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合集下载

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比较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C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D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
(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
化反映了 ( A )
①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 差异性
②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 加快
③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 增速
④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 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地理要素 描述角度
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落差+流速
水系特征
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网密度+河道深浅/ 弯曲/宽窄+水系形状
地表环境 地形地貌+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水系(河湖
特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少及其突出特征)
农业生产 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农业部门结构+农业生产对象+农业生 产经营方式+单产高/低+商品率+机械化水平+地区生 产专门化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 农田建设中的功能。(10分)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 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课件

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课件
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 异的分析
学习交流PPT
1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 点和归宿”,是自然和人文地理最好的 “注解”或“说明”,是系统地理原理的 展示舞台。
学习交流PPT
2
一、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
• 1、掌握区域位置(宏观和微观位置) • 2、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自然
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体现 • 3、区域发展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订发
学习交流PPT
39
(1)C (2)A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地理事物可知此大洲 为南美洲,由图可知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形多在1000米以下, 以高原和平原为主;由乙地所在纬度及海拔高度可确定其为 亚马孙平原,属于巴西,巴西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农业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东部。故A、B、D三项错误。第 (2)题,甲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其附近有巴西暖流经过,其 同纬度的大西洋对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故甲地盐度高(暖流 增盐,寒流减盐);本格拉寒流是典型的上升流;甲地属于热 带雨林气候区,不产油橄榄;甲地对岸的沿岸属于热带沙漠 景观,故选A项。
学习交流PPT
6
四、构建区域地理知识学习分层式思维模型
①在哪里? (区域定位)
判断区域位置,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
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和范围等。
②有什么? (区域特征分析)
描述或推测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水系)、植被等
分布特征,概括其空间格局,阐释影响因素。
描述或推测农业、工业、城市地域类型及分布特征
,阐释影响因素。
③为什么?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危害。
④怎么办?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解决措施探讨)

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课件

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课件

学习交流PPT
17
2、区域案例选择的层次性特点 (1)区域或跨区域 (2)国家 (3)主要地形区、工业区、农业区、 省级行政区等。
学习交流PPT
18
学习交流PPT
19
学习交流PPT
20
学习交流PPT
21
巴西
地处热带
影响全 球气候
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后 果
国外掠夺坏 雨
突出 问题
迁移农业 林

类型
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 异的分析
学习交流PPT
1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 点和归宿”,是自然和人文地理最好的 “注解”或“说明”,是系统地理原理的 展示舞台。
学习交流PPT
2
一、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
• 1、掌握区域位置(宏观和微观位置) • 2、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自然
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体现 • 3、区域发展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订发
学习交流PPT
12
例如:假想下图为海底某次火山喷发后形成的一个岛屿,纬度如图所示,请 分析该岛的降水情况:
1、水汽主要来自哪个海洋?为什么?2、如果岛屿中部地势 高东西两侧低,那么岛屿东西两侧哪侧降水多?3、冬夏季降 水有差异吗?为什么?
25°S
海洋1
海洋2
学习交流PPT
26°S
13
宁夏卷虚拟区域 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4
三、二轮复习中的区域地理总体复习策略:
1、围绕目标,任务导向,专题复习, 讲练结合,提升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差异比较

例4: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相同点:(1) ( 2) ( 3) (4)_________ 不同点:(1) ( 2) (3) __________ 2.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资源、能源、交通状况及自然特征) 相同点:(1) ( 2) (3)__________ 不同点:(1) (2)_____________
(3) 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和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 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具有优势。 工业部门差异: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 主。
长江三角洲 北纬30度附近 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 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生 长期长,水热条件组合好 水稻土为主 水田 较为分散 少 贫乏 一年两熟或三熟 水稻,棉花和油菜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 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 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长江 入海口,水陆交通便利
(2)俄罗斯东部甲、乙、丙三河 流与安徽省淮河都易发生水灾, 简述两地发生水灾的时间差异及 俄罗斯甲、乙、丙三河流水灾多发生在秋末 原因。 (2) 冬初和冬末春初。原因:三条河流上游纬度较低,
融冰和结冰时,容易发生凌汛。淮河水灾主要发 生在夏秋。原因:夏秋季节此时正值雨季,降水 较多,同时水网稠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还 容易受台风影响。 (3) 1、图2两图,分别说 (3)结合图 俄罗斯城市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纬度相对较低,或距离西部海洋相对较近 的地区。原因:这些地区相对温暖,地势相对平坦,有利于人类生存;开发较早, 明两地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基础相对较好。 安徽省城市分布特点:多沿河流、交通线分布。原因: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 形平坦。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的思路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的思路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的思路作者:连伟清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8年第04期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同学们如果只学习了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那还不算真正学好了地理学。

