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合集下载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DOI:10.3760/cma.j.1ssn.1673-0860.2015.08.02l
同[10d1],不仅显著改善AR和哮喘的临床症状,减少对药物的 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特别 是,ASIT不仅能预防AR发展为哮喘及预防发生新的致敏,而 且停药后仍具有稳定的长期疗效,达到临床治愈‘1 2。”1。 自2001年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of skin
expiratory flow,PEF)和
reaction):根据皮
肤指数(skin index,SI)=(变应原皮丘的最大径+最小径)/ (组胺反应的最大径+最小径)的数值,判定皮肤反应的强 度。最小径是指位于最大径的中点并呈垂直位。分为以下 4个等级:+为0.3≤SI<0.5;++为0.5≤SI<1.0;+++ 为1.0≤SI<2.0;++++为SIi>2.0。 (6)靶向黏膜激发试验:包括结膜激发试验、鼻黏膜激 发试验和支气管激发试验。 2.实验室评价指标¨‘5’24‘2明 (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主要指标有血清总IgE、变应 原特异性IgE、IgG、IgGl和IgG4、以及IgE/IgG比值等。 (2)血清炎性介质测定: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osinophil
cationic
score,TNSS)。对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进
行评估,症状评分改善30%以上者为有临床意义。②视觉 模拟量表(visual
(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IQ),由32个问题组
成,分为症状(12个问题)、活动受限(11个问题)、情感功能 (5个问题)和环境刺激(4个问题)等4个方面,每个问题按 其严重程度采用1~7分计分标准,1分表示完全受限,7分 表示完全不受限。总评分以所有问题的计分均值来计算。 (4)肺功能测定: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主要有FEVl、 FEVl%预测值、呼气峰流速值(peak PEF%预测值。 (5)皮肤试验反应强度(grade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_2004年_兰州_顾之燕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_2004年_兰州_顾之燕
季节性鼻炎 ( seasonal rhinitis)或花粉症 ( pollinosis) : 每 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 ,且与致敏花粉传粉期相符合 (临床研 究报告应至少 2年在同一季节发病 ) ,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 主要 以 室 外 变 应 原 (花 粉 ) 为 主 ; 常 年 性 鼻 炎 ( perennial
度杂志的全部内容 、本刊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咽喉科分会联合主
办的学术会议的《资料汇编 》内容 、2个由知名专家亲手执刀的经典手术录
像及本刊的文献检索系统等 。光盘版发行以来 ,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为 了解读者的需求 ,更好地办好光盘版 ,本刊 2004年第 7期刊出了《中华耳
鼻咽喉科杂志光盘版读者调查表 》。此后得到广大关心本刊读者的积极
rhinitis) : 在 1年内半数以上的日子里有上述症状 ,变应原皮 肤试验阳性主要以室内变应原 (螨 、室内尘土等 )为主 。
轻 、中重度疾病程度按照 AR IA 规定的分度标准执行 , 改变过去以记分高低作为分度标准的规定 。
三 、诊断 1. 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 ,分析症状发作的时间和诱发因 素 ,有无哮喘 ,评估症状严重程度 。具有鼻痒 、喷嚏 、鼻分泌 物和鼻塞 4项症状中至少 3项 ,常年性者在有症状的日子里 症状每日累计达 0. 5~1 h以上 。 2. 检查 :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 、水肿或充血 、肿胀 。 花粉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结膜充血 、水肿 ,严重者眼睑肿胀 。 发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和 (或 )结膜刮片嗜酸粒细胞检查阳 性 。变应原 皮 肤 试 验 呈 阳 性 反 应 , 至 少 1 种 为 ( + + ) 或 ( + + )以上 。有条件者可行血清或鼻分泌物特异性 IgE检 查 。必要时行变应原鼻黏膜激发试验 。 3. 为便于观察疗效 ,制定下述记分标准 :症状计分方法 见表 1。

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起始阶段成人与儿童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起始阶段成人与儿童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起始阶段成人与儿童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张琍风;高翔;林航;周慧敏;范心怡;尚士朋【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年(卷),期】2023(13)1【摘要】目的:观察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成人和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8年7月到2019年9月期间就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年龄在5~55岁的124例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采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进行免疫治疗,首先采取常规治疗,遇不良反应者根据情况给予分针、退针或减量注射。

在起始阶段(即剂量递增阶段)内,统计注射针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24例患者包括72例儿童与52例成人,接受免疫治疗注射总针数1792针,不良反应总计253针次,发生率14.12%,其中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4%,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2.68%。

儿童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5%,成人组为14.07%,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儿童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4%,成人组为0.97%,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在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剂量递增阶段,成人患者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儿童患者,而儿童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成人患者。

【总页数】7页(P145-151)【作者】张琍风;高翔;林航;周慧敏;范心怡;尚士朋【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过敏)反应科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部青岛【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舌下含服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2.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变应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3.安脱达® 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伴/\r不伴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4.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致全身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高危因素分析5.屋尘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致全身不良反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和鼻痒等症状。

对于这种疾病,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过敏源进行调整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两种方式。

本文将重点讨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皮下免疫治疗皮下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注射含有特定过敏原的药物,来调整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的治疗方法。

该疗法可以很好地调整免疫系统的平衡,减少过敏原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皮下免疫治疗对于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 有效性皮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发表于《吉尔德雷柏》杂志的研究发现,皮下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评分,减少鼻痒、鼻塞、流涕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强度。

另一项发表于《欧洲变态反应与免疫学杂志》的研究显示,皮下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减少鼻息肉的复发率,减少患者对鼻窦手术的需求。

2. 安全性尽管皮下免疫治疗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其安全性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患者在接受皮下免疫治疗后,会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是轻微的,可以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或使用抗过敏药物来缓解。

临床研究也表明,皮下免疫治疗的长期安全性较好,只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舌下免疫治疗是一种将含有特定过敏原的药物放置于舌下,让药物通过舌下黏膜被吸收,从而调整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

与皮下免疫治疗相比,舌下免疫治疗更加方便,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自行治疗,而不必前往医院接受注射治疗。

舌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舌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刺激感、咽部不适、口干等,大多为轻微的不良反应,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标准化抗原特异免疫治疗

标准化抗原特异免疫治疗

标准化抗原特异免疫治疗【关键词】标准化抗原特异免疫1 背景1906年奥地利医师Clemens Von Pirquet提出变态反应的概念。

有过敏反应的病人在反复接触同一种引起过敏的物质时才会出现特殊的过敏反应,而非过敏的正常人即使反复接触这种物质也不会出现过敏反应,将这种与正常人不同的反应称为“变态反应(allergy)”,即改变了的反应。

2006版GINA以及EAACI和AAAAI共识报告PRACTALL 指出儿童持续哮喘与变态反应有关,这种改变了的反应临床可表现为湿疹、变应性鼻炎、结膜炎和食物过敏、血嗜酸细胞增加及总IgE升高。

变态反应是哮喘发病的主要风险因子,并关系哮喘的持续性和严重性,后者建议在所有哮喘儿童进行变应性诊断以预测哮喘的转归,诊断方法包括体内皮肤点刺试验和体外特异性IgE测定。

哮喘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避免措施、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教育等。

免疫治疗是指变应原的免疫治疗,虽然药物治疗是哮喘治疗的首选,但因免疫治疗是目前能惟一改变哮喘自然病程并且有多种益处的疗法,而备受重视。

免疫治疗最早是1903年由德国的Dunbar开始试用,几年后由英国的Noon和Freeman应用变应原特异免疫疗法(SIT)治疗枯草热和过敏性鼻炎获得成功,自1911年始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

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对SIT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一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在英国的免疫治疗指南中甚至把哮喘作为禁忌。

