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掌握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3.建立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空气往往被看作是呈现温度的存在,但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温度,那么温度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向学生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2. 讲解知识点•物质的三态:以水为例,讲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物质态的转变:通过实验或者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固体-液体-气体的转变规律,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讲解实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练习和讨论在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后,以最为常见的水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例如:当水温升高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当水的温度降到何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拓展应用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对本章内容进行拓展。

例如,如何在不同温度下煮开一壶水?在夏季热天,如何利用温度跨度生产饮用水?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路面上的雪需要加盐?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并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拉开了本节课的帷幕。

讲解知识点时,采用具体的实验或生活例子,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练习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巩固和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的最后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确保学生掌握了本章的关键思想和基本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关注环境、节能环保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物态变化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
4.掌握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概念,了解各物态变化的热效应,并能运用热力学原理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物态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4.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5.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物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例如:利用动画演示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对物态变化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效应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现象,尤其是熔化、汽化、升华等过程中吸热的特点。
3.小组合作作业:
-分组讨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物态变化与能源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份研究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包括问题的提出、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复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复习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相变点概念的理解;–复习换热和传热方式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习;–实例分析、思考问题;–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实验观察,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能源和环境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能量变化和相变点等;–换热和传热方式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相变点的概念的掌握;–传热方式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实验用具:烧杯、温度计等;–实验材料:冰块、水等。

2.教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相关课件和教学PPT。

3.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教材内容;–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安排第一步:导入与热身(10分钟)•利用一幅图片或是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并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

例如,可以问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共同点与区别,并询问什么是分子运动。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PPT或者黑板,给学生呈现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以及与分子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图表进行说明和讲解。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变化和相变点的概念,并解释物质在相变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变化。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相变的条件、相变点的含义以及不同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每组从表格中选择一个相变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各种相变的条件和能量变化情况。

第四步:实验观察(30分钟)1.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例如:将一块冰放入烧杯中,测量初始温度,观察冰的相变过程,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物态变化》教材练习与应用答案详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物态变化》教材练习与应用答案详解

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怎样用它制成温度计?画出你的设计
草图。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图3.1-10),就是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件的。到商
店去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寒暑表。
答: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
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片制成的。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
连接指针轴。当被测物体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片由于膨胀系
找不到正确的晶体熔化温度变化规律,无法看出晶体、非晶体
之间的差异。
②图3.2-8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
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多少?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
体完全熔化,Βιβλιοθήκη 约持续了多长时间?答: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物态变化》
练习与应用·答案详解
(PPT讲解版)
第1节《温度》
①在进行实践活动展示时,两位同学都带来了自制的温度计,如图3.1-9所示。他
们所用的玻璃小瓶相同,里面装满同种带颜色的水,在小瓶口的橡皮塞上各插进一
根吸管。观察这两支自制温度计的结构,你认为哪一支温度计对温度的反应更灵敏?
④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
答:利用熔化吸热:在长途运输海鲜时会放些冰块防止海
鲜变质。利用凝固放热:冬天往果树上洒水,使果树不易
被冻坏。
⑤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
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
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科普书籍:《十万个为什么》中的物态变化相关章节,提供更多关于物态变化的知识和实例。
(2)科普文章:网络上关于物态变化在科技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原理等。
(3)实验教具:除了学校提供的实验器材外,可以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具,如自制温度计等。
(4)教学视频:网络上关于物态变化的实验和现象的视频,如冰雕的制作过程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的物态变化相关章节,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布置一篇关于物态变化在科技和工业中应用的科普文章阅读作业,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对物态变化实验的理解。
2.物理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温度、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概念,让学生掌握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温度计、观察物态变化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观点和成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掌握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
(2)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请同学们留意身边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烧开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选做作业:
(1)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物态变化的实验,如探究不同物质熔化、凝固的温度等,并撰写实验报告。
(2)研究性学习:针对生活中某一物态变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原理和应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3.创新作业:
(1)制作科普视频: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科普视频,内容需包含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热量变化等知识。
(2)设计创意海报:以物态变化为主题,设计一幅创意海报,展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4.家长参与作业:
(1)与家长一起观察和讨论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增进亲子互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物态变化的定义,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概念、特点和条件,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熟练运用物态变化的公式和规律,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语言:“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冰块会融化成水?在这个过程中,热量是如何变化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汇报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总之,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冰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如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或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回答这些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液体沸腾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观察到过这些现象?它们是什么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如何?”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可以激发对物态变化的兴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物态变化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讨物态变化规律。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

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 ℃,的温度是100 ℃.。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和目的。

