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样,l 的值越大,轨道距核越远,能量越高
(3)磁量子数 m
磁量子数 m 确定着轨道的数目和空间取向
m的取值为:
m=0,1,2….l=2l+1 一个m代表一个轨道
如:角量子数 0 1
23…
轨道符号 s p
df…
轨道数目 1 3
57
m 不影响轨道能级,l相同时,2l+1个m的能
级相同,称为简并轨道,或等价轨道。
波函数ψ是三维空间x、y、z的函数,其二 阶偏微分方程就是有名的薛定谔方程
2 2 2 82m (E V) 0 x2 y 2 z2 h2
电子的波函数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描 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波函数不同,其能量不同。
每一个波函数,都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的一种 状态,称为原子轨道。
2、四个量子数
1.1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1.1.1、 经典原子模型 1.1.2、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1.1.3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1.1.4 多电子原子中轨道的能级
1.1.1、 经典原子模型
1.J. Dalton原子模型——原子是 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实心微粒。
19世纪末,X射线、电子射线被发现,结果 表明原子是可以分割的,不是最后质点。
阴极射线
2.J.J.Thomson的“浸入式”原子模 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均匀连续体和在其中运
动的负电子构成。
3.E.Ruthorford的“含核”原子模型
——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小而重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核外有电子绕核的外围作空间运动。
4.Bohr原子模型
——指出微观粒子运动具有量子化的特征,提出了 关于原子轨道能级的概念。
电子的波函数,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在 求解过程中,需要三个常数(n、l、m)进行限制才 有物理意义。这三个常数称为量子数,每一组常数 表示一个原子轨道。
(1) 主量子数 n
(2)角量子数 l (3)磁量子数 m (4)自旋量子数 ms
(1)主量子数 n
主量子数 n 表示电子层,其值越大,轨 道距核越远,能量越高。
s、p、d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4)自旋量子数 ms
自旋量子数 ms并不是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出的, 它是人们研究氢光谱的精细结构时,证实了每个轨道 上存在着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为了表达这两个电子 的区别,引出的第四个量子数。它只有+1/2、-1/2
两个取值。表示为↑、↓。
原子核外电子的状态由这四个量子数确定
把作为粒子特征的动量P和表现波特性 的波长联系起来。
E P=
V
=
h
h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
或 = h p
E为粒子的能量; P为粒子的动量;
h为普朗克常数;
为粒子物质波的波长; 为粒子物质波的频率;
v为粒子物质波的运动速度。
例:
重 25g的子弹,飞行速度为 9.0×102m.s-1, 其 = 2.94×10-35m
3、波函数与电子云
波函数ψ是核外电子运动的数学式,并无明 确的物理意义。
物质结构基础
物质世界五光十色、千变万化
归根结底
由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
研究物质世界,就是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万事皆有缘
宏观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 缘由于微观物质。
化学研究什么?
宏观物质 亚微观结构 分子 原子 基本粒子
物理
化学 物理.
化学主要是研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
微观粒子的运动符合下列关系:
x Px
h 2
X 为微观粒子在某一方向的位置(或坐标)测不准量;
Px 为动量在x方向的分量测不准量; h 为Planck常数。
也就是说,微观粒子运动的距离变化与动量变化不 能同时测准,这就是有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是微观粒子的固有属性,不能用牛 顿力学描述。我们只能用统计的方法,描述大量微 观粒子运动的行为,即在一定区域内出现的概率, 因而电子运动的轨道失去了其真正的含义。
主量子数 n 电子层符号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2)角量子数 l
角量子数 l 又叫副量子数,表示电子亚层。它确定
着轨道的能级和形状。 角量子数 l 的值为:0 —— n-1
如:主量子数 1
2
3
4
…
角量子数 0
1
2
3
…
轨道符号 s
p
d
f
…
轨道形状 球形 双球形 花瓣形
重 9.1×10-28 g的电子,运动速度为 3×106m·s-1, 其 = 2.4×10-10m
可见,对于宏观物质,其波动性微乎甚微,可以忽略, 但对于微观微粒,其波动性相对较大,成为重要性能。
可见,对于较重的宏观物体,其物质波 极短,不能察觉,波动性可以忽略,但 对于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等 微观粒子,就必须考虑其波动性,就是 说,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1.2、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1.波粒二相性 2.运动的统计性
1 波粒二象性
对于光的本性,曾经有微粒说、波动说的 长期增论,后来确认既具有微粒性,又具有波 动性,称为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的概念 1924年de Broglie在光的启发下提出一切 物质都具有粒子和波动的性质,即波粒二象性
数学、物理、化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科 学,或称为中心科学。
化学研究物质的总体思路
化合物的性质
化合物存在 的状态
化学反应的 历程
能量最 低原理
电子效应 空间效应
.
1.1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1.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1.3 化学键和分子构型 1.4 共价分子的空间构型 1.5 分子间力和氢键 1.6 晶体结构
1.1.3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1、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2、四个量子数 3、波函数与电子云
1、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1926年,SchrÖ dinger(薛定谔)根据德布罗伊
物质波的观点将电子的粒子性代入波动方程。
A cos 2 (xp Et)
h
是描述波动的函数,称为波函数,可用来表示
任何微观粒子的行为。
1927年,Davisson(戴维逊)、Germer(盖末) 通过电子衍射证实了de Broglie(德布罗伊)的 假设,即电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
X射线衍射图
电子射线衍射图
2、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性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就不能象宏观物体那 样在确定的时间断内准确的描述出其运动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