但经过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1998年WHO在抗原免疫疗法现状的报告中指出,SIT对许多花粉(包括花草、豚草等)、屋尘螨及少数动物毛屑(如猫)引起的过敏性哮喘有效。

同时将变应原提取物(AE)更名为变应原疫苗(AV)。

为了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在WHO的报告中还提出,必须使用标准化的AV。

认为变应原提取物的质量对临床特异性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里特别强调了标准化的概念。

李孟荣,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温州市551第一层次人才,现在为温州医学院儿科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小儿呼吸医学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远期疗效观察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远期疗效观察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275例,予标准化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治疗,随访2年以上。

结果:脱敏治疗后患者的有效率为87.3%,2年复发率16.5%。

结论: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值得广泛开展。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11-02随着工业化生活程度的提高,临床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日益增多,据统计已占10~25%[1],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喷嚏和流清涕等,可影响睡眠、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学童记忆力,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脱敏治疗在我市开展的时间较短,仍缺乏对该方法的大样本临床调查。

为便于临床选择安全、方便、效佳的治疗方法,本课题组于2009年始,对来本院诊治的27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脱敏治疗,建立患者档案,并进行至今为期2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现作总结,并就相关研究作出有效探讨。

资料和方法1.资料 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本科经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275例,男性135例,女性140例,年龄5-50岁,中位年龄24岁,其中合并哮喘35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2009年武夷山会议的诊断标准[2]、特异性皮肤点刺试验(德国默克集团allergopharma标准化变应原点刺液)显示单一尘螨变应原阳性>(++)、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水平(瑞典pharmacia cap仪)>2级、非急性发作期的轻或中度患者。

2.方法所有患者注射特异性变应原疫苗(分常规注射和改良注射),采用剂量累加方案,总疗程2-3年,分两个阶段进行。

治疗阶段初期:药液浓度从0级开始逐渐递增为1级、2级、3级浓度,每种浓度每次注射剂量由0.05ml开始,逐渐递增为0.1ml、0.2ml、0.4ml、0.6ml、0.8ml,该阶段每周一次,总共注射24次。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疫治疗 4 0例持 续性 变应性鼻 炎 5 2周 。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 改善及 全身不 良反应发 生情 况。结果 :0例病例均 完成 4 了研 究。 中显效 5 2 4 )有 效 6 .%(7 4 ) 无效 2 .%( 14 ) 总有效率 7 .%(9 4 ) 不 良反应 中 1级 其 %(/ 0 , 75 2 / 0 , 75 1/ 0 , 25 2 / 0 。
[ ] 秦钟 , 7 杨勇刚, 国华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神 孙 等.
经 外 科 手 术 患 者 血 流 动 力 学 的 影 响 [] 实 用 医学 杂 志 ,0 0 2 J. 2 0 ,5
( )46 47 3 : 5— 5 .
s l otoeo o uaei h abt [ ] A etei oy i a t h s fi f rn n terb i J. ns s lg , mir sl h o
用 H 受体 阻 断剂 和糖 皮 质 激素 等药 物 。 1 治 疗 方 法 治 疗 以 2 Qu 的标 准 化 的氢 氧 化 . 2 0s . 铝 吸附 的 D r e 苗安 脱 达 S e 始 皮下 注 射 , P疫 QD r P开 每周 增 加 剂 量 直 至 达 到 1 00 0S . 的剂 量 ( 始 0 0 Q U 初
反 应 9次 ( .7 ; 反 应 2 09 %)2级 1次 ( . % )3级 反 应 3次 ( . % )无 4级 反 应 , 有 一 个 不 良反 应 导 致 患 者 住 院 。 22 7 ; O3 2 ; 没 结论 : 用标 准化屋 尘螨 疫苗皮下 注射 免疫 治疗持 续性 变应性鼻 炎 5 2周 , 显著 改善 患者的 变应性 鼻 炎症状及 体征 ,
(l ri riis mpc natma A I 指南 中持 续 a egc hnt at s l ii o h , R A)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

系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变态反应为一类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即由于反应过强而导致的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有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塞。

不同类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许多疾病,如营养不良、寄生虫病和各种传染病等日益减少以至消灭,而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却日渐增多。

过去40年间,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明显增长。

变应性鼻炎患者约占工业化国家人口的20%,在我国中心城市的自报患病率达12%[1]。

据世界卫生组织“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工作小组指出“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是一个极为常见的疾病,累及全世界10%-25%的人口”,并认为“这个数字很可能低估了该病的真正患病率”。

故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花粉症即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两类。

变应性鼻炎属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亦称I型超敏反应。

当特异性抗原进入特应性个体后,机体内产生相应的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并附着于介质细胞的表面,机体即处于致敏状态。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该机体时,此抗原则与介质细胞表面的IgE“桥连”,并激发细胞膜产生一系列生化变化,破裂并脱颗粒。

从被排出的颗粒中和细胞内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这些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病理变化,机体处于发敏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喷嚏、清涕、鼻塞、鼻痒等典型症状。

根据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其治疗原则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宣教。

避免暴露于变应原是其理想的防治措施,但通常难以做到。

以第2代抗组胺药物、抗白三烯药物.和鼻内皮质类固醇为主的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对症治疗方法,总体上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目的:观察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对治疗前后鼻部症状、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结果: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与药物用量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注射治疗期间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6.02%。

结论: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起效快、安全性好的有效方法,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鼻相关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标签: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安全性变应性鼻炎(AR)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主要是过敏引起的,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导致临床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1]。

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已基本规范,主要的治疗步骤包括以首先避免与变应原进行接触,其次进行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而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SIT)是唯一可能使AR变应性自然病程发生改变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方式[2],需要进行剂量累加与剂量维持两个阶段,疗程一般为3年左右,为观察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鼻部症状与鼻炎相关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男36例,女47例,年龄7~64岁,平均年龄(28.5±35.5)岁;病史1~5年。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喷嚏、流涕和鼻痒等症状;均皮肤点刺试验显示螨变应原阳性。

均经过敏原皮试确认为尘螨或以尘螨为主的多种过敏原。

1.2 诊断标准根据2004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

儿童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儿童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儿童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疗效评估聂敏;倪茂美;任娟娟;袁媛【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8(042)004【总页数】2页(P464-465)【关键词】过敏性鼻炎;鼻阻力;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作者】聂敏;倪茂美;任娟娟;袁媛【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贵州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喷嚏、清涕、鼻塞和鼻痒,患者常伴眼痒、结膜充血和/或流泪,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呼吸障碍、学习能力下降、多动症和注意力不集中[1-2]。

目前过敏性鼻炎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健康教育。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免疫治疗是唯一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过敏性鼻炎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3]。

本文主要观察儿童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间于我科行阿罗格皮下免疫治疗的患儿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合并哮喘者10例,年龄5.2~12.3岁,平均年龄(7.2±2.5)岁。

纳入标准:(1)符合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年龄>5岁,常规药物治疗无效;(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提示主要为尘螨过敏,合并其他过敏原不超过2个;(3)患儿家长理解治疗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4]。

排除标准:(1)变应性鼻炎合并持续性支气管哮喘同时发作;(2)正在使用B受体阻断剂;(3)合并有其他免疫性疾病;(4)患儿家长无法理解治疗的风险性和局限性,或无法接受治疗方案。

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盐酸哌甲酯在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伴注意

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盐酸哌甲酯在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伴注意

