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态度

合集下载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旅游心理学主要研究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企业员工心理。

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旅游心理学的主体。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旅游者心理(包括旅游知觉,旅游动机,旅游者的人格,旅游者的态度,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旅游审美心理);2旅游服务心理(包括导游与景区服务心理,酒店服务心理,旅游交通服务心理,旅游商品服务心理);3旅游企业员工心理(包括旅游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员工的心理保健,员工劳动心理,旅游企业领导心理)。

气质类型:多血质(主要特征: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广泛但不持久,注意力易转移);胆汁质(主要特征:易兴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粘液质(主要特征:安静、稳重,动作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克制忍耐,情绪不外露,做事慎重但不灵活,缺乏生气);抑郁质(主要特征:敏感、多疑、孤僻,情感体验深刻但不外露,行动缓慢,外表温柔、怯懦)。

第二章:旅游知觉是指旅游者为了赋予旅游环境以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我们头脑里产生了整体形象,他们已经具有了明确的意义而不是仅仅以物理形态存在了。

旅游知觉的特性主要有四方面:1旅游知觉的选择性;2旅游知觉的理解性;3旅游知觉的整体性;4旅游知觉的恒常性。

旅游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社会知觉的.“误区”有:1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3心理定式4刻板印象5期望效应6习惯定向7假定相似性偏见8行动者—观察者偏见9错觉思维10效果性偏见。

晕轮效应是指由对象的某种典型特征推及对象的其他特征现象。

这种心理容易产生忽视客观证据而定格对象的现象。

就像月晕一样,有余光环的虚幻印象,使人看不清对方的真实面目。

对旅游距离的知觉:1阻止作用:旅游时需要付出代价的消费行为,距离越远,要付出的金钱、时间、身体等代价就越大,这些代价往往使旅游者望而生畏。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消费态度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消费态度
旅游者的消费态度
• 态度概述 • 旅游者消费态度的形成
第一节 态度概述
一、什么是态度
• 态度是指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相对稳定、 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映倾向 :
(1)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 (2)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 (3)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映倾向
二、态度的结构
• 1、认知因素: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评价,包 括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与理解。是态度形成 的基础。
影响旅游偏好的 因素
态度的复杂性即人
们对态度对象 所掌 握的信息量和信息种 类的多少,它反映了 人们对态度对象的认 知水平。人们对态度 对象所掌握的信息量 和信息种类越多,所 形成的态度就越复杂。
二、旅游者态度偏好的形成
• (一)态度偏好
• 态度偏好是指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 向性,即消費者会购买某一特定产品,而不会购 买其他产品的一种行为傾向。
四、旅游者态度改变的方法与策略
• (二)态度改变的具体策略
– 登门槛技术 – 低球技术 – 留面子效应
案例分析
一家三人决定外出旅游,孩子提出坐飞机,自己 还没确坐过飞机。父亲有些犹豫,母亲则坚决反对, 理由是价格太高。最后还是决定坐火车。到达目的 地后,在入住旅馆选择房间时,母亲变得大方起来 主动提出要条件好的房间。母亲为什么会发生这样 的变化?
• 2、情感因素: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内心 体验,是对态度对象所做出的情感判断。是态 度形成的核心。
• 3、意向因素: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 它是行为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即准备对态度 对象做出什么反应的思想倾向。
三、态度的特性
1 对象性 2 习得性 3 态度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 态度的价值性
• 旅游偏爱指人们趋向于某一态度对象(旅游目标) 的一种行为倾向,旅游偏爱建立在旅游者极端肯 定的态度的基础上。

旅游心理学复习要点

旅游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与理论基础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旅游者的感知觉1.感觉的含义:在心理学上,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只负责接收、传递、整合信息,不能解释信息。

2.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感觉阈限)感受性:感受性就是人体对于外界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

不同的感觉器官有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其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

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适应性: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捷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对比性: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刺激时会产生感觉的对比现象。

