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系统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部分

合集下载

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与生理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图46-1)。

1、肝内胆道解剖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内胆道肝内左、右肝管肝内胆管的行径与肝内门静脉和肝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走行大体一致,三者均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绕(图)。

肝脏Glisson鞘肝内胆管、肝内门静脉、肝动脉三者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肝内胆管可按肝的分叶、分段来命名,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2、肝外胆道解剖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

右肝管位于肝门横沟的右侧,位置较深,深入肝的后上方,较为粗短,长约2~3cm,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胆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及尾叶突的小胆管,其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约为150o。

左肝管位于肝门横沟左侧,多由左外叶胆管和左内叶胆管汇合而成,还接受来自尾状叶左段小胆管的胆汁,左肝管较为细长,部位较浅,长约2.5~4cm,其与肝总管之间形成约90o的夹角。

肝管的变异较多,有时还可见到副肝管,尤其是右侧副肝管较为多见,由肝门右侧出肝,可汇入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

肝外胆道图(总示意图)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在肝门部,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前方是左、右肝管,中间是肝左、右动脉,后方是门静脉左、右分支;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其分叉点最低,门静脉分为肝左、右支的分叉点略高,而左、右肝管汇合点的位置最高。

肝总管全长约2~4cm,直径约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右前方,其下方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上图)。

胆道系统

胆道系统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管、胆囊及胆总管括约肌等部分。它具有分泌、输送、贮存与浓缩胆汁等功能。
人体每日由肝细胞、肝管分泌胆汁共约800~1200毫升,其主要包括胆汁酸(盐)、胆固醇、胆色素和磷脂等。胆汁的分泌受神经、体液、食物、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迷走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则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则减少。体液因素中,某些胃肠道激素如促胰液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等可促进胆汁分泌;生长抑制素、胰多肽等则抑制胆汁的分泌。某些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胰岛素、硫酸镁可促进胆汁分泌;而雌激素等则抑制胆汁分泌。
Hale Waihona Puke 胆汁生成后,经胆道流入胆囊和十二指肠。胆总管括约肌的活动是影响胆汁流动的重要因素。括约肌强烈收缩时,胆总管的开口关闭,胆汁就不能流入十二指肠,因而胆道内压力升高,促进胆汁流入胆囊;与此相反,括约肌舒张,胆总管的出口开放,胆汁流入十二指肠,胆道内压下降。
胆汁分泌是持续进行的,而胆汁的排放却是随周期进食而断续进行。而消化期间,胆管括约肌松弛,约有一半的胆汁进入胆囊,另一半流入十二指肠对脂肪进行消化,帮助脂肪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消化期间,胆囊平滑肌松弛,胆管括约肌收缩,胆总管的出口关闭,分泌的胆汁就流入胆囊中贮存。据研究,胆囊每日能贮存400~600毫升胆汁,并使胆汁浓缩5~10倍。胆囊炎时,会使浓缩功能减低,并可分泌多量的钙盐,导致胆囊结石形成

第二十六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十六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胆道系统的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管、胆囊及Oddi括约肌。

可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胆道系统。

1.肝内胆管起始于肝内毛细胆管,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2.肝外胆管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内左右肝管出肝后形成肝外左右肝管,两者在肝门下方汇合成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2)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0.6~0.8cm。

约80%~85%人的胆总管下端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成一共同通道,并膨大形成壶腹,称为乏特(Vater)壶腹。

其周围有Oddi括约肌围绕,具有调节和控制胆汁和胰液的排放,防止十二指肠液返流的作用(3)胆囊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外观呈梨形,胆囊颈上部呈囊性膨大,称Hartmann袋,是胆囊结石易嵌顿的部位。

(4)胆囊管由肝总管、胆囊管与肝脏下缘构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其中有胆囊动脉、副右肝管等穿行,是手术时易误伤的部位。

【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胆道系统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

1、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1)胆汁的生成和成分肝细胞、胆管每日分泌胆汁约为800~1 200ml。

以肝细胞分泌为主。

(2)胆汁的生理功能包括①乳化脂肪;②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A、D、E、K的吸收:③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和内毒素形成;④刺激小肠和结肠蠕动;⑤中和胃酸等。

(二)胆囊的生理功能1.浓缩和储存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分泌的胆汁部分直接进入肠道,绝大部分进入胆囊。