我希望通过这个章节的教学,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目标上,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

同时,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认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是孩子们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我将重点讲解和演示这一过程,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理解。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如冰块、水、气球等,还有一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温度计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和体验不同状态的物质,然后我会讲解和演示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接着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理解这一过程,我会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认为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是难点,因此,我会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不同状态物质的转化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进行创新和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和解释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教学,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不同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孩子们对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课设计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温度的观点 .2.3.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表达温度计的结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经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丈量液体的温度,培育实验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经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育学生爱惜公共财物的优秀品德和正确使用物理丈量工具的优秀习惯 .教课要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实验能力.教课难点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教课方法教课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亲密的关系 .在太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学会了使用火,创始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日,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 .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 .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大家希望认识什么内容?二、进入新课[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靠谱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行靠,我们怎么来考证.[生甲]很冷的冬季,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感觉很冷,但是从外面走进房屋里的人会感觉比较温暖 .[生乙]我们经过实验也能得出.[想一想做做][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而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这时,我们感觉在左手感觉温水冷、右手感觉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同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好大概区分温度,要正确地判断和丈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丈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 .1.温度计[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 .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关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关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快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 .大家做完了此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认真察看细管中水柱的地点,再放入冷水里,察看水柱地点,得出结论 .[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涨.[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降落.[生丙]这可能是因为液体热胀冷缩的缘由吧.[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此刻我们看挂图和投影,来认识它们,(投电影课本图 3.1-2,挂图温度计的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议论 .[生甲]投电影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 .[生乙]温度计的基本结构: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 .[生丙]温度计上符号为C[生乙]甲图的量程是-20 ℃— 110 ℃ , 最高温度是110 ℃ .最低温度是-20 ℃,分度值 1 ℃.[生戊]乙图的量程是35 ℃— 42 ℃,最高温度 42 ℃.最低温度是 35 ℃,分度值 0.1 ℃.[生己]丙图的量程是 -30 ℃— 50 ℃,最高温度 50 ℃.最低温度是 -30 ℃,分度值 1 ℃.师]如何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破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可否超出量程?[想一想议议][生甲]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生乙]假如所测的温度过高,高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 .[生丙]假如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生丁]寒暑表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50 ℃ ,最低温度是 -30 ℃,分度值是1 ℃,主假如依据我国大部分地域的常年温度范围确立的.[生戊]体温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依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立的 .110 ℃,最低温度为 -20 ℃,[生己]实验用的温度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为分度值是1 ℃,依据实验中需要丈量的范围确立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精采,同学们也注意到在温度计上有C(或℃ ),它是表示摄氏温度,还想认识什么?快提出来,让大家来解决![生甲]℃表示什么?[生乙]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生丙]用什么符号表示温度?[生丁]如何读温度?[生戊]摄氏温度如何规定?[师]请大家互相议论来得出结论 .[生甲]℃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 .[生乙]温度用符号 t 表示 .[生丙]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淆物的温度规定为0 摄氏度,把开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摄氏度,在 0 ℃和 100℃之间分红 100 等份,每一份代表 1 摄氏度( 1 ℃).[生丁]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左右,读做“ 37 摄氏度” .[生戊]北京一月的均匀气温是-4.7 ℃,读做负 4.7 摄氏度或零下 4.7 摄氏度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 .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板书)[师]我们看 P71想一想议议,可否把空白填上.[生甲]开水的温度是100 ℃[生乙]冰水混淆物的温度是0 ℃[生丙]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生丁]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生戊]鸽的体温为42 ℃[生己]南极洲( 1983 年)最低气温为 -89.2 ℃[生庚]火箭焚烧室内燃气约3400 ℃[生辛]液态氮沸点 -195.8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舞 .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丈量人体温度 .认真看挂图、思虑 .提出问题 .[生甲]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结构有什么不同?[生乙]体温计的结构有什么特色?[生丙]体温计能够走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够,为何?[生丁]为何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师]问题出来了 .大家察看议论来得出结论.[生甲]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并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特别细的曲折缩口 .[生乙]玻璃管特别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细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显然变化,因此更精准 .[生丙]读体温计示数时要走开人体,水银变冷缩短,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可以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本来的温度 .[生丁]走开人体,水银变冷缩短,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可以退回玻璃泡,从头用体温计时,一定拿着体温计使劲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不然丈量出温度不正确.3.体温计[板书][师]同学们对体温计认识好多,也会使用 .那么一般温度计将如何正确使用?请大家看图想一想议议 .[想一想议议][生乙]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生丙]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所有淹没在液体中.[生丁]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候温度计的示数稳固后就读数.[生戊]读数时温度计走开了被测液体.[生己]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师]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生甲]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生乙]丈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所有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可以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生丙]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固后再读数 .[生丁]读数时玻璃泡要持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野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观点、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结构及正确使用的方法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亲密有关,所以希望同学们要注意察看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稳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四、部署作业阅读 P51科学世界P52着手动脑学物理: 1,2,3,4五、板书设计1.温度计2.摄氏温度3.体温计六、教课反省:。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复习》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复习》精品教案

