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分离定律

合集下载

分离定律四条假说

分离定律四条假说

分离定律四条假说摘要:一、孟德尔分离定律的背景和基本概念二、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四条假说1.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3.在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分离4.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 的性状分离比三、分离定律的演绎和验证1.演绎过程2.验证过程四、分离定律的意义和影响正文:孟德尔分离定律是遗传学领域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解释了为什么在杂合子的后代中,某些性状会以一定的比例出现。

这一定律的发现者,奥地利僧侣格里高利·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提出了四条假说,奠定了分离定律的基础。

首先,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这个假说认为,每个性状都由一对遗传因子决定,这些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这是分离定律的第一条假说。

其次,孟德尔认为,在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会分离。

这是分离定律的第三条假说。

也就是说,当生殖细胞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分开,每个生殖细胞只包含一对因子。

最后,孟德尔提出,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会发生1:1 的性状分离比。

这是分离定律的第四条假说。

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孟德尔进行了演绎和验证,最终得出了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演绎过程是这样的:他假设豌豆的高和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决定的,而且这些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在生殖细胞中,这些因子会分离。

因此,当他将纯种高豌豆与纯种矮豌豆杂交后,得到的F1 代杂合子(所有个体都表现为高豌豆)在产生生殖细胞时,遗传因子会分离,每个生殖细胞包含一个高因子和一个矮因子。

当F1 代杂合子自交时,这些生殖细胞会随机结合,形成四种可能的组合:高- 高、高- 矮、矮- 高和矮- 矮。

因此,他预测,F2 代中,高豌豆和矮豌豆的比例应该是3:1。

通过实验验证,孟德尔发现,他的预测是正确的。

这就是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对于遗传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分离定律名词解释

分离定律名词解释

分离定律名词解释分离定律,又称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中研究热能转化规律的一条基本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艾塞尔库塔于1850年提出,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克里斯特莫罗莎推广而使它成为工程热力学一部分。

该定律经过实验证实,是一条绝对有效的定律,它以一条基本定理形式描述:在物理系统内,总热能保持不变,即发生热过程时,热能本身不消失不增加,热能只传递,只能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系统中间释放或接收,这种传递叫做热流。

因此,分离定律可以说是物理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它说明了热力学过程的热能转化的规律,确定了热过程的发展方向,提供了这方面的基础理论。

因此,如何利用热能成为物理和工程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热能转化规律按照分离定律提出了物理热力学中定律性原理,表明热能只能从一个系统传到另一个系统,同时也表明热能只能从温度较高的系统传到温度较低的系统,不可能从低温系统传入高温系统。

也就是说,热能会自动从高温处流入低温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热力学系统中热能的转化,并实现热机的运行。

这就是分离定律的重要性所在,它正是利用这一定律研究热力学系统的大部分热力学理论的基础。

分离定律同样可以应用于热机发电,有热电偶变换、热机发电、热电联电路等多种形式,热机发电的原理就是利用热能转化规律,即分离定律,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最后发出电能。

此外,分离定律还可以应用于多种热力学实验中,如分子运动实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空调制冷等,都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充分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分离定律是物理热力学中重要的定律之一,牢记其定理,即发生热过程时,热能本身不消失不增加,热能只传递,只能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系统中间释放或接收,这种传递叫做热流。

它可以用来解释和研究各种热力学过程。

它对各种热力学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为各种热力学系统中热能的转化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可以得出转化热及发电的最佳状态。

2018_2018学年高中生物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知识表格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素材新人教版必修

