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太阳方位与日影及其应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太阳方位与日影及其应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太阳方位与日影及其应用基础知识·速递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的定义:人看太阳的视线与地面的夹角,也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过程(1)数值。

太阳高度:0°—变大—正午最大—变小—0°注意:任何地点正午的太阳高度都是最高的,但只有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2)规律。

极点上: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到直射点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夏至日达最小值;赤道:春秋分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和夏至日达一年中的最小值;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最大,一年两次,夏至日最小;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最大,一年两次,冬至日最小;情境扫盲·精讲太阳方位1.太阳方位的周年变化(1)日出、日落方位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地区,正北升正北落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地区,正南升正南落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正午太阳方位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正南;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正北;③回归线上,除直射外,北回归线均在正南;南回归线均在正北;④回归线之间,可南可北,具体要通过日期等信息推测此时直射点所在纬度与该地纬度的相对关系。

(直射点所在纬度在该地纬度的北侧,则正午太阳在正北;直射点所在纬度在该地纬度的南侧,则正午太阳在正南;2.太阳的周日视运动(1)周日(视)运动过程: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的过程。

一天中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

一天中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剖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所以,太阳在天球上做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

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想像能力,且在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成为难点,也是重点。

但只要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透彻,并有效整合,真正掌握其规律与原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学习策略1、要掌握太阳视运动知识,需要树立空间想像能力,并且多画图,多练习,在做题目的过程中领会太阳视运动的规律。

2、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总结解题规律。

二、太阳周日视运动重难点剖析(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特征底面表示地平面,底面中心为观察者位置,底面外圈代表地平圈,竖立半圆圈代表天顶面,3条路线代表该观察点观察到的两分、两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路线,3条路线与天顶面的交点表示上中天,3条路线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分别代表该日的日出与日落,底面中心与日出点的连线和东西水平线的夹角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上中天点与底面中心点的连线与南北水平线的夹角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角。

对任一地而言,不同日期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都平行的。

如图所示。

(二)不同纬度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由于观测者所处的纬度不同,所以,运动的轨迹也不同。

1、在南北极点,所有天体(包括太阳)不升也不落,如图A。

2、在赤道,所有天体的出没都直升直落(如图D)。

3、在南北半球任意纬度(除赤道与极点),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斜交,所有天体都斜落(如图B、C)。

4、极昼范围内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在极昼的纬度范围内,不同纬度上,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是不一样的。

极昼的纬度范围指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不一定是极圈)到最高纬度(一定是极点)的区域。

不同时间,极昼的最低纬度值不一样,二至日时纬度值最低,极昼范围最大;其他时间(除二分日外),在66034’-900之间。

(1)在极昼的最低纬度(极圈66034’)上,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日开始时,太阳即位于当地地平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0,之后逐渐增大,至当地下午时,达一日最大值,而后逐渐变小,至该日结束时,太阳又落于当地地平线上,太阳高度又变成0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方向和影子变化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方向和影子变化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方向与影子变化的判读一、知识讲解1.日出日落方向的判读在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线上(即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交),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2.(1)影长变化根据太阳高度的大小判断影长,例如,日出时影长最长,之后缩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直射点上无影子。

(2)影子方向的变化根据太阳方位与影子方位相反,判断影子方向的变化。

二、例题分析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第1题。

1.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A.日出东南方向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C.昼长较广州短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答案B解析帆船返回青岛港为4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青岛应该日出东北方向,A项错误;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青岛应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B项正确;此时北半球越往北昼长越长,C项错误;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此时青岛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比春分时近,故正午日影较春分短,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第2题。

2.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答案C解析在北极点,四周皆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无论在何位置,都位于中国结的正南,故B、D项错误。

3月21日,晨昏线应经过北极点,由图知北极点为极昼,应为北半球夏半年,A项错,C项正确。

三、跟踪训练1.下面右图为左图中①地某居民拍摄的日出/日落时的树影照片,则该照片的拍摄日期最接近()A.3月20日B.6月1日C.9月23日D.10月1日答案B解析左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右图中树影朝向东南,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分,且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典例分析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东南7月1日06时 B.东北7月1日06时C.东北1月1日12时 D.东南1月1日12时(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22中的( )A.甲 B.乙C.丙 D.丁(1)D (2)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日出方位与地方时计算。

由图示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日出地方时为6时左右。

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图示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为25°E~35°E,其与120°E 的经度相差85°~95°,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应为12时左右。

