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论文

合集下载

旅游优秀论文范文6000字(合集6篇)

旅游优秀论文范文6000字(合集6篇)

旅游优秀论文范文6000字(合集6篇)(一)龙潭镇的资源开发现状龙潭镇境内辖国家AA级景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该区总面积4626公顷。

中心区龙潭湾山林面积1公顷,是辽宁南部森林种类、森林植被、森林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

目前龙潭湾是龙潭镇主要建设和发展的旅游景点,具有很强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

另外,还有关门沟风景区,该处位于岫岩、庄河、盖州交界处,距岫岩县城50公里。

关门沟内溪水潺潺,水流缓缓,两侧峭壁林立,植被繁茂,风光旖旎,是一个极具观赏、游览、科考的旅游地。

(二)自然条件龙潭镇位于岫岩县城的西南部,南与大连市相互连接,西与盖州市相邻,西南相邻庄河市,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与岫岩县城相距24公里,全镇面积192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龙潭镇下辖八个村,其中包含鹿圈村、梨洒村、相信村、龙潭村、相荣村、蜜蜂村、大房子村、张家堡村,有99个村民组。

全镇成东西狭长型,有村民18000人。

半数以上是满族,全镇“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四)社会经济基础岫岩龙潭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镇,主要种植大宗农作物,最近几年在政府执政兴镇的指导方针下,政府落实民生政策,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其中大房子村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养殖种类涵盖,肉鸡、蛋鸡、庄河大骨鸡等。

目前全镇已有超过百户人家养殖,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此外,镇上还有滑子菇、香菇种植小区,政府通过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种植,年产量达到2万吨,获利过亿元。

龙潭镇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其中有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龙乡酒业有限公司,缫丝厂等,镇上初步形成了以柞蚕茧深加工、木器加工、酿酒为主的产业。

(五)交通区位龙潭镇辖区内共有县、乡、村道路共23条,境内主要有岫庄铁路、岫庄公路通过。

另外乡道大童线东西横穿整个龙潭镇,成为龙潭镇各下辖村寨的主要连接路线,县道岫梨线和大童线交会于龙潭镇,其余村道多成南北走向,交通便利。

赣州旅游资源深度开发论文

赣州旅游资源深度开发论文

试论赣州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摘要】赣州旅游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旅游经济总量略显不足,比重太轻,经济潜能还没有挖掘和释放出来,没有真正发挥好旅游业的各种优势,本文从赣州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几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更有深度的开发。

【关键词】赣州;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一、旅游形象的深度研究赣州市近年来打造的旅游形象是“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东江源头”。

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目前赣州已经形成“三区一带”为代表的系列旅游景区(点),即以赣州城区为中心,以通天岩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以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以兴国、于都、会昌、宁都、石城等县(市)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区;以东江源头三百山、“天然氧吧”阳岭、上犹陡水湖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区;以龙南为中心,涵盖安远、定南、全南、寻乌等县市的“客家文化”旅游带,还有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点已初具规模。

已经形成城区一日游,开发了宋城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客家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水上旅游、生态旅游、体育保健旅游等旅游线路,以及地质考察旅游、风水玄学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等专项旅游线路。

经过多年的宣传促销,唱响了“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东江源头”四大旅游品牌。

就拿绿色资源来讲,一个很说明问题的数据是森林覆盖率,笔者从网上查到的资料为:韶关70.8%、梅州70.5%、河源72.1%(资料来源:广东人口与计划生育网《各市森林资源主要指标》)、郴州62%、三明74%、龙岩72.3%、吉安65.3%、抚州61%、赣州74.4%,赣州在区域内为最高。

而且赣州的崇义还是中国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地方,达到每立方厘米9.2万个,最高为19万,被载入吉尼斯纪录,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这对于日益追求养生、健康、长寿的人们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再说客家文化,赣州是客家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的摇篮,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区,占了世界客属人的近十分之一,这对客属人群和客家文化圈也是一大卖点。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旅游景区是许多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可以为当地带来不小的经济收益。