2018_2018学年高中生物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知识表格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素材新人教版必修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研究对象 等位基因 F1配子类型及比值 F2基因型及比值 F2的表现型及比值 F1测交后代基因型、 表现型种类及比值
分离定律 一对相对性状
一对 2种;比值相同 3种;1∶2∶1 2种;显∶隐=3∶1
2种;1∶1
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
两对及两对以上 4种;比值相同 9种;9∶3∶3∶1 4种;9∶3∶3∶1
4种;1∶1∶1∶1
遗传实质 联系
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随配子遗传给后 代
F1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 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个定律同时发生分离定律是基础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位置
密码子 mRNA上
种类
64种
实质
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 邻碱基(终止密码子除外)
反密码子 tRNA上
61种
与密码子发生碱基互 补配对的3个相邻碱基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语: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豌豆杂交实验被誉为现代遗传学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并分析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实验背景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进行了一系列豌豆杂交实验,旨在揭示物种特征的遗传规律。

实验二是孟德尔的继续实验,目的是研究两个性状的遗传方式。

二、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孟德尔选择了有特定性状的豌豆变种进行实验。

他选取了具有纯合性状的豌豆植株,其中一株纯合圆形种子的植株(RR),另一株纯合皱缩种子的植株(rr)。

2. 实验方法孟德尔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将圆形种子植株的花朵授粉给皱缩种子植株的花朵,得到了一代混合种(Rr)。

然后,他收集了混合种的种子,种植并观察二代豌豆的性状表现。

三、实验结果孟德尔观察到二代豌豆的种子外观表现为圆形,而不是像混合种那样呈现圆形和皱缩混合的状态。

他进一步进行了数量统计,发现二代中约有75%的豌豆表现为圆形,而只有约25%的豌豆呈现皱缩状态。

四、实验分析1. 遗传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圆形性状是一种显性性状,皱缩性状是一种隐性性状。

在混合种(Rr)中,虽然豌豆的基因组中有一种隐性基因(rr),但圆形性状的基因(R)显性地控制了豌豆的表现。

2. 遗传比例孟德尔的实验结果符合遗传学中的3:1比例。

他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遗传物质的分离和再组合规律,即在两个性状基因的组合中,显性基因的表现压制了隐性基因。

3.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的实验结果与他的第一定律相吻合,即孟德尔定律中的分离定律。

这一定律表明,在每一对异质纯合子的杂合体中,两个相对性状的基因分离并且平分给孢子。

4. 实验意义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以及其他实验结果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他的研究揭示了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和表现方式,为后来的遗传学家们打开了研究遗传学的大门。

五、实验启示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启示我们:遗传是一种固定和可预测的过程。

通过对不同性状的基因组合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和预测后代的遗传表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一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一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一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和杂交方法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知识点二分离定律知识点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考点一分离定律的实质及自交和测交的应用1.分离定律的实质下图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由图得知,基因型为Aa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和a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

2.自交法和测交法的应用 (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自交法:②测交法:(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①测交法:②自交法:待测个体――→⊗结果分析⎩⎪⎨⎪⎧a.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b.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易误提醒]对分离定律理解及应用的两个易误点(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 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A ∶a =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 ∶a =1∶1,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 ①F 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必明考向]考向一 孟德尔杂交实验分析及应用1.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解析:选A本题的“题眼”为题干中的“验证”,即用隐性个体(纯合子)与F1(杂合子)测交,故“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实验结论影响最小;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的实验要求所选相对性状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否则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验证实验中所选的相对性状一定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样才符合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实验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否则会导致实验误差。

苏教版 必修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及应用 教案

 苏教版 必修2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及应用 教案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及应用新课标核心素养1.分析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过程,归纳分离定律。

2.分析归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3.举例分析分离定律的应用。

1.科学探究——通过设计测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掌握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达成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素养的提升。

2.科学思维——归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利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分离定律的过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知识点(一)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

(2)预期结果:Dd×dd→1Dd∶1dd。

(3)测交实验图解:(4)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结果,从而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D和d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1)分离定律发生于配子产生过程中。

(√)(2)测交实验可鉴定F1遗传因子组成,但无法验证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且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4)测交实验结果的性状分离比为1∶1。

(×)(5)双亲为显性性状,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

(√)1.(生命观念)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能正确表示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的哪一个?其具体内涵是什么?提示:③。

