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12d8eea0c22590102029d53.png)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题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中;不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卷相应的选择题栏上。
3.答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答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Ⅱ卷不收回。
第I卷阅读题(66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但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的层次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视觉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
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体“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的部分。
当人们对汉字构造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器物”、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的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
书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实用的局限而成为一门艺术,是由汉字的构成特点及其书写工具和载体等因素决定的。
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
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
这简单而又抽象的线条如何会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呢?毛笔的使用是首要因素。
安徽合肥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合肥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ee2a36af1ffc4fff47ac36.png)
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合肥市)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l0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之初,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经济总量在全世界的占比微不足道,落后的社会生产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在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理想和现实巨大的差距面前,强烈的“危机感”很容易催生单纯追求GDP的发展观念,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取得广泛共识,从而为经济建设树立明确清晰的奋斗目标,凝聚力量,果敢行动。
以“GDP挂帅”为集中体现的发展观念,现在已经不能很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了。
十九大报告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来概括当前我们经历的历史性转变,“发展”的内涵在这里已然从“富起来”转变为“强起来”,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还有环境保护、创新能力、科技与文化等很多方面。
“强”是多雏度的,需要综合考量,无法把各个维度的“强”通过“加总”成一个“数”,来理解和测度整体的“强”。
新发展观不再能“化简”“还原”成某个单一维度。
在产业发展领域,这种单一维度的观念在更深的层次上,有时表现在关于产业发展进程所谓“一般规律”的认知中。
自蒸汽机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从而开启了现代工业以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数次被称作“产业革命”的生产大发展。
每一次生产大发展都使社会生产达到了一个之前历史上无法企及的新高度,并且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在那些关于产业发展的宏观叙事里,这些显而易见的生产力成就被人们与“一般化”“普适化”的道路连接起来了。
这条路上有大的“驿站”,也有小的“台阶”,发达国家一路走来,后发国家的产业发展就是在这条路上“拾级而上”。
这种对产业发展“规律”的“专断论”认知的危险在于,它提供了一把“尺子”,用来“客观”地评判产业体系和企业的“先进”或“落后”,从而给人为的调整和干预提供“进步”的理由和依据。
2018合肥三模语文答案详解太和一中 李岩提供
![2018合肥三模语文答案详解太和一中 李岩提供](https://img.taocdn.com/s3/m/1493a1edba0d4a7302763a92.png)
14、BE(B项,“都是在讴歌古人”错,李诗无,高诗有;E项, “对唐王朝衰亡的隐忧”,前有后无) 15、考点:归纳内容要点(翻译诗句)和鉴赏表达技巧(手法 作用) ①李诗虚实结合,以散落渌池的舞影歌声虚写逝去的繁华热闹, 又以东流入海的滔滔汴水实写眼前的凄清寂寥,意蕴深厚,余 韵悠长;②高诗欲扬先抑,开篇极言梁王汇聚贤才的繁盛,其 后急转直下,写出世殊事异,空余高台痕迹、秋风衰草,顿挫 跌宕,悲慨万端。(答案似乎不完整)
• 杜纮字君章,刚考中进士时任洺州永年县令。当时正值灾年,老 百姓想逃往外地谋生,杜纮让人对老百姓说:“我不能一定不让 你们出去,但假如你们能留下来,我一定让你们不挨饿”,老百 姓欣然听从他的劝告。杜纮就让官府出面印制票据,平价向富豪 大户借贷粮食,约定丰收之年监督偿还。于是老百姓都能填饱肚 子,没有人逃往外地。第二年粮食丰收,向富户偿还借贷时不超 过原来约定。宋神宗听说他很有才干,于是任命他为大理寺详断 官,检详枢密刑房,并负责撰修《武经要略》。有一次杜纮就所 担负职责向皇帝奏报,宋神宗第二天与宰相谈话,称赞杜纮奏陈 简洁明白,时间不长就予以采用。
冷热两重天,无缘却有因
• 国内票房“火”,戛纳赛场“冷”;春节假期总票房 产出超57亿,中国电影却无缘戛纳电影节。这是一种奇怪 的现象,如此冷热不均,不能不让人深思个中原因。 • 享誉世界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却没有任何 一部电影入围,这固然有着“中国商业化的电影越来越多, 但它们不属于我们想要展映的艺术电影类型”的原因,这 也似乎表明,中国导演和制作人都只在乎电影在本土的票 房,太多粗制滥造的商业电影充斥市场所造成的恶果,这 也是不争的事实。
• 杜纮每次与人商议讼案,一定引经据典妥善办理。又说:“天下的 囚犯应该被处死的,吏员软弱无能不能执法,总归结于疑难案件。 杀人后而定为疑难案件,这是放任老百姓被杀的借口。请求惩治胆 大妄为的断案之人!”他的建议未被采纳。杜纮升任刑部郎中。宋 哲宗元祐初年,他担任夏国国母的祭奠使。当时西夏刚向大宋进献 贡品,杜纮来到夏国,夏国人态度十分傲慢,接待者身穿兽皮做得 衣服,给他安排下人坐的座位,座位上蒙着灰黑色的饰物,并且不 下跪接受诏书。杜纮斥责他们说:“宋朝皇帝吊唁礼物十分丰厚, 今天就不能上礼了。”夏国人畏惧才开始恭敬。以后,夏国使臣来 到宋朝,请求归还宋朝占领之地。杜纮将他迎接到宾馆,夏国使者 想入见宋朝天子并有所陈述,杜纮制止他,夏国使者出语十分没有 礼貌。杜纮说:“夏国国王假如有所请求,一定会写在表函之内, 这是国家大事,朝廷怎能用使臣的口传决定能不能吗?”接着连着 驳倒他,夏国使者才不敢发言。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dc6adaaef8941ea76e05f8.png)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
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
殷人将日月之神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
“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
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
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
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
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
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
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
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
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
