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符号的实际运用

合集下载

视觉传达中非语言符号 的运用

视觉传达中非语言符号 的运用

视觉传达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现今流行的一些书籍、期刊杂志、广告、招贴、网页等,已看不到长篇累牍的枯燥文字,取而代之的是用大量生动、吸引人的图片、插图、版式以及视觉整体设计来表达内容。

一些设计精良的图书,“图文”各占的比例正在偏向“图”,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

这种设计方式正在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印刷系统的各种新形式,软件的开发利用,以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更使大众传媒的视听表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造空间……为什么这种语言文字以外的传播符号,越来越多地被传播媒介使用呢?第一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为了调整和组织人类社会,人们发明和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传达信息。

其中,语言和文字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

所以,在传播学上,称这种传播工具为“符号”或者称“语言符号”。

人类使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传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然而,人类社会在信息传达的历史长河中,还使用了许多其它传达方法,甚至要比使用“语言符号”的历史长得多。

就是说,除了“语言符号”这种传播工具外,人类还拥有其它的许多传播工具和方法,而且即使是在人类创造了语言文字之后,这些工具、方法也依然承担着人类传播信息的重大使命。

这就是在传播学上被称为的“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

既有烽火、信鸽、太阳光等这样古老的手段;还有在社会活动中,人类发出的各种信号,包括有意的和无意的,也包括可视的和可听的信号等等。

这些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非语言符号”,其中,音乐、美术、舞蹈等样式是比较典型的符号系统。

而这些艺术样式至今不仅没有被人类废弃,相反以更新更多的形式活跃在人类传播信息的舞台上,这说明了人类有些要传达的东西的确是语言文字所无法胜任的。

语言文字符号是一个理性的符号系统,而艺术样式的符号(非语言符号)是人的感性的或是情感的符号系统。

两种符号都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它们既互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可以相辅相成,却不能互相替代。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及作用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及作用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及作用摘要: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

论述了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播和作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恰当地使用非语言符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非语言符号;传播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人的表情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它以语言为基础,单独表达一种信息,是人类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包含特定意义的信息载体。

它同语言相辅相成,贯穿交际过程的始终,共同实现交际的目的。

非语言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具有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们进行传播活动的有效工具。

如今,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相当的普遍,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非言语行为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类学家阿尔伯特·麦洛宾在对人际传播中信息传递的情况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人们交谈时,传递一项信息的总效果=言语7%+声音38%+面部表情55%,也就是说在人际传播中,大量的信息是通过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传递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结合在一起,将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是有一定的度的,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将会适得其反。

一、非语言符号的分类1.体语传播体语是指通过人的举止、表情和装束来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又称“身体语言”或“行为语言”,通过体语进行的传播活动,称作体语传播,可分为两种类型:(1)动作姿势。

这里的动作姿势是指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的动作变化来表情达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势或者是面部表情来向学生传达一定的信息。

(2)类语言。

顾名思义,类语言是某种类似语言的符号,简单说,类语言是指人们发出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大多是象声词或叹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感叹词或者是一些拟声词来使自己的语言抑扬顿挫,从而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与运用

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与运用

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与运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语种间社会成员的交流日益频繁,双语种乃至多语种交流也日益成为普遍现象,与此同时,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成为人际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大众传播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非语言符号,充分发挥其作用,越来越为业界和学界所关注。

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传播学学者韦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在合作撰写的《传播学概论》中认为,所谓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文字、图画以外可以通过感官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等的总称,它可以增强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也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

有学者也指出,非语言符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通常分为体语、服饰、类语言等。

体语是指用身体的动作,如手势、表情、眼神等表达某种信息;服饰是指人的衣着装饰在传播活动中传递着某种信息;类语言包括传播活动中的音调、音量、音速、音质乃至停顿等“声音因素”和哭泣、呻吟、叹息、笑声、掌声等“功能性发声”。

纵观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不管非语言符号有多少种或采用哪一种传播方式,也不管它是有意而为还是无意而为,它们都呈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连贯性、相似性、通义性、协同性、即时性以及真实性。

连贯性。

非语言符号“相互连贯,并形成一个色带(色彩)和范围(声音)”。

就是说,非语言符号没有很强的数位性,它传播信息时,只是在一连串的符号中着重突出某个符号,而该符号的表述并没有固定的位置,而且它总是与语言符号或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很少单独出现。