论著 临床研究һ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0986)作者简介:岑瑞祥(1979~)ꎬ男ꎬ硕士ꎬ副主任医师ꎬ研究方向:耳鼻喉科学基础与临床ꎮ通信作者:彭聪(1987~)ꎬ男ꎬ硕士ꎬ主治医师ꎬ研究方向:鼻科学ꎬ电子邮箱:1152108722@qq.comꎮ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盐酸哌甲酯在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һ岑瑞祥1㊀彭㊀聪1㊀许㊀昱2㊀万㊀浪1㊀赵㊀凯1(1湖北省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暨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ꎬ黄石市㊀435000ꎬ电子邮箱:718121448@qq.comꎻ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ꎬ湖北省武汉市㊀430060)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联合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效果ꎮ方法㊀回顾性分析127例中-重度持续AR伴ADHD患儿的临床资料ꎬ按治疗方式分为哌甲酯组40例㊁SIT组43例和联合组44例ꎮ哌甲酯组给予口服盐酸哌甲酯控释片ꎬSIT组给予常规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ꎬ联合组给予口服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和常规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ꎮ治疗前后比较3组患儿的鼻部症状评分㊁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㊁ADHD症状评分ꎬ并评估AR㊁ADHD治疗效果ꎮ结果㊀治疗后ꎬ3组的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㊁RQLQ各项评分(除哌甲酯组的鼻部症状外)均低于治疗前ꎬ且哌甲酯组㊁SIT组㊁联合组的鼻部症状VAS评分㊁RQLQ各项评分(除哌甲酯组的鼻部症状外)依次降低(均P<0.05)ꎻ3组的ADHD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ꎬSIT组㊁哌甲酯组㊁联合组ADHD症状评分依次降低(均P<0.05)ꎮ联合组和SIT组的AR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哌甲酯组ꎬ联合组和哌甲酯组的ADHD治疗总有效率大于SIT组(均P<0.05)ꎮ结论㊀对于合并ADHD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儿ꎬSIT联合盐酸哌甲酯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其鼻部症状㊁多动症状和生活质量ꎬ提高临床疗效ꎮʌ关键词ɔ㊀变应性鼻炎ꎻ持续性ꎻ中-重度ꎻ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ꎻ特异性免疫治疗ꎻ哌甲酯ꎻ联合治疗ꎻ症状改善ꎻ生活治疗ꎻ临床疗效ʌ中图分类号ɔ㊀R725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0253 ̄4304(2020)06 ̄0661 ̄05DOI:10.11675/j.issn.0253 ̄4304.2020.06.01Applicationefficacyofspecificimmunotherapycombinedwithmethylphenidateinchildrenwithmoderate ̄to ̄severepersistentallergicrhinitisaccompaniedby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CENRui ̄xiang1ꎬPENGCong1ꎬXUYu2ꎬWANLang1ꎬZHAOKai1(1DepartmentofOtolaryngologyꎬHead&NeckSurgeryꎬAffiliatedHospitalofHubeiPolytechnicUniversity&HuangshiCentralHospitalꎬEdongHealthcareGroupꎬHuangshi435000ꎬChinaꎻ2DepartmentofOtolaryngologyꎬHead&NeckSurgeryꎬRenminHospitalofWuhanUniversityꎬWuhan430060ꎬ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icacyofspecificimmunotherapy(SIT)combinedwithMethylphenidateHydrochlorideControlled ̄ReleaseTabletsforthetreatmentofchildrenwithmoderate ̄to ̄severepersistentallergicrhinitis(AR)accompaniedby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Methods㊀Theclinicaldataof127childrenwithmoderate ̄to ̄severepersistentARaccompaniedbyADHD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yweredividedintomethylphenidategroup(40cases)ꎬSITgroup(43cases)andcombinationgroup(44cases).ThemethylphenidategroupwasgivenoralMethylphenidateHydrochlorideControlled ̄ReleaseTabletsꎬtheSITgroupwasgivenconventionalimmunotherapyofdustmiteallergenꎬthecombinationgroupwasgivenoralMethylphenidateHydrochlorideControlled ̄ReleaseTabletsandconventionalimmunotherapyofdustmiteallergen.NasalsymptomsscoresꎬRhinoconjunctivitis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RQLQ)scoresandADHDsymptomsscoresbeforeandaftertreatmentwerecomparedamongthetheregroupsꎬandthetherapeuticefficacyforARandADHDwasevaluated.Results㊀AftertreatmentꎬtheVisualAnalogueScale(VAS)scoresfornasalsymptomsꎬandthescoreforeachRQLQitem(excludingnasalsymptomsinthemethylphenidategroup)werelowerinthreegroupscomparedwith166广西医学㊀2020年3月第42卷第6期thosebeforetreatmentꎬmoreoverꎬthescoresfornasalsymptomsandthescoreforeachRQLQitem(excludingnasalsymptomsinthemethylphenidategroup)decreasedinsequenceofthemethylphenidategroupꎬtheSITgroupandthecombinationgroup(allP<0.05)ꎻthescoresforADHDsymptomsinthethreegroupswerelow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P<0.05)ꎬthescoresforADHDsymptomsdecreasedinsequenceoftheSITgroupꎬthemethylphenidategroupandthecombinationgroup(allP<0.05).ThetotaleffectiverateforARtreatmentinthecombinationandSITgroupswasgreaterthanthatinthemethylphenidategroupꎬandthetotaleffectiverateforADHDtreatmentinthecombinationandmethylphenidategroupswasgreaterthanthatintheSITgroup(allP<0.05).Conclusion㊀Forchildrenwithmoderate ̄to ̄severepersistentARcomplicatedwithADHDꎬSITcombinedwithmethylphenidatehydrochloridecanbetterimprovetheirnasalandhyperactivitysymptomsꎬqualityoflifeandclinicalefficacy.ʌKeywordsɔ㊀AllergicrhinitisꎬPersistentꎬModerate ̄to ̄severeꎬ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ꎬSpecificimmunotherapyꎬMethylphenidateꎬCombinationtherapyꎬSymptomremissionꎬQualityoflifeꎬClinicalefficacy㊀㊀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ꎬAR)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ꎬ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ꎮ有学者指出ꎬAR患儿通常伴有注意力㊁认知力缺陷等行为问题[2]ꎬ因此部分AR患儿容易被错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ꎬADHD)[3]ꎮADHD是一种儿童精神障碍疾病ꎬ主要症状为多动㊁冲动㊁认知力缺陷ꎬ注意力不集中ꎬ发病率为5%~10%[4]ꎮADHD与过敏性疾病存在一定的关联ꎬ且合并AHDH的AR患儿比例很高[5]ꎮ因此ꎬ在治疗合并ADHD的AR患儿时ꎬ若忽视了其中一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ꎬ都可能导致疗效欠佳ꎮ本研究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immunotherapyꎬSIT)联合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在中-重度持续性AR伴ADH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㊀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㊁心理科或儿科就诊并完成治疗的确诊为中-重度持续性AR合并ADHD的1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ꎮ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的AR诊断标准ꎻ(2)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ADHD诊断标准ꎬ即症状评分积分超过14分[7]ꎻ(3)年龄6~12岁ꎻ(4)确诊并开始治疗前半年内未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吸入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ꎻ(5)SIT治疗时间2年及以上者ꎮ排除标准:(1)患有抑郁症㊁癫痫等精神疾病ꎻ(2)智力发育或生长障碍者ꎻ(3)需加用其他对本研究结果判定有影响的治疗