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23dad96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d.png)
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的题目是(C)。
A.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2、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A)。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3、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予以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D)。
A、彭德怀B、邓小平C、薄一波D、刘少奇4、1979年4月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
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B、“改革、稳定、充实、完善”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改革、发展、创新、提高”5、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决议是(C)。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6、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是(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7、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被概括为(A)。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一化三改”C、“一体两翼”D、“三步走”8、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的讲话,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是(B)。
A、创新的关键在人才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充分保证人民依法享受人权D、“高增长,低通胀”9、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在全党具有指导地位的理论是(A)。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1de6f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9.png)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对应章节第一章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B. 俄国C. 美国D. 英国正确答案:俄国2.【单和鼠B. 牛和猪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A. 兔羊D. 鸡和鼠正确答案:兔和鼠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A. 帝国主义太弱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对应章节第二章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A. 《盛世危言》B. 《劝世良言》C. 《资政新篇》D. 《天朝田亩制度》正确答案:《劝世良言》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A. 汉阳铁厂B. 轮船招商局C. 安庆军械所D. 福州船政局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D. 轻敌所致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对应章节第三章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B. 光复会C. 华兴会D. 兴中会正确答案:兴中会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B. 驱除鞑虏C. 恢复中华D. 平均地权正确答案:创立民国3.【多选题】武昌起义的直接领导人有()。
A. 宋教仁B. 熊秉坤C. 章太炎D. 吴兆麟正确答案:熊秉坤###吴兆麟4.【判断题】中山装一共有四个兜()。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的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79a4e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4.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 B3. C4. D5. D6.C7. C8.D9. B 10. C11.C 12. D 13.C 14. A 15. B 16.B 17. C 18.B 19.C 20.A二、多项选择题1、ABD2、CD3、AD4、ABD5、ABC6、ABCD7、ABCD8、AB9、ABCD 10、AB三、简答题1、简述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思想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简述《论十大关系》从1956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
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渐形成《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并先后在4月5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卷九(带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卷九(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eda7394b35eefdc8d3335d.png)
B.农村公社
C.小社
D.大社
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A得:0.00分
46.()的文章,成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导火线。
A.姚文元
B.康生
C.张春桥
D.江青
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A得:0.00分
47.1958年的总路线,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片面突出了()字。
A.多
B.快
C.好
D.省
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B得:1.00分
A.资本市场
B.自由市场
C.小农市场
D.集体市场
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B得:0.00分
18.“七千人大会”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不包括()。
A.中央
B.省市自治区
C.地区
D.乡
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D得:0.00分
19.中共九大闭幕后,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全国开展了的运动不包括()。
A.斗
B.支工
C.批
D.改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A得:0.00分
22.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是()。
A.《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B.《矛盾论》
C.《炮打司令部》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A得:0.00分
23.1957年,中共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整风运动反对的内容,不包括()。
A.钢铁和粮食指标
B.石油指标
C.煤炭指标
D.化肥指标
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A得:1.00分
5.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农业发展纲要共()条。
A.20
B.30
C.40
D.50
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C得:0.00分
第九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九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a0f7854afe04a1b171de50.png)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是在(B )。
A、1949年B、1956年C、1976年D、1978年2、1956年2月召开的进一步暴露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缺点和错误的大会是(C )。
A、苏共十大B、苏共十五大C、苏共二十大D、苏共二十二大3、1956年4—5月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报告是(C )。
A、《论联合政府》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1956年毛泽东提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要坚持的方针是( D)。
A、“合作发展,共同进步”B、“联合执政,充分民主”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5、1956年9月,中共八大确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C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1956年9月,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 )。
A、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在加速发展中前进C、坚决反对 “左”倾冒进D、跨越式发展7、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 B )。
A、理论和实践、计划和生产之间的矛盾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经济和文化、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矛盾D、革命和建设、改革和稳定之间的矛盾8、1952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是( D )。
A、《论持久战》B、《新民主主义论》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9、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 D )。
A、“一平二调”B、统筹兼顾C、公私兼顾D、“一大二共”10、在1959年夏的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C )。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f6b6a20029bd64783e2c21.png)
09年自考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考题详解第九章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章重点1、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路和正确的理论判断(八大路线、毛泽东两篇重要文章)。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实践上的“左”的偏误以及在实践中的一系列纠偏努力。
3、社会主义时期所犯错误的性质、主客观原因及其评价。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贡献和意义。
本章提示正确分析和看待文化大革命。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内容:阐述了经济政治十方面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反右派斗争:1957年,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中央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将主要矛盾判断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偏离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
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
5、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违背经济规律,破坏了经济平衡。
其主要标志和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6、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体制是“政社合一”,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大”指规模大:“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平”指绝对平均的分配方式,“调”指对原属个高级社的生产资料和财产无偿调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9章习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9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93a604f18583d0496459bc.png)
习题1. 在HTML中,<form method=post>,method表示( A )A. 提交的方式B. 表单所用的脚本语言C. 提交的URL地址D. 表单的形式2. 增加表单的文本域的HTML代码是( B )A. <input type=submit></input>B. <textarea name="textarea"></textarea>C. <input type=radio></input>D. <input type=checkbox></input>3. 以下关于<select>标记说法正确的是( A D E )A. <select>定义的表单元素在一个下拉菜单中显示选项B. rows和cols属性可以定义其大小C. <select>定义的表单元素是一个单选按钮D. <select>定义的表单元素通过改变其multiple属性取值可以实现多选E. 一般情况下,<select>定义的表单元素以一个下拉列表形式出现4. 现要设计一个可以输入电子邮件地址的web页,应该使用的语句是(B )A. <input type=radio>B. <input type=text>C. <input type=password>D. <input type=checkbox>5. <form>标记中,_____ action ____属性的作用就是指出该表单所对应的处理程序的位置;______ method ___属性用于指定该表单的运行方式。