因此,它也可称作连贯符号。

相似性。

非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因为它是把客观事物符号化。

例如,竖起食指可以代表数字“1”,伸出双臂上下扇动可以代表飞鸟等。

通义性。

非语言符号几乎可以称之为“世界语”。

对于非语言符号的译读、理解,似乎无须接受专门教育,因为非语言符号与实物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产生出通用的意义。

例如,向人作恫吓或威胁的姿态,向人做出欢迎或喜爱的动作,这些非语言符号所传达的意义,不同国家的人都能作出相近、共通的理解。

教师的非语言传播符号

教师的非语言传播符号

教师传播过程中的非语言符号有哪些? 其作用是什么?非语言符号(non-verbal sign)指语言、文字、图画以外的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等概念的总称。

它可以增强、扩大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也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

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

它包括人的表情,手势,神态,穿着,打扮以及摆设,建筑,环境和美术作品等等。

老师传播过程使用非语言符号大致可以这样来分类:一类,按人体功能来分为:1、视觉灯;2、听觉类;3、其他类。

二类,按语言学来分:1、肢体语言;2、类语言;3、艺术类语言。

我们可以从第一大类来详细来看老师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功能:I、视觉类:A:服饰语言,穿戴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语言。

通过穿戴和服饰,可以了解一个人,也可以让人了解自己。

例如,很多老师将服饰当做一件小事情,但是作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在服饰方面的要求要比一般人严格些,特别是在课堂上的服饰是特别需要重视的,这是各种文化所共同的。

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

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教师着装要与自我协调。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

自我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要想穿着得体,必须对自身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的服饰应该同他的社会角色相吻合,恰如其分的穿着可以帮助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当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改变时,服饰也应做出相应变化。

同样是教学活动,幼儿园老师的服饰搭配肯定与中学老师的不同。

所以教师的服饰搭配要严谨、适度,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达到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目的,从而通过服饰彰显个人身份、气质特点,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教师自己的威信。

B:体态语言,体态语指人的手势、身体动作、姿态、眼神和面部表情等。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非语言符号是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是通过具象的符号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意思的一种手段。

它主要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动作以及图像、符号等非语言符号。

首先,非语言符号具有传递情感和表达意愿的功能。

人们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状态。

例如,当一个人面带微笑、眼神明亮的时候,往往表示他们心情愉悦、愉快。

而当一个人皱眉、紧皱眉头时,则说明这个人可能感到烦躁、不满。

这些情感的表达不需要语言,但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来。

其次,非语言符号具有补充语言的功能。

有时候,语言的表达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意思。

这时,非语言符号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意义。

例如,在音乐表演中,指挥家的手势、指挥棒的挥动等动作,能够帮助乐手们更好地理解指挥家的意图,从而协调演奏。

又如,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即使与会者之间语言不通,他们可以通过手势、肢体语言来传达意思,达到交流的目的。

此外,非语言符号还具有塑造形象和身份认同的功能。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群体通常有自己独特的非语言符号和标志,这些符号和标志代表了一种身份认同。

例如,一些团队或社交组织会设计自己的标志或象征,用来代表这个组织的价值观和形象。

当人们看到这些标志时,会立刻联想到相应的团队或组织,从而强化了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非语言符号还具有创造美感和艺术表达的功能。

图像、符号、色彩等非语言符号常常被用于艺术作品中,通过抽象的方式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符号可以通过造型、色彩、线条等元素的组合而创造出美感和艺术效果。

总之,非语言符号在人类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传递情感和意愿,补充语言的不足,塑造身份认同,以及创造美感和艺术表达。

通过学习和理解非语言符号,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效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愿。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的运用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的运用

