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 教学设计(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简案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一、文本研读:《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演绎、扩充成的一篇神话,其中加入了作者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充分展现了神话的魅力。
二、创意说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教者从“阅读提示”和“批注”入手,寻找切入点,并从神话的文体特点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指导“演读”,体会神话的“神性”;通过圈划和批注,来了解神话的“人性”,并对“女娲”可爱之处进行重点讲解,设计通过添加“呵呵”“哼”画外音的方式,师生演读;从“黄土”这一意象入手,探究土地崇拜,生命的起源,以此了解神话的“社会性”,并得出想象要真实合理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得出神话情节的特点;最后,以《哪吒》为例,自己总结如何写好神话。
课后练习,用课堂所学方法补写文中删掉的情节。
三、活动组织1.导入同学们,关于“女娲”,你了解哪些事情?2.出示“阅读提示”: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一种神奇想象。
通过这句话,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①故事②汉民族③人类起源问题④特点:神奇想象3.寻“神奇”《女娲造人》哪个地方,你觉得最“神奇”?(生交流并朗读,要求:读出“神奇”的感觉)4.觅“人性”请同学们圈划描写“女娲”人性的句子,并概括女娲的形象。
可以运用这样的句式:例如:我从“______”一句中,读出了一个 ________的女娲。
(圈点批注在有关语句旁边)①分享交流:情感丰富、勤劳执着、聪明智慧、无私慈爱……②重点研读:她笑,池子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请同学们跟老师看这两句话,如果要把这个场景拍成电影,加一个声音进去,你会添加什么词?(生交流:呵呵,嘿嘿……;哼……)交流:女娲还有纯真可爱的特点。
师生演读。
5.探“价值”下面请同学们看批注3:女娲用黄泥造人,而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你能从这个“巧合”中读出什么?①我们的皮肤颜色,体现了汉民族的特点。
②泥土的可塑性很强,跟我国的陶瓷技艺相似,体现了想象的合理性。
部编版初中语文《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通话《皇帝的新装》,诗歌《天上的街市》,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很富于想象力,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自读课文《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也是非常富于想象的,那么我们先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对已有的生活表象进行分解、重组和变形,然后在头脑中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新形象。
二、比较阅读《风俗通》,学习新课。
1.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的两篇短文改编而成的,朗读《风俗通》,写了哪些内容?2.回顾“速读”:阅读时,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还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课文主要增添、丰富了哪些内容,又做了怎样的删减?4.在增添和丰富的内容中,你认为哪里最能见出作者的想象力?你写出你的阅读感悟。
(1)示例一:增添的内容:(任举一例)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我的阅读感悟:通过女娲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口吻非常孩子气,仿佛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示例二:丰富的内容:丰富的内容:(任举一例)“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她从崖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我的阅读感悟:“拉下”“伸入”“搅混”“挥洒”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娲非凡的神力,和可贵的创造力,极具智慧之美。
(2)展示学生任务单5.对于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结: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心理、神态、动作、语言以及环境的具体话描写,可以丰富想象,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灵动的想象23女娲造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灵动的想象23女娲造人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女娲的伟大与慈爱。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能力。
4.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女娲的伟大与慈爱。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课文朗读音频3.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很多关于神话传说的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女娲造人》,这是一篇充满神奇色彩的神话传说。
2.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女娲的形象,她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阅读《女娲造人》,注意把握课文内容。
a.女娲为什么造人?b.女娲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c.女娲造人后,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同学们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a.“女娲捏土造人”中的“捏”字,体现了女娲怎样的心情?2.分析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伟大与慈爱。
a.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她出于什么样的目的?b.女娲造人的过程中,她付出了多大的努力?c.女娲造人后,她关心人类的成长,这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四、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女娲造人过程中的感人之处,以及女娲的形象。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作业:a.复述《女娲造人》的故事。
b.写一篇关于女娲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女娲造人》,使同学们对神话传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女娲的伟大与慈爱。
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分析人物形象方面,部分同学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捏”字时,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我们平时捏泥巴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是不是很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女娲捏土造人,这里的‘捏’字,不仅描绘了她的动作,更传递了她造人时那份谨慎和满怀希望的心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女娲()澄澈()()莽莽榛榛()掺合()2.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3.在下列语句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⑴人的身体小,据说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
⑴大地上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还没有终止。
⑴这世间,怎样说吧,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4.读课文回答:⑴女娲为什么要造人?⑴女娲是怎样造人的?5.根据提供的语境,扩展语段。
要求:从颜色、香气、体态三个方面状写普通的花;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这是一种普通的花,普通得谁也记不清它的名字,只知道春天开花的日子,日埂和塘堤四处可见它的踪影。
花的颜色;花的香气;花的形状。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现在,许多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弟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b.这个村今年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谷子,而且不吃国家的供应粮。
c.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d.鉴于动物有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兵”出现。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黄帝的臣子里面,有个叫仓颉的人,长着四个眼睛,炯炯有神,闪闪发亮。
他从小就十分聪明,喜欢察看天上的星象,考察乌龟背上的花纹,鸟雀羽毛的文采,以及山川起伏的曲折线条。
他往往一看就是老半天,而且还在手心里或者地上指指画画。
长大后,根据对大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仓颉悟出了怎样用书写的方法表达脑子里各种想法的道理,又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尝试,终于创造出了文字。
人类有了文字,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欢迎参考阅读。
