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进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也掌握了计算器在这个运算中的应用。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巩固练习,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4.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学会运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使用计算器进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4.培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表达式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通过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也知道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练习题。”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使用计算器验证答案。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完成这些练习题。完成后,用计算器验证一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1.对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
2.解决实际问题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抽象思维过程;
3.计算器在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熟练运用。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一道含有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通过这个过程,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6篇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6篇《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素质教育目标:1、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
(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2、教学例4:出示例题(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讨论题:(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3、引导概括解答应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
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
这样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
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4、综合与应用:(课件)5、板书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研究、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练习题:(出示口算卡片)56×2+5678×4—78168—17×4100—100÷5×32、复习题: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步计算式题
教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方括号
2、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用递等式正确的计算三步算式。
4、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5、能结合树状算图,体会计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用递等式正确的计算三步算式。
三、教学难点:
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
独立尝试
交流想法
学生归纳
小组合作: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小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
在计算前先进行审题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出课题
1、投影演示:
小朋友们,这是小丁丁用2、3、6、9四张牌算24的算法。请你将这个树状图填写完整。小丁丁根据树状图写成的综合算式是:(9-2+3)×6
2+3=5
9-5=4
4×6=24
师:小丁丁的综合算式正确吗?
1、出示课题:三步计算式题
仔细观察
首先,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进行思考。
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计算题。
2、能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
3、能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4、能根据树状算图口编文字题。
5、在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计算题。
教学难点: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
3. 教学用具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4. 标签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用数学语言表述14+7(14加上7的和、14与7的和、比14多7是多少……)15-6(15减去6的差、比15少6是多少……)12×5(12乘5的积、12的5倍、12个5相加的和几个相同数相加……)24÷6(24除以6的商、6除24、24被6除、24是6的几倍、24里有几个6……)红色字体可以板书(作为辅助的板书,写在黑板一旁)二、探究新知出示课题:今天汤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文字计算题(板书课题)1、出示例题:40乘2加上18的和,积是多少?(1)请每个同学默读例题,想一想,如何列综合算式?(提出问题,学生尝试)(2)学生试做。
——让学生在尝试中领悟,理解方法。
(3)学生板演:40×(2 + 18)40×2 +18=40×20 =80+18=800 = 98(4)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是对的?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数量关系,结合树状算图使学生明确思维的过程。
分析式:42×和=积再分析:40×2 + 18,使学生明确每做完一道题目就应该进行检查,先将所列的算式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再与原题比较。
2、用数学语言表述40×2 +18。
——本题的关键是求“和”(1)40与2的积加上18,和是多少?(2)40的2倍加上18,和是多少?(3)2个40加上18,和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一想,分析式应该是怎样的?(1)350减去80乘3的积,差是多少?(2)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3)40除16与24的和,商是多少?反馈:(1)你是怎样想的?(2)同样是差,为什么第二题要加(),第一题不用加。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一)-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一)-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针对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数学》(人教版)第一册,第1-3章进行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着重讲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步计算是主要偏向于加减法以及组中的乘法、除法。
(例如:一个问题中既有乘法,又有除法,又有加法和减法时,就可以使用三步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三步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细节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重视个人思维发展,学习乐于思考,享受学习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三步计算的概念,并能够对简单的应用题有初步的解决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的心态,很多孩子在数学学习上会产生自我设限,认为自己无法解决一些较难的应用题目,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化解这种心态。
四、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老师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告诉学生,为什么现在需要学习三步计算以及三步计算的概念。
让学生感觉到三步计算对于现实生活的应用十分简单易懂。
2. 学习过程2.1 学习三步计算的步骤老师通过教具帮助学生了解三步计算的具体步骤,重点讲解其中每一步的解题方法。
2.2 讲解应用题老师通过画图和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解应用题的方法,并以此巩固学生在三步计算上的掌握程度。
2.3 课堂练习以课本或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题为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并让学生相互交流并核对答案,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自我纠错能力。
3. 作业布置老师布置三到五道简单的应用题作业,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注重学生对做题过程中的错误和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查漏补缺。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步计算的方法,并能够自主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好处和快乐,建立起乐于思考,乐于思维发展的理念。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解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
2.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知。
1.题板出示: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新镇小学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2.提问:请根据这一组条件,提出问题,想提什么就提什么。
3.同位两人,一人提问,二人口头解答。
4.当学生提出: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人时,将题目板书完整。
即: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5.学生齐读题目后,指出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应用题。
(板书:应用题) 二、讨论,探索新知。
1.教师启发:大家提出的这个问题,可比刚才的难多了,刚才提出的问题都可以一步解答,这道题怎么解答呢?该分几步?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请大家认真讨论,同位的互相说一说。
2.放手学生,大胆讨论。
3.学生回答讨论结果,鼓励学生回答出不同的想法。
第一种:先根据三年级4个班,每班40人,求出三年级人数。
再根据四年级3个班,每班38人,求出四年级人数。
最后算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结合回答板书:第二种:要求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人,要先算出三年级有多少人,还要算出四年级有多少人,最后才能算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结合回答板书:4.小结:大家真聪明,讨论得非常认真,回答的也非常清楚,并且提出了不同的想法,请大家再互相的说一说这两种想法。
