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来了1.1 植物发芽1.2 春天里的动物2.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材料2.1 认识材料2.2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3. 第三章:太阳和影子3.1 太阳的认识3.2 影子的形成和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春天植物发芽、动物活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2. 使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材料,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发芽的过程和条件材料的性质和分类太阳和影子的关系2. 教学重点: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特点常见材料的识别和用途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变化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幼苗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影子实验器材(光源、物体、白板等)2. 学具:观察记录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春天景象,让学生描述春天的变化。

展示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让学生触摸并描述其特点。

带领学生进行影子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植物发芽的例题:讲解种子发芽的过程、所需条件等。

材料分类的例题:介绍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太阳和影子的例题:解释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变化。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记录其发芽和生长过程。

学生分组,对提供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原因。

学生进行影子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

4. 课堂小结:回顾材料的性质和分类,强调常见材料的识别。

六、板书设计1. 春天来了:植物发芽:过程、条件春天动物:活动特点2. 我们周围的材料:材料:性质、分类、用途3. 太阳和影子:太阳:认识影子:形成、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春天的植物变化,描述其特点。

收集生活中的不同材料,进行分类并说明原因。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并分析其变化。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2024新版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2024新版

05
课堂互动环节设置及效果评估
Chapter
提问、讨论环节设置建议
提问要有针对性
针对课程重点、难点或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 思考和探究。
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
鼓励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或不同观点,促进课堂交流和讨论。
小组合作活动组织策略分享
动物行为观察实验方法论述
选择观察对象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蚂蚁、蝴 蝶等。
准备工具
放大镜、记录本、相机等。
动物行为观察实验方法论述
观察并记录
观察动物的行动路线、食物选择、社交 行为等,记录其行为特点和规律。
VS
分析行为模式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动物的行为模式和生 活习性。
动物行为观察实验方法论述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 案新教材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重难点解析 • 实验操作指导与注意事项 • 课堂互动环节设置及效果评估 • 课后作业布置、批改与反馈机制建立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内容安排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Chapter
一年级科学下册内容概述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Chapter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或展 示矛盾现象,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进行 预测,并引导他们通过观 察和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
促进交流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合 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直观演示法辅助
天气现象模拟实验操作流程

2024精选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精选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精选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详细内容为春天的自然现象、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

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详细内容为物体分类、形状、质地等基本特征。

3. 第3章《水和空气》:详细内容为水的性质、用途以及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4. 第4章《力和运动》:详细内容为简单力的概念、物体的运动及简单机械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春天的自然现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物体基本特征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3. 使学生认识水和空气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4. 帮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第4章《力和运动》中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第1章《春天来了》中自然现象的观察,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物体分类和特征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活动,如观察校园里的春天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物模型、多媒体设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每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展示。

2. 设计原则: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校园里的春天现象,描述你看到的植物和动物。

(2)收集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水的某一性质。

(4)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观察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普书籍、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2024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鼓励性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鼓励性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 和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家长参与孩子学习过程建议
关注孩子学习进度
建议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 和情况,及时与老师和孩子沟通,
共同解决问题。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鼓励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 围,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
学习支持。
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观察昆虫变态过程
指导学生观察昆虫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全过程,并记录变化。
昆虫变态与环境适应
分析昆虫变态过程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如保护色、拟态等。
鸟类繁殖行为探究
鸟类繁殖过程
介绍鸟类的求偶、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繁殖行为。
观察鸟类繁殖行为
指导学生观察鸟类的繁殖行为,并记录鸟巢的位置、形状 和结构等特点。
指导学生用文字、图画等 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自然 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观 察力和表达能力。
分享与交流
组织学生分享各自的观察 结果和感受,加深对当地 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06
复习策略与期末评价
知识点梳理与总结回顾
梳理全册知识点
将全册科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包 括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物质 与能量等方面,形成清晰的知识
纸张
由植物纤维制成,可回收再生、易加工, 但强度较低、易破损。
材料硬度、柔韧性等性质比较实验设计
01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材料的硬度和柔韧性, 了解其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02
实验材料
金属片、塑料片、木片、纸片 等。
03
实验步骤
使用简单工具对材料进行弯曲、 划痕等操作,观察其变形程度
和破损情况。
04
实验结果
注重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 能力。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2. 水与我们的生活3. 空气在我们身边4. 动物世界5. 植物世界6. 地球上的资源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掌握水的性质、用途以及空气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认识各种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4.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性质、空气的重要性、动植物的分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①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的变化。

②例题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

③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画笔描绘春天的景象。

2. 水与我们的生活①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用途。

②例题讲解:讲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③随堂练习:设计节水小标语,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3. 空气在我们身边①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②例题讲解:讲解空气的作用、污染及保护措施。