电视新 闻_ T作包括多项 内容 ,如新 闻 语言 、 典 型场景 、 典 型服饰 、 典 型标志 ( 如 叹词对于增加新 闻播报 的效果十分 明显 。 采访 、新闻编辑 、电视播 出等等。这些 内 商标 、会标 、徽 章等 )。
容 当中又都包含 两项 因素 ,也就是语言符 节律 因素在新 闻播 报的过 程 中具 有重 要 作 用。作 为新 闻播报 的 副语言 ,特 殊 的
植入 两个 核心 事件 ( 道 歉 )画 面 :先 是 报 道 同样具有 信息 补充 意 义。另外 ,就
Ma k i y o涂脂 抹粉 ,傲 慢地 敷衍 式道歉 ;
是 在传递 新 闻播 报 主体 情感 态度 方 面具
有 重要 作用。新 闻播报 主体 的穿 着应 当
新 闻 采访是 形成 电视 新 闻的重要 前 后是卸 了装 ,以泪洗 面求饶式道歉 。 提, 具有获悉新闻真相, 揭示新闻事件发生 、
分析与论述 ,探究 了合理运用 非语言符号 新 闻无一 不是 这样 编辑成 的 ,如 央视关
语言符 号在 电视新 闻中的运用方法。
1 电视 新 闻采访 过程 中的 非语言 符号运 用
新 闻报 道过程 中服 饰 的运用 同样 十 J
对新闻播放的重要意 义,并深入讨论 了非 于 《 Ma k i y o的再 次道 歉 》报 道 。该 报道 分 重要 。服饰作 为非 语 言符号 ,对 新 闻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的运用
汪 勇
( 作 者 单 位 :温 州 广播 电视 传 媒 集 团新 闻综 合 频 道 )

要:电视新 闻制作研 究需要 结合符号 学相关理论 , 这是非语言符号应用在 现代 电视新 闻媒体制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 式

非语言沟通案例

非语言沟通案例

非语言沟通案例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符号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非语言沟通案例。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案例。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游客向路人询问路线。

由于语言不通,游客只能通过手势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路人看到游客手指指向地图,便明白了他的意图,用手势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在这个案例中,非语言沟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游客解决了困难。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工作场景的案例。

在一个会议上,一位员工在发言时,用手势和面部表情强调自己的观点,展现出自信和决心。

这种非语言沟通方式能够增强他的演讲效果,使听众更加关注和理解他的观点。

而另一位员工的沉默和低头则传递出不同的信息,让人感觉到他的不情愿和不满。

这些非语言信号对会议氛围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

再来看一个家庭生活中的案例。

一个孩子在家里犯了错误,父母的表情和姿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父母的表情严肃,语气严厉,孩子可能会感到恐惧和愧疚;而如果父母的表情亲切,语气温和,孩子可能会更容易接受教育和改正错误。

这表明了非语言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商务谈判的案例。

在商务谈判中,双方的姿态、眼神和手势都能传递出他们的态度和意图。

一些细微的非语言信号可能会影响着谈判的结果,甚至决定着合作的成败。

因此,谈判双方需要注意自己的非语言表达,同时也需要敏锐地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信号,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非语言沟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还能够影响着人际关系和决策结果。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非语言沟通,学会运用和解读非语言信号,以提高沟通效果,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非语言沟通不言而喻,但却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示。

动态 的姿态包 括身 姿 、 手势 、 体态 语等 。教 师 的身姿是 “ 师容 ” 的重 要 体 现 , 名 优 秀 的教 师应 该 “ 如 松、 如 一 站 坐 钟” 姿 态端庄挺拔 , , 给学 生以美感 , 尤其 是首次与学生见面 ,

个好的仪态 能够 给学 生 留下 好 的第 一 印象 , 产生 良好 的
能与青年学子产生一 种距 离感。年轻 时 尚的青年 教师 可能
语 言符 号是教师传播信息 的一个重要载体 , 由于它具有 普遍 性、 形象性、 多维性和整体性 的特征 , 以合理 利用非语 言符 所 号有利 于教师更好地 完成 教学任 务 , 提高 教学 质量 , 完善 教
学艺术 , 到更好 的教学 效果 。 达
教学 。
非语言符号 主要包括视觉性非语 言符号 、 听觉 性非语言 符 号和其他非语言符 号。心理 学认 为人 通过视 觉接 受 的信
息 占全部信 息量 的 8% 以上 , 0 听觉 大约接 受 1%左 右 的信 0 息…, 可见视觉与听觉在接 收信 息中的重要作用 。据美 国学
者 L 伯德 惠斯 特 的研 究 , 一 个 教 育 传 播 环 境 中 大 约有 _ 在 6 %的信息是通 过非语 言符 号来传 递 的。研究 非语 言符号 5 的学者艾伯特 ・ 梅热 比也提出 了一个公式 : 沟通双 方相互理 解 = 言( % )+ 语 7 语调 ( 8 ) 3 % 十表情 ( 5 ) 该公式 也表 明 5% , 了非语 言符号在 教育传播 过程 中的重 要性 _ 。本 文就 教师 2 J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如何 正确地使用视觉性 、 听觉性 和其 他非 语 言符 号提 出一孔之见 , 以期对教 师课 堂教学有所借鉴 和启

