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法律价值论
第三章 法律价值

第四节 法与平等
一、平等的概念 平等不等于平均; 平等要求消除特权和歧视; 平等与差别对待有条件共存。
第四节 法与平等
二、法的平等价值 (一)平等作为法律价值的意义 (二)法律确认和保障平等 1.将平等确定为一项基本法律原则。 2.确认和保障主体法律地位的平等。 3.确认和保障社会财富、资源及负担的平等分配。 4.公平分配法律责任。
第二节 法与秩序
刑法中有关秩序的犯罪:
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 公共秩序、交通秩序罪;破坏监管秩序罪消极自由 1、消极自由:免于…的自由。以其他事物的阙如为标志的, 尤其是一些强制因素的阙如。 霍布斯《利维坦》:“自由(liberty or freedom)就意味 着其对立面的阙如”,舍此之外,别无它义。 洛克《人类理解论》:“显然,自由就在于有能力按照自 己的意志,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做什么或避免做什么。这一点 不容否认。” 2、积极自由:有…的自由。 康德:“家长保护主义是人类所能想象的最大专制。”
第一节 法律价值的概念
法的价值整合
对各种具体价值目标加以统筹,谋求价值总量最大化;民主体 制下是一个通过对话、沟通机制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 在立法行政和司法程序表现。 1、立法阶段是价值整合的初始阶段。宏观、基础和机动空间大。 2、行政和司法中的价值整合。 原则 1、兼顾协调原则。 2、法益权衡原则。 3、维护法律安定性原则。
第二节 法与秩序
一、秩序的概念 最具基础性的价值 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 二、法的秩序价值 (一)秩序作为法律的价值的意义 (二)法律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 (三)法律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 阶级统治秩序、权力运行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
第二节 法与秩序
法律价值论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价值论是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法律的目的、功能和意义,旨在揭示法律的价值取向。
本文以我国《民法典》中的合同法为例,运用法律价值论的分析方法,探讨合同法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价值。
二、合同法的价值取向1. 社会秩序价值合同法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在市场经济中,合同是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合同法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合同行为。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使合同行为有法可依,避免因合同纠纷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
(2)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法明确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使合同当事人能够在合同关系中实现自身利益,维护自身权益。
(3)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合同法规范了合同行为,有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 交易安全价值合同法是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法律。
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安全是市场参与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合同法通过以下方式保障交易安全:(1)明确合同效力。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生效条件,使合同在法律上具有效力,保障交易安全。
(2)规范合同履行。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履行的方式、期限等,使合同当事人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减少交易风险。
(3)完善违约责任制度。
合同法规定了违约责任,使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障交易安全。
3. 经济发展价值合同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
在市场经济中,合同法通过以下方式促进经济发展:(1)降低交易成本。
合同法规范了合同行为,使合同当事人能够按照约定履行合同,降低交易成本。
(2)促进资源配置。
合同法通过规范合同行为,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3)推动产业升级。
合同法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三、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货款总额为100万元。
第三章 法的价值——正义与利益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法理学法律的价值 PPT

第一,“价值”反映的是主体人与客体外界物(包括自然和社会)的 关系,揭示的是人的实践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关系。 第二,“价值”是用以表示事物所具有的对主体有意义的,可以满足 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的概念。
(一)法律价值的概念
