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工艺中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的工艺分析

合集下载

A2O工艺控制要点3

A2O工艺控制要点3

A2O工艺控制要点36. 污泥指数SVISVI为污泥容积指数,算法为SV30与污泥浓度的比值(单位为mL/g),表征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传统活性污泥法其值在70~150为正常值。

SVI主要反映污泥的松散程度,当MLSS很高时,仅用SV判断污泥沉降性是不准确的,必须结合SVI。

对SVI的调控主要通过对MLSS的调整。

7.食微比F/MF/M称为污泥有机负荷,具体算法是(BOD(进水)*日进水量)/(MLVSS*曝气池有效容积),也称为食微比。

在保障处理效果的情况下,尽量降低MLSS,保证适当高的污泥食微比,可以降低溶解氧耗量,从而节约电能。

AO工艺F/M范围在0.1~0.15范围,食微比超出指导范围,过低往往造成污泥活性不佳,降低污染物的去除率。

食微比过高,过多的碳源无法代谢进入曝气池,会导致硝化反应的异常,严重时崩溃。

由于微生物存在对水质条件的依赖性,各厂F/M也可由年统计自行得出不同季节的最佳值。

8.泥龄SRT污泥龄是活性污泥池中全部污泥总量增长一倍所需要的时间,等于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核算污泥龄是判断目前活性污泥是否老化的论据。

脱氮工艺污泥龄一般控制在15~20天左右,这只是参考值,各厂还需根据自身情况与季节变化确认适宜的污泥龄。

污泥龄过短,很多微生物来不及繁衍就从系统排出,没有特定功能的优势微生物,不利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而污泥龄过长,污泥老化,造成二沉池污泥上浮,出水浑浊。

对污泥龄的调整主要是依靠排泥完成。

如加大排泥量可缩短污泥龄,但同时也要根据进水有机物浓度进行分析,当加大排泥速率不及微生物增长量时,一定程度上污泥龄是不会缩短的。

从污泥龄的确定上,可计算出每日排泥量,并以此为指导对排泥的多少进行调控。

污泥龄与每日排泥量的计算公式为:SRT=(反应池容积*MLSS)/24*回流污泥MLSS*排泥流量,其中回流污泥MLSS由化验室取样测出,一般情况下为曝气池MLSS的2倍。

传统活性污泥法低负荷、低C N比下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

传统活性污泥法低负荷、低C N比下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

传统活性污泥法低负荷、低C N比下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作者:杨帆郝杰东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23期杨帆郝杰东(包头市排水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包头 014030)摘要:针对普曝工艺的非丝状菌膨胀问题,对比水质,分析后得出污泥膨胀由于:(1)F/M低;(2)C/N比偏低;(3)吸泥不畅;(4)有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

控制方法是:控制好参数,加大排泥量,减少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

本文是对包头市东河东水质净化厂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前后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认为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后受到冲击,C/N值较低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并实践得到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污泥膨胀预防控制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072-021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见图1。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进水泵房(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旋流沉砂池,进入初沉池完成污水的一级处理。

经过一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曝气池进行生物处理,曝气池混合液在二沉池中进行泥水分离,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中水供电厂冷却用(深度处理为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所产生污泥也进入该厂进水或初沉池),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混合污泥经脱水后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由于进水BOD5浓度长期偏低,而NH3-N值在50~70mg/l,C/N值远远低于理论值20∶1,导致C/N值严重失调,碳源不足,下表1就是该厂2008年1~10月份BOD5、NH3-N及C/N值情况表。

该厂单座曝气池设计进水量为1万m3,进水BOD5为200mg/l,出水BOD5小于30mg/l,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2.86g/l,曝气池容积为3423m3,设计的污泥负荷为0.2kgBOD5/kgMLSS.d二沉池有效容积V=2122m3,直径为26m,表面负荷为0.78m3/(m2.h)。

2 污泥膨胀及原因分析传统活性污泥法稳定运行时二沉池出水BOD5小于30mg/l,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为1.5~2g/l,污泥负荷为0.2~0.4kgBOD5/kgMLSS.d,SV30为30%左右,SVI=200~300ml/g,通过镜检发现菌胶团占主体地位且比较紧密,少量丝状菌穿插其中,有活跃的钟虫和轮虫等指示生物。

活性污泥法用于污水处理(三)——运行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法用于污水处理(三)——运行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法用于污水处理(三)——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方法活性污泥法的控制方法有污泥负荷法、SV法、MLSS法和泥龄法等四种,这些方法之间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对立的,往往同时使用,互相校核,以期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1污泥负荷法污泥负荷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主要控制方法,尤其适用于系统运行的初期和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生物处理系统。

但此法操作复杂,水质水量波动较小的稳定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其他控制方法,只是定期用污泥负荷法进行核算。

问:什么是污泥负荷?什么是容积负荷?两者有什么联系?答:污泥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容积负荷是指单位有效曝气体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活性污泥微生物要想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首先要求其周围环境中含有足够的BOD5,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物质,同时自身得到增殖。

如果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过低,虽然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但同时会使活性污泥处于过氧化状态、沉降性能也会变差,导致出水悬浮物含量升高。

如果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过高,又会造成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不彻底,出水水质变差。

另外,污泥负荷与污泥膨胀的关系直接相关,不仅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过高会导致污泥膨胀,针对不同水质,包括曝气池的污泥负荷在内的各种参数都要经过运行实践来确定。