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判断。

由题干可知,该“日出”美景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拍摄到的。

图中甲地位于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为热带雨林,并非热带草原;从乙地向东拍摄是湖面,不能拍摄到广阔草原;丁地东面有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地,受地形阻挡,也不能拍摄到图示景观;丙地地形最平坦开阔,最有可能拍摄到此“日出”美景。

命题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1.太阳周日视运动所谓太阳视运动,即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

事实上,这是一种“视运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相对运动。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西落了。

不同纬度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北半球):(1)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

(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太阳高度没有日变化,即太阳运行路线与地平圈平行。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的地区,除极点外,子夜太阳(最低)位于正北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一、典例引领下图为某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A.5月6日左右B.8月7日左右C.11月7日左右D.2月6日左右2.该地纬度最可能位于A.赤道B.11°34′S C.11°34′N D.23°26′N3.结合上题,若测得某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1.B 2.C 3.D【解析】1.N、M两日以6月22日为中点呈对称分布,且N位于6月22日之后。

据此推知,N的日期可能为8月7日左右。

2.该地5月5日有直射现象,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

3.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

二、知识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对其规律的把握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3)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典例分析某科研小组对我国某海岛(图甲)进行了考察,并观测绘制了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图乙)。

读图,回答(1)~(2)题。

甲乙(1)该地可能位于( )A.舟山群岛 B.台湾岛中部C.钓鱼岛 D.南沙群岛(2)在一年的观测中,该小组看到正午太阳在北方的时间大约是(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1)D (2)A [解析] 第(1)题,读图乙可知,该地一年中有1/4的时间正午太阳位于北面的天空,故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且离北回归线有一定距离,D 项符合。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一年中有1/4的时间即3个月正午太阳位于北面的天空。

命题突破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距太阳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日变化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没有变化,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有变化,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时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一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二轮复习】高考自然地理专题太阳周日视运动和影子问题

【二轮复习】高考自然地理专题太阳周日视运动和影子问题

【二轮复习】高考自然地理专题太阳周日视运动和影子问题太阳周日视运动和影子问题一、选择题(共44分)下图示意河北省某地观察者于6月22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轨迹上的甲点和乙点相距45°。

据此完成1~3题。

1.当太阳位于甲位置时,当地A.大气辐射最强B.地表温度最高C.物体影长最长D.太阳辐射最强2.当太阳位于乙位置时,当地地方时约为A.14时B.15时C.17时D.18时3.与6月22日相比,该地12月22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会A.更短,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B.更长,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高的位置C.长度相同,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D.长度相同,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高的位置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当北京时间6点时,太阳运动至③点,测得当时太阳高度角θ为40°。

据此完成4~6题。

4.太阳在这一天中的运动过程依次为A.②→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①C.②→①→④→③→②D.①→④→③→②→①5.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70°S,30°E)B.(70°N,150°W)C.(70°S,150°W)D.(70°N,30°E)6.该日前后A.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B.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C.元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月7日,一位观测者在某条回归线上使用位置、角度固定的普通相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持续拍摄太阳,再通过叠加获得当日从日出到日落的太阳视运动图(下图),太阳在R位置时树影最短。

据此完成7~8题。

7.太阳位于R所指位置时,相机朝向和他所在纬度分别是A.朝北23.5°NB.朝北23.5°SC.朝南23.5°SD.朝南23.5°N8.若观测者要在同一地点,使用同样方法再次获得完全相同的太阳视运动图,在不考虑天气状况的条件下,拍摄日期应选择在A.6月17日前后B.6月27日前后C.7月7日前后D.7月27日前后如图所示,2018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太阳视运动与影子问题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太阳视运动与影子问题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太阳视运动与影子问题一、什么是太阳视运动?太阳视运动是指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

尽管我们习惯于看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再落下,但实际上,这是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结果。

太阳视运动包括日出、日落、昼夜交替以及季节变化等现象。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如何影响太阳视运动?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一天。

这个自转运动使得太阳从地球的东方升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西方落下。

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一年。

地球绕太阳形成一年四季的周期。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互相作用,我们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会有所差异。

例如,在北半球的夏季,太阳升起的方位更偏北,阳光也更直射;而在冬季,太阳升起的方位则更偏南,阳光更斜射。

这种变化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和温度的变化。

三、太阳视运动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地球上的不同地理位置也会对太阳视运动产生影响。

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太阳视运动更为均匀,昼夜长短基本相等;而在极地地区,太阳会在一年的某个时段持续升起或落下,导致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四、太阳视运动的意义和应用太阳视运动的研究对于地理学、气候学、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太阳视运动,我们可以确定地理位置、制定日程安排、了解气候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等。

