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总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的底物称为宿主。
寄生虫类型
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腔道、组织和 细胞内的寄生虫,如蛔虫、吸虫和疟原虫等。 体外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虫, 如蚊、蜱等。 专性寄生虫:至少一个发育阶段营寄生 生活,如血吸虫。 兼性寄生虫:可寄生也可营自生活,如 粪类圆线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 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发生异常时,出现异常 增殖并致病,如弓形虫。
宿主类别:有些寄生虫在其生活发
育过程中,需要更换宿主,才能完成生活。
在寄生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一种或一种以上 的宿主,按其寄生关系的性质,对宿主进 行分类。 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
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2.中间宿主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期所寄 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有些寄生虫
(2)经皮肤黏膜感染:寄生虫感染阶 段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如钩虫、血吸虫等。 (3)经媒介昆虫感染:有些寄生虫可 在媒介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在经昆虫
钉刺吸血感染人体。如丝虫黑热病原虫、疟
原虫等。 (4)经接触感染:有些寄生虫可经直 接或间接接触方式侵入易感人体。如阴道毛 滴虫、疥螨等。
引起周围组织肉芽肿。
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
4.异位寄生
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
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
同的症状和体征。
如血吸虫虫卵主要沉积在肝、肠,但也 可出现在肺、脑、皮肤等部位。又如卫氏并 殖吸虫正常寄生在肺,但也可寄生脑等部位。
5.幼虫移行症
有些寄生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 后,不能发言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 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 犬弓首线虫是犬肠道内常见的寄生虫。犬
2.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机体的过程,
包括排出体外、外界发育、传播方式。寄
生虫通过一定的方式侵入人体,称为传播
方式。寄生虫常见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
有以下几种: (1)经口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寄生虫感染阶段经污染的食物、饮水、手 等经口进入人体。如蛔虫、蛲虫、鞭虫、
肝吸虫、肺吸虫、阿米巴等。
吸收营养;有些器官特别发达,如生殖器官、
附着器官等。 (2)生理:寄生于肠道的无氧环境寄生虫 主要行厌氧代谢,而在血液中的寄生虫主要 是行有氧代谢。
(二)寄生、寄生虫、宿主
某些低等动物长期或短暂地寄居
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取得营
养和生存条件,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
生活方式,称为寄生。过寄生生活的
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寄生虫所寄
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阶段,
再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宿主体内发育为 成虫。所有吸虫、大部分绦虫和组织 内寄生的线虫属此类型。
医学原虫
指寄生于人体 并致病的单细胞 真核生物。
根足虫纲
鞭毛虫纲
孢子虫纲
昆虫纲 蛛形纲
医学节肢动物
指可危害人类健康 的节肢动物。
二、寄生、寄生虫和宿主
(一)寄生现象 在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生物生 活在一起的现象称为共生。根据两种 生物之间的厉害关系,将共生分为互
指机体感染寄生虫后处于致敏状 态,当再次接触同种寄生虫时出现异 常免疫应答,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或组织损伤。
临床上分四型: ①Ⅰ型为速发型,此型多见于蠕虫感染,如 日本血吸虫尾蚴引起的尾蚴性皮炎;
②Ⅱ型为细胞溶解型,如疟原虫引起的贫血;
③Ⅲ型为免疫复合物型,如疟原虫引起的肾 小球肾炎; ④Ⅳ型为迟发型,如血吸虫卵引起的肉芽肿。
椎动物,借肌肉伸缩作蠕形运动。 线虫纲
医学蠕虫
吸虫纲 绦虫纲
按生活史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分为 两大类型: (1)土源性蠕虫:指在生活史中不需
要中间宿主的蠕虫。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
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再经过一定方式 侵入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大多数肠道线 虫属此类型。
(2)生物源性蠕虫:指在生活史
中需要中间宿主的蠕虫。其虫卵或幼
吞食了该虫的感染性虫卵,幼虫在小肠内孵出,
经过血循环后,回到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但是, 如人误食了犬弓首线虫的感染性虫卵,幼虫在
