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3、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 提问: 1、第三誓愿的斗争锋芒指向了谁? 2、比起前两桩誓愿为什么更有力量?
明确:这桩誓愿用东海孝妇的传说与其对比,还是重在突出 窦娥确确实实是含冤而死,从而深刻揭示出元代统治阶级与被压 迫人民之间 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桩誓愿的斗争锋芒指向了昏聩糊 涂、草菅人命的贪官司污吏, 这样就明白揭示出“官司吏们无心 正法“的黑暗统治应当受到上天的严厉惩罚,也是窦娥对统治者 的愤怒警告,表现她的反抗精神。正因为如此,比起前两桩誓愿 更 有力量。三桩誓愿间有一种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关系。
讨论三桩誓愿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明确: 1.把矛头指向鬼神、贪官污吏,是其反抗精神 的顶点。 2.乞灵于天证冤,对天地始终处于怀疑与信赖 的矛盾之中。 3.没能认识到她的冤是封建制度造成的。
•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 法的艺术效果? •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 真,又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符 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 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 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生旦净丑名称的由来
生,就是生疏的意思。过去老生是各行当之首,也就是整出戏的台 柱,要求生角的演出老练成熟,故反其意为生。旦:指旭日初生,也是 阳气最上升的时候,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净: 意为清洁干净,而净角全是满面涂彩的大花脸,看起来极不干净,不干 净的反面就是干净故名”净”。丑,指属相,丑属牛,牛性笨。因此, 丑就是笨的代名词,而演丑角的人,则要求伶俐活泼聪明,故反其名为” 丑”。
他著有杂剧六十部,现仅存十八部,其中 曲白俱全者十五部。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 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 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 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 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 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元杂 剧的语言历来有“文采派”和本色派”之分。 在艺术上,关汉卿被推为本色派之首。
第四章 明清杂剧与传奇
第四章明清杂剧与传奇第一节明清杂剧的发展概况一、发展总述杂剧至元代末年,虽然已出现衰落的迹象,但在入明以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仍旧继续发展,与由南戏发展起来的传奇并行不悖据现有的材料看,明代杂剧作家达二百余人,作品至少有五百多种,今存一百五十多种明王朝建立以后,对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行严格的限制,一些王室贵族作家在创作倾向上使杂剧进一步趋于宫廷化,像朱权、朱有燉等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朱有燉的《诚斋乐府》,著有杂剧三十一种,内容多是点缀太平、歌功颂德、提倡节义或宣扬神仙道化等二、发展路径(一)从洪武至嘉靖比较著名的作家有王子一、刘东生、谷子敬、杨讷、贾仲明、朱权、朱有燉,稍后还有王九思和康海1、刘东生—《金童玉女娇红记》表现王娇娘与申纯的爱情故事,写得较为深切感人;但结尾以金童玉女的宿缘来说明二人私自结合的合理性,不免牵强2、朱有燉—《义勇辞全》通过关羽在曹营诛颜良、退黄金、拒美色、保嫂寻兄等忠义行为,歌颂了他的刚烈气概和英雄胆魄。
此剧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本色,结构完整,舞台性强,体现了作者纯熟的编剧技巧3、王九思—《沽酒游春》以唐代故事抨击黑暗现实,借杜甫之口痛骂奸佞:“他空皮袋,无学问,恶心肠,忒忌狠,笑冷冷,掌定三台印,慢腾腾送了千人俊,乱纷纷造下孤臣运。
”切中时弊,激愤慷慨。
但由于剧本缺乏尖锐的矛盾冲突,动作性较差,戏剧性不强4、康海—寓言剧《中山狼》写东郭先生因救狼而险遭狼吃的故事,高度概括了现实生活中具有狼的本性的恶人,主张对那些忘恩负义的“中山狼”要除恶务尽,其思想内容有一定深度(二)嘉靖后期至明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使杂剧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形式上也有所突破。
这一时期出现了杨慎、徐渭、冯惟敏、王衡、汪道昆、陈与郊、许潮等主要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另外,一些传奇作家像梁辰鱼、王骥德、吕天成、梅鼎祚、徐复祚、叶宪祖、沈自征、凌濛初、孟称舜等人也写了许多杂剧作品1、徐渭的《四声猿》成就最高,它包括四个各自独立的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1)《狂鼓史》写祢衡在阴司击鼓骂曹,历数奸相的种种罪状:“你害生灵呵,有百万来的还添上七八。
元明清文学教案
元明清文学元代文学绪论元代文学概述【教学目标】元代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特点;元代文学戏曲的概貌;【教学重点】元代叙事文学的兴盛及其元代抒情文学的特点;【教学难点】元代抒情文学特点及其审美情趣。
【学时数】1学时【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元代抒情文学特点及其审美情趣。
一、元代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特点1.民族压迫与融合。
元代由蒙古族掌握中原政权,元蒙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民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少数民族如畏兀儿人,回回人)、汉人(原金朝汉族人)、南人(原南宋汉族人)。
蒙古人政治地位最高,南人地位最低。
政治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
元朝的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官吏多贪赃枉法,造成冤狱,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对江南的搜刮尤为严重。
