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再别康桥》课文赏析
《再别康桥》全文及解析
《再别康桥》全文及解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诗歌开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用三个“轻轻的”,营造出一种轻柔、舒缓的氛围,仿佛诗人不忍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
“作别西天的云彩”,将西天的云彩当作告别的对象,赋予云彩以人的情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形象地描绘出金柳在夕阳余晖下的美丽姿态,“艳影”一词更是让这种美深深地印在诗人的心中,引起心中的涟漪。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青荇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招摇,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灵动。
诗人说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他对康桥的眷恋和融入其中的渴望。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潭水被诗人想象成天上的虹,又说梦沉淀在其中,寓意着诗人在康桥所经历的美好如同梦幻一般。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开始追寻曾经的梦想,撑着长篙向更深处探索,满船的星辉象征着希望和美好,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想要放歌,表现出他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再别康桥原文及点评
再别康桥原文及点评再别康桥原文及点评再别康桥徐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十一月六日中国海上徐志简介:徐志(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志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冰心《再别康桥》赏:《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诗作中的绝唱.。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2. 情感真挚:
诗人对康桥充满了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从开头的“轻轻的我走了”到结尾的“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始终以一种轻柔、缠绵的笔触来描绘自己的离别之情。
4. 结构严谨:
诗的结构十分严谨,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诗的首尾两节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同时,诗中的每一节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意境美:
诗中描绘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画面,如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等,这些画面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令人陶醉。
诗中的情感起伏也十分明显,从对康桥美景的赞美和留恋,到离别时的无奈和惆怅,再到最后的洒脱和释然,这些情感的变化都体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厚感情。
3. 语言优美:
诗中的语言清新脱俗、优美动人,充满了音乐美和韵律感。如“轻轻的我走了”、“我轻轻的招手”等句子,都以一种轻柔、舒缓的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和修辞手法,如“悄悄的”、“油油的”、“揉碎”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再别康桥》课文赏析
《再别康桥》课文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诗歌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本文将从情感表达、景物描绘、语言艺术、节奏韵律和创作背景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情感表达《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
诗人通过离别康桥这一场景,表达了对母校的依恋和不舍之情。
诗歌中流露出的情感时而轻快、时而低沉,但始终都围绕着对康桥的深情。
这种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起伏,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二、景物描绘《再别康桥》的景物描绘十分优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营造出康桥独特的美景。
从“轻轻的我走了”到“不带走一片云彩”,从“河畔的金柳”到“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些景物描绘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三、语言艺术《再别康桥》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
诗人运用了优美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的语言既简练又生动。
同时,诗歌中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四、节奏韵律《再别康桥》的节奏韵律十分和谐。
诗人通过运用平仄、韵脚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十分鲜明。
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韵律更加优美。
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创作背景《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徐志摩对英国剑桥大学的怀念之情。
徐志摩曾在这所大学学习,并对这里的景色和氛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后来,他再次来到这里,离别之际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再别康桥》全诗赏析
《再别康桥》全诗赏析《再别康桥》全诗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再别康桥》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参考!赏析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感触。
你的想法是什么呢?《再别康桥》给我们的第一个触动,是该诗的标题。
再别的意思是曾经告别了一次,这是第二次告别。
既然是第二次告别,之前就必然有一个再来的动作。
为什么再来呢?根据诗中内容的提示,是为寻梦。
既然寻找到了梦想,为何要再别呢?这就是诗歌留给我们的一个思考。
寻找告别再寻找再告别组成一个情节,而首节与尾节的有变化的重复组织成一个环形结构,意味着这一过程可能再次重复,但每一次重复又会有变化。
来自就是说,人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轮回,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找、告别、再寻找、再告别《再别康桥》的因果是一种循环的因果结构,寻找的原因是曾经的告别,寻找的结果是再次告别,再别的结果是为了下一次寻找,所以再别就是下一次寻找的因。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诗歌结尾的时候,诗人说要不带走一片云彩,原来,把云彩留在西天,就是为了下一次寻找。
为什么人会陷入这样一种永恒的循环圈呢?免费论文下载大概解释是人总是不满足于已有,要追求生命的变化性和丰富性。
即使生活于理想化的康桥,也是不满足的。
诗歌写了康桥令人留恋驻足的特征: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既然甘心,为何还是要走?因为纯粹的美与自由并不能给人的生命以丰富性。
夏虫也为我沉默,教你如何写论文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既然满载星辉而归,放歌又是如此快乐,为何又要沉默?因为沉默意味着思考,思考意味着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不能在此独享快乐,人不能过早进入天堂,而是要去经历尘世的苦难。
尘世的苦难与天堂的快乐对人而言都是必须的。
这样,《再别康桥》就给人的生命一种辩证的解释。
寻找是肯定,告别是否定。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欢迎阅读!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1】《再别康桥》原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品。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
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康桥性灵”滋养的结果。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再别康桥赏析,以供大家阅读。
再别康桥赏析一《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再别康桥赏析二1920年秋季,徐志摩到了英国。
本来是准备去那里拜剑桥大学的罗素为师。
但他到了英国才知道罗素已不在英国,而到中国讲学去了。
而且,罗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剑桥大学除名。
后来,徐志摩经英国作家狄更生介绍,才得以进入剑桥大学读书。
此间,徐志摩认识了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他开始苦苦追求这位美貌年轻的才女。
为此,徐志摩解除了与前妻张幼仪的婚姻。
但不幸的是,后来的林徽因还是与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结成了婚姻。
于是,一首《再别康桥》,把徐志摩热烈、真挚、轻柔、细腻又略带飘逸的浪漫主义个性,作了充分显示,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高中课文再别康桥的解析
高中课文再别康桥的解析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歌开篇,诗人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起笔,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随后,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些生动的意象,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爱恋与眷恋。
在诗歌的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他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然而,在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连夏虫也好像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
最后,诗人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作为结尾,与开头呼应,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刻画,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厚谊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节奏明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品中文笔细腻,意境优美,技巧高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再别康桥》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再别康桥》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语言凝练、审美范围宽广和意境动人等特点,读罢给人以深刻美好的情感体悟。