感觉的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4)联觉:是指一种感觉见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3.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主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客观事物总是有选择地以其中的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2)理解性:根据主体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3)整体性: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而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1)旅游对象的组合(2)旅游对象和背景的对比(3)旅游对象的活动变化(4)新奇独特的刺激物(5)他人的言语提示主观因素:(1)兴趣(2)需要与动机(3)个性(4)情绪(5)知识与经验(6)生理条件(7)社会阶层 5.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1)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2)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3)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4)旅游者对旅游点的知觉(5)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知觉6. 旅游风险知觉的种类:(1)功能风险(2)资金风险(3)社会风险(4)心理风险(5)安全风险(6)时间风险7. 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报酬不确定(3)缺乏旅游经验(4)信息不充分(5)相关群体的影响8. 消除风险的方法:旅游者减少风险的方法:(1)广泛搜集信息,认真比较衡量(2)重复购买相同的旅游产品(3)适当降低对旅游产品的期望(4)寻求高价格,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旅游企业降低风险的对策:(1)做好提醒工作(2)树立自身良好形象(3)注重广告和口碑的宣传(4)兑现承诺(5)注重与客人直接沟通9.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旅游心理学第六章:态度

旅游心理学第六章:态度

(三)态度的协调性
态度是由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所 组成。一个正常的人,对某人或某事所持有的 态度常常是三种因素协调一致的。 例如对中国的旅游态度:认为中国既有优美的自 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而且开展 了富有情趣的旅游活动(这是认知成分),因此 旅游者会觉得很有意思,自己很喜欢中国的旅 游活动(这是情感成分),从而非常愿意并决心 争取到中国来旅游(这是意向成分)。在这种态 度中的三种成分是协调的、一致的。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以下任务:

1.讨论什么是态度。 2.讨论分析“态度决定一切”对吗?为什么?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一、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个体对待人、事、物和思想观念的一种内 在心理反应,是个体对某一对象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人们对一个对象会作出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 的评价,同时还会表现出一种反应的倾向性,这种 倾向性就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一个人的态度不 同,就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取向。

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一)需要的满足

需要的满足是形成态度的重要因素。个体对 凡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有利于达到目标的 对象,一般都能生喜好欢迎的态度,而对影 响满足需要和妨碍目标实现的对象,则会产 生排斥以至厌恶的态度。
(二)知识的影响 知识也是形成态度的重要因索。个体对对 象的态度,会受到所获得的关于对象的知识 的影响,获得那些关于对象的正面知识,会 产生积极的态度,而受负面知识的影响,则 会产生消极的态度。
在本章中,主要是对态度的概念及特性,影响
态度形成的因素及态度形成的过程,旅游态度 和旅游行为的关系,旅游者态度改变的理论和 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认知。 重点是态度的含义、特性、影响态度形成的因 素、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的关系、旅游者态度 的改变。难点是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理论和方法。

旅游心理学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旅游心理学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过程】1930—1933年间,他们共住过67家旅舍、汽车旅 馆和“旅行者之家”,在184家饭店和咖啡馆用餐。拉皮 尔一直对旅馆接待员、男侍者、开电梯的工作人员以及女 服务员对中国夫妇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准确而详细的记录。 在251个他们曾光顾过的旅馆和餐馆中,他们只受到过一 例由于他的这对同伴是异族所带来的冷遇。拉皮尔对他与 中国夫妇所受到的服务进行了等级评定,除了极少的几个 地方,其他所有的地方接待与他们所预期的一样或更好。 如果他单独出去,情况也不过如此。 【结果】为了消除中国夫妇的影响,在时隔6个月后拉皮尔 才邮寄了调查问卷,询问:“你愿意在自己的旅馆或餐厅 接待中国客人吗?”几乎所有的拉皮尔与中国夫妇到过的 旅馆、餐馆、咖啡馆、旅行者之家(超过90%)都回答说他 们将不会接待中国人。
——人们常说:“怀有偏见的人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态 度有时也反映出一个人未澄清的人格问题,如不明说的侵 犯和生怕丧失身份等。 ——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从中受到贬抑时用来保 护他们自己。 • 比如一个知识分子看到商人赚很多钱并在生活中拥有许多 物质享受,为了恢复被损伤的自尊,他常会显示出自命清 高和鄙视“为富不仁”者的态度,以保持心理平衡。
三、态度的特性
1.态度具有对象性,态度是有对象的,它总是针对某种事物的;
2.态度具有评价性,它意味着是否赞同该事物;
3.态度相对于情绪具有稳定性,它是一种对事物比较持久的而 不是偶然的倾向;
4.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状态,往往不能为别人所直接观察到, 但它最终会通过当事人的言行表现出来。
四、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A:在海边长大,对大海有天生的向往
B:书上说温和的气候、纯净的阳光、湿润的空气对 哮喘病人有利,而海南恰好满足这些条件
C:好多同事都到海南来旅游结婚啦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基本观点:

人是有需要和欲望的,他们随时有待于 满足。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产生动

力。
的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不同的层次,

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

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上升为支配人行为
的动力。






五种层次需要的心理发展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秘、惊险、刺激等所有的时尚元素。

活动一开始,数十位陌生的青年男女将
会安排登上一辆班车,而面对面相坐的

肯定是两对异性,漫长、枯燥的旅程使

热情的年轻人很快熟悉起来。下车后, 刚刚建立的友情使4个年轻人组成一个"

战斗团队",将参加到与其他十几个团

队在大森林中争夺神秘宝藏的行列......