③随堂练习:设计保护空气的海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动物世界①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②例题讲解:讲解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等。

③随堂练习:让学生制作动物名片,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5. 植物世界①实践情景引入:参观校园植物,了解植物的特点。

②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的分类、生长过程等。

③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生长图,培养观察力。

6. 地球上的资源①实践情景引入:观看地球资源分布图,了解资源的重要性。

②例题讲解:讲解资源的分类、利用及保护。

③随堂练习:设计节约资源的小标语,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春天来了:描绘春天的景象。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植物2. 动物世界3. 空气与水4. 常见物质5. 力与运动6. 电与磁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自然现象和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对自然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实践,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实践活动: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明确本节课的主题,突出重点。

2. 知识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

3. 图表: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直观易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画一幅植物画,并描述其特点。

(2)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一篇简短的介绍。

(3)用实验验证空气和水的存在。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拓宽知识面。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春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变化2. 第2章:我们周围的材料常见材料的认识材料的分类与用途环保材料的意义3. 第3章:力的世界力的概念与作用力的测量与表示力的运用4. 第4章:空气与水空气的存在与作用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认识自然界的美。

2. 学会区分常见材料,培养环保意识。

3. 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测量与表示,学会用力。

4. 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与表示,空气与水的利用。

2. 教学重点:春天动植物的变化,常见材料的认识,力的概念,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尺子、气球、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变化,了解春天的特征。

例题讲解:通过图片展示,讲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画。

2. 我们周围的材料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材料。

例题讲解:讲解材料的分类与用途。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不同材料的用途。

3. 力的世界实践情景引入:演示力的作用,如拉弹簧测力计、推物体等。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测量与表示。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了解力的作用。

4. 空气与水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例题讲解:讲解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2. 常见材料的认识3. 力的概念与测量4. 空气与水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春天你身边的动植物变化。

列举5种常见材料及其用途。

解释力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说说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2. 答案:春天的动植物变化:如树叶变绿、花儿开放、小鸟筑巢等。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课件附目录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课件附目录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课件附目录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认识春天的特征,探索植物的生长变化。

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3. 第3章《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4. 第4章《空气和水》:探究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基本性质、动植物分类、空气和水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2. 内容:以提纲形式列出本章重点知识,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春天的变化,记录下来。

(2)找出身边的物体,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3)认识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它的特点并画出来。

(4)实验:比较空气和水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1)春天的变化:天气变暖、植物生长、动物活跃等。

(2)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如圆形、红色、光滑等。

(3)动物或植物的特点:如狗有四条腿、猫有尾巴等。

(4)空气和水的性质:空气无色无味,水无色透明;空气可以呼吸,水可以饮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介绍春天的特点,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

2.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学习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3. 第3章《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形式、性质和作用。

4. 第4章《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以及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春天的特点,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2. 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使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运用力使物体运动的能力,理解简单的物理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物体运动原理。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物质性质、空气和水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标本,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画纸,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a.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春天景象。

b. 例题讲解:讲解春天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c.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景象,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 我们身边的物质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物质的实物,让学生观察。

b. 例题讲解:讲解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等性质。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描述物质,并记录下来。

3. 空气和水a.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简单的空气和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b. 例题讲解:讲解空气和水的存在形式、性质和作用。

c. 随堂练习: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讨论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4. 力和运动a.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如推动物体。

b.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以及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力使物体运动,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春天来了:植物生长、动物活动。

2. 我们身边的物质:颜色、形状、硬度。

3. 空气和水:存在形式、性质、作用。

2024年完整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2024年完整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2024年完整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2. 环境与生活3. 植物的奥秘4. 动物世界5. 地球与宇宙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 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的兴趣。

4. 使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学会保护动物。

5. 培养学生探索地球与宇宙的兴趣,增强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身体结构、环保意识、植物生长过程、动物特点、地球与宇宙。

难点:身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环保行动的实践、植物生长的条件、动物分类、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物、PPT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各章节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图片、图表等展示教学重难点。

3. 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使内容清晰有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我们的身体:画出自己喜欢的运动,并说明该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2)环境与生活:设计一条环保标语,并解释其意义。

(3)植物的奥秘: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4)动物世界:介绍一种喜欢的动物,并说明其特点。

(5)地球与宇宙:画出太阳系,标注出自己了解的行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

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春天的特点,如植物发芽、气温变暖等。

2. 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

3. 动物的生存方式,如捕食、逃避敌害等。

4. 人体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人体模型、教学PPT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a.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户外观察春天的变化。

b.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春天植物发芽、气温变暖等现象。

c.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的画。

2. 植物的生长a.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b. 例题讲解:讲解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过程。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3. 动物的生括a.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

b. 例题讲解:介绍捕食、逃避敌害等动物生存方式。

c.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

4. 我们的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人体模型,了解身体结构。

b. 例题讲解:讲解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c.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的身体结构图。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点2. 植物的生长过程3. 动物的生存方式4. 人体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或动物,记录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2. 作业题目:绘制自己的身体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功能。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身体结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植物、动物和人体。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了解春天的特征,植物的生长变化。