复习案
具体内容备注
例如:冰面上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水烧开时冒的“白气”是水先汽化成水蒸气后又液化成的。

人冬天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像。

据图回答:
a.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应该是(“晶体”、“非晶体”)。

原是。

b.在线段的AB段,物质是态;在BC段,物质
是态;在C点,表示物
质。

c.线段CD表
示。

d.这种物质的熔点应该
是。

e.在EF段,表示该物
质。

f.A至C段的过程叫做,需要热量;D至F段的过程叫做,需
要热量。

在这节复习课感觉效果还可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的知识的掌握上了一个台阶。

学生不仅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根据所学,提出一些新问题,
具体内容备注。

【精选】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含教学反思)

【精选】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含教学反思)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

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井水“冬暖夏凉”)。

师生归纳: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温度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教师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拓展研究: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玻璃电接点温度计园艺温度计婴儿沐浴温度计室内温度计工业双金属温度计光学高温计红外线测温计(耳式)教师引导过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它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状态,并能描述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2 能说出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形成过程3 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情况,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 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复习为主,教师为指引,配合知识练习巩固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的形成过程3 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 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

5 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教学流程]一、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单位: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沸水的温度—— 100℃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读):(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3、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4、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忧考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3—1温度教学⽬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引⼊课题:欣赏⼀段有春、夏、秋、冬的影⽚问题:你知道物质有⼏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进⾏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结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的温度⽐较⾼?学⽣结论〔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温度:字母C代表摄⽒温度℃是摄⽒温度的单位,读做摄⽒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度,把标准⼤⽓压下沸⽔的温度规定为100摄⽒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负数表⽰例:37℃读作37摄⽒度-45℃读做零下45摄⽒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5、实验⽤温度计的使⽤:探究:怎样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格代表的数值(2)使⽤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相平(让学⽣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物态变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欲望。
2.通过学习物态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强调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及特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应用。
2.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理解;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的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物态变化的概念。
要求:实验设计合理,观察仔细,能够正确解释实验现象。
3.从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保护的角度出发,思考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空调的使用对气温的影响,冰雪融化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等,并撰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观点和建议。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能够体现物态变化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物态变化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a.采用图示、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降低学习难度。
b.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如从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能量转化问题。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题。
d.教师适时给予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态:介绍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区别。

2.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解释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4.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各种物态变化过程。

3. 学生能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2.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物质的三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淇淋熔化、热水沸腾等,引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详细讲解物质的三态和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如熔化冰块、蒸发水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态变化的过程。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例子。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2.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过程。

3. 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描述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热量变化。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物质的三态: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物态变化例子: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冬天,水管中的水结冰,导致水管破裂。

最新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最新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5.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的知识梳理,并要求熟记基础知识。

方法指导: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的一般方法:(1)确定物态变化前,物质是什么状态;(2)确定物态变化后,物质是什么状态;(3)根据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状态确定物态变化的种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温度和温度计1.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乙;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缩口。

知识板块二物态变化的识别与辨析2.我国属于缺水的国家,污水净化有重要的意义。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它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再液化。

(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吸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液化,同时伴随着放热。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非晶体熔化时放热B.扇扇子是通过加快汗液的蒸发而使人感到凉快的C.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液体的沸点降低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归纳总结: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图象方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解题的要求有:(1)会根据记录数据绘出温度—时间图象;(2)能根据图象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3)能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熔点、沸点,确定物质发生熔化、凝固或沸腾的时间,确定物质在某段时间内所处的状态。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章 物态变化 本章复习课》优质课教案_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章 物态变化  本章复习课》优质课教案_2

人教2011课标版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已经学完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定义和简单现象的解释学生还是掌握得比较好,只是时隔一年,学生有所遗忘。

