3.png)
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从中我们可以探索到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位语文教师名叫李老师,她所在的学校位于一个中等城市的郊区,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对较差,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老师决定尝试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李老师注重活动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中提高背诵古诗的积极性。
此外,她还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语文作业和阅读任务。
这种活动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度。
其次,李老师注重多媒体与多元资源的运用。
她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充满多种资源的学习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她使用电子白板,播放音频和视频素材,让学生通过多感官的参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她还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寻找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
再次,李老师注重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她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很大,于是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和小组竞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学习,相互激励和帮助。
同时,李老师还安排了每周的个别辅导时间,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了解他们的学习难点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李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
她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她经常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阅读课中,李老师常常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推理和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李老师的这些创新教学实践,她逐渐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热情高涨,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
创新一年级下册识字4教案设计,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创新一年级下册识字4教案设计,提高学生阅读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04fff8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9.png)
创新一年级下册识字4教案设计,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识字教案设计中,可以考虑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例如识字接龙、拼音匹配、拼读游戏等,将教学内容穿插在游戏环节中,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课堂情境设计,提升学生的识字学习效果。
在教学时,我们要创造能够让学生主动感受和探索的教学情境,将识字学习与生活场景相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这是什么》一课时,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走出课堂,走进操场、游乐园等众多场所,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学习新词汇的发音和意思。
注重网络多媒体的应用,促进学生的识字学习效果提升。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网络多媒体无处不在,它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资源,而且也为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通过观看网络多媒体课件、播放教育影片、利用教育软件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和了解新鲜的知识,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新的单词和知识点。
注重家校联系,共同推动识字教育的创新。
创新教学不仅在学校内,还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家长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指导。
教师也应该与家长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和希望,共同推动识字教育的创新发展。
在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工作中,只有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情境设计、注重多媒体应用、注重家校联系等方面,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和提升教学方法,为孩子的学习之路献上更加精彩的篇章。
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案例
![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55fb27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b.png)
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案例一、情景模拟教学案例一:小班语言教学在传统的小班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方式进行。
而某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小王,却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
她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小森林,孩子们化身成各种小动物,跟随小王老师一起走进故事的世界。
小王老师通过生动的表演,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二、游戏化教学案例二:中班数学教学中班的孩子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较为困难,骨干教师小李却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她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水果沙拉”、“数字宝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数学概念。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项目式教学案例三:大班科学教学大班的孩子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骨干教师小张在大班科学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方法。
她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科学项目,如“气象观察”、“植物生长”等。
孩子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亲子互动教学案例四:小班美术教学小班的孩子在美术创作中,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导。
骨干教师小赵在美术教学中,引入了亲子互动教学模式。
她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来,与孩子一起完成美术作品。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更加自信地投入到美术创作中。
五、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五:大班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骨干教师小陈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她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英语动画片、歌曲,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她还通过在线平台,让孩子们与外教互动,提高了孩子们的英语口语能力。
六、主题式教学案例六:中班音乐教学中班的音乐教学,骨干教师小刘采用了主题式教学方法。
她以“春天”、“节日”等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音乐活动。
教师教学创新案例
![教师教学创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2a7c9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f.png)
教师教学创新案例教师教学创新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教师们通过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以下将介绍几个成功的教师教学创新案例,展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第一,语言游戏带来活跃课堂氛围。
某初中语文老师通过引入语言游戏的形式,在课堂上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他设计了一个卡片游戏,每个卡片上都印有一个词语,学生需要通过有限的时间内与同桌合作,快速组织出一个有意义的句子。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第二,项目学习促进跨学科整合。
一位中学物理老师通过引入项目学习的方式,将物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他组织了一个“能量主题学习项目”,学生需要从生活中选择一个能源问题,然后利用物理知识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数学、化学等科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了解了能源问题的复杂性,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信息技术创新提升教学效果。