法律价值:是在主体人与客体法的关系中
概念
所体现出来的法律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
本节内容
一、秩序的含义 二、法律对秩序的作用
秩序的概念
秩序: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性现象。与秩序概念相对的是无序。
秩序多用于社会领域,即所谓 “社会秩序”。抽象地说,社会 秩序表示在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程 度的组织制度、结构体系和社会 关系的稳定性、有规则性和连续 性。
“秩序”在法律的价值目标体系 中,具有工具性价值的性质,它 为其他价值目标提供了现实的条 件,没有秩序价值的存在,就无
法的价值应该包括: 第一,法律的内在要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社会主体对法的需要。 第三,要有法律实践这一重要环节。
(二)法律价值的特征
1.法律价值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法律的“价值”是其作用的主观体系,法律的“作用”
是其价值客观落实。 2.法律价值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相对性,就是法律价值的条件性,它表现为法律的价
(四)法律促进和保障国际正义
法律对国际正义的促进体现在: 1.促进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 2.为不同国际社会主体之间的交往提供正当 程序,保障实质正义 3.促进国际纠纷的和平解决,避免国际关系 中的暴力行为 4.对国际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为弱化因发 展的不均衡所产生的不正义提供规范保障 5.制止国际犯罪行为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不同的时代、社会、阶级、 群体而呈现出差别性、多样性、多元化。 绝对性,就是法律价值的普遍性。 3.法律价值是目的性价值和手段性价值的统一 目的性价值可以说是法的外在价值,手段性价值可以 说是法的内在价值。
第三讲法律价值论

❖ 第二种运用方式是用法律价值来指称法 律自身所应当具有的值得追求的质量和 属性。比如法律的明白性、动摇性、延 续性、地下性、不矛盾等。它们与法律 的目的价值不同,并它们并不是法律所 追求的社会目的和社会理想,而仅仅是 指法律在方式上应当具有的和值得一定 的〝好质量〞。这种意义上的法律价值 被称之为法律的〝方式价值〞。
❖ 二、正义与法律的普通关系
❖ 〔一〕正义对法律具有重要意义,表如今:
❖ 我们可以把方式正义解释为一种活动原那么,依 据该原那么,凡属于同一基本范围的人应遭到同 等的待遇。要适用方式正义,首先要确定基本范 围,以便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停止归类。其 次是要确定对属于同一基本范围的人执行正义的 规范。
❖ 第三种是社会正义论。
❖ 社会体制的正义才是首要的正义。所谓社会体制, 指的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界定和分配利益与担负的 一整套主要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法律制度。〔原初形状 ;无知之幕〕
❖ ①团体自在,包括生命、安康、声誉、 人格、迁移、信仰、思想等;
❖ ②政治自在,包括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等方面;
❖ ③经济自在,包括团体财富一切、奖 励、贸易、休息、消费、投资等。
❖ 三、法律对自在的限制
❖ 在中外法学和法制实际中,有关对自在的 限制的法律原那么有以下几种:
❖ 〔一〕损伤原那么。
❖ 社会正义论以为,一个正义的社会制度就应当是 以上述原那么为指点来设计的。但是,这两个原 那么的重要性是不同的,第一原那么优先于第二 原那么。即只要在完成最大的均等自在之后,才 干自在地完成差异原那么和公允的时机均等原那 么。
❖ 第四种是资历正义论。 ❖ 资历正义论包括三条原那么:第一条为获取原
❖ 自在权是指法律所规则的、人们可以 依照自己的意志独立作出一定行为或 不作出一定行为或许免受他人约束、 干预的权益。
3法律价值理论

法律价值理论第一节学术综述一、法律价值概念研究综述及评价(一)"法律价值"概念研究概况自20世纪法律价值概念产生以来如何对其进行界定,至今仍存在极大争议。
这种情势的形成,与法律价值这一概念得以形成的源概念,"价值"含义的多样化有关。
法律价值概念和研究的问题意识的养成,是哲学“价值”研究在法学领域的延伸。
在哲学家那里,“价值”的用法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20世纪美国法律政策学创始人拉斯维尔把"价值"界定为"所期望的事物"、"满足需要的各种事物";而文德尔班则指出,价值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价值既不根源于现实的事物中,因为事物本身并不是价值;也不根源于对现实事物的客观认识中,因为客观认识不表明主体所持的度;而是根源于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中,根源于评价主体所持的态度或标准中。
著名价值论学者W. K.富兰克纳对西方哲学界的"价值"界定进行了归纳:(1)价值被用作名词:有时被用作抽象名词,用来指“真”、“善”、“美”、“正义”等;有时用作具体名词,指被评价为“好的”、“有用的”东西,有学者将此观点总结为“实体说”。
(2)"价值"一词还在"评价"、"作出评价"等词组中用作动词。
当代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哲学界对"价值"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种:(1)实体说,即认为价值就是有价值的事物本身。
(2)属性说,即认为价值就是客体所固有的某些属性或功能。
(3)关系说,即认为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4)评价说,即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评价。
因为"法律价值"与哲学"价值"概念的源与流的关系,哲学领域中关于"价值"的争论现象自然也在法学领域中出现。
西方学者中鲜有明确界定法律价值概念的,通常需要从他们使用法律价值一词的上下文和整体主题语境对法律价值的含义进行推测。