一路上,既有山花、瀑布、激流与群山 等美景,同时还有标有宝物的神秘符号、

往等旅游动机
二、旅游者的动机概述
旅 (一)概念

是指激发与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其活 动朝向某个目的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旅 需要是动机的前提 游 需要在得到激发之后产生动机 者 动机的产生需要外界的刺激 的 态 度
旅 (二)旅游动机的功能 游 激励功能 者 指向功能 的 强化功能 态 持续功能 度
旅游心理学
项目四
旅游者的 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任务一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案例引导
“十一”假期之际,有甲、乙、丙、丁

旅游心理学课件:第四章 旅游消费者的个性与态度

旅游心理学课件:第四章 旅游消费者的个性与态度
一年
儿童从一 l 岁 幼儿由于排泄粪便解除内急压力所得到的快感经验,因而对
肛门期
到三岁
肛门的活动产生满足
儿童四、五岁 开始产生恋母(男孩)或恋父(女孩)情结,与此同时,它
性器期
左右
们惧怕双亲中与自己同性的
潜伏期 儿童 6 岁开始 其兴趣不再限于自己的身体,而是注意周围环境中的事物
12 岁以后 青春期
返回
3.改变旅游态度的策略
(2)重视旅游宣传,传播新知识
①要进行全方位的适度重复宣传 ②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宣传的内容 ③要逐步提出要求 ④诉诸情感或诉诸理智
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a.客观情况。 b.接受者的态度和智力。 c.宣传的任务。
返回
3.改变旅游态度的策略
(3)引导人们参加旅游活动
返回
2.自我状态的表现
表 4-5 儿童、成人及父母自我状态的表现
语言表现
语调
非语言表现
儿童 自我 状态
孩子的口吻:我想要,我要,我不知道, 我不管,我猜,当我长大时,好得多 ,好 极了
激动,热情,高尖的嗓 门,尖声嚷嚷,欢乐, 愤怒,悲哀,恐惧
喜悦,笑声,咯咯笑,可爱的表情,眼泪, 颤抖的嘴唇 ,噘嘴 ,发脾气 ,眼珠 滴溜溜 地转,垂头 丧气的 眼神,逗 趣,咬 指甲, 扭身子撒娇
成分 认知成分
成分的表现
对事物具体或 整体的信念
情感成分
对事物具体或整 体的情感或感觉
意向成分
对事物具体或整 体的行为意向
图4—4 态度的组成成分及其表现
态度
对态度 标的物 的总体 倾向
返回
4.3.1游客态度
2.态度的构成
态 度
(1)认知成分 (2)情感成分 (3)意向成分

旅游心理学第五章旅游者的态度课件

旅游心理学第五章旅游者的态度课件

通过研究旅游者的态度,可以开发新 的旅游线路和项目,开拓新的市场。
产品创新与改进
根据旅游者的态度反馈,可以对现有 产品进行创新或改进,提高产品的吸 引力。
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
目标市场选择
通过分析旅游者的态度,可以更 准确地选择目标市场,制定更有
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营销信息设计
根据旅游者的态度,可以设计更有 说服力的营销信息,提高营销效果。
缺点
观察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且容易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准 确性。此外,观察法只能观察到旅游者的表面行为,难以深入了解其内在心理活动。
实验法
定义
实验法是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察旅游者反应的方法,通常在实验室或实地环境下进行。
优点
实验法具有较高的控制性和可重复性,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旅游者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因 果关系。同时,实验法还可以通过模拟不同情境来研究旅游者的反应和行为变化。
评价与比较功能
影响旅游者的决策和行为
旅游者的态度包含了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和比较,这种评价和比较会影 响其决策和行为。
旅游者会根据自己的态度选择旅游目的地,并决定在某个目的地停留的 时间和游览的景点。同时,旅游者的态度也会影响其对旅游目的地的满 意度和忠诚度。
决策与行为导向功能
决定旅游者的行为方向和行 为强度
利用社会压力
利用社会舆论和群体压力来影响旅游 者的态度。
引导思考
通过引导旅游者思考自己的态度和行 为,促使其自我改变态度。
05 旅游者态度的测量
问卷调查法
定义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以书面形式收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 游服务等方面的态度和看法。