此外,太阳视运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

古代人通过观察太阳视运动来制定农事活动和节日庆典,同时还为航海、导航等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太阳视运动是地球与太阳之间奇妙互动的体现,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也是一门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

通过对太阳视运动的探索,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影子问题高考地理中有一个有趣而又具挑战性的问题——“太阳与影子问题”。

相信很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究竟太阳与影子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的物体上,当物体遮挡光线部分时,就会产生影子。

【二轮复习】高考自然地理专题太阳周日视运动和影子问题

【二轮复习】高考自然地理专题太阳周日视运动和影子问题

【二轮复习】高考自然地理专题太阳周日视运动和影子问题太阳周日视运动和影子问题一、选择题(共44分)下图示意河北省某地观察者于6月22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轨迹上的甲点和乙点相距45°。

据此完成1~3题。

1.当太阳位于甲位置时,当地A.大气辐射最强B.地表温度最高C.物体影长最长D.太阳辐射最强2.当太阳位于乙位置时,当地地方时约为A.14时B.15时C.17时D.18时3.与6月22日相比,该地12月22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会A.更短,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B.更长,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高的位置C.长度相同,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D.长度相同,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高的位置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当北京时间6点时,太阳运动至③点,测得当时太阳高度角θ为40°。

据此完成4~6题。

4.太阳在这一天中的运动过程依次为A.②→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①C.②→①→④→③→②D.①→④→③→②→①5.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70°S,30°E)B.(70°N,150°W)C.(70°S,150°W)D.(70°N,30°E)6.该日前后A.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B.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C.元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月7日,一位观测者在某条回归线上使用位置、角度固定的普通相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持续拍摄太阳,再通过叠加获得当日从日出到日落的太阳视运动图(下图),太阳在R位置时树影最短。

据此完成7~8题。

7.太阳位于R所指位置时,相机朝向和他所在纬度分别是A.朝北23.5°NB.朝北23.5°SC.朝南23.5°SD.朝南23.5°N8.若观测者要在同一地点,使用同样方法再次获得完全相同的太阳视运动图,在不考虑天气状况的条件下,拍摄日期应选择在A.6月17日前后B.6月27日前后C.7月7日前后D.7月27日前后如图所示,2018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

2019-2020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太阳视运动变化规律与应用

2019-2020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太阳视运动变化规律与应用

2019-2020⾼三地理⼆轮复习太阳视运动变化规律与应⽤太阳视运动及变化规律⼀、太阳升起落下的⽅向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夏半年),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

(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南)。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冬半年),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太阳都是东南升西南落。

(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3.太阳直射⾚道时,全球太阳都是正东升正西落。

⼆、正午太阳的位置(正午太阳地⽅时总是12:00)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

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三、正午太阳⾼度⾓从正午太阳的位置取⼀直线到达所在位置,其与地⾯的夹⾓极为正午太阳⾼度⾓。

四、昼夜长短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在地平⾯的轨迹长),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在地平⾯的轨迹短);太阳直射南半球相反。

五、关于相关计算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与极昼圈度数互余。

观测点的正午太阳⾼度H 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适⽤于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处的太阳视运动)。

例:设太阳直射在10°N (a°N)问:①北半球刚好极昼的纬度A 是②A 纬度的正午太阳⾼度H 为①太阳直射在a°N ,刚好极昼的纬度为90 °-a°,刚好极昼的纬度=80°N②其H =2 ∠a°A 纬度的正午太阳⾼度H=20°N2.出现极昼的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天中⽇出太阳⾼度加上正午太阳⾼度除以2,即θ1=(h 0+H)/2;该地点的纬度等于90 °与正午太阳⾼度减⼀天中⽇出太阳⾼度除以2的差,即:θ2=90 °-(H-h 0)/2。

(适⽤于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视运动)如图:例:设:某地极昼多时,∠1(12时的H)=30 °, ∠2(0时的h)=10° 求:①某地的纬度②求太阳直射的纬度①某地纬度=90 °—(∠1--∠2)/2②太阳直射的纬度=(∠1+ ∠2)/23.极点太阳⾼度⼀天不变,其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即:H=h 04.在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太阳从东偏北(南)a 度升起,则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南)纬a 度;太阳从西偏北(南)a 度落下,则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南)纬a 度.如:太阳从东偏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N ;太阳从东偏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S 。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1-2 太阳周日视运动(含解析).docx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1-2 太阳周日视运动(含解析).docx

