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中国小说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一)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 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 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 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 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    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    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山海经》
志人志怪小说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 拟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
1、中国的古代 小说是来自民间 的,是人民群众 思想、愿望以及 《世说新语》 生活实际的反映。 《搜神记》 2、史传文学对中 《柳毅传》 国古代小说很有 影响。3、古代小 《李娃传》 “三言”、“二拍”说的创作立足于 现实。4、由于受 等 封建文化的压迫 摧残,古代小说 四大名著等 的发展极为艰难。
明、清短篇小说集有“三言”、“二拍”(明)和《聊斋志异》(清)
注意“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和“我国古典四大名著”这两个常识概念
中国小说:1、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朝 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神话传说 例 子 规 律
魏晋南北朝 起源 以前(上古 时期)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唐 宋元 明清 成熟 继续发展 顶峰
二十世纪十部影响深远的小说 (中国篇)
1、《呐喊》鲁迅 2、《边城》沈从文 3、《骆驼祥子》老舍 4、《传奇》张爱玲 5、《围城》钱钟书 6、《子夜》茅盾 7、《台北人》白先勇 8、《家》巴金 9、《呼兰河传》萧红 10、《老残游记》刘鹗
二十世纪十部影响深远的小说 (外国篇)
1、《尤利西斯》乔伊斯 2、《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 3、《变形记》卡夫卡 4、《局外人》加缪 5、《洛丽塔》纳博科夫 6、《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 7、《百年孤独》马尔克斯 8、《黑暗的心脏》康拉德 9、《喧哗与骚动》福克纳 10、《雪国》川端康成
人物:大部分小说是以人物的活动来表现人 物的性格的。有些人物的性格很复杂,有些人物 只显示一两点特性,是某类人物的抽象概括或典 型代表。复杂的人物要看他的性格发展和变化, 以及这种发展变化与小说的主题、情节及环境的 关系。成功的人物形象总表现出鲜明独特的个性。 情节:是作者有意安排并图引起读者注意的 事件。这个情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它一般 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这些故事 是靠主人翁的行动完成的。而主人翁总是依据一 定的动机,依据他们的个性来行动 的,因此 ,分 析情节可以把握人物性格。

《中 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

《中 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

《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读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探险。

这本书从远古神话传说开始讲起,一路历经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再到明清的章回体小说,仿佛是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国小说发展的长卷。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就像是一个好奇的孩子,不断在这丰富的宝库中发现惊喜。

比如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那时候的人们对于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他们笔下的神仙鬼怪,有的善良可爱,有的阴森恐怖。

像《搜神记》里的那些故事,有的让人感到神秘莫测,有的又让人觉得温暖亲切。

我仿佛能看到在那个时代,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讲述着这些奇妙的故事,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敬畏和向往。

而到了唐朝,传奇小说的出现则展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那些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总是那么扣人心弦。

就拿《莺莺传》来说吧,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爱情纠葛,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崔莺莺的娇羞和深情,张生的犹豫和薄情,都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

我读的时候,心里一直为莺莺打抱不平,怎么就遇上了这么个不靠谱的男人呢!但这也正是唐传奇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描绘人性的复杂和爱情的无奈。

宋元话本呢,则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那些市井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都在话本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错斩崔宁》,就是一个充满了巧合和误会的故事。

一个小小的误会,竟然引发了一连串的悲剧,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

而且宋元话本的语言特别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就好像是街头巷尾的人们在拉家常一样,特别亲切。

明清时期的章回体小说,那可真是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三国演义》里的英雄豪杰,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斗智斗勇,让人热血沸腾。

每次读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个个性格鲜明,有的豪爽仗义,有的机智多谋,有的鲁莽冲动。

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西游记》就更不用说啦,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唐僧的慈悲善良,猪八戒的贪吃懒做,沙和尚的忠厚老实,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笔记小说和志怪小说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笔记小说和志怪小说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笔记小说和志怪小说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繁杂的特点。

