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耀诗集

合集下载

河床_昌耀 课件

河床_昌耀   课件

写作手法
1、拟人: 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幻想成
“河床”,赋予“河床”以人的思维、人 的情感。以第一人称的方法来写,拉近了 与读者的距离,是诗歌显得更亲切,更有 利于抒情。
2、排比: 作用在于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有利于表现“河床”的雄阔美,抒发 诗人内心的澎湃激情。
语言运用
• 请根据下面的说法填上相应的成语。
2. 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雄性美
3.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富有使命感
4.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博爱
•请从修辞上对“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进行赏析。
诗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我宛若 一个躺倒的巨人,轻轻地笑着,让那 些马车早早上路,“轮子跳动在我鼓 囊囊的肌肤”,写出了河床的宽厚慈 爱,对待马车的队伍就像对待自己的 孩子,同时也写出了河床的壮阔和力 度之美。又把马车刮木的声响比喻成 迎神的喇叭,使河床弥漫上肃穆与神 秘的色彩,整个画面鲜明形象而充满 厚重与阳刚之美。
三、标点的运用
这首诗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也是很 讲究的。几乎每一句都标以句号,这样 做的用意是限制语流的速度,使每一句 都形成一个环境,形成一个嶙峋的、自 足的空间。仿佛电影中的蒙太奇组接, 每一个画面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这就 恰到好处地展示了黄河源河床粗砺的地 貌,以及诗人沉雄、稳健、恒久的感情。
这首诗的意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 虚实相生,显得既不拥挤也不空洞。
实的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 我走向远方”,“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在 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等,给人以 具体的视觉刺激。
虚的如“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 雄性美”,“我是父亲”,“我在每一个瞬间都 表现为大千众相”,“是眩晕的飓风”,“我是 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 始皇帝”,“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 是驰道。是不可攻克的球门”等,给人以空洞虚 幻的美感。

峨日朵雪峰之侧

峨日朵雪峰之侧

意象解析
峨日朵雪峰之侧蜘蛛的含义是:蜘蛛 是物质世界极为普通的生灵,却能"默 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说明真正强 大雄壮和坚韧的不是外在形式或形象 ,而是精神、意志和心灵
第7部分
总结
总结
《峨日朵雪峰之侧》 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 向往的乌托邦,那是 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
的天堂
诗中通过登山过程 描绘了诗人对自然 的敬畏和对征服自
答题
答题
请问 诗中是如何描写雪峰落日景象?有什么作 用
BRILLIANT JOURNEY ABOUT NATURE
-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XXXX
XXXXX
创作背景
02
这也体现了诗人 已经从一个"英雄 "的年代大步跨入 了一个真正的"人 "的年代
03
同时这首诗是登 山勇士的自我写 照
第4部分
朦胧诗定义
朦胧诗定义
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 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
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朦胧诗定义
"朦胧诗"并没有形 成统一的组织形式 ,也未曾发表宣言 ,然而却以各自独 立又呈现出共性的 艺术主张和创作实 绩,构成一个"崛 起的诗群"。曾在 当时文坛引起争论
朦胧诗定义
第5部分
文学赏析
我们或许见过雪山 落日,或许见过攀 岩比赛,或许还见 过蜘蛛人的表演。 但我们或许没有见 过将这种种意象组 织在一起的诗篇, 《峨日朵雪峰之侧 》则让我们领略到 了这些
作者照片

河床---昌耀

河床---昌耀
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 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 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 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 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 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 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很多 诗作以不分行来表达,有很强的 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 昌耀于2000年3月患癌症逝世, 绝笔作为《一十一枝红玫瑰》其 出版的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 (1986)、《命运之书》 (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 步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 《昌耀的诗》(1998)等。2000 年诗人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 行世。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 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河床
昌耀

昌耀(1936—2000),原名王 昌耀。中国伟大的民族诗人。籍 贯湖南桃源。1950年参加中国人 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1953年, 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 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 诗作。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 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 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后调 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 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 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后 曾率团出访俄罗斯等国家。其代 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 们!》、《慈航》、《意绪》、 《哈拉木图》等。
河床
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
部分称为河床。 本诗中的河床应是黄 河的河床。
本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
并把“我”幻想成河床,实际 上是将河床拟人化,在河床中 渗进了“我”的感觉、情绪和 思考。
诗中写出了河床怎样的地域特征、外在的形态 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特征? 地域特征: 黄河源河床 外在的形态特征: 坚实、宽厚、壮阔、雄性美、有时滋润、 有时干枯、有时浩荡、沟壑纵横、屈曲下陷、 古老沧桑。 内在的性格特征: 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博爱、追求原始 野性之美、富有使命感