药物者ꎻ(4)既往调查时患儿监护人不能理解本研究量表者ꎻ(5)肝肾功能异常者ꎻ(6)SIT治疗前使用过盐酸哌甲酯控释片者ꎮ其中男性79例ꎬ女性48例ꎻ年龄6~12(7.1ʃ1.3)岁ꎮ按治疗的方法分为哌甲酯组40例㊁SIT组43例和联合组44例ꎮ哌甲酯组中ꎬ男性24例ꎬ女性16例ꎬ年龄6~12(7.4ʃ1.1)岁ꎻSIT组中ꎬ男性28例ꎬ女性15例ꎬ年龄6~12(7.5ʃ1.2)岁ꎻ联合组中ꎬ男性27例ꎬ女性17例ꎬ年龄6~12(7.4ʃ1.2)岁ꎮ3组患儿的性别㊁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ꎮ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ꎬ本研究通过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ꎮ1.2㊀治疗方法㊀(1)哌甲酯组患儿给予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商品名:专注达ꎻ厂家:美国ALZA公司ꎻ批号:H20050081)口服ꎬ18mg/次ꎬ1次/dꎬ若无明显不良反应则逐渐加量至36mg/dꎬ1次/dꎻ当患儿出现鼻部或(和)非鼻部过敏症状时ꎬ按«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6]给予相应药物治疗ꎮ疗程至少2年ꎮ(2)SIT组患儿给予SIT治疗ꎬ即常规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免疫治疗(商品名:阿罗格ꎻ厂家:德国AllergopharmaGmbH&Co.KGꎻ批号:S20150040)ꎬ具体用法:①初始治疗ꎬ从最低浓度(5TU/mL)的最小剂量(0.1mL)开始ꎬ逐渐递增至最大耐受量ꎬ最大耐受量是浓度5000TU/mL的1.0mLꎬ每周注射1次ꎻ②维持治疗ꎬ每隔4~6周给予患儿注射最大耐受剂量1次ꎮ疗程至少2年ꎮ(3)联合组患儿给予盐酸哌甲酯控释片联合常规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免疫治疗和盐酸哌甲酯控释片ꎬ用法用量同上述两组ꎮ疗程至少2年ꎮ1.3㊀观察指标㊀(1)鼻部症状评分: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ꎬ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ꎬVAS)[8]评价3组患儿鼻痒㊁喷嚏㊁清涕㊁鼻塞等鼻部症状ꎬVAS总分为0~10分ꎬ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ꎮ(2)生活质量评估: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采用改良版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ꎬRQLQ)[8]评价3组患儿生活质量ꎬ量表包括总体生活质量㊁鼻部症状(打喷嚏㊁鼻塞㊁流鼻涕)㊁眼部症状(眼痒㊁眼痛㊁流泪)和非鼻眼部症状㊁行为问题㊁情感反应6个条目ꎬ每个条目计分1~7分ꎬ总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7]ꎮ(3)ADHD症状评分: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采用266GuangxiMedicalJournalꎬMar.2020ꎬVol.42ꎬNo.6Conners量表[9]评价3组患儿的ADHD行为ꎬ由经过培训的医师指导家长根据患儿实际表现对11个ADHD症状条目进行评分ꎬ 无 =0分ꎬ 只一点 =1分ꎬ 多 =2分ꎬ 很多 =3分ꎬ量表最高分33分ꎬ测评总分ȡ15分者判断为ADHD阳性ꎬ分数越高表示ADHD病情程度越严重ꎮ(4)疗效评估:①治疗2年后根据«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6]评估AR疗效ꎮ疗效=(治疗前VAS总分-治疗后VAS总分)/治疗前VAS总分ˑ100%ꎬȡ66%为显效ꎬ>25%~<66%为有效ꎬɤ25%为无效ꎮ②治疗2年后按Conners量表评价ADHD疗效ꎮ显效:动个不停㊁容易兴奋和冲动㊁打扰其他小孩㊁注意力不集中㊁过度活动㊁行为较为冲动等临床症状消失ꎬConners量表评分下降>80%ꎻ有效:患儿症状有所好转但不稳定ꎬConners量表评分下降30%~80%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ꎬConners量表评分下降<30%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ꎮ1.4㊀统计学分析㊀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ꎬ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ꎬ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ꎬ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ꎬP75)]表示ꎬ比较采用秩和检验ꎻ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ꎬ比较采用χ2检验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㊀果2.1㊀3组患儿鼻部症状评分比较㊀治疗前ꎬ3组患儿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ꎮ治疗后ꎬ3组患儿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均P<0.05)ꎻ联合组㊁SIT组㊁哌甲酯组的VAS评分依次升高(均P<0.05)ꎮ见表1ꎮ表1㊀3组患儿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ʃsꎬ分)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哌甲酯组408.21ʃ1.694.52ʃ1.3210.880<0.001SIT组438.86ʃ1.723.82ʃ1.45a14.690<0.001联合组448.56ʃ1.663.00ʃ1.25ab17.750<0.001㊀㊀㊀㊀F值1.53413.500P值0.220<0.001㊀㊀注:与哌甲酯组比较ꎬaP<0.05ꎻ与SIT组比较ꎬbP<0.05ꎮ2.2㊀3组患儿生活质量评估㊀治疗前ꎬ3组患儿RQLQ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ꎮ除哌甲酯组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ꎬ治疗后ꎬ3组患儿RQLQ的其余各项评分低于治疗前(均P<0.05)ꎻ联合组㊁SIT组㊁哌甲酯组的RQLQ各项评分依次升高(均P<0.05)ꎮ见表2ꎮ表2㊀3组患儿治疗前后RQLQ各项评分比较[M(P25ꎬP75)ꎬ分]组别n总体生活质量治疗前治疗后z值P值鼻部症状治疗前治疗后z值P值哌甲酯组402(1ꎬ3)1(0ꎬ2)2.745㊀0.0074(2ꎬ5)4(1ꎬ5)1.243㊀0.348SIT组432(1ꎬ3)1(0ꎬ1)a5.840<0.0014(2ꎬ5)2(0ꎬ3)a9.420<0.001联合组442(1ꎬ3)0(0ꎬ0)ab7.500<0.0014(2ꎬ5)1(0ꎬ2)ab10.510<0.001㊀㊀㊀㊀㊀H值0.256㊀9.5310.18875.330P值0.775<0.0010.830<0.001组别n眼部症状治疗前治疗后z值P值非鼻眼部症状治疗前治疗后z值P值哌甲酯组403(2ꎬ5)2(1ꎬ3)2.880㊀0.0051(1ꎬ3)1(0ꎬ2)1.214㊀0.032SIT组433(2ꎬ5)1(0ꎬ2)a8.541<0.0011(1ꎬ3)0(0ꎬ1)a4.188<0.001联合组443(2ꎬ5)0(0ꎬ1)ab10.780<0.0011(1ꎬ3)0(0ꎬ0)ab5.798<0.001㊀㊀㊀㊀㊀H值0.33738.1100.01741.900P值0.715<0.0010.983<0.001组别n行为问题治疗前治疗后z值P值情感反应治疗前治疗后z值P值哌甲酯组401(1ꎬ3)1(1ꎬ2)1.284㊀0.0292(1ꎬ3)2(1ꎬ2)2.082㊀0.041SIT组431(1ꎬ3)0(0ꎬ1)a3.588㊀0.0012(1ꎬ3)1(1ꎬ1)a4.103<0.001联合组441(1ꎬ3)0(0ꎬ0)ab4.983<0.0012(1ꎬ3)1(0ꎬ1)ab6.184<0.001㊀㊀㊀㊀㊀H值0.017㊀9.4190.046㊀7.923P值0.983<0.0010.956<0.001㊀㊀注:与哌甲酯组比较ꎬaP<0.05ꎻ与SIT组比较ꎬbP<0.05ꎮ366广西医学㊀2020年3月第42卷第6期2.3㊀3组患儿ADHD症状评分比较㊀治疗前ꎬ3组患儿ADHD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ꎮ治疗后ꎬ3组患儿ADHD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均P<0.05)ꎻ联合组㊁哌甲酯组㊁SIT组的ADHD评分依次升高(均P<0.05)ꎮ见表3ꎮ2.4㊀3组患儿疗效比较㊀联合组和SIT组的AR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哌甲酯组(P<0.05)ꎮ联合组和哌甲酯组的ADHD治疗总有效率大于SIT组(P<0.05)ꎮ见表4ꎮ表3㊀3组患儿治疗前后ADHD症状评分比较(xʃsꎬ分)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哌甲酯组4016.32ʃ7.648.22ʃ1.94a6.499<0.001SIT组4316.91ʃ7.4810.32ʃ2.215.540<0.001联合组4415.92ʃ7.517.45ʃ1.42ab7.351<0.001㊀㊀㊀㊀F值0.18926.950P值0.828<0.001㊀㊀注:与SIT组比较ꎬaP<0.05ꎻ与哌甲酯组比较ꎬbP<0.05ꎮ表4㊀3组患儿AR与ADHD疗效比较[n(%)]组别nAR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ADHD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哌甲酯组405(12.5)15(37.5)20(50.0)20(50.0)10(25.0)20(50.0)10(25.0)30(75.0)bSIT组4320(46.5)18(41.9)5(11.6)38(88.4)a2(4.7)8(18.6)33(76.7)10(23.3)联合组4432(72.7)6(13.6)6(13.6)38(86.4)a25(56.8)a11(25.0)8(18.2)36(81.8)b㊀㊀㊀㊀㊀㊀㊀χ2值20.77236.618P值<0.001<0.001㊀㊀注:与哌甲酯组比较ꎬaP<0.05ꎻ与SIT组比较ꎬbP<0.05ꎮ3㊀讨㊀论AR是一种全球性过敏性疾病ꎬ我国AR发病率在2011年已高达17.6%ꎬ且据此推测ꎬ我国患病人群约为2.4亿ꎬ这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0]ꎮ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ꎬAR对儿童造成的影响较成人更为严重ꎬ儿童AR越来越受到重视ꎮ国内外研究均提示AR与ADHD关系密切[11-12]ꎬ然而两者之间关联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明确ꎮ有学者指出AR与ADHD之间可能有共同的遗传机制或风险[5]ꎬ另有研究显示ADHD可能是AR的一种行为并发症[13]ꎮAR患儿均有不同程度鼻部或(和)非鼻部的过敏症状ꎬ影响患儿的睡眠和生活质量ꎬ部分患儿可发生行为活动的改变ꎬ甚至出现心理障碍[14]ꎮ本研究应用SIT联合盐酸哌甲酯治疗合并ADHD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儿ꎬ结果显示ꎬ治疗后3组患儿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均P<0.05)ꎬ提示经过治疗后3组患儿的鼻部症状均得到一定缓解ꎬ皮下SIT能有效地改善AR患儿的鼻部症状ꎬ这与李烁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ꎻ且哌甲酯组㊁SIT组