但是,在旅游景区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损害了景区的形象。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过度开发许多旅游景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行了过度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景观的失真。

这不仅损害了当地环境的可持续性,也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限制旅游景区的开发规模,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二、旅游资源的滥用许多旅游景区存在着旅游资源的滥用问题。

比如,在海滩上乱丢垃圾、在文物古迹上涂鸦、破坏自然环境等行为,都会对景区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通过设置罚款机制或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和管理。

三、服务质量不高在许多旅游景区,游客常常遭遇到服务质量不高、价格虚高等问题,这会对游客的游览体验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旅游景区必须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游客的权益。

同时,对于价格虚高的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严格执行。

四、环保意识淡薄许多游客缺乏环保意识,常常在旅游时摧残自然环境、乱扔垃圾等行为,这会对景区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旅游景区应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让游客成为旅游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总之,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

旅游景区应该加强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环保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旅游景区成为人们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并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旅游资源的论文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旅游资源的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我国旅游景区营销模式研究背景我国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成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成为某些地方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整体旅游产品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诱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外出旅游根本性的需求。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景区已有2万余家,新的景区不断涌现,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科学的景区营销是关键。

景区营销是指景区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经过规划、执行、监控来实现和管理景区整个创造游客满意和价值过程。

看似简单的营销工作,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的营销工作才刚刚开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市场营销,这其中既有管理体制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客观原因,更有经营管理人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学习、不跟踪、不运用最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技术和营销手段等主观原因。

因此,分析景区营销存在的问题,探讨景区成功营销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中原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意义一个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资源发现-开发启动-快速增长-平稳发展-衰落或者复苏这样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景区营销将发挥不同作用。

在景区开发启动期之后要制定景区的营销计划。

这时,强大的对外营销力度会提高景区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增加潜在游客对景区的了解,有效起到宣传促销、吸引游客前来的作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景区走过了辉煌时期,开始走下坡路。

这时,及时有效的调整营销方式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客源市场对景区的认知度,人为的延长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使景区的经济复苏,出现新的增长。

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旅游景区要想在旅游市场中取得优势, 就必须将自己的突出特色告知广大消费者, 并通过各种有效的营销手段牢牢抓住消费者, 让自己的产品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在旅游景区的发展中, 营销人员是景区和旅游者关系的纽带。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栖息之地、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和人们的游赏对象。

古往今来的众多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作为一种休心养性、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人生乐事。

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从而沉浸在优美的自然意境里,心底上滋生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自由翱翔的灵性,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智,得到享受。

从而可见优美的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观赏;为当地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其它经济产业的发展。

反之,则会使游客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将会造成自然环境的退滞与最终的封闭。

因此,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尤其在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更能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旅游环境包括范围和内容两方面:从前者来说,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后者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它的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本文就旅游资源的发展与旅游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天台本地的旅游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几点的看法。

一、正确的旅游环境开发能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在各地的旅游资源中,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些旅游资源在地理位置、业务内容及设施设备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它的经营业绩却相差很大:有的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有的却生意惨淡,门可罗雀;有的经济效益很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滚滚财源;有的却效益低下,甚至到了难以维持日常开支。

造成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旅游企业经营者在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上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旅游资源开发、提高旅游价值上存在着差别。

旅游资源开发毕业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毕业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毕业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与挑战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过程,它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还与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与挑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1. 经济发展与就业创造:旅游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例如,中国的黄山、张家界等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2. 文化传承与交流:旅游资源开发能够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通过游客的参观和体验,旅游景点能够传承和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同时,游客的到访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在开发过程中,应保护好自然环境,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应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游客过度密集,以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资源开发所面临的挑战1. 资源保护与开发平衡: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在保护资源与开发资源之间寻求平衡。

一方面,保护资源是为了保持其独特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开发资源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难题。

2. 旅游业与当地社区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对当地社区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旅游业可能导致当地社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如何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平衡当地社区的利益是一个重要问题。