它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并被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

志怪小说基本上受到史书体例的影响,多标榜其记事之确实,以史家的态度书写笔记,所以并非有意识的小说创作。

在艺术表现上,其故事情节多为直线发展的笔记体,缺乏人物形貌与心理的描写,也没有特别铺张情节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古代文学相关书籍或询问专业人士。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搜神记》: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

二十卷。

东晋干宝作。

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

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

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

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

语言精炼,韵味隽永。

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

它的思想内容有: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

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我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笔记)

我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全部笔记)

第一讲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与内容: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鸣为《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激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良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

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有实绩的一部分。

(四)、文学革命的标志和主要内容●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这是文学革命的标志。

●内容:1、胡适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2、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3、1918年4曰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

4、同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5、1918年冬天,陈独秀、李大钊又创办了《每周评论》,北京大学的傅斯年、罗家仑等创办了《新潮》月刊。

6、批判“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以及旧戏曲。

7、与旧文学势力的较量:①批判林纾致蔡元培的公开信。

②1922年与“学衡派”论争。

③1925年与“甲寅派”论争。

(五)、文学革命的重大实效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六)、总结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家的共同倾向。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套装共19册)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套装共19册)

读书笔记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全19册,170种),豆瓣评分9.5!搜罗历代笔记170种,补正史之阙,寻诗文之佚。 内容本身是好的,这制作也太拉了,感情calibre硬转啊,目录都这么粗糙。 一般,是给的排版,排版太差,难道你们拿的不是出版社的文件,硬转的呗。 19册才六百多万字。 **读书太卡,很多乱码,不能搜索关键词,同样电子书还不如翻pdf。
挥麈录
封面 冷斋夜话 梁溪漫志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总目
封面 石林燕语 避暑录话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总目
封面 东轩笔录 嬾真子录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总目
总目录 中吴纪闻 曲洧旧闻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总目
封面 铁围山丛谈 独醒杂志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总目
封面 萍洲可谈 老学庵笔记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总目
校点说明 五杂组序 卷之一 天部一 卷之二 天部二 卷之三 地部一 卷之四 地部二 卷之五 人部一 卷之六 人部二 卷之七 人部三
万历野获编(第二 册)
万历野获编(第一 册)
万历野获编(第三 册)
封面 校点说明 小引 续编小引 沈振附识 钱牧斋题辞 Unknown Text Unknown Text Unknown Text
封面 总目录 归潜志 乐郊私语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总目
封面 山居新语 至正直记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总目
封面 校点说明 南村辍耕录叙 南村辍耕录疏 Unknown Text Unknown Text Unknown Text Unknown Text Unknown Text
双槐岁钞
草木子(外三种)
南部新书·茅亭客 话
杨文公谈苑·后山 谈丛
括异志·倦游杂录
总目录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总目 清异录 江淮异人录
封面 总目录 稽神录 睽车志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十年 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十年  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