《峨日朵雪峰之侧》

《峨日朵雪峰之侧》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当时被 打成右派。在这个沉闷且冷寂的1962年 里,昌耀因言获罪,正在距峨堡乡不远 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本诗 写于特殊年代,昌耀遭受不公正待遇, 先后辗转于青海的藏族乡村、西宁的郊 区工厂、祁连山等地,生活艰辛,命运 坎坷。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自弃,反倒因 远离城市喧嚣而从这荒漠野地获得了一 种内在的冷静与清醒,对于生命的受难 也产生了新的理解与阐释。
太阳和山海并举, “太阳”象征 的是光明、是未来、是希望,它虽“彷 徨许久”,但最终仍旧出场、带给人们 新的期待。
而“山海”象征的是深渊、是失望, 它虽“引力无穷”,但人们仍然在以自 己的方式不断奋斗、砥砺向前。
石砾、深渊
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落日的动势和石砾滑坡的动势都是下坠 的。这里的石砾和深渊代表着种种挫折与打 击,出现在人们追求光明的道路上,考验着 人们的意志和毅力。
这首诗都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太阳、山海、石砾、 罅隙、岩壁、雄鹰、雪豹、蜘蛛
特点:太阳、山海、石砾、巨石的罅隙、锈蚀的岩壁、 雄鹰、雪豹等一系列意象,构成雄浑、壮美、崇高、紧 张的意境,而蜘蛛是弱小、可怜的形象特征。
太阳、山海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1)“此刻”暗示之后并未放弃 征服新的高度。“仅”这高度并 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 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 所达到的。
(2)“我”:休息时小心向山峰附近“我”:惊异于眼前的落日景象
(5)太阳“彷徨”:将沉未沉的夕阳,犹如前后两难的“我”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现代诗歌文学常识:一、作品作者1、《川江号子》:作者蔡其矫,诗集有《回声集》《涛声集》《倾诉》等。

2、《神女峰》: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龚婷婷。

当代女诗人,《双桅船》、《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的诗》。

3、《贺新郎》:毛泽东,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

“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4、《河床》:作者昌耀。

1957年因写诗被打成“右派”,在青海务农,20年后重返诗坛。

《昌耀抒情诗集》5、《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原名郭路生,诗集《相信未来》、《食指的诗》。

6、《雪白的墙》:作者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组诗《断裂》。

7、《无题》:作者邹荻帆,七月诗派,诗集《尘土集》《木厂》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8、《也许—葬歌》:选自《死水》。

作者闻一多,原名亦多,又名家骅,字友三、友山。

诗集《红烛》《死水》。

9、《秋歌——给暖暖》:痖弦,本名王庆麟,20世纪40年代末去台湾,台湾诗人。

诗集《深渊》《痖弦诗抄》《痖弦诗集》10、《蛇》:作者冯至,原名冯承植,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还有诗集《十四行集》《十年诗抄》,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中篇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1、《金黄的稻束》:作者郑敏,九叶诗派,《九叶集》(合集)。

12《边界望乡》,作者洛夫,原名莫洛夫,20世纪40年代去了台湾。

诗集《灵河》《石室之死亡》13、《老马》,作者臧克家,笔名少全,何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臧克家诗选》1。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单篇文本研读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 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1926年参加北伐。1927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 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 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作品有《中国史稿》和 《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共38卷。
诗歌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概,想象一个巨人立在地球边 上看到宏伟壮丽的景象,由此心生对“力”的赞美、歌颂,以至于 对“力”的倾倒,体现出诗人充实的内心和沸腾的激情,反映了被 五四运动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豪迈气概。
2 2立在立地在球地边球上边放上号放红号烛 红峨烛日朵峨雪放上号放红号烛 红峨烛日朵峨雪日峰之朵侧雪峰致之云侧雀 致云雀
峨日朵雪峰之侧
一、作者简介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1950年
青春时刻,昌耀登上《峨日朵雪峰之侧》, 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青春时刻,3.鉴赏比喻、象征、对比
雪莱《致云雀》,通过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等表达技巧及其运用。
光明和理想的向往。诗人们用凝练的语言传 4.领会并学习诗人的观点
达着自己深厚而真挚的情感。
态度。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D.本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摧毁旧事物、创
造新世界的激情。
D 【解析】“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应是运用了拟人、夸张的 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材分析】《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现代诗人昌耀创作的一首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教学设想】当代文坛的优秀作家很多,优秀作家的成功莫不与他们对语言的尊重相关,尤其是诗歌的语言。

昌耀诗歌语言的特质是值得深思的,不仅在于他在用语方面独辟蹊径,更在于他拥有自身独立的灵感,跳出了同一时代诗歌的歌颂范式的狭窄领域,而抒写着自己对苦难的体会、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辨别,难能可贵地坚持着对艺术的纯正追求。

昌耀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诗人是可以创造诗歌语言的。

这一点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中体现的较为明显。

【教学目标】1.了解昌耀及诗歌特点,把握诗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意象及象征意义,感受诗歌意境美。

