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要点(徐大同)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一)一到四章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西欧、北美一些主要国家的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和发展历史的科学。
包括:(1)西方历史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有关社会政治制度、国家组织和管理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争斗、更替的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3)各种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发展的作用、意义及其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特征三个阶段:(一)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奠基时期,主要特征:1.整体国家观2.伦理国家观(伦理国家观:把政治的基础归结为道德,把国家的存在的目的说成是追求和实现“至上的善业”;国家被看成是实现某种伦理目标的工具。
)(二)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神学政治思想:(1)论证和维护教会统治地位的神学政治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2)教权和俗权的斗争成为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三)资本主义时期1.15、16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时期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奠基时期。
特征:(1)“用人的目光”、从“人的经验”出发观察和说明社会政治问题,将政治思想奠基在新的理论基础—“人性论”之上;(2)开始把社会政治关系的内容看作一种“权力”关系,把国家基础和本质归结为权力,使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分开,打破了古代的伦理国家观;(3)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的主权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主权的产生、性质、归属等问题。
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繁荣时期,法学世界观;特征:(1)以人性为出发点,以人权(自然权利)为基础,用“人的眼光”,从人的共本性出发探寻国家的原则;(2)社会契约说是国家起源的主要学说;(3)个人主义国家观成为典型的国家观。
(个人主义国家观:强调个人先于国家,国家是实现个人权利的工具)3.19世纪时期转折时期,特征:(1)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丧失了革命时期的批判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士;(2)功利主义代替天赋人权理论,成为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成为主要的思潮;(3)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开始变为现实的、实证的,开始与解决现恃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和城邦制度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2、智者的政治思想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3、哲学家治国思想4、政体思想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2、自然法思想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4、人人平等思想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 5 — 10 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1、 5— 10 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3、 5— 10 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信仰和理性3、教会和国家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5、政体理论6、法的性质和分类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第四章 16 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民族国家的兴起2、文艺复兴运动3、宗教改革运动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力政治观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4、君主的统治方法第三节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2、国家的起源和本质1、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3、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4、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第三节弥尔顿和哈林顿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1、弥尔顿的政治思想2、国家理论2、哈灵顿的政治思想3、主权理论第四节洛克的政治思想4、政体理论1、生平和著作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2、对政治思想的清理和总结1、反暴君派的产生3、自然权利理论2、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4、政府的起源和目的3、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5、法治和分权第五章 17 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7 世纪欧洲的社会和思想状况第一节18 世纪法国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1、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1、 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科学和哲学的发展2、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3、政治思想的世俗化3、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第二节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学说2、法的精神3、国家和主权学说3、政体和政治自由理论4、国际法的原则4、分权学说第三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观2、平等理论3、社会契约论3、社会契约论4、思想自由权4、人民主权学说第四节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5、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生平和著作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2、自然法理论1、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3、国家理论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第六章 17 世纪英国政治思想3、革民时期各派的政治主张第一节 17 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1、英国的宪政传统第一节18 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2、 17 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和革命的特点1、美国社会的形成和特点3、政治思想的特点2、 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4、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3、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1、生平和著作2、美国独立思想3、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4、人权理论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理论3、民主自治思想第四节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性恶论和精英论3、分权和制衡思想第九章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和思想特点1、德国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伦理学说3、国家学说4、永久和平思想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由和个性3、国家作用的范围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体系和方法3、市民社会和国家4、君主立宪制主张5、民族主义思想第十章 