6、第三章 法的价值

(三)法律价值的确定
有人把法律的价值归纳为秩序和正义两大 价值。秩序主要是满足需要的问题,而正义则 是对需要的评价及对人的终极关怀问题,所以 秩序就是法律的最低或基本的价值,正义就是 法律的最高或终极价值。 细分起来,法的价值包括秩序价值、正义 价值、自由价值、平等价值、效率价值、人权 价值等等。
第三节 法律与正义
一.正义释义
二.正义相对主义及其危害
三.正义最低限度的要求 四.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五、效率优先问题讨论
一.正义释义
(一)正义概念 正义就是合适地、正当地、合理地将事物分 配给人。这里的“分配”当作广义解,不是 财富分配意义上的分配,它包括对人的行为 的社会结果——奖惩的分配。至于何种分配 是“合适的”、“合理的”、“公道的”, 取决于用什么标准来观察与评价,用不同标 准观察和评价的结果就会产生差异,甚至产 生冲突。
不公正或严格遵守法律会导致不公正时, 可以申请国家直接适用正义而对抗不良立 法。 2. 司法审查。司法审查制度使公民可通过诉 讼途径纠正不良立法。被司法机关宣布违 宪的立法通常将失去效力。 3. 立法。通过立法途径修改不正义的法,以 纠正法律中的不正义。
(二)法律对正义的作用
法律对正义的功能关系具有或然性。就个别法 律或某一时期的法律来讲,它对正义是否具有 推动作用是不确定的;正义的法律确认、推动 正义的实现,不正义的法律则会对抗正义、阻 碍正义的实现。但是法律作为整体却对正义有 推动作用。因为法律所具有的形式化特点使人 际关系稳定化、明确化、规范化,这本身就排 斥了任意分配社会资源这一最大的不正义,即 使是最专断的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任意暴 力对人身和财产的侵犯,是对弱肉强食的邪恶 的否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讲法律价值论

❖ 8、控制高利贷的法律;
❖ 9、对精神病人和染上毒瘾的人实行民事拘留 或收养,即把它们送到精神病院或某些专门 机构剥夺他们自我伤害能力和条件的法律。
❖ 等等。
❖ 三是冒犯原则。
❖ 这一原则的基本思想是,法律禁止那 些虽然不伤害别人但却冒犯别人的行 为是合理的。
❖ 我们可以把形式正义解释为一种活动原则,根据该 原则,凡属于同一基本范畴的人应受到同等的待遇。 要适用形式正义,首先要确定基本范畴,以便把具 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进行归类。其次是要确定对属 于同一基本范畴的人执行正义的标准。
❖ 第三种是社会正义论。
❖ 社会体制的正义才是首要的正义。所谓社会体制, 指的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界定和分配利益与负担的一 整套主要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 制度。(原初状态 ;无知之幕)
❖ 社会正义的原则有两条内容:
❖ 第一条是最大的均等自由原则 。该原则涉及基本自 由的分配问题,如选举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 财产自由等等。该原则主张有二:一是每个人都平 等地享有这些基本自由;二是这些基本自由尽可能 广泛。
❖ 第二个原则为差异原则。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 分为差别原则,要求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安排得 对所有人都有利,特别是使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得 到最大可能的利益。第二部分为公平的机会均等原 则,要求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与职位相连,而职位 在公平的机会均等条件下对所有人开放。
❖ 一类是他涉性行为:影响到别人利益或伤害 到别人。这一类行为才是法律干涉和检查的 对象。
❖ 根据伤害原则,仅仅伤害自己而没有伤害到 别人的行为不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 二是法律家长主义。也称为父爱主义。
❖ 其基本思想是禁止自我伤害的法律,即家 长式的法律强制是合理的。
法律价值论

• • • • • •
• • • •
《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以及潘恩的理论。 (三)19世纪的人权概念及其在20世纪的发展 人权在19世纪20世纪初成为工人阶级斗争的口号。 二战后,人权成为国际法规定的重要内容。 (四)马里旦的人权学说:以人权为准则的法律正义论 (五)简要评述:对正义的解释非常明确,不含混。但它 罗列大力量的人权名称,使人无法对法律正义的性质作简 要、总体上的把握。再则,它也无法回答人权是怎么来的, 人权的依据是什么? 四、探索法律正义的思路之四——价值 亚里士多德(城邦正义: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霍布斯:安全为首要价值来看待法律正义 斯宾诺莎、洛克等人:个人思想言论自由,财产、信仰、 自卫的自由等。卢梭:集体自由的法律正义观。
• 状况。一旦我们要求社会具有正义、平等的性状属性,并 企图通过法律来实现这种理想状态时,我们就要使法律自 身具有正义、平等的性状、属性。 • 4、法的价值的应有性 • 强调法的价值中的应有性,一方面表明现实的法律状况的 非理想性,另一方面,表明我们对法律的理想,从而引导 我们对现实的法律的改革、改造。 • 5、法的价值的原初性 • 最为基本的价值名目,避免被湮没于无边无际的价值名目 的深海中。 • 6、法的价值的理性 • 四、法的价值名目体系 • (一)价值名目是指具体的价值名称,是人们所重视、珍 视的主观或客观指向意义上的事物的性状、属性、作用的 具体名称,如正义、平等,等等。
• 法的价值名目体系是指人们主观指向意义上所重视珍视的 法的各种性状、属性、作用的具体名称。 • 法的价值名目体系是指主观指向意义上的法的各种具体的 价值名目及其相对关系和相互联系。 • (二)价值体系安排的中西观 • 1、中国——《法律价值论》(乔克裕,黎晓平著):秩 序的价值在赋予或维系社会关系和社会体制的模式和结构, 从而为人类的生活与活动提供必需的条件,正义所关注的 则是这些模式与结构的性质、内容和目的,是人们追求社 会生活公正合理的实质、质量和理想。正义的社会秩序意 味着安全、平等和自由。 • 2、西方——《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博登海默 著):秩序和正义,秩序表现法律制度的形式结构,正义 表现法律制度的实质目的,正义中又包含自由、平等、安 全、共同福利等更具体的目的。法律就是秩序和正义的综 合体。