肠道内孵出,进入血循环,由于人不是它的适
宜宿主,幼虫不能回到小肠发育为成虫,而在 体内移行,侵入各部组织,造成严重损害。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主要是抗
感染免疫,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
及寄生虫病的辅助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疗
效考核和疫情检测。 常用方法有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循环抗原检测、循环抗 体检测、染色试验和免疫荧光法等。
五、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原则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被寄生虫感染的人或动物,包括寄
生虫病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染源 能将体内病原体排出,可直接或在外界发 育后传播给新的宿主。
的感染阶段。肝吸虫的感染是由于人生食了
含有囊蚴的鱼、虾,这就称为肝吸虫的感染
方式。)
三、寄生虫和宿主的相关关系
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寄生虫与宿
主相互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寄生虫对宿主
的损害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宿主对寄生
虫的免疫作用。这种关系贯穿于寄生虫感 染的始终,其结果取决于寄生虫的种属性、 致病力、感染途径和方式及宿主的免疫力 等因素,同时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获得性免疫 是由寄生虫抗原刺激宿主免疫系统诱发免 疫应答,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或杀 伤寄生虫,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
免疫力。
(1)消除性免疫:指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 生获得性免疫,清除体内寄生虫,对同种寄生 虫的再感染有完全免疫。如皮肤利什曼病患者, 痊愈后对再感染具有完全免疫。此类型少见。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摄取营养物质,使
宿主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如钩虫咬附
在肠壁上,以血液为食,严重者可引起贫
血、营养不良及发育障碍等;蛔虫以人体
消化或半消化食物为食,可引起营养不良。
钩虫引起的贫血 蛔虫在小肠寄生
2.机械性损害
寄生虫在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
寄生时,可对局部造成机械性损伤、压迫或 堵塞等。 如肝吸虫的成虫寄生在但管道内,引起 胆管壁的炎症、胆管道阻塞;蛔虫寄生于人
小肠,可使病人发生蛔虫性肠穿孔,蛔虫性
肠梗阻等;猪囊尾蚴寄生于脑组织,引起癫 痫,甚至死亡。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肠穿孔
3.毒性及变应原作用
寄生虫虫体及其分泌物、代谢产物对 宿主都可能产生化学刺激或超敏反应。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分泌溶组织酶破坏 肠壁组织形成溃疡;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
4.转续宿主 有些寄生虫的幼虫能侵入一些宿主,在其
体内不能发育为下一期幼虫或成虫,但能存活,
这些宿主是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幼虫若又进 入正常宿主,则继续发育至下一期虫体。含有 滞育状态的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如感染裂头蚴的蛙被蛇、鸟等非正常宿主
食入,裂头蚴在其体内存活而不发育,当猫、
狗等动物食入蛇、鸟等后,裂头蚴才能发育为 成虫,蛇、鸟等为该虫的转续宿主。
断颇有帮助。
四、寄生虫的实验诊断
寄生虫病诊断包括流行病学诊断、临
床诊断和实验诊断。实验诊断主要包括病 原检测和免疫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确诊依据,免疫学检查 通常是开展寄生虫病普查和早期诊断的重
要辅助手段。
(一)病原检查
容易获得送检者标本者,运用适当的方法
从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查寄生虫病原体是确诊的方
寄生虫(特别是蠕虫)感染人体时,血 液中IgE明显增高,嗜酸粒细胞增多。
血液中IgE明显增高虽可使机体产生局
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给机体造成损害,但
IgE也可加强宿主的防御功能。
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吞噬抗原抗体 复合物,灭活过敏反应所产生的介质,以控 制或停止变态反应的发展,同时它能通过细 胞毒作用杀伤蠕虫。此特点对蠕虫感染的诊
(2)非消除性免疫
是寄生虫感染免疫的常见类型,指宿主感 染寄生虫后,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体内寄生虫 未完全被清除或杀灭,仅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 抵抗再感染。 带虫免疫: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 力对该种寄生虫的再感染有抵抗力,但不能将
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全部清除,只能将其数量降
低,如经治疗,体内寄生虫消失,这种免疫力 也随之消失。如感染疟原虫后产生带虫免疫。
寄生虫检
验技术
第一章 总论
一、寄生虫检验技术的概念、范畴和任

寄生虫检验技术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 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 规律和防治原则及其检验技术的一门学科。 寄生虫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