《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
在结构上,《中国小说史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远古的神话与传说开始,依序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各个阶段,从汉代小说、六朝小说至唐宋传奇,从宋代话本及拟话本、元明的讲史小说、明代的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至清代的拟晋唐小说、讽刺小说、人情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及公案小说,直至清末的谴责小说。
作者将上古神话传说视作魏晋志怪小说的本源,认为小说至唐代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到宋代又有一个变化,志怪多“取信于人”,传奇则“拟古而无独创”。具体地说,第一篇《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征引《汉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目,说明小说之名的起源及历代对小说的态度,指出小说的重要地位,为总写。其后27篇对中国小说的发展进行勾勒。其中第二至四篇说明从上古神话传说至魏晋以来假托汉人所写的各种神仙传记的小说成型史。第五至七篇分别研究了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六朝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第八至十篇论述唐人传奇与汇辑各种故事逸闻的“杂俎”。第十一至十三篇考证宋人志怪小说、传奇、话本与拟话本。第十四至二十一篇评述元、明讲史,明代神魔小说与人情小说,提及了明代拟宋代市人小说及清人选本与续作。第二十二至二十八篇论析清代拟晋唐传奇志怪、讽刺、人情、以小说见才学、狭邪、狭义与公案、谴责等七大类型小说。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中作业
《中国小说史略》读书笔记
班级:姓名:
学号:电话: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第一次把小说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加以系统地研究而写成的小说,从远古神话传说至清末谴责小说,完整地论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和演变,评价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和作品,深刻地分析了前后期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全书共分二十八篇,并做了附录与题记。叙述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与发展演变的过程,历代小说兴衰变化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分析评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概括总结各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同时,鲁迅对每一部小说论述时,通常都会摘取书中的几段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如讲《山海经》的同时列举了《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有了大体的了解,搜集的材料网罗之广令人叹服。作者在论述中国小说的发展演变时,不仅从文学本身寻找其进行的线索,而且特别注意把小说这种文学现象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社会风气等方面对小说的影响来进行分析,阐明了中国小说发展的规律,线索明朗清晰,结构谨严,脉络清楚,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魏晋六朝小说举要

魏晋六朝小说举要

魏晋六朝小说举要魏晋六朝小说称为笔记小说,因为魏晋南北朝后期出现文笔之争,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也就是把注重辞藻,讲究声韵、对偶的文章称为“文”;把散行撰写的文章称为“笔”。

“笔记”是与诗歌骈俪之文相对而言的。

小说是散行单句,无韵的文字,故称笔记。

这一时期笔记小说主要有杂录小说、志怪小说、民间故事三类。

一、杂录小说杂录小说又称志人小说。

包括人物轶事、历史琐记、笑话解颐三类。

(一)人物轶事这一类小说以刘义庆召集门客编撰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唐代人为了区别汉代刘向的《世说》,改称为《续世说》、《世说新书》。

后代人则合并刘向和陆贾的两部书名,将它易名为《世说新语》。

从回目看,《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由汉末至东晋之间豪门士族知识分子的传闻轶事。

首先,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穷奢极欲和暴虐凶残。

其次,真实反映了乱世知识分子的生活,用艺术形象诠释了魏晋风度。

复次,歌颂了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世说新语》写作上颇为成功,积累了许多艺术经验。

首先,善于运用人物的一言一行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个性。

作为篇幅短小的文言小说,这是最大的特色。

其次,心理描写颇为出彩。

再次,擅长运用细节刻画和对比手法。

最后,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富有韵味。

(二)历史琐记历史琐记的代表作是葛洪的《西京杂记》和宗懔的《荆楚岁时记》。

《西京杂记》记述了汉代的传说、琐闻以及有关西京宫室园囿。

记叙客观,情节生动,引人注目;而且“在古小说中,意绪秀异,固亦文笔可观者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是一本有价值的杂传小说,则记录荆楚岁时的风物、故事,自元旦至除夕共二十余条,保存的民俗材料十分珍贵。

(三)笑话解颐魏晋六朝出现了笑话解颐的专著,代表作有魏代邯郸淳的《笑林》、晋代陆云的《笑林》。

二、志怪小说“志怪”二字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意为记述怪异。

六朝时期许多人借用“志怪”二字作为书名,到了唐代,《酉阳杂俎序》把上述书籍成为“志怪小说之书”。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根本特点一、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

(2)“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3)“五四”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1921年以后涌现出的文学刊物和新文学社团。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及其理论主张。

(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论争的焦点。

(4)左翼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30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

(三)第三个十年(1938—1949)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三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初期的文学与解放战争时期文学。

(2)抗战初期以街头诗、独幕剧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实践。

(3)解放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国统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现代文学阶段结束和当代文学阶段开始的标志。

二、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识记: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重要特色一、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十七年文学识记:(1)“十七年文学”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