并且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
本文试着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脉络,在感受词语运用和情感流露之美好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1、徐志摩及《再别康桥》概述徐志摩是著名的现代诗人和散文家,笔名云中鹤等,在1921年赶赴英国留学,并以特别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徐志摩深受唯美派诗人和欧美浪漫主义熏陶,对其当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别康桥》就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1928年,诗歌中的“康桥”即为剑桥大学校址,诗人在1920年至1922年间在剑桥大学游学,并且诗人视这一时期为其人生的转折点,正如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所表述的那样,在诗人24岁之前,诗人对诸如相对论和民约论等著作的兴趣远远大于诗歌。
而在游学期间,康桥的水打动了诗人,唤醒了诗人的诗歌灵性,将他带入到了诗歌创作之中。
在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的时候,思绪荡漾,感慨万千,在归途中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创作了这首《再别康桥》。
很多人认为徐志摩具有鲜明的“康桥情结”,并将其渗透至自己的创作之中。
2、《再别康桥》赏析2.1细化各节内容,感受词句的优美《再别康桥》整首诗共七节,主要线索为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变化,通过康桥的景物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以此表达内心的不舍之情。
在第一节中,诗人连续运用了三个“轻轻的”,为读者营造了缥缈轻盈的意境,并且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独自一人故地重游,由独自一人离去的事实,进而增强了离别的悲伤之感,给读者创造了感同身受的真实感。
并且为读者创造了自由洒脱的氛围,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诗人飘逸、无拘无束的状态,感受其翩翩风度,在奠定整首诗抒情基调的同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解析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
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
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
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表达了什么康桥给徐志摩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
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桥的一幕幕情景再现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
对这份眷恋的加重升华,应该说是从第五节“寻梦——”开始,而正是那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勾起了他对当年的旧梦,那些缠绵的“宿愿”和“理想”的记忆。
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诗人想再寻旧欢,注定是不可能的事。
于是“不能放歌”“只好沉默”。
此时此刻“沉默”的不是“今晚的'康桥”,是作者自己。
诗人已完全陷入对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之中。
当作者醒来,再次明白他是在告别,使得诗的结尾便带上几分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
于是,这最后的“挥袖”便带了几分无奈进去,诗人不愿带走一片云彩,那云彩想来便是那些梦,诗人可能只是想把它永远地珍藏在心中(也许包括那些和泰戈尔一起的日子)。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在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艺术形式上,音乐的美和建筑的美皆融其中,这大约是好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再别康桥赏析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
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人格化。
高一上《再别康桥》课文赏析
高一上《再别康桥》课文赏析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今天,语文店铺跟大家分享的这篇的赏析文,正是从这个几个方面分别赏析了这首现代诗佳作,一起来欣赏下吧。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
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
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诗中的意象独具特色。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
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3篇再别康桥赏析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3篇再别康桥赏析徐志摩创作的《再别康桥》是现代诗歌中的经典名篇,被收录进高一语文教材中,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一)《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
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再次,我觉得它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第二句是化客为主,第三句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
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精选7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精选7篇)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十一月六日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 ******************诗评: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解析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
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
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
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
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再别康桥》赏析篇一《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
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再次,我觉得它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第二句是化客为主,第三句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
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我们欣赏诗也是从形象入手,来逐渐接受诗人的心灵的。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徐志摩 全文及解析
《再别康桥》徐志摩全文及解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诗的开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以一种轻柔、舒缓的语调,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诗人用“轻轻”这个词,仿佛是怕惊扰了康桥的宁静,也体现出他对康桥的不舍与留恋是那样的小心翼翼。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把西天的云彩当作告别的对象,给人一种优美而又空灵的感觉。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里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形象地写出了金柳的美丽与婀娜多姿。
那在波光中摇曳的金柳的影子,也深深地印在了诗人的心中,足见诗人对康桥景色的喜爱之情。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青荇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招摇,诗人甘愿做一条水草,融入这康河的柔波之中,表达了他对康河的眷恋和渴望与之融为一体的愿望。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榆荫下的那一潭清泉,在诗人眼中如同天上的虹一般美丽。
然而这美丽却如同浮藻间揉碎的梦,虚幻而又易碎,暗示着诗人美好梦想的短暂和易逝。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想要追寻曾经的梦想,撑着长篙向更深处探索。
在这美好的夜晚,满载着一船的星辉,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声高歌。
这一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再别康桥赏析16篇
《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赏析(一):《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秀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之后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
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
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诗中的意象独具特色。
照一般状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
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能够画得出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册《再别康桥》课文赏析【小编寄语】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这篇的赏析文,正是从这个几个方面分别赏析了这首现代诗佳作,一起来欣赏下吧。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
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
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诗中的意象独具特色。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
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
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树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该篇文章赏析的全部内容,看完之后希望在对大家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调动我们自学、探讨文学作品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祝大家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