因为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最终都得落实到区域上,所以学好区域地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考试题都以某一区域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其中考查最多的是区域特征的分析与比较。

所以,同学们有必要掌握一下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的思路。

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区域地理特征是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特征。

从上述的概念中可知,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分析和比较不同区域的特征,明确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地理学常用的方法之一。

区域特征的分析是区域差异比较的基础。

一、区域特征分析思路一个地区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是唯一的、特定的,唯一的纬度位置决定了该地所处的热量带,经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大体影响该地的降水。

在气候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形成特定的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在一定母质的基础上就会发育特定类型的土壤,在特定类型的土壤上发育与之相对应的植被,进而形成自然带。

以上说的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便形成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某一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了人文地理特征。

人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从自然界中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不同造成了人类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的不同。

这些经济要素的不同组合状况,构成了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思路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等。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
1、祁连山区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 变化无常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等。这些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
2、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突变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其中, 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降低气候变化的 影响。
3、未来几十年,祁连山区将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影 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如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严峻的气候 变化问题。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突变现象以及未来趋势,对于制定 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极端气候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将更加频繁和严重。未来 几十年,中国将面临更严重的洪涝、干旱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威胁。
3.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许多动植物物种将 面临生存威胁,这将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和农业产生重大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面对中国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 需要采取积极对策和措施。
祁连山区降水分布不均,且变化无常。从时间上看,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 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从空间上看,祁连山区的降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 北递减的趋势。祁连山区的降水变化受到季风和西风环流共同影响,且与全球 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3、土地利用变化
祁连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林地、草地、耕地、工矿用地等。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的土地利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据遥感影像解译资 料,祁连山区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34.4%下降到目前的31.2%,草地 退化面积达20%以上。这表明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区土地利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

【地理】怎样分析区域差异?(高考中经常出现比较区域差异的试题,但许多同学却不知从何入手,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区域差异类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一、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具体如下: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区域的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下面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为例对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进行列表比较:二、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特征和成因的分析等。

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大方面考虑。

具体如下所示:1.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思路(1)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如某地位于10°S~40°S,120°E ~150°E,即可判断该地是澳大利亚。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主要包括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和被海洋包围的岛屿四种情况。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2015.12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 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读图,完成 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 势特点。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 及成因。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 的开发条件。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 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 原因。

(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 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 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 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 (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 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 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 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 压力很大。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 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 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 量较少的原因。(6分)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 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 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 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 少的原因。(8分)

(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气温低, 蒸发量小;(2分)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 阻滞水分下渗;(2分)(凌汛等导致)河水泛 滥。(2分) ( 2 )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 (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 含沙量。(3分)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 泥沙沉积,含沙量小。(3分)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 慢。( 2分)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 2 分)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 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 长。(2分)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2分)

重难点突破专题15 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重难点突破专题15 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专题15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2022年高考考纲解读】本讲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之一。

从考查内容看,多为世界及我国热点问题及热点地区的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比较,以及人地关系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及解决措施。

其中区域特征分析和差异比较是考查重点。

从考查形式看,综合题出现频率较高。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结合不同区域图,对同一要素进行差异比较;或对相似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进行比较。

3结合区域图示及相关文字材料,对区域综合特征进行分析或对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重点、难点剖析】一、区域地理特征1.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