问:什么是有机负荷率?答:有机负荷率可以分为进水负荷和去除负荷两种。

进水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或单位有效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即进水有机负荷可以分为污泥负荷Ns和容积负荷Nv两种。

去除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质的数量,或单位有效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质的数量。

因此,去除负荷可以用进水负荷和去除率两个参数来表示。

有机负荷率是影响有机污染物降解和活性污泥增长的重要因素。

剩余污泥计算公式及取值

剩余污泥计算公式及取值

剩余污泥计算公式及取值剩余污泥计算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经过沉淀池、厌氧池或活性污泥池处理后产生的剩余污泥的数量的计算。

剩余污泥的计算公式及取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处理工艺和系统来确定,在以下部分中将对常用的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进行介绍。

1.剩余污泥产率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剩余污泥产率是指单位进水量产生的剩余污泥的重量或体积,通常以kg MLSS/kg BOD5或kg MLSS/m3 BOD5来表示。

其中,MLSS指的是活性污泥的混凝土悬浮物浓度,BOD5指的是进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

a.常规活性污泥工艺:剩余污泥产率=混凝土悬浮物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通常,混凝土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可以通过进水水质测试来确定。

b.空气提供式悬浮式生物膜(MBBR)工艺:剩余污泥产率=悬浮床悬浮物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悬浮床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可以通过进水水质测试来确定。

2.污泥产量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污泥产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系统中产生的污泥的重量或体积,通常以kg或m3为单位。

a.常规活性污泥工艺:污泥产量=混凝土悬浮物浓度×污水流量×时间其中,混凝土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污水流量可以通过流量计来测量,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b.空气提供式悬浮式生物膜(MBBR)工艺:污泥产量=悬浮床悬浮物浓度×污水流量×时间悬浮床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污水流量可以通过流量计来测量,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3.污泥干固物含量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污泥干固物含量是指污泥中固体物质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污泥干固物含量=(干泥重量/总污泥体积)×100%其中,干泥重量可以通过干燥法或烘箱法来确定,总污泥体积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计算来确定。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活性污泥法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活性污泥法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第一节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①曝气池:反应主体②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①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②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⑤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气味:泥土味;比重:略大于1,(1.002~1.006);粒径:0.02~0.2 mm;比表面积:20~100cm2/ml。

②生化性能:1)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M a)、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 e)、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 i)、无机物质(M ii)。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①细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基本特征:1) 绝大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2)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 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4) 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② 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 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①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我们平常说的悬浮物。

MLSS = M a + M e + M i + M ii 单位: mg/l g/m 3②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LVSS = M a + M e + M i ;(有机部分)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 是较稳定的, 0.75~0.85③ 污泥沉降比(SV 30):是指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正常数值为20~30%。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中污泥产率的计算及浓度测定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法中污泥产率的计算及浓度测定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一)基本概念1.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

2.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二)工艺原理1.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2.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

3.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4.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5.剩余污泥排放装置:作用:排除增长的污泥量,使曝气也内的微生物量平衡。

混合液: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液体。

二.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一)形态:1、外观形态:颜色黄褐色,絮绒状2.特点:①颗粒大小:0.02-0.2mm ②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③含水率>99%,C<1%固体物质。

④比重1.002-1.006,比水略大,可以泥水分离。

3.组成:有机物:{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物Me{源污水挟入的难生物降解惰性有机物Mi无机物:全部有原污水挟入Mii(二)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反应中作用1.细菌:占大多数,生殖速率高,世代时间性20-30分钟;2.真菌:丝状菌→污泥膨胀。

3.原生动物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

作用:捕食游离细菌,使水进一步净化。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水质较差,游离细菌较多,鞭毛虫和肉足虫出现,其中肉足虫占优势,接着游泳型纤毛虫到活到活性污泥成熟,出现带柄固着纤毛虫。

☆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指示性生物。

4.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很少出现。

作用:吞食原生动物,使水进一步净化。

存在完全氧化型的延时曝气补充中,后生动物是不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三)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活性污泥增长四个阶段:1.适应期(延迟期,调整期)特点:细菌总量不变,但有质的变化2.对数增殖期增殖旺盛期或等速增殖期)细菌总数迅速增加,增殖表速率最大,增殖速率大于衰亡速率。

3.减速增殖期(稳定期或平衡期)细菌总数达最大,增殖速率等于衰亡速率。

循环式活性污泥CAST工艺

循环式活性污泥CAST工艺
节能降耗
优化CAST工艺的能耗结构,采用低能耗的设备和技术, 降低运行成本,同时探索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的可能性。
研究方向
1 2 3
微生物种群与功能研究
深入研究CAST工艺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功能 及其与污染物去除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工艺优化 提供理论支持。
反应动力学与模型研究
开展CAST工艺中反应动力学和数学模型的研究 ,提高工艺模拟和预测的准确性,为实际运行提 供指导。
除效率和活性污泥的循环利用率。
智能化控制
02
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CAST工艺的自动化运行,提高系统
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资源化利用
03
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用于农业灌溉、城市绿化
等,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排放。
THANKS
感谢观看
操作简便
CAST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操作 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局限性
投资成本高
CAST工艺需要建设相应的设施和设备,投 资成本相对较高。
可能出现污泥膨胀
在某些情况下,CAST工艺中的活性污泥可 能出现膨胀现象,影响处理效果。
对污水预处理要求高
CAST工艺要求进入系统的污水水质稳定, 预处理环节至关重要。
脱氮除磷
CAST工艺通过循环控制实现脱氮除磷,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满足国 家对氮、磷排放的控制要求。
实际案例
北京某污水处理厂
采用CAST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稳定,满足北京市的 排放标准。
江苏某造纸厂废水处理
采用CAST工艺处理造纸废水,有效去除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天津某印染厂废水处理
采用CAST工艺进行印染废水处理,提高了脱氮除磷效果,满足环 保要求。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的计算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的计算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的计算剩余污泥的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艺控制中很重要的一项操作,通常有MLSS、F/M、SRT、SV等方法控制排泥量。