胆囊粘膜有很强的选择性吸收胆汁中的水和电解质功能,胆汁中90%的水分被胆囊吸收后,能使胆汁浓缩5~10倍并储存于胆囊。

2.排出胆汁随进食而持续进行,每次排胆汁的时间长短和量与进食的食物种类和量有关,并受体液因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

3.分泌功能胆囊粘膜可分泌粘液性物质,约20 ml/h。

主要作用是保护胆囊粘膜不受胆汁侵蚀;润滑胆囊粘膜,以利胆汁的排出。

医学基础知识:胆道系统解剖及应用

医学基础知识:胆道系统解剖及应用

医学基础知识:胆道系统解剖及应用胆道系统解剖知识在消化系统中非常重要,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了解胆道系统解剖知识对于相关临床疾病的理解也很有帮助。

人体的胆道系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肝内胆道系统,一部分是肝外胆道系统。

后者是考查的重点。

肝的下面凹凸不平,又称脏面。

脏面中间有略成“H”型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又称肝门,有肝左右管、血管、神经、淋巴等。

肝门以上的胆道为肝内胆道部分,了解即可。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肝门以下的部分,即肝外胆道系统。

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胆囊、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

由左右肝管汇成肝总管,肝总管再和连接胆囊的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胆囊管、肝总管及肝的下缘围成的三角称为胆囊三角,又叫Calot三角。

这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重要标志。

胆囊贮存胆汁,胆囊颈部有一突向下的囊,即Hartmann囊。

胆总管继续向下走行,在十二指肠内与胰管汇合,共同开口于肝胰壶腹,又叫Vater壶腹。

壶腹周围的括约肌,称为Oddi括约肌。

以上就是肝外胆道系统的解剖要点。

临床上一系列胆道疾病机制都离不开肝外胆道系统解剖学基础。

比如胆囊结石易嵌顿在Hartmann囊,造成胆囊炎;胆囊结石顺胆管留下,嵌顿在胆管,即为胆管结石,可造成胆管炎;进一步嵌顿在Vater壶腹可堵塞胆胰共同开口,造成胆源性胰腺炎,等等。

掌握这些解剖知识,很多临床问题也好理解了。

因此,大家一定要牢记。

下面看一道习题:下列不属于胆囊三角组成部分的是:A.胆囊管B.胆总管C.肝下缘D.肝总管【答案】B。

解析:胆囊管、肝总管及肝的下缘围成的三角称为胆囊三角,又叫Calot 三角。

胆总管是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的。

以上是关于胆道系统解剖及应用,愿君有所收获,祝君考试顺利。

更多详情请关注中公卫生人才网!。

肝胆胰外科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概要问题解答

肝胆胰外科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概要问题解答

肝胆胰外科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概要问题解答胆道系统包括哪些?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肝内胆道: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逐渐汇合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在临床上通常以左、右肝管开口为肝内外胆道系统的分界点,即左、右肝管开口以上为肝内胆道系统,开口以下部分归为肝外胆道系统。

(2)肝外胆道: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

在肝门部,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前方是左、右肝管,中间是肝左、右动脉,后方是门静脉左、右分支。

肝总管全长2~4.cm,直径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右缘,下端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

(3)胆道系统的血管、淋巴和神经:胆管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肝总动脉和肝右动脉,这些动脉的分支在胆管壁周围相互吻合成丛状。

胆囊的淋巴引流入胆囊淋巴结和肝淋巴结,并与肝组织内的淋巴管有吻合。

肝外胆管的淋巴引流入肝总管和胆总管后方的淋巴结。

胆道系统分布着丰富的神经纤维,主要来自腹腔丛发出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

胆囊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胆囊是一个囊性器官,呈梨形,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相当于肝右叶与肝方叶之间,右上腹肋骨下。

胆囊长5~8cm,宽3~5cm,容量为40~60mL。

胆囊为分底、体、颈三部。

胆囊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结石常嵌顿于此,胆囊管长2~4cm,直径0.2~0,4cm。

什么是胆囊三角?胆囊三角有什么临床意义?将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图2-3)。

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常在此区穿过,胆道手术时应特别注意。

胆囊淋巴结位于胆囊管与肝总管相汇处夹角的上方,可作为手术寻找胆囊动脉和胆管的重要标志。

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与生理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图46-1)。

1、肝内胆道解剖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内胆道肝内左、右肝管肝内胆管的行径与肝内门静脉和肝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走行大体一致,三者均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绕(图)。