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清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
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语文 2018年高三安徽省三模试题
![语文 2018年高三安徽省三模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6fc44af01dc281e53af0d7.png)
语文 2018年高三安徽省三模试题语文考试时间:____分钟题型单选题填空题多选题总分得分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双向互动: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主流文化是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能够为该社会确立价值导向,并能整合和引领其他文化的文化,我国的主流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包含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髓的,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内涵的部分,西方外来文化中合理与科学的部分,以及大众文化中中有益的、先进的文化。
流行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按一定的节奏,以一定的周期,在一定的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被不同阶级所广泛分享的信仰、行为和将他们组织在一起的事物,如时装、流行文化作品、流行音乐及其他流行艺术等,当代中国流行文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并受市场规律支配,以城市大众为主体和主要消费对象,以流行和时尚为突出特征,并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的新型文化形态。
主流文化作为一种表达国家正统意识形态的文化,在价值目标上必定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的,以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流行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文化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
一个社会亚文化系统越发达,就意味着这个社会越开放。
这种发达是建立在高度开放与自信的社会文化心态之上,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度、开放度的重要文化指标。
流行文化也是思想的力量,它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张扬个性,富有朝气,崇尚科技创新,有助于青少年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青少年自身发展的不成熟性,社会的正确引导与教育是必需的外部力量,进行主流文化的教育能够使其价值选择在坚持主流文化与主导价值观的前提下有鉴别地吸收流行文化的合理元素,充实自我、满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流行文化总是试图从文化的边缘走向社会主流文化的中心,走向文化的未来,承担起推动文化发展的重任,以证明自己社会价值的存在意义,主流文化也总是在时代的变迁中以崭新的姿态寻求文化的“落差”,将流行文化视为自己的“对应物”,而调整着前进的方方向,构建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既要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又要通过流行文化多样性丰富资源的选择、吸收、创新,形成具有时代特色与创新发展的文化体系。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8211cdfe4733687f21aa25.png)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知识体系),而是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
这个“真”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
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就是显现存在的本来面貌。
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就是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
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
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
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关。
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突出强调了意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受中国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作用。
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他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中国的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的一面,并且与《易》象相联系,更多地体验“器”的非物质化的一面,与“道”可以契合的一面。
中国艺术家追求“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术常常包含一种形而上的意味。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模板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bff1dce360cba1aa811daaf.png)
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
是具有学习的能力。
人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
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
学的方法是“习”。
“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
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
时间中的桥梁——记忆。
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
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
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
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
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
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
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即时间的选择累积。
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联串的“当前”。
但是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
如果记忆消失了,我们的“时间”就可以说是阻隔了。
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
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
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
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
2018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教师用卷
![2018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教师用卷](https://img.taocdn.com/s3/m/1e7a4d1a376baf1ffc4faddc.png)
2018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现如今的书,抢眼的不只是封面,还有上面的推荐文字,有名人的,有朋友的,虽然大多三言两语,却是众口铄金....,一片叫好之声。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等作出详细规定,还对侮辱国歌等犯而不校....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③庄子并没有像道学家那样正襟危坐....地教育人,他擅长讲各种奇异的故事,更愿意用故事来启发当时所谓的“失败者”换个活法。