1、污泥浓度(MLSS)法用MLSS控制排泥是指在维持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恒定的情况下,确定排泥量。

首先根据实际工艺状况确定一个合适的MLSS浓度值。

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MLSS一般在1500~3000mg/L之间。

当实际MLSS比要控制的MLSS值高时,应通过排除剩余污泥降低MLSS值。

排泥量可用下式计算:式中:V W——此时应排污泥量;MLSS——实测值,mg/L;MLSSo——根据实际工艺确定的浓度值,mg/L;V——曝气池容积,m3(立方米,下同);R S S——回流污泥浓度,mg/L。

【例题】某厂根据经验将污泥浓度MLSS控制在2000mg/L。

曝气池容积为5000m3。

某日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为3000mg/L,回流污泥浓度RSS为4000mg/L,试计算此时应排放的污泥量。

解: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上例仅是说明计算过程,实际上不可能一次排放1250m3污泥。

一般来说,活性污泥工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控制总排泥量的前提下,应连续多排几次。

用MLSS法控制排泥量尽量连续排放,或平均排放,该法适合进水水质变化不大的情况。

2、食微比(F/M)法F/M中的F是进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负荷,无法人为控制进水中有机污染物负荷波动,而只能控制M,即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量。

如果不改变曝气池投运数量,则问题就变成控制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但这种方法不是单纯将污泥浓度保持恒定,而是通过改变污泥浓度,使F/M基本保持恒定。

排泥量可由下式计算:式中:V W——要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m3;MLVSS——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mg/L;Va——曝气池容积,m3;BOD i——进曝气池污水的BOD5,mg/L;Q——进水污水量,m3/d;F/M——要控制的有机负荷,kgBOD/(kgMLVSS·d);R S S——回流污泥浓度,mg/L。

一口气看完 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法全总结

一口气看完 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法全总结

一口气看完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法全总结!活性污泥法基本上是人工强化天然水的自净化。

它可以去除污水和悬浮固体以及其他可被活性污泥吸附的物质中溶解和胶体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并具有对水质和水量的适应性。

由于其广泛的性质,灵活的操作方式和良好的可控性,已成为生物处理方法的主体。

1 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混合而成的絮状污泥颗粒。

具有较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良好的沉淀性能。

由于其生化活性,被称为活性污泥。

泥浆。

活性污泥的性状:从表面上看,活性污泥就像明矾花絮颗粒,又称生物絮体。

絮体直径为0.0 2-0.2mm,站立时可立即凝结成较大的天鹅绒颗粒并下沉。

活性污泥的颜色因污水的水质而异,一般为黄或茶棕色,供氧不足或无氧状态时为黑色,供氧量过大时为灰白色,含少量酸性、微土壤气味和带有霉变气味。

活性污泥含水率很高,一般在99%以上。

活性污泥的比重随含水率的不同而变化。

曝气池混合物的相对密度为1.002-1.003,回流污泥的相对密度为1.004-1.006。

活性污泥的比表面积一般为20~100 cm2/mL。

活性污泥的组成:活性污泥中的固体物质小于1%,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部分组成,其组成比根据未加工污水的性质而变化。

有机成分主要是居住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还包括一些惰性“难降解有机物”,其被进水污水中的细菌摄取和利用,以及微生物自氧化的残留物。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是以好氧菌为主的混合类群。

其他微生物包括酵母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正常活性污泥的细菌含量一般为107-108/ml,原生动物的细菌含量约为100/ml。

在活性污泥微生物中,原生动物以细菌为食,后生动物以原生动物和细菌为食。

它们形成食物链,形成生态平衡的生物种群。

活性污泥菌多以细菌胶束的形式存在,游离较少,使细菌具有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

游离细菌不易沉淀,但可以通过原生动物进行捕食,因此沉淀池的出水更清晰。

干货|史上最全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传统工艺

干货|史上最全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传统工艺

干货|史上最全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传统工艺污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开创100年来,通过污水处理的生产实践,已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稳占一席之地,在技术上更是取得了大幅度的进步。

活性污泥工艺是污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的核心,本文收录了12种在20世纪30~40年代城市污水处理热潮中涌现出来的效果优异的活性污泥传统工艺,仅供大家参考。

一、普通活性污泥工艺普通活性污泥工艺又称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是活性污泥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传统方式。

系统由曝气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管线及设备三部分组成。

经预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原污水,从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的首端进入池内,由二沉池回流的回流污泥也同步注入。

污水与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在池内里呈推流式流态向前流动,流至池的末端、流出池外进入二沉池。