5.看书质疑:学生翻开课本,把例3解答完整。
找一名学生口头回答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改题,拓展新知。
1.将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2.将"四年级有3个班"改成"四年级4个班"该怎样解答?3.将"每班38人"改成"每班40人"该怎样解答?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对于2、3两题启发学生找出简便的解法。
“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二十篇
“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二十篇篇1:“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16页例4.例5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
提升学生迅速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列综合算式课本第17页练一练第1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先计算再列综合算式反馈:让学生自检运算顺序二.把式题改写成文字叙述题34x2-224/28 (240+160)/(72-22)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改写成文字叙述题三.学习新课1.例4学习⑴出示例4 积加商,和是多少?⑵要求学生根据积加商,和是多少?自身添上数字把文字题补完整。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字题如:25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同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选择其中的1题列式;列式后要求学生自身检查运算顺序。
2.例5 学习⑴教师出示 43与7 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⑵学习独立分析、解答。
⑶反馈并提问:这里要求积,必须先求什么?这里为什么要添小括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在列式解答文字题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3.模仿性练习⑴72乘8的积,减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想:积-商=差 72*8-72/8⑵36与9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想:和/差=商(36+9)/(36-9)⑶反馈并提问: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四.自编三步计算文字题出示学生编的文字题让同学解答五.课堂作业课本第17页第3-5题篇2:“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25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43与7 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⑴72乘8的积,减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想:积-商=差 72*8-72/8⑵36与9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想:和/差=商(36+9)/(36-9)篇3:“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25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43与7 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⑴72乘8的积,减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想:积-商=差 72*8-72/8⑵36与9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想:和/差=商(36+9)/(36-9)板书设计:篇4:三步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修改版]
第一篇:“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3.“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同学们,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请看练习: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1)80 ÷10 = 8 (2)5 ×4 = 208 + 12 = 20 27 –20 = 7 上面每组有联系的两道算式能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1、情境引入课件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看图片,下棋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项活动。
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老师正在文体商店为大家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
请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列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同桌互相商量一下,然后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2、揭示课题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可以列式为:课件出示综合算式:12 ×3 + 15 ×4 这是一道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课题:三步混合运算)。
3、例题教学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怎样算呢?同学们能根据我们以前的学习经验自己算一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先试一试,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算法大家算好了吗?我们来看看小萝卜和小番茄分别是怎样算的。
课件出示两种算法:先来看小萝卜的方法:12 × 3 + 15 ×4 =36 + 15×4 =36 + 60 =96 再来看小番茄的方法:12 ×3 + 15 × 4 =36 + 60 =96 师:同学们的算法和小番茄、小萝卜的方法一样吗?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那请你比比看,哪一种计算过程更简便?简便在哪里呢?师:我们来看,像这样的混合运算,能够同时进行乘或除法两步计算的,就可以同时完成乘或除法计算,使得脱式过程更简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但对于含有中括号的算式,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学生对于算式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含有中括号的算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算式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PPT、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含有中括号的算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如“小华买了一些笔记本,每本3元,他买了一些4元的笔,一共花了50元,问他买了多少本笔记本和多少支笔?”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发学生对含有中括号算式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4. 总结反思(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反思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计算规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此外,课后作业的布置应更加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掌握了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应用”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4篇)
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4篇)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行避开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欢迎大家共享。
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五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有关倍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能正确娴熟地解答此类应用题,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把握有关倍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 1、口答同学们做了12朵黄花,做的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倍多4朵。
⑴红花做了多少朵?⑵黄花的红花一共做了多少朵?⑶红花比黄花多做了多少朵?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同时问其他学生各步所表示的意义2、说图意并列式11岁小明:大6岁爸爸:大25岁爷爷:二、补问题,再解答。
补充完好使应用题使其成为三步计算应用题。
校内里有月季花46盆,菊花的盆数比月季花的3倍少20盆。
三、基本练习1、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是油菜的2倍,种大麦的数量比种油菜和小麦总和还多4公顷。
种大麦多少公顷?2、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比油菜的2倍少5公顷。
种油菜和小麦共多少公顷?3、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是油菜的2倍,种大麦的数量比小麦的3倍少9公顷。
种大麦多少公顷?4、红丰农场种小麦24公顷,种大麦的数量比小麦的3倍少9公顷。
大麦比小麦多种了多少公顷?四、编题练习要求学生自己编一题倍数关系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一人编好后,前后4人任选一题,进行解答,再一起批改。
五、课堂作业课本练习五第3-6题小学应用题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把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3、让学生在商议沟通中,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胜利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47-48页例2。
教学目的:认识归一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滨河公园原来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3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①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让学生说出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几步计算。
2.谈话: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步应用题,第一步要先算出单一量,第二步再算出总量。
这是一道归一应用题,现在老师把复习题里的第三个条件“现在有35条船“改成“现在增加了15条船“,还能用两步解答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老师板书课题,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要学到什么知识,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