④“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做好本职工作要坚持的原则,而只有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才能拥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法则。
⑤“无人超市”的发展虽然暂时还不尽如人意....,不过曾几何时。
当超市这种业态刚刚进入中国时,也受到过许多中老年人的质疑。
⑥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和光同尘的行为是不足取的,应该有的是标新立异....的进取心、大刀阔斧的勇气,以及广开言路的自信。
A. ①②⑤B. ①④⑥C. ③④⑥D. ②③⑤【答案】A【解析】①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
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此处与“一片叫好之声”的语境不符;②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此处不符合“对侮辱国歌等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的语境,望文生义;③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此处形容教育人的样子,正确;④民胞物与,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此处符合“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语境;⑤尽如人意,即达到大家心目中的理想形态,也可引申为达到社会普世价值观中对于自身的要求。
此处指“无人超市”的发展状况,用错对象;⑥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
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此处形容“进取心”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E.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5ea506bceb19e8b9f6ba0c.png)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 5 0分钟满分:1 5 0分)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
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②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 0世纪9 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
古人有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③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
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
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④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
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
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
⑤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却不乏平庸狭隘之作,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
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的散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
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7d4c4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d.png)
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有一个核心价值系统,这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指实现理想的人格和完美的道德境界,其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内容包括人性论、修养论、境界论一整套修身之道。
人性论奠定修身的理论基础。
人性问题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内容丰富的问题,历代思想家通过对人性论的阐发,来说明能否通过修养而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从而为修身奠定理论基础。
讲人性是为了讲修养,人性论主要解决人为什么要修身的问题;而修养论则说明怎样修身,是讲修身的方法和途径问题。
境界论展现了修身的理想追求。
境界论是关于追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的理论,它以人性论为基础,以修养论为途径,最终目标是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
当一个人的修身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时,就会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不会在物欲之海中随波逐流,对身外之物,则“来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在得失之间顺其自然。
当一个人修身到挣脱物欲的束缚,达到不为物累的境界,也就练就了做人的真功夫,无论做什么,都能与做人统一起来,做官讲官德,做生意讲商德,做学问讲文德。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非常注重修身之道,认为树立并保持一个人的形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功。
治国,是指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义利统一作为治国的伦理准则,以任人唯贤作为治国的关键环节,以民本文化作为治国的核心内容。
物质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关系治国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准则问题。
义利统一思想作为确立道义与利益关系的原则,引导人们在物质利益面前以道义为重,使治国有一个可以遵循的伦理准则。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还很注重官吏的素质,强调对官吏的选拔、任用和处罚应遵循一定的准则,从而形成吏治之道。
在用人之道上,主张任贤选能,认为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是治国的关键环节。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讲治国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民为本,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民本文化。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02f63cfc4ffe473368ab89.png)
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基本是在作为一个框架的“中国”内部展开,是对这个框架内部的个人或群体的书写,而此框架本身并未成为作家们自觉描写的对象。
“中国”可以表现为人,可以表现为山川大地,可以表现为辽阔的疆土,也可以表现为悠久的历史。
但综合来看,对于“中国”的书写表现出发散性的特点,“中国”基本并未作为一个融贯的理念,更很少作为一个文明体得到呈现。
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被命名为“新时代”,这一命名具有深远的文明史意义。
而作为创造新文明之主体的“中国”,将越来越鲜明地成为一个意蕴深远的理论概念,成为我们向远方眺望的基本视野。
由这种视野出发的新时代文学,也将具有越来越鲜明的纵深感,并最终在客观上将自身发展成为表现新时代之本质性和整体性的史诗。
“新时代”具有深远的文明史意义,这并不是说当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就化解了所有的矛盾和问题,以一种文明的完成时态而存在。
新时代对新文明的创造是一个正在展开的过程,这个未有穷期的动态过程包含一种内在的张力,即它一方面在本质上表现为批判、推动现有文明进程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的现实问题上表现出一系列矛盾。