肝脏Glisson鞘肝内胆管、肝内门静脉、肝动脉三者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肝内胆管可按肝的分叶、分段来命名,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2、肝外胆道解剖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

右肝管位于肝门横沟的右侧,位置较深,深入肝的后上方,较为粗短,长约2~3cm,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胆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及尾叶突的小胆管,其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约为150o。

左肝管位于肝门横沟左侧,多由左外叶胆管和左内叶胆管汇合而成,还接受来自尾状叶左段小胆管的胆汁,左肝管较为细长,部位较浅,长约2.5~4cm,其与肝总管之间形成约90o的夹角。

肝管的变异较多,有时还可见到副肝管,尤其是右侧副肝管较为多见,由肝门右侧出肝,可汇入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

肝外胆道图(总示意图)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在肝门部,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前方是左、右肝管,中间是肝左、右动脉,后方是门静脉左、右分支;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其分叉点最低,门静脉分为肝左、右支的分叉点略高,而左、右肝管汇合点的位置最高。

肝总管全长约2~4cm,直径约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右前方,其下方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上图)。

胆道疾病教案

胆道疾病教案
(二)胆石的分布
1.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全部结石的50%。
2.肝外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一部分是自胆囊降至胆管内的胆固醇结石。占全部结石的20%-30%。
3.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全部结石的20%-30%。
(3)胆汁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乳化脂肪
②胆盐有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繁殖和内毒素形成的作用
③刺激肠蠕动
④中和胃酸等
胰管内进行造影。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及乳头部的情况和病变,取材活检,收集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造影可显示胆道系统和胰管的解剖和病变。同时可行鼻胆管引流治疗胆道感染,行Oddi括约肌切开,以及胆总管下端结石取石及胆道蛔虫病取虫等治疗。ERCP可诱发急性胰腺炎和胆管炎,诊断性ERCP已部分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所替代。
Charcoat三联征()+休克+精神症状(Reynold五联征)
腹膜炎征
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PO2低
诊断:Reynold五联征,不典型者如T>39度,P>120次/分,WBC>20×109 /L
4.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
尿胆红素阳性
血胆红素升高
血培养有细菌生长。
超声检查是AOSC的主要辅助诊断方法
5.治疗
(1)胆囊切除是首选方法(有症状和(或)并发症患者)。
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小切口胆囊切除
(2)溶石疗法效果不佳。药物:鹅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
(3)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手术指征:(1)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2)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3)伴有胆囊息肉>1cm,(4)胆囊壁增厚>3mm,即有慢性胆囊炎,(5)儿童胆囊结石,无症状者无需手术。

(整理)胆石症

(整理)胆石症

胆石症胆道的解剖:胆道系统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系统。

包括肝内、肝外胆管、胆囊以及oddi括约肌等。

胆道系统肝内毛细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胆石病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胆石的成因主要是胆道感染,代谢异常、致石基因等。

1.胆道感染胆汁淤积、细菌或寄生虫入侵等引起的感染时2.胆管异物虫卵或成虫的尸体可成为结石的核心可促发结石的形成。

3.胆道梗阻弹道梗阻引起胆汁滞留,滞留于胆汁中胆色素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形成胆色素结石。

4.代谢因素主要与脂类代谢有关脂类代谢异常可引起胆汁成和分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成过饱和状态沉淀结晶形成结石。

5.胆囊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囊内胆汁瘀滞又有利于结石的形成。

6.致石基因和其他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生由多种未确定的基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致。

胆石的分类1.胆固醇结石2.胆色素结石3.混合型结石一.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和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主要鉴于成年人女性为多,男女之比约1:3 。

病因胆囊结石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与脂类代谢异常,胆囊的细菌感染和收缩排空功能减退有关。

病理生理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引起胆囊收缩,或睡眠时体位改变,导致结石移位,并嵌顿于胆囊颈部而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强烈收缩发生胆绞痛。

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表现为突发的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可将右肩部肩胛部或背部放射。

常发生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时。

(2)消化道症状常伴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

2.体征有时可在右上腹部触及肿大的胆囊。

可有右上腹部压痛,若激发感染右上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病人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援与肋弓交界处,嘱病人缓慢深呼吸,是肝脏下移,若病人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

胆道系统的总结

胆道系统的总结

胆道系统的总结1. 胆道系统的概述胆道系统是指由肝脏、胆囊和胆管所组成的一系列器官和管道,主要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和吸收脂肪。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及胆总管等组成部分。