1-2 太阳周日视运动一、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为了能快速厘清太阳的实际运动轨迹及快速判断出太阳在一天中某一时间(地方时)的大致位置,在此提出“三点定轨迹”。

“三点定轨迹”:此三点为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三点的位置。

在探究过程中,因为是利用光照图进行辅助,要理解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要找出并识别晨昏线。

【思维构建步骤】:1.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确定直射点所在半球,得出日出、日落方位。

直射点位置决定了日出日落方位。

知识系统考点精讲注意:这里讨论日出日落的地区不包括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

2.根据此时直射点与分析地区的位置关系,判断正午时,直射点是位于已知地区的正南还是正北。

3.确定三点绘制轨迹。

在绘制图的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根据材料提示的时间,知道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还是冬半年即可得出日出日落方位,再结合此时直射点的纬度与考察地区(十字坐标中心的黄色)的位置关系,画出正午时太阳的位置,三点连线,即为一天中太阳的轨迹。

地区时间直射点以北直射点以南二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注意:依据“三点定轨迹”方式绘制出的是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简图,可把一天中的时间进行加载,6时太阳位于正东方向,18时位于正西方向。

直射点位于正南正北时是12点,因此可以判断一天中该地任一地方时太阳的大致方位及物体影子朝向。

1.(2019年江苏卷)【太阳周日视运动】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

表l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

据此回答题目。

表1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①7:3217:08②6:3118:15③4:4519:39④7:2216:491.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解析】对于太阳轨迹的分析,目标应该很明确:首先是判读是时间,七月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其次确定直射点的位置,该地为北京(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和影子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和影子课件

8.悉尼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A) A、东北 B、东南 C 、正东 D、正北
乙 甲
1 2

O

例3 下图表示某地点A某日所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 示太阳运行方向,E、W、S、N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当 太阳位于图中B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观察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D )
E
N
S
W
S
E S
W
北极圈内 夏至日影子的分布及变化 E
E
N
S
N
S
W W
南极圈内冬至日太阳视运动图
W
S
N
E
6、极点 出现极昼现象时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图 和影子
E
E
N
N
S
S
W
W
下图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米尔迪拉市(约34°S,143°E)建造的太阳能 热力塔式发电站。它由200面大镜子和一个大铁塔组成,镜子聚焦,将太阳光反
1.该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110°E,23°26。′N 2.图中所示日期是 6月22日 。 3.该地当日的日出方向是 东北 ,当天的昼夜长短情况 是 昼长夜短,昼长达最。大值
E
N
S
W
E
N
S
W
E
N
S
W
N
3、北回归线上太阳视运动图 E W
S
N
E W
S
北回归线上夏至日影子的分布及变化 E
E
N
S
N
S
W W
4、北极圈上两分两至日太阳视运动图
北极圈上夏至日影子的分布及变化 E
E
N
S
N

【高考地理微专题】日出、日落方位与日影朝向

【高考地理微专题】日出、日落方位与日影朝向

【高考地理微专题】日出、日落方位与日影朝向1.太阳周日视运动①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太阳直射赤道。

此时,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南方的天空,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北方的天空。

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南方的天空,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北方的天空。

②若太阳在地平圈以上运行的时间短于在地平圈以下的时间,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反之,说明处于夏半年。

③根据已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当地纬度位置,来确定太阳视运动图中的方向;或已知不同节气某地纬度的正午太阳位置来确定图中方向。

原理如下:不同点观测正午太阳的位置纬度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以南正午看太阳方向一直在正南夏至日在头顶上,其它一直在正南有时在北,有时在南,最大的太阳高度为90°冬至日在头顶上,其它一直在正北一直在正北2.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北半球) 时间春分日夏半年秋分日冬半年昼夜长短状况昼=夜昼>夜昼=夜昼<夜日出时刻,网(地方时)6时早于6时,夏至日最早6时晚于6时,冬至日最晚方位正东方东北方正东方东南方日落时刻(地方时) 18时晚于18时,夏至日晚18时早于18时,冬至日最早方位正西方西北方正西方西南方3.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①在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②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③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试题链接】广东省茂名市(约21.5°N)的小明家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楼是东西延伸,每户南北均有阳台;两栋楼的楼高均是51米,楼层高3米,楼间距如图所示,有一地面停车场(车位布置如图)。