3. 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的风险。

游客的涌入可能导致景区过度开发、垃圾堆积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如何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好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大挑战。

4. 旅游产品创新与提升: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旅游产品。

上海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论文

上海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论文

摘要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项特色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

作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活动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在分析上海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和对资源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红色旅游旅游资源的问题和建议,并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构想的思路进行阐述。

关键字:红色旅游、现状、问题、建议、分类上海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分析马骏0 引言翻开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中国历史,您会发现,上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最早成立于上海,团中央机关最早也设在上海。

1922年8月22日,俞秀松等人在上海淮海路567弄渔阳里的一幢石库门房子里,发起创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团中央机关就设在渔阳里6号。

上海留下了无数革命者的足迹,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寓所;有文化巨匠鲁迅先生的故居;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故居以及伟大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故居、陵园;还有中国现代史上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邹韬奋的故居等等。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的色彩为红色!1.上海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上海开展红色旅游工作以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部署,按照《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上海红色旅游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红色旅游着力形成浦西、浦东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

——浦西区域依托浦西的革命遗迹、名人故居、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四大系列红色旅游景点,打造浦西传统红色旅游精品,反映上海革命历史和发展成就。

——浦东区域依托浦东的世博园、陆家嘴地区等反映浦东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景点,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红色旅游产品。

近几年来,在上海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在上海各部门和区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上海红色旅游景点资源整合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进,形成了红色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四大系列红色旅游景点;培育了“开天辟地”、“英烈丰碑”、“文化先驱”、“伟人风范”、“走向未来”五大主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初步形成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红色旅游人才队伍。

旅游资源之北京专题论文

旅游资源之北京专题论文

北京旅游概况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

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

北京现有旅游定点饭店456座,其中星级饭店407座,客房8.4万间,旅行社456家,有21个主要语种的导游人员5000多人,形成了业务遍及全球市场。

2000年接待海外游客282.1万人次,旅游创汇27.7亿美元。

北京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截至1995年3月,北京市已开放的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区共15个,它们包括:西山、蟒山、上方山、鹫峰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云蒙山、小龙门、森鑫3个市级森林公园,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花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丫吉山旅游区、四座楼旅游区等一批国有林场。

风俗特产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风习俗:北京小吃、京剧、京韵大鼓、相声、舞台剧、铁板快书、景泰蓝、牙雕、毛猴、漆雕、赛蝈蝈和蝈蝈笼、吹糖人、捏面人、风筝、皮影、风车、空竹等等。

博物馆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列世界第二(仅次于伦敦)。

国家博物馆为世界最大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首都博物馆、中华世纪坛、北京天文馆、中国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军事博物馆、航空博物馆等。

现代文化798艺术区、北京国际音乐节、糖果俱乐部(TANGO)、Cargo、Banana舞会俱乐部、唐会、三里屯酒吧街、后海酒吧街、南锣鼓巷、Lost In Beijing、地铁客、北京时尚地图、SOHO等。

人文景点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什刹海、圆明园、卢沟桥、八达岭长城、恭王府花园、醇亲王府、北海公园、北京大学、胡同、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八大处、潘家园古董市场、古观象台、德胜门、正阳门、景山、香山、钟楼、鼓楼等。

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论文

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论文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摘要旅游资源非优区是相对于旅游资源优区而言的,它们在开发经营方面落后于后者。

徽州地区古村落旅游资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在对其开发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大部分徽州古村落日益沦为旅游资源非优区。

本文主要以徽州古村落为例分析了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资源非优区古村落中图分类号: f590文献标识码:a一、旅游资源非优区(一)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概述。

旅游资源非优区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旅游资源较为缺乏,品位较低,知名度不高,对游客吸引力小的区域”。