[评析:在学生原有知识上探索新知识,既激发学习兴趣,又为新知识作了必要的铺垫。
同时,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很有特色。
]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2。
(1)出示例2滨柯公园原来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2)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学习.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 要求平均每条船每天收入多少?由题里的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③ 要求现在每天有多少条船?由题里的哪两个条件求出?你怎样理解“现在增加了15条船“这个条件的?④ 要求增加15条船后每天收入多少元,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⑤你会列综合算式吗?怎样对你的解答做出检验?(3)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运用投影覆盖片对线段图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要求增加15条船后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要算出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和现在一共有多少条船,即:教师板书(1)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360÷20=18(元)(2)现在一共有多少条船?20+15=35(元)(3)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18x35=630(元)(4)让学生说出检验方法。
数学教案: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数学教案: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在解决应用问题时运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基本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2.1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有些问题可能需要进行多步计算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而有些问题则只需要进行两三步的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到答案。
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主要讲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2 基础运算符的应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运算符号,如加、减、乘、除等。
这些运算符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掌握它们可以方便我们处理各种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底为5米,高为3米,求其面积。
•Tom 买了一本书,花费了35元,如果这本书原价为50元,那么他买书时享受了多少折扣?•在一个长方形田地中,长度为20米,宽度为10米,如果每平方米可耕种的蔬菜种植数为4棵,那么这块田地最多可以种植多少棵蔬菜?这些问题都可以使用基础运算符号进行简单的两三步计算,从而得到最终的答案。
2.3 比例和百分数的应用比例和百分数也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概念。
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比例和百分数进行计算,例如计算折扣率、增长率等。
例如:•某商场正在促销,原价为200元的商品现在打8折,打完折后售价为多少?•某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00万元,今年的销售额为120万元,求今年的销售增长率。
•某股票的当前价格为50元,但是你的买入价格是45元,求你当前的盈利率。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比例和百分数进行计算,掌握它们可以更方便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2.4 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例如统计某一地区的人口数量、GDP增长情况等。
这也是数学的一项重要应用。
例如:•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为1000万,其中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2%,求该地区的女性人口数量。
•某年某市的GDP为5000亿元,实现了10%的增长,求增长后该市的GDP。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9篇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教学重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①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②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160+114=274(人)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2.类推学习例4.(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120÷3=40(米)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102÷3=34(米)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40-34=6(米)答: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6米.三、课堂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四、巩固发展.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五、布置作业.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板书设计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教学目标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3.继续培养学生类推、分析、比较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56×2+56= 78×4-22= 45÷(3+2×6)=168-17×4= 100-100÷5×3=(100-100÷5)×3=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二、探究新知.1.改复习题为例5: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要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1)四年级栽树多少棵?56×2=112(棵)(2)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56+112=168(棵)(3)五年级栽树多少棵?168-10=158(棵)答:五年级栽树158棵.6.反馈练习.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三、巩固发展.1.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树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棵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同桌互相说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2.狮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数是狮子的2倍,海龟活的年数比大象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20年.海龟能活多少年?(先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四、课堂小结.第一: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第二: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第三: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五、布置作业.学校组织数学比赛.五年级参加60人,四年级参加4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画图并计算)板书设计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3[案例]1、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师:请看题板,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新镇小学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生: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个班?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人?师:不错呀,提了这么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步计算应用题(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4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准确地实行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与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
如果每行排8人,能够排多少行?
2、小红和小芳同住一个院子。
她们从家里出发,小芳每分钟走70米,6分钟走到学校。
小红小芳每分钟走60米,走到学校要几分钟?
要求学生说出这类应用题的特点,一般都是先求什么?
二、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1、改变1成为例4 :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
如果每行少排4 人,能够排多少行?
⑴学生读题,讲条件和问题
⑵比较例4与(1)的相同和不同点
出示数量关系:四年级的总人数/每排人数=排数
⑶学生列式解答。
12*4/(12-4)
⑷反馈讲评
要求学生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比较在解法上异同:
⑴分析的方法基本一样
⑵每行排的人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
2、如果把问题改为:要想多排2行,每行应排多少人?
学生独立练习
反馈提问:⑴你是怎样想的?
三、模仿性练习
1、做一做比一比
⑴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
实际每天修48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⑵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16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⑶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
实际提前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重点在于比较,弄清内在联系。
2、独立练习
⑴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12 个,10天能够完成。
如果每天多加工3个,几天修完?
⑵小王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2页,8天能够看完。
如果想用6天看完,那么每天要多看多少页?
四、加深练习
把只列式不计算的第2题,改变一个条件成为一道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的2、3两小题。
第3、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