读图回答1~2题。

1.小明的爷爷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小明家最好买二栋的( )A.4楼 B.6楼 C.8楼 D.都可以2.小明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停车位(停车场长度与楼长一致),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 )A.甲车位 B.乙车位 C.丙车位 D.丁车位专家研究发现,英国巨石阵是一处古人天文观测遗址,在特定日期站在阵内的人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透过巨石缝隙的光线。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太阳周日视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太阳周日视运动

右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p69
1、 甲的地理纬度为
A23026'N B 66034'N C 220N D 900 N D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C
A220 B 110 C 440 D 680
3、悉尼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A

A东北 B 东南 C 正东 D 正北

太阳 高度
H

1O 2
全球各
地的正午 太阳位置 规律
始终在正南 时南时北
始终在正北
考考你: 这是何 处所见 的太阳 视运动 图?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天球立体图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N
S
A
W
规律1-1:观察点A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 正午时太阳在正南
东北升起

E
N
A
西北落下
W
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 习之太阳周日视运动
2020/8/25
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的结果。 2、太阳东升西落,日出、日落及正午 时太阳的位置由太阳直射点决定。
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在晨线上看到的是日出,在昏线上看到的是日落。 在上图中,由于 A位于B的正东方向,故B地所见太阳 位于正东方;A位于B´的正西方向,故B´地所见太阳 位于正西方 。 规律1: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 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东 南
C.8:20,17:00
西
D.7:50,17:10
【例题2】下图是赤道及以北地区三地夏半年某日的太阳高度日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典例分析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东南7月1日06时 B.东北7月1日06时C.东北1月1日12时 D.东南1月1日12时(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22中的( )A.甲 B.乙C.丙 D.丁(1)D (2)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日出方位与地方时计算。

由图示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日出地方时为6时左右。

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图示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为25°E~35°E,其与120°E 的经度相差85°~95°,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应为12时左右。

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判断。

由题干可知,该“日出”美景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拍摄到的。

图中甲地位于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为热带雨林,并非热带草原;从乙地向东拍摄是湖面,不能拍摄到广阔草原;丁地东面有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地,受地形阻挡,也不能拍摄到图示景观;丙地地形最平坦开阔,最有可能拍摄到此“日出”美景。

命题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1.太阳周日视运动所谓太阳视运动,即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

事实上,这是一种“视运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相对运动。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西落了。

不同纬度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北半球):(1)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

(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太阳高度没有日变化,即太阳运行路线与地平圈平行。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的地区,除极点外,子夜太阳(最低)位于正北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时刻方位和日影朝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时刻方位和日影朝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日出日落时刻方位及日影朝向一、知识讲解日出日落时刻方位及日影朝向日出、日落的方位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以北半球为例比较说明:北半球极昼地区(极点除外)极昼期间,日出正北、日落正北,日出、日落时影子朝正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日影朝北。

南半球极昼地区(极点除外)极昼期间,日出、日落时太阳位于正南,日影朝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日影朝南。

二、例题分析下图示意某地的“冰上高速公路”景观,长度约600千米,其中85%的路段由河流、湖泊、沼泽结冰而成,该公路大部分路段一年中仅运行10周左右。

该地一年中有些日子太阳终日不落。

由于矿产资源开发,不少务工人员终年在此居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与普通高速公路相比,冰上高速公路A. 平均车速更快B. 来往车辆更多C. 修建成本更高D. 货运占比更高2. 该地可能位于A. 加拿大北部B. 冰岛南部C. 南极洲D. 阿根廷南部3. 在运输补给物资途中,司机驾车行驶在南北走向的路段时,发现升起的太阳在车辆的A. 右前方B. 右后方C. 左前方D. 左后方【答案】1. D 2. A 3. B【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冰上公路的作用。

由材料可知,该公路大部分路段一年中仅运行10周左右。

由于矿产资源开发,不少务工人员终年在此居住,由此可推断,冰上高速公路与普通高速公路相比,货运占比更高,D选项正确;为了保障行车安全,冰上高速公路应该降低行车速度,A选项错误;该公路运输时间较短,所在地区纬度位置偏高,气候寒冷,人烟稀少,可推断来往车辆应该比普通高速公路少,B选项错误;“冰上高速公路”景观是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大多数路段由河流、湖泊、沼泽结冰而成,当地人于是利用这些冰面而形成的高速公路,因此建设成本低,C选项错误。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冰上高速公路的分布地区。

由材料可知,该地一年中有些日子太阳终日不落,可推断该地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故B和D现象错误;该条冰上高速公路85%的路段由河流、湖泊、沼泽结冰而成,南极洲位置相对孤立,可推断该地位于加拿大北部,而不是南极洲,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典例引领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3)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公转②地球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1)D (2)B (3)D [第(1)题,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