2. 肝内胆管肝内胆管是指位于肝脏内部,与肝细胞相连的一系列细小的管道,其作用是将肝脏合成的胆汁收集起来并传输至肝外胆管。

肝内胆管的汇合形成肝总管。

3. 肝外胆管肝外胆管是指从肝脏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管道,分为左右两支,分别为左肝管和右肝管。

它们汇合形成胆总管,将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

4. 胆囊胆囊是一个位于肝脏下表面的囊状器官,主要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胆汁。

胆囊内膜有许多微绒毛状的皱褶,可以增加其表面积,帮助吸收水分,使胆汁浓缩。

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囊会收缩,将浓缩的胆汁释放至胆总管,进而进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和吸收脂肪。

5. 胆总管胆总管是肝外胆管和胆囊输送胆汁的主要通道,其直径通常约为6-8mm。

在十二指肠附近,胆总管与胰腺的胰管汇合,形成壶腹部,最终与十二指肠开口相连。

通过胆总管,胆汁进入十二指肠与胰液混合,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6. 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胆道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和吸收脂肪。

胆汁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黄绿色液体,其中含有胆色素、胆酸、胆固醇、溶解脂肪的酶等物质。

胆汁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然后通过胆管输送至胆囊,进行储存和浓缩。

当食物摄入后,胆囊收缩排出浓缩的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胆汁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控制肠道内的细菌感染。

胆汁中的胆酸可以促进脂肪的乳化作用,使其更易于被脂肪酶消化并被小肠吸收。

7. 与胆道系统相关的疾病胆道系统可能会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常见的疾病包括:•胆结石:胆道中形成的固体结石,可能引起胆绞痛、黄疸等症状。

•胆囊炎:胆囊发炎,常见症状为右上腹痛、发热等。

•胆管炎:胆管发炎,常见症状为黄疸、腹痛等。

•胆管扩张:胆管的狭窄或堵塞导致胆管扩张,可能引起黄疸、腹痛等。

胆道系统的解剖 (3)

胆道系统的解剖 (3)

胆道系统的解剖
胆道系统指的是胆囊、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的结构。

它起
到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

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以下部分:
1. 胆囊(Gallbladder):位于肝右叶的下表面,形状像梨,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胆囊与肝内胆管通过胆囊管
相连。

2. 肝内胆管(Intrahepatic bile ducts):这些管道位于肝脏内部,将肝细胞产生的胆汁从肝脏输送到肝外胆管。


内胆管最终汇集成肝总管。

3. 肝总管(Common hepatic duct):该管道是肝内胆管的汇集部分,由肝内胆管和肝囊管的结合组成。

4. 肝囊管(Cystic duct):肝囊管是连接胆囊和肝总管的管道,它负责将储存在胆囊中的胆汁输送到肝总管。

5. 肝外胆管(Extrahepatic bile ducts):肝总管与胰腺的胰管在胰头处相遇,形成主胆管。

主胆管经过胆囊下方的壁射孔时,将胆汁进一步输送到十二指肠。

6. 十二指肠(Duodenum):主胆管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的Vater乳头。

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独特而复杂,其中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协同工作以完成胆汁的储存、浓缩和排泄。

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

(1)胆道系统分肝内和肝外两大系统,肝内胆道包括肝内左右肝管、肝叶胆管和肝段胆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2)胆囊:,呈梨形,约8cm X 3cm 大小,可贮存胆汁30-50ml左右。

胆囊分底、体、颈三部分,颈部呈袋状扩大,称Hartmann袋,胆囊结石常窝藏此处。

(3)胆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0.6~0.8Cm,分为四段。

胆道的生理功能
胆道系统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对胆汁排入十二指肠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1.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
(1)胆汁的生成和成分:正常成人肝细胞、胆管每日分泌胆汁约800-1200ml,其中约3/4由肝细胞分泌。

胆汁中97%是水,其他成分包括胆汁酸、胆盐、胆固醇、磷脂酰胆碱、胆色素、脂肪酸、酶类、无机盐和刺激因子。

(2)胆汁的生理功能
1)乳化脂肪: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利于脂肪、胆固醇和维生素A、D、E、K的吸收。