一个区域的旅游开发取决于旅游资源价值高低、区位条件优劣和区域经济背景好坏的组合。

所谓非优区并非是绝对的不优而是与其他旅游区(资源优越区)相对而言的。

同时,“优”与“非优”会随旅游需求、区内资源的构成要素组合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也正是具有这种相对性使非优区优化成为可能。

(二)国内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现状。

许春晓(1993)认为旅游资源非优区是指没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风景区、缺少骨干旅游景点、并且旅游景点丰度不够、难于形成知名旅游产品的特定地区。

芮晔(2000)以常州市为例,论述了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对策。

刘玉(1999)以江苏盱眙县为例,从空间格局和开发时序两方面探讨了其旅游开发的思路。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古村落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尚不太多。

本文初步探讨了这一特殊类型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现状,并且提供了一些开发对策。

二、徽州古村落非优区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一)徽州古村落旅游资源概述。

徽州曾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包括了歙县、黟县、绩溪、祁门、婺源和休宁在内的六县。

这一府六县的格局从唐代一直维系到了19世纪,在这漫长的一千年中,除形成了稳定的带有浓厚地域性色彩的徽州文化之外,徽州古村落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也保留至今。

以西递、宏村、南屏、唐模为代表的徽州传统村镇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数量最丰富的传统村镇群之一。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_生态旅游资源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_生态旅游资源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_生态旅游资源论文本文目录1. 生态旅游论文篇一 2. 生态旅游论文摘要3. 生态旅游论文内容4. 生态旅游论文文献5. 生态旅游论文篇二6. 生态旅游论文摘要7. 生态旅游论文内容8. 生态旅游论文文献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回归自然从而引发了生态旅游的兴起。

下面是今日首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旅游论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旅游论文篇一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初探生态旅游论文摘要【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原则与注意的问题。

生态旅游论文内容【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经济有效性生态安全性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 生态旅游的提出1.1生态旅游的概念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

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2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

四川旅游论文

四川旅游论文

四川旅游论文引言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有着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地方。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地貌使得四川成为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本论文将重点探讨四川旅游的发展现状、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及其对经济的贡献,以及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四川旅游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四川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四川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300亿元。

四川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观。

二、四川的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四川拥有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景观。

其中包括壮丽的峡谷、雄伟的山脉、清澈的湖泊和华丽的瀑布。

四川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是九寨沟,它以其多彩的湖泊和瀑布而闻名于世。

另外,四川还有世界自然遗产峨眉山、四姑娘山和稻城亚丁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 文化遗产四川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川剧、藏戏、绵阳秧歌等代表了四川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的兴趣。

此外,四川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如金沙遗址、广元三国古城等,这些都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四川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三、四川旅游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四川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可小觑。

旅游业在就业、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旅游业为四川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旅游业提供了许多农民就业的机会。

此外,旅游业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四川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支持和推动。

四、四川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尽管四川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的不足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便利性有待提高,同时,一些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其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应增加,如何平衡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旅游资源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旅游资源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特点1.1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旅游价值很高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品种多样,类型齐全。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综合旅游资源三个大类、十多个亚类中的全部、近百种细类中的绝大部分,民族地区都有。

1.2民族特色鲜明我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都形成有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绘画雕塑、建筑形式、民族工艺、集市贸易、宗教信仰、待客礼仪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景物或活动,形成了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1.3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地区自然风光的基调完全不同,如西北民族地区以沙漠、戈壁风光和雅丹地貌风光为特色;内蒙古地区以高原、草原牧区风光为特色;云贵和广西地区以岩溶地貌风光为特色;海南以热带风光和海滨旅游为特色。

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很大区别。

旅游资源的季节变化特点也不同。

如亚热带的西双版纳、天涯海角、桂林、昆明等地,季节变化不很明显,冬夏基本都可供游人观光;而地处高纬度、高原地区的青藏、内蒙古草原与新疆、长白山的天池等地只能在短暂的夏季开展。

人文旅游资源一般不具有季节性,但各民族的重大节日却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1.4构成不理想,组合不协调整个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之间、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内部各亚类之间,其构成组合都不够均衡,影响旅游资源的价值。

