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噪声的职业病危害分析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李晓平赵阳
摘要:通过几个典型生产过程中噪声的检测、分析,评价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场所、作业人员的危害,并提出主要的噪声检测及防护措施。
关键词:噪声职业危害分析评价检测防护
1 前言
从主观讲,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可称之为噪声。从物理特性来讲,噪声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的杂乱组合。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视为生产性噪声。例如:生产过程中机械运转、摩擦、撞击发出的声音,风机、汽笛、泵以及变压器发出的声音等。
不同形态、幅度、频率的噪声对人的影响与危害是不同的。这里,我们仅对典型生产过程中的稳态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加以分析。
2 噪声对人体的主要职业病危害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可以使人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噪声还污染环境,影响人的心理,造成人的烦恼,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特别强烈的噪声还能损坏建筑物、影响仪器设备等的正常运行。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影响休息和睡眠
人们休息时,要求环境的噪声小于35分贝。若大于64分贝,则难以入眠。各典型声源的声压级和对人耳主观感觉及影响,见表1。
2.2 听力和听觉器官的损伤
人听觉器官的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期在噪声的作用下,听力逐渐减弱,引起听觉疲劳。若长年累月置于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下,内耳器官将发生器质性病变,造成永久性听阈位移,也叫噪声性耳聋。在一次或数次极强如猛烈的爆炸声会震破耳鼓,严重的会导致全聋。在不同噪声级下工作四十年后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见表2。
注:本表是国际标准组织(ISO)1999号文件统计的数字。
表3、表4是我国卫生部门对噪声环境下的听力损伤调查资料。
2.3 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病症和神经衰弱
噪声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有波动,心电图阳性率增高,见表5。
噪声引起神经衰弱症侯群,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衰退、心悸、恶心等。神经衰弱的阳性率随噪声声级的增高而增高,见表6。
2.4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引起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2.5 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由于神经系统互相作用的结果,能引起视网膜轴体细胞光受性降低,视力清晰稳定性缩小。
2.6 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安全生产
噪声易使人烦躁不安与疲乏,注意力分散,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当噪声级超过生产中的音响警报信号的声级时,遮蔽音响警报信号,易造成事故。
2.7 高声强噪声损害建筑物和仪器设备
160分贝以上的高声强噪声可引起建筑物的玻璃震碎、墙壁震裂、屋瓦震掉、烟囱倒塌等。
3 作业场所噪声的控制标准
因为噪声的危害众多,对劳动者的职业伤害很大,因此,国家对作业场所噪声一直有较严的限制要求。2002年6月1日实施的最新标准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作业场所的噪声作了明确的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限制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A)。工作场所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详见表7。
对非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也有明确的限定,即生产性噪声传播至非噪声作业地点的噪声声级不得超过表8的卫生限值。
4 典型作业场所噪声危害检测情况
依据WS/T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我们选择了某有色矿山洗选厂、热电厂、发生炉煤气厂等典型作业场所进行了现场检测,了解作业人员接触噪声情况。检测数据分别列于表9、表10、表11。
5 典型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危害分级
5.1 分级依据
(1)依据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将噪声作业按表12分为五级。
(2)实际接触噪声声级及接触时间,按表13确定噪声作业级别。
5.2 噪声作业分级计算分析
为折算方便,依据GBJ 122—1988《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按式1统一以8小时等效A声级计算。
经计算,表9、表10、表11各工作岗位8小时接触噪声的等效A声级及其噪声作业级别如表14。
通过表14可以明晰地看出各岗位职工接触噪声危害的程度,应用噪声分级突出了噪声企业的管理重点。
6 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危害分析评价
非噪声作业地点,其噪声为生产性噪声传播而至,噪声分布情况列于表15。
由以上对典型作业场所非噪声工作地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非噪声工作地点的噪声危害还是相当严重的,50%的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超过卫生限值;40%的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达到卫生限值;仅有10%的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满足了人机工效学意义上的舒适度要求。
7 噪声测量与控制
7.1 噪声测量
由于行业的不同,其作业方式也不同,大规模、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使劳动者与机器分离,真正现场操作仅成为巡查、点检以及非常情况下的检修或维护。对于这部分人群,其接触噪声的位置不固定,接触时间也不固定,所以应按一个工作日内能量平均的方法将断续或间歇接触的各个不同的A声级折合成一个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在实际测量中应结合各个工种有代表性的作业区域分别进行卫生学测量,还应包含巡检线路和巡检点的接触噪声测量,同时还应测算出在每个噪声暴露点的接触时间,然后应用公式1计算出一个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从这一原则出发,对于流动性较大的接触噪声作业,使用噪声计测量更方便。
而对于密集型作业、岗位比较固定的接触噪声作业,选用积分声级计,按作业(噪声)周期设定积分时间进行测量,则更能客观反映作业人员的噪声接触量。
7.2 噪声控制
上述企业在设计与运行中,虽然考虑了功能区域的隔离,但忽略了声学性能,尤为突出的是噪声隔离的设计。如有色矿山洗选厂手洗泥团、热电厂输煤系统岗位的噪声超过卫生限值,可在噪声源与作业点间增加隔声屏障,投资少,降噪效果明显;非噪声作业场所隔噪整体设计欠缺,应加强门窗、墙体的隔噪设计,选用隔声好的结构和材料,完全可以将噪声控制在卫生限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