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鲁豫有约----倪萍质朴的爱1.服饰和姿势鲁豫身着黑色紧身连衣装,简单朴素但又不失大方雅致;倪萍身着米黄外套,黑色喇叭裤,朴素简单,平和的穿着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自然地说出人生的真实而朴素的内心感受。

根据嘉宾选择合适的服装,并表现恰当的姿势,为顺利的访谈和节目的成功起到助推的作用。

2..画面语言在节目中播放的片头、宣传片等剪辑而成的组接画面,“一扇紧闭的窗扉,被轻轻开启,尘封内罩的是一派美丽的景致:蝶舞蜂飞,鸟语花香,潺潺溪水,树影横斜,溢霞流丹,如梦如诗,美轮美奂。

”这就是凤凰卫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的片头制作。

精致、细腻、多彩而意寓鲜明深切。

它表明在交流中只要敞开心扉,扑面而来的就是娇艳妩媚的春色。

这就是第一阶段《鲁豫有约》片头的策划和包装,将嘉宾是否敞开自己的内心作为节目成败的第一要素。

观众在看到这题片头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进入片头营造的“内心世界”。

第二阶段《鲁豫有约》的片头相比于第一阶段,节奏、气氛明朗、快乐了很多,因为它要阐述的是“生活中快乐的意义”,简单介绍嘉宾倪萍的生活经历,看到这样的开头,心情自然会放松不少,让观众了解到本期节目的大概,还原嘉宾倪萍真实的生活过程;节目进行中,穿插播放嘉宾倪萍背景资料的图片和视频,充分调动电视多种传播符号并行的优势,增加可看性,扩充信息量,调节访谈气氛,有利于引导主持人鲁豫、嘉宾倪萍、观众的互动传播,了解真实的倪萍,非富趣味性。

3.背景音乐开头的音乐,平和清澈,给观众留下一种遐想,为请出嘉宾做了铺垫;在一段冗长的对话之后,适当的播放音乐,用音乐节奏调节现场气氛,让嘉宾倪萍、观众舒缓平静一下,也让主持人鲁豫有一个整理思路的时间,当现场气氛比较憋闷时,乐队可以提气,一段比较激烈,欢快的乐曲后,嘉宾、观众随之一扫沮丧,而当嘉宾、观众、主持人说出比较夸张,或者比较出采的话语时,演奏出简短的乐句,强化这个内容,谈话内容比较情绪化的时候,音乐起到一些烘托强化或者缓解的作用,音乐变成为节目中掌握情绪的工具。

论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

论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

论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一、什么是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涉及到社会中每个阶层、每个领域之中的,但它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曾经有人总结过这样一个公式: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语调(占38%)+形象(占55%)+语言(占7%),由此可见,非言语沟通在我们这个资源化、信息化日趋完善的时代里,其占据了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手势、表情、眼神、笑声等都可以说话或传情。

所以,非言语沟通不仅是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补充,而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态度和兴趣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感应。

二、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一)有时候某一方即使没有说话,也可以从其非言语符号上比如面部表情上看出他的意思,这时候,非言语符号起到代替言语符号表达意思的作用。

(二)非言语符号作为言语沟通的辅助工具,又作为“伴随语言”,使语言表达的更准确、有力、生动、具体。

(三)调整和控制语言,借助非言语符号来表示交流沟通中不同阶段的意向,传递自己的意向变化的信息。

(四)非语言沟通不是一个人本身所能轻易控制的,所以在很多时候,他能比语言更加准确的获取你所需要的正确信息。

由于非语言沟通形式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存在沟通。

没有语言不等于没有沟通,而且非语言沟通能表达更加具体的信息。

但是非语言沟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非语言沟通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不同的人之中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

非语言沟通的这些特征一方面决定了非语言沟通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在非语言沟通中,目光,衣着,微笑是三个最为重要的方面!1.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窗口,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信号,因为它是人身的焦点。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眼神是非言语沟通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眼睛来加强沟通,是人人都会遇到的,但对于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就超出了日常生活范围,而带来了职业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眼神加深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衣着在不同的交往情境中,服饰的搭配可以展示一个人的品味和素质,也象征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

谈一谈非语言符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谈一谈非语言符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谈一谈非语言符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曾经被多数人误认为职业技术学校是专学技能的地方,而语文等文化课属于豆芽科,因此一段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受到冷落。

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职校语文教学工作受到一定重视,教师也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观念与方法不断与时俱进。

