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理

合集下载

药理学习题十八(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药理学习题十八(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二十九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章节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肝素在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均有抗凝作用,香豆素只在 ______________ 有抗凝作用。

体内体外体内2.铁是合成 ____________ 的原料,缺铁后可发生_______________ 贫血。

血红蛋白缺铁性贫血3.常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为 __________ ,一般其三价离子需要在胃肠道内还原成_________ 才能被吸收。

铁制剂二价铁离子4.双香豆素为 ___________ 抗凝剂,枸橼酸钠仅作 ___________ 抗凝剂,而肝素____________ 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

体内体外体内外5.影响凝血因子的止血药有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维生素K 凝血酶6.链激酶、尿激酶是药,过量会发生,可用拮抗。

溶栓出血抗纤维蛋白溶解剂7. 为加强铁剂的吸收,在服铁剂时可同服和,忌服和稀盐酸;维生素C;抗酸药或碱性药;多钙高磷酸盐食物或茶叶、鞣酸或四环素8. Vit.K 和肝素的作用原理分别是和。

参与Ⅱ、Ⅶ、Ⅸ、Ⅹ凝血因子的合成;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9. 在体内具有抗凝作用而体外无效的药物是,其抗凝原理为。

其优点是,如过量发生出血,可用对抗。

香豆素类;拮抗Vitk ;可口服作用持久;Vitk10. 苯巴比妥与双香豆素合用,后者抗凝,其机制是。

作用减弱;加速双香豆素代谢11. 对于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可以纠正,但不能改善症状,故还应用治疗。

异常血象;神经损害症状; VitB 1212. 肝素过量出血可用 对抗,香豆素类出血可用 对抗。

鱼精蛋白; Vitk13. 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的药物是 ,其抗凝作用机制是 。

肝素;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14. 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的 Vit.K 是 和 。

Vitk 3和 k 415. 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用的药物是 ,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最常用药物 为。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的学科。

在药理学中,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主要介绍与血液及造血系统相关的药理学基础知识。

血液是人体内液体组织之一,具有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排出等重要功能。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主要涉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止血药物和造血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等。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血小板聚集因子的产生,从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通过干扰ADP受体功能,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病。

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肝素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阻止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凝血酶。

低分子肝素相比肝素作用更为稳定和可控。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从而干扰凝血过程。

止血药物主要用于止血和减少出血。

常用的止血药物包括氨甲苯酸、醋酸波立维和云南白药等。

氨甲苯酸通过激活止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促进血液凝固。

醋酸波立维通过与肝素结合,抑制凝血酶的产生。

云南白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造血药物主要用于促进造血过程和治疗造血系统疾病。

常用的造血药物包括重组人造血集落刺激因子、培养多能性干细胞和铁剂等。

重组人造血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血细胞生成。

培养多能性干细胞是一种新型的造血药物,可以在体外培养多能性干细胞,然后移植到患者体内进行造血。

铁剂主要用于治疗铁缺乏性贫血,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

除了上述介绍的药物外,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还涉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例如,血液液体动力学研究药物在血液中的分布和血液清除的过程。

血液的分布和清除过程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药效。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还涉及药物对血细胞生成和功能的影响,例如,一些药物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加或贫血等。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抗血小板药
抗凝血药
总结词
干扰血液凝固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通过干扰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预防血栓形成,主要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总结词
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通过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等。
分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抑制凝血酶、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等物质,阻止血液凝固,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凝血药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释放,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
通过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止血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监测血常规指标
在使用抗贫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贫血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血小板计数
抗血小板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目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种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01
CHAPTER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血液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在使用抗凝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理学》第2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第2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PHARMACOLOGY学习目标掌握:维生素K、肝素、香豆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熟悉:氨甲苯酸、链激酶、尿激酶、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了解:其他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促凝血药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贫血药促白细胞生成药血容量扩充药促凝血药促凝血药是指能增加凝血因子而加速血液凝固、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又称止血药。

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vitamin K)为甲萘醌类物质,包括维生素K1、K2、K3、K4。