尖锐的矛盾激起民变,爆发众多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元朝。
这种社会现实,使元代文学作品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
蒙古贵族夺取中原政权后定居在汉族地区,随蒙古军征战的女真族、畏兀儿族,回回族等军士也与汉族人民杂居,他们的文化互相交流,形成元代文学以刚健、质朴、酣畅为主要风格特征,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
2.疆域辽阔,都市繁荣,俗文学兴盛。
元朝版图空前辽阔,横跨欧洲、亚洲。
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
京城大都(今北京)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杭州则是南方最繁华的大都市。
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杂剧、散曲、南戏、话本等通俗文学在元代都非常兴盛。
3.儒生的不幸遭遇促使了戏剧创作兴盛。
元灭金后,因蒙古贵族对文化的作用还未重视,八十多年未举行过科举考试,文士失去进身之道,落到社会的底层,有的甚至沦为奴隶。
宋末元初人郑思肖记载当时十种等级的职业分类:“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儒生地位排第九,在娼妓与乞丐之间,地位卑贱。
元代又长期废止科举,堵塞了文人进身之路。
文士有的作小吏,有的经商谋生,更多的是成为“书会才人”,被迫走上了与民间艺人结合的道路,组成“书会”,为勾栏行院编写演唱脚本,成为元杂剧创作的主力军。
《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授课主题《窦娥冤》课型新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80分钟课前准备课件、书本一、教材分析《窦娥冤(节选)》是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
本篇课文选自《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的第三折。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共四折,前两折交代窦娥被窦父卖入蔡家做童养媳,丈夫病逝后遭无赖欺负、昏官毒打,被陷害成为杀人凶手。
第三折写窦娥赴刑场,当众立下三桩誓愿以证冤屈,第四折写窦父新官上任,窦娥托梦与父亲,最终得以申冤昭雪。
整个故事深刻控诉了元蒙统治下黑暗、残酷、混乱的悲剧社会,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悲剧人物,使其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同时,作品在艺术上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极富性格。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讲究情节和结构的作品之一,窦娥与张驴儿、桃杌的冲突是主要情节,不过教材并没有选择激烈冲突的情节,而是选取了第三折,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可以利用周末布置《窦娥冤》观影任务,要求学生了解梳理情节。
第三折重在描写窦娥的语言,通过语言展现人物丰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要求学生朗读,从读中把握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除此之外,抓住语言内容,联系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人际关系等,理解课文主旨。
二、学情分析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过元杂剧这类文体,尤其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缺乏了解,对文本感到生疏。
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课前提前预习,熟悉课文体裁,了解有关元杂剧的基本常识和作者的生平背景等。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讲授法、提问法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2.通过探究法、点拨法整体感知课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第二讲: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
第二讲:南戏与传奇■教学要点:1、使学生了解元代南戏的发展情况和著名作品《琵琶记》的主题倾向和艺术成就。
2、使学生掌握汤显祖的戏剧成就,以及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3、使学生掌握清代前期戏曲的创作情况,以及李渔的戏曲创作理论。
4、使学生掌握《长生殿》创作的思想倾向及艺术成就。
5、使学生掌握《桃花扇》创作的思想倾向及艺术成就。
■课时安排:(12-16节)第一节宋元南戏概说一、起源与发展1、起源。
又别称南曲戏文、戏文。
因其初起于浙江温州,故又名温州剧。
明祝允明《猥谈》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徐渭《南词叙录》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两者相差六、七十年。
由温州杂剧发展成为南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与过程;徐渭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4)比较接近实际的。
南戏出现于温州,首先是在于它的文化传统。
温州以“尚歌舞”“敬鬼乐祠”著称(《永嘉县志》卷六《风土志民风》),瘦宋以来,各种说唱,歌舞会艺均得到充分发展,温州剧即是宋杂剧在浙江东沿海之一脉。
南宋建都临安,温州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口岸,交通发达,都市繁荣,社会相对安定,这是温州杂剧继续向前发展并向南戏过渡的重要的政治经济基础。
同时“九山书会”、永嘉书会等专业创作组织的出现,北方艺人的大批南来,这种写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南戏的完全成熟,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发展。
南戏创作分为三个阶段:1)、南戏草创时期,此期作者多是民间艺人、书会才人等,多不署作者姓名,剧本也大都失传。
重要剧目有《张协状元》、《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等。
2)、元灭南宋,北杂剧扩展到南方,南戏一渡销声匿迹,被抨击为“亡国之音,奚足以明世法”(周德清《中原音韵》),故有元一代,戏文资料保存极少。