教学离不开课堂,向每堂课要质量,这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使用好语言符号,而且可以运用非语言符号来辅助语言、配合语言符号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眼神;表情;手势语;姿态;着装;副语言;反馈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27-0031 善于用眼神来说话眼神是属于视觉型非语言符号,表现力强,难以自我控制,也最容易流露真情实感,传递真实信息。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人的心灵世界一览无余。

在语文课堂上,我会是用慈祥的目光看学生,让他们解除紧张感、压抑感;当个别学生出现不守纪律的行为,如打手机、说话等,我会怒目相瞪,让他明白课堂纪律不容破坏;当学生回答问题,我用鼓励的眼神,让他勇敢表现;当学生反映情况,背诵诗词,我会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她。

我是一个急性子,但对学生却是温和平静的。

学生们描写我是“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我挺高兴,学生不怕我,愿意亲近我,师生关系其乐融融。

2 通过表情传播知识所谓“察颜观色”的“颜、色”都是指面部表情。

美国记者约翰在回忆罗斯福总统时写道:“在20分钟的时间里,罗斯福先生的脸上表现出诧异、好奇、故作吃惊、真正的兴趣、焦急、卖弄辞藻以示担心、同情、决断、幽默、尊严和无比的魅力。

然而,他几乎什么话都没有说。

”罗斯福先生那千变万化的面部表情是多么富有表现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常常通过表情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

比如,对新课文的教学,我会以好奇来带动学生;对学生的交流,我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对弱小的同情,对凶恶的憎恶。

我虽然没有罗斯福总统的魅力,但我的努力尝试却有了显著效果,比较而言,学生们喜欢我的课。

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运用

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运用

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运用唐彩红现场感,是电视媒体最大的竞争力和魅力所在。

近年来,为了提高电视新闻的现场感,越来越多的记者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采用现场出镜的手法,通过记者在现场的出镜解说带领屏幕前的观众一起进入新闻现场,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在记者出镜时,除了使用语言文字描述信息之外,出镜者的体语、手持物件、现场环境、声音背景等非语言符号也对电视新闻的构成和传播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适当巧妙地运用非语言符号,能够让电视新闻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可看性和标识性,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已成为出镜记者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非语言符号在交际范畴中,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以外的所有其他传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分为三类:肢体语言、视觉非语言符号和听觉非语言符号。

在记者出现的现场,身势语是指记者身体动作的符号系统,包括手势、动态姿势、面部表情、触觉和眼神等。

视觉非语言符号一般包括场景的位置和环境,记者手持的物体等。

,可以使观众从现场一目了然地获得一定的新闻信息。

听觉非语言符号是指场景的声音符号,如风声、雷声、鸡犬啼叫、噪音等。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常同时传递着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符号体系。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但非语言符号同样也在日常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美国学者L.伯德惠斯特尔估计,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

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将其称作“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都能理解的微妙代码”。

二、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作用正是因为非语言符号对信息的传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其在出镜报道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电视报道现场感。

出镜记者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出现较晚,“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形式最早出现在《东方时空》。

但是,这种电视报道的形式一经出现,就引起了电视业的震动。

记者在现场带领观众了解事件、探寻真相、还原新闻发生的瞬间,给了电视观众一种全新的收看体验。

举例说明非语言符号在交际中的运用,并总结非语言符号的交际策略

举例说明非语言符号在交际中的运用,并总结非语言符号的交际策略

举例说明非语言符号在交际中的运用,并总结非语言符号的交际策略非语言符号在交际中被广泛运用,其中包括目光接触、空间距离、言语表情和身势表情等。

例如,在会议中,主席台靠近舞台中间的位置通常是留给重要嘉宾的,而靠近舞台边缘的位置则留给了一般嘉宾或工作人员。

此外,在商务谈判中,双方的目光接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表明他们正在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

非语言符号的交际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语言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点头和摇头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这样做可能被视为不尊重对方的表示。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非语言符号的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2. 注意身体语言的细节。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双方应该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并保持姿势和面部表情的自然和舒适。

此外,在交流过程中,身体语言也应该与言语表达相互配合,以提高交际效果。

3. 善于利用非语言符号来提高传播效果。

例如,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可以通过使用手势、面部表情和声音来增强演讲的效果。

此外,在商务谈判中,双方可以通过使用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递和接收信息,从而提高沟通效果。

非语言符号在交际中的运用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语言符号的含义和用法,并善于利用非语言符号来提高传播效果。