八 第三讲 法律与价值

法律价值第一节法律价值概述一、法律价值的概念1、背景。
在哲学上的二元论一般主张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来源。
康德关于现实(REALITY)和价值(V ALUE)之分的学说就是由此而来。
前者关注的是“实际是什么”(WHAT IS ),后者关注的是“应当是这样”(OUGHT TO BE)。
从这种价值与现实之分的二元论出发,不可避免的导致相对主义,因为价值是多元的,价值问题纯属主观判断领域,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以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价值判断。
相对主义认为指望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达成某种价值共识是不可能的。
这种复杂的现代社会被马克思韦伯称为是“除魅世界”,人们心中共同的上帝已经不存在了,每个人在自己的心中都有各自的“守护神”。
由于这种相对主义以及由之蔓生的虚无主义在19世纪以及20世纪的欧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法律中这种相对主义表现为实证主义法学的兴起。
法律实证主义者如凯尔逊、早期拉德布鲁赫坚信在一个价值分化的时代里我们唯一可以信靠的是作为现实的法律规范,他们都力图将价值问题从法理学研究中排除出去,致力于建立一个规范等级的王国。
但是,这种法律实证主义固然保证了自由主义制度之下法律在各种价值纷争面前的独立性,从而维护了法律的形式合理性。
但是,这种脱离了价值的形式合理性的法治并没有设置对法律内容本身的防范。
随着纳粹政权的覆灭和二战的结束,相对主义和实证主义法学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
主张从价值角度来思考法律制度的自然法学思想开始复兴。
所以作为法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律价值,(其他两个问题是规范和事实)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其实是延续了自然法学派的传统,主张从应然的角度来评价现行的法律制度。
2、法律价值的含义一般而言在法理学中我们所思考的法律价值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律的目的价值。
它指的是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和增进那些价值,它构成了法律制度所追求的社会目的,反映着法律创制和实施的宗旨,是关于社会关系理想状态的权威性蓝图,也是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格局应当是怎么样的权威性范畴。
法理学第三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PPT课件

(一)法与自由
2.自由与法的关系 ·法总是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统治阶级的
自由并限制和排挤被统治阶级自由的手段; ·自由不等于任性,不是无限制的。自由的尽头就是责
任和纪律。
19
第二节 法的价值
四、法与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的关系 (二)法与秩序
一定的社会秩序,总是一定生产方式的社会固定形式。法 作为规范系统,其本身就是阶级社会一定社会秩序的化身, 它体现、确认并保护着一定的社会秩序。 法律秩序,这是人们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结合一定的预 见,“设计”出法律规范,并使其在生活中实现而建立的秩 序。
四、法与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的关系 (一)法与自由
1.法与自由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人们的行为自由决定于其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 与此相应的社会意识,也必然会把这种行为自由确认为是
“正当的”,是“权利”。 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制定法律,把他们认为是“正当的
”行为自由,确认为法定手段。
18
第二节 法的价值
性能。 ♣ 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
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1
第二节 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特性 (二)法的价值的特性:
1.法的价值的客观性 指法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不管该主体是否认识到和如何认识,都是客观 上存在的,这是因为主体的需要和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主体如何认 识、认识到没有。
· 讲师: XXXX
· 时间:202X.XX.XX
27
1.利益决定法的形成和发展 ·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 ·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 ·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法的发展、变化 2.法对利益的形成、实现和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 ·法能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法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法是协调和实现利益的有效手段
法律价值总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4