旅游心理学第六章 旅游者的态度

旅游心理学第六章 旅游者的态度

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 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 以行为(意向)为基础的态度
三、态度与行为
大多数学者对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持肯定的 意见,即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然而也有人 研究认为,在一些情况下,态度和行为会出现不一致。
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
1.情境因素 2.态度的强度(态度的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态度 的可获得性) 3.行为后果
Thanks!
第六章 旅游者的态度
第一节 旅游者态度概述 第二节 旅游者态度的改变
什么是旅游者的态度? 旅游者的态度有什么特点?有 哪些维度? 我们应如何把态度相关的理 论应用到日常的旅游工作当中去?
二、态度的三维度
态度
认知维度
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
情感维度
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
意向维度
对态度对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采取何种行为
影响旅游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因素: 1. 社会文化价值观 2. 个体特征 3. 生活水平 4. 其它因素
二、旅游态度影响策略
(一)认知与旅游者态度改变 (二)情绪与旅游者态度改变 (三)行为意向与旅游者态度改变
(一)认知与旅游者态度改变
1. 改良旅游产品
2. 树立美好形象
3. 重视宣传,反复强化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心中 的形象
第二节 旅游者态度的形成
态度具有相对稳定性,态度一旦形成,是比较 难以改变的。
态度具有可变性: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 随着个体经历和环境的影响而慢慢发生改变。
旅游者态度的改变包括旅游者态度的形成与改 变两个方面。
一、旅游态度的形成
旅游态度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提供商、 旅游相关观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
(二)情绪与旅游者态度改变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者的动机类型与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动机类型
• 逃避动机:如逃避日常生活、缓解压力、寻求刺激等 • 寻求新奇动机:如体验新事物、探索未知、满足好奇心等 • 社会交往动机:如结交朋友、增进亲情、拓展人际关系等 • 认知动机:如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追求成长等
旅游者动机的影响因素
• 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 • 社会因素:如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 • 环境因素:如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业发展环境等
旅游者的认知偏差
• 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方面的过度期望 • 对旅游信息的过度关注,导致信息过载与选择困难
旅游者的心理陷阱
• 旅游过程中的从众心理,导致盲目跟风与过度消费 • 旅游过程中的心理依赖,导致对特定旅游产品或服务的 过度依赖
旅04游者的行为特征与影响
因素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与类型
旅游心理学的未来趋势
•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整合 •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 旅游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02
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动机
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分析
01 生理需求:如休息、饮食、睡眠等 02 安全需求: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健康保障等 03 社交需求:如人际交往、友谊、亲情等 04 尊重需求:如自尊、他人尊重、成就感等 05 自我实现需求:如个人成长、自我价值实现、梦想追求等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
• 冲动型:旅游决策迅速,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 • 理性型:旅游决策过程较长,注重对旅游信息的收集与评估
旅游者的行为类型
• 探险型:喜欢寻求刺激、挑战自我的旅游活动 • 观光型:喜欢欣赏美景、体验文化的旅游活动 • 休闲型:喜欢休闲度假、放松身心的旅游活动
旅游者的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
表示出来。
旅游者把由旅 游刺激物的部 分特征或属性 组成的旅游知 觉的对象,将 其知觉为一个 统一的旅游刺 激情境。
旅游知觉的 条件在一定 范围内改变, 而旅游知觉 的印象仍然 保持相对不 变。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心理学
2.1.3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客观因素
具有较强特性的对象 反复出现的对象 运动变化的对象 新奇独特的事物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心理学
第一章 旅游心理学概述
1.1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3
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心理学
1.1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v 旅游心理学定义
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把心理学 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运用到分析、了解 旅游这一现象上来而产生的新兴应用学科。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心理学
3.2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五)、好奇心
好奇心可以这样定义:人类和其他一些高等动物在面 对新奇、陌生、怪诞或复杂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趋近、探 索和操弄,以求明白、理解和掌握的心理倾向状态。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心理学
3.2.2 旅游动机产生的客观条件及分类
客观条件:经济条件、时间条件、社会条件 旅游动机的分类(书P73-75):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心理学
1.1.1旅游心理学研究对象
旅游消费心理
旅游服务心理
心理学研究对象
旅游企业员工心理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心理学
1.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2.1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信息来源
又称简介资料,是他人为其他某种目的搜集的已经加工整理过的信息。 又称原始资料,是通过现场实地调查所搜集的资料。