流入二沉池的混合液,经沉淀分离处理,活性污泥与被处理水分离。

处理后的水排出系统,分离后的污泥进入污泥泵站,在那里,污泥进行分流,一定量的污泥作为回流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至曝气池首端,多余的剩余污泥则排出系统。

【优点】(1)有机物在曝气池内的降解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的代谢的完整过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对数增长、减速增长、内源呼吸的完整生长周期;(2)对一般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好,BOD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3)适合用于处理净化程度高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

【缺点】(1)曝气池首端有机污染物负荷高,耗氧速度也高,为了避免由于缺氧形成厌氧状态,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

为达到一定的去污能力,需要曝气池容积大,占用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2)好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而供氧速度难于与其相吻合、适应,在池前段可能出现好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的现象,池后段又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象;(3)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

二、阶段曝气活性污泥工艺阶段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又称分段进水活性污泥工艺或多段进水活性污泥工艺,是针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存在的弊端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运行方式。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在近几十年来,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如普通曝气法、阶段曝气法、生物吸附-降解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

1、传统活性污泥法⑴工艺流程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是:经过初次沉淀池去除粗大悬浮物的废水,在曝气池与污泥混合,呈推流方式从池首向池尾流动,活性污泥微生物在此过程中连续完成吸附和代谢过程。

曝气池混合液在二沉池去除活性污泥混合固体后,澄清液作为净化液出流。

沉淀的污泥一部分以回流的形式返回曝气池,再起到净化作用,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

⑵曝气池及曝气设备曝气池为推流式,有单廊道和多廊道形式,当廊道为单数时,污水进出口分别位于曝气池的两端;当廊道数为双数时,则位于同侧。

曝气池的进水和进泥口均采用淹没式,由进水闸板控制,以免形成短流。

出水可采用溢流堰或出水孔,通过出水孔的流速要小些,以免破坏污泥絮状体。

廊道长一般在50〜70m,最长可达100m,有效水深多为4〜6m,宽深比1〜2,长宽比一般为5〜10。

鼓风曝气池中的曝气设备,通常安置在曝气池廊道的一侧。

⑶活性污泥法系统运行时的控制参数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曝气池内的溶解氧、回流污泥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

①溶解氧的浓度;②回流污泥量;③剩余污泥排放量的确定⑷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点:①优点:工艺相对成熟、积累运行经验多、运行稳定;有机物去除效率高,B0D5的去除率通常为90%〜95% ;曝气池耐冲击负荷能力较低;适用于处理进水水质比较稳定而处理程度要求高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②缺点:需氧与供氧矛大,池首端供氧不足,池末端供氧大于需氧,造成浪费;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停留时间较长,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电耗大;脱氧除磷效率低,通常只有10%〜30%。

阶段曝气法(多类进水法)针对普通活性污泥法的BOD负荷在池首过高的缺点,将废水沿曝气池长分数处注入,即形成阶段曝气法,它与渐减曝气法类似,只是将进水按流程分若干点进入曝气池,使有机物分配较为均匀,解决曝气池进口端供氧不足的现象,使池内需氧与供氧较为平衡。

活性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方法

活性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方法

活性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方法活性是指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活跃程度,也称为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悬浮污泥和底泥中的活性微生物来降解和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活性污泥的活性程度可以通过测量其呼吸量来确定。

呼吸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细胞吸氧后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活性污泥的呼吸量与有机物的浓度成正比。

剩余污泥量是指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处理完污水后,剩余下来的污泥的总质量。

计算活性污泥的活性和剩余污泥量的方法如下:1.活性污泥的活性计算方法:-首先,取活性污泥样品,并确保样品的含水量和温度与实际处理系统的条件相似。

样品应该在采样后尽快进行测试。

-采用溶氧仪或生物反应器等设备测量活性污泥样品中的溶解氧浓度。

这反映了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程度,从而可以反映其活性水平。

-将溶解氧浓度转化为呼吸量,一般通过使用氧气传感器和相关的数学公式来完成这一转化。

公式的具体形式会因具体的测试设备而不同。

-通过多次测试得出的平均呼吸量来评估活性污泥的活性程度。

较高的呼吸量表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活性较高。

2.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方法:-首先,测量处理前和处理后系统中的活性污泥的总质量。

这可以通过取样然后称重来完成。

-计算污泥处理系统的污泥产率,即处理后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质量与处理前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质量的比值。

-根据处理前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质量和污泥产率,计算污泥处理后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活性计算方法和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会因实际情况而不同,并且还会受到处理系统的规模、处理工艺、操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和计算公式。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五节活性污泥的工艺设计(BOD去除)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五节活性污泥的工艺设计(BOD去除)