2. 《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部位及其功能。

3. 《有趣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特点,分类及生活习性。

4. 《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科学概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春天来了》一课中,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变化。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我们的身体》一课中,讲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3. 示范与操作:进行例题讲解,展示操作过程。

例如:在《有趣的动物》一课中,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动物的分类。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生活中的科学》一课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要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目。

例如:《春天来了》一课的作业:请描述你所观察到的春天植物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拓展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与实践性6. 板书设计的简洁性与突出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既有针对性,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物体2. 动物和植物3. 空气和水4. 观察和描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身边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 使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物体的分类和描述,以及对动植物特点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

2. 例题讲解:(1)物体分类:讲解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用途等特征进行分类。

(2)动植物特点:介绍动植物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等。

(3)空气和水:讲解空气和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尝试对物体进行分类。

(2)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3)进行简单的空气和水实验,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物体分类、动植物特点、空气和水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5种物体,并按照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

(3)举例说明空气和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物体分类答案示例:圆形、红色、玩具;长方形、蓝色、书等。

(2)动植物描述答案示例:玫瑰花:红色、花瓣多、香味浓郁;小猫:毛茸茸、有尾巴、喜欢捉老鼠等。

(3)空气和水作用答案示例:空气:呼吸、飞行、吹气球;水:喝、洗、灌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观察、描述身边的物体、动植物、空气和水。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春天的发现1.1 春天的植物1.2 春天的动物1.3 春天的气象2.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物质2.1 物质的性质2.2 物质的变化3.第三章:多样的生物3.1 动物的分类3.2 植物的分类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认识春天中的动植物及气象变化。

2. 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观察、描述、分类的科学能力。

3. 认识多样的生物,学会对动物和植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规律,动植物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重点:春天中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基本性质,观察和描述生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的发现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的变化。

例题讲解: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的植物、动物和气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随堂练习:填写观察记录表,画出春天的景象。

2. 我们周围的物质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思考。

例题讲解: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

随堂练习: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多样的生物实践情景引入:参观学校植物园,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例题讲解:讲解动植物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练习。

随堂练习:制作动植物分类卡片,进行分类游戏。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发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春天的植物、动物和气象。

2. 我们周围的物质:通过表格形式呈现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多样的生物:设计动植物分类树状图,直观展示分类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质,记录其性质和变化。

对身边的动植物进行分类,制作分类卡片。

答案:物质性质和变化记录表。

动植物分类卡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春天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较为积极,但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1认识春天1.2春天的变化1.3春天的动植物1.4春天的天气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1物体的形状2.2物体的颜色2.3物体的轻重2.4物体的软硬3.第三单元:探索声音3.1声音的产生3.2声音的传播3.3声音的大小3.4声音的种类4.第四单元:身边的科学4.1水的奥秘4.2水的沸腾4.3水的凝固4.4水的蒸发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认识春天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知道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环境,发现春天的变化。

2.讲解春天的特点,如天气变暖、植物生长、动物活跃等。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2)春天的变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环境的变化,知道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季节。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春天有哪些变化。

2.讲解春天的环境变化,如气温、降雨等。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春天的环境变化。

(3)春天的动植物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知道春天是生命力的象征。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动植物,发现它们的变化。

2.讲解春天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如植物开花、动物繁殖等。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春天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4)春天的天气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天气的特点,知道春天天气的多变性。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春天天气的特点。

2.讲解春天天气的多变性,如晴天、雨天、温差大等。

3.组织学生观察春天的天气,记录天气变化。

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形状,知道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形状,发现形状的多样性。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二章《植物的世界》:第一节《认识植物》,第二节《植物的生长》;第三章《动物的世界》:第一节《认识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生活习性》;第四章《空气与水》:第一节《空气的作用》,第二节《水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动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 使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空气和水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图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实物等展示植物、动物、空气和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2)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食物、生活环境等。

(3)讲解空气和水的作用,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记录其特点,并进行分类。

(2)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制作简单的动物观察记录表。

(3)进行空气和水的小实验,让学生了解其作用。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动物的习性3. 空气与水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其特点,了解空气和水的作用。

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完成作业。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了解环保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第2课:春天的植物第3课:春天的动物2.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第5课:磁铁的神奇第6课:太阳和影子3.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第8课:太阳和月亮第9课:地球和宇宙4.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10课:天气和季节第11课:动物的家第12课:保护我们的环境三、教学过程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春天的特点,如气候、植物、动物等。