(2)“十七年文学”的基本特征。

(3)“十七年文学”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二)“文革”时期的文学识记:(1)“文革”期间的文学,有不同的两个部分:一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二是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和传播的作品,通常称为“地下文学”。

(2)公开发表的小说的代表作。

(3)《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

(三)新时期的文学识记:(1)新时期文学是指从“文革”结束后到80年代中期十年左右时间里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小说(二)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小说(二)

小说(二)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确立后进一步深化并求得发展。

1.历史品格浓厚的长篇占主导,诗体长篇也同时出现,都突破了单线条的传统长篇体制。

2.短篇在“横截面”体完善的同时,追求片断的完整性、印象的统一性及无限开放地摄取人生和内心深广性。

3.写实小说有散文化变体,也有人物高度典型化、集中化的佳作。

4.抒情小说由直抒胸臆向创造诗的意境进而40年代小说的哲理诗情方向发展。

5.讽刺小说有严正的政治抨击、批判,也有更喜剧化的风俗讽刺和幽默讽刺。

6.历史小说门类齐备,流派纷呈。

第一节“左联”和左翼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的涌现,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结束了“革命文学”的时代而向前迈进。

这批新人的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初期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力图把政治倾向性与艺术真实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努力塑造人物典型,也注意环境描写的典型化,开始在作品中体现出独特的生活藏量、语言储备与艺术个性,造成小说风格的多样化。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简称“左联”,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其作家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稚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以茅盾为首,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青年作家所创作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其中一支,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小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的左翼小说各有特色,如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革命的罗曼蒂克 30年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即“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

代表作家是蒋光慈,代表作有《最后的微笑》等,他的这些作品在革命题材的一贯粗豪的情感中注入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纱,内容不是革命如何战胜恋爱、如何为恋爱所累,就是在革命中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克”。

茅盾、瞿秋白等对普罗文学的这种形式曾给予批评。

蒋光慈其作品强调对重大历史事件做及时反映,具有强烈的宣传鼓动性,并特具一种历史沸腾时期昂扬的激情与艺术追求力。

中国当代文学笔记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笔记整理

(1)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确立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2)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过渡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3)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苏联解冻文学。

(4)1957年,反右运动。

(5)1958年,大跃进。

(5)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政治色彩更浓。

(6)1962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7)1966年,《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台,开“文革”先声。

(8)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致“二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小说编大纲:一、建国初三十年(现实主义一元化形态)1、建国初期小说创作——颂歌阶段(1949-1956)(1)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确立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2)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过渡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2、曲折发展时期的小说创作——探索阶段(1956-1966)(3)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苏联解冻文学。

(4)1957年,反右运动。

(5)1958年,大跃进。

(5)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政治色彩更浓。

(6)1962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3、文革小说(1966-1976)(7)1966年,《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台,开“文革”先声。

建国三十年小说创作的两个时期主题相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主题,分别为农村题材(重点是合作化小说)、革命历史小说、工商业题材、干预生活题材二、新时期小说创作(8)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致“二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1、复兴时期小说76-80: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2、八十年代上80-85:反思小说继续发展,产生改革小说3、八十年代下85-90:出现寻根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另外还有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三、后新时期小说创作90年代以后新时期小说创作商业大潮兴起,雅俗文化共存,出现世纪末的“断裂事件”。

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

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

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轮复习资料小说第一第二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一、“五四”小说成为文学正宗(一)清末民初的小说1、“小说界革命” 1902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倡“新小说”。

2、“新小说”的发展出版传播手段、市民读者群体、稿费制度3、“新小说”的局限1商品化媚俗倾向黑幕、鸳蝴2文言束缚文言章回体的衰败(二)“五四”小说转型1918《新青年》4卷5号《狂人日记》1、社会变革的推动新式教育产生的读者作者群体、白话文运动的成功。