19 世纪法国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 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孔斯坦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利和自由3、分权思想第三节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1、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2、空想共产主义3、无政府主义思想第四节孔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实证主义体系3、社会团结思想第五节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民主和平等4、自由和平等5、政治和革命第十一章 19 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 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1、社会经济政治状况2、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3、政治思想的演变和特点第二节柏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3、代议制思想第三节边沁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功利原则3、政府理论第四节密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边沁功利思想的发展3、自由思想4、代议制争政府理论和主张第五节斯宾塞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普遍进化论3、社会有机体论4、同等自由法则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对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主要体现在:A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B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C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D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徐大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私人笔记)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第一章.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概述第一节基本概念和历史传承一.基本概念政治制度: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及其运作以及有关国家政治过程的一系列规则和安排,它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国家结构,包括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国家权力机构及其运作规程,包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组织以及一切政治参与行为规则,如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政治决策过程等。
特征:①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②政治制度与国家性质相适应,既表现统治者根本利益,又规定运用国家机器的基本规则③相对稳定性④其运行受社会制度其他方面及外部环境制约⑤决定统治者的统治方法⑥体现一国权力运作,政治决策及其他政治过程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政治系统:存在于一个社会系统中,是那些通过公认的权威来决定由谁以及多大程度上获得人民所珍视之物的结构和过程内容:①强调政治的结构和过程,强调各参与政治运作的要素形成了有机整体②由一系列与决策有关的互动行为和互动角色组成,相互作用与依赖二.西方政治制度的光荣遗产:⒈民主原则:民主政府,民主参与⒉共和原则:国家政治发展基于共同财富,共同利益,共同权力,权力平等⒊限权原则:对统治者权力的限制,宪政主义⒋公民权利原则:公民的法律地位平等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梗概:⒈代议制:根本性制度,意味着国家权力不再属于个人,而是由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构来掌控,法律由代表公共意志的立法机关制定,在代议制基础上可能产生其他的民主制度⒉普选制:衡量一国民主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既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西方国家确定其政权合法性的唯一标准⒊多党竞争机制:确定政治竞争的基本形式,各政党通过合法竞争争取国家政权,而而国家权力通过一定的规则在不同的政权中力量中进行分配,达到广泛的政治参与目的⒋分权制横的政治建制⒌确定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以实现人的基本价值为终极目标的政治理想⒍监督制度:囊括体系内外的立体监督体系四.历史性代表事件的制度意义与成就⒈光荣革命(Glorious Revelution)⑴概说: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威廉和玛丽的入住主使英国以不流血的方式进入君主立宪制时代,遏制了詹姆士二世复辟以来的专制主义,形成了新型的“君主—议会”结构和中央权力分配置格局,开启了议会主权的先声,为责任内阁的形成及个人权利的保护辟出一系列制度创设,成为西方民主制度的榜样⑵“君主—议会”结构:自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不断上升,王权日益衰落,一系列限制王权和加强议会权力的制度设计出现,1689年《权利法案》形成了君主立宪的基本架构,议会独揽立法权并与之后的兵变法案一道确立了议会掌有军权。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圣才出品】
第六章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一、名词解释1.《自由大宪章》答:《自由大宪章》是指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文献。
1215年6月15日,诸侯在骑士与市民的支持下强迫国王签署的。
大宪章在确定教会、贵族的各项自由权利的同时,也确认了包括自由市民,农民在内的英国人所享有的一些自由权利,如住宅、财产不受国王及官吏侵犯的权利,遗产继承权,非依法不得逮捕、监禁、剥夺财产与法律保护的权利;保证城市已有的各种权利;允许外国商人在英国自由贸易等。
更为重要的是大宪章对王权对王权的限制。
宪章规定:国王不经公意许可,不得向人民增加任何税收;由男爵中选举25人监督王权,维护大宪章不受国王及其官吏的破坏,一旦国王违反宪章的规定并不听谏阻,则他们可以联合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迫使国王改正错误。
大宪章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第一个限制王权的宪法性文件,它开创了英国以至西方依法限制王权的传统。
2.洛克答:洛克是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初期的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府论》上下篇等著作。
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
3.法治(洛克)答:法治是指“法的统治“,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
洛克认为根据政府权力的性质和目的,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即政府只能以正式公布和经常有效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进行统治。
只有实行法治,政府的权力才会受到限制,人民的生命、自由、财产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专制政体与自由根本对立,因此,洛克极力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不仅反对暴君的专制,而且反对“贤君”的专制。
他还认为,自由与法律相互联结,有法可依,人人平等,分权是实现法治原则的根本保证。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09版)是由我国著名政治学家徐大同教授所著,在内容上揭示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轨迹,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所经历的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力政治观几个阶段的描述揭示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规律及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导论: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政治思想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集中反应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
(2)、正式思想是由政治实践规定的,是其直接反应,并为其服务。