【核心素养】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把握诗歌内容,提升鉴赏水平。

2.赏析诗歌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感受凝重壮美的艺术氛围。

3.联系语境,品味诗歌内涵,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4.感受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强大生命力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歌语言的质感、透明而饱满的特点。

2.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品读导入:鹰·雪·牧人昌耀鹰,鼓着铅色的风从冰山的峰顶起飞,寒冷自翼鼓上抖落。

在灰白的雾霭飞鹰消失,大草原上裸臂的牧人横身探出马刀,品尝了初雪的滋味。

诗人柏桦曾说:“诗人比诗更复杂、更有魅力、也更重要。

诗人的一生是他的诗篇最丰富、最可靠、最有意思的注脚,这个注脚当然要比诗更能让人怀有浓烈的兴味。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役期”最长的“右派”诗人之一,昌耀的一生犹如一场恶疾。

而他的诗如同徐徐打开一幅色彩斑斓高原油画长卷,沛然而出一种丰富而博大的生命意识。

内陆高迥——关于昌耀——昌耀生平

内陆高迥——关于昌耀——昌耀生平

《 记尼娜 ・ 丘金诺娃》 手迹之三

内陆。一则垂立的身影。在河源。
谁 与 我 同 享 暮 色的 金 黄 然后 一 起 退
入 月亮 宝石?
孤 独 的 内陆 高迥 沉寂 空旷恒 大
● 关 于 昌 耀
使 一 切 可 能 的 轰 动 自肇 始 就 将 潮 解
而 失去 弹性 。 而永远 渺 小 。 孤 独的 内陆 。
∥ j 0 {{ 一 』 叠 0 c 々 ’ I

童 1§
刍i : - ’丘 { 1 J 2々 -
主j l '
厅 L
4 , f t
, 旱 ,
’ j
宴・ j


雪、 j ' - %
《 记尼娜 ・ 丘金诺娃》 手迹之二

垡嵋聘 一一 . 二 . 墨国萋
{ ・ j , 一时 耄 志 向 社 仆

“ 昀
● ● f 1
闷让仆p
p庇 ¨ 1 l i j ’ 崎
J斗


瞎一 ,轴 牝 蚶 忝

寿 止


- .
L L _

¨ 批
口 ^
《・ ・ {
±
l . , . 1 荽葫 置




I . . . ~

。 曲 _

娃硒 以 t 的啊 屯 、 值 ^ 噍基 亨 n “± . 芏■晓 l ,坩帕 . 可 ’ 如 陀l 码 丰 l ¨q . . ¨ 。 , . 每 娃 t 卅
. 一 .
“ 一

i 、 暑泰 勾d 々 砷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 赏析 作者简介)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 赏析 作者简介)

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1983年7月27日删定【作者简介】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

湖南桃源人。

1955年毕业于河北省荣军中学。

1950年参军。

任38军114师文工队队员。

曾参加朝鲜战事,负伤致残。

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

历任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杂志编辑。

1957年定为右派。

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

青海省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届政协常委。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

【写作背景】中国的1962年是一个渐趋冷寂和沉闷的时段。

写下过早期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因为已经提前冷寂和沉闷了,所以此时得以在其中掺入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度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昌耀的所有诗作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根本和落脚点最终都在诗歌主体本身。

就这首短诗而言,他一方面在观照和揣度外在的年段(当然他自己正置身其中),另一方面,他又以此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内里世界,观照和揣度自己的心理时空【整体感知】《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是现代诗人昌耀。

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多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河床-昌耀

河床-昌耀

是对狞厉粗犷的 原生力量的认同
课堂小结:
诗人运用这么多的意象, 可以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展现 “河床”的美,表现青藏高原 的原始风情。这些意象是为主 要意象“河床”服务的。
昌耀诗的意象构成,一方面是高原的 历史传说、神化,另一方面是实在的民族 世俗生活事件和细节。在从博大的青藏高 原上折射出来的精神生命图像中溶入了自 己对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文化历史、神话传 说、民间世俗的深切体悟、尊敬和认同。 这首诗中,诗人选择“我”作为抒情者, 代替河床发言,正是在高原的二十多年的 生活和自身命运的悲剧性使得诗人与高原 达成了某种心灵上的默契的表现,从而使 诗歌的意象从实体向深层的文化内蕴和原 始的神秘感靠近。此时,高原已经不是无 垠的荒甸,而是真正的精神领地。
美国文艺理论家桑塔耶纳指出: “看得见的景象还不是诗歌真正的客 体。”“还有一种超越可见界线的、 视觉综合力不能捕捉的景象。”这种 景象指的就是象征意蕴。
河床的象征意义?
河床
把我幻想成河床,所有的形象特征既 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诗人渗 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但这不屈不挠 的人类精神载体,又可以被看做人类各种 性质大致相同的经验:可以说河床既是我, 又是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 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 象征。诗人通过河床这个象征物,把景物 与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凝聚在一起。
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 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后曾率团出访俄罗斯等 国家。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 《慈航》、《意绪》、《哈拉木图》等。昌耀 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楼自杀,绝笔 作为《一十一枝红玫瑰》其出版的诗集有《昌 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 (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 沙盘》(1996)、《昌耀的诗》(1998)等。 2000年诗人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 已为人共识.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峨日朵雪峰之侧【1】昌耀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2】入巨石的罅隙【3】。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赠与的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1983年7月27日删定【注释】【1】选自《昌耀抒情诗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峨日朵雪峰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内,是祁连山脉的一座无名山,靠近祁连县峨堡镇,山顶终年积雪。