旅游心理学 第六章 态度与旅游行为

旅游心理学 第六章 态度与旅游行为

“角色”一词在中文里指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人 物,英文的“ro1e”还可作“任务”、“作用”束 解释,因此角色就是指某一个人物在某一位置上发 挥某种作用,完成某项任务的意思。作为饭店员工, 无论是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服务员,所扮演的都 是服务角色。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社会人,一生 中可能会扮演多种角色,就统一成了服务角色。所 以国外的饭店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到酒店新 员工,都必须从洗厕所开始干起。只有通过这一关 的人,才能端正工作态度实现角色的转换。 问题讨论:“态度决定一切”吗?为什么?
拉皮尔的调查
• 1934年,美国学者R.T.拉皮尔曾做了一项著名的 调查研究。拉皮尔与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游历了 整个美国,行程达一万多英里,下榻于66个旅店 和其他住处,并在184个旅店歇过脚。虽然当时 美国特别排斥东方人,但几乎说有的旅店都给了 床位,饭店也没有拒绝过。当时只在加利福尼亚 一处汽车旅馆遇到了点麻烦,这家旅馆的老板直 接说:“我不接待日本人。”在旅途中,这对中 国留学生还单独光顾了几家旅店和饭店,也从未 被拒绝过。
案例:台湾旅游团态度的转变
• 某旅行社接待了一个台湾旅游团,旅行团一路上误 机、误餐,客人怨声载道。于是旅行社派了一名经 验丰富的导游接待了这个团。这名导游看到客人们 一个个怒气冲冲,就想办法寻找话题,给客人一点 心理上的满足。他走到一个中年妇女面前,和气地 说:“太太,您是从台湾什么地方来的?”女士说: “小地方,说了你也不知道。”“你说说是哪里, 也许我知道呢。”女士说出了她的家乡,果然是小 地方。但是导游却十分了解这个地方,还能背诵当 地著名亭子上的一副对联。于是客人们纷纷与这位 导游攀谈起来,主客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在整个游 览期间,这位导游尽职尽责,努力满足人们的各种 要求,不仅化解了人们的不满,还赢得了客人们的 赞赏。

旅游心理学主要内容

旅游心理学主要内容

旅游心理学主要内容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人们在旅行和旅游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行为和体验。

通过研究旅游者的心理,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和体验。

以下是旅游心理学的主要内容:1. 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人们选择旅行的原因和目的。

旅游者的动机可以有很多种,比如逃避现实、放松心情、寻求冒险和探索等。

了解旅游者的动机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2. 旅游态度:旅游态度是指人们对旅游活动和目的地的看法和评价。

旅游者的态度可以受到个人经验、社会文化背景和媒体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旅游者的态度有助于制定相关的旅游营销和宣传策略。

3. 旅游决策:旅游决策是指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交通方式、住宿和活动等方面的决策过程。

旅游者的决策可以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了解旅游者的决策过程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提供更好的选择和建议。

4. 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指人们在旅行和旅游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旅游者的体验可以受到目的地环境、服务质量和个人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旅游者的体验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改善服务和提升客户满意度。

5. 旅游满意度:旅游满意度是指人们对旅游体验的满意程度。

旅游者的满意度可以受到旅游服务质量、价格、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影响。

了解旅游者的满意度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改善服务和提升口碑。

6. 旅游心理健康:旅游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旅行和旅游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程度。

旅游者的心理健康可以受到旅游活动、目的地环境和个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了解旅游者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7. 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指人们在旅行和旅游过程中接触和体验的文化元素。

旅游者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以影响他们对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景点的理解和感受。

了解旅游文化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提供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旅游产品。

总结: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在旅行和旅游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行为和体验。