3) 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和内毒素生成。

4)刺激肠蠕动。

5)中和胃酸。

2 胆管和胆囊的生理功能
(1)胆管:输送胆汁至胆囊及十二指肠
(2)胆囊:包括浓缩、储存、排出胆汁和分泌的功能。

胆道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概要

胆道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概要

胆道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概要一、胆道系统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了肝内胆管和肝外胆道两大部分,肝内胆管包括毛细胆管、终末小胆管、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肝左右管;肝外胆道包括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壶腹部。

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发生、发展是一复杂过程,所以带来许多解剖上的畸形。

从肝内的胆小管开始,最终到胆总管末端的十二指肠乳头,成为一条主要功能为输送肝胆汁的管道,但它并非仅仅是一条输送管道,胆管上皮细胞一一胆管细胞虽仅占肝脏细胞总量的3%〜5%,但它却制造出每日排出胆汁的40%o应当重新审视胆道系统的功能,它对胆汁的生成、调节与胆汁酸的相互作用、内分泌、旁分泌和免疫作用均十分重要。

需加深对胆道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病理学认识,并据此改变对胆道疾病的诊治概念。

(一)胆道系统胚胎学和常见先天性畸形胆道系统和肝脏均自胚胎前肠发育而来,在4周时,前肠末端的腹侧上皮增生,并突出形成一憩室样囊状突起,称肝憩室,这是肝、胆囊和胆管的共同胚胎原基,后来生长延伸进入原始横膈内,下端扩大分为头尾两支。

头支较尾支大,后发育为肝实质、肝内胆管和肝管;尾支开始为实心的细胞索,最早形成胆总管,胆囊管次之,最后出现胆囊,胆囊在第8周时才形成囊腔。

胆总管开始是开口于十二指肠腹侧壁,但十二指肠转位和右侧壁发育快于左侧壁,胆总管开口就渐向十二指肠内背侧移位,最终与胰腺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

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不全或重建受阻,即可发生各种先天性畸形疾病。

1胆管闭锁正常情况下,肝内、外胆管有一个管腔暂时闭合和重新管腔化的过程,如管腔化重建受阻,就可能发生肝内或肝外胆管闭锁,肝外闭锁较多见。

2.胆总管囊肿这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胆总管与胰腺管交汇处的连接异常,致使胰液反流至胆总管,破坏其上皮而产生各种形状的囊肿。

其他如胆总管管壁薄弱和管内压力增加也可致病。

3.胆囊先天性畸形①胆囊憩室:可发生在颈体和底部;②胆囊管异常:如胆囊管缺如、异常开口、走行异常等;③双胆囊:同时有两条胆囊管,分别开口于胆总管;④胆囊缺如:可无胆囊、无胆囊管或实体胆囊等。

胆管的作用及功能是什么意思

胆管的作用及功能是什么意思

胆管的作用及功能是什么意思胆管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胆管的作用及功能,从解剖结构到生理功能进行详细阐述。

胆管的解剖结构胆管是由肝脏和胆囊组成,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肝内胆管由肝脏内分泌的胆汁汇集而成,而肝外胆管则将胆汁输送到肠道以辅助消化。

具体的解剖结构如下:1.肝内胆管:肝内胆管是胆管系统的起始部分,其分布在肝脏的肝小叶之间。

肝内胆管数量众多,融合形成较大的肝总管。

2.肝总管:肝总管是肝内胆管汇集后形成的一个大的胆管。

它出口在肝门部,与胰腺的主胰管会合形成胆、胰管共同进入十二指肠。

3.胆囊:胆囊是胆汁的储存器,位于肝脏的下方。

它与肝总管相连,通过胆囊管来储存和释放胆汁。

4.胆总管:胆总管是胆管系统中最大的胆管。

它由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贯穿胰腺,并最终与胰腺的主胰管共同进入十二指肠。

胆管的生理功能胆管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运输胆汁,以及协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下面将介绍胆汁的产生、运输和消化过程。

胆汁的产生胆汁是由肝脏内的肝细胞分泌的液体。

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胆红素和胆固醇等废物物质,这些废物物质需要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胆汁还含有胆盐和胆色素等物质,它们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到重要作用。

胆汁的运输胆汁在肝内胆管中积累并流向肝总管,然后进一步流入胆囊。

在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的位置,胆汁可以被储存在胆囊中,以备不时之需。

当需要消化脂肪时,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胆总管,经过胰腺的主胰管进入十二指肠。

胆汁的消化功能胆汁中的胆盐在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角色。

胆盐能够与脂肪分子结合,使其变得更容易被消化酶分解。

在十二指肠中,胆盐能够将脂肪分解成小颗粒,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胆管还能够排泄一些体内产生的毒素,如胆红素和药物废物等。