非语言符号的实际应用

非语言符号的实际应用

非语言符号的实际应用非语言符号可分为: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听觉性语言符号和其他的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有(1)传播态度与情绪:一个人对人对物的态度往往表现在他的脸上,表现在他的体语上。

比如,从谈话双方的坐姿很容易刊出他们各自的态度,一个身体前倾、双膝并拢、双手紧握放在腿上,而另一个则跷着二郎腿,靠在沙发背上,双手抱于胸前,两人的态度已通过这些非语言符号表现出来了。

情绪也很容易通过非语言符号表现出来,一个手舞足蹈的人心情一定不错,一个垂头丧起气的人一定有不顺心的事。

一件意义非同寻常的纪念品可以使敌对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一束玫瑰花可以让情人重归于好。

(2)补充与强化:谈话时比比划划、眉飞色舞,演讲者在激昂之时用力挥舞着拳头,教师表扬学生时伸出大拇指,非语言符号在这里都起到了补充与强化语词表达的辅助作用。

(3)代替词语:在一些特殊的传播环境中,非语言符号可以代替语言符号传播信息。

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导演只能使用特定的手势指挥摄制人员的工作;舞蹈演员借助舞蹈语言传递情感;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上下班的铃声以及聋哑人的手语,这些非语言符号可以代替词语参与传播活动。

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是现而易见的.首先从视觉方面来讲,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向他人展示的是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生活状甚至是当时的心情等.非语言符号的出现意义是深远的。

他把便利带到了人类的生活中,可以说是生活的各个层面。

比如,在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各种交通标记,每一种标记都是简单明了,这与他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形象性。

多维性。

整体性等特性是分不开的。

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更是随处可见的。

他帮助人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更是如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他的作用推动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当两个人在交谈是,使用一些体语,也就是非语言符号,不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且更形象话,这是语言符号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首先如书本上所讲的,非语言符号可分为: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听觉性语言符号和其他的非语言符号。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非语言符号的表达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非语言符号的表达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非语言符号的表达技巧1.观众感受不到的,靠记者去感受观众可以通过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了解新闻事件的具体要素,能知道精准的数据,也能看到现场的情况,但是现场的味道观众闻不到,某些东西的触感观众感受不到,而出镜记者在现场不仅能看、能听,还能闻、能摸,记者可以把在现场感触到的说出来,将事件更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注意细节,利用现场物品做道具有时候记者到达现场时,事件已成定局,我们就需要仔细观察,注意细节,找到可以为我们所用的物品,把这些当作道具,把一些冷冰冰的数字转化为生动直观的画面。

例如:记者对交通事故进行现场报道,到达现场后发现,一辆大货车超速侧翻在高架桥上,原本装在车上的一捆捆货物散落在桥上,挡住了车道。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看到路上货物的大小,记者走到货物旁边,用自己的身高和货物的高度进行比较:“我的身高是 1.68米,这包货物比我还高出四五个头,几包这样的货物就已经把车道堵住了,其他车辆已无法通行。

”再比如,热心观众提供线索,某个村子里有人挖坑卖土,形成大土坑,对村民日常生活造成安全隐患。

记者赶到现场,发现土坑口非常大,深度一时无法估算,近景和特写拍摄也展现不了土坑的深度,出于安全考虑记者不能贸然下坑,于是记者拾起一块大石头扔下坑,镜头随着滚动的石头进行拍摄,再配合出镜记者的现场解说,观众就很直观地看到土坑到底有多深了。

3.神态情绪要自然神态情绪是表达的另外一种形式,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如果无法控制好个人情绪,会影响到报道的质量。

不同的出镜记者由于性格、个人素养等方面存在差异,现场报道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状态也会不一样。

出镜记者不用刻意表现,要全身心融入现场,用自然的神情配合适当的语言还原事件真相。

例如:在节日期间,媒体一般会拍摄当地的庆祝活动,本来现场是热闹喜庆的,如果出镜记者表情严肃,情绪低沉,语言的表述也没有展现现场热闹的氛围,那么这种传达方式就不合适。

4.以“情”带“声”“无声胜有声”这句话有时候也适用于新闻现场报道,很多人会不理解,认为现场报道就必须要说话,其实有些情况下记者调动好自己的情绪,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结合现场环境的烘托,也会使报道更鲜活、更真实。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及作用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及作用