旅游心理学第二讲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第二讲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
• (一)客观因素
• 1、旅游刺激物特性较强 • 2、重复的次数越多——反复出现 • 3、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变化的旅游刺激 • 4、新奇独特旅游产品
容易引起人们的旅游知觉。
• 运用图例理解知觉整合原理
• 闭合原理 • 相似原理 • 接近原理 • 图形——场地原理
• (一)闭合原理 • 闭合原理(principle of closure) • 是指当一个刺激不完整时感知者填补缺 • 失元素的倾向。
• 3、期望与经验 人总是感知他所期望的东西。 知识经验越丰富, 感知内容和深刻。
• 4、个性 影响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组织和感知方式。
• 5、情绪 良好的情绪会主动感 知,不良的情绪影响感知内容。
三、知觉的特性
• (一)选择性注意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1、选择性注意容量的有限性
• 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是知觉的特性、影响旅游知觉 的因素。重点旅游条件的知觉。
关键词:
• 旅游知觉、 • 知觉选择性、 • 知觉理解性、 • 距离知觉、 • 时间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二、影响旅游知觉的客观、主观因素 三、者的知觉 第四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第六章 旅游者的人格 第七章 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 响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人的行为依赖于对他所生活的环境的看法。 看法是通过感觉、知觉作用产生的。 “知觉世界”或“认知世界”。
•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知觉的基本 原理和旅游消费活动中的知觉,以及知觉对旅游消费 决策的影响。
• 轮船:影响知觉的因素 • 轮船的安全和舒适程度 • 休闲娱乐设施 • 服务项目 • 服务员的态度

旅游心理学的含义、对象与特点

旅游心理学的含义、对象与特点

旅游心理学的含义、对象与特点旅游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旅行和旅游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涉及到旅游者的动力、决策、态度、满意度等方面的心理特征,通过对这些心理特征的分析,揭示人们旅游行为的内在动机和心理需求。

旅游心理学不仅对旅游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

旅游者是进行旅行和旅游活动的个体,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对旅行体验和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是负责旅游服务的人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对旅游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旅游者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心理特征,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同时也可以为旅游行业提供科学的管理和发展建议。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旅游领域的各个方面,需要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旅游心理学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研究方法,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与解释。

其次,旅游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关注旅游者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心理特征,还关注如何应用这些心理特征来改进旅游服务和管理。

例如,通过研究旅游者的动机和满意度,可以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并提供更满意的旅游体验。

再次,旅游心理学是一门实证性的学科。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需要依靠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理论和假设。

通过实证研究,旅游心理学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证据来支持决策和实践。

此外,旅游心理学是一门跨文化的学科。

旅游活动和心理特征受到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因此,旅游心理学的研究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的差异。

跨文化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旅游心理学游客心理分析

旅游心理学游客心理分析

旅游心理学游客心理分析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为了放松身心、探索未知、增长见识,还是为了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人们纷纷踏上旅途。

而在这一过程中,游客的心理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游客的心理,对于旅游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对于游客自身来说,也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和享受旅行。

一、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促使人们产生旅游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休闲娱乐动机、文化探索动机、社交动机、逃避现实动机等。

休闲娱乐动机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人们渴望通过旅游来放松自己,享受悠闲的时光。

他们可能会选择去海滨度假胜地晒太阳、游泳,或者去山区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风光。

文化探索动机则驱使着一些游客前往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如古老的城市、博物馆、遗址等。

他们希望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

社交动机促使人们与亲朋好友一同出游,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此外,通过旅游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也是一部分人的目的。

还有一些游客是出于逃避现实的动机选择旅行。

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烦恼让他们想要暂时逃离熟悉的环境,寻找一个全新的空间来摆脱困扰。

二、旅游决策心理当有了旅游动机后,游客就会进入旅游决策阶段。

这一过程中,游客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

首先,他们会收集信息。

信息来源包括亲朋好友的推荐、旅游网站的评价、旅行社的宣传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游客往往面临着过多的选择,如何筛选和判断信息的可靠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游客会评估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