㊁联合组VAS评分依次降低(均P<0.05)ꎬ提示联合治疗对鼻部症状的改善效果最佳ꎮ治疗后ꎬ3组患儿ADHD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ꎬ且SIT组㊁哌甲酯组㊁联合组的ADHD评分依次降低(P<0.05)ꎮ这提示与单纯SIT治疗比较ꎬSIT联合盐酸哌甲酯可更好地改善患儿的ADHD症状ꎮ此外ꎬ除哌甲酯组的鼻部症状评分外ꎬ治疗后3组RQLQ的其余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ꎬ且哌甲酯组㊁SIT组㊁联合组RQLQ各项评分依次降低(均P<0.05)ꎬ提示3种方案均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ꎬ而联合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ꎬ这可能与其对鼻部症状及ADHD的缓解效果最佳有关ꎮ本研究中ꎬ联合组和SIT组的AR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哌甲酯组ꎬ联合组和哌甲酯组的ADHD治疗总有效率大于SIT组(均P<0.05)ꎬ提示SIT联合盐酸哌甲酯能同时针对ADHD和AR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ꎮ然而ꎬ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本研究是回顾性分析ꎬ缺乏随机双盲的客观性ꎬ这一定程度上影响本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和临床指导意义ꎻ(2)AR的症状评分与季节和接触变应原的程度及频率均密切相关[16]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DHD组患儿的鼻部症状评分和疗效评价ꎻ(3)此外ꎬ儿童ADHD病程较长ꎬ而部分家长使用ADHD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ꎬ这也对ADHD的评分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ꎻ(4)本研究收集到的哌甲酯组患者忽视了AR的治疗ꎬ但通过治疗ADHD后ꎬ患儿的鼻部症状改善ꎬ这可能是由于AR与多动症状有关ꎬ也可能是由于AR症状缓解后转移了患儿对鼻部的注意力ꎬ进而缓解多动症状ꎬ但鼻部症状VAS评分存在主观性ꎬ存在一定偏差ꎮ因此ꎬ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ꎬ制定严格㊁客观的评定标准ꎬ延长随访时间ꎬ同时应进行前瞻性研究ꎬ以期为临床上提供更为可靠的结论ꎮ综上所述ꎬ对于中-重度持续性AR伴ADHD患儿ꎬ应用SIT联合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其鼻部和多动症状ꎬ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ꎮ(下转第702页)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ꎬ2018ꎬ33(4):869-871. [13]管金丽ꎬ潘晨萍ꎬ朱虹ꎬ等.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ꎬ2017ꎬ25(12):848-850ꎬ879.[14]桂香玲ꎬ陆启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9ꎬ35(1):116-120.[15]邱志远ꎬ匡继林ꎬ张㊀翼.寿胎丸合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早期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ꎬ2019ꎬ41(3):39-41.[16]刘素华ꎬ赵阳阳ꎬ訾苹苹ꎬ等.肝素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功能㊁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ꎬ2017ꎬ9(5):44-47.[17]孙㊀倩ꎬ高㊀原ꎬ王㊀芳ꎬ等.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ꎬ2019ꎬ30(4):530-534.[18]FoxSCꎬMayJAꎬDovlatovaNꎬetal.HowdoesmeasurementofplateletP ̄selectincomparewithothermethodsofmeas ̄uringplateletfunctionasameansofdeterminingtheeffec ̄tivenessofantiplatelettherapy?[J].Plateletsꎬ2019ꎬ30(3):290-295.[19]钱建美.免疫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于绒毛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效果ꎬ妊娠结局及INF ̄γꎬIL ̄10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ꎬ2019ꎬ34(4):749-752.[20]DongFꎬZhangYꎬXiaFꎬetal.Genome ̄widemiRNAprofi ̄lingofvillusanddeciduaof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patients[J].Reproductionꎬ2014ꎬ148(1):33-41. [21]李㊀慧ꎬ吴小妹ꎬ周玉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ꎬ2017ꎬ28(18):2499-2502.[22]LuleyLꎬSchumacherAꎬMullaMJꎬetal.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modulatesmaternalimmuneresponseinpregnantwomenandmicewiththrombophilia[J].AmJReprodImmunolꎬ2015ꎬ73(5):417-427.[23]YangXLꎬFeiCꎬYangXYꎬetal.Efficacyoflow ̄molecular ̄weightheparinontheoutcomesofinvitro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pregnancyinnon ̄thrombo ̄philicwomen:ameta ̄analysis[J].ActaObstetGynecolScandꎬ2018ꎬ97(9):1061-1072.[24]汪㊀杰ꎬ黄官友ꎬ叶贵丹ꎬ等.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性流产对前置胎盘及早产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ꎬ2017ꎬ33(6):450-452.(收稿日期:2019-11-12㊀修回日期:2020-01-18)(上接第664页)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刘㊀争ꎬ王㊀男.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ꎬ2015ꎬ29(3):199-201. [2]㊀曹瑞娟ꎬ许㊀昱ꎬ陶泽璋ꎬ等.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ꎬ2010ꎬ24(23):1071-1073ꎬ1076.[3]㊀王文斗.别把鼻炎当多动症[N/OL].健康时报ꎬ(2007-09-06)[2019-01-20].http://paper.people.com.cn/jksb/html/2007-09/06/node_242.htm. [4]㊀顾静雯ꎬ闻㊀萍ꎬ刘明霞ꎬ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社会功能损害的情况[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ꎬ2015ꎬ30(8):633-634.[5]㊀曹载载ꎬ郑秀秀ꎬ冯博孩ꎬ等.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和变应性鼻炎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ꎬ2018ꎬ32(4):250-255.[6]㊀中华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ꎬ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ꎬ小儿学组ꎬ等.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ꎬ重庆)[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ꎬ2011ꎬ46(1):7-8. [7]㊀RasmussenPDꎬStoreb OJꎬShmueli ̄GoetzYꎬetꎬal.Child ̄hoodADHDandtreatmentoutcome:theroleofmaternalfunctioning[J].ChildAdolescPsychiatryMentHealthꎬ2018ꎬ12:31.[8]㊀曹瑞娟ꎬ许㊀昱ꎬ陶泽璋ꎬ等.儿童及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ꎬ2010ꎬ17(11):575-579.[9]㊀彭向东.细胞因子IL ̄1β㊁IL ̄6及TNF ̄α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ꎬ2010. [10]ChengLꎬChenJꎬFuQꎬetal.ChineseSocietyofAllergy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AllergicRhinitis[J].AllergyAsthmaImmunolResꎬ2018ꎬ10(4):300-353. [11]FengBHꎬJinHꎬXiangHꎬetal.Associationofpediatricallergicrhinitiswiththeratingsofattention ̄deficit/hyperac ̄tivitydisorder[J].AmJRhinolAllergyꎬ2017ꎬ31(3):161-167.[12]SchansJVꎬÇiçekRꎬdeVriesTWꎬetal.Associationofatopicdiseasesand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systematicreviewandmeta ̄analyses[J].NeurosciBiobehavRevꎬ2017ꎬ74(PtA):139-148.[13]BrawleyAꎬSilvermanBꎬKearneySꎬetal.Allergicrhinitisinchildrenwith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J].AnnAllergyAsthmaImmunolꎬ2004ꎬ92(6):663-667. [14]冯博孩ꎬ施云斌ꎬ陈波蓓.儿童变应性鼻炎与心理行为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ꎬ2017ꎬ25(3):170-173.[15]李㊀烁ꎬ洪海裕ꎬ李小敏ꎬ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的影响及远期疗效的观察[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ꎬ2013ꎬ34(4):607-612.[16]王㊀敏ꎬ张青青ꎬ钱伟强ꎬ等.季节变化对过敏性鼻炎发病影响的理论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ꎬ2019ꎬ30(3):658-660.(收稿日期:2020-02-12㊀修回日期:2020-03-12)。