课堂教学中⾮语⾔符号的传播及作⽤2019-07-21摘 要:⾮语⾔符号是⼈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具,也是课堂教学中⼀种重要的传播⽅式。

论述了⾮语⾔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播和作⽤,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恰当地使⽤⾮语⾔符号来提⾼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符号;传播⾮语⾔符号是指不以⾃然语⾔为语⾔符号,⽽是以⼈的表情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它以语⾔为基础,单独表达⼀种信息,是⼈类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包含特定意义的信息载体。

它同语⾔相辅相成,贯穿交际过程的始终,共同实现交际的⽬的。

⾮语⾔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具有语⾔不可替代的作⽤,是⼈们进⾏传播活动的有效⼯具。

如今,⾮语⾔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也相当的普遍,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语⾏为不仅有助于提⾼课堂教学的效果,⽽且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个重要环节,⼈类学家阿尔伯特·麦洛宾在对⼈际传播中信息传递的情况进⾏研究后,得出结论:⼈们交谈时,传递⼀项信息的总效果=⾔语7%+声⾳38%+⾯部表情55%,也就是说在⼈际传播中,⼤量的信息是通过⾯部表情等⾮语⾔符号传递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语⾔符号和⾮语⾔符号结合在⼀起,将会对教学有很⼤的帮助。

但是,⾮语⾔符号的传播是有⼀定的度的,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将会适得其反。

⼀、⾮语⾔符号的分类1.体语传播体语是指通过⼈的举⽌、表情和装束来传递信息的⾮语⾔符号,⼜称“⾝体语⾔”或“⾏为语⾔”,通过体语进⾏的传播活动,称作体语传播,可分为两种类型:(1)动作姿势。

这⾥的动作姿势是指通过⾝体的某⼀部位的动作变化来表情达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些⼿势或者是⾯部表情来向学⽣传达⼀定的信息。

(2)类语⾔。

顾名思义,类语⾔是某种类似语⾔的符号,简单说,类语⾔是指⼈们发出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多是象声词或叹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些感叹词或者是⼀些拟声词来使⾃⼰的语⾔抑扬顿挫,从⽽活跃课堂学习⽓氛和激发学⽣学习的兴趣。

新媒体视域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探析

新媒体视域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探析

新媒体视域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探析在新媒体时代,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非语言符号,包括但不限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的音调和节奏、色彩、图形等,它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解读方式。

首先,肢体语言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沟通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例如,点头在大多数文化中表示同意,但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表示尊重或礼貌。

因此,在新媒体传播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差异对于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其次,面部表情是非语言符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微笑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视为友好和积极的象征,但在某些文化中,微笑可能被误解为轻浮或不真诚。

新媒体平台上的表情包和动画角色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文化差异,以避免误解。

声音的音调和节奏也是跨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非语言符号。

不同语言的语调和节奏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在新媒体的音频和视频内容中,适当调整语调和节奏,可以帮助信息更准确地传达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

色彩在跨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与喜庆和好运相关联,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与危险或紧急情况相关。

新媒体设计中的色彩选择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

最后,图形和符号也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非语言符号。

不同的图形和符号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和平鸽在许多文化中是和平的象征,但在某些文化中可能并不具有相同的意义。

新媒体内容创作者在使用图形和符号时,需要对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

综上所述,新媒体视域下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需要创作者具备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符号意义,以确保信息的有效、准确传达。

通过精心设计和选择非语言符号,可以增强跨文化沟通的效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语言符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人类自然传通手段中的各种非语言手段。

诸如姿势、表情、眼神、形体动作、身体接触以及服装的选择、整容手段、香水气味和时间与空间的使用形式等都具有符号意义,都可以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渠道来表情达意。

它不但可以加强、扩大语言手段的作用,还可以弱化、抵消语言手段的效果。

如表情会表现言不由衷,眼神闪烁。

超越自然语言的范围,通过人的感官而感知的符号系统。

表达的信息常常带有某种暗示的性质,用来补充自然语言或表露感情。

有三种类型:1.动态无声的。

以身体的动作表示“意义”,如点头、打手势、抚摸、拥抱等。

2.静态无声的。

利用空间距离来传播某种信息,如呼吸、气味、服饰等。

3.有声的。

利用语音的特点来表达意思,如叹气,呻吟等。

这里我就主要说下我对非语言符号在广告中的作用。

一般认为,一个人平均每天留下记忆的广告条数是1.79条,而18.8%的消费者几乎记不得任何广告。

能够记住1—3条广告的人为46.6%。

由此看来,尽管大部分消费者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和刺激所包围,但是他们忽略大部分收到的信息,而是注意其中很少一部分。