本节详细的叙述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为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划定了范围。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
(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4)、坚持寓评于介的方法。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时期的基本政治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3)、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系统的阐明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轨迹和脉络。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1)、首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
而政治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核心。
(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
(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有力的说明了我们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理由和意义。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徐大同)
★D.L.★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2008.6.1说明:《西方政治思想史》为自己强烈推荐的课外参考资料之一(另外一本为《政治哲学关键词》),此部分笔记是自己整理的,希望对学弟学妹能有所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力求在对主打的三本书目滚瓜烂熟的前提下阅读课外资料祝学弟学妹如愿以偿,顺利考入南京大学行政管理系~~~绪论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 、什么是政治?社会内部那些以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权威为核心的权力关系的总和。
2 、政治思想: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1 )政治现象纷繁复杂,其核心是国家。
所有其它政治现象无不以某种方式与国家发联系。
故,抓住国家问题,就抓住了政治问题的核心。
(2 )Political Thought 是人们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体系。
3 、政治思想史:人类政治思想发展史。
4 、西方政治思想史。
二、研究意义1 、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与历史学交叉的学科,它首先是人类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政治思想史,有助于完整地了解和深刻理解人类历史,特别是政治史。
三种类型的思想家(1 )宗教气质各大宗教的创始人,有对人生命运的终极关怀。
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心灵体验,从而对宇宙和人生产生独到的理解,并据此创立了他们的教义。
他们创立教派,成为教主或神,其思想为信徒所信仰,人们根据其教导去生活,(“宗教就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根据这种理解去生活”)它可以统治一个民族许多民族一个时代,甚至上千年。
(基督教二千多年,佛教更长)。
其特殊人格、气质、非凡魅力,信徒对其非理性信仰、皈依、如成为官方宗教,强制灌输。
世界上各种文化多都是由某种宗教孕育出来的。
也就是说是建立在某一种宗教思想家思考的基础上的。
(2 )学者型其知识渊博,思想深刻。
服膺其学说并按他们开拓的方向继续理性探索的人形成一个学派,使其思想得以延续发展,并传播到社会。
以知识理性和逻辑的力量征服人,其渊博深刻,具有说服力。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考研重点整理
逻辑框架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和城邦制度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2、智者的政治思想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3、哲学家治国思想4、政体思想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2、自然法思想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4、人人平等思想●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信仰和理性3、教会和国家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5、政体理论6、法的性质和分类●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民族国家的兴起2、文艺复兴运动3、宗教改革运动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力政治观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4、君主的统治方法●第三节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1、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理论3、主权理论4、政体理论●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1、反暴君派的产生2、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3、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欧洲的社会和思想状况1、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科学和哲学的发展3、政治思想的世俗化●第二节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学说3、国家和主权学说4、国际法的原则●第三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观3、社会契约论4、思想自由权●第四节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理论3、国家理论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1、英国的宪政传统2、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和革命的特点3、政治思想的特点4、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起源和本质3、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4、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第三节弥尔顿和哈林顿的政治思想1、弥尔顿的政治思想2、哈灵顿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洛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政治思想的清理和总结3、自然权利理论4、政府的起源和目的5、法治和分权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3、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法的精神3、政体和政治自由理论4、分权学说●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平等理论3、社会契约论4、人民主权学说5、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1、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3、革民时期各派的政治主张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美国社会的形成和特点2、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3、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美国独立思想3、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4、人权理论●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理论3、民主自治思想●第四节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性恶论和精英论3、分权和制衡思想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和思想特点1、德国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伦理学说3、国家学说4、永久和平思想●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由和个性3、国家作用的范围●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体系和方法3、市民社会和国家4、君主立宪制主张5、民族主义思想第十章 