安脱达尘螨疫苗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分析

安脱达尘螨疫苗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分析
【 摘要 】 目的 探讨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 (lrc h isA ) ae i rit, R 疗效 、 lg ni 安全性 及依从性 的关 系。方法
A R患者采用 安脱 达尘螨疫苗制剂进行免疫治疗 , 观察其症状 、 体征 和治疗 效果 , 并进 行 了分等 级评分 。结果 停止治疗 6 6例 , 依从率为 7 . % 。结论 36
对 20 5 例
对治 疗 1年以
上患者 的症状 、 体征积分等进行统计 , 治疗 1 、 6周 6个月 、 1年后 的总有效率分别 为 9 . %、5 8 8. % ;5 00 8. %、4 7 20例治 疗 1年后 对A R患者 规范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性高且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 , 在变应 性鼻炎 的综合治疗 中值得 重视和推广 , 同时要加强 患者健康 教育来提高治疗依从性 。
增, 每周注射 1 , 1000S U× l 次 至 0 0 Q— 1m 为维持
剂量阶段 , 维持每 6 周注射 1 次。
80 7
武警医学
21 0 1年 l 0月
第2 2卷
第1 O期
Me C i A F,V 12 , o 1 , c br2 1 dJ hnP P o 2 N . 0 O t e,0 1 . o
武警 医学
21 0 1年 1 0月
第2 2卷
第 1 0期
Me hnP P V 1 2, o 1 , coe,0 1 dJC i A F, o. N . 0 O t r2 1 2 b
89 6
安脱达 尘螨 疫苗免疫治疗变应性 鼻炎疗效 、 安 全 性 和 依 从 性 分 析
邝 立 , 惠玲 , 冰斌 , 冯 谢 范艳 霞 , 小燕 , 健 英 冼 杨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采用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 ,对治疗前后鼻部症状 、鼻炎相关生 活质量进行评 分 ,同时对 不 良 反应 进行 观察。结果 :患者治疗 后症 状评分与药物用量 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 ,治疗 后生活质量较 治疗前有所提高 ,治疗后与治疗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患者在注射治疗期 间共发生不 良反应 5 例 ,发生率为 6 . 0 2 %。结论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 鼻炎 是一种起效快 、安全性好的有效方法 ,对缓解患者 的临床症状及鼻相 关的生活质量具
临床与 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 中 外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第9 期( 总 第1பைடு நூலகம்9 7 期) 2 0 1 3 年3 月
特异性抗原 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 的疗效和安全性观 察
刘 柏 生①
【 摘要 】 目的 : 观察特异性 抗原免疫治疗变应 性鼻炎 的疗效 和安 全性。 方法 : 选择笔者所在 医院 2 0 0 8 年9 月一 2 0 0 9 年9 月8 3 例变应性 鼻炎患者 ,
由于肝细胞 反复损伤 导致 D N A变化 ,从 而可能 出现细胞癌变 ,
进 而导致肿瘤 的发生 【 6 I 。
医药杂志,2 0 1 1 ,2 2 6 ( 1 1 ) : 7 9 9 — 8 0 2 . 『 4 ] 李 晓霞,李彬 ,李林 ,等 . 肝纤 维化血清标 志物的临床应 用评 价 [ J 】 .
应性 鼻炎 患者 的发病 人数逐 年上升 Ⅲ。对 于该病 的治疗方法 经 过 多年 的实践现 已基本 规范 ,主要 的治疗步 骤包括 以首先 避免 与变应原进 行接触 ,其 次进行药 物治疗 和免 疫治疗 ,而特 异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摘要】本文探讨了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皮下免疫治疗方面,研究表明其能有效减轻鼻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较高。

机制研究显示,皮下免疫治疗可增强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耐受性。

而舌下免疫治疗也被证实对变应性鼻炎有一定效果,且相对安全。

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皮下免疫疗法的疗效可能更为稳定,但舌下免疫治疗更为方便。

综合评价显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均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该侧重于优化治疗方案,探索新的治疗机制,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皮下免疫治疗、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性、安全性、机制研究、比较、综合评价、未来研究、免疫治疗。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打喷嚏、鼻痒和流清涕等。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过敏药物、局部激素喷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仅能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疾病。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总结出最佳的治疗选择,并为医学实践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分析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的机制研究,深入探讨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减轻症状的困扰。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皮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皮下免疫治疗是一种常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方法,通过定期注射含有变应原的蛋白质溶液来减轻过敏反应。

多项研究表明,皮下免疫治疗在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和减轻过敏原敏感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有效性。