总的来看,民族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全、品种多、内容丰富,而且在全国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不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同种类型。

如全国已建立的3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中,绝大多数都在民族地区,各种类型中最有代表性的、条件最理想的、也都是民族地区。

相比之下,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的地位就显得相形见绌。

一是年代不够久远,缺乏“古”字;二是内容不够奇特,缺乏“稀”字;三是与历史上的名人名事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名”字;四是规模一般较小,缺乏“宏”字。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当前,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

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也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旅游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并以珠海市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

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特色性原则。

特色即差异性。

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

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

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

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

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

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

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

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

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

地方战略论文-泰山生态旅游资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地方战略论文-泰山生态旅游资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地方战略论文-泰山生态旅游资源及可持续开展对策摘要:阐述了泰山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指出了过度的旅游开发对泰山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开展对策。

关键词:泰山;资源;生态旅游;保护对策1 泰山的生态旅游资源泰山地处山东省中部,地理位置北纬36°05'~36°15'。

东经117°05'~117°24',总面积1.2万hm2,主峰天柱峰海拔1545米,是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最顶峰,相对高差点400米。

泰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的双重遗产。

其雄伟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景观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1.1 泰山的植物资源泰山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晴燥,四季清楚。

泰山地势差异显著,地貌分界明显。

受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植物种类比拟丰富,目前泰山有高等植物180科637属1382种4亚种141变种26型。

植被覆盖率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79.9%。

苔藓植物共有30科67屑134种3变种,厥类植物共有14科21属45种1变种。

种子植物共有136科599属1203种4亚种26变型。

其中裸子植物5科19属42种;被子植物131科580属1161种4亚种26变型。

在种子植物中,栽培的有23科116属428种55变种20变型。

其中裸子植物3科17属40种;被子植物20科149属388种54变种19变型。

栽培植物种类占泰山现有植物种数的32.41%,这些植物对于构成当今的泰山植物区系,对于丰富泰山的植被成分和类型,提高它的多处效益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如赤松、黑松、华山松、落叶松、刺槐、杨树、紫穗槐、石榴、竹类等已成为泰山植被重要组成树种。

1.2 主要的植物景观①常绿景观林。

常绿林以泊松、赤松、黑松林为主。

主要为纯林,有的林分混尘有麻烁、大叶白蜡等,还有散生的华山松和灌木照山白。

②落叶景观林。

落叶景观林以落叶松、麻烁、刺槐为主要树种。

浅析四川旅游资源开发论文

浅析四川旅游资源开发论文

浅析四川旅游资源开发前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再加上旅游资源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就带来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

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的调整旅游产业机制,旅游内容和方式更加的多样化,旅游文化更具内涵,同时旅游也在不断引进高新科技的旅游设施。

旅游业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 扩大了视野, 提高了文化素养。

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从而新的消费可以形成和扩大市场。

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不单是要注意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快感,而是要求我们把眼光放远,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经过建国后4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成了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四川的交通通讯发展迅猛。

水陆空交通日趋完善发达,微波、光纤、卫星、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图文传真、INI联网等现代通信遍布全省各市、地、州、县及部分乡村,初步形成了现代交通、通信网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观念的转变,信息市场、科技市场、人才和劳务市场、资金和金融市场以及各种物资市场、服务市场、旅游休闲娱乐市场也相应建立。

一、旅游资源简介四川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是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历来就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之说,许多景观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有或罕见的。

旅游资源保护论文(热门范文6篇)

旅游资源保护论文(热门范文6篇)

旅游资源保护论文(热门范文6篇)标题1: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与必要性作为一名导师,我认为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是针对每个旅游目的地而言的。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所依赖的物质和服务基础,对于保护和管理的要求愈加迫切。

这个方面的保护包括了旅游资源地的文化、自然、历史和人文领域。

除此之外,其还包括了旅游活动所需的服务设施和游客接纳能力。

因此,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与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资源的保护有助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旅游资源保护有助于保护和促进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最后,旅游资源保护能够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品质和形象,增强其吸引力,促进旅游景区提供的旅游节目开发。