一位小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他利用电子白板、学生反馈系统等工具,将课堂变成一个互动的学习空间。
在讲解生字时,他会使用电子白板上的写字功能,让学生参与到字的写作中;在复习知识点时,他会利用学生反馈系统进行快速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四,反转课堂倒逼学生主动学习。
一位高中历史老师采用了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他在每个学习单元中,先将讲解内容制作成视频,让学生在家自主观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活动。
这种模式下,学生们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课前预习来获得基础知识,课堂上的讨论和实践则更加注重思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五,教师团队合作推动教学创新。
有一所小学的教师团队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集体研讨和经验分享,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小班创新语言教案
![小班创新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c1a3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d.png)
小班创新语言教案教案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掌握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
3.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英语文章。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与教案相关的教材和教具,如绘本、图片、录音等。
2.教师设计好各种语言活动,如角色扮演、歌曲、游戏等。
3.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调整和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10分钟)1.教师用一句简单的问候语和学生互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播放一段有趣的英文歌曲并请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步:词汇和语法教学(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示范解释,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基础词汇,如颜色、动物等。
2.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词汇认知练习,如“猜猜是什么”、“找出与……相关的词汇”等。
3.教师通过故事或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如名词复数、动词时态等。
第三步:听力和阅读理解(2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简短的录音,并提问学生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教师给学生发放绘本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步:口语表达(20分钟)1.教师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教师设计一些情景对话,要求学生进行创意性的改编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第五步:总结和复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重点句型,并进行复习。
2.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填空题、问答题等。
第六步:课后作业(5分钟)1.教师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如练习册上的作业、复习所学内容等,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口语和听力的表现,及时给予积极鼓励和指导。
教师教学创新与实践案例分享
![教师教学创新与实践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feda936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a.png)
教师教学创新与实践案例分享在当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逐渐迈向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
作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教师的教学创新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分享几个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案例,希望可以给更多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和借鉴。
第一个案例是一位小学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她发现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于是通过将古诗词改编成流行歌曲的方式来教学。
她先让学生欣赏原版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编曲、填词,最终完成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又能让他们在欣赏中领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二个案例是一位中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他发现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缺乏兴趣,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失去动力。
于是他尝试引入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设计了一款数学题目闯关游戏。
游戏中设有各种有趣的数学题目,学生需要解题才能顺利通过关卡,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增强了解题的兴趣和动力。
第三个案例是一位大学教授在外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他发现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于是他尝试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课堂上,他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话题的讨论和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法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沟通中运用,提升了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教师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创新教学方式,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可以积极探索和实践,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创新的语言教学案例分享
![创新的语言教学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61e458f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7.png)
创新的语言教学案例分享语言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创新的语言教学方法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分享一个创新的语言教学案例,以期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一、教学价值这个创新的语言教学案例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这个创新的语言教学案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三、教学区域这个创新的语言教学案例适用于各个教学区域,无论是传统的教室教学还是在线教学都可以进行。
四、教学准备在进行这个创新的语言教学案例之前,教师需要充分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包括课文、练习题等。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以便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五、教学介绍在这个创新的语言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入真实情境、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教师会提供一系列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此外,教师还会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教学重点在这个创新的语言教学案例中,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此外,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各种情境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在这个创新的语言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采用了情感教育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词的多义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词的多义现象》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6030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2.png)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的多义现象,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语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词语的不同含义。例如,在讲解“跑”字时,我会创设运动员在赛跑、孩子在玩耍、人们在赶公交等不同场景,引导学生理解“跑”在这些场景中分别代表的速度、轻松、紧张等不同含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词语多义现象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词语多义现象的基本概念,能够分辨并运用常见词语的不同含义。