法律价值总论
课前提示
v 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v 核心讨论价值与法律价值的概念、法律
价值体系和法律价值冲突理论 v 思考:法律价值冲突解决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法律价值总论
第一节 价值与法律价值
v 一、价值释义
v 在哲学上,价值首先是一个关系范畴,其所表达的 是一种人与物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即事 物(客体)能够满足人(主体)的一定需要。
法律价值总论
二、法律价值
v 庞德曾指出:“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期, 无论在古代或近现代世界里,对价值准则的 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 家的主要活动。 ”
PPT文档演模板
法律价值总论
价值论法学:
自然法学、哲理法学、存在主义法学、社 会法学、综合法学、政策法学等等法学流派, 都对法律价值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观点
PPT文档演模法律本身的价值 v 价值评判准则
PPT文档演模板
法律价值总论
第二节 法律价值体系与法律价值冲突
v 一、法律价值体系
v 群体价值和个体价值 v 规范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 v 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 v 国际法价值、国内法价值和其它法律价值
PPT文档演模板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4
法律价值总论
v 其次,价值又是一个属性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 价值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 物的属性,与价值相关的使用价值则表示物的有用 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
PPT文档演模板
法律价值总论
v 价值具有社会性或者主体性 v 价值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v 价值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第3章法律价值

• 秦以后的中国盛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家 国同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各阶段专 制程度不一样,古人享有的自由度也不一样。
• 秦的严刑峻法、汉的稳定中央集权君主制的建立、 东汉之后的动荡、唐代的皇权的受限、宋代的温 和统治与皇权集中、元代的短暂统治、明代专制 程度上升、清代集权与文字狱等等
• 英语中的 Liberty 即源自拉丁文,出现于14世纪。
• Freedom 则在12世纪之前就已形成,同样包含着不受任何 羁束地自然生活和获得解放等意思。
• 在西方,最初意义上的自由,主要是指自主、自立、摆脱 强制,意味着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和人格上的独立。
• 在现代理论中,自由一般指免于支配(free from domination),或者没有强制,其实质都是一个人不受专 断意志的控制。
• 菲尼斯的三个议题
• 第一个议题是:行为自身具有意义。
• 第二个议题是:个人特定身份的保有是一种善。(“如果 他首先必须成为其他人的话,没有人会选择占有整个世 界。”)
• 第三个议题是,现象不是现实的好替代品。此处所遭遇的 主要原则,或许是柏拉图伦理学的:现实优先于现象;洞 见、知识、保持与现实接触的生活优先于幻想、无知与生 活在梦中的快乐。
现在假定你躺在一个漂浮的水箱上,同时被连接 到“感觉机器”,这个机器通过刺激你的大脑提 供任何一种你所选择的感觉经验,而且有你想要 的各种类型,但是你必须终身接上这个机器,否 则就不能用这个机器。问题在于:是否有人为了 得到如早期功利主义传统所设想的“快乐”而选 择终身接上“感觉机器”?人们普遍的反应是不 会为了这种感觉而接上机器。此时我们发现“快 乐”不是人类存在的意义,快乐的生活不能真正 被视作完善的生活。
• 家族治理的家长制特色,家长握有生杀予夺的大 权,以经济分配权为后盾。“媳妇熬成婆”便是 生动写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到: 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 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 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 迫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自由就是做 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 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 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 这个权利。”
❖ 第二种使用方式是用法律价值来指称法律 自身所应当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质和属性。 比如法律的明确性、稳定性、连续性、公 开性、不矛盾等。它们与法律的目的价值 不同,并它们并不是法律所追求的社会目 的和社会理想,而仅仅是指法律在形式上 应当具备的和值得肯定的“好品质”。这 种意义上的法律价值被称之为法律的“形 式价值”。
❖ 自由权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人们能够按 照自约束、干预的 权利。
❖ 与一般的社会自由不同,自由权并不等 于一般的社会自由。一般的社会自由可 能受法律保护,也可能不受法律保护。 只有那些受到法律保护的一般社会自由 才是法律上的自由权。
❖ 现代社会中,受法律保护的自由(自由 权)主要包括三大类:
❖ 自由原则在法律上的确立,为行为自由的实现 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 二是规定法律上的自由权利。