19世纪法国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孔斯坦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利和自由3、分权思想●第三节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1、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2、空想共产主义3、无政府主义思想●第四节孔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实证主义体系3、社会团结思想●第五节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民主和平等4、自由和平等5、政治和革命第十一章 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1、社会经济政治状况2、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3、政治思想的演变和特点●第二节柏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3、代议制思想●第三节边沁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功利原则3、政府理论●第四节密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边沁功利思想的发展3、自由思想4、代议制争政府理论和主张●第五节斯宾塞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普遍进化论3、社会有机体论4、同等自由法则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对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主要体现在:A 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B 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C 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D 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绪论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 、什么是政治?社会内部那些以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权威为核心的权力关系的总和。
( 1 )所谓“权力关系”,是以强制力为后盾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结成各种关系:伦理、宗教、法律、经济、政治关系等,这些关系把人们联结为一个社会整体。
政治关系的特点在于强制性,是一种权力关系。
( 2 )权力是社会组织的粘合剂。
①人类是社会动物,必须过群居生活,人又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这就必然产生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整体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是政治学的主题。
假如人都如鲁宾逊一样孤独生活,或如天使般共同生活,权力就没有必要。
政治是群体生活需要,人类缺陷的补偿。
②与人的需求和欲望相比社会可供分配的有价值事物必然匮乏。
所以必须进行“权威性分配”。
( 3 )所以,人类与政治有不解之缘,尽管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但人类总是离不开政治。
( 4 )并非所有的权力关系都是政治。
强盗团伙、黑社会等内部有权力关系,但不是政治。
这种权力关系必须以“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权威为核心,在有国家存在的社会里,就是国家权力。
这样,政治强制性具有合法性特点。
2 、政治思想: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 1 )政治现象纷繁复杂,其核心是国家。
所有其它政治现象无不以某种方式与国家发联系。
故,抓住国家问题,就抓住了政治问题的核心。
①思想史传统:Aristotle 创立了政治学《政治学》是专门研究城邦问题的著作,它涵盖了城邦生活的各个方面。
Polis 是古代State 的一种特殊形式。
译为Polis-State 。
所以城邦学就是国家学。
Aristotle 把Politics 理解为“国家学”由他奠基,西方Political Thinker 直到战前都把国家作为政治学研究中心。
亚氏:Politics 治理城邦的理论与技术。
②语源学:西方主要语言中,Politics 都由Polis 衍生而来。
如:英文:Politics ,法文:Politique ,德文:Politik 。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章节题库(10-11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l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一、名词解释1.孔德答:孔德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实证哲学和政治思想对以后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孔德深受圣西门思想的影响。
后来,孔德与圣西门在政治和思想上的根本分歧导致了两人的决裂。
孔德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实证主义思想体系。
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和《实证宗教教义问答》等。
他最早提出“利他主义”一词,认为利他必须以利己为基础。
他主张社会团结和秩序。
2.空想社会主义答:空想社会主义是指一种欧洲19世纪有影响的政治思想,主要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设想了理想的社会制度。
他们试图取消资产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和私有制,建立理想化的社会。
但他们都认为变革现存制度决不能通过暴力革命的途径来实现,主张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加以和平改造,以过渡到理想社会。
3.实证主义答:实证主义是指一种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其代表人物是孔德、斯宾塞。
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号,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释社会现象;用人类精神的发展来说明人类历史的进化;用“爱”、“团结”和“社会有机体”等原则来协调两大阶级的对立,要无产阶级安分守己。
以此为资本主义现存制度的合理性做辩护。
二、简答题空想共产主义思想有何特点?答:空想共产主义思想的特点主要包括:(1)19世纪30年代,适应无产阶级新的政治斗争的需要,作为新的思想武器的法国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出现了,主要代表人物是卡贝和布朗基。
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都有了全新的内容。
他们反对依靠宣传教育和典型试验的和平方法改造现存社会制度,主张以武装革命夺取政权,以实际行动将共产主义付诸实践。
(2)卡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同时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一切弊病和灾难,私有制是最主要的祸根。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实行财产共有,共同劳动,人们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享受着同样的福利,承受着同样的负担。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一、复习笔记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
政治思想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逻辑联系和规律。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思想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1)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政治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各种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阶级的利益。
(2)要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
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
由于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坚持从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出发,从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冲突出发,揭示出各种抽象的理论、观点所包含的阶级内容。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一、复习笔记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
政治思想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逻辑联系和规律。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思想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1)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政治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各种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阶级的利益。