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2.(科学思维)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提示: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影响F1产生的配子中所含遗传因子的表达,所以测交后代取决于F1所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根据测交后代就可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情况。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必备6篇)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必备6篇)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1篇1.理论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解惑]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2篇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3篇①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②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a.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b.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4篇1.异花传粉的步骤:①→②→③→②。

(①去雄,②套袋处理,③人工授粉)2.常用符号及含义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3.过程图解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 高茎↓⊗F2高茎矮茎比例 3 ∶14.归纳总结:(1)F1全部为高茎;(2)F2发生了性状分离。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5篇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揭示了遗传因素在后代中如何传递和表现的规律。

这两个定律的发现使得孟德尔成为遗传学之父,并为后来的基因学奠定了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个定律的原理和意义。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实验中,亲本的遗传因素在子代中以特定的比例进行分离,并且保持独立的传递。

这个定律是通过孟德尔对豌豆植物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的。

他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性状上,比如颜色和形状,纯合子亲本的基因会在子代中以3:1的比例分离。

这就意味着,一个亲本植物携带的两种基因会在子代中被分开,而且每个子代仅携带其中的一种。

这一发现揭示了遗传因素在后代中是如何被传递和表现的,并为后来的基因概念奠定了基础。

分离定律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遗传因素如何在后代中传递和表现,以及遗传信息是如何被维持和变异的。

这一定律的发现对于后来的遗传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帮助科学家们理解了遗传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比如基因的概念和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如何被传递和演化,以及遗传变异是如何产生的。

另一个重要的定律是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这个定律是指在杂交实验中,不同性状的遗传因素在子代中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出现,而且各种性状之间是独立的。

也就是说,一个亲本植物携带的不同性状的基因会在子代中以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出现,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这一发现帮助科学家们理解了遗传因素在后代中的组合规律,以及不同基因之间的互相作用。

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遗传因素之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了遗传因素在后代中的表现和传递。

通过这一定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它们在生物体中是如何产生多样性和适应性的。

第二篇示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两个重要定律,是植物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的。

分离定律 (共51张PPT)

分离定律 (共51张PPT)

驼铃作品,版权所有
1.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那里?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遗 基因是什么?
3.基因的本质
传 和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4.基因的表达

化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5.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6.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 24
作者:驼铃(原名张东亮)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驼铃作品,版权所有
(1 )只适用于真核细胞中细胞核中的遗传因 子的传递规律,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 的遗传因子的遗传.
( 2 )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 行为,而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控制两对 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不属于分离定 律。
Page 15
作者:驼铃(原名张东亮)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驼铃作品,版权所有
×:表示杂交。 ↓:表示产生下一代。 P:表示亲本。 F1:表示杂交子一代。 F2:表示杂交子二代。
:表示自交,即既做父本又做母 本 正交:高茎(母本)×矮茎(父本) 反交:高茎(父本)×矮茎(母本)
问题
1、自然状态下豌豆能否杂交,怎样让豌豆杂交?
亲本
Dd
× dd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高茎
dd
矮茎1 :1看视频搜索:驼铃儿高中教学视频Page 22
作者:驼铃(原名张东亮)
测交实验验证
驼铃作品,版权所有
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实际结果
性状
高茎
矮茎
数目
30
34
比例
1: 1
F1的确是杂合子(Dd)。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2课时 分离定律(Ⅱ)教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2课时 分离定律(Ⅱ)教案(必修2)

第2课时分离定律(Ⅱ)知识内容考试属性及要求考情解读必考加试对分离假设的验证 b b 1.概述对分离假设的验证,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支持或否定假设,接受“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分离定律的实质 b b显性的相对性 a a考点一分离假设的验证(b/b)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验证的方法——测交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cc)进行杂交(1)实验分析与预期:F1可形成C型和c型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隐性亲本只产生c 型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的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