3)、元末明初,元杂剧衰微,元蒙统治行将就木,南戏复兴,出现了文人创作,其代表作是高是的《琵琶记》同时南戏整理旧本也颇有成绩,出现了“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剧本。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精讲高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精讲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一、文化常识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是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它的典型、最高成就。
明清传奇是在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继元代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代表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它们的区别:〔1〕杂剧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传奇没有楔子.〔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杂剧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传奇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
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
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
传奇的末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丰富,分工更细,形式更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明代戏曲作家。
所居名玉茗堂。
故《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现在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因《桃花扇》的成功,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
爱你之心就似飞曹雪芹常常借酒浇愁,
她借助贾母晚年在生活上
活动。
》。
祖(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课堂小结】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古代文学名著,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这一时期,戏剧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最著名的是昆曲和京剧。
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走向衰落。
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成为我国的“国粹”。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4《窦娥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4《窦娥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以悲悯情怀,书人性良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节选部分重要曲词,体会戏曲浓郁的抒彩和独特的语言特色;2.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窦娥冤》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悟悲剧的美学价值;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窦娥形象的现实意义,探究主题,学习窦娥坚持正义、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唱词和宾白,感受窦娥这一典型悲剧形象;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独有风格;感受悲剧的美学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西悲剧结局差异性。
课前预习1.预习与元杂剧的体裁特点和作家简介。
2.阅读《窦娥冤》全剧。
3.画出节选部分体现窦娥人物特点相关语句。
情境任务在学校的第十个传统文化艺术节,我校戏剧社拟举办“人间至悲,生命至美--古今中外短剧展演活动”,其中《窦娥冤》第三折是首选展演曲目,请与你的同学一起设计台本。
教学过程任务一忆昔花间初识面----积累常识1.识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其余九部作品是:普罗米修斯(古希腊·埃斯库罗斯)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美狄亚(古希腊·欧里匹得斯)、奥赛罗(英国·莎士比亚) 、凡尼亚舅舅(俄国·契诃夫) 大雷雨(俄国·洛夫斯基) 、阴谋与爱情(德国·席勒) 、哀格蒙特(德国·歌德) 、安德洛玛刻(法国·拉辛) )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元明清文学教案
《元明清文学》教案韩洪举元代文学绪论一、社会概况1、在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经济日益繁荣。
2、在政治上,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且吏治腐败,阶级压迫深重。
3、在思想文化方面,呈现出活跃松动的态势。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
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
元朝民族等级表: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二、文学概况元代文学大致可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4年。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流。
叙事性文学的新形式——戏剧——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元代话本在宋代话本的基础上继续盛行。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一、说话艺术“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当时的“说话”有“四家”之说。