所以,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以及让学生掌握熔化、凝固以及沸腾的特点和规律,并学会用图像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2、由于九年级学生怕枯燥的特点对重复知识具有一定的厌倦心理,我给这节课的定义是一节贴近生活的趣味复习课,因此,课堂中采用了自己录制的实验视频、网络搜集的优质实验视频、生活中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图片、演示实验以及改进的学生实验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2)通过观看网络实验视频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让学生掌握熔化、凝固以及沸腾的特点和规律,并学会用图像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3)通过观看教师自己录制的实验视频和模拟网红冰淇淋,学生能尝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知识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以及学生自己实验探究,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物态变化。

(2)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水的沸腾实验演示,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2)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学生实验。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1、学生课桌上准备:①安装好改进后的“研究水沸腾时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并提前点燃酒精灯;②准备装碘的玻璃管,盛有冷水的烧杯,2、讲桌上准备:演示用实验室温度计,干冰,盛有冷水的大烧杯六、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判断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属于六种物态变化中的哪种实例;掌握熔化、凝固以及沸腾的特点和规律,并学会用图像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精品资料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

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 ℃,的温度是100 ℃。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

(2)测量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3)测量后: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②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5.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1:学生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实验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探究结论:温度计的结构和读数方法的不同点(有无缩口,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

【典题探究】:1、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师生共同总结:【技巧归纳】:1.读取温度计示数的三大步:(1)找出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及温度计零刻线位置;(2)看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3)从零刻线开始数格读出温度值.2.温度计在使用时要做到“三要三不能”:①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触到容器底或壁;②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

不能在上升过程中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随意读数。

注意:要熟记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

3.熟记三种常用温度计在构造、用途、量程、分度值、测温物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点聚焦学生能够掌握温度和温度计的基础知识,利用简单的实验由亲身的体验,加深印象,再使学生认识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的结构,了解其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及如何读数。

最后通过针对性的练习落实本专题的知识。

过渡语:设疑: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天冷了,水会结冰;天热了,冰又会化成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下面进入“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的专题复习。

【专题二】熔化、凝固专题二知识点聚焦: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态变为态,热量;凝固是指物质从态变为态,热量。

例如: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开始熔化成水是熔化现象;铜水浇铸成铜像是凝固现象等。

2.固体分为体和非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有确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是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是非晶体。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等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实验1: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温度计、水。

(1)根据提供器材可知,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

(2)图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3)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下表是实验中对冰熔化过程记录的测量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冰的温度/℃-5 -4 -3 -2 -1 0 0 0 1 2 3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_℃,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在第6分钟时,冰的物态是________。

实验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探究结论: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自然界中的蜡、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典题探究】:1、同学们体育课上用的“铅球”实际上是一个铁球,它是将铁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铅球”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A B C D2、生活中小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相同吗”?小明选择的固态物质是蜡和海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2)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3)如图乙所示,a、b是小明绘制的蜡和海波的熔化图像,则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解题策略】:1.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它是反映物质的温度随吸热(或放热)时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

2.明确特殊点或特殊线段的含义:图像中含有"水平段",即与横坐标平行的段,表示虽然继续放热(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此水平段所示温度是一种特殊的点:为熔点、凝固点。

3.判断图像类型:①看图像走势,若上升表明是吸热过程为熔化图像;若下降表明是放热过程为凝固图像。

②再看图像中有无“水平段”,若有“水平段”则为晶体熔化图像或者是晶体形成的凝固图像;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或非晶体形成的凝固图像。

4.根据“水平段”确定、晶体熔化、晶体形成的凝固时间及物质的状态。

设计意图:晶体熔化和沸腾图像是新课标考查的重点。

主要考查同学们识图和绘图的能力,从图像中寻找物理规律的能力。

另外,探究熔化、凝固、的条件及特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过渡语:设疑:烧水时,当水开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冒“白气”,你知道那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进入“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的专题复习。

【专题三】:汽化和液化专题三知识点聚焦:1、物质从变为叫做汽化,热量,汽化包括和两种方式;物质从变为叫做液化,热量,液化的方法是或。

例如:泼在地面的水会慢慢变干,是因为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了;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生活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形成的。

2、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点跟液面的气压关 (选填“有”或“无”) 。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

有作用。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先是温度要达到;②要继续。

5、液化的两种方法是:①;②。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等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1: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82 86 89 98 98 98 98中。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 ℃,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实验2: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a )(b )(c )①图A .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②图B .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③图C .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①②B .只有③④C .只有①②③D .①②③④均正确实验3:如图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

(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4:将一装有水的烧瓶加热至水沸腾后,把烧瓶移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后倒置,再向瓶底浇冷水,如上右图所示,烧瓶中会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原因是( )A .瓶中的水发生了分解反应,产生了气体B .瓶中气压不变,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C .瓶中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D .瓶中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探究结论: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