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应为Cc∶cc=1∶1,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紫花∶白花=1∶1。

(2)实验实际结果:F1×白花豌豆→85紫花∶81白花≈1∶1。

(3)实验结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从而证明了分离假设是正确的,即肯定了分离定律。

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A.环境条件的影响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解析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A错误;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隐性纯合子,B错误;由于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决定了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C正确;另一亲本是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答案 C2.下图为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 )Aa ――→①1A∶1a――→②配子间的4种结合方式――→③子代中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A .① B .② C .③D .①②解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1.1《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1.1《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教材P2~5)P(亲本)高茎×矮茎↓F1(子一代)高茎,↓⊗F2(子二代)高茎∶矮茎比例3∶1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阅读教材P5~7)1.理论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内容)2.遗传图解(1)杂交实验F2性状及比例:高茎∶矮茎=3∶1。

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DD∶Dd∶dd=1∶2∶1。

(2)验证实验——测交三、分离定律(阅读教材P7)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如何进行假设?他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3.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共研探究]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

在此实验中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

2.操作①叫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传粉之前进行。

操作②叫人工授粉,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或F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孟德尔把它称为显性性状。

4.若将当年收获的种子种下去,让子一代植株自花传粉,子二代中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3∶1,所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DD、Dd、dd,比例接近1∶2∶1,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5.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总结升华]1.相关概念(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 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 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分离定律课件

分离定律课件
↓ 黑鼠
2378只 2398只
2386只 1235只
1∶1
2 ∶1
34
致死基因的发现 实验二:黄鼠×黄鼠 → 2 黄鼠 :1黑鼠 (每窝胎数较野生型少1/4)
分析:
1、黑鼠可真实遗传,黄鼠不能真实遗传
2、杂交3为测交比,说明黄鼠为杂合体
原因:黄色基因对黑色基因为显性,黄色基因同时为隐性致死基
因。
设:黄色基因为Ay,黑色基因为a
25
不完全显性 (incomplete dominance)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 :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即 “又像父本又像母本”。
26
共显性(codominance)
共显性(codominance) :并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9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例如,纯种高茎豌豆的体 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 成对的遗传因子dd。像这样,遗传因子组成相同地个体叫 做纯合子。因为F1自交的后代中出现了隐性性状,所以F1 细胞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而F1表型的是显性性状, 因此F1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因该是Dd。像这样,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 携带者(carrier):表型正常而带有致病 基因的杂合子。
19
孟德尔规律的补充:
伴性遗传
Thomas Hunt Morgan (1866-1945)
20
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 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 (遗传)或性环连。

分离定律中遗传特例分析(含答案解析)

分离定律中遗传特例分析(含答案解析)

生物专题------分离定律中遗传特例分析一、自交与自由交配1 、概念不同: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交配,植物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动物指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交配。

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交配。

植物和动物都包括自交和杂交,只是动物仍然是在雌雄个体之间进行。

2 、交配组合种类不同。

若某群体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自交方式有AA×AA、Aa× Aa、aa×aa三种交配方式,而自由交配方式除上述三种交配方式外,还有AA×Aa、AA×aa、Aa×aa,共六种交配方式。

3、结果不同。

含一对等位基因(Aa)的生物,连续自交n代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2n,而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占1/2×(1-1/2n);若自由交配n代产生的后代中,AA:Aa:aa =1:2:1。

【例题分析】:1、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全部让其自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A. 1/9B. 3/8C. 1/6D.1/62、已知某动物种群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 1/2 B. 5/8 C. 1/4 D.3/43、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蝇杂交得F1,F1全为灰身。

让F1自由交配得到F2,将F2中灰身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得F3,F3中灰、黑身蝇的比例为 A 1:1 B 3:1 C 5:1 D 8:14、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1)一组全部让其自交(2)二组让其自由传粉。