其中,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如下图所示:2.区域地理特征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区域要素具体内容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地形特征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二、区域差异比较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

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题型示例】题型一、区域地理特征例1、(2022•新课标Ⅱ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2022步步高地理二轮专项复习: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地理信息技术

2022步步高地理二轮专项复习: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地理信息技术

2022步步高地理二轮专项复习: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地理信息技术第1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地理信息技术一、选择题图甲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岛屿都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图”,图中阴影表示建成区范畴,图乙是“建成区占该岛各高程土地面积比例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 该岛的地势特点是()A.东北高、西南低B.西北高、东南低C.西高东低D.南高北低2.该岛都市化过程中最有可能侵占() A.林地B.耕地C.滩涂D.草地3.依照图中信息能够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岛海岸线的变化是全球变暖的反映B.该都市道路网密度东部大于西部C.该岛差不多显现逆都市化现象D.该岛北部填海造陆面积大于南部读下图,完成4~5题。

4. 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5.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B.受地势的阻碍大,夏季温度高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读“我国某区域1月份气温分布图”,回答6~7题。

6. 依照上图所示的地理位置判定,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所在省区少数民族数量全国最多B.本地的要紧农作物为水稻、油菜、甘蔗C.该区域有丰富的地热能、太阳能、石油、天然气D.该区域的聚落普遍沿河分布7.下列对该地自然地理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北部地势高,雪山连绵B.该区域地势坎坷,喀斯特地貌广布C.河流甲向东最终注入太平洋D.该地要紧为半潮湿、半洪涝地区科技人员开发了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查找老人的过程。

读图回答8~9题。

8. 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纳的技术是()A.GPS和RS B.RS和GPSC.GPS和GIS D.RS和GIS9.下列叙述中运用到GIS技术的是() A.农作物产量的估算B.发生地质灾难时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难状况C.交通路线、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D.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我国正在建设子午工程,该工程利用120°E子午线邻近以及沿30°N邻近现有的监测台站,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手段,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30千米以上到几百千米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

区域、区域特征及差异-29页精选文档

区域、区域特征及差异-29页精选文档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 量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 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 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 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 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 失,不易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2)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
势,完成表2内容(6分)
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条件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地、航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②等 空等运输方式多样, 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①煤炭资源(1分)、水资源丰富(1分 )②海洋运输( 2 分);③劳动力素 质较高(2分)。 注:只答劳动力素质 不给分。
区域、区域特征及差异
高三地理组
一、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 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 差异。
二、学习目标
1、会区域定位。 2、会对区域进行特征分析。 3、会对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异 进行比较。
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一: 区域定位的问题
你认识下面的区域吗?
(2019山东潍坊)读下列四幅关于我国不同地区景观图,回
归纳总结: 区域的特征或差异 表现在哪些地方
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矿 产资源、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 开放
地理位置、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农 业结构、城市化水平、饮食、建筑、 文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11】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及地理信息技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11】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及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十一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及地理信息技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下图)。

影响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太阳辐射C.降水D.人类生活方式解析:按照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季风区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而非季风区降水量在400 mm以下,为干旱和半干旱区;非季风区降水少,河流少、水量少,因其难以流到大海而成为内流河,故非季风大致与内流区一致。

影响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答案:C读以下世界两区域局部图,完成2~3题。

2.甲、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B.都有较广的草原景观,a、b两地气候均有雨热同期的特点C.都有大量煤炭、石油和金属矿的生产和出口D.都有大牧场放牧业和大量粮食出口3.甲国的a城市和乙国的b城市()A.都为地中海气候B.雨季出现时间不同C.沿岸洋流均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分别是港口及矿业城市解析:第2题,根据图示经纬度范围和海陆轮廓,可以判定甲是南非,乙是澳大利亚。

南非位于非洲板块内部,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运动都不活跃。

两国石油资源都不丰富,南非没有大量粮食出口。

第3题,a是开普敦,港口城市,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出现在南半球的冬季。

b是悉尼,澳大利亚最大港口城市,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出现在南半球的夏季。

答案:2.A 3.B4.(2014·肇庆市高三期末)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具有地域差异,我国南方的不可回收无机物(煤灰等)远低于北方,而不可回收有机物(菜叶等)远高于北方。