6. method属性的取值可以为_____ get ____和___post______之一,其默认方式是__get_______。
中国近现代史(第九章)简答、论述题
![中国近现代史(第九章)简答、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a61005bb68a98271fefa6f.png)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简答题:一、《论十大关系》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个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阐述了十大关系。
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主要内容:1.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基本精神:要在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和内陆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而应当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实际上涉及了经济体制改革。
2.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
3.提出了“双百”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方针,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为中国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作为八大的指导思想。
二、简述中国八大中,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三、简述中共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2)但其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总路线提出的“多快好省”这四个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片面的突出了一个“快”字,提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四、简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考点手册(2022年-2023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考点手册(2022年-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1f9450636bec0975f565e2c8.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68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三级考点,单选)1.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可能分为落后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考点69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一级考点,单选、简答、论述)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
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论十大关系》一文的意义。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方针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 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毛泽东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中共八大还专门安排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方面代表作大会发言。
在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练习题.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0c9755c850ad02de8041c8.png)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一、单选题1、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是在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 1952年土地改革三胜利结束后C.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D.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2、在1956年4月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任务的是A.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邓小平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建设上和其他方面主要是学习A. 匈牙利的经验B.苏联的经验C. 法国的经验D. 英国的经验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针是A. 独立自主,艰苦创业B.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A.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 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6、1956年,毛泽东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一基本方针的著作是A.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B. 《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C.《论十大关系》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提出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 以诚相待,患难与共C.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 同甘共苦,同舟相济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方针是A.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 兼容并蓄,吐故纳新D. 大鸣大放,推陈出新9、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实质是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D.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0、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 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C. 把我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D.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确认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A. 独立自主,艰苦创业B. 在多快好省中力争上游C.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2、在1956年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A. 毛泽东B.陈云C. 周恩来D. 邓小平13、陈云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提出了A. “双重监督”的思想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C. “健全法制”的思想D. “新经济政策”的思想14、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报告是A.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B. 《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C. 《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5、1956年11月召开的正式提出开展全党整风运动的会议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C.中共八届二中全会D. 中共八届三中全会16、1957年6月全面开展起来的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运动是A. 肃反运动B. 整风运动C.反右派运动D. 人民公社运动二、多选题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提出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长期共存B. 肝胆相照C.互相监督D. 荣辱与共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方针是A. 古为今用B. 洋为中用C.百花齐放D.百家争鸣3、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敌我之间的矛盾B. 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A.敌我之间的矛盾B.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6、1956年11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决定开展全党整风运动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A.主观主义B.宗派主义C. 自由主义D.官僚主义7、在1957年反右派运动严重扩大化过程中采取的错误斗争方式包括A.大鸣B.大放C.大辩论D.大字报8、1957年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三、简答题1、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同步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同步练](https://img.taocdn.com/s3/m/0315528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0.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同步练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A、“实现教育的现代化”B、“攀登科学技术高峰”C、“向科学进军”D、“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年,毛泽东等人听取了国务院多部门的工作汇报,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于5月份在最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A、1954B、1956C、1957D、1958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A、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D、阶级矛盾的消除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大众与少数敌对势力的矛盾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5、中共八大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其中在经济建设上的方针是()A、加强公有制经济的基础地位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集中精力发展重工业D、加强轻工业的建设6、“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陈云C、邓小平D、林彪7、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依法治国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8、《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年A、1956B、1957C、1958D、19599、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情况的总路线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0、人民公社实行的体制是()A、私有制B、集体所有制C、一大二公D、政社合一11、1959年,给毛泽东写信,认为大跃进“成绩确是伟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经验教训”。
2015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九章
![2015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8c95b213a300a6c30d229f08.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简答题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是什么?(1)路线: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是怎样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
毛泽东在文章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3、“七千人大会”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1)1962年1、2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中央、大区、省市自治区、地区、县五级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七千余人与会,被称为“七千人大会”。
毛泽东、刘少奇等对前几年的工作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初步总结了经验。