作者在诗中借称这座山为“峨日朵雪峰”。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北桃源人,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划呀,划呀,父辈们!》《意绪》等。

【2】揳:把楔子、钉子等捶打到物体里面。

这里指用力撬入。

【3】罅隙:缝隙。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

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

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

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了宏大的诗歌个性。

2.评价“昌耀是不可替代的,如青铜般凝重而朴拙的生命化石,如神话般高邈而深邃的天空,我们深深感谢他留给诗坛一个博大而神奇的认知天空。

”这是被授予1998-1999年度中国诗人奖时授奖词中给予昌耀的文字。

敬文东:昌耀是一个奇迹,是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

尽管他也不可避免地收到过革命话语的冲击,但他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将革命话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以维护诗歌的个人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后,昌耀的诗歌才情可以用井喷来形容,一大批杰作经他之手被塑造成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

情感
表达了诗人渴 望破坏旧世界、 创造新世界的 热情和决心。
诗歌
“我”
形象
情感
•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
服的高度了
抒发了诗人
峨日朵雪 •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对艰难坎
峰之侧
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一个登山 坷的生存状
血滴,从撕裂的千 勇士的形 态,仍然坚
层掌鞋底渗出。 象
强不屈,保
• 啊,真渴望有一只 雄鹰或雪豹与我为
宏伟
强力
壮丽
炽热
峨日朵雪峰之侧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lì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 xiāo鸣,
雄浑
悲壮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mǎo钉一样揳xiē入巨石 的罅xià 隙 xì。 血xuè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课堂小结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 郭沫若诗集《女神》中富有代 表性的一首诗。诗人设想站在 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 放声呼唤,纵情高歌,想象着 那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 和狂暴的太平洋,意在赞美摧 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 之力,体现了“五四”所焕发 的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概。
《峨日朵雪峰之侧》通过塑造 的众多审美意象:雪峰落日、巨石 深渊、攀登者“我”、雄鹰雪豹和 岩壁蜘蛛,共同营造出凝重壮美的 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 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 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从而描绘出 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纵 然面对坎坷磨难,仍然坚强不屈, 热爱生活,热情坚毅。
诗 集:《昌耀的诗》 《昌耀抒情诗集》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 赏析 作者简介)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 赏析 作者简介)

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1983年7月27日删定【作者简介】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

湖南桃源人。

1955年毕业于河北省荣军中学。

1950年参军。

任38军114师文工队队员。

曾参加朝鲜战事,负伤致残。

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

历任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杂志编辑。

1957年定为右派。

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

青海省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届政协常委。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

【写作背景】中国的1962年是一个渐趋冷寂和沉闷的时段。

写下过早期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因为已经提前冷寂和沉闷了,所以此时得以在其中掺入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度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昌耀的所有诗作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根本和落脚点最终都在诗歌主体本身。

就这首短诗而言,他一方面在观照和揣度外在的年段(当然他自己正置身其中),另一方面,他又以此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内里世界,观照和揣度自己的心理时空【整体感知】《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是现代诗人昌耀。

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多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昌耀诗歌名句

昌耀诗歌名句

昌耀诗歌名句昌耀诗歌名句昌耀,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和诗人,他以其出色的文学成就和精彩的诗歌名句而闻名。

昌耀的诗歌名句清新自然,有时引人深思,有时让人激动,深受世人欢迎。

本文将对昌耀的诗歌名句进行简要介绍,以欣赏昌耀的文学才华。

一、昌耀诗歌名句介绍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尚思量。

” 这是昌耀的一首诗的名句,意思是:了解世事的洞察力来自学习,而理解人情的能力取决于思考。

2、“岁月悠悠,衣衫薄薄,西风更更,花落无声。

” 这是一首昌耀的诗歌的名句,意思是:岁月飘逝,衣衫薄弱,西风袭来,花朵静静地落下。

3、“把酒诗怀,无穷豪情,谁谓苦行,苦不堪言。

” 这是昌耀的一首诗的名句,意思是:喝酒作诗,心怀无穷的激情,谁说求学是苦行,苦不可言。

4、“百般风情只在心,百千思绪不可释。

” 这是一首昌耀的诗歌的名句,意思是:百般风情只存在于心中,百千思绪无法释放。

二、昌耀诗歌名句的精髓昌耀的诗歌名句的精髓在于它的深刻思想和清新自然的语言。

昌耀的诗歌名句描述的不仅仅是景物,更是人们的思想感情,对人生的体会和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比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尚思量”,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多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人情。