话本是“说话”的故事文本。
二、小说话本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
话本的突出内容一是爱情故事,一是公案故事。
三、讲史话本宋元的讲史话本又叫“平话”,它实际是传统的史传文学与民间口传故事结合的产物。
四、说经话本说经,其原意是演说佛法。
今存的宋元说经话本,只有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诗话”指其中有诗有话。
五、诸宫调诸宫调是孔三传首创的一种连用多种宫调的说唱形式。
今存《西厢记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和《天宝遗事诸宫调》。
六、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的本事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董西厢》热情歌颂爱情,颂扬青年男女对礼教的反抗。
第二章关汉卿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关于关汉卿的评论资料:1、元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元明清文学教案
元明清文学教案元、明、清三个朝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文学艺术成就颇高,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针对这个时期文学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文学特点和创作风格。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包括代表作家、作品类型、文学风格等。
2.理解并掌握元、明、清三个朝代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3.通过比较和对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审美经验。
二、教学内容1.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文学特点和成就2.元、明、清三个朝代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3.元、明、清三个朝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和手法4.元、明、清三个朝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5.元、明、清三个朝代文学作品的文学批评和影响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元、明、清三个朝代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为例,介绍这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和艺术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知识讲解讲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文学特点和成就,包括代表作家、作品类型、文学风格等。
结合具体的作品例子,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文学特点。
3.作品分析让学生阅读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一篇文学作品,要求从审美价值、艺术特色、创作风格和手法、文学批评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4.作品比较让学生比较阅读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两篇文学作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和总结,以加深对这三个朝代文学作品的了解和理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讲解的知识点,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知识储备。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元、明、清三个朝代文学特点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
2.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形成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精华】《窦娥冤》教案三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 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鉴赏古典戏曲的艺术素养。
(二)、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三)、认识封建社会官吏昏聩,法制的黑暗现实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难点和重点:(一)、这曲戏由几部分组成?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二)、如何理解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反抗精神?三、教学方法安排:点拨、研讨、赏鉴四、学时量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斋叟,金未元初大都人(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尘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的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60多部,但大都散失了,现仅存18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子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讲授课文1、提问:在课文共出现了多少曲牌?都属于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有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要求)明确:10个曲牌有三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宣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鱼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三、作业设计:背诵[端正好][滚秀才]两个曲子四、板书设计一关汉卿二、情节结构:窦娥指斥天地鬼神――告别婆婆――发下三大誓愿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和内容:研学课文教学过程:一、分析第一层齐读课文第一层的两支曲子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天地惊鬼神。