女娲造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2、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 研讨与练习一)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动画导入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二、初读解疑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揉泥造人怎样造人挥藤造人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⑴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想象的内容:⑴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
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及其特点。
2、体会想象手法的运用。
(重点)3、初步培养想象力。
(难点)【教法学法】对话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自学“五部曲”(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神话及其特点。
2、体会想象手法的运用。
(重点)3、初步培养想象力。
(难点)二、知识积累1、了解神话及其特点。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充满奇妙的想象。
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2、字词积累。
(《课时练》P88-P89)3、我会提问。
由学生向老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内容?三、比较阅读1、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
2、合作分析, 体会想象手法的运用。
3、出示名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美】爱因斯坦四、想象练习学生阅读下列材料,任意自选一处发挥想象。
有趣的数字对话一天0和8在街上相遇,0不屑地看了8一眼,说:“胖就胖呗,还系什么裤腰带啊!”8耸了耸肩,说:“老弟,(1 )”你来猜猜看:0碰到9,大吃一惊:“(2 )”0碰到10,看了它一眼,同情地说:“(3)”0碰到101,无比同情地说:“哎,这个更惨,(4)!”0(5)对5说:“你该把肚皮收收了!”5回家叫来了1,1对0说:“(6)!”6和9一言不合吵了起来,6说不过9,只得转身走人,谁知9还在后面说:“(7)”8看见3,边哭边跑过去抱住它:“(8)”……五、小结(一)学习本文后,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可见,想象和幻想是神话创作的灵魂。
(二)你来试试看(任选一题)1.仿照课文的写法,请同学们展开大胆、新奇、合理的想象,选择一则我国古代神话改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
2.你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一下人类的起源吗?教师展示:传统的古猿进化说、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尘埃说……【板书设计】女娲造人造人原因造人过程方法繁衍生息神通广大勤劳、智慧、伟大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想象大胆、新奇、合理。
女娲造人-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女娲造人-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内容。
2.掌握神话故事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语言、寓意等。
3.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1.神话故事的概念–神话故事是讲述古代人们想象中的神、鬼、仙及其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故事。
2.教师教授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基本概述–内容简述:炎黄之间,女娲用黄土塑造了人类,教育和普及文化,使人类文明不断发展。
–掌握神话故事的基本要素:人物、情节、语言、寓意等。
2. 活动实践1.朗读神话故事–请学生自愿或指定几名学生来进行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朗读,并鼓励学生表现出他们的想法及感受。
2.分组讨论–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听取他们对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感受,相互探讨神话故事的一些情节和寓意。
3.设计绘画活动–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于《女娲造人》的理解和感性表达,自行设计一幅精美的插图,表现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情节和自己的理解。
4.班级展示–将学生所绘制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进行演讲,介绍自己对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理解和感性表达。
3. 总结1.思考讨论–让学生讨论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对于我们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女娲造人,让人类得以生存,并且教育人类文化,可见我们由传承文化,发扬人类文明的责任。
2.总结与感悟–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内涵及对于我们的启示。
(如:塑造人类,教育文化,承担回报社会的责任等)。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热情,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活力与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科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语言较为书面化,难以理解。
下一步,在讲述神话故事的同时,要附带讲解神话故事的历史和语言文化特点,从而促使学生对神话故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课型课时】自主阅读课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重点)2.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重点)3.感受女娲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孩子们,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
”通过想象,我们在安徒生的童话里看到了皇帝的荒唐可笑;在郭沫若的诗中见证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在《西游记》中看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想象在文学作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跟随袁珂一起去看看女娲造人的神奇吧!二、出示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重点)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重点)3.感受女娲朴实、勤劳、富有创造力的形象,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难点)三、预习检测,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粗的字注音女娲(wā)莽莽(mǎng)榛榛(zhēn)澄澈(chéng chè)掺和(chān huo)蓬勃(péng bó)揉(róu)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绵延:延续不断。
澄澈:清澈透明。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原是佛教用语,指神奇的法术,今指无所不能的本领。
3.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论文集》《古神话选释》等。
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四、板块连缀,明晰主线出示整体流程图——看奇事、话奇人、说妙想【设计意图】课文围绕神话的“奇”全面展开,设计“看奇事、话奇人、说妙想”三个学习任务,一线串珠,环环相扣,让学生充分感受神话故事的妙处。
任务一:看奇事1.“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在第六段中就出现了这样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你认为本文的哪些地方还可以加入“说也奇怪?”速读课文,在文中标注出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该页是作者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想像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学会使用夸张和想像。
3.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开天辟地女娲掺水塑造莽莽榛榛澄澈2、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2)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二、理解探究:本文处处洋溢着因人类诞生而产生的喜悦感,请对下面的句子加以分析体会。
(1)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2)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三、合作释疑: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写法的?四、课内精读: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
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③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④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女娲造人》教案