总结: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促进旅游业的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保护能够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品质和形象,增强其吸引力,促进旅游景区提供的旅游节目开发。

标题2:旅游资源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旅游资源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需要首先了解旅游业中的恶性竞争现状和管理畸形现象。

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导致了旅游产品过度营销、景区开发过快、文化低俗、关注重点偏离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消失和破坏。

同时,旅游资源的质量也愈发受到质疑,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也存在着不足和矛盾。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共识,市场动态变化和人们需求的改变使得保护旅游资源问题变得格外复杂。

总结:旅游资源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旅游业快速发展导致的,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过度营销、景区开发过快、文化低俗等方面。

同时,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不足和存在矛盾也是问题的症结。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更多的共识和保护措施。

标题3:旅游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在旅游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都将对保护措施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从文化、经济、环境、政治、人文等多个维度来探讨。

旅游资源及线路管理系统论文

旅游资源及线路管理系统论文

摘要本系统仅扣旅游的关键要素,讲述如何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并最终形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

此系统具有很强的的实用性,既可以作为独立的系统使用,也可以作为旅游企业综合业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系统包括系统用户管理、地域资源管理、景点资源管理、宾馆资源管理、餐厅资源管理、娱乐资源管理、交通资源管理、旅游线路编辑及报价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全面系统地实现了旅游资源及线路管理系统的功能。

【关键字】旅游资源旅游线路功能模块资源管理AbstractThis system buttons up the key main factor of the tour only, relate how travel to these the resources carries on the management, and the end formation tour product- tour circuit.This system has the very strong function, since can be the independent system usage, can also be the comprehensive business of the tour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an importance constitute the part.This system includes the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the system customer management, the reg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beauty spot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guest house resources management, restaurant, amusement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tour the circuit edit and the offer manage etc. the main function mold piece, carried out tour resources and circuits to manage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systematically completely.【Key words】Travel resource, Travel line, Function of model, resource management前言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近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旅行社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省市、目前旅游行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等弱点。

冰岛旅游论文总结范文

冰岛旅游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冰岛,这个位于北大西洋中部的岛国,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总结冰岛旅游的特色,分析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探讨冰岛旅游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冰岛旅游特色1. 自然景观独特冰岛被誉为“冰与火之地”,拥有壮丽的火山、冰川、瀑布、温泉等自然景观。

其中,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蓝湖、黄金瀑布等都是冰岛旅游的标志性景点。

这些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成为冰岛旅游的一大特色。

2. 文化遗产丰富冰岛历史悠久,维京人的探险故事和古老的传说为冰岛的文化底蕴增添了神秘色彩。

《埃达》等文学作品记录了冰岛的历史和文化,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冰岛的机会。

3. 地热资源丰富冰岛地热资源丰富,温泉遍布全国。

蓝湖温泉被誉为“天然美容院”,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地热带来的舒适与放松。

二、冰岛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 开发策略冰岛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旅游业健康发展。

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品创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2.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冰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教育、推广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冰岛旅游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1. 经济效益冰岛旅游业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据统计,旅游业已成为冰岛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2. 社会效益冰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同时,旅游业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促进了文化交流。

四、结论冰岛旅游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全球游客。

在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冰岛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实现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冰岛旅游有望继续繁荣,为全球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2)
1黔南峰丛洼地区的概况 (2)
2用水问题现状 (3)
2.1 “工程性缺水”尤为突出 (3)
2.2 农村生活、生产用水待改善 (3)
2.3 小水利建设管理不科学 (3)
2.4 生态治理修复未重视 (3)
3 缓解峰丛洼地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3)
3.1提高水资源供应量 (4)
3.1.1集雨集流 (4)
3.1.2 开发裂隙水 (4)
3.1.3 防渗措施 (4)
黔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水资源问题浅析
摘要:峰丛洼地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大面积分布的地貌类型,气候湿热,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得该区可利用水资源匮乏,人们的生活生产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分析该类型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探讨缓解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提出水资源供应保障的合理措施,以期为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帮助。