(2)要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
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4 )章 【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导论一、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答:政治思想是指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政体三要素答:政体三要素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指出,一切政体都包含有三个要素,即议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审判(司法)部分。
各个要素的组织如不同,也会导致政体的不同。
只有当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时,相应的政体才是良好的。
英国资产阶级分权学说的创立者约翰·洛克据此提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权分立、制衡的主张,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完善了“三权分立”思想。
其后,美国的潘恩、杰斐逊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
现代意义上的政体三要素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其中,立法权是指制定或修订法律,行政权是指执行国家的意志,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司法权是指惩罚罪犯或裁决私人讼争。
实行三权分立最典型的国家是美国。
.二、简述题简述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
答:在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上“自由主义”是指19世纪时期在欧美各国广泛流行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其思想核心是以理性为原则的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以法律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自由贸易。
(1)早在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增强,“自由”、“平等”和“博爱”一起作为反对封建束缚的政治口号,被许多思想家提了出来,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由观。
(2)到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自由主义思想作为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
斯宾诺莎是自由主义的早期阐述者,洛克是自由主义的真正确立者,卢梭、孟德斯鸠是洛克自由主义原则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潘恩和杰弗逊则把自由主义原则作为人权之一,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版笔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雅典政制》、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政治学》。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他的学术研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对知识的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
2.他最主要的贡献: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将人类知识分为理论知识(研究神、宇宙)、实践知识(研究社会关系)、记忆知识(研究物)。
3.第一次把政治学和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并形成它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4.关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城邦,研究领域:对前人的思想进行研究;比较政体;阐述理想社会。
他把政治学视为“最高主宰的科学、最具权威的科学”,政治学就是以实现城邦的善为目标的。
5.研究方法:历史和经验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溯源法:由追溯城邦的起源认识城邦的本质;要素分析法:将城邦分解为最简单的要素,通过对要素的分析了解城邦的本质。
三、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1)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城邦起源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他认为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够实现。
人类的目的是实现三种“善业”: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良好的道德即灵魂的善是最本质的,任何孤立的个人都不可能实现这三种善业,只有组织起来,形成城邦,才能做到这一点。
2)在与家庭和村社的比较中,城邦的本质显现出来。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
因为人类生活可在城邦范围内得到完全的自给自足,人的善业在城邦中得以完成。
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的“优良的生活”。
3)个人与城邦的关系上,整体主义观。
4)亚里士多德对城邦本质的抽象的诠释包含着公民的普遍信仰,即城邦的公共生活是人类完善自身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只有享受有这种公共生活的人才是完整的人,真正意义的人,实现了自身的本质。
5)亚里士多德指出,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
他认为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公民,而城邦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圣才出品】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一、名词解释1.西塞罗答: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其代表作是《论共和国》。
他信奉斯多葛派的学说,并将希腊政治哲学特别是斯多葛派的政治哲学介绍到了罗马。
在维护共和传统、反对专制独裁的斗争中,他又对罗马共和国的实践和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理论上的总结。
西塞罗对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作了创造性的介绍和阐述,为共和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2.双城论答:双城论是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二、简述题1.比较西塞罗与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答:(1)西塞罗和亚里士多德国家观的相同之处西塞罗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法律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强调法治,良好法律是前提,有了良好的法律全体应一律服从,西塞罗认为法律的纽带是国家的实质,法律不能违背自然法准则。
(2)西塞罗和亚里士多德国家观的不同之处①在国家概念上,亚里士多德强调城邦是公民自治团体,没有区分和辨析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西塞罗则提出国家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的联合体,他对国家与社会做了细小的区分。
②在国家的起源上,亚里士多德强调国家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分工的历史必然;而西塞罗则强调国家是许多人基于利益和生存方式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③在国家基本要素上,亚里士多德强调公民是国家的基本要素和组成部分;而西塞罗则认为人民才是国家的基本要素。
④在国家政体的组成上,亚里士多德强调主张建立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兼顾贫富两者利益的共和政体;而西塞罗则主张建立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结合而成的适中“平衡政体”。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徐大1•“因信得教论”石路德提同)出的一种新的救赎理论。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1)对上帝的信仰是救徒得(一)文艺复兴救的唯途径;(一)人文主义(2)主张救徒凭借个人和理(二)人文主义思想家的重性解析《圣经》;要思想(3)路德的救赎论否定了教(四)文艺复兴时代政治思会的特权,确认了个人自由的重想家的贡献要地位。