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植被解析: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西北经济区发展总体特征与差异分析

西北经济区发展总体特征与差异分析

西北经济区发展总体特征与差异分析关于《西北经济区发展总体特征与差异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我国经济区划研究进展与西北地区经济区发展背景分析( 一) 国内经济区划研究进展经济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经济区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要空间单元。

经济区划是经济区研究的重要部分,是探讨如何合理组织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包括经济区识别与制定战略规划对策两个部分。

1949 年以来,我国经济区划的实践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

1949 到1978 年间,国家实施平衡发展战略,总体经济区域框架分为沿海与内地两个部分,先后实施了四套经济区划方案,包括建国初期设置的六大行政区,1958 年的七大协作区,1961 年的六大协作区以及1978 年的六大区经济体系。

这一时期理论研究较少,以孙敬之先生的《论经济区划》为代表,其提出的较为系统和具体的区划方案对我国经济区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到2000 年,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国家经济区划方案也经历了由“七五”时期的十大经济区到“九五”时期的七大经济协作区的演变,这一时期,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非常多,提出的区划方案不下数十种。

多数学者认为经济区是在地域差异和联系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活动地域单元,而区划原则更加多元化,出现了城市圈和城市经济区的研究,研究中数量经济方法不断得到应用。

2000 年以来,随着“十五”时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国家经济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块,国家经济区划也发生了转型,主要体现在由传统协作区转向城市经济区、经济地带向多元化、柔化格局转变及主体功能区划的兴起。

针对我国经济区划中存在的区划方法不够科学、区划面积不够合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案,代表性的有: 周一星、张莉运用实证的方法,根据城市中心性等级体系,外贸货流等流量分析,以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核心区与其腹地为基础,将全国经济地域划分为北方区、东中区、南方区3 个一级区及11 个二级区。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和地理信息技术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和地理信息技术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和地理信息 技术
从 考

形 式

看 ,

讲 多 以
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1.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 体思路和过程如下所示: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2)对比分析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北方与南方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较大差 异,综合分析时可从气候方面的差异为切 入点,逐步展开分析。如下图所示:
1.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 B.b C.c D.e 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3.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 月份是( ) A.3、4 B.5、6 C.7、8 D.9、10
解析:第1题,题干中d为一般区,则在d以北的e、a平均气 温较低,降水较少,故不可能是最舒适区;与b相比,c地处 长江沿岸,空气较湿润,相对湿度较适宜,c两侧为丘陵地
形,风速较适宜。第2题,从图中可以读出,甲地等高线较
密集,地形崎岖不平,会使平均气温降低,气压变化幅度增 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速随之变大,故地形是影响甲 地气候舒适度下降的原因。
第3题,3、4月份雨带还未推移到该地区,相对湿度达不到 70%;7、8月天气炎热,且有伏旱现象,相对湿度下降;9、 10月份雨带南退速度很快,降水不明显,相对湿度变小,同 时冬季风实力增强,风速增大。 答案:1.C 2.C 3.B
D.可以在GPS技术的指引下设计最佳配送路线
解析:第(1)题,RS技术可以从高空或者外层空间快速获取地
面信息,对上海的土地利用状况的了解就是靠RS技术来完成

【地理】怎样分析区域差异?(一)

【地理】怎样分析区域差异?(一)

【地理】怎样分析区域差异?(一)高考中经常出现比较区域差异的试题,但许多同学却不知从何入手,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区域差异类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一、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具体如下: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区域的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下面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为例对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进行列表比较:区域要素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理位置32°N~34°N以北地区;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32°N~34°N以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自然地地形以平原为主,高原、丘陵、山地较少平原、盆地与高原、山地交错分布气候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水文水位变化大、流量小、汛期水位变化小、流量大、汛期理特征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水患严重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长江防洪问题严重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资源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农业耕地以旱田为主,黑土地:春小麦、玉米、大豆和甜菜;黄土地:冬小麦、棉花和花生;农作物为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肥沃的水稻土和紫色土,农作物为一年两到三熟工业环渤海工业地带包括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发达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工业地区生活习惯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屋顶坡度小;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民居注重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水运仍然为一种常用的运输方式二、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知识体系建构真题考向引航真题回眸考向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1.(201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右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M处位于大兴安岭,N处位于长白山地,两者之间是东北平原。