第二讲: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
二、南戏的体例
【沁园春】 赵女姿容,蔡邕文业,两月夫妻。奈朝廷 黄榜,遍招贤士;高堂严命,强赴春闹。一举鳌头,再 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饥荒岁,双亲俱丧,此际实 堪悲。 堪悲,赵女支持,剪下香云送舅姑 。把麻裙包 土,筑成坟墓;琵琶写怨,径往京畿。孝矣伯喈,贤哉 牛氏,书馆相逢最惨凄。重庐墓,一夫二妇,族表门闾。
音,奚足以明世法”。 3)元末明初,南戏复兴,文人参与创作,出现“荆刘
拜杀”四大南戏与《琵琶记》。 明代前期,南戏逐渐向传奇演进。
一、南戏的起源与发展
南戏内容特点: ①多以妇女题材为中心,反映社会最底层妇女
的痛苦与不幸,歌颂她们的贤惠、贞烈与聪明。 ②谴责读书人一举成名后“富易交”、“贵易
妻”的行径,如《赵贞女》、《王魁》、《张协 状元》等,嘲笑与暴露门第观念、背信弃义的市 侩哲学。
五、《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细致的人物心理描写。 2、结构严谨,双线交错发展,相互对照。 3、出色的语言运用。
五、《琵琶记》与南戏中兴
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才。 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偕。
三、元末四大南戏
1、四大南戏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
记》和《杀狗记》,影响当时人民文化生活甚大。 ①施惠《拜月亭记》据关汉卿元杂剧《闺怨佳人拜月
亭》改编而成,结局:夫妻兄妹团圆。 ②《荆钗记》本是负心故事,被改编为忠贞爱情剧,
②大团圆结局。
二、南戏的体例
③每出后有下场诗。 ④可以对唱、接唱、合唱。 4)角色体制:
以生、旦为主,有外(=外生、外旦)、 贴(=贴旦)、净、丑、末(=副末)。
窦娥冤教案4篇_1
窦娥冤教案4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瀽()、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问题探究研读第一层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读第二层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元明清文学教案
元明清文学教案第四章元明清文学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元、明、清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概况2、了解元、明、清文学的基本成就。
3、掌握元曲四大家的主要成就4、掌握明清时期四大名著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1、元明清社会发展对文学发展的影响2、元明清文学发展主要成就的掌握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元代文学绪论元代的社会与文学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可以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XXX领导的义军推翻、XXX 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十四年。
元代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却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三段。
在这一段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学创作赢得了更多的观众、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同时,群众的接受情况,又制约着文学的创作,促进了作家审美观念的变化。
凡此种种,都表明元初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
A、元代社会的基本特征:1.“遵用汉法”,接受汉族文化,转化为封建国家。
2.奉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人分四等。
3.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
4.经济上重视发手工业、商业。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状大,商人地位提高。
5.在文化上,儒学不在独尊,儒、道、释思想均为活跃。
6.产生了异质文化和异端思想,文化融合给中国固有文化增添了活力。
7.停开科举,知识分子地位低下,但他们相对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强化了独立意识,投身杂剧创作。
B、元代文学成就1.杂剧和南戏是元代文学的光辉代表,虚构性的叙事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2.小说得到长足发展。
3.诗、词、散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4.从内容上看,以反映世俗内容为主。
5.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总体上是自然酣畅,以俗为美。
6.诗、词、散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一节元杂剧概况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元杂剧之所以能在很短的工夫内迅速崛起并兴盛一时,主要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以及市民阶级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茂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窦娥冤(节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4.1 窦娥冤(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整体感知,把握本剧的剧情和结构;3、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4、通过窦娥这一形象的毁灭,体味悲剧的含义。