另外,昌耀的诗歌名句把大自然的美丽与人们的情感、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人生的深刻体会。

比如,“岁月悠悠,衣衫薄薄,西风更更,花落无声”,这句话描述的是大自然的美丽,但它也表达了昌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生命短暂,衣衫薄弱,时光无声地流逝,花朵也会落下。

三、昌耀诗歌名句的影响昌耀的诗歌名句深受世人欢迎,被誉为“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不仅激发了人们对文学的热爱,也被许多读者视为一部智慧的诗集,为大家带来了智慧的美。

此外,昌耀的诗歌名句也对当今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昌耀的文章充满深刻思想,语言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常被当今诗人借鉴,引领着新一代文学家们走向文学的高峰。

昌耀诗歌名句,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清新自然的语言,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并对当今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昌耀的诗

昌耀的诗

昌耀的诗
《昌耀的诗》是“蓝星诗库·典藏版”丛书中的一种。

诗集由亲自编选确定,收录自1955年到1998年创作的诗歌作品166首,囊括其毕生诗歌创作的所有代表作品。

昌耀的诗以张扬精神困境中的生命意识见长,融感悟和激情于一体;意向凝重、壮美。

饱经沧桑的情怀、辽阔旷远的人文背景、强烈的生命意识,构成宏大的诗歌整体。

收入代表作品:《慈航》《斯人》《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一百头雄牛》《峨日朵雪峰之侧》《紫金冠》等。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

1936年生,原籍湖南省桃源县。

九三学社会员。

1950年考入部队文工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

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

曾经很长时间受到不公正待遇。

2000年因病辞世。

曾任《青海湖》杂志编辑、青海省作协副主席。

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直至八十年代以后才引起广泛注意。

已出版诗集《昌耀抒情诗集》《情感历程》《噩的结构》《命运之书》等,诗文集《昌耀诗文总集》《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等。

昌耀的诗

昌耀的诗

昌耀的诗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版的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耀的诗》(1998)等。

良宵斯人热苞谷意义空白大街的看守慈航乡愁雕塑生命鹿的角枝烘烤现在是夏天致修篁花朵受难鹰·雪·牧人我的掌模浸透了苔丝人·花与黑陶砂罐一百头雄牛朝朝暮暮(五首)草原立在河流受孕的鸟卵一片芳草良宵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新嫁忍受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是的,全部属于我。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

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

斯人静极——谁的叹嘘?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援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198热苞谷手持热苞谷的一对小男孩在街头追戏。

手持的热苞谷如同奥林匹亚圣火接力的火炬。

一切在加快成熟。

请看街头一对追戏的小男孩他们手持鲜嫩的热苞谷大步越过一片一片太阳像越过一片一片湖水。

像越过母亲的弹簧床。

他们躲过行道树忘情地朝前方追戏。

他们嬉笑什么?林荫道上奔跑着男孩子蓝蓝的背心。

和高尔夫呢西服短裤。

和雪白的运动鞋。

父母在一旁骑着自行车随后尾随。

父母在一旁骑着自行车随后尾随。

奔跑着的一个男孩子忍不住停步掰开热苞谷的一叶苞衣。

喜气的谷粒透过丝絮射出迷人的十字星辉男孩子更紧地追逐另一个奔跑的男孩子。

热苞谷金黄的子实让城市的夏季瞬刻成熟。

男孩子奔跑在铁桥。

奔跑在河岸。

奔跑在光栅。

他们呼唤什么?他们嬉笑什么?听得到热苞谷飒飒的风声。

一切请加快成熟。

1988意义空白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复分辩梦与非梦的界限。

有一天你发现生死与否自己同样活着。

有一天你发现所有的论辩都在捉着一个迷藏。

《峨日朵雪峰之侧》

《峨日朵雪峰之侧》

解读意象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这”巧妙点题,雪峰之侧——半山腰。 紧扣题目,互作注释:“我”攀至陡峻的峨日朵雪峰的半山腰。这是历尽艰辛 的攀登,这是竭尽所能才度,这一高度与自己的目标尚有距离,是丰满的自信、现实的坚持与 客观的无奈的交融,游离于时代和现实之外的清醒和理智。
肆 叁 贰壹
目 录
CONTENT
