2、西洋小说的影响林译小说、周译小说。

3、小说中心的形成小说现代化进程加快。

思想启蒙、反思人生、叛逆主流。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一)“问题小说”处于近代社会小说和30年代社会小说之间。

承续和区别。

1、“问题小说”风气的形成1发端:新潮社《新潮》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花匠》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2开创:冰心《斯人独憔悴》19193高潮:文学研究会19214原因:思想启蒙和思考的一代。

用小说提出和讨论社会人生问题,探问人生的终极,关注生存价值;尖锐性第一,形象化降低,简单化、概念化倾向。

欧洲现实主义的影响。

《新青年》“易卜生专号”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对“为人生”的肯定。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2、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1《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2《超人》1921不事情节铺张,着力揭示人物心理、抒发作者感受的“五四”性质。

3、王统照1问题小说:突出“爱”与“美”,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沉思》“爱”与“美”理想的破灭。

微笑》夸大“爱”与“美”的力量。

2艺术个性:擅长象征,与写实性并存,受古诗影响。

《春雨之夜》短篇集从空想中设境的虚幻色彩。

《湖畔儿语》社会现实感加强,困境对孩子的心灵伤害。

《沉船》《生与死的一行列》沉实的笔触,底层人民穷苦惨痛的生活图景。

3长篇实践揭露封建家族丑恶。

感伤意绪,控制气氛的笔力。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_钱理群版_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_最全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_钱理群版_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_最全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绪论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一)中国的历史分期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近代:1840年—1919年现代:1919年-1949年当代:1949年后(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结论:文学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同步、近现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晚清以来中国文学、近百年来中国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二、中国现代文学释义(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

(二)现代:现代性。

时间上的概念,不可逆性;文学中精神和思想的现代性(如对人的本质,人和自然、人和历史的关系等的探寻);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文学价值上的原创性。

(三)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

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两种观点:其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现代审美意识的文学。

(文学的艺术性质)其二:无产阶级影响和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文学。

(文学的时代和社会性质)三、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观(一)历史分期及内容思想: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四、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作家作品的历史,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

五、主要参考教材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等编撰的《现代文学三十年》……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始(原因)1、“人”的发现2、西方观念的影响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卢梭的忏悔思想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尼采对传统思想的反叛3、社会变革的促进1)文学活动和报刊创办有了法律保障, 2)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一、史家对于小说的论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

认为小说乃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

2、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与后之小说类似。

3、班固《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二、中国小说的起源:神话传说上古神话1、定义: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切实为文章之渊源。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2、产生与功能: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再次,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3、保存和记录:《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

该书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

是我国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分为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和宗教祭仪之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其余散见经史子集中。

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在《淮南子》中。

4、中国神话的分类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简要分类如下:(1)、创世神话。

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表明了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积极探索的精神。

(2)、始祖神话。

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首推女娲的故事。

各部族自己的始祖神话,如关于商民族始祖契,周民族始祖后稷的诞生。

(3)、洪水神话,关于鲧禹父子。

反映了先民在同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

(4)、战争神话,如关于黄帝和炎帝,黄帝和蚩尤之间战争的神话。

(5)、发明创造神话,如后羿发明弓箭,射落九个太阳的神话。

神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再次,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神话思维是与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紧密相联的。

首先,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其次,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再次,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所以,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6、中国神话的特点及影响特点(1)、零散无严密系统。

(2)、将人神话,神话的神秘化。

(3)女性地位较高。

(4)无爱神(5)围绕生存主题。

(6)科学的语言和幻想。

(7)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影响: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及表现手法对后代的小说、诗歌、戏曲的影响。