马基雅维利奠定了近代西方 2.教会改革方向政治学的基础;(1)建立民族、民主的教会,布丹建立了近代国家主权学反对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干涉和掠说;夺;托马斯.莫尔和康柏内拉肩(2)主张救徒平等,神职人乐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员应为救徒的仆人;二、宗教改革运动(3)政教分离,国家权力是(一)宗教改革运动唯一合法的世俗政治权力(二)德国农民战争 3.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鼓舞三、路德宗教改革思想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封建的斗争路德市16世纪德国著名的四、加尔文的政治思想市民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德国宗加尔文是欧洲宗教改革运教改革运动的领导者和鼓动者。
动最者名的领导人之,疋加尔(一)其宗教改革主张文教的创立者。
(一)在政治思想上,加尔闵采尔是16世纪德国农民文主张得救预定论战争的杰出领袖。
1.谁为选民,谁得救为上帝(一)“千年王国”理想预先安排,教会对此无能为力; 1.理性说2.人虽受上帝的必然性约认为给人们启示的不是束,但人仍能追求他所没有的善神,是人的理性;理性引导人直和他所失去的自由的能力,通上帝,升入天国3.人应积极进取,谁为选民 2.天国不应在彼岸,而应在以竞争中的胜负判定,胜者为上现世中建立起来帝的选民,负者为上帝的弃民 3.天国的建立应通过暴力的(一)加尔文主张君受神权途径1.君主的权力为上帝赐予; 4. 一切财产实行共有和共同2.国家和政府的存在是必不分配可少;一切人都有同等的劳动义3.对暴君,人民也必须服从;务,人与人之间必须实现完全平4.君主只对上帝负责,受上等帝监督(二)闵采尔的思想反映了(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适处于形成时期无产阶级的要求,应了资产阶级中积极进取的人们“是不成熟的幼稚的共产主义思的要求,在瑞士、法国、英国以想的微光,是对当时平民中刚刚及北美等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简答题论述题测题较多
简答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一、从政治思想的指导思想来看,基督教信仰是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政治学成为神学的分支和婢女(在中世纪神学解释一切、包容一切)。
第二、从政治思想的来源和形式来看,中世纪政治思想是多种文明成果的结晶。
第三、从政治思想的表现形式来看,中世纪的政治思想没有以独立的形式表述出来。
第四、从政治思想的内容来看,教会与国家、教权与教会的关系问题是西欧政治思想的主题。
城市的兴起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从11世纪末叶起,随着经济的复苏,商品经济的发展,真正意义的城市,也就是作为经讲中心的商业城市开始发展超来。
城市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新的因素,也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新的因素。
城市造就了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即市民等级。
市民的突出特征在于其自由身份和相对平等的地位。
2、城市还是一种新的社会共同体,获得市民资格,就意味着成为城市共同体的一员,受城市法律的约束和保护,能够参与市政官员的选举。
城市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在许多方面仿佛是古典城邦的复活,也是近代国家制度的雏形、城市生活中培育出来的市民精神,是近代政精思想重要的和直接的来源,罗马法的复兴,带来了对罗马法中公民身份的精细的研究。
3、受城市的商业活动影响,城市中孕育了一种世俗文化。
市民教育程度较高,眼界丌阔,思想恬跃,他们虽然并不直接反对教会,但对教会及其宗教信条已经不再那样虔斌和驯服。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产生了反对教权的思想家和市民舁端政治思想,教会及其官方的神学理论遇到了真正强有力的对手。
简述格老秀斯的国际法原则1、阐述国际法理论是格老秀斯的主要任务。
格老秀斯同样把自然法说成是日际法的基础,认为应该按照自然法的原则处理国家间的关系。
国际法的来源是人类对于共同生活的自然要求。
国际法不一定是一切民族共同遵守的,事实上往往是世界的一部分国家承认的兆同法律。
2、在格老秀斯看来,国际法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和平,尽力减少战争。
他认为国家和人一样,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社会秩序。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版笔记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原始时代(无公共权力)——公元前2000年前后迈锡尼文明(王制)——多利斯人南下——公元前12至前8世纪(荷马时代)——公元前8世纪(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公元前6世纪城邦(国家形式)出现——城邦时代(前6世纪——前334年)荷马:《荷马史诗》1、国家还未出现,部落氏族制,部落的权威建立在血缘基础上,权力机构有民众大会、长老议事会、军事首领巴西琉斯2、“正义”的观念,“权利”的观念(个人的特权)赫西俄德:《神谱》、《工作与时日》1、《神谱》中自然法与人制定法的对立,蕴含自然法的思想萌芽2、《工作与时日》中,正义是宙斯的最高法则3、人类历史五个时期: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铜器时代、半人半神—英雄时代、铁器时代(作者所处)4、阶级社会开始出现,国家开始形成,表达了下层人民对新的社会冲突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的不满及对原始时代的怀念来库古:斯巴达政治制度的创建者1、“平等者公社”(斯巴达人内部):平等与极端集体主义2、消灭商品货币,土地不得买卖,军事生活梭伦:公元前594年改革1、“中庸”—被亚里士多德吸收2、“解负令”,维护了城邦基础的公民团体,维护了私有制基础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1、自然界具有合理的、世俗的性质,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开创了哲理思辨的传统2、自然的秩序和法则是人类的社会的最高法则和范本——“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自然的普遍规律和万物共同的、普遍的尺度)3、自然界的和谐与均衡应用于城邦,自然正义的体现4、毕达哥拉斯学派首次自觉地将宇宙看作是一个有内在秩序、内在规律的世界。
“科斯摩斯”(秩序)公元前5世纪初获得了“世界—宇宙”的含义,合适的“黄金分割段”,造成和谐的适当比例、尺度就是正义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城邦外部特征:小国寡民本质特征:公民的自治团体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希波战争后达到顶峰)1、政权在多数人手中,民主的基础是平等2、参与城邦事务是人本质性的一部分3、将个人自由与服从法律结合起来古希腊政治思想: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4.公民的政治视角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由自然转向人)普罗塔格拉(《辩论篇》)、高尔吉亚、安提丰集中对自然与约定的关系进行了辩论(自然在“法律”和“习俗”之上)安提丰:人人平等,斯多噶学派平等思想的先声苏格拉底(柏拉图、色诺芬)1.探讨普遍定义,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2.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3.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公民的灵魂,是他们有知识有教养,过理性生活,追求善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阿卡德米学园《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1.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源,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整理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1,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主要的政治哲学作品有《理想国》(或译《国家篇》),《政治家篇》,《法律篇》。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1)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在柏拉图那里,理念被赋予特定的涵义,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而被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
理念只能被某种高超的智慧所把握,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
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探讨城邦正义,认为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
国家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社会分工是国家的基础。
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国家也应该分为三个等级,即是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和生产者等级。