特异性抗原免疫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特异性抗原免疫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ECP we egv n s b u a e u ne to t e mao h g ie a ia n eawe k r ie u c tn o sijcin wihd r t p a od sf rn eo c e .Th n t ec a g s e h h n e
J u D p r n f oay g lg , a n c u g r ,R ni s i l f i e oS a g a i . e at y me t lr n oo y He da dNe kS rey e jHo pt ia dt h n h i o Ot a Afl t
原 点 剌 试 验 、 清 尘 螨 特 异 性 IE 测 定 、 清 E P 检 测 确 诊 为 常 年 性 变 应 性 鼻 炎 的 患 者 给 予粉 尘螨 注 射 液 皮 下 注 射 血 g 血 C
1次 / , 察 患 者 症 状 、 征 变化 , 定 疗 效 ; 时观 察 患 者 不 良反 应 情 况 。 结 果 :7 常 年 性 变应 性 鼻 炎 患 者 经 粉 尘螨 周 观 体 评 同 8例
6 . 1 (h y tm i p e rn ert wa 5 1 ) teiefciert s9 1 .Nosr u 7 8 t esmpo ds p aa c ae s5 . 7 a , h f t aewa . 9/ n e v 9 6 ei s o
a v r e r a to wa r p re . Co c u i n Th e f a y a d s f t o i mu o h r p wi d e s e cin s e o td n l so e fi c n a e y f m c n t ea y t h
中 图分 类号 : 7 5 2 R 6.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3 5 ( 0 7 1 - 0 — 3 1 7 — 4 7 2 0 ) 29 3 0

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不良反应观察

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不良反应观察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0 No.10 May 2020 235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不良反应观察于青青 唐 隽▲ 王跃建 许玉霞 刘美华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佛山 528000[摘要]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R)患者使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CIT)的不良反应,探索SCIT 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特点。

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8年9月使用阿罗格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SCIT 治疗的362例患者,观察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不良反应的表现、全身不良反应与患者注射剂量及年龄、性别、合并哮喘的关系。

结果 362例患者中轻度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严重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其中轻度全身反应发生率为7.7%,中度、严重全身反应发生率均为0.6%,无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中后期及维持治疗阶段早期。

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5~11岁,占全身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56.3%,伴有哮喘患者与不伴哮喘患者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14岁与>14岁患者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AR 患者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SCIT 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多为轻中度,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多发生于伴有哮喘的儿童,哮喘控制稳定、每次注射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仔细的风险评估、以及优化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尘螨;变应原制剂;变应性鼻炎;不良反应;皮下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10-235-05Observation on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specific subcutaneousimmunotherapy for allergic rhinitisYU Qingqing TANG Jun WANG Yuejian XU Yuxia LIU Meihua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Foshan 52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dverse reactions (ADRs) of allergic rhinitis (AR) patients using standardized dust mite allergen preparations for specific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 and to explore the safety of SCIT treat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Rs. Methods 362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NHD standardized dust mite allergen preparation for SCIT from June 2016 to September 2018 were collected. The occurrence of local and systemic ADRs were observed, and the manifestations of ADR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ic ADRs and patients' injection dose, age, gender and combined asthma,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362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mild local ADRs was 85.1%,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local ADRs was 2.2%, and the incidence of systemic ADRs was 8.8%; The incidence of mild systemic ADRs was 7.7%, the incidences of moderate and severe systemic ADRs were both 0.6%; No patients had anaphylactic shock; Most ADRs occurr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dose increase and the early stage of maintenanc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systemic ADRs between men and women. Systemic ADRs mainly occurred to the patients aged 5 to 11, accounting for 56.3% of the total incidence of systemic ADR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AD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sthma and patients without asthma, and there was als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ADRs between patients aged ≤14 years and >14 years. Conclusion The ADRs in SCIT treatment of AR patients with standardized dust mite allergen preparation are mostly mild local reactions, and the systemic reactions are mostly mild to moderate,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ncidences of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Most of them occur to children with both AR and asthma. Stable asthma control, comprehensive and carefu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s before each injection, and optimized treatment scheme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Rs.[Key words] Dust mite; Allergen preparation; Allergic rhinitis (AR); Adverse reactions (ADRs);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基金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原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学科研课题(20190053)。

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全身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全身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全身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冯仙;刘琢扶;顾泓;刘娟;宋小乐;顾瑜蓉;李厚勇;李华斌【摘要】目的分析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治疗变应性鼻炎(AR)过程中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对尘螨过敏的AR和AR伴哮喘患者在SCIT过程中发生的全身不良反应,并分析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结果在对205例AR患者的4679针次SCIT过程中,共有36例患者107针次(2.29%)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其中1级全身反应(EAACI标准)发生99针次(2.12%),2级全身反应8针次(0.17%),未发生严重全身不良反应.AR伴哮喘患者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AR(χ2=34.268,P<0.05).未成年(年龄<18周岁)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成人患者(χ2=7.955,P<0.05).全身不良反应集中在注射变应原剂量较大时(10000~100000 SQU).结论对尘螨过敏的AR患者进行SCIT过程中,较少发生全身不良反应且以轻度1级反应为主,在对合并有哮喘、未成年的AR患者进行大剂量变应原注射时应警惕发生全身不良反应.【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9(019)004【总页数】5页(P262-266)【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作者】冯仙;刘琢扶;顾泓;刘娟;宋小乐;顾瑜蓉;李厚勇;李华斌【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正文语种】中文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远期疗效评价及氯雷他定预防性用药的疗效观察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远期疗效评价及氯雷他定预防性用药的疗效观察
及局部 、 全 身不 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并分别于治疗后 1 5周 、 l 、 2 、 3年进行 疗效评 估及对 比。结果 两组 患者
均获得 良好 的疗效, 症状评分及用药评 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0 . 0 5 ) 。观 察组 出现局部 不 良反应 明显 少于对照组 ( P< 0 . 0 5 ) 。特异性免 疫治疗的疗效及 全身不 良反应 两组差异 无统计学意 义( P>0 . 0 5 ) 。 结论 氯雷他 定预 防性 用药可减 少特异性免疫 治疗的局部 不 良反 应 , 对特异性 免疫 治疗的 疗效及全 身不 良反 应
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 , S I T方案使用丹麦哥本哈根大 学变态反应科 推荐 的标 准化 治疗 方 案 , 分 为 2个 阶段 : ( 1 ) 起始阶段 。该阶段 约 1 5周 , 每周 1次进 行剂 量的逐 渐 累 加 , 每 次 注射 1针 , 直 至达 到 维 持 剂 量 。 ( 2 ) 维持 阶段 。该 阶段 保持维持 剂量不 变 , 由 2~ 4周 注射 1 针逐步延长注射 间隔时间为 6~ 8周 , 直至 3年 的疗程结束 。
治疗过程 中产生 的不 良反应多使用氯雷他定在治疗 前 进行 预防性用药 , 然其疗效如何 , 缺乏客观 的评 价。而 且, 目前关 于 S I T远期 疗效 的报 道也较 少 。本研 究 通
进行 S I T前 0 . 5 h , 服用氯雷他定 1 0 m g ; 对 照组 在进行
S I T前没有 服用任何药物 。 1 . 2 . 2 S I T治疗 方案 应用 丹麦 A L K公 司生产 的标
治疗的适应证 , 均 同意采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 ( A L K丹
鼻 炎发病率 逐年 增高 , 达到 8 . 7 %~ 2 4 . 1 % ‘ 。 , 这对 人们 的健康 和生活质量造成 了严重的影响 。特异性 免