有一家化妆品公司曾经以一张普通的黑白广告和一张相同的图案,但是却用蓝色商品照片配合红色标题印刷而成的彩色广告,来做注意效果程度差异的调查。

结果显示,同样的设计中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商品的照片,以黑白和彩色而言,黑白广告的注目率占46%,而彩色印刷的注目率却高达84.1%,可以说效果上增加了两倍。

另外,在黑白广告之中,第一眼就注意到标题字的人占0%,而在彩色印刷广告中,却仍有7%的注目率。


如今,企业的竞争除了厂房、设备、资金、土地、能源、原材料等硬资源的竞争外,越来越重视企业区位、信誉、品牌、营销渠道、客户关系、经营理念、网络、制度安排、物流体系、业务流程等软资源的竞争。

软资源的升值往往需要广告的传播,而厂商为了在“销”烟弥漫的商海中,打响自己的产品,占领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就总是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产品广告从广告的汪洋中脱颖而出。

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高达四百多亿美元,广告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然,并非任何广告都可以为企业软资源升值,有些广告反而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只有优秀的广告才能为企业带来好处。

优秀广告的评价标准很多,归纳起来,我认为:广告创作在重视语言符号的同时也要重视非语言符号。

广告应用非语言符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经济萌芽时期最初的广告传播活动。

譬如叫卖广告,通过吆喝来兜售商品,或者以各种音响等非语言来招徕顾客。

我国《诗经》也有商人在卖麦芽糖时吹箫为号的记载。

里面的角笛、箫子、笛声、箫声也是非语言符号。

还有实物广告、幌子广告、招牌广告、印刷广告等都渗透着非语言符号,甚至实物、幌子广告更多地用非语言符号来传播。

公元1141年,法国卜莱州曾有一个由12人组成的叫卖组织,吹着角笛在大街小巷进行叫卖活动,召集人们去光顾。

近代的广告传播也离不开非语言符号。

从1625年《英国信使报》刊出一则图书出版广告,1650年《新闻周报》刊出寻马悬赏启示起,到今天的报纸广告都有非语言元素的运用。

姑且不论广告中的图片,就里面的线条、位置、空白等也无不传递着非语言符号的信息。

现当代的广告传播同样离不开非语言符号。

192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商业无线电台,开始了广播广告的播出。

广播广告虽然比较侧重语言符号,但是,其中的停顿、语调、音质、音色、音调、音乐,甚至播出时间、次数等,都是非语言符号的体现。

现在的电视广告、霓虹灯广告、路牌广告、交通广告、直接邮寄广告、销售现场广告、互联网广告等,都有许多符号是属于非语言的。

因此,在人类进行广告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都或多或少,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非语言符号进行传播。

可见,非语言符号传播在广告传播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功劳是绝对不
能抹杀的。

我们看到的许多广告,通过传授有关产品的知识,对产品的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介绍等手段来教育消费者,增加消费者的产品知识,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对广告所宣传的产品服务产生胜任与好感。

但是,消费者的文化层次是不同的,许多消费者对比较专业的知识往往听不懂。

例如,电视画面上一条鲜红的血管中流淌的血液被血管壁上的血栓阻挡,缓慢地流动。

中科甲尔的“××药物因子”进入血管,迅速融掉血栓,同时推动溶解的血栓向前流去。

接下来,整条血管变得畅通……药品机理广告多数是通过三维动画技术将发病的病灶或病致病菌以拟人或拟物的形式表现在画面上,同时,将药品的某种成分或所谓秘密成分以对立面的方式或形象(正面形象)直接破坏或杀死病灶或致病菌。

整个过程用非语言符号来表达,给人非常鲜明和直接的认识。

整个广告没有过多涉及到专业术语,这是语言、文字等语言符号无法企及的。

虽然非语言符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广告创作中无视非语言符号的存在,没有自觉、有意识地运用非语言符号的从业者还大有人在。

甚至有些传播者不注意适度原则,受教条主义的影响,大量、盲目应用非语言符号,导致非语言应用的泛滥。

为此,本文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希望广告从业人员正视非语言符号的存在,自觉运用它,研究它;重视调查研究,注重反馈;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不断努力,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语言符号优化广告创作,提高我们的广告创作质量,为我们的广告传播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