第(2)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即为12小时)。

丙、丁两地相对来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更接近赤道,纬度更低。

甲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纬度最高。

第(3)题,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运动产生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

]二、考点透析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要点应主要抓住“两看”。

1.昼夜长短分布——看“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②昼长=(12-日出时间)×2③昼长=(日落时间-12)×2注意:公式①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不是地方时,只要两者统一标准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典例分析
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
A.东南7月1日06时 B.东北7月1日06时
C.东北1月1日12时 D.东南1月1日12时
(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2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D (2)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日出方位与地方时计算。

由图示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日出地方时为6时左右。

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图示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为25°E~35°E,其与120°E 的经度相差85°~95°,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应为12时左右。

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判断。

由题干可知,该“日出”美景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拍摄到的。

图中甲地位于刚果盆地,属于热
带雨林气候,景观为热带雨林,并非热带草原;从乙地向东拍摄是湖面,不能拍摄到广阔草原;丁地东面有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地,受地形阻挡,也不能拍摄到图示景观;丙地地形最平坦开阔,最有可能拍摄到此“日出”美景。

命题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1.太阳周日视运动
所谓太阳视运动,即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
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

事实上,这是一种“视运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相对运动。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西落了。

不同纬度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北半球):
(1)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

(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太阳高度没有日变化,即太阳运行路线与地平圈平行。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的地区,除极点外,子夜太阳(最低)位于正北方。

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的地区,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

全球其他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点太阳高度没有日变化,即太阳运行路线与地平圈平行。

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的地区,除极点外,子夜太阳(最低)位于正南方。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的地区,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

全球其他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

(4)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2.日影朝向及长短变化规律
(1)日影朝向、长短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①太阳在天空的方向与日影朝向相反。

如太阳在西北天空,则日影朝向东南。

②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

(2)正午日影朝向及长短变化
①正午日影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朝北;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朝南。

②正午日影长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增。

③太阳直射点处,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④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垂直物体的正午日影的公式:影长=物体长度×cot H。

(H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3)极点的日影朝向
北极点的任何方向都是南,南极点的任何方向都是北,所以北极点上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向南,南极点上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向北。

跟踪训练
1.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某公司推出一种“智能化”太阳能集热板,该集热板能够自动转动而朝向太阳,并能自动调整与地面的夹角,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

杭州某处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在某月内水平转动的幅度先变大后变小,则该月正午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 )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 D
解析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能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互余。

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时,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

2.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为140°,该地纬度为( ) A.0° B.16.5° C.21.5° D.50°
答案 B
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知,16.5°纬线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最小为50°,二者之和为140°,符合题干条件。

3.下面右图为左图中①地某居民拍摄的日出/日落时的树影照片,则该照片的拍摄日期最接近( )
A.3月20日B.6月1日
C.9月23日D.10月1日
答案 B
解析左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右图中树影朝向东南,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分,且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

结合选择项即可确定结论。

2015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

读图,完成4~5题。

4.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 )
A.冬季的上午B.冬季的下午
C.夏季的上午D.夏季的下午
5.若不考虑天气状况,20天后的X日,李先生将会再次拍摄到同样的景观(在相同的条件下)。

则X日可能接近( )
A.6月12日B.1月2日
C.7月2日D.12月12日
答案 4.D 5.C
解析第4题,结合题干信息知,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为日落时分,为夏季的下午。

第5题,结合题干信息知,X日时太阳直射点应向南移动,该日可能接近7月2日。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7.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昼夜均分
C.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D.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答案 6.B 7.D
解析第6题,正午日影与太阳的位置背向分布,结合图示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太阳直射点大部分时间在该地以北,短时间在其以南,20°S符合图示要求。

第7题,该地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20°S,为北半球冬季,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8.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2)写出节气名称:①________;④________。

(3)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4)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5)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代码)段。

(6)在a段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为________。

答案(1)画图略(在地轴的北端画逆时针为自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画逆时针为公转方向) 。

(2)夏至春分
(3)C
(4)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5)a
(6)逐渐变慢
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运动。

第(2)题,根据地轴与太阳位置关系可以判断①为夏至,然后结合公转方向即可判断②为秋分,③为冬至、④为春分。

第(3)题,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

第(4)题,地球公转到⑤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第(5)题,地球公转到⑥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第(6)题,在a段过程中,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