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年颁布的有关 A R的治疗 中指 出 : 变 态反应 使机 体多个 器官 受到累及 , 特异性 免疫 治疗 主要针对 的是机 体对变应 原 的敏 感性 , 不单是对某种疾 病的治 疗 , 建 议免疫 治疗 应在 患者变 应 性 疾 病 的早 期 介 入 。正 确 的 特 异 性 免 疫 治 疗 的有 效 性 已被
临床肺科杂志 2 0 1 3 年 4月 第 2 8 卷第 4期
7 2 3
特 异性 免 疫 治疗 在 变应 性 鼻炎 合 并 哮 喘治 疗 中的地 位 和作 用
杨 旺盛 杨 敬 平 李 桂 平
依赖性肥 大细胞的激活 , 抑制 嗜酸细胞 的生存 和活性 。总 之, 免疫治疗治疗的结果 在不 同的病人 身上表现 出不 同的机
应原 中主要致 敏蛋 白含量必 须在 5~2 0 g的基础上 。特异
性 免 疫 治 疗 的 临床 疗 效 跟 变 应 原 的 品 质 、 剂量及治疗期有关 ,
治疗期越 长效果越好 。 欧美 多家 医学研究 机构应用 循证 医学方法总结了变应性
性 免疫 治疗 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 尽管发病率逐年增 高 , 大多
试验 、 包括花 粉 , 豚草 , 桦树 雪松等都肯 定特异性免 疫治疗 的 疗效。而屋尘螨试验则表明特异性免疫治疗有预防新增过敏 症疗 效 , 对那些长期使 用皮质激 素与 口服抗组 胺药而不 能控
制症 状 的 患 者 来 说 , 可推 荐进 行 免疫 治疗 。哮 喘方 面 , 2 0 0 4
证实 , 争 论 已经 过 去 , 已将特异性免疫治疗 列为 A R 的 主 要 治 疗 方法之一I 5 - 6 3 。 目前 , 我国变应性鼻炎 、 变应性 哮喘的特异
的症状 , 减少用药 和降低支气 管高反应 性 。特异 性免疫 治疗 的疗效必 须建 立在 WH O提 出的的选用标准化 的变应原 和变

标准化屋尘螨疫苗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1年与2年的临床疗效比较

标准化屋尘螨疫苗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1年与2年的临床疗效比较

标准化屋尘螨疫苗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1年与2年的临床疗效比较张亮;兰宁;徐红【摘要】目的: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e therapy, SIT)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疗程一般在2年以上,但患者依从性差,影响疗效。

文中通过比较标准化屋尘螨疫苗SIT AR 1年与2年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探讨AR SIT 适宜的维持治疗时间。

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98例接受SIT的AR患者,分为2组:SIT 1年组(46例)、SIT 2年组(52例),随访记录2组患者鼻部症状评分及药物用量评分情况,采用国际常用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 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 RQLQ)评估2组患者2年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第1年SIT 1年组和SIT 2年组患者鼻部症状评分情况(7.00±1.08 vs6.63±0.79)及药物用量评分(1.50±0.51 vs 0.41±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QLQ量表评分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5.00±31.89 vs 344.42±32.26)(P>0.05)。

第2年SIT 1年组和SIT 2年组患者鼻部症状评分(6.20±0.78 vs 4.29±0.64)及药物用量评分(0.53±0.43 vs 0.2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 2年组RQLQ量表评分(223.08±30.39)显著低于SIT 1年组(319.13±3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AR SIT适宜的维持治疗时间以2年为好。

%Objective In recent years , SI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To con-tras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pecific immune therapy for one year and two years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discuss the appropriate mainte -nance treatment timeof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with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 Methods Ninety-eight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to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were allocated to receive either treatment for one year (A group, n=46) or treatment for two years(B group, n=52).Nasal symptoms and medication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f -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nasal symptom and medica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one year treatment (7.00 ±1.08 vs 6.63 ±0.79, 1.50 ±0.51 vs 0.41 ±0.42, P>0.05).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 but lack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345.00 ±31.89 vs 344.42 ±32.26, P>0.05).It present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nasal symptom and medica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wo years treatment (6.20 ±0.78 vs 4.29 ±0.64, 0.53 ±0.43 vs 0.21 ±0.34,P<0.05).The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patients also present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A group, B group can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allergic rhinitis , so we think the optimal maintenance treatment time of specific immunotherapy for allergic rhinitis should be at least 2 years.【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3页(P1073-1075)【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疫苗;疗效;疗程;特异性免疫治疗【作者】张亮;兰宁;徐红【作者单位】330006 南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30006 南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30006 南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0 引言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治疗分为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3种治疗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对治疗前后鼻部症状、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结果: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与药物用量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在注射治疗期间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6.02%。

结论: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起效快、安全性好的有效方法,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鼻相关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9-0042-02
变应性鼻炎(ar)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主要是过敏引起的,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导致临床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1]。

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已基本规范,主要的治疗步骤包括以首先避免与变应原进行接触,其次进行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而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sit)是唯一可能使ar变应性自然病程发生改变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方式[2],需要进行剂量累加与剂量维持两个阶段,疗程一般为3年左
右,为观察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鼻部症状与鼻炎相关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男36例,女47例,年龄7~64岁,平均年龄(28.5±35.5)岁;病史1~5年。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喷嚏、流涕和鼻痒等症状;均皮肤点刺试验显示螨变应原阳性。

均经过敏原皮试确认为尘螨或以尘螨为主的多种过敏原。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4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采用1∶5000粉尘螨注射液(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

用生理盐水根据患者需要的注射浓度进行配制,初始剂量根据患者敏感度而定,为1∶10万或1∶100万,每周就诊1次,每次注射1次,共注射14周后达到维持剂量。

每次注射后留观30 min。

14周后保持1∶5000稳定的剂量,每周皮下注射1次。

1.4 疗效判定
1.4.1 症状改善效果评价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4周、6个月、12个月由患者对鼻部症状包括喷嚏、鼻堵、鼻涕、鼻痒、眼痒五项
进行评分,采用3分法,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2分为中度症状,尚可忍受;3分为重度症状,难以忍受。

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30%以上为有效。

1.4.2 药物用量评价患者每日对药物治疗情况进行记录,记分标准为:抗组胺药物服用1粒计1分;鼻用糖皮质激素吸入1喷计0.75分;β受体激动剂吸入1喷计1分;鼻用抗组胺药吸入1喷计
0.25分。

1.4.3 与鼻相关生活质量评价采用国际常用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与药物用量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与药物用量情况显示,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与药物用量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价
治疗前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3.04±0.37)分,治疗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2.01±0.32)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本组83例患者在注射治疗期间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6.02%。

3 讨论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是使用过敏原制剂给已确诊的对该抗原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注射,剂量从小到大,以达到维持剂量持续注射[3],从而达到逐渐降低患者对该过敏原的敏感性,使之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时,其过敏症状大大减轻甚至消失的一种治疗方法,但要完全消除变态反应极其困难。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的给药途径有三种,一种是皮下给药,即皮下免疫治疗(scit),另外两种分别是舌下给药,即舌下免疫治疗(slit)与口服给药,三种方法中sci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4],本组83例患者均采用此方法治疗。

从治疗效果显示,患者治疗后各阶段症状评分与药物用量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起效快、安全性好的有效方法,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鼻相关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进行治疗时根据患者实验室检查情况,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初始剂量治疗,一是可以确保剂量适中,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二是可以缩短减敏效果发生的时间,通过综合评估,确定了适中的剂量,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
的发生率,本组83例患者在注射治疗期间仅发生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6.02%,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但免疫疗法的不足之处仍较多,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疗程长,患者中常有不能坚持治疗者,也有部分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后,擅自中止治疗而前功尽弃[5]。

因此,采用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的同时要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才能确保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cox l,nelson h,leckey r,et al.allergen immunotherapy:
a practice parameter third update[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127(1suppl):51-55.
[2]王成硕,张罗,韩德民,等.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一年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2):3-6.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6):977-978.
[4]alderen m a,aires b,jacobsen m,et al.allergen injection immunotherapy for seasonal allergic thiniti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tag,2007,10(136):511-514.
[5]张罗,王成硕,王向东,等.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9):187-191.
(收稿日期:2012-11-12)(编辑:王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