合肥市高三语文第三次(5月)质量检测试卷D卷
![合肥市高三语文第三次(5月)质量检测试卷D卷](https://img.taocdn.com/s3/m/e43aa8b279563c1ec4da713c.png)
合肥市高三语文第三次(5月)质量检测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蒙山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正式首演。
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感受到“悬崖村”近年来发生的的变化。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舞台背景上,山民世代攀爬的藤梯被安全、耐用的钢梯代替,这象征着“悬崖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舞剧中,新生代的表演热情奔放,老一辈的表演,塑造出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形象,如柔美温婉的阿果、隐忍顽强的阿达、庄重贤惠的阿嫫……;他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地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穷、奔向未来的心路历程。
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证明,《大凉山的回响》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心灵回响”。
舞剧《大凉山的回响》,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伸力、民族音乐的穿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之上,带着观众走进那遥远却又温暖的大山深处,走进那遥远而又温情的故乡深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翻天覆地丝丝入扣酣畅淋漓别具一格B . 翻天覆地有条不紊淋漓尽致独辟蹊径C . 前所未有丝丝入扣淋漓尽致独辟蹊径D . 前所未有有条不紊酣畅淋漓别具一格(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B . 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的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C . 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D . 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的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串联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B . 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C . 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表演故事,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D . 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串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三上·大理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文言文翻译)汇编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文言文翻译)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843bc7296edb6f1aff001f40.png)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基本是在作为一个框架的“中国”内部展开,是对这个框架内部的个人或群体的书写,而此框架本身并未成为作家们自觉描写的对象。
“中国”可以表现为人,可以表现为山川大地,可以表现为辽阔的疆土,也可以表现为悠久的历史。
但综合来看,对于“中国”的书写表现出发散性的特点,“中国”基本并未作为一个融贯的理念,更很少作为一个文明体得到呈现。
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被命名为“新时代”,这一命名具有深远的文明史意义。
而作为创造新文明之主体的“中国”,将越来越鲜明地成为一个意蕴深远的理论概念,成为我们向远方眺望的基本视野。
由这种视野出发的新时代文学,也将具有越来越鲜明的纵深感,并最终在客观上将自身发展成为表现新时代之本质性和整体性的史诗。
“新时代”具有深远的文明史意义,这并不是说当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就化解了所有的矛盾和问题,以一种文明的完成时态而存在。
新时代对新文明的创造是一个正在展开的过程,这个未有穷期的动态过程包含一种内在的张力,即它一方面在本质上表现为批判、推动现有文明进程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的现实问题上表现出一系列矛盾。
立足于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来展开文学世界,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当下文学的基本特点。
2018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8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4b076801f69e3143329463.png)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地理)渔梁古镇位于新安江主要支流练江沿岸,是古代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心经之路,因此被称为‚徽商之源‛,有着‚江南都江堰‛美誉的渔梁坝就在渔古镇的练江中。
读‚渔梁古镇位置示意图‛和‚渔梁坝景观图‛,完成23-24题23.渔梁坝建设的目的有①航运②发电③防洪④灌溉⑤拦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24.渔梁古镇的兴起是因为A.古镇附近水域港阔水深 B.古镇上游通航能力提高C.古镇成为货物转运的节点 D.古镇属于水陆交通枢纽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5-8月平均位置和中国大陆锋面雨带移动图‛完成25-26题25.图中a、b、c、d表示5-8月副热带高压脊平均位置,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于c月位置量,中国大陆锋面雨带大致在A.雨带1位置处 B.雨带2位置处 C.雨带3位置处 D.雨带1以南位置26.图中a月前后,以下情况可能出现的是A.鄱阳湖流域防洪压力大 B.江汉平原遭受旱灾C.黄河流域春旱较为严重 D.海河流域出现倒春寒读‚某社区(图甲)居民购物活动结构图(图乙)‛及各圈层销售物资特点统计表,完成27-28题圈层Ⅰ圈层Ⅱ圈层Ⅲ圈层Ⅳ蔬菜水果日常用品普通服装日常用品家用电器家用电器日常用品普通服装家用电器高级服装27.图中服务等级最高的圈层的是A.圈层Ⅰ B.圈层Ⅱ C. 圈层Ⅲ D.圈层Ⅳ28.该社区位于城市中的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浙江省青田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图完成29-30题29.历史上,贫困是青田人走向海外成为华侨之乡的重要原因,而导致青田人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少且贫瘠 B.石雕利润微薄 C.交通运输不便 D.气候条件恶劣30.‚青田稻鱼花生系统‛带来的效益有①形成良性生态系统②增加农民收入③减少水利工程量④减轻环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极地冰芯是极地冰层中钻孔获得的连续冰层,它在极地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冬夏季节极地所降雪颗粒粗细不同,使得极地冰芯具有显著的层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合肥市
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
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的?生命?哲
①中国人对汉字情有独钟,把汉字看作一种特殊的?生命体?,且从中结晶出一种?生命?哲。
②中国的文字最早称为?书契?,《说文解字?叙》中说:?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
?为什么叫?书契??《尚书?序》:?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
?《说
页1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