2.通过对课内文本的分析,学会查找和利用语境线索来判断词语的具体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多义词进行释义,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准确性。
4.掌握一定的词汇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词汇量的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词语多义现象的成因,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创设丰富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体验词语的不同含义,培养他们的语境意识。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考。针对词语多义现象,我会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学习“看”字的多义时,我会提问:“在不同的句子中,‘看’字的意思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提问,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词语多义现象的规律。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的有效途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特定的词语多义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探索创新教学:小学语文教案案例分析
![探索创新教学:小学语文教案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408a2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f.png)
探索创新教学:小学语文教案案例分析引言:语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如何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有创新性的小学语文教案案例,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以期为语文教育的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案例一:以故事为载体的语文教学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文本类型之一,它具有情景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语言的欲望。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主要以故事为载体,通过阅读故事、讲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会选择一篇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优秀故事,并事先阅读故事内容,准备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等辅助材料。
在讲述故事前,教师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素材,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思考和猜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接下来,教师开始讲述故事情节,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描绘得栩栩如生。
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教师会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出现的问题、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等。
在讲述完整个故事后,教师会与学生一起开展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并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情感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教师会组织学生参与到一系列与故事相关的活动中,如绘画、写作、表演等。
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表达,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从故事中获得乐趣,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发展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案例二:游戏化教学的设计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方式,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幼儿园创新拼音教学案例
![幼儿园创新拼音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46a0e1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4.png)
幼儿园创新拼音教学案例
幼儿园创新拼音教学案例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拼音知识,某幼儿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拼音教学活动。
以下是其中三个案例:
案例一:拼音游戏
幼儿园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设计了多种拼音游戏,如打字游戏、飞行棋、扮演拼音怪兽等。
在打字游戏中,幼儿需要快速打出对应的汉字拼音,以获取高分。
在飞行棋游戏中,幼儿要根据棋盘上的图案,询问其他玩家应该拼出哪个字,并根据答案步进。
在扮演拼音怪兽的游戏中,幼儿需要根据怪兽的名称拼出相应的汉字。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们提高了对拼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案例二:拼音故事
幼儿园老师编写了多个拼音故事,其中一些故事在句子中加粗了一个汉字,让幼儿根据拼音读出这个字,并把在这个字之前和之后的汉字
连成完整的句子。
其他故事则需要幼儿通过阅读理解,找到其中的拼
音词汇。
通过这些拼音故事,幼儿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拼音,并
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案例三:影视资料
幼儿园老师通过投射仪,使用《拼音小狮子》、《拼音小丑》等专门
针对幼儿的教学影视资料,让幼儿在视听交替中学习拼音知识。
同时,老师根据幼儿们的学习情况,定制了相应的练习活动,如填空、连线、匹配等,让幼儿巩固对拼音知识的掌握。
通过以上的拼音教学活动,幼儿园成功地提高了幼儿对拼音的掌握和
应用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幼儿对学习拼音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松学词语
----创新词语教学案例
背景:
对于中年级来说,词语教学是一个基本的重点。
但我们日常的词语教学都显得形式单一而枯燥。
读,释义,写,造句,基本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训练,少了语文教学的许多生趣。
教者和学者都觉得乏味。
于是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思考一些自以为有点生趣的,形式多样化的,能提高学生兴趣的词语教学方法,并积极尝试。
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里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其中还有一些难理解的词语。
比如“神气十足”“赦免”“稚拙”。
在学生完成初知课文内容,初知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我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个词语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
师:出示下列词语。
异口同声左顾右盼珍贵无比不约而同神气十足七嘴八舌祝贺迅速沉静安静重复恰恰缓和赦免建议表达享受蕴藏外婆惊喜烦恼犯错稚拙
1、自读词语。
2、词语游戏。
游戏一:
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听课,同学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用上面的哪个成语?
生:异口同声。
师:能把我们刚才的情形用问答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生:一上课,凌老师就问我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
班听课,同学们欢迎吗?”我们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欢迎!”
游戏二:
师:表演“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生猜成语。
生:集体表演文中的句子“同学们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
游戏三:
师:描述一个场景。
一个孩子做错了事,爸爸罚他站半个小时。
10分钟后,爸爸见他站得端正,就叫他不站了,孩子露出了笑容。
师:老师描述的这个件场景就是上面的哪个词语的意思?
生:赦免
游戏四:
师;我手里拿着的是上周值班时几个六年级的女同学送给我的礼物(几张在作业纸上用铅笔画的一些零散的图画和一个用作业纸折的心),美观吗?
大多数学生都嘟着嘴直摇头。
师:你看看可以填上这是()的礼物呢?
生:稚拙的礼物
师:我收到这些看起来并不美观,还带着浓郁的孩子气的礼物,心里特别高兴,虽然我没有教过他们,但是第一次给他们上晚自习我就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我的爱。
游戏五:
师:你认为可以用上面的哪个四字词语来解释课题中的“可贵”呢?
生:珍贵无比
3、齐读词语。
反思:
从课堂实施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浓郁的参与气氛是我从没看到过的。
平时只采用了一两种这样的游戏方式,这节公开课,我根据平时的词语教学积累,综合利用了这些方式,紧扣课
文内容训练,打破了传统的词语教学常规。
注重于词语的迁移拓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训练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