胆管的重要性胆管在人体消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没有胆管,胆汁无法被输送到十二指肠,导致脂肪消化能力下降,可能引发脂肪吸收障碍和营养吸收问题。

因此,胆管的功能饱和和正常运作对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至关重要。

胆道支架在胆道恶性梗阻的应用

胆道支架在胆道恶性梗阻的应用

梗阻性黄疸的恶性疾病
恶性疾病包括各种发生于胆总管部位的原发和转移癌,常见的有胆管癌、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一般都呈慢性过程,为无痛性黄疸,不引起重视,往往就医很晚,大都在1~2月左右,伴随症状一般不典型,胰头癌往往以右上腹痛为突出的症状,但疼痛较轻,一般都是以隐痛、钝痛为主,而胆管癌则以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为主要症状,十二指肠乳头癌早期可以黑便、贫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为主。
主要与支架扩张狭窄部有关,有少量血性胆汁则较常见,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此种出血可自行停止。支架释放时其后部位仍位于肝实质内或引流管的侧孔没有完全送入胆管会造成胆管出血,操作中如果出血较多,最好在支架放好后同时放置外引流管,以免血凝块堵塞支架。
肝管阻塞后胆汁淤积成为细菌的培养基,胆道内压过高,感染的胆汁入血,形成脓毒血症和迟发的逆行胆道感染.在造影前应尽量放出较多的胆汁,再注入等量或少量的造影剂. 内引流管有可能使肠道的细菌逆行进入胆道.因此,术前、术后使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和尽可能保持引流道通畅均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内镜下支架放置
金属支架植入术塑料支架引流术多支架联合治疗
传统的10Fr塑料支架的中位开放时间为3-6个月。支架堵塞的发生率为20%-50%。支架堵塞的初期是蛋白和细菌黏附于支架的内表面并逐渐形成生物膜。
在大多数远端和中段胆总管狭窄患者,常不需要提前扩张就可插入直径为10Fr的内支架。但是在近端狭窄的患者,狭窄部位可能需要事先扩张才可置入支架。
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概述
根据引起黄疸病因:大体分两类即良性疾病和恶性疾病 。根据梗阻的部位:分为肝门部高位梗阻和壶腹部梗阻低位。
梗阻性黄疸的疾病分类
梗阻性黄疸的良性疾病
以胆道结石为最常见,其次还有胆道炎症性狭窄(如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急慢性胆管炎等),胆道良性肿瘤(如胆总管囊肿等)。这些良性病变黄疸的出现,其突出的伴随症状为上腹隐痛,发冷发热,腹疼性质一般为胀痛绞疼为主,有时绞疼为显著症状,既往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一般都呈急性和亚急性的症状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道系统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部分胆道系统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部分。

其生理功能是调节和输送肝分泌的胆汁进入十二指肠。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它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的部位及是否造成梗阻或感染等因素,可出现上腹闷胀不适等症状。

在胆道系统发生梗阻、感染或进油腻食物后则可产生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甚至出现典型的"夏氏"三联症:腹痛、寒颤和高热、黄疸。

常见的胆石症有:胆囊结石、肝内或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高位胆管切开取石加胆肠内引流术;肝叶、肝区段切除术。

其护理要点是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指导病人掌握自?quot;T"形管和自我保健的知识。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预感性悲哀;(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清理呼吸道低效;(4)疼痛;(5)有皮肤受损的危险;(6)有口腔溃疡的危险;(7)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8)潜在并发症--胆道梗阻和感染;(9)知识缺乏:引流管及饮食保健知识。

一、预感性悲哀相关因素疾病迁延不愈。

可能再次手术。

自理能力下降。

留置"T"管出院。

主要表现情绪低落,对疾病预后缺乏信心。

护理目标病人恢复对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

病人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现实。

病人出院时能掌握胆管护理知识和康复知识。

护理措施向病人解释悲观情绪对疾病的不利影响。

经常与病人联系,将治疗上的进展及时反馈给病人,增强病人对疾病的了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介绍有相同疾病并再次手术后病人的良好预后信息。

对疾病反复不愈影响自理者:(1)应将呼吸器和日常用品放在病人易取之处,并经常巡视,及时发现病人所需;(2)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病人自理日常生活;(3)随时对病人的自理能力给予肯定。