在本次《女娲造人》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在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和寓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深入地讲解神话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意义。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词汇积累和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加强对课文生字、生词的讲解和练习,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运用这些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女娲造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创造和改变的情况?”(如:动手制作手工作品、改变自己的习惯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女娲造人》的奥秘。
(2)词汇难点: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尤其是成语和四字词语的用法。
难点解析:成语和四字词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学生需要掌握它们的用法和含义。
(3)神话故事的分析:理解课文中的神话元素,如女娲用五彩石炼石补天、用炉火纯青的技艺造人等。
难点解析:神话故事中的元素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这些元素,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包括女娲造人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从而领悟神话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举例: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她造人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最终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
(2)词汇积累: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能熟练运用到日常交流与写作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所蕴含的价值观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女娲造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神话叙事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神话故事复述、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人类起源和文化传承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神话叙事手法和女娲形象的塑造。
学生对神话故事中寓意的理解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神话故事中的寓意和深层文化含义。
激发学生通过神话故事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作者简介: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之一,具体作者不可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的想象与解释。
教学准备:《女娲造人》课文PPT课件,包含神话故事的背景介绍、相关文化知识。
神话故事中女娲造人过程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创世神话”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展示女娲造人过程的图片或动画,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2.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和意义。
课文学习(20分钟)1. 神话背景介绍:详细介绍《女娲造人》的背景和中国古代神话的相关知识。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神话氛围的营造。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混沌”、“匍匐”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和神话故事的叙事手法。
深入探讨(15分钟)1. 神话叙事:分析文中的神话叙事手法,如使用夸张、想象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2. 寓意分析:讨论神话故事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人类起源和文化传承的启示。
互动活动(20分钟)1. 神话故事复述: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复述女娲造人的故事,鼓励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创意写作:激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举例:在讲解女娲造人的过程时,教师可着重分析“女娲抟土造人”、“女娲为人类创造夫妻关系”等关键情节,强调这些内容对于理解课文主旨的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代神话传说的背景和特点可能存在难度。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神话传说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女娲造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类是如何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从女娲造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探讨女娲形象的意义。
4.课文主旨理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三维)1.看奇事,整体感知故事,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话奇人,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3.说奇妙,试运用创造性的想象改编神话。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难点:尝试运用创造性的想象改编神话。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与手段视频展示法、讲述法、讨论法、写作交流法使用教材构想1.通过观看图片,激发学生对于神话故事学习的兴趣,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进而加深对课本的理解,从而很好地把握文本。
2.这节课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看奇事,通过阅读文本,学生交流女娲造人这件事奇在哪些方面(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其次是看奇人,神话形象女娲奇在哪里;最后是说奇妙,科技发达的今天,还有必要学习神话故事吗?意义何在?你有更好的造人方法吗?大胆设想一下,50万年后的人类又是怎样的?3.课后看《故事新编》、《山海经》等书并进行摘抄、积累。
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从小就接触过很多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图片来辨认一下,它们是什么故事,请大声说出来:(屏显图片,学生辨认)答案参考: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师:关于女娲,还有什么故事?生:女娲造人。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女娲造人》,作者袁珂(师板书)。
二、学习目标三、整体感知(一)看奇事快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女娲造人这件事奇在哪些方面?(生齐读课文)生1:我读到了: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明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我觉得它奇在:文章中一开始就说到了,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让我感觉到很惊奇,因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呀。
同时“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这些小人的欢呼,可以看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
但是,刚出生的孩子,是不可能马上跳跃和欢呼的,他需要家人放音乐,需要有人逗他、教他,他才有可能开心,而且刚出生的婴儿只会哭,他连爬都爬不起来,更不用说跳跃了。
部编版七上《女娲造人》教案
最后,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3.增强思维发展与创造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女娲造人过程进行合理推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学习课文生字词,掌握基本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问,学会与同伴分享、讨论,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女娲造人的过程、意义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女娲造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女娲造人的过程中,你最喜欢哪个环节?”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女娲造人的基本情节、重要性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神话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在创意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的作品仍然缺乏新意,修辞手法运用不够熟练。我考虑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多阅读、多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潜力。
