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物学】考点总结—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营养物: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以满足生长和繁殖需要的过程

野生型(原养型):不需要生长因子而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

营养缺陷型:由于自发或诱发突变等原因从野生型菌株产生的需要提供特定生长素物质才能生长的菌株

抗药性突变型:由于基因突变使菌株对某种或某几种药物(特别是抗生素)产生抗性的一种突变。普遍存在于各类微生物中。是用来筛选重组子和进行其他遗传学研究

的重要选择标记。

条件致死突变型:指菌株或病毒在某一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繁殖并实现其表型,而在另一条件下无法生长和繁殖的突变类型。

形态突变型:指由于突变而产生的个体或群体形态所发生的变化。

光能无机营养型:具有光合色素,利用光能并以水或还原态无机物为供氢体来同化CO2

光能有机营养型:利用光能,以简单有机物(醇、有机酸)为供氢体同化CO2

化能无机营养型:通过氧化无机物取得能量,并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

化能有机营养型:大多数微生物以有机物为碳源和能源

胞吞作用:膜泡包含固体营养物

胞饮作用:膜泡包含液体营养物

有氧呼吸:化合物氧化脱下的氢和电子经呼吸链传递, 最终交给氧, 并生成水。将底物彻底氧化并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转移至ATP,另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出。

无氧呼吸:化合物氧化脱下的氢和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最终交给无机氧化物的过程。

发酵作用:化合物氧化时脱下的氢和电子经某些辅酶或辅基(NAD, NADP, FAD) 传递给另一个有机物, 最终产生一种还原性产物。(厌氧菌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广义的发酵:利用好氧性或厌氧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

化能异养菌:氧化有机物进行呼吸

化能自养菌:氧化无机物进行呼吸

EMP途径:一分子葡萄糖为底物,产生2 个分子丙酮酸和2 个分子ATP,产能效率低。

多种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材料;

HMP途径:是葡萄糖降解产生五碳糖的主要途径。

ED途径: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的另一途径,只在某些革兰氏阴性菌中发现,独立存在或与HMP途径共存

乙醇发酵: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脱羧、还原生成乙醇

酵母菌→EMP途径获得丙酮酸→乙醇(产物纯)

乳酸发酵:乳酸细菌利用葡萄糖产生乳酸。乳酸细菌具有共同的特点。

(固体平板上菌落不大)

丁酸发酵:葡萄糖经EMP途径产生丙酮酸后, 在厌氧条件下生成丁酸的过程, 由丁酸梭菌完成。

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EMP 途径产生丙酮酸后,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被NADH 还原生成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利用HMP分解葡萄糖为5-磷酸核酮糖,经差向异构转变为5-磷酸木酮糖,由磷酸酮糖酶催化裂解产生3-磷酸甘油醛和乙酰磷酸,分别进入EMP途径

或还原后生成乳酸、乙醇、ATP和二氧化碳。

共生固氮体系:共生固氮作用是指两种生物紧密地生活在一起时, 由固氮微生物进行的固氮作用。形成特殊结构(根瘤)或独特生物(地衣)

自生固氮体系:自生固氮微生物在土壤或培养基中独立生活时,均能固定分子态氮, 将N2还原为NH3。

联合固氮体系:介于共生固氮体系和自生固氮体系之间的一种类型。联合固氮微生物与植物有较强寄主专一性(植物种类和特定品种),比自生固氮效率高,固氮微生物

生长在植物根部表皮或皮层细胞间,不形成特殊结构。

初级代谢:有明确的生理功能, 对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代谢过程。

次级代谢: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个体生长:微生物个体细胞中主要化学组分协调而平衡的增长;

群体生长:个体数量的增加和群体生物量的增长。

直接测数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记数

比浊法(OD600 表示):根据细胞均匀悬浮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和光的穿透量成反比,得到

相对细胞数

稀释平板记数法:将样品作一系列稀释,取定量稀释液加入固体培养基平板,每个活细胞可发育成一个菌落,可推算出待测样品内的活菌数。

液体稀释培养记数【最大概率法(MPN)】:计算样品单位体积中细菌数的近似值

二次生长:两种营养同时存在时,微生物首先利用其中较易利用的营养,进入稳定期后,经过暂短适应,开始利用第二种营养物再次生长。

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大部分是在相同的时间分裂,彼此间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基本一致。适于细胞学等研究

连续培养:在研究细菌典型生长曲线的基础上,控制容器内的培养物达到动态平衡的方法。

在微生物培养期间,通过一定方式使其以恒定的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的

培养方法。

恒化培养:通过控制某营养物添补速度来保持培养菌体恒定生长速度。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恒速流入的新鲜培养基流速相平衡细胞(生长速率均一)适于实验室研究

恒浊培养:细胞培养过程中,采用光电装置自动测定培养液混浊度, 并调节新鲜培养基流速来保持培养液恒定的浊度, 控制菌数的恒定。(内控制)

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总和。

表型:指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质粒: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为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双链DNA分子【cccDNA】按照其表型效应,可以分为至育质粒、抗性质粒、细菌素质粒、毒性质粒、共生质粒、代谢质粒、隐蔽质粒

转座子: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又称易位子;含有与转座有关的基因和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间携带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

转座噬菌体(Mu 噬菌体):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温和噬菌体,以溶源生长和裂解生长交替

繁殖,插入到寄主染色体DNA;

致育因子(F 因子):*接合质粒,一种控制大肠杆菌致育性的质粒。经接合作用F质粒可转入F-细胞使之成为F+细胞

抗性因子(R因子):抗性质粒,普遍存在于细菌细胞中,对抗生素、重金属离子及其它药物表现出抗性。具有转移性,可通过接合作用转移。

产生细菌素的质粒:细菌素质粒,决定细菌素的产生。

毒性质粒:许多致病菌的致病性是由其所携带的质粒引起的,这些质粒具有编码毒素的基因。共生质粒:普遍存在于根瘤菌中的质粒;编码与共生,结瘤,固氮有关的基因;消除或特定片段缺失导致共生作用丧失。

代谢质粒:质粒上携带能降解某些物质的基因(酶),可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降解成可利用的碳源和能源的简单形式。有利于环境保护。

隐蔽质粒:不显示任何表型效应,只有通过物理方法,如,用凝胶电泳检测细胞抽提液等方法才能被发现.

插入序列:IS 为最简单的转座因子。只含编码转座所必须的转座酶的基因,具有末端反向重复序列(10-40bp)

复杂转座子(Tn3):两端为短的反向重复(30-50bp ),中间编

码转座功能和药物抗性基因或其他基因

转化: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

转导:供体基因通过噬菌体作为中间载体转移至受体细胞,是由病毒介导的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

接合: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

普遍性转导:细菌的任何基因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并且所有的细菌基因都能以相同的频率转移。

流产转导:转导的DNA不能整合至寄主DNA上,以游离和稳定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能表达,但不能复制。在选择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

专性转导:只传递供体菌染色体上个别特定基因(噬菌体整合位点两侧);由部分缺陷噬菌体携带特定基因导入受体;缺陷噬菌体由“误切”的形成,频率低

同宗配合:菌体自交可孕,无交配型,自体进行有性生殖;雌雄同株的真菌自交能育,交配因子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不需要经过两个菌丝的交配就能完成性生活史,在同

一菌体上形成雌、雄配子囊

异宗配合:异型杂交,不同交配型进行有性生殖。两个同核个体之间专一性结合,自交不孕。

单核不携带有性生殖所需的全部基因,两个菌丝(核型互补)接合产生接合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