实验二果蝇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杂交实验

实验二果蝇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杂交实验

实验二果蝇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杂交实验一、实验目的的分离现象及其比例,了解等位基因通过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果蝇杂交实验,观察F2间的分离及两对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同时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二、实验材料灰体长翅基因型:EEVgVg黑檀体残翅基因型:eevgvg三、实验原理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第3号染色体;长翅(Vg)与残翅(vg)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

这两对基因没有连锁关系,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根据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F1代(基因型为EeVgvg)产生配子时,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EVg,Evg,eVg,evg),比例为1:1:1:1。

这四种配子自由结合,在F2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的后代,有4种表型,比例为9:3:3:1。

正反交的结果相同。

四、实验步骤1.选处女蝇:每组做1瓶正交,正交选灰体长翅为母本,黑檀体残翅为父本,将母本旧瓶中的果蝇释放,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3-5只,将处女蝇和3-5只黑檀体残翅雄蝇转移到新的培养瓶中,贴好标签,于25℃杂交培养;同时做一瓶反交。

2.7d后,释放杂交亲本;3.再过4-5天,F1成蝇出现,观察记录F1表型;4.选取3-5对F1代雌雄果蝇,转入一新的培养瓶,于25℃杂交培养;5.7d后,释放F1代亲本;6.4-5d后,F2代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连续统计7d;7.进行X2测验。

五、注意事项1.保证杂交所用的亲本雌果蝇一定是处女蝇;2.杂交后倒掉亲本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回交产生实验误差。

同样在F1自交后,倒掉F1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造成F1和F2的混杂产生实验误差。

六、作业1.什么是处女蝇?如何收集处女蝇?2.写出实验观察数据及结果的统计分析。

分离定律二

分离定律二

高一生物导学提纲(5)课题:基因的分离定律(2)学习目标:1.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2.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课前导学:1.表现型:所研究生物的有关;基因型:所研究生物性状的有关。

2.测交:让F1与杂交。

(完成图解)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了作试验材料。

(2)采用了到的研究方法。

(3)运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

质疑探究:基因分离定律(完成图中空缺的部分)1、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的过程中,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细胞学基础例题精讲:1.在遗传实验中,测交指的是()A.F1与双亲之一相交B.F1与显性亲本相交C.F1与隐性类型相交D.F1与杂合体个体相交2.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C.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3:1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3.下图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示意图,请据图分析:⑴写出有关操作步骤的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⑵豌豆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把标号④杂种种子作为亲本种下,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孟德尔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揭示出________________遗传规律。