指导病人护理胆道引流管,尽量帮助病人解决"留管"的缺陷和不便。

重点评价病人对疾病的治愈有无信心。

病人是否冷静地接受现实。

病人掌握自我护理和康复方法的程度。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相关因素高热、呕吐、禁食。

由于胆道梗阻,胆汁不能进入肠腔,致消化吸收障碍。

主要表现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貌,精神委糜,活动无耐力,有出血倾向。

生化指标表现异常:A/G低于正常值,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护理目标病人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改善。

病人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病人营养状况改善,体重增加,可耐受手术。

护理措施指导病人选择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为病人提供良好的进食环境,及时清理呕吐物,注意搭配膳食的颜色来刺激食欲。

有高热、呕吐症状而不能进食的病人,给予静脉高营养液,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

定期复查体重和血生化指标。

重点评价体重有无增加。

饮食搭配是否合理。

生化指标是否恢复正常。

三、清理呼吸道低效相关因素伤口疼痛、咳嗽无力。

留置胃管。

痰粘稠、量多。

主要表现主诉咽喉部不适,因咳嗽加重伤口疼痛,痰粘稠不易咳出,痰多刺激咳嗽运动频繁。

病人紫绀、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消失或减轻。

听诊病人肺部痰鸣音、啰音减少或消失。

病人呼吸道通畅。

护理措施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咳嗽排痰的技巧: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先进行深呼吸,然后深吸气,按压伤口或使用腹带包扎伤口的同时用力进行几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必要时给予示范。

协助病人翻身,给予拍背帮助排痰。

咳嗽时按压伤口,以减轻疼痛和防止伤口崩裂。

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在50%-60%。

痰稠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天2-3次。

妥善固定胃管,防止咳嗽时脱出。

重点评价痰液的量、性质,是否易于咳出。

咳嗽排痰是否有效。

肺部有无痰鸣音和啰音。

四、疼痛相关因素手术创伤大。

留置引流管多。

主要表现痛苦面容、呻吟、精神萎靡,入睡困难。

强烈要求使用药物镇痛。

护理目标病人能正确表达疼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

病人能配合完成应对疼痛的方法。

病人疼痛缓解或可以忍受,表现为安静入睡。

护理措施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

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帮助病人调整舒适的体位。

病人咳嗽时,协助其按压腹部伤口,防止腹压增大而增加切口张力,引起疼痛加剧。

仔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裂开现象;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堵塞和来回移动;观察腹肌紧张情况胆囊结石病人的术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术前准备1.1 术前检查对行LC的病人除了解胆囊疾病本身外,还全面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有无影响手术的潜在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①心血管系统功能状况;②肺功能;③肾功能;④营养代谢状态;⑤肝功能;⑥内分泌功能;⑦血液系统等,有异常者为高危病人。

1.2 心理准备医务人员向病人及家属清楚交代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1.3 生理准备主要包括术前维护生理状态的准备,使病人能在较好的生理状态下渡过LC手术过程。

认真进行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术前心电图检查异常者常见为S-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等,有的属功能性、器质性或与胆囊病变本身有关的;另一些因更年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电图异常。

无论哪种情况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在胆囊手术过程中牵拉胆囊时,心率会减慢,给LC带来潜在性危险,所以发现心电图异常或有明显心脏病史者,应配合医生做好对症治疗的工作。

1.3.1 术前支持治疗:理想的手术前状态,要求病人有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

有些胆囊结石病人由于病史长,严重影响消化功能,加上病人对饮食的限制或伴有其它慢性病,就会削弱对手术的耐受力,影响组织修复和创口愈合,降低抗感染的能力。

因此,对这类病人术前通过口服、注射或高价静脉营养提供能量。

1.3.2 皮肤准备:LC四个小切口分散于脐部和右上腹,皮肤准备范围在右、中腹。

对于不明显的细汗毛可不剃去,但需彻底清洗病人脐部,因为LC第一切口紧靠脐缘,而脐部污物易积垢,如清洗不彻底,易造成此处切口感染。

推荐阅读:结石病的治疗方法提醒你:平时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远离那些疾病,平时的预防也很重要,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一般B超检查即可查出结石病,最好一年体检一到二次,发现结石及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医学证实肝胆结石极易引起剧烈疼痛、肝胆坏死、肝硬化,而肾结石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肾坏死、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其高额的费用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因此,结石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给予腹部、腰背部按摩,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重点评价疼痛是否缓解。