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元杂剧的结构、表达、运用,培养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全剧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了解事件并查阅资料,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法,把握规律,发展提升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中去呈现,体会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本文的思考深度,探究本文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増加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说过:“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进入《窦娥冤》学习之前,我想套用这句话说:“不入中华戏曲园林,怎知中华戏曲之美......”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中国古典戏曲,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这颗瑰丽珍宝。
中国古典戏曲是一门融合了唱、念、做、打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术!唱,即唱各种曲调,指唱腔技法,讲究“字正腔圆”。
念,与唱互相配合的音乐性的说白。
做,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
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运用,刻画人物的形象。
打,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等。
中国古典戏曲在世界剧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历史悠久: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到近代地方戏曲的空前繁荣和成熟,一直绵延至当代,戏曲始终伴随华夏民族,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初中八年级语文: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Zaju of the Yuan Dynasty and Legend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教材说明:本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主要用途为提升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口语交际及表达技巧,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
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有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戏曲文学的个性。
明代吕天成《曲品》卷上论其区别云: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
杂剧北音,传奇南调。
杂剧折惟四,唱唯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
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
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
吕天成从戏曲音乐的不同、外在体制的长短、内在结构的繁简三个方面昭示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可谓慧眼独具。
元代杂剧全用北曲曲调,故又称北曲杂剧。
因其形成于北方,受北方语言的影响,故曲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无入声韵。
唱词的安排,一折只用一种音调,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曲文平仄通押,讲究音乐的动听和声调的优美。
如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曲调用“正宫”,由“端正好”“滚绣球”到“煞尾”等十支曲子组成,押先天韵,一韵到底。
元杂剧的剧本形式,通常为一本四折。
有时可加一至二个楔子,或放在第一折之前,用以交待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或放在折与折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楔子一般只有一两支曲子。
元杂剧一本四折的结构,好处是比较严谨和完整,但要在固定的四折戏中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免限制了剧情的充分展开。
楔子和折构成本,但一本并不专指一部作品。
明代文学教案2(明代杂剧、传奇概论)
明代戏曲——明传奇
母能慈爱心不偏,子能孝顺道不愆。 臣能尽忠志不迁,妻能守礼不二天。 兄弟和乐无间言,朋友患难相后先— —又一伍般伦理件件全。
五种伦常关系:君臣、母子、夫妻、 兄弟、朋友
明代戏曲——明传奇
另有邵璨著《紫香囊》,描写战争 中家庭离合,旨在表彰忠孝节义,思想 价值有限。 《伍伦全备记》与《紫香囊》堪称姊 妹篇,二者虽为戏曲,但均被创作成为 代圣贤立言的说教文章,语言陈腐、枯 燥无味,是明初道学传奇、八股传奇的 典型代表。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明代戏曲——明杂剧
d:徐渭(字文长),为明代最有 成就的杂剧作家。代表作品《四 声猿》 p101 四部剧长短不一,因剧情而定, 思想上离经叛道,艺术上通俗且 有气势。
明代戏曲——明杂剧
★《四声猿》的命名,大有深意,透露出 徐渭内心难言的苦涩。 《宜都山水记》云:“巴东三峡猿声悲, 猿鸣三声泪沾衣。” 《荆州记》渔歌说:“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代戏曲——明传奇
二.明中叶三大传奇 明代传奇作家300余人,作品900多部,多 集中于明中叶。 P109 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 《浣纱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 记》。
《宝剑记》——忠奸剧的定型
1.李开先《宝剑记》,打破了明初以来剧 坛长期的沉闷,引出明传奇的大繁荣。 P109 全剧取材于《水浒传》小说第七回“豹 子头误入白虎堂”至第十二回“梁山泊林 冲落草”,但多所改易,面目一新,因林冲 携宝剑(小说原作宝刀)误入白虎堂而得 名。
“传奇”三变