维生素K1来自于植物,维生素K2由肠道细菌合成,两者均为脂溶性。

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K4为水溶性。

●【药理作用】●维生素K是γ-羧化酶的辅酶,可以促进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前体中谷氨酸残基羧化,再通过Ca2+连接于血小板磷脂表面,使血液凝固。

若维生素K 缺乏,肝脏只能合成无凝血活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导致凝血障碍。

●【临床应用】●治疗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①维生素K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胆瘘、梗阻性黄疸所致的出血;②维生素K合成障碍:如新生儿、早产儿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出血。

●治疗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如长期应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等导致的出血。

●胆绞痛维生素K1、K3肌内注射具有解痉、止痛作用,可用于缓解胆绞痛。

●【不良反应】●维生素K3、K4刺激性强,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较大剂量K3、K4可引起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及血胆红素升高、黄疸等;维生素K1静脉注射太快可引起面部潮红、呼吸困难,故常采用肌注。

●维生素K●患儿,男,早产,出生55天,因发热伴拒乳3天,间断抽搐2天入院。

3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左右,伴拒乳,未做特殊处理,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间断抽搐,抽时双眼向一侧斜视,右侧肢体抽动居多,3~5min缓解,共发●作10余次,便中带血。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血液及造血系统药[单选题]1.治疗恶性贫血症应首选A.维生素B12B.叶酸C.铁剂D.肝素E.叶酸+维生素艮2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叶(江南博哥)酸对维生素九缺乏所致“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可纠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

所以叶酸和维生素W可以联合治疗恶性贫血。

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知I识点。

[单选题]3.氨甲苯酸的药理作用是A.增加血小板数量B.释放血小板因子C.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D.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E.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抗纤维蛋白溶解药与纤溶酶中的赖氨酸结合部位结合,阻断纤溶醒的作用、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裂解而止血。

常用的药物有氨甲苯酸(抗血纤溶芳酸)、氨甲环酸。

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知识点。

[单选题]4.链激醒在溶栓时应注意A.刺激性B.皮疹C.食欲不振D.眼内压升高E.过敏反应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⅛激酶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和过敏,注射部位出现血肿。

过敏反应有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

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知识点。

[单选题]5.临床治疗心肌梗死、脑血栓等疾病应选用A.肝素B.铁剂C.氨甲苯酸D.维生素KE.乙酰水杨酸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证素临床主要用于心肌梗死、肺栓塞、脑血管栓塞、外周静脉血栓和心血管手术时栓塞等。

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知识点。

[单选题]6∙治疗深部静脉栓塞时,宜选用的药物是A.双香豆素B.叶酸C.华法林D.醋硝香豆素E.链激酶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链激酶主要用于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肺栓塞,深部静脉栓塞以及导管给药所致的血栓及心梗的早期治疗。

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知识点。

雀总题]7.关于香豆素类抗凝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口服有效B.体内有效C.体外有效D.起效慢,作用持久E.维持时间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香豆素类抗凝剂在体内有效,体外无效。

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知识点。

[单选题]8.胰腺手术后出血时,宜选用A.维生素KB.叶酸C.氨甲苯酸D.硫酸亚铁E.肝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氨甲苯酸、氨甲环酸:临床主要用于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如子宫、甲状腺、前列腺、肝、脾、胰、肺等内脏手术后的异常出血及鼻、喉、口腔局部止血。