(2)意义: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论述题1、试述“文化大革命”错误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1)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33b94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7a.png)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完整版)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答案(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feda7c25c52cc58bd6be9c.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答案(目录链接Ctrl+左键,注意选项的顺序变化)上篇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 (1)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第二节西方列强入侵 (2)第三节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5)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8)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8)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3)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15)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7)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7)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21)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25)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8)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8)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1)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33)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35)第一节中国所出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35)第二节“三座大山”的重压 (37)第三节两个中国之命运 (3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41)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43)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6)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48)第一节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48)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54)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57)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57)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58)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59)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62)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65)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66)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66)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69)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71)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72)下篇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74)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74)第二节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75)第三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77)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79)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79)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81)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84)第九章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86)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86)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90)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92)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94)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94)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98)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100)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2)第五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03)第六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04)上篇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答案9章之后[修订]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答案9章之后[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f73900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f.png)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答: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无现成的道路可循,而苏联方面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又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具体表现在:第一,提出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
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提出,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原则。
第二,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4月至5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
该报告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的经验,借鉴了苏联建设的教训,概括了十大关系,提出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力争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基本方针。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该报告也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第三,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立两类矛盾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该讲话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必须区分两类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答:从“一五”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二十多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打基础的重要发展时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8d84f29b89680203d8252f.png)
中国近代史目录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5.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6.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7.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9.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4、简述龚自珍的政治思想:5、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6、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7、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8、试述改良主义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4、武昌首义的简单过程是什么?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4、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练习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d504bead02de80d5d8408b.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练习18.【单选题】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A.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B. “攀登科学技术高峰”C. “向科学进军”D. “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答案:C解析: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P19121.【单选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 (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在讨论《论十大关系》报告的过程中,还提出了“双百”方针这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
即毛泽东提出的:“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故本题选A。
P19122.【单选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A. 加强团结,共同发展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 和平共处,同舟共济D.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论十大关系》报告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P19100.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献是()A.1956年4月毛泽东所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B.1957年2月毛泽东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C.1956年9月刘少奇所作的《八大政治报告》D.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P19144.【单选题】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A. 独立自主,艰苦创业B.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D.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概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69595a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6.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概要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概要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1、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在(1956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2、(1956年),毛泽东等人听取了国务院多部门的工作汇报,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于5月份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3、4、★★体现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的是(《论十大关系》的报告)★★1956年4月,毛泽东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经验,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著作是(《论十大关系》)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6、★★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形成)7、1956年中共八大上,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的是(刘少奇)8、★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9、1956年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的是(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10、《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11、★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12、★1957年,整风运动全面展开的标志是(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13、1957年整风运动的形式是(开门整风)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一)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历史背景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我们首先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马克思主义从此传入中国。