活性污泥
2. 剩余污泥计算:
剩余污泥P: P·θc=VX,根据计算曝气池容积公式,代入 得
P = Y Q (S0 - Se )
或者微生1物增K长d 速率c 乘以V,剩余污泥:
P= V[Y·dS/dt –Kd·X]计算, P = Y·Q·(S0-Se)- Kd·V·Xv 可得到同样结果。
曝气池容积V的计算式. Q流量, Y产率系数, S0Se分别表示进水出水BOD
浓度, X污泥浓度, 以MLVSS计, Kd内源代谢系 数, θc污泥龄.
V Q Y c (S0 - Se ) Xv (1 Kd c )
活性污泥
(3)麦金尼法: 通过将活性污泥系统中各物质的数量关系的确定, 并建立
dS K S X因为出水的BOD很低,与Ks比可忽略:
dt KS S
K SX
若Km=K·X/Ks, 则
KS
因为K m曝 S气池内浓度均匀,所以代谢速率是均匀的:
dS S0 Se , t S0 Se
dt
t
Km为代谢速率系数,
水Km温2S0℃,
取15/h
f= MLVSS/MLSS=Xv/X,X=Xv将S0、X和V/Q=t代入得:Ls= QS0 = S0 = (S0 - Se )
XV Xt Xt
= (S0 - Se )=f fK 2Se= f rmax S,e各参数可(实验)得到.
Xvt
Ks
活性污泥
=流入 - 排出
+ 合成 –内源代谢
活性污泥
根据 [Qw Xr (Q - Qw )Xe ] V[Y
以(S0-Se)/t=dS/dt代入,并除以VX得到: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实训报告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积极开展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其中传统活性污泥法因其工艺成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成为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

为了使学生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次实训以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为主题,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该工艺的操作流程、原理及注意事项。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了解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 使学生掌握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提高学生对污水处理技术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传统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曝气池中,好氧微生物通过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CO2、H2O和微生物细胞,实现污水的净化。

2. 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传统活性污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进水:污水经格栅、沉砂池等预处理后,进入曝气池。

(2)曝气:在曝气池中,好氧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新陈代谢,同时消耗氧气。

(3)污泥回流:将部分活性污泥回流至曝气池前端,以保证活性污泥的浓度。

(4)沉淀:在二次沉淀池中,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清水分离。

(5)排泥:将沉淀池中的剩余污泥排出。

3. 实训操作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活性污泥、污水、曝气设备、沉淀设备、计量设备等。

(2)设置实验装置:将曝气池、二次沉淀池等设备连接好,确保其正常运行。

(3)调节进水水质: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污水水质,使其符合活性污泥法处理的要求。

(4)启动曝气设备:开启曝气设备,使好氧微生物在曝气池中进行新陈代谢。

(5)污泥回流:根据活性污泥浓度,调节污泥回流泵,使活性污泥回流至曝气池前端。

(6)观察实验现象:观察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生长情况、水质变化等。

污水处理剩余污泥量计算

污水处理剩余污泥量计算

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量计算我国大部分城市(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传统活性污泥法或其变型工艺,其生物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最往往存在若设计值与实际值相差较为悬殊的现象,这在不设初沉池系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如A/0法、A2/0法、AB法、氧化沟、SBR 中更为普遍。

究其根源,或是污泥产率系数的设计取值与实际运行有差距,或是没有考虑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对剩余污泥量的影响.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为维持生物系统的稳定,每天需不断有剩余污泥排出。

它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降解有机物BOD所产生的污泥增殖,二是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情性悬浮固体的沉积。

因此,剩余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计算: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0)(1)式中∆X -------- 系统蜉日产生的剩余污泥量,kgMLSS/d;Y --------- 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蜉代谢I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数;Kd -------- 污泥自身氧化率,d-1;θc -------- 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d;Yl+Kdθc ------------- 污泥净产率系数,又称表观产率(Yobs);Q --------- 污水流量,m3/d;BODi,B0D0 ----------------- 进、山水中有机物BOD浓度,kgB0D∕m3;fP --------- 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占SSi 的百分数;SSi,SS0 ------------- 进、出水中悬浮固体SS浓度,kgSS∕m3.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制订的城市污水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剩余污泥提的计算表达式此式与式(1)本质相同,只是更加细致,考虑了活性污泥代谢过程中的惰性残余物(约占污泥代谢提的10%左右)及温度修正。

综合污泥产率系数YB0D(以BOD计,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积项)写作:YBOD=06×(l+SSIBODi)-(1-fb)×06×008×θc×FT1+008×θc×FT(2)FT=I702(T-15)(3)式中fb -------- 微生物内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1;FT -------- 温度修正系数。