11页药理学:作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物促凝血药

11页药理学:作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物促凝血药
价值
随着新药的研发和应用,促凝血药将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治愈 率,降低病死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 生存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血小板
总结词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们能够粘附在受损的血管壁上,释放出生理活性物质,促进血液凝固。
详细描述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们能够粘附在受损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流失。同时,血小板还 能够释放出生理活性物质,如血栓素、前列腺素等,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 血栓形成。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手术止血。
纤维蛋白原
总结词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 之一,它能够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 ,加速血液凝固。
VS
详细描述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之 一,它能够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加 速血液凝固过程。纤维蛋白原缺乏可能导 致凝血障碍和出血倾向。临床上常用的纤 维蛋白原制剂包括人血纤维蛋白原和基因 重组纤维蛋白原等,可用于治疗各种凝血 障碍和出血性疾病。
在某些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等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中,促凝血药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血液病治疗辅助
03
对于一些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促凝血药可以
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治疗效果评价
止血效果
评价促凝血药的最直接指标是止 血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出血部位 止血时间、出血量等进行评价。
实验室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凝血 酶原时间等实验室指标,可以评估 促凝血药的治疗效果。
患者症状改善
除了止血效果和实验室指标外,患 者症状的改善也是评价促凝血药治 疗效果的重要方面。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练习题-药理学第二十三节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练习题-药理学第二十三节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药理学第二十三节血液及造血系统药一、A11、治疗恶性贫血症应首选A、维生素B I2B、叶酸C、铁剂D、肝素E、叶酸+维生素B i22、促进铁剂在肠道的吸收的因素是A、维生素CB、鞣质C、磷酸盐D、抗酸药E、四环素3、氨甲苯酸的药理作用是A、增加血小板数量B、释放血小板因子C、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D、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E、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4、链激酶在溶栓时应注意A、刺激性B、皮疹C、食欲不振D、眼内压升高E、过敏反应5、临床治疗心肌梗死、脑血栓等疾病应选用A、肝素B、铁剂C、氨甲苯酸D、维生素KE、乙酰水杨酸6、治疗深部静脉栓塞时,宜选用的药物是人、双香豆素B、叶酸C、华法林D、醋硝香豆素E、链激酶7、关于香豆素类抗凝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口服有效B、体内有效C、体外有效D、起效慢,作用持久E、维持时间久8、胰腺手术后出血时,宜选用A、维生素KB、叶酸C、氨甲苯酸D、硫酸亚铁E、肝素9、用于防治静脉血栓的口服药是A、肝素B、华法林C、链激酶D、尿激酶E、低分子量肝素10、不是肝素禁忌证的是A、消化性溃疡病B、严重高血压病C、脑出血D、亚急性心内膜炎E、肺栓塞11、关于华法林的特点,正确的是A、口服无效B、起效快C、作用持续时间长D、体内外均抗凝E、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12、肝素体内抗凝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为A、口服8、腹腔注射C、皮下注射D、静脉注射E、栓剂13、可用维生素K对抗的药物过量中毒是C、枸橼酸钠0、双香豆素E、氨甲苯酸14、纤维蛋白溶解药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的解救药物是A、氨甲苯酸B、维生素K1C、硫酸鱼精蛋白D、右旋糖酐铁E、维生素B1215、口服铁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过敏反应8、便秘C、腹泻D、消化道溃疡E、营养不良16、阻塞性黄疸和胆汁分泌不足导致的出血宜选用A、氨甲苯酸B、酚磺乙胺C、维生素KD、鱼精蛋白E、华法林17、肝素和双香豆素均可用于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B、抗高脂血症C、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D、脑出血E、体外循环18、抗凝血药的禁忌证不包括A、消化性溃疡B、活动性出血C、严重高血压D、有近期手术史者E、冠脉急性闭塞19、属于抗血小板药的是A、肝素B、华法林E、双嘧达莫20、噻氯匹啶的抗血小板机制是A、干扰血小板膜GPII b/II