壹 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
昌耀
文化身份
昌耀(1936年6月27日-2000年3月23日),原名王昌耀, 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
生平事迹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 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 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 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 作。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 (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 (1996)、《昌耀的诗》(1998)等。2000年3月,身患骨 癌的昌耀在西宁跳楼自杀。
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对生命的热爱、
现 对生命力的赞颂,就是从这只小小的蜘蛛表露出来的。很多时候,不起
方 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强烈的对比:如前所述。
肆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仁 者 昌耀
人生困窘 如同在一条 不知首尾的长廊行进 四周都见血迹 仁者之叹不独于 这血的真实 尤在不可畏避的血的义务

昌耀《鹿的角枝》审美解读

昌耀《鹿的角枝》审美解读

猎杀与平静的审视等, 这么多两极聚合、 正反并置,
具有对应性、 对比性、 对称性, 形成饱满的张力, 产生
这首诗只是写鹿的苦难 , 只是表达对稀世之美的怜
惜, 那就矮化了或浅化了这首诗。 对它的正常的、 正 当的解读应当触及诗人自身命运 , 认作诗人 “ 夫子自 道 ” 并牵引出一段与诗人命运相关的重要的社 会历 , 史, 隐隐窥见时代风云, 这无疑扩大了诗作的意义和 价值。 或许普通鉴赏者会问: 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倾诉 身世之苦和的 气 息和 风 景 由远 方 渐 近 而来 。 当代 诗 坛 无奇 不
的那 一声火枪。 这种 中断式和楔进式的剪辑就 是 ”

种令叙 述对象陌生化的策略。 诗人之高妙, 在于
这些手法运用得纯熟自如, 不露斧工痕迹, 遂使诗作
特 异珍奇 。
留有空白。 这首诗的空白有两处 : 一是雄鹿的经 历, 只写它先前的自由和后来的惨烈 , 中间许多过程
今 中外 名诗 中借 外 物以 “ 寄” 兴 的先 例 很 多, 经验 和
了意义的交汇、 融合、 增殖, 使这首诗远非一般的单
纯 写景状 物诗所 能比拟。
悲怆精神。 前面说这首诗轻灵敏捷与大悲大苦 并存, 实悲怆精神乃是主导倾向。 其 全诗叙述一个 悲剧故事 , 诗中结 句 “ ……是 悲壮的 ” 具有苦涩意 味。“ 悲壮 ” 可看做卒章显志 , 为全诗 情感旋律定
进了诗人参与的场景 : 若干个世纪以后 , “ 在我的书
架 ,在我 新得 的 收藏 品之上 , 听 到/ 自 原 腹 地 / 才 来 高
然 , 是诗人 的审美取 向使 然 , 也 他似 乎认 定 悲怆 是更
富有 审美价值 的情怀 , 富含悲怆的诗篇才是更高境

《峨日朵雪峰之侧》时代背景及写作背景

《峨日朵雪峰之侧》时代背景及写作背景

《峨日朵雪峰之侧》时代背景及写作背景一、时代背景中国的 1962年是一个渐趋冷寂和沉闷的时段。

写下过早期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因为已经提前冷寂和沉闷了,所以此时得以在其中掺入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度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昌耀的所有诗作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根本和落脚点最终都在诗歌主体本身。

就这首短诗而言,他一方面在观照和揣度外在的年段(当然他自己正置身其中),另一方面,他又以此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内里世界,观照和揣度自己的心理时空。

对于昌耀写于 1962 年 8月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色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可以按照“由外而内”的次序得出两种相互衔接、彼此相关的阐释和解读。

写作背景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

这一运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的确定为“右派分子”,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被打成右派,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

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作者简介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

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其间曾两度回国参加文化培训。

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十余日,身负重伤,从此永远离开了部队。

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

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

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

他被人誉为“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最信赖的诗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

九三学社会员。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文工队队员,河北省某军校学员。

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

曾任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的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耀的诗》(1998)等。

收录诗歌:一片芳草一片芳草我们商定不触痛往事,只作寒暄。

只赏芳草。

因此其余都是遗迹。

时光不再变作花粉。

飞蛾不必点燃烛泪。

无需阳光寻度。

尚有饿马摇铃。

属于即刻唯是一片芳草无穷碧。

其余都是故道。

其余都是乡井。

--------------------------------------------------------------------收录诗歌:划呀,划呀,父亲们! 河床极地居民紫金冠在古原骑车旅行僧人昌耀意义的求索淘空西域:断简残编之美话语状态大街的看守两只龟面对“未可抵达的暖房” 一十一支红玫瑰--------------------------------------------------------------------划呀,划呀,父亲们!——献给新时期的船夫自从听懂波涛的律动以来,我们的触角,就是如此确凿地感受着大海的挑逗:——划呀,划呀,父亲们!我们发祥于大海。