应对疼痛的措施是否有效。

五、有皮肤受损的危险相关因素血中胆汁酸和胆盐增加,并沉积于皮肤上,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瘙痒。

主要表现主诉全身奇痒,影响生活和睡眠。

护理目标病人能理解"瘙痒"为疾病所致(病理性)。

病人能采取应对瘙痒的方法。

病人皮肤完整无损。

护理措施向病人解释瘙痒产生的原因及抓破皮肤可引起感染而影响疾病治疗的危害性。

为病人修剪指(趾)甲,防止搔破皮肤。

督促病人勤洗澡、更衣,为病人选择刺激性小的中性香皂、淋浴液等;活动无耐力的病人协助给予温水擦浴。

给予止痒的软膏或洗剂。

必要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重点评价病人是否采取正确应对瘙痒的措施及其效果。

皮肤有无抓痕。

止痒药物的效果。

六、有口腔溃疡的危险相关因素高热。

长期禁食、留置胃管。

机体抵抗力降低。

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生素。

主要表现主诉口腔不适,咽喉部疼痛。

口唇干裂,舌面糜烂,咽喉部充血严重。

呼吸有异味。

护理目标口腔清洁无异味。

口腔粘膜完整。

病人自诉舒适,表现为精神状态好,食欲好转。

护理措施仔细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改变,发现异常情况,给予及时处理。

口唇干裂者,涂以石蜡油保护。

保持口腔卫生,给予口腔护理,每天2-3次,视情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液。

积极对症治疗,如给予降温措施等。

可进食时,饮食温度应适宜,不可过烫。

重点评价病人对口腔护理的意义是否理解和接受。

口腔粘膜有无异常变化。

口腔是否清洁、无异味。

七、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相关因素长期禁食、高热、呕吐。

大量胃液、胆汁丢失。

胆瘘。

主要表现主诉腹胀、乏力、口干、食欲不振,精神差。

心电图异常,血钠、血钾异常,尿少,皮肤粘膜干燥。

护理目标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各项生化指标正常。

病人精神状态恢复良好,临床症状缓解。

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各引流管的量、色、质的改变,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准确记录胆汁和胃液的丢失量和尿量的多少,详记病人24小时的出入水量,为补液提供依据。

协助医师及时准确地抽取各种标本,并及时追回结果。

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和补充电解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补液原则。

病情许可时,指导病人进食含钾、钠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

重点评价血清E6A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出入水量是否平衡。

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是否正常。

八、潜在并发症--胆道梗阻和感染相关因素胆道引流管引流效果降低。

胆道系统局部炎症。

主要表现主诉腹胀、腹痛。

胆汁引流量少、挤压引流管不通畅。

体温>38.5℃,黄疸加深。

护理目标引流管通畅。

病人能叙述胆管梗阻的临床表现,并掌握自我护理方法。

护理措施妥善固定引流管,并需留适当的长度,避免病人翻身、活动时意外脱出。

保持引流管通畅,按时挤压,防止扭曲受压,发现堵塞时,可用10-20mL无菌生理盐水低压冲洗"T"管或抽吸引流管。

观察胆汁的量、色和性质,术后7天需记录胆汁量,胆汁量超过1000 mL小于600mL并伴自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夏季每天更换引流袋,冬季隔天更换1次,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防止糜烂和继发感染。

耐心细致地指导病人掌握自我护理胆道引流管的方法。

向病人宣教拔"T"管前的准备工作:拔管前需夹管2-3天,无发热、腹痛、黄疸发生则开放"T"管1天,经"T"管造影证明胆道系统通畅后拔除。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热时应及时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寒战时注意保暖。

仔细观察病人皮肤及巩膜有无出现黄疸或黄疸加深,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如腹痛等。

及时、准确地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重点评价胆汁的量、色、质有无异常变化。

有无出现胆道阻塞症状。

体温有无异常升高。

九、知识缺乏:引流管及饮食保健知识相关因素从未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宣教。

对疾病过于紧张。

主要表现反复向医护人员咨询有关知识。

护理目标病人能描述合理的饮食结构。

进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和丰富维生素饮食,忌食肥肉、油煎、油炸等高脂肪食物。

单纯胆囊切除者,术后第2天可进少量流质,胆、肠内引流术者,应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方可进食流质。

向病人宣教"T"管引流的注意事项,以便病人出院后能正确自护:妥善固定,避免滑脱,尤其活动时更应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