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 1.长沙某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科学 “认识风”的活 动中,教师问幼儿:“一位老爷爷挑着一担粮食走在路途 中,天气很热,你们帮老爷爷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老爷 爷凉快凉快?”结果,幼儿的答案只有三个,即:电风扇、 空调和吃冰激凌,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2.当教师给幼儿出示一个圆形中央一个小点的图案并 问幼儿像什么时,幼儿会有不同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在有目的的活动中自觉地调节自身的行为 和情感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A
3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人对现实的 态度以及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它包含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
A
13
• 3、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 (1)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 响,尽量使幼儿保持自然状态。
•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和客观。
• (3)幼儿心理活动不稳定,行为表现常带有偶然性。因此,观察 要多次反复地进行,在评定幼儿行为时要防止主观性。
• (3)案例介绍与案例分析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 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 【自我分析】 •1.从本节课的开始到现在,你的哪些心理活动参与到学 习中?举例说明。
•2.在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时,为什么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 表现会不尽相同?
A
4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句话说,心理是客观现 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1.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脑是心理的器官。许 多研究证明: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不能正常进 行。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和人的各种活动。其中, 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是心理的主要源泉。
•思考与讨论:印度狼孩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A
6
•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有目的的、主动加以选择 的。
•(2)人的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3)人的心理不仅能反映外部世界,还能认识自己,支 配和调节自身的行为,改造自己和世界。
•因此,在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幼儿的 主观能动性。
•与人的心理活动一样,所有物体的运动或活动过程都动力 特征,比如拳击手出拳的过程。
•提问:出拳的过程中有哪些动力特征?
•【自我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活动分析自己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独特性和稳定性
A
8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和规律的科学 •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二)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A
10
•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 (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 (二)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了解学前儿 童心理变化的原因,说明什么因素影响儿童心理 的变化。
• 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 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A
11
第三节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15
•实例二:B教师 •观察对象:中二班 胡辛峰 •观察记录 •2005年10月23日 •早晨,我正忙着接待来园的孩子,胡辛峰来了。他哭着对爸爸说: “爸爸,你天天来接我回家睡觉。”爸爸说:“不行,我得上 班。”“那爷爷接。”“不行,爷爷走不动了。”胡辛峰拉着我的手: “老师,你抱抱我吧!我感冒了。”尽管忙,我还是把他搂在怀里。 他两只小手紧紧地抱着我,把头贴在我的胸前。过了一会儿,他的情 绪慢慢稳定了,说:“老师,放下我吧!我好了。” •分析与措施 •胡辛峰的父母离异了,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了, 不能每天接送,于是就整托了。今天,他未必真的感冒,只是情感饥 饿,在寻找成人的爱和安慰......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体谅、理解孩子, 帮助他度过情感饥荒”。
A源自文库
14
•【案例分析】
•实例一:A教师
•观察对象:小一班 黄点点
•观察记录
•2005年10月24日
•今天上午,我请每个小朋友说一个儿歌,点点坐在座位上哭了,问了 半天也没说话,可能是不会说。
•2005年10月25日
•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脱衣服时,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会脱衣服。
•2005年10月26日
•今天中午吃牛肉,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爱吃牛肉。
A
12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行为研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1.观察法的含义:
•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活动(日常生活、游戏 和学习等)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 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观察法的主要策略 •(1)时间取样策略。 •(2)事件取样策略。 •(3)参与观察策略。 •(4)行为核查表。
A
17
•【案例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希克斯对5~8岁儿童作过一项 研究。实验的基本做法是这样的:一名女试验者把儿童单 独地从教室带出来去玩玩具,在去游戏室途中,试验者告 诉被试她要去图书馆办点事,让被试在离图书馆不远的一 个房间等她。在等待时间儿童可以看看电视。播放的电视 短片的内容是一个成年男子对一个玩偶作出各种攻击性动 作(用木锤击打玩偶)。电视结束后,儿童被试被带到游 戏室并被留在室内玩15分钟。游戏室内有一些攻击性的玩 具,可用来作出模仿的或非模仿的攻击行为(其中包括一 个玩偶),也有一些非攻击性的玩具。试验者通过安装在 游戏室墙壁上的单向玻璃隐蔽地观察被试儿童的行为,并 记录儿童所表现的各种攻击行为。
A
2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 过程。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 特性与联系的过程。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 言语和思维等过程。
•(2)情绪和情感过程
•情绪和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 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包括喜、怒、哀、乐、爱、憎、 惧等情绪和情感。
A
21
•【案例分析】临床法:皮亚杰
•主题:“云彩为什么会动?”