我们的胚胎史,也只是我们的胚胎史--展示了从鱼虫到真人的演化序列。

脱尽了鳍翅。

可是,我们仍在韧性地划呀。

可是,我们仍在拼力地划呀,我们是一群男子。

是一群女子。

是为一群女子依恋的一群男子。

我们摇起棹橹,就这么划,就这么划。

在天幕的金色的晨昏,众多仰合的背影有庆功宴上骄军的醉态。

我不至于酩酊。

最动情的呐喊莫不是我们沿椭圆的海平面一声向前冲刺的嗥叫?我们都是哭着降临到这个多彩的寰宇。

后天的笑,才是一瞥投报给母亲的慰安。

--我们是哭着笑着从大海划向内河,划向洲陆......从洲陆划向大海,划向穹隆......拜渴了长城的雉堞。

见识了泉州湾里沉溺的十二桅古帆船。

狎弄过春秋末代的编钟。

我们将钦定的史册连根儿翻个。

从所有的器物我听见逝去的流水。

我听见流水之上抗逆的脚步。

——划呀,父亲们,划呀!还来得及赶路。

太阳还不见老,正当中午。

我们会有自己的里程碑。

我们应有自己的里程碑。

可那旋涡,那狰狞的弧圈,向来不放松对我们的跟踪,只轻轻一扫就永远地卷去了我们父兄,把幸存者的脊椎扭曲。

大海,我应诅咒你的暴虐。

但去掉了暴虐的大海不是大海。

失去了大海的船夫也不是船夫。

于是,我们仍然开心地燃起爝火。

我们仍然要怀着情欲剪裁婴儿衣。

我们昂奋地划呀......哈哈......划呀......哈哈......划呀......是从冰川期划过了洪水期。

是从赤道风划过了火山灰。

划过了泥石流。

划过了原始公社的残骸,和生物遗体的沉积层......我们原是从荒蛮的纪元划来,我们造就了一个大禹,他已是水边的神。

而那个烈女变作了填海的精卫鸟。

预言家已经不少。

总会有橄榄枝的土地。

总会冲必然的王国。

但我们生命个体都尚有阳寿短促,难得两次见到哈雷彗星。

当又一个旷古后的未来我们不再认识自己变形了的子孙。

可是,我们仍在韧性地划过呀。

在这日趋缩小的星球,不会有另一条坦途,不会有另一种选择。

除子五条巨大的舳舻,我只看到渴求那一海岸的船夫。

只有啼呼海岸的呐喊沿着椭圆的海平面组合成一支不懈的嗥叫大海,你决不会感动。

而我们的桨叶也决不会喑哑。

我们的婆母还是要腌制过冬的咸菜。

我们的姑娘还是要烫一个流行的发式。

我们的胎儿还是从血光里临盆。

......今夕何夕?会有那么多临盆的孩子?我最不忍闻孩子的啼哭了。

但我们的桨叶绝对地忠实。

就这么划着。

就这么划着。

就这么回答大海的挑逗:--划呀,父亲们!父亲们!父亲们!我们不至于酩酊。

我们负荷着孩子的哭声赶路。

在大海尽头会有我们的笑。

1981.10.6-29--------------------------------------------------------------------河床(《青藏高原的形体》之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我让那些早早上路的马车,沿着我的堤坡,鱼贯而行。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在他们手心的刹绳。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我是滋润的河床。

我是枯干的河床。

我是浩荡的河床。

我的令名如雷贯耳。

我坚实、宽厚、壮阔。

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我创造。

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泄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纹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仰观而不可近狎。

我喜欢向霜风透露我体魄之多毛。

我让万山洞开,好叫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

我是父亲。

我爱听兀鹰长唳。

他有少年的声带。

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

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我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

是下陷的断层。

是切开的地峡。

是眩晕的飓风。

是纵的河床。

是横的河床。

是总谱的主旋律。

我一身织锦。

一身珠宝。

一身黄金。

我张弛如弓。

我拓荒千里。

我是时间。

是古迹。

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是始皇帝。

我是排列成阵的帆樯。

是广场。

是通都大邑。

是展开的景观。

是不可测度的深渊。

是结构力。

是驰道。

是不可克的球门。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而现在我仍转向你们白头的巴颜喀拉——你们的马车已满载昆山之玉,走向归程。

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

你们的团圆月正从我的脐蒂升起。

我答应过你们,我说潮汛即刻到来,而潮汛已经到来……1984.3.22-4.20--------------------------------------------------------------------极地居民原野苍茫。

所有道路都被一宿风声洒扫。

天下好像不曾走动过脚踵。

记不起有无客来,布幡褴褛。

穹隆甚低。

野鸡翎插在墙壁。

酒杯已朽。

我不再擦拭铜壶与礼器。

烛光在窗纸晾干。

屋脊不再呜咽如狼。

书稿摊开撒满废字。

是鱼目刺痛眼珠。

山阿里有融融唢呐声融融烈女的郁结。

冰河与红灯谨守着北方庭除。

一切平静。

一切还会照样平静。

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无一失真。

青山已老只看如何描述。

1990.1.22--------------------------------------------------------------------紫金冠我不能描摹出的一种完美是紫金冠。