活性污泥法中污泥的调试与处理

活性污泥法中污泥的调试与处理
❖ 4 完成培菌:经过5-7天的培养,曝气池污泥浓度 MLSS 达到1500mg/L左右时,可以进入驯化步骤,
3、驯化步骤
❖ 按设计处理量的30%左右连续进水,溶 解氧控制在1.5—3mg/L之间,在系统正 常运行前提下每天按现有处理量的 10%递增进水,直到达到设计处理量,
二、多系统调试步骤:
6、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
❖ 产生原因:1.沉淀池有死角,局部积泥厌氧,产生 CH4、CO2,气泡附于污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 往往较高;
❖ 2.回流比过小,污泥回流不及时使之厌氧 ❖ 解决办法:1.若沉淀池有死角,可以保持系统处于
较高的溶解氧状态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根本解决 需要对死角进行构造上的改造才能实现, ❖ 2.加大回流比,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太长,
7、沉降比 SV30
❖ 活性污泥沉降比应该说在所有操作控制中最具备参 考意义,通过观察沉降比可以侧面推定多项控制指标 近似值,对综合判断运行故障和运转发展方向具有积 极指导意义,
二、工艺指标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
1、pH值
❖ 在实际调节过程中pH值宁愿偏碱而不要偏酸,主要因为偏 碱更利于后段絮凝沉淀效果提升,
❖ pH值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 1 与水质水量的关系:工业排水中pH的波动主要由生
产中使用的酸碱药品带来的,需要在运行中逐步熟悉企业 排水情况,积累经验通过颜色等物理性质判断水质偏酸或 偏碱, ❖ 2 与沉降比的关系:pH低于5或高于10都会对系统造 成冲击,出现污泥沉降缓慢,上清液浑浊,甚至液面有漂浮 的污泥絮体, ❖ 3 与污泥浓度 MLSS 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对pH的 波动耐受力越强,在受冲击后应加大排泥量促进活性污泥 更新, ❖ 4 与回流比的关系:提高回流比以稀释进水的酸碱度 也是降低pH波动对系统影响的方法之一,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CHAPTER 03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 应用
生活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是指通过活性污泥 法处理家庭、商业和公共设施等 产生的生活污水,以达到排放标
准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 法通过吸附和降解有机物,去除 水中的悬浮物、氮、磷等污染物
,使水质得到改善。
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出水可用于农 业灌溉、景观用水、工业冷却水 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 理中的应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contents
目录
• 活性污泥法简介 • 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 •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与影响因素 • 活性污泥法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 活性污泥法应用案例分析
CHAPTER 01
活性污泥法简介
定义与原理
中还具有处理量大、适应性强、运行稳定等优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耗增加。
溶解氧
02
溶解氧是影响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溶解氧
浓度有助于提高处理效果。
温度
03
温度对活性污泥法的影响较大,不同温度下的处理效果存在差
异。
活性污泥法与其他污水处理方法的比较
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比,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但运 行管理较为复杂。
自然净化法
自然净化法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处理效果不稳定,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出水稳定性差
受多种因素影响,出水水质波动较大。
改进措施
01
优化污泥膨胀控制
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增加药剂投放 等方式控制污泥膨胀。

余泥排放方案

余泥排放方案

余泥排放方案标题:余泥排放方案引言概述:余泥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如果排放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余泥排放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处理前的准备工作、排放方式选择、排放时间点、监测控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详细介绍余泥排放方案。

一、处理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余泥性质:首先需要对余泥进行化验分析,确定其成分、含水率、有机物含量等。

1.2 确定排放量:根据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和产生的余泥量,确定每次排放的余泥量。

1.3 确定排放目标:明确排放后的水质标准和环境要求,确保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二、排放方式选择2.1 地面排放:将余泥通过管道输送至指定地点,进行干化处理后再排放。

2.2 水体排放:将余泥通过管道输送至水体中,根据水质要求进行混合排放。

2.3 堆肥处理:将余泥与其他有机废物进行混合堆肥处理,再用于农田施肥。

三、排放时间点3.1 定期排放:根据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和余泥积累情况,制定定期排放计划。

3.2 临时排放:在设备维护、清洗或突发事件时,需要及时进行临时排放。

3.3 夜间排放:为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选择在夜间进行余泥排放。

四、监测控制4.1 监测设备:安装余泥排放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排放水质和量。

4.2 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排放量和方式,确保排放符合标准。

4.3 废水处理:对排放后的废水进行二次处理,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环境标准。

五、法律法规5.1 环保要求: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法规,确保余泥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5.2 监管机构:与当地环保部门保持联系,定期报告排放情况,接受监督检查。

5.3 处罚措施:如有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罚款、停产整顿等。

结论:制定科学合理的余泥排放方案对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处理前的准备工作、排放方式选择、排放时间点、监测控制和遵守法律法规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余泥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工艺方法——污泥回流比

工艺方法——污泥回流比

工艺方法——污泥回流比基本概念污泥回流比是污泥回流量与曝气池进水量的比值。

当回流水质水量变化时,希望能随时调整回流比。

污水在活性污泥中一般要停留8h以上,以回流比进行某种调节后,其效果往往不能立即显现,需要在几小时之后才能反应出来。

因此,通过调节回流比,无法适应污水水质水量的随时变化,一般保持回流比恒定。

但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通过调整回流比作为应付突发情况是一种有效的应急手段。

剩余污泥排放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功能及处理效果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很慢。

比如通过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控制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量繁殖,其效果通常要经过2-3倍的泥龄之后才能看出来。

也就是说,当泥龄为5d时,要经过10-15d之后才能观察到调节排泥量所带来的控制效果。

因此无法通过排泥操作来控制或适应进水水质水量的日变化,即使排泥奏效,发生变化的那股污水早已流出系统,所以排泥量一般也都保持恒定。

但需要每天统计记录剩余污泥排放量,并利用F/M或SRT值等方法每天进行核算,总结出规律性。

回流污泥量调整方法(1)根据二沉池的泥位调整这种方式可避免出现因二沉池泥位过高而造成污泥流失的现象,出水水质较稳定,其缺点是使回流污泥浓度不稳定。

(2)根据污泥沉降比确定回流比计算公式为:R=SV/(100-SV)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迅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缺点是当污泥沉降性能较差、即污泥沉降比SV较高时,就需要提高污泥回流量,结果会使回流污泥的浓度下降。

(3)根据回流污泥浓度和混合液污泥浓度调节回流比计算公式为:R=MLSS/(RSSS-MLSS)分析回流污泥和曝气混合液中的污泥浓度使用烘干法,需要时间较长,直接指导运行不太现实,一般作为回流比的校核方法。