反馈矫正:4.豌豆是遗传学上常用的一种实验材料。

下列关于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B.豌豆在自然条件下能产生杂种后代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去雄的母本需要进行套袋处理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个纯种杂交,后代必是纯种B.两个杂种杂交,后代全是杂种C,纯种自交的后代都是纯种 D.杂种自交的后代都是杂种6.大豆的花色紫色(H)对白花(h)为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分离规律的验证
一 原理 植物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必
二 目的
然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发生分离,互不干扰的分到不同的 配子中去,形成带有不同基因的配子。基因的分离可以通
观察糯过质F玉1花米粉和粒非某糯些质性玉状米的杂分种离一而代观(察F1到)。的如花水粉稻粒、的玉分米离、现高
Biography
1822 Born on 20 July (baptised on 22 July) in Hyncice, northern Moravia (then Austrian Silesia) to farmers, Anton and Rosina. 1831-1833 Elementary school in Hyncice. In the autumn of 1833 Mendel moved to the Piarist school in Lipnik. 1834-1840 Gymnasium (grammar school) in Opava. Mendel helped pay his way by giving lessons to fellow students. 1840-1843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in Olomouc. Mendel’s studies included mathematics, physics, philolog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hilosophy and ethics. Augustinian Abbey in Old Brno. Mendel joined the Abbey as a novice under Abbot C. F. Napp (1792-1867) and assumed the name Gregor. Napp and the friar F. M. Klacel (1808-1882) are both thought to have profoundly influenced Mendel’s development as a scien-e)2/e
六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光圈、染色时间、数量、放大倍数 七 几个概念?
等位基因 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正交、反交、测交、回交 自由度
History
孟德尔,G.J. 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1884)
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1822年7月22日生于奥 地利的海因岑多夫(今捷克的海恩塞斯),1884年1月6日卒于 布吕恩(今捷克的布尔诺)。他于184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 特罗保的预科学校,即进入奥尔米茨哲学院学习。1843年因家 贫而辍学;同年10月到奥古斯丁修道院做修道士。1847年被任 命为神父。1849年受委派到茨纳伊姆中学任希腊文和数学代课 教师。1851~1853年去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学、化学、数学、 动物学和植物学,在此期间受到著名物理学家J.C.多普勒的数 学和统计学的熏陶、植物学家F.J.A.N.翁格尔的物种可变和植 物通过杂交可能产生新种观点的影响,这一切对他以后创造性 的科学研究起了很大作用。1853年夏,他从维也纳大学毕业回 修道院。1854年被委派到布吕恩技术学校任物理学和博物学的 代理教师。他在那里工作了14年之久。
The Major Work of Gregor Johann Mendel - Experiments in Plant Hybridization, 1866
Ideas - The inheritance of characteristics is governed by pairs of discrete elements derived from each parent. - These parental elements pass into the germ cells of the offspring without influencing each other; this is the law of segregation. - The inheritance of one element does not govern the inheritance of any other element; this is 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象,加深对粱分、离谷规子律等的作理物解的,花掌粉握粒卡中方的检淀测粉的,方有法糯. 性、非糯性之分。
糯性含枝链淀粉多遇碘呈棕色,非糯性含较多的直链淀粉,
遇碘呈蓝色。这是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别,非糯(Wx)对糯
性(wx)是显性。形成配子时,两种淀粉的花粉粒理论上数
三 材料 量相等。
种植非糯质(W xW x)和糯质(wxwx)两种基因型的玉米植 株,待雄蕊抽出,即将开花前,套袋,于上午露水干时 (约9:00左右),轻拍纸袋,收集花粉,另将上述两种 基因型的玉米植株雌蕊套袋杂交(正交或反交)得F1种子, 将F1种下,按上述方法收集花粉,干燥保存。
从1856~1863年,他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并于1865年在布 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上报告了他的研究结果。1866年又在该会 会刊上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提 出了遗传因子(现称基因)及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重要概念, 并阐明其遗传规律,后人称之为孟德尔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及 “独立分配定律”)。孟德尔在实验中对于解决什么问题(亦即遗 传规律)、选择什么材料和怎样分析结果,都有十分清晰的构思。 他冲出了已往生物学界一直因循的活力论和目的论窠臼、敢于借 鉴物理学中的粒子运动,即粒子的随机结合和分离作为实验设计 分析的基点。在实验方法上一反前人笼统描述亲子间总合性状相 似和不同的做法,把诸如茎杆高度、子叶颜色等作为各自独立的 性状,并设想个体的总合性状乃是由多种独立性状随机组合和分 离的产物。他的另一超人之处是在数据处理上没有忽视未表达所 研究的独立性状的个体的数目。他所建立的测交法最能说明他对 隐性个体遗传内涵的重视。但是这些发现当时并未受到学术界的 重视。
四 步骤
用牙签(或大头针)沾取少量杂种一代(F1)花粉于干燥清洁的
载片上,加1滴KI-I2液,混匀,加盖片,在低倍镜下(4*或10*) 下区别糯质非糯质花粉粒色泽,按5点取样法统计F1花粉粒中糯质
非糯质花粉粒的数目,总数不得少于200粒。
五 将所得结果填入下表,做X2测验,说明什么问题?
糯质
实际观测值(o) 理论预测值(e) (o-e)2/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