他们会考虑诸如目的地的安全性、交通便利性、住宿条件、旅游费用等因素。

对于一些风险规避型的游客来说,安全性可能是首要考虑因素;而对于预算有限的游客,旅游费用则会成为关键因素。

此外,游客的个性特点也会影响决策。

例如,性格外向、喜欢冒险的游客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旅游项目;而性格内向、谨慎的游客可能更偏好较为稳定和熟悉的旅游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依据内容构成成分,心理印刻可以分为: 认知印刻、情感印刻、意志印刻
5按照印刻形成的时间发生方式可以分为 初始印刻和反复印刻。
(三)心理印刻与旅游
不同的心理印刻使得人们形成不同的旅游 偏好,而旅游偏好通常又是旅游决策中的 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在很多时候是心理印刻引发人们不同的旅 游行为。
我们更应该关注制度、环境条件,而不是 寻找据具有某种品质的人,前者要比后者 更具确定性。看来,在生活中,我们要试 图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一个有效的办法是 赋予他以相关的角色,随着他做出相应的 角色行为,他的态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美国士兵侮辱伊拉克战俘之后,菲利 普·津巴多写道:“这与斯坦福模拟监狱 里狱卒的行为有着惊人却令人不快的相 似”。他说,“这种行为源于一个罪恶的 环境,他可以把好人变成罪恶的替身。如 果我们把好苹果放进一个劣质的桶里,这 个桶会使所有接触它的东西腐烂。
旅游魅力:旅游魅力是指人们对旅游对象 物吸引力的感知。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由两 个:一个是保健因素,另一个是激励因素
旅游魅力要素起激励作用,是旅游决策的充分 条件;而支持系统相当于保健因素,是旅游决 策的必要条件。前者对旅游者而言解决的是值 不值的去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可行性问题, 就是能不能去,属于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范畴。
2按照心理印刻形成的文化、空间、时 代等因素的不同,心理印刻又可以分为 地域印刻、时代印刻、组织印刻和特殊 印刻等。
特殊群体印刻,就是指一些生活背景比 较特殊的群体的印刻。比如“富二代”、 “红二代”、“星二代”等的心理印刻。
3个体心理印刻按照形成时期的不同可以 分成成长印刻和成年印刻
成长印刻,顾名思义,就是在成长过程中 形成的印刻。包括童年(包括婴幼儿期) 印刻,青春印刻。
2心理印刻的定义
心理印刻是指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或者在关 键期对个体心理倾向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的经历的深刻记忆
3心理印刻的形成和唤起
心理印刻的定义中包含两个重要因素:关 键时期和重大事件。
心理印刻的唤起实际上就是眼前的场景与 心中所印刻发生共鸣。
心理印刻一旦被唤起就将明显地对人产生 强大的影响力,尤其体现在情感方面。
2 语言会变成信念
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发生,在尝试说服他 人的时候,却说服了自己。人们在向其他 人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有时会按照听众 的喜好来修改自己讲话的内容。
3得寸进尺现象
心理学实验表明,如果想让别人帮你一大忙, 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请他帮一个小忙。这 就是得寸进尺现象(foot-in-the-door phenomenon)
2)仪式依恋
“仪式是指充满象征性符号的热闹激情的 画面,是一个群体在重大事件和重要时刻 形成的一种程式化的活动形态。
仪式依恋是因其对人产生的重大影响和意 义而形成心理印刻,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仪 式的寻求现象。表现为对相关仪式形式和 内容的依恋。
(二)心理印刻的分类
1按照个体性和群体性可以分成个体印 刻和群体印刻。
津巴多实验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Zimbardo)
首先一个人进入新角色是多么迅速,尽管 新角色可能离他原有的角色非常远。
其次,一个人表现出的行为似乎更靠近自 己的角色而非自己的心灵。道德、修养在 角色要求面前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这样的解读似乎让人感到悲哀。
管理上的启示是:
(二)旅游魅力指数与旅游满意指数 1旅游魅力指数
旅游魅力指数是专门衡量旅游魅力大小的 标尺。
2旅游满意度的重新界定
旅游满意度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旅 游支持系统的客观存在情况的满意程度; 旅游满意指数即是旅游者对旅游支持系统 的满意度的测量尺度 .
图4-8 旅游目的地评价内容图
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旅游魅力指标+ 旅游满意度指标
2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 出的。他认为,每种认知结构都是由诸多基本 的认知元素构成的,而认知结构的状态也就自 然取决于这些基本的认知元素相互间的关系。
当不协调出现时,除设法减少它以外,人 们还可以能动地避开那些可能使这种不协 调增加的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
在美国,40%的吸烟者和13%的不吸烟者 认为吸烟没有多大害处(Seed,2002)。 在英国,几乎所有的不吸烟者相信吸烟非 常有害,而吸烟者中有半数不相信这一点 (Eiser & others,1979)。
2014三亚、杭州、成都、厦门、桂林、 青岛、北京、苏州、上海、西安
表4-1 携程 启动百万网友评选年度“最佳旅游目的地”
2012年苏州、上海、黄山、南京、成都、 厦门、宁波、杭州、无锡、重庆
2013表年4-2苏中国州旅游、研黄究院山全年、城成市游都客满、意度无排锡名前、10 青岛、 宁波、厦门、杭州、北京、桂林
怀旧分类
苏联斯维特兰娜.博伊姆博士(Svetlana Boym) 在其著作《怀旧的未来》中将怀旧行为分成两 大类: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