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四种美德,即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节制不专属任何一个等级,它贯穿于全体公民,这几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城邦就实现了正义。
(2)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是掌握了真知识和具备完美德行的人。
柏拉图提出废除私有制和家庭,对公民(哲学家和军人)实施教育,以哲学家的人治代替法治。
柏拉图最理想的政体是由哲学家执政的“贤人政治”,批评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3)《法律篇》在坚持《理想国》的最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当时希腊的政治现实,对这些原则在国家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具体实施进行了重要调整。
《法律篇》中,柏拉图仍然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但主张实行法治,接受了有限民主原则,在“第二等好的国家”里引进混合政体。
(4)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教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乌托邦主义和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贵州大学政治学复试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贵州大学政治学考研复试复习资料【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复习资料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古希腊政治思想的产生一、古希腊的历史与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与古代居民古代希腊世界的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地理特点气温适宜,雨水充沛,多山,各地之间交通不便,不易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各城邦多沿海而建二、古希腊的城邦城邦的界定:一个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每一个城邦都是自给自足的单位,各城邦之间互不隶属。
其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
面积为几十到一百平方公里,人口为数百到数千人,上万的并不多。
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城邦的政治是多元的:一是指城邦林立,古希腊有数百个城邦;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三、政治改革与城邦政治体制古希腊有数百个城邦,各城邦之间的政治体制有很大的不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政治制度。
这种多元化的政治制度对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其一,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其二,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三,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其四,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另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古代政治的范畴,只有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具有公民的资格,妇女和非自由人被排斥于公民政治和民主政治之外,所谓的公民权只是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的特权,所谓的民主政治只是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因而区别于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特征在于与自由的社会氛围密切相关,具有普遍性抑或全民性。
四、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特定的研究主体和范围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第二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生平、著作和时代背景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改名为柏拉图(Plato)身出名门,其母为梭伦的后代,其父为雅典末代国王的后裔,曾师从苏格拉底,创立了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二、主要政治思想(一)理念与理想国理念: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和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
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
1.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3.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4.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5.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6.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7.19世纪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8.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9.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古希腊时期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
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
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
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
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早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
修昔底德: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深入剖析了希波战争,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了历史研究之中,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研究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智者: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但他们是一批在希腊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是第一批关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
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的神的综合到主观的人的综合的转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人和社会,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他们的思想构成了后来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已经萌发出了自然法思想和平等观念。
苏格拉底:苏氏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物,对哲学研究的兴趣转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柏拉图有直接影响。
1苏氏是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主张研究事物的本性,探索普遍定义,在对道德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中他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2伦理政治观,苏氏认为道德是城邦制度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因而统治者不能仅仅关注公民私欲的满足,而是应当把改造公民的灵魂当作首要任务,使人们有知识、有教养,过理性的生活。
苏氏认为,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善都表现为和谐有序,这是要经过知识训练才能实现的,因而治国就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政治家应当是有知识的人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