过程与方法: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资料。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透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潜力。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好处并构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潜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潜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神话知识导入1、出示,猜一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明白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女娲造人》教案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掌握女娲造人的过程、原因及其意义。
举例:课文中描述女娲用泥土捏造人形,吹入生命之气使泥人变成活人等具体情节。
(2)课文结构分析: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叙述结构,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
举例:课文采用顺叙的方式,讲述了女娲造人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结构。
5.教学内容:
a.课文朗读与感悟。
b.分析课文结构,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
c.讨论女娲造人故事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
d.课后作业:以《我心目中的女娲》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女娲造人》,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增强文学素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举例:通过分析女娲造人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提问、讨论、课后作业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女娲造人的过程和神话传说的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分析女娲造人与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创造故事的异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创造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创造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女娲造人的过程和神话传说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讲解,但发现学生在案例分析时,仍对一些关键概念掌握不够牢固。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过程中,未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导致学生难以消化。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运用更多实例和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技能:1、积累“女娲.澄清.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4、.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1、体会想象联想在神话中的作用。
经过比较,掌握想象的方法和思路。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1、激发和训练学生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方法】1、复述法。
文章浅显易懂,经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资料。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经过比较,获得对于联想想象的方法,思路的启示。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研究拓展。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其视野,收集整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和科学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趣味的话题,今日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二、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资料。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资料。
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本事。
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梦想,教师可提示补充。
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生字新词。
2、理清文脉,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讲述故事。
4、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喜悦,感受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细节,尤其是第一个“人”的诞生过程,让学生从中感悟
人类诞生的一种喜悦感,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
2、体会神话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播放《女娲造人》视频。
)生观看
1、师: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女娲在造人)
那么,传说中的“人”又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去追寻关于人类起源的神秘传说吧!(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神话?究竟什么是神话呢?(出示神话及其特点)
2、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课堂积累
女娲.()澄澈()安慰()掺和()绵延()灵敏()幽光()枯藤()气概()神通广大()莽莽榛榛()
学习方式:(1)全班齐读生字新词,当堂积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
三、速读课文,理清文脉
解题:由《女娲造人》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女娲怎样造人?女娲为啥要造人?女娲是谁?女娲造的什么人?)
说一说:(屏显)
你能按照作者的行文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吗?
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归纳,教师点拨小结。
明确:女娲造人动机------女娲造人过程-------人类诞生。
四、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议一议:(屏显)
1、你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复述女娲造人的全过程吗?
学习方式:(1)默读课文,同座交流。
(2)学生概述,教师点评。
明确:课文讲述的是---------之后,有了----,有了--------,单单没有------,于是出现了------。
------因为-------,她用----捏成-------,而且还叫她“--------”,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取名叫“------”。
接着------,---------,人类就这样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2、自“人”诞生后,这个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习方式:(1)学生寻读,说发现的话。
(2)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示例:自从有了人类,大自然就有了生机与活力。
五、品读课文,感受细腻
品一品:(屏显)
1、从人称变化的角度,你能发现女娲对“人”的称呼变化过程吗?
()→()→()→()
学习方式:(1)学生自主提取信息,教师集中交流。
(2)合作朗读,要求读出文章的感情,读出人物的情态。
明确:(小东西)→(小家伙)→(聪明美丽的生物)→(心爱的孩子)
通过对女娲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腻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及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之情。
2、用“我眼中的女娲是(人或神),因为她”的句式说话。
学习方式:(1)多角度品评,学生自由说话。
(2)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示例:她是人,因为她会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是神,因为她一天能变化七十次。
--------------------
总之,神话里的女娲———亦神亦人。
她身上既有神通广大的神性,又有勤劳聪明、有爱心、有智慧的人性。
添加:3、本文用哪些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从通过对女娲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及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
六、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比较阅读:《女娲造人》和《伊甸园里》
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象的,你更喜欢哪篇?说说理由。
(学生自由说)
七、写作练习:
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小练笔《未来世界》。
板书设计:
神性————神通广大想象
大胆奇特女娲造人
人性————勤劳、聪明、想象
有爱心、有创造力真实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