关键词:喀斯特;峰丛洼地;水资源
引言
峰丛洼地是在我国西南岩溶区大面积分布的地貌组合类型,由正地形峰林和负地形洼地组成,即山体基部相连的圆锥状山峰和封闭的浑圆形溶蚀洼地组合形成的地貌类型。

峰林呈塔状或锥状,基部相联,围绕洼地分布,形成以洼地为中心呈漏斗状较为封闭的地貌类型。

峰顶洼底高差一般可达 100~300 m,洼地面积较小,平均仅 0.038~0.055 km2,在该地域所占份额也较小,约 10%~30%,洼地底部较为平坦,形状大多为近圆形或多边形,洼地中常见有漏斗和落水洞,或伴有天坑出现。

1黔南峰丛洼地区的概况
峰丛洼地主要分布在西南气候湿润的区域,湿热多雨,岩溶活动强烈。

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土壤发育滞缓,成土物质转化慢、累积少,岩溶裂隙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厚度薄,一般不超过 30 cm,仅在裂隙和洼地较低处才可达 1 m 以上。

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洼地周围较陡的斜坡基岩裸露,受岩石分割覆土呈现块状或点状不连续分布,土薄且分散,抗旱能力差,植被生长受气候影响大,且易出现水土流失量,易形成石漠化,也造就了生态修复的艰巨性。

峰顶洼底高差较大,峰丛开敞、洼地封闭呈现独特的漏斗式地貌,日照时间呈现峰顶向洼地逐渐变短的变化,峰顶洼底在白天亦有较小的温差。

地表植被受上述和人为活动因素影响,具有成层性。

峰顶及以下陡坎处受人为影响较小,有大量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

洼地周围斜坡地坡度大,易受人为活动影响,水土蓄持能力较差,耕作区岩石裸露。

洼地土层较厚,水利条件好,具有资源优势,植被、作物生长良好。

按全国气候带分布,黔南喀斯特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区。

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雨量 850~1 600 mm,年平均气温 8~20 ℃之间。

降雨的季节性很强,时间分布极不均匀,降雨量主要集中在 5—8 月或 6—9 月,4 个月的降雨量可达全年的60%~70%,常常形成夏季洪涝、冬春干旱。

洪灾与旱灾频繁交替发生,造成季节性缺水和岩溶型干旱。

大气降水是峰丛洼地的主要补充水源,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植被蓄水能力差,岩溶裂隙极其发育,水流渗透强烈,因此地表水缺乏,且难易形成地表水系。

而地下水受地质构造以及岩溶作用的影响,裂隙水、管道水汇流管道复杂,而且汇水的地下河埋藏较深。

地势低洼处常常随岩溶裂隙发育,有泉水出露,但
季节性强,受降雨影响较大。

形成了地表水系与地下水系既有联系又有较大区别的特殊二元水文结构。

2用水问题现状
由于黔南峰丛洼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丰富的降水资源,但地势起伏落差大、土壤植被蓄水能力差等地貌特点,雨水转化为地下水速度快,且地下水开发难度大。

土层散薄,抗旱能力差,且交通不便,水利设施不足。

岩溶干旱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社会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瓶颈。

2.1 “工程性缺水”尤为突出
由水资源利用难度大,且经济落后和水利工程薄弱,而引发的“工程性缺水”尤为突出。

生态脆弱,土层散薄,植被易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岩溶发育,水流渗漏强烈,地下水流管网复杂,埋藏深,开发难度大,无地表水系。

交通不便,人居分散,经济落后,社会资金投入有限,水利设施紧缺,且地下水库等一些水利工程作用面积小,费用高,而无法推广建设。

水资源缺乏,导致生态系统恶化,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2.2 农村生活、生产用水待改善
农业生产且用水量大,易诱发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作物生长对气候依赖性大,土地抗旱能力差,经济收益低,收支比例小。