3.实践: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2课:春天的植物1.导入:展示春天的植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植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植物的生长特点,如种子发芽、植物开花等。

3.实践:组织学生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第3课:春天的动物1.导入:展示春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动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迁徙、繁殖等。

3.实践:组织学生观察春天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水和冰的关系。

2.新课:讲解水和冰的性质,如状态、溶解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水和冰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5课:磁铁的神奇1.导入:展示磁铁的神奇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磁铁的性质,如吸铁、同性相斥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磁铁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6课:太阳和影子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太阳和影子的原理,如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太阳和影子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比较第1课:认识物体第2课:观察物体第3课:比较物体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4课:认识植物第5课:观察植物第6课:认识动物第7课:观察动物3.第三单元:季节与天气第8课:认识季节第9课:观察天气第10课:季节与生活4.第四单元:材料与工艺第11课:认识材料第12课:观察材料第13课:材料与工艺5.第五单元:地球与宇宙第14课:认识地球第15课:观察天空第16课:地球与宇宙【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观察与比较第1课:认识物体1.教师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描述它的特征。

第2课:观察物体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详细描述它的外观、质地等特征。

第3课:比较物体1.教师展示两组物体,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两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

二、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4课:认识植物1.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观察植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5课:观察植物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过程。

第6课:认识动物1.教师展示各种动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观察动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7课:观察动物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活习性。

三、第三单元:季节与天气第8课:认识季节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四季的名称,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2.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季节变化,记录结果。

第9课:观察天气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气,说出天气的特点。

2024年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依据2024年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详细内容如下:1. 章节一:春天的变化第一节:春天的植物第二节:春天的动物2. 章节二:我们的身体第一节:认识自己的身体第二节:保护我们的身体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认识春天中的植物和动物。

2.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春天中植物和动物的变化,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关注身体健康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春天变化的图片、植物和动物标本、人体模型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春天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到来。

2. 例题讲解:(1)讲解春天的植物,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的特点。

(2)讲解春天的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在春天的行为变化。

(3)讲解身体的结构,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各个部位。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记录下来。

5. 板书设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春天的植物和动物,以及人体结构。

6. 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2)答案:略。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特点:发芽、开花、长叶等。

动物特点:迁徙、繁殖、换羽等。

2. 我们的身体:部位:头、躯干、四肢等。

结构:骨骼、肌肉、器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春天的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观察一种春天的动物,记录它的行为变化。

(3)画出自己身体的部位,并简单介绍每个部位的功能。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春天变化和身体结构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户外活动,实地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教科版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了解春天的特征,探究植物生长的过程。

2. 《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其功能。

3. 《动物和植物》—区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4. 《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春天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身体各部位的认识,了解其功能。

3. 使学生能够区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4.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区分,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2. 教学重点:春天植物生长的过程,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幻灯片,身体部位模型,动植物图片。

2. 学具:彩笔,画纸,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

2. 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结合幻灯片进行展示。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4. 认识身体各部位:通过身体部位模型,让学生了解各个部位的功能。

5. 动植物区分:展示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区分动植物。

6.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征植物生长过程2. 身体各部位及其功能3. 动植物区分4.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进行记录,描述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过程。

2. 作业题目:列举三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解释原因。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列举现象并给出合理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动植物区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中寻找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

谜底:橡皮)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要认真观察)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观察方法。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什么,力求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来观察物体的特征,如用眼看颜色或形状、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到气味,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描述性词汇,同时为下面的“两两对比观察法”活动埋下伏笔。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

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

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1)教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示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

(物品名称可替换)(2)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

以木块为例:把木块与乒乓球对比后发现形状不同,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然后填写在记录表上(强调:(1)可以把活动手册最后一页词汇表上的词汇剪下来,粘贴在相应位置,也可直接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边观察边记录,顺序建议是:颜色—形状—气味—是否透明—粗糙程度—轻重,但不强调一定是这个顺序)。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活动手册记录物体特征,书写上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示范。

通过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要边观察、边比较、边记录,记录结果要真实。

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我画的记录”。

(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的是否准确。

(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准确。

设计意图: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用“准不准”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记录,进一步强调科学记录要真实、准确。

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补充班级记录单。

8.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9.教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10.通过观察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征?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好。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学会了利用各个感官及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更全面、更准确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小结、延伸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3.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设计意图:突出学以致用,同时用编谜语的方式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述能力。

【板书设计】1、发现物体的特征看大小、颜色、形状闻气味两两对比观察法摸表面粗糙程度掂轻重2、谁轻谁重【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器材准备】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围绕概念,实践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

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

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

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

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

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

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

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

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

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

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

”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

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

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

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准备。

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

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

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需要两两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

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

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

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