(4)根据污泥沉降曲线,确定特定污水处理场活性污泥的最佳沉降比再通过调整污泥回流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正好等于这污泥通过沉降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此时的回流污泥浓度最大,而回流量最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获得高回流污泥浓度的同时,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最短,此法尤其适用于反硝化脱氮及除磷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建设科技 2008·增刊 水务环境
2. 2. 3 水质各项指标不成比例变化 (1) BOD5 异常变化。当 BOD5 突然增大时 ,
应采用 FΠM 排泥法 ,适当减少排泥 ,使有机污染物 负荷不至于过高 ;当 BOD5 突然降低时 ,若根据 FΠ M 排泥法则应该加大排泥 ,使曝气池 MLSS降低 ,但 实际上目前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出水对氮、磷均有要 求 ,因此保证曝气池一定的MLSS是必要的。
正常的活性污泥中一般都存在以下几种微 型指示生物 : 变形虫 、鞭毛虫 、草履虫 、钟虫 、轮 虫 、线虫 。如果钟虫发育正常 ,但数量锐减 ,则预 示活性污泥处于膨胀状态 ,应采取污泥膨胀控制 措施 。如果钟虫数量剧增 ,则指示污泥老化 ,结 构松散并解体 ,此时应加大排泥量 。 2. 3. 2 污泥膨胀
— 135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 常见的几种排泥方法
1. 1 用 MLSS 控制排泥 用 MLSS 控制排泥指在维持曝气池混合液污
收稿日期 :2008 - 03 - 10 作者简介 :宫洪艳 (1980 - ) ,女 ,助理工程师 ,学士 ,从事环境 工程污水处理研究 。
泥浓度恒定的情况下 ,确定排泥量 。首先根据实
际工艺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 MLSS 浓度值 ,当实 际 MLSS 比要控制的 MLSS 值高时 ,则通过排泥降
1. 4 用 SV30控制排泥
30 min 沉降比 SV30 ,既反映污泥的沉降浓缩
性能 ,又反映污泥浓度的大小 。当 SV30 较高时 ,
可能是污泥浓度增大 ,也可能是沉降性能恶化 ,
不管是哪种原因 ,都应及时排泥 ,降低 SV30值 。
除上述常见的排泥方法外 ,还有很多不同的
排泥方法 ,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利弊 ,因
1. 3 用 SRT 控制排泥
用泥 龄 SRT 控 制 排 泥 的 关 键 是 正 确 选 择
SRT ,准确地计算系统内的污泥总量 ,其应该包括
曝气池内污泥量 、二沉池内污泥量和回流系统内
的污泥量 ,实际应用中回流系统内的污泥量常忽
略不计 。排泥量可由下式计算 :
Vw=MLFra bibliotekS ×Vα RSS ×S TR -
水务环境 天津建设科技 2008·增刊
度 ,mgΠL ;
Va ———曝气池容积 ,m3 ;
BODi ———入流污水的 BOD5 ,mgΠL ;
Q ———入流污水量 ;
FΠM ———要控制的有机负荷 ;
RSS ———回流污泥浓度 ,mgΠL 。
SS e RSS
×Q
式中 : Vw ———排泥量 ,m3 ;
MLSS ———曝气池污泥浓度 ,mgΠL ;
Va ———曝气池容积 ,m3 ;
SSe ———二 沉 池 出 水 的 悬 浮 固 体 浓 度 ,
mgΠL ;
Q ———入流污水量 ;
RSS ———回流污泥浓度 ,mgΠL ;
SRT ———泥龄 ,d 。
当发生反硝化引起二沉池污泥上浮时 ,应增 加排泥 ,降低 SRT ,控制硝化 ,以达到控制反硝化 的目的 。
3 环境因素发生变化
实际运行中有可以预见的变化也有很多难 以预料的变故 ,最突出的环境因素就是温度 ,温 度高则微生物代谢速度快 ,因此温度升高时 ,可 适当加大排泥量 ;反之 ,可减少排泥量 。此外 ,设 备 、设施 、电器等故障有时也不得不使得排泥量 相应的变化 ,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了。
天津建设科技 2008·增刊 水务环境
活性污泥工艺中控制剩余污泥排放 量的工艺分析
宫洪艳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060)
摘 要 :目前污水处理行业广泛采用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绝大部分需要排放剩余污泥 ,常 见的排泥控制方法是根据 MLSS、FΠM、SRT、SV30 等 ,文中结合污水厂实际运行 ,分析 了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确定剩余污泥排放量的方法 。
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会制定一个相对稳定的曝 气池 MLSS 计划 ,如没有异常情况发生 ,其多数采 用 MLSS 控制排泥 。但进水水质和水量不会是一 个恒定不变的数 ,因此在排泥过程中必须经常核 算 SRT ,保证正常的微生物种类及活性 。 2. 2 进水水质 、水量变化
此处讨论的进水准确的说应该为生物处理 单元的进水 ,在实际运行中很多污水处理厂进水 水质 、水量都存在较大变化 ,即便是相对稳定的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汛期和非汛期也存在一定的 差异 。然而 ,水质 、水量的较大变化对工艺的冲 击作用很大 ,如果工艺运行中不及时调整各项工 艺运行参数 ,其问题不久将显现出来 ,轻则引起 工艺异常 ,需劳心劳力地去调整 ,重则导致出水 超标 ,造成更大的损失 。此问题表现在初级处理 单元较薄弱 、甚至没有初级处理单元的工艺中 , 更为明显 。 2. 2. 1 水量变化