柏拉图: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整体主义价值观和乌托邦传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1理念论,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柏氏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变动不居,而理念则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现象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和虚幻反应。
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只能被高超智慧掌握。
2正义国家。
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在柏氏看来,国家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或曰体现至高善的国家,即理想国。
理想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整体主义精神贯穿其中,要求个人完全融入社会整体;一方面正义集中体现于社会分工,柏氏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也就国家的基础,即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和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就需要每个人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相互提供服务。
柏氏依据人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形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把人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生产者,分别对应人灵魂中所包含的理性、激情、欲望。
他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工互助,理性统帅激情并控制欲望,国家就能实现正义。
另外,他还提出了所谓的“四主德”,即智慧(哲学家)、勇敢(军人)、节制、正义。
3哲学王。
哲学家治国是柏氏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富有特色。
他把哲学家置于社会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全部权力,他的改造现实国家和实现理想国家的希望也正寄托于此,把这当作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因为他认为人性是政治的基础,人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所以要改良政治就必须从人性入手,而只有掌握绝对知识即理念的哲学家才能承担这一使命。
所谓哲学王,即通过哲学家执政把高超智慧、真实知识、完善德行和绝对权力结合起来,通过哲学家把绝对正义和国家至善贯彻到现实城邦。
4政体思想。
柏氏认为,哲学家执政的贤人政体是最好的,但现实中往往不存在,因为血统的混杂和统治者生育子女上的失误会导致贤人政体蜕变,即政体下统治者和公民的品格和心灵发生变化将导致政体的嬗变,就会产生现实政治中的各种不当政体,即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一个比一个差。
柏氏尤为反感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他指出平民政体下人们崇尚自由和平等,结果导致自由泛滥,平等走向极端,人们为所欲为,漠视法律,最终导致极端的奴役;在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下独裁者夺得权力建立起专制统治,成为僭主,完全不具备节制的美德,而是无法无天。
后来柏氏又初步提出了以统治者人数和政体好坏为标准划分六种政体的方法。
5理想国设计。
维护社会分工,保证哲学家统治,不重视法律;哲学家和军人等级废除家庭和私有制,保证生育质量;强化公民教育,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第二等好的理想国设计(《法律篇》),在哲学家治国条件不成熟时实行法治;有限民主,将平民成分和某种个人权威相融合;土地由国家所有并分配,限制财富分配的不平衡,共餐制;维持公民、工匠与商人、奴隶这三个等级的划分。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代表作如《政治学》、《伦理学》,其城邦政体的研究可以视为比较政治研究的最早尝试,通过对城邦政治的总结性研究和升华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而且他虽然尚未超出古希腊整体主义传统但已经体现出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为民主和法治作了强有力的辩护,无疑成为西方开放、进步和理性主义政治传统的先驱。
1学科的划分和政治学的创立,政治学是研究人和城邦至善的科学,即关注城邦的建立和管理。
2城邦的本质。
亚氏认为,人类社会组织是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城邦源于家庭和村落的发展,是满足人们更广大需要而自然进化的完备状态。
而且,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即人按本性的要求就必须过城邦生活,因为人的目的是实现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道德的良善,而良善的道德是最本质性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据,只有在城邦中人才能得到完全的自给自足,完备的城邦状态能使人充分显现本性。
而且城邦是有机的整体,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离开了城邦人就无法完善自身,即享有公共生活的公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城邦通过为公民提供公共生活的平台而实现至善。
3城邦和公民。
亚氏认为,公民即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有权参加城邦这两个最高权力机构的人才是公民。
而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公民的本质决定着城邦的本质,因而城邦就是为了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公民集团,即由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城邦,城邦是自由人的自治团体而不是主奴的结合。
4政体研究,是亚氏政治学体系的主体,为真正完整的整体理论奠定了基础。
亚氏认为,政体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分子所企求的目的。
而一个城邦选取哪种政体则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经济结构和党派力量,寡头派和平民派的冲突是引起政体变化的根本原因,双方冲突的根源在于政治权利是否应当平等分配。
他提出以政府的宗旨(即以统治者利益还是以全邦利益为目的)和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为标准,把政体分为六种(正宗政体在前),即一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和僭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和寡头政体、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和平民政体。
5理想城邦的设计。
温和的整体主义,有限私有;社会分工与奴隶制;民主政治与公民参与;重视中产阶级,理性而不走极端;混合政体,将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混合起来,即考虑到人民自由身份又照顾到财富、能力、品德等因素;法治,制定良好的法律并服从之,体现多数人的智慧和理性。
古罗马时期基本概况:城邦时代让位给帝国,1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疏远,个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是微不足道的2个人问题得到关注,政治热情大大减弱,更多地追求个人精神的完善3以所有自由人乃至所有人为关注对象4种族平等与世界主义斯多葛派: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创始人为芝诺,经过潘尼提乌斯和西塞罗的发挥,对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核心观点影响了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方向。
1斯多葛派使自然法思想成为完整的理论,奠定了西方政治思想中的自然法传统,自然法往往被用作批判的武器,成为政治理论进步的有力杠杆。
斯多葛派认为,宇宙是绝对的统一整体,有一种普遍法则弥漫于宇宙之中并起支配作用;人是宇宙这个统一整体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每个人的灵魂分享宇宙灵魂的圣火,人的理性是宇宙理性普遍性的一部分,因而也受到那种普遍法则的支配。
这种贯穿于宇宙和人类一切事物之中的普遍法则就是自然法,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准则2推崇人的精神自由,斯多葛派认为作为理性的人的自由的,可以认识和服从必然的命运,可以有道德的判断和选择,而这与人的外在境遇无关。
这种对精神自由的强调和维护成为人们争取政治法律自由的基础3人人平等思想,斯多葛派认为既然人人都受到宇宙普遍规则的制约,即人人都服从同一自然法,都具有共同的上帝理性,那么人人都是神的儿女,都是平等的,无论出身、种族、财富等如何不同,而且无所谓本邦人还是所谓野蛮人,奴隶也算。
斯多葛派的这种观点促使西方政治学说中关于人的观念发生了一个重大变革,开始将人类看作统一的类,只以人的精神特征和道德水准衡量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