(1)提供创作素材,启发想象力。

(2)对后代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有深远影响。

7、神话历史化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二、汉人小说皆为伪作。

三、魏晋南北朝小说::“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

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2、志怪小说分为三类:一、地理博物。

如张华的《博物志》。

二、鬼神怪异。

如干宝的《搜神记》。

三、佛法灵异。

如颜之推的《冤魂志》。

3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

3、志人小说分为三类:一、笑话。

如魏邯郸淳《笑林》。

二、野史。

东晋葛洪所作《西京杂记》。

三、逸闻轶事。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

4魏晋南北朝小说篇幅短小,叙事简单。

4、《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的编撰者为南朝宋刘义庆。

又称《世说》、《世说新书》,梁刘孝标为之作注。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

:“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影响深远。

四、唐传奇的发展历程1、定义: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后来才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

:“始有意为小说也”。

2、唐传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

如王度《古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

张鷟《游仙窟》是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

(2)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

中唐传奇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豪侠、梦幻等诸多方面,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爱情小说如陈玄佑《离魂记》、沈既济《任氏传》、李朝威《柳毅传》。

后有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

中唐传奇还有一些借寓言、梦幻以讽刺社会的佳作,其中沈既济《枕中记》和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最具代表性。

此期还有不少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传奇作品,如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

(3)晚唐为退潮期。

出现了不少传奇专集,如裴铏《传奇》、薛用弱《集异记》、李复言《续玄怪录》等,大多篇幅短小,内容单薄。

杜光庭《虬髯客传》是晚唐豪侠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篇。

现存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

3、唐传奇的艺术特色(1)、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成“作意好奇”,虚构想象成为其基本手法。

(2)情节曲折委宛,引人入胜。

(3)人物描写生动传神。

(4)语言简洁明快,含蓄优美。

4、俗讲与讲经文:俗讲是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

唐代俗讲盛行。

俗讲的底本,就是讲经文。

散韵结合,说唱兼行。

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一些作品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入胜。

如《维摩诘讲经文》。

宋诸宫调、明清弹词等说唱故事的体制,可以看出俗讲的影响。

5、转变与(敦煌)变文:唐五代时与俗讲同时流行的民间说唱伎艺称为“转变”。

转变,就是说唱变文。

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

其特点是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或辅以图画。

现存敦煌变文有四类:一是宗教性变文,如《八相变》。

二是讲史性变文,如《伍子胥变文》。

三是民间传说变文,有《舜子至孝变文》等。

四是时事与人物,如《张议潮变文》。

敦煌变文想象丰富,生动形象。

声情并茂地演述故事,是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五、宋元话本(入话、得胜头回、平话)宋元时期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

分为小说、讲史两类。

小说多为白话短篇,主要是爱情故事和公案故事。

讲史多用接近口语的浅近文言,初具长篇规模。

宋元小说话本的体制,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它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往往与故事发生联系;有时先以一首诗点出故事题旨,然后叙述一个与些题旨相关的小故事,其行话是“得胜头回”,实则这个小故事与将要细述的故事有着某种类比关系。

正话,则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正话之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

宋元小说话本描写细致,生动逼真,字里行间留存说书艺人的风致,表现出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等特点。

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说话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

六、明代小说(一)、章回小说1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体裁形式。

2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但又前后勾连,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3章回小说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

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4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

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二)、明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P13:主要表现在:1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2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3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4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5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6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7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如此等等,都足以说明明代的章回小说在我国的小说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明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型(综合)1历史演义。

如《三国演义》。

2英雄传奇。

如《水浒传》。

3神怪小说。

如《西游记》。

4世情小说。

如《金瓶梅》。

(四)、《三国演义》1、历史演义《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历史题材,敷演成完整的故事,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世所尚,效颦者日众,形成了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2、《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1)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隋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场帝看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内容。

(3)李商隐有《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到晚唐,连儿童也熟悉三国的故事。

(4)宋代的“说话”艺术,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

已有明显的尊刘贬曹的倾向。

(5)元至治年间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

其故事已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轮廓。

(6)金元时期搬演了大量的三国戏。

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鲜明。

(7)在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创作了《三国志演义》。

3、《三国演义》的版本(1)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该书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

(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240则合幷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

(3)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作了详细的评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