第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第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9d437a0dba1aa8114431d99d.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思考题参考答案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张运君日期:2007-6-21 点击:1390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乐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可以依靠的阵地,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随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门益明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业部门不仅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批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而且还为出口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它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 B3. C4. D5. D6.C7. C8.D9. B 10. C11.C 12. D 13.C 14. A 15. B 16.B 17. C 18.B 19.C 20.A二、多项选择题1、ABD2、CD3、AD4、ABD5、ABC6、ABCD7、ABCD8、AB9、ABCD 10、AB三、简答题1、简述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思想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简述《论十大关系》从1956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
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渐形成《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并先后在4月5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成为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3、简述1957年整风运动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得指示》,指出:由于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执政地位,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但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采取整风运动的办法来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
在执政的条件下,党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错误倾向,更需要采取整风的办法来加以解决,根据中共中央的设想,这次整风应当是一次即严肃认真有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运动,是一次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我教育运动,通过发动群众向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提意见,帮助党来纠正官僚主义等问题。
这场运动采取开门整风的形式。
各级党组织纷纷召开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迅速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鸣放”的高潮。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真诚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党外人士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批评、监督,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
进行整风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使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4、简述“七千人大会”1962年1、2月间召开的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在三年调整时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当时,调整初见成效,但困难依然很大,党内的高级干部对形势和问题的看法还很不一致。
为了统一思想,会议采取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做法。
来自中央、大区、省市自治区、地区、县五级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七千余人,围绕讨论和修改刘少奇1月27日向大会提交的书面报告,畅所欲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毛泽东在讲话中着重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并带头做了自我批评。
这次会议恢复和发扬了党内的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对全面贯彻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5、简述邓小平1975年的全面整顿。
1975年四届人大之后,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全面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邓小平以巨大的革命魄力和卓越的领导才干,开始了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全面整顿。
整顿首先是从军队开始的。
而经济领域的工作首先是从整顿交通运输入手,随后深入到整个工业领域。
在此期间,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也大力进行了整顿。
而各项整顿的核心是党的整顿,重点是整顿各级领导班子。
党组织的整顿,表明整顿工作的深化。
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扭转了“批林批孔”运动造成的国民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局面,使国民经济工作趋于正常,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形势开始有了明显好转。
这次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
6、简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历史功绩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四、辨析题1、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
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在1957年开展的整风运动中,人们提出的各种意见的大多数是诚恳地。
但也确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起进攻。
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人民日报》同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
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运动全面展开。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
在涉及重大政治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如果不能旗帜鲜明,就会造成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混乱。
这方面党取得经验,是宝贵的,有长远意义的。
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的扩大化了。
到1958年夏季运动结束时,全国划定的右派分子达55万人,其中决大多数属于错划。
许多党的干部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由此受到长期压抑和打击,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更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严重损失。
在运动中采取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错误斗争方式,也时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反右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后来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个判断。
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总路线。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总路线提出的“多快好省”四个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片面地突出了“快”字,提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4、社会主义社会建成后,社会基本矛盾就消失了。
矛盾时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但是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5、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政社合一”。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规模大,原来一二百户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成拥有四五千户甚至一两万户的人民公社;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原来经济条件下各不相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后,主要财产归人民公社所有,收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和分配。
它严重地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致使“一平二调”之风泛滥,损害了广大的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五、论述题1、试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还是取得了重大的显著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一是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2%。
谷物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提前。
二是从根本上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一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的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扫除文盲、大力推广普通话,并加大对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的投资。
文学艺术工作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引下,仍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医疗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新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前人民体质”的指导方针。
(3)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新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先后制定了两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4)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一面奉行独立自主基础上的“一边倒”政策,积极争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国内建设与外交工作的支持、援助;一面不失时机发展同西方国家的民间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