•(一)
•问:你看见云彩在走吗?为什么它在走?
•思考与讨论:在这项榜样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研究中, 你发现有什么特点?研究中存在哪些潜在的自变量?你觉 得这个研究有什么不足之处?
A
18
• (2)实验室实验的局限性
• A:实验室环境难以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 境,研究结果缺乏生态效果,难以推广;
• B:实验室内所能了解的行为有限,而心理学 家应该了解儿童在自然情境下的各种行为;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 (一)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就是按现实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 •(三)教育性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贯彻教育性原则,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 •【案例分析】你觉得下列案例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 •1、运用感觉剥夺实验来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2、仅观察一次或两次就对幼儿的心理特点下结论 •要点总结:不能客观真实地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因为在研 究中,违背了上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2)现场实验法又可分为自然实验和教育实验 两大类
A
20
•(三)谈话法
•1、谈话法的含义:
•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来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 方法。研究中,主试向幼儿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 题,要求幼儿回答,从中收集资料,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皮亚杰的谈话法就是一种有特色的谈 话法。
•2、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 【案例介绍】米歇尔.兰姆等人曾用观察法考察了同伴强化因素对 儿童性别差异发展的作用。他们采用时间取样策略,在幼儿园环 境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对每个孩子每次观察10分钟,共观察3~6 次,观察过程前后持续几个星期。观察中主要记录两种类型的行 为事件。一种是性别化的行为,如男性类型活动包括玩汽车、攀 爬、追逐、穿男式服装,女性类型活动包括玩炊具、玩洋娃娃、 艺术性活动;穿女式服装。另一种是儿童同伴对这些性别化行为 的反应,包括强化和惩罚。研究者将强化分为7种,如表扬、肯定、 遵从等,惩罚包括批评、反对等5种。
•1.实验室实验
•(1)基本特点
•实验室实验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在实 验室内进行严格的条件控制以确定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
•补充概念:变量就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 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 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分析与措施
•点点是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按理说,对幼儿园生活该适应了。可在 班上,一整天也听不到他讲一句话,遇到问题总是哭。向家长了解,
据说,点点是奶奶带大的,三岁了才会讲话,再加上胆子小,内向, 所以有了问题就会哭。
•今后我要多注意他的语言培养,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进一步同家长
取得联系,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A 做些努力。
A
9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几个案例,你认为幼教工作者(包 括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你们)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 学这门课程? •案例1、为了吸引孩子的眼球,个别动画片中充满了暴力 的场面。 •案例2、家长要求3岁的佳佳每天做数学题,佳佳做不好, 也不愿意做,家长很生气,不断训斥和责骂佳佳。 •案例3、有位幼儿教师费了很多工夫,将活动室布置得绚 丽多彩,可是她在组织孩子们集体活动时,孩子的注意力 集中不到她的要求上来。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A
1
第一节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话题讨论】提到心理学这门学科,你想到了什 么?你觉得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学通常将心 理现象分为两大范畴,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A
7
• 一、气质的概念和分类
• 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气质一词,如描述
某人气质高雅脱俗,那么心理学中提到的气质与生活中的 气质概念是否相同呢?”
•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个体所特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动力特征
•【实例分析】以拳击手出拳的过程为实例分析并总结
A
5
•【案例分析】
•1920年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小的约2岁,取名阿玛拉很 快就死去了,大的约8岁,取名巴玛拉,当时她的智力水 平仅仅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的智力水平,她不会说人话, 只能做狼嚎,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四肢爬行,害怕强光, 害怕水火,不让洗澡,不让穿衣,不吃人手里的食物,而 只吃扔在地板上的肉,经过精心的照料和教育,她两年学 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六年学会了走路,七年 学会了45个单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 17岁临死时,还仅仅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水平。
• C:实验研究的设计受到道德伦理的制约,限 制乐实验室研究的课题,例如在攻击性研究中 人为的增加儿童攻击性或减少其自我控制,就 会受到指责。
A
19
•2、现场实验法
•(1)基本特点
•现场实验法要求研究者在一定的实际生活情境中 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通过操纵某种自变量来观 察或引起因变量的反应和变化,以确定变量间的 因果关系。
•思考与讨论:A、B两位教师,在现场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观 察资料这三个环节中做得怎么样呢?
A
16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学前儿童的活动条件, 以引起其某种心理活动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 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传统方法,根据实验场所和条件控 制程度,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