水量水质得不到保障,受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影响,水质硬度大,而且富含矿物质,部分元素对人身健康有严重危害。

一些微小水利设施储蓄水存放时间过长,水质发生变化,影响使用。

2.3 小水利建设管理不科学
小水利设施如小水池、小水窖等,在选址、设计建设的过程中,易受主观人为改动,一部分成了形象工程,靠近道路集中建设,虽然修建相对便利,但是作用范围不大,没有统筹规划,缺少管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部分选址不当,蓄水较少,未做防渗处理,工程设施建成后开裂漏水,出现了一些不能蓄水的设施。

2.4 生态治理修复未重视
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样也影响着水资源开发利用。

在峰丛洼地处大量使用裂隙水,而裂隙水的出露有季节性,依赖大气降水,中间变化受调蓄作用的影响。

研究表明,植被和土壤覆盖程度对调蓄水资源有较大的影响。

土层越厚,调蓄作用时间越长。

植被覆盖密度和植被类型对蓄水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良好的植被不仅对土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协同土壤对水流有较好的调蓄作用。

而山区不科学的农业耕作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对区内水土资源都有着不利的影响,特别是石漠化,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治理难度大,而且加重了水土资源的需求。

3 缓解峰丛洼地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峰丛洼地区供水的主要对象是分散型农村生活生产用水,修建大中型蓄水工程,进行传统的集中拦蓄和集中供水水利开发模式难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且水利工程需要耗费的财力物力与发挥的效益很不相称,难以应用推广。

根据该区的雨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规律及水资源形成机理和过程,发展分散型的小微型蓄水工程,增加可利用水量,优化利用,改善水质,协调水土资源配置,
这是解决峰丛洼地区缺水问题较好的选择。

3.1提高水资源供应量
3.1.1集雨集流
主要是在雨水降落到地面未渗漏地下之前,拦截和贮蓄雨水资源。

有 2 种类型:一类是屋面集雨。

利用住房屋顶作为集雨场,经输水管道输送,储存于水池或水窖中。

混凝土质平顶屋面可直接集雨,又可作为蓄水池,但蒸发较快,且需要做好防渗处理;另一类为坡面集流。

由天然或人工的水沟拦、引坡面汇集的雨水,经沉沙池、过滤池(人畜饮水需要过滤)后入蓄水池,水质尚可,农业灌溉用水为主。

各水池水窖间用水道相联,相互调节用水。

3.1.2 开发裂隙水
具有二元结构的喀斯特含水介质,其上层为喀斯特皮下带,贮蓄地表的下渗雨水;集流水源来自皮下带及其下部石灰岩、页岩、泥灰岩互层溶隙水;溶隙大小不一,大者常为皮下带贮水的渗漏通道,垂向渗漏水遇到页岩、泥灰岩的隔水层时,即沿层面溶隙流出成泉。

根据出流量大小,可修建规模不等的蓄水工程,为农村人畜饮用和农业灌溉提供用水。

该类工程大小不一,小者为水窖,蓄水数方或数十方;大者为水柜,蓄水百余方以上。

裂隙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关系到典型峰丛洼地区人畜饮水及部分生产用水的安全保障问题。

裂隙水的分布、运移、补给和排泄特征受地质构造、裂隙的发育特征控制。

裂隙发育程度高,裂隙水就容易富集。

裂隙水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受降水变化影响,总体上裂隙水流量与降雨量变化一致。

且裂隙水卫生标准高,大多可不经任何卫生处理即可为人畜饮用,且开发利用条件优越,投资省。

3.1.3 防渗措施
科学规范微小水利设施设计建设标准,工程设施选址既要考虑水资源利用便利条件、作用范围,还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

另外要做好已有水利设施的渗漏维修,使用高分子材料进行防渗处理。

指导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