专业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医学蠕虫、医学
原虫、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蠕虫
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多细胞无脊
某一个特点阶段,才具有感染人能力。
寄生虫生活史中具有感染人体 能力的
发育阶段称为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感染阶段的寄生虫常存在于土内、水中、
植物中、一些动物体内或体表,它们可以主
动或被动地或随昆虫叮咬进入人体。人体感 染寄生虫的途径和方式称为感染方式。(如 肝吸虫的幼虫有毛蚴、胞蚴、尾蚴、囊蚴, 但仅囊蚴阶段能使人感染,囊蚴称为肝吸虫
3.寄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栖息场
所,并获得营养,同时对另一种生物
产生损害,这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成为
寄生关系。如寄居于人或动、植物体
内的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及寄生
虫,双方构成寄生关系。
寄生关系的演化
互利共生
自由生活 Free liviing
共同生活 symbiosis
共栖
寄生
寄生虫形态和生理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变化 (1)形态:不需要的器官退化,如感觉器 官、消化器官和运动器官等。绦虫寄生于消 化道内,其自身的消化器官消失,而以体表
利共生、共栖和寄生三种类型。
1.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共同受益。如牛、
马胃内的纤毛虫,分解植物纤维,既有利于
纤毛虫获得营养,又有利于牛、马的消化吸 收,而纤毛虫的繁殖和死亡,则为牛、马提 供了蛋白质。 2.共栖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
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如人体内的结肠内 阿米巴以肠道内细菌为食,对人则无害。
法。可用肉眼或光学显微镜下识别病原体。送检 的标本包括粪便、血液、骨髓、组织、分泌物、 排泄物、体液等。因此,检查的具体方法应根据 标本种类、寄生虫虫种及其虫期和感染情况而定,
原则上应首选最简便、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进
行检查,必要时还可取材做人工培养、动物接种、 活组织检查、感染度测定等。
(二)免疫诊断 取患者血液或其他标本,应用免疫反 应的原理在体外进行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检 测。常用于难以病原检查得寄生虫病诊断,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所
需环境条件,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无性生殖,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2.有性生殖,如蛔虫 3.世代交替:有些寄生虫要经无性生殖与有
性生殖交替进行才完成一代的现象,如疟原
虫、吸虫。
感染阶段
寄生虫在其发育的各个阶段中,
不是所有的虫期对人有感染力,只有
免疫,两者相互协调,共同清除、
消灭寄生虫。
1.先天性免疫
是宿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如皮肤黏
膜和胎盘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消化液的杀灭作用、炎症反应的包裹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的参与作用、体液中补体和溶 组织酶的作用等对寄生虫具有阻挡、清除或
杀伤作用。另外,人体对某些寄生虫具有不
感染性,如牛囊尾蚴、鼠疟原虫均不感染人。
伴随免疫:也属于带虫免疫,指机体 感染寄生虫后,所产生的免疫力仅对同种 寄生虫幼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而对体内成虫不产生影响,体内成虫消失,
免疫力也消失。如感染血吸虫后产生伴随
免疫。
免疫逃避:是由于寄生虫在长期演化
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能 力,因而能够在免疫宿主体内继续生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寄生虫性超敏反应
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
间宿主,按其寄生顺序依次分为第一中
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以此类推。
3.保虫宿主 又称储存宿主。指作为人体寄生虫病 传染源的受寄生虫感染的其他脊椎动物, 称为保虫宿主。
如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和猫、犬科动
物体内,幼虫各期先后寄生于淡水螺和淡 水鱼、虾体内,人是其终宿主,淡水螺和 淡水鱼、虾分别是其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 中间宿主,猫和狗是其保虫宿主。
寄生虫侵入人体并存活一段时间,这种状 态称为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侵入人体后,如宿主免疫功能强,
寄生虫致病力弱时,机体可清除或杀灭寄生虫。 当宿主免疫功能与寄生虫致病力之间处于 相对平衡状态时,宿主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 可传播寄生虫,称为带虫者,是最危险的传染
源,在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当宿主免疫力低下,寄生虫致病力强时, 宿主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称为寄生虫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