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摘要: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一位声誉卓著的学者,政治家和新闻工作者,他把办报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有力手段,为一个有着敏锐感觉的报人。梁启超系统地阐述了一套资产阶级报刊思想。

关键词:梁启超的新闻思想;舆论观;功能观;自律观;编辑观;文体观

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由于近代中国的新闻传媒只有报刊这一种方式,所以谈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实际上也就是指他的报业思想。梁启超的报业思想,主要体现在报刊舆论观、功能观、编辑观、自律观、文体观五个方面,下面加以阐述。

(一)报刊舆论观

普遍的新闻学观点认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空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它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霎擎有公开胜,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新闻界称作舆论界,把新闻媒介称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界从舆论界中吸取力量,舆论借助新闻媒介作为公开展示力量的舞台。

1、舆论之定义是多数人公开表达的真实意见

梁启超曰:“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也二是故少数人所表意见,不成为舆论,虽多数人怀抱此意见而不公表之,仍不成为舆论。”必多数人诚见其如是,诚欲其如是,然后舆论乃生。”刚梁氏的舆论含义的核心是多数人公开表达的意见。这种意见必须是大多数人内心所有的真诚真实的意见,被胁迫者的意思是不成其为舆论的。舆论是一种独立的、自主的意见的表达。

2、舆论可分为健全舆论与非健全舆论

在梁氏的舆论含义中,把舆论分为健全舆论和非健全舆论。健全舆论是多数人正确意见之结合。他在《国风报叙例》中说,“夫健全舆论云者,多数人之意思结合,而有统一性继续性者也。非多数意思结合,不泛以名舆论。非统一继续,不足以名健全。”梁启超清醒地看到,在封建专制统治的二千多年里,因为当局惯用愚民政策,提倡对政权统治相辅的消极舆论,“以警相普,无补于颠仆,以狂监狂,只益于号咖”这种言论导致民众没有分辨能力,是一种误国的“妄论”,对于这种当局有意而为之的“妄论”,应该群起而政之,对之进行鞭答。

3、健全舆论印产生需要报馆的引导

梁启超认为健全舆论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引导和激发的,而民众若不具备足够的民智,就有可能不能形成对时局的正确看法。因此,对舆论进行引导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梁启超认为健全舆论的关键在于要“尊重人人独立之意见,而导之使堂堂正正以公表于外。”梁启超认为知识阶层是最有资格形成健全舆论的,他们的报刊和其他公共媒介时刻在奔走启发国民,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构成了舆论之源。他们既是报刊的主人,也是舆论的主人,因此报馆就是舆论机关,报馆可以制造舆论,也应该担负起引导舆论、制造舆论的职责。近代中国更是充斥着混乱、疾病、贫穷、战争……能够有着清醒头脑的人并不多,梁启超认识到舆论的不同性质是他对当时时势认识的结果,也是李割终论观具有相当理性的表现。

4、舆论具有反映和监督的功能

早期改良派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报刊具有“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清”的反映功能,梁启超把它们抽象为“去塞求通”和“耳目喉舌”的功能,主要是针对报刊反映和提供信息功能而言的:报刊可以集中和发散信息,让大众知晓事态的发展和变化,报刊提供信息成为大众关注的议题,从而形成舆论,反映舆论。舆论具有监督功能,从本质上来说,舆论监督即名誉监督,与法律和宗教相比,“名誉监督者,不能如前两者之使人服从,使人信仰,使人畏惮。”隐然示人曰:“尔必当如此,尔必不可如彼苟不尔者,则尔将不见容于社会,而于尔之乐利有所损。”梁启超认为,舆论在当时的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说,“吾国前途之最大希望,实唯舆论势力,而可持之以为中国不亡之券。”

(二)报刊功能观

梁启赶挤寸舆论之重视延续到报刊功能观中。在报刊功能观上,梁启超全面吸取了前人的成果,提出了报刊具有“去塞求通”和“耳目喉舌”的功能,把报刊之“通”的功能与政治相联系。报刊还是大众的教科书,信息的集散中心,以及公众的娱乐工具等等。