其二,从内在的因缘关系来看,由于戏 曲文学继承了传奇小说的文体特征,故而 借用“传奇”的名称。 唐传奇的四个特征:综合性、虚构性、 传奇性、寓言性,不仅奠定了元明清小说 的主要文体特征,且为戏曲文学所继承, 形成了古代戏曲文学突出的审美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教学设计
Yuan Dynasty drama and Ming and Qing Dyna sties legend teaching design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
它们既有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戏曲文学的个性。
明代吕天成
《曲品》卷上论其区别云:
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
杂剧北音,传奇南调。
杂剧折惟四,唱唯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
杂剧但摭一事
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
无杂剧则孰开传奇
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
吕天成从戏曲音乐的不同、外在体制的长短、内在结构的
繁简三个方面昭示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可谓慧眼独具。
元代杂剧全用北曲曲调,故又称北曲杂剧。
因其形成于北方,受北方语言的影响,故曲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无入声韵。
唱词的安排,一折只用一种音调,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曲文平
仄通押,讲究音乐的动听和声调的优美。
如关汉卿《窦娥冤》第
三折曲调用“正宫”,由“端正好”“滚绣球”到“煞尾”等十
支曲子组成,押先天韵,一韵到底。
元杂剧的剧本形式,通常为一本四折。
有时可加一至二个
楔子,或放在第一折之前,用以交待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
正戏,相当于开场戏;或放在折与折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相
当于过场戏。
楔子一般只有一两支曲子。
元杂剧一本四折的结构,好处是比较严谨和完整,但要在固定的四折戏中表现一个完整的
故事,不免限制了剧情的充分展开。
楔子和折构成本,但一本并
不专指一部作品。
有的作品可以超出一本,如王实甫《西厢记》
合五本为一剧。
元代杂剧剧本分为“旦本”和“末本”,这是由每本只能
有一个角色主唱决定的,由正旦唱的称旦本,由正末唱的称末本。
如关汉卿《窦娥冤》是旦本,四折唱词由正旦窦娥一人主唱;马
致远《汉宫秋》是末本,四折唱词由正末汉元帝一人主唱。
元杂
剧的对话或独白称作“宾白”。
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
白为宾,故曰宾白,以其明白易晓也。
”人物的表情动作称作“科”或“介”。
唱词、宾白、科介三者交相配合以刻画人物,
表现剧情。
明清传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较之杂剧,在上列三
个方面有了很大变化。
其变化,主要表现于音乐格律化、体制规
范化和剧情复杂化。
一是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
在传奇里,南北曲合套
的形式不仅得到了普遍运用,而且合套的形式也多样化了,有一
南一北交替使用的,也有南北混用的,即在一套曲子里,可以一
半用南曲,一半用北曲,而曲律则更为严格。
一是剧本分出(齣)并加上出目。
以《桃花扇》为例,全
剧四十出,每出皆有出目。
如“却奁”(第七出)、“骂筵”
(第二十四出)、“沉江”(第三十八出)、“余韵”(续四十出)等。
每出皆有人物下场诗。
如“余韵”下场诗:“渔樵同话
旧繁华,短梦寥寥记不差;曾恨红笺衔燕子,偏怜素扇染桃花。
笙歌西第留何客?烟雨南朝几人家?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
天涯。
”
一是剧本容量加大,角色体制有了较大发展。
如《牡丹亭》五十五出,《长生殿》五十出。
明中叶以后,传奇作者演奇事,
绘奇人,抒奇情,设奇构,写奇文,用奇语,形成一种文学浪潮。
历史剧、风情剧、时事剧、社会剧,各种体裁的作品应运而生。
同时戏剧角色亦有很大发展。
明王骥德《曲律·论部色》云:
“今之南戏(即传奇),则有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外、末、净、丑(即中净)、小丑(即小净)。
共十
二人,或十一人,于古小异。
”传奇的唱词已不限一人主唱,可
二人互唱,也可多人合唱。
如《牡丹亭·惊梦》杜丽娘(正旦)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婢女春香(贴旦)接唱:“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至明中叶,大批文人染指传奇,令典雅的审美趣味和绮丽
的语言风格渗入了传奇。
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表现出截然不同的
语言风格。
试以下面两首著名的曲子为例: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
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窦娥冤·正宫·端
正好》)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
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游园·皂罗袍》)显然,《窦娥冤》的唱词质朴本色,明白如话,《牡丹亭》的唱词藻丽典雅,多用典实(引用谢灵运文、王勃诗语典),表
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
明代传奇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与文人
的浪漫情思和蕴藉意绪相关,它有利于文人学士抒发其细腻含蓄
的艺术情感,展示其委婉幽邃的内心世界,使传奇唱词成为可与
诗词曲赋相抗衡的艺术品种。
但与元代杂剧语言的本色当行比较,这不免要以削弱其可演出性为代价,于是许多优秀的剧本便成了
一种“案头文学”。
孔尚任提出,传奇语言“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桃花扇·凡例》)。
戏剧评论家王思任认为:“《桃花扇》传奇在语言运用上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典雅有余,当行不足,
谨严有余,生动不足。
剧中许多曲词,我们在书房里低徊吟咏,
真觉情文并茂;而搬到舞台上演唱,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这实
际上表现了明清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征。
”(《桃花扇》注释本
《前言》)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