等雪期线中段向北(东北)凸出,表明地势高的山地气温低,雪期长;地势低的平原地区气温高,雪期短。

第(2)题,从图上可以读出甲、乙两地雪期的长短,影响雪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

甲、乙都位于山地,但是乙地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

根据等降雪量线可以看出甲地多于乙地,原因是东北地区的水气主要来自太平洋,甲地距海近,位于长白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多。

第(3)题,影响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植被,径流量的大小和流速、土质状况、坡度以及人类活动等。

丙地是丘陵,乙地是山地,丙地的地势比乙地低,集水多,加上丘陵地区农业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更容易受到侵蚀。

答案(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短。

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考向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2.(2010·上海地理)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

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

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是。

(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的特征。

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

(4)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第(1)题,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可从其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大洲中的相对位置等方面回答。

第(2)题,从地形示意图看,该地中部在1 500米以上,中部高,东、西两侧低。

由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可推知该地中部气温低,东南部和西北部气温均高。

第(3)题,受地势影响,该地区的河流由中部向四周流。

从图上看,A、B、C三条河流发源区依次由南向北排列,从所处气候区来看,由南向北干旱程度增加,故大气降水补给量为A >B>C。

第(4)题,从题干条件可知,该地区降水量少且不稳定,故农业地域类型除游牧畜牧业外,还有旱作农业,主要粮食作物应为小麦或大麦、玉米、高粱等耐旱作物。

题干中提到“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粮食不能自给”等,由此可归纳出该地区农业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率低等。

第(5)题,从材料中可归纳该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缺水、生产技术落后、资金匮乏等。

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修建水库,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推广喷灌、滴溉等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等。

答案(1)位于热带,东濒红海,非洲东北部。

(2)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3)从中部流向四周A、B、C(4)旱作小麦(或大麦、高粱、玉米等) 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也低(5)问题: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措施:在高原修建水库与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任答两点即可)考向三区域差异的分析3.(2010·四川文综)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中①河流与图2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①河流;②河流。

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图1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3)分析图1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2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

(5)请在图3模式图中选择两条竖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图2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

解析(1)由图中经纬度数值得出①河流为松花江,②河流为锡尔河。

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锡尔河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晴天日数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由图示看出130°E以东地区等温线数值变化总体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且沿海地区等温线密集,内陆稀疏,说明沿海温差大于内陆。

东北角有呈闭合状的等温线且数值为该区域最小,则该区域低温中心位于东北角。

在甲地等温线弯曲处做等温线的切线,可知虚线处气温高于两侧,由图中等温线数值推断此季节为冬季,此区域主要受冬季风影响,而虚线西侧为大兴安岭,即虚线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

(3)湿地的形成条件有:湿润地区,降水充沛或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等。

它具有调节气候、调控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要结合地区特点相应分析。

(4)丙处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形平坦,河流纵横,纬度较高,易形成沼泽,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5)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该题不难画出。

答案(1)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光照充足(或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2)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或东南部大于西北部),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或背风坡)增温。

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系统)。

(4)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或狐、熊穿行)。

(5)所画箭头与环节名称标记如下图所示。

命题预测本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学会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认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探讨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应当采取的措施等,是区域地理考查的核心。

在考查内容上主要是结合国际重大时事热点相关的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经纬网地图,并结合其他图表信息,将两个具有明显差异性或相似性的区域进行比较,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与论证等能力。

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在以后的复习中要关注重大时事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深刻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利用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

高频考点突破核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形①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来描述。

②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③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④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2)气候: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

①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②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3)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大小、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凌汛)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