1、“去塞求通”、“耳目喉舌”之“通”的功能

报刊的“通”的功能,在梁启超之前的王韬、郑观应就有过论述,郑观应认为报刊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王韬进一步论述报刊可以“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但他们是针对封建政权内部的“君惠民隐”之间的沟通而言的,是对中国古代采风制度功能的一种延伸。梁启超首先认为信息“不通”是中国贫弱之病根所在,中国要想不再受侮,必须“求通”:“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虽然他还是用“耳目喉舌”的概念,其含义已有所改变,更加突出了喉舌的作用,先前那种模糊的“耳目喉舌”的主体概念具体化了,报刊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增强了。

2、“向导国民”、“监督政府”的功能

梁启超之“向导国民”、“监督政府”之报馆两大天职说是梁启超主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时期对于报刊功能的总结,体现出他在前一个时期对报刊功能的认识基础上对报刊功能的认识提升到另一高度。“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不是“去塞求通”和“耳目喉舌”的否定,相反是一种发展。第一,向导国民的功能,报刊之向导国民的功能是梁启超引以为重的,他说:“吾国民最乏普通知识,常有他邦一小学徒所能知之事理,而吾士大夫犹普然也。”第二,监督政府的功能,监督对于任何人和事物都是必要的,“世非太平,人性固不能尽善。”政府更需要监督,梁启超认为,“政府者,受公众之委托而办理最高团体之事业者也。

(三)报刊自律观

梁启超结合自己办报的经历,站在一个使报刊对社会有益的角度,一个报刊对人民启迪的角度,用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观和责任感采阐发报人和报馆行为准则,对二者分别提出了要求:

1、对报人素养的要求

报人要认识到加强自身修养的必要梁启超丁一分羡慕西万“今日为主笔,明乏为大宰相”或“今姆为大宰相大统领者”,琪月扮主笔的西方政治家办报的风气。但在中国,报人地位低下,报业发展迟缓,梁启超总结出其原因时认为有一部分原因是报人素质低,才造成于汉爪在社会上的地位低下,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进入这一行业,办出更好的报刊,这些努力应包括学识和能力两方面。

2、对报馆言论独立的要求

梁启超认为,报馆的言论独立是对社会尽责的前提。梁启超力主报刊成为社会的公言,他在《庸言》特别启事中说,希望报馆能“极力保持言论独立精神,与一切个人关系及党派无涉。”四梁启超认识到:“报馆待广告费以维持其生命,此为天下通议。”坚持报刊言论独立的要求还在于它是引导健全舆论的前提,梁启超认识到,健全舆论是要完全依赖于言论自由和独立的,失去了独立的品格,报刊言论就失去了起码的立论之本,当然谈不上可信不可信,更何况引导和造成健全舆论。因此,言论独立性是作为报刊和报馆存在的首要条件而存在的。

(四)报刊编辑观

梁启超的报刊编辑观涉及编辑理论方针,报刊业务改进两个方面第一:编辑理论思想。主要是对于办刊要有一个确定而高远的指导思想,和报馆编辑立言的基本规范。办好一个报刊应该有一个高远的总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把握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第二:编辑业务思想。梁启超提出,办报要注意版面条理清楚,大胆改革报刊版式编排,尽可能地运用最新最合理的编排方式,不能拘泥于陈旧的做法。要注意版面条理清楚。

(五)报刊文体观

梁启超有其坚持的新文体,种文体的特征可以这样概括:语义平白易懂,以求说理透彻为先;内容上切中时弊,有感而发,改变过去报刊文章无病呻吟,满纸风月的不良作风。行文形式上有较大自由,抛弃旧的束缚,纵笔所至,自由通畅;用语上杂采理语、韵语、外国语法,以于表达;以情动人,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