❖ 要真正从法律上保护人们的自由,除了明 确规定自由原则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法律 制度、法律规范中体现和规定自由的内容, 并且设定相应的控诉制度和公正审判制度。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人们各项合理 的自由要求上升为法律上的自由权,使其 成为受到国家保护的法定的自由权利。
❖ ①个人自由,包括生命、健康、名誉、 人格、迁徙、信仰、思想等;
❖ 第三种使用方式是用法律价值来指称法律所包含 的价值评价标准。具体是指法律上对各种事物进 行价值判断时所应遵循的准则。
❖ ①生产力的标准:是否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是否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人们生活 的改善。
❖ ②人道主义标准:是否有利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 发展。
❖ ③现实主义原则:要求对一切法律现象进行价值评价必 须从社会现实出发,而不能脱离现实。
❖ (二)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自由
❖ 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自由反映的是人 与社会的关系,即人与他人或者组织 之间的关系。此种意义上的自由含义 是免受他人的压迫或控制,每个人能 够自主安排自己行为的状态。
❖ (三)法学上的自由
❖ 法学上的自由反映的是人的行为与法律的 关系,法学上的自由的含义是:自由是法 律上的权利,其边界就是不能从事法律所 禁止的行为。
❖ 狭义上的自由仅仅是权利的一种特定类 型。在此意义上,自由是种概念,权利 是属概念,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这种狭义上的自由就是法律上直接以自 由指称的那些权利,如人身自由、言论 自由、结社自由、出版自由、通信自由 和宗教自由等等。这些权利之所以被直 接以自由命名,是因为它们具有更明显 的选择性。
❖ 二、法律对自由的保障
❖ 在立法上,自由的保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
❖ (一)确立自由原则。
❖ 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系统 的以个人主义为特征的自由学说。近现代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之后,自由原则被规定 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
❖ 比如:《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未经 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 财产。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第2条规定: 共和国的格言是:自由、平等、博爱。在私法 领域,财产自由与契约自由作为个人自由的重 要内容,被赋予至上地位。19世纪的资产阶级 民法将契约自由规定为民法的三大原则之一, 与绝对所有权原则、过失责任原则相提并论。
❖ ④历史主义原则:要求我们对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法律 现象进行价值评价时,必须持有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 即站在历史发生的“当时”,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历史, 而不能站在“现在”,用现实的眼光来评判历史。
第二节 法律的自由价值
❖ 一、自由释义
❖ 自由西文字意指的是从约束中解放出来,或者说是 一种不受约束的状态。
❖ 在罗马法中,自由的定义是“凡得以实现其意志之 权力而不为法律所禁止者是为自由”。
❖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自由两字很少连用,但中文的 自表示自己或本人,由有从事之意,因此自由两字 连在一起含义有“自主从事某事”之意。
❖ (一)哲学上的自由
❖ 哲学上的自由反映的是人与必然之间的 关系,自由的含义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支 配。这里的必然指的是客观规律,客观 规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 必然性。
❖ 当主体的自由被法律作为一种权利而确 认后,就意味着:
❖ 一方面,任何人和机构都不能强迫权利 主体去做法律不强制他做的事,也不能 禁止权利主体去做法律允许他做的事;
❖ 另一方面,权利主体只能在法律界定的 范围内做他想做的事情。
❖ 在法律上,自由与权利是意义比较接近 的概念。
❖ 广义上的自由与权利是基本等同的概念。 在绝大多数场合中,权利都意味着选择 的自由,因此,在典型的意义上,可以 说权利即自由,授予权利即意味着权利 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地按照 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
❖ 法律上的自由的存在形态有两种:一种是 消极自由;一种是积极自由。
❖ 所谓消极自由,是指主体不受外在压制和 束缚的状态,其表述方式是“免于…的自 由”,其突出特点是以不受社会的干预为 实现自由的条件;
❖ 所谓积极自由,是指主体具有依自己的独 立意志行事的能力,其表述方式是“从 事…的自由”,其突出特点是以社会的干 预为实现自由的条件。
法律价值论
第一节 法律价值概述
❖ 关于法律价值,人们通常在以下三种方式 上来使用法律价值的概念:
❖ 第一种使用方式是用法律价值来指称法律 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和助 长的那些值得期冀、希求的或美好的东西。 比如秩序、安全、自由、正义等,它们构 成了法律制度实施所追求的理想和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其称为法律的“目的价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