我喜悦。

如果有神启而我不假思索道出的正是紫金冠。

我行走在狼荒之地的第七天仆卧津渡而首先看到的希望之星是紫金当热夜以漫长的痉挛触杀我九岁的生命力我在昏热中向壁承饮到的那股沁凉是紫金冠。

当白昼透出花环,当不战而胜,与剑柄垂直而婀娜相交的月桂投影正是不凋的紫金冠。

我不学而能的人性觉醒是紫金冠。

我无虑被人劫掠的秘藏只有紫金冠。

不可穷尽的高峻或冷寂惟有紫金冠。

1990年初--------------------------------------------------------------------在古原骑车旅行潜在的痛觉常是历史的悲凉。

然而承认历史远比面对未来轻松。

理解今人远比追悼古人痛楚。

在古原骑车旅行我记起过许多优秀的死者。

我不语。

但信沉默是一种独富滋补的饮料。

1990.1.24--------------------------------------------------------------------僧人昌耀一个闯荡人世而完全不知深浅的家伙,或有可能被上帝益蜀免道德体验的痛楚。

但你是一个没有福分的人,因此许多固执而虚妄的观念继续将你侵蚀,有如氢氟酸液在玻璃刻下粗重的纹路。

你自命逃避残忍。

因此你继续追寻自己的上帝。

那强有力的形象以美妙的声音潮水般袭来冲洗灵魂,让你感受到了被抽筋似的快意。

这就是信仰吗?那么信仰仅在信仰的领悟。

那么无信仰就属于麻木。

那么失却信仰就叫空虚。

那么信仰就是领悟人生五味。

难怪一声破烂换钱的叫卖就让你本能的忧郁。

你自奉人生就是一次炼狱,由此或得升华,或将沉沦。

你是一个持升华论者。

你必须品尝道德体验的痛楚。

在你名片的左上角才有了如许头衔:----诗人。

男子汉。

平头百姓。

托钵苦行僧。

在你的禅杖上写着四个大字:行万里路你自命逃避残忍。

而逃避残忍实即体验残忍。

语言的怪圈正是印证了命运之怪圈。

但那一强有力的形象总是时时给你以爽洁快意。

你总觉得头顶有一片网系密布的河流。

或是五光十色无尽飘游的丝絮。

或是似乎一刻也不曾脱离你脐孔的胎衣。

你所感觉的不过是你心室的杂音。

而你痴信那一强有力的形象永远在头顶与清澈同在。

与氧同在。

与幽静同在。

与高纬度的阳光同在。

你于是一直向着新的海拔高度攀登。

海或在你身后逐日远去,大河在你前方展示浩渺,直到源流穷尽。

你仍上溯到恒静的高山极地,光明之顶就在前方照耀如花怒放。

太阳就在中天冷如水晶球使你周身寒瑟。

这是惶恐的高度。

这是喇嘛教大师笃行修持证悟的高度。

你感觉呼吸困难而突然想到输氧。

你如紧持盾牌逼向敌手的士兵瘫软了。

但你孤立无援。

你瓢泼似的呕吐。

你将像乌贼似的吐尽自己的五脏六腑。

你本来无须逃避残忍。

你本来就拥有行使残忍的权利。

但你却想从残忍逃亡。

你想从危机逃亡。

你挣扎。

你强化呼吸。

你以如涸泽之鱼误食阳光如同吞没空气。

你懊丧了吗?你需要回头吗?但你告诫自己:冷静一点,再冷静一点好吗?你瞪大瞳孔向着新的高度竟奇迹般的趔趄半步。

又向着更新的高度趔趄而去。

光明之顶始终没有从你的瞳孔逃逸。

假如你明白世俗的快意原就在自己身边如同电气机车进站哞哞鸣响发音器一样真实,假如你还能回忆起多氧环境的种种舒适,假如你还记得鲸群在海流如此唱歌:我们在这里,我们在这里,我们在这里...... 你是否悔恨失去了许多机会顷刻间你是否感觉一切都已迟暮?假如你明白富氧层就在你最初出发的地方,你以为自己将腐烂得更快一些吗?光波以超常的压强一齐倾泻使的你几欲狂燥。

此刻你渴望昏迷如同渴望黑夜。

你将因窒息而毙命。

毙命也就得到安息。

但你拼命喘息像一位乞丐吮嘬一块羊脊髓。

你感觉到的屈辱是什么色彩?肉体的花苞枯萎了,褪尽桃红。

你对自己说:不要难过,从阿谀者吹到的仅是死亡,而从悲歌听到生的兆头,你听到氧元素远在头顶与鲸群对歌,光明之顶被罩在你放大的瞳孔,那强有力的形象滚滚而来时你感觉到了被抽筋的快意。

你又向前趔趄了半步。

1990.2.11-20--------------------------------------------------------------------意义的求索疏离意义者,必被意义无情地疏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