修复型怀旧,注重于“旧”,总是试图恢复旧 有的物、观念或习惯等。这一类人并不认为自 己或其行为是在怀旧。
反思型怀旧则关注于“怀”。形象地讲,更像 一个人在废墟上徘徊,试图在脑海里重构那逝 去的时光,再现旧物、人、观念或习惯的形象。
3 自我知觉理论
当问一个人对某事的态度时,人们通常首 先回忆他们与这事有关的行为和经历,然 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的态度。
如果报酬和赞赏是针对人们的成就,会增 加个体的内部动机。而如果报酬是为了控 制别人,而且人们自己也相信是报酬导致 了他们的努力,那么这会降低个体对工作 的内在兴趣。
第4章 旅游者的态度
第1节 态度概述
一、 态度及其构成 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
行为倾向。
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向 成分。
二、 态度的特点
(一) 对象性 (二) 社会性 (三) 内隐性 (四) 稳定性与可变性 (五) 价值性 (六) 调整性
三、 态度的形成过程
2旅游魅力的特征 旅游魅力由两方面决定,一方面是旅游目
的地的旅游对象物自身的质量,另一方面 取决于旅游者的感知。
旅游魅力特征:
(1)旅游魅力具有客观性。 (2)旅游魅力具有主观性。
(3)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魅力大小可 以比较。它就是旅游魅力指数。
(4)旅游魅力有先在性。 (5)旅游魅力可改变。
怀旧是一支镇痛剂,抚慰喜新厌旧的本性 带给人类的煎熬。"旧" 对处于新时代的都 市人是另一层意义上的"新"。
怀旧是一种减压方式,但容易上瘾,就像 从一种痛苦的地方去一种悠闲的地方放松 一样,久了,就会经常去放松,慢慢成瘾, 无法自拔成为一种病态怀旧
一种情绪,或许还是一种哲学,但确是一 种时尚。
(1)场所依恋(place attachment)
“地理位置(location)”,物质形式 (material form),以及它拥有的价值和意 义(valueandmeaning)。
“场所依恋”实际上包括对功能性依赖和 精神性依赖。
场所依恋是由场所刺激引起,即场所唤起 了心理印刻,而“依恋”是人的心理印刻 被唤起后的反应。因此,从“场所刺激” 到“场所依恋”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相当复 杂的中间过程,即,心理印刻被唤起,并 且对人的认知和情感起到强烈的影响作用。
第3节 旅游偏好
一、旅游偏好概述 旅游偏好,是指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
的心理倾向。 心理倾向的核心是个性特征,个性特征更
多描述一种状态,而倾向性更多用于解释 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行为。
二、旅游魅力
(一)旅游魅力理论
1旅游魅力概念 魅力,是一种自然流出来的令人喜欢的感
觉,一种能吸引人的力量。
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数=旅游魅力指数+旅游 满意度指数
3旅游魅力和旅游支持系统在游客满足感 产生过程中各自的作用
旅游魅力是旅游动机的启动者,其次它造 就核心旅游体验。
十大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2012三亚、丽江、北京、厦门、桂林、 杭州、九寨沟-黄龙、上海、成都、青岛
2013三亚、成都、厦门、杭州、北京、 拉萨、上海、青岛、西安、大连
许多研究结论是人们常常言行不一,态度对 行为的影响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行为 也会影响态度。
(一)行为在什么条件下影响态度
1 角色扮演 角色这个词来源于戏剧,它指的是那些处于
特定社会位置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当 人们扮演一种新的社会角色时,起初可能觉 得很虚假,但很快就会适应,表现出符合 “身份”的行为。
逐渐远离医学范畴,慢慢融入社会,开始指向 个人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
怀旧就是缅怀过去,指怀念往事或故人。旧物、 故人、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最通常的主 体。汉 班固 《西都赋》:“愿宾摅怀旧之蓄念, 发思古之幽情。” 唐 元稹 《赠吴渠州从姨兄士
则》诗:“泪因生别兼怀旧,回首江山欲万 行。”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礼乐》:“余亦六 十有六矣,老冉冉至,怀旧凄然。” 廖承 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人到高年,愈加怀 旧。”唐 杜甫《秦赠萧二十使君》:“结欢随 过隙,怀旧益沾巾。”
拉皮尔和其他一些研究者依此得出了态度 和行为之间有时存在着很大的不一致性的 结论。
人们更注意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在什 么样的前提下,态度与行为具有相关关系。
在下述情况下,态度能预测人的行为:
1.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 2.态度是针对具体行为的 3.当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态度是强有力的时

二、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一)凯尔曼的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 心理学家H·C·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有三
个阶段, 服从、同化、内化。
第2节 态度与旅游行为
一、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大多数学者对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基本
上持肯定的意见,即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决 定了他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