污泥膨胀可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
胀两种 ,当曝气池内有机负荷 FΠM 过低造成污泥 膨胀时 ,需增大排泥量 ,提高 FΠM 。 2. 3. 3 生物泡沫
泡沫可分为化学泡沫和生物泡沫 ,若是由于 曝气池活性污泥非正常流失造成 FΠM 突然降低 产生的化学泡沫 ,则应减少排泥 ; 若是由于曝气 池有机负荷 FΠM 过低造成的生物泡沫 ,则应当增 加排泥 ,降低泥龄 。 2. 3. 4 污泥上浮
4 结论
本文仅对活性污泥工艺运行中各种情况下 , 有关剩余污泥排放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运行中当 然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 不会只是一种办法 ,且以上分析的各种情况不是 孤立的 ,其往往是相伴出现的 ,解决措施也是相 互结合的 ,这里未做过多分析 。
排放剩余污泥的操作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功 能及处理效果影响很大 , 但这种影响很慢 。因 此 ,这一操作必须及时 ,甚至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这就要求利用 FΠM 或 SRT 值每天核算排泥量的 多少 ,并时刻注意系统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
可由下式计算 :
Vw
=
MLVSS
×Vα -
BODi RSS
×QΠ( FΠM)
式中 : Vw ———排泥量 ,m3 ;
MLVSS ———曝气池可挥发性的悬浮固体浓
— 133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入流污水量突然大幅度变化 ,可分为两种情 况 : (1) 进水水量变化 ,水质却朝相反方向变化 ,例 如汛期大雨过后 ,一般水量增加 ,但进水各项指 标相对较低 ,此时一般不用调整排泥量 ,仅注意 冲击负荷是否过大 、水力停留时间是否过短即 可 ; (2) 进水水量变化 ,水质未发生变化或朝同方 向变化 ,此时应根据适合的 FΠM ,并结合曝气池 MLSS要求确定排泥量 。在第二种情况中 ,要求测 得进水 BOD5 ,其一般需要 5 d 才能测出 ,而水量 变化引起的系统变化是很快的 ,因此必须根据 CODcr 、TOC 等指标或 BOD1 估算出 BOD5 的值及 时采取措施 。另外 ,之所以考虑曝气池 MLSS ,是 因为污水厂实际运行中并非如理论般想排放多 少泥量就可以排放 ,剩余污泥泵以及后续污泥处 理设施 、设备的数量和效率是一定的 ,如曝气池 MLSS 过高可能给以后的运行带来很大困难 。 2. 2. 2 水质各项指标成比例变化
低 MLSS 值 。排泥量可用下式计算 : Vw = ( MLSS - MLSS0 ) ×VaΠRSS
式中 : Vw ———排泥量 ,m3 ; MLSS ———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 ,mgΠL ; MLSS0 ———要维持的曝气池污泥浓度 , mgΠ
L;
Va ———曝气池容积 ,m3 ; RSS ———回流污泥浓度 ,mgΠL 。
此种情况与“进水水量变化 ,水质未发生变 化或朝同方向变化”的情况类似 ,同样根据适合 的 FΠM ,并结合曝气池 MLSS 要求确定排泥量 ,此 处不再赘述 。
— 134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剩余污泥排放 ;工艺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92. 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8 - 3197 (2008) S1 - 0133 - 03
活性污 泥 是 世 界 各 地 污 水 处 理 普 遍 应 用 的 一种方法 。其系统内由于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 作用 ,每天都要产生一部分活性污泥 ,使总的污 泥量增多 。要使总的污泥量基本保持平衡 ,就必 须定期排放一部分剩余活性污泥 。虽然目前有 关污泥减量技术和零污泥排放的系统已经有所 报道 ,且有些已进入小规模试验当中 ,但由于技 术 、耗能 、成本等问题 ,其大规模使用还需要相当 长的时间 。因此 ,在实际运行中 ,排泥仍是活性 污泥工艺控制中最重要的一项操作 ,它比其它任 何操作对系统的影响都大 。通过排泥量的调节 , 可以改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增长速度 ,可 以改变需氧量 ,可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因而 可以改变系统的功能 。
(2) CODcr异常变化 。当 CODcr 突然变大时 , 表示入流污水中难降解物质增多 ,此时为了使出 水水质不受影响 ,一般应该相对减小 FΠM ,即适 当减少排泥 ,保持低有机负荷运行 。
(3) SS 异常变化 。当 SS 突然变大时 ,应用 FΠM 排泥法 ,此时公式中必须采用 MLVSS 计算 (实际运行中很多人采用 MLSS代替 MLVSS 或根据 一个固定的系数估算 MLVSS) ,因为此时的入流污 水中有很多无机颗粒物质 ,进入曝气池后会引起 MLSS增大 ,但其并非代表活性污泥量增大 ,此时 必须保证微生物的量 ,以保证出水达标 ;当 SS 突 然变小时 ,仍应用 FΠM 排泥法 ,由于曝气池的产 泥量会相对减少 ,此时应相应减少排泥。 2. 3 工艺运行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