a受体复合物与纤维酶原结合,抑制血小板集聚B、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 b/II a受体结合,阻断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D、拮抗TX4受体E、抑制环氧酶21、下列有关抗血小板药的叙述,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的剂量越小,抗血小板作用越强B、睡氯匹啶可与纤维蛋白原竞争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发挥抗血小板作用C、睡氯匹啶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诱发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D、可用于预防急性心肌再梗死E、应用阿司匹林期间不需要检查血象22、治疗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所致出血的药物是A、氨甲苯酸B、垂体后叶素C、维生素KD、凝血酶E、红细胞生成素23、维生素K参与下列哪些凝血因子的合成A、xn、v、n、皿因子B、H、W、XI、W因子C、皿、XI、皿、IX因子D、II、皿、ix、X因子E、以上都不是24、治疗甲氨蝶吟所致巨幼细胞贫血时,宜选用A、口服叶酸B、肌注叶酸C、口服维生素B I2D、肌注维生素B12E、肌注亚叶酸钙25、肝素抗凝作用的主要机制是A、直接灭活凝血因子B、激活血浆中的AT mC、抑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26、在临床上用于防止血小板聚集的是A、对乙酰氨基酚B、阿司匹林C、吲哚美辛0、双氯芬酸E、吡罗昔康27、治疗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出血宜选用A、氨甲苯酸B、维生素K*双香豆素D、右旋糖酐E、硫酸鱼精蛋白28、下列关于肝素类药物的抗凝血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仅在体内有效B、仅在体外有效C、体内、体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D、口服效果较好E、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维生素K29、拮抗双香豆素类过量引起出血的适宜解毒药物是A、维生素KB、氨甲环酸C、氨甲苯酸D、鱼精蛋白E、链激酶30、下列作用机制不属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是A、睡氯匹定B、氯吡格雷C、双嘧达莫D、枸橼酸钠E、阿司匹林31、用于新生儿出血的最佳药物是A、维生素KB、维生素B12C、氨甲环酸D、维生素CE、维生素B432、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属于A、抗贫血药B、抗血小板药C、纤维蛋白溶解药D、升高白细胞药E、促凝血药33、和保泰松合用可致出血的药物是A、肝素B、华法林C、尿激酶D、维生素KE、链激酶34、低分子量肝素选择性对抗的凝血因子是A、凝血因子IIaB、凝血网子皿aC、凝血因子IXaD、凝血因子XaE、凝血酶35、妨碍铁剂在肠道吸收的物质是A、维生素CB、果糖C、食物中半胱氨酸D、食物中高磷、高钙、鞣酸等E、稀盐酸3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选用的药物是A、维生素KB、肝素C、叶酸D、亚叶酸钙£、双香豆素37、肝素可用于治疗的疾病是A、先兆流产B、严重高血压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肺栓塞E、血友病38、口服防止静脉血栓的药物是A、尿激酶B、链激酶C、华法林D、低分子量肝素E、氨甲苯酸39、防治深静脉血栓常采用的疗法是A、先用香豆素后用尿激酶B、先用肝素后用香豆素C、先用肝素后用尿激酶D、先用尿激酶后用阿司匹林E、先用链激酶后用水蛭素40、患儿,女,30天,出生体重2.3kg。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19:46
第五节 抗贫血药和促白细胞生成药 一、抗贫血药 铁制剂 主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尤其对慢性 失血(如月经过多、子宫肌瘤、痔疮出血 等)、营养不良、儿童生长发育、妊娠等 所引起的贫血疗效较好,用药后一般症状 迅速改善,血红蛋白约4~8周接近正常。
19:46
影响吸收因素 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果糖、半胱氨酸 等有助于铁的还原,可促进吸收。 胃酸缺乏以及食物中高磷、高钙、鞣 酸等物质使铁沉淀,妨碍吸收。 四环素等与铁络合,也不利铁吸收。
19:4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利用基因重组 技术合成的药物,含有527个氨基酸。 其能激活内源性纤溶酶原使之转变为纤 溶酶。溶栓作用较强,对血栓具有选择 性,作用快。用于治疗肺栓塞和急性心 肌梗死。阻塞血管再通率比链激酶高, 且副作用小,是一个较好的第二代溶栓 药。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scuPA)为第三代溶栓药。
19:46
叶酸(folic acid)和维生素B12
二者主要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常常 合用。由叶酸对抗药引起的贫血应给四氢叶 酸制剂,由内因子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应肌 肉注射维生素B12。
19:46
第六节
• • • •
血容量扩充药
右旋糖酐(dextran) 右旋糖酐(dextran) 【药理作用及应用】 药理作用及应用】 1.扩充血容量 1.扩充血容量 主要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2.抗血栓作用 2.抗血栓作用 中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某些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的活性,可用于防止休克后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也可 用于防治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及外科术后防止血栓形成。 低分子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作用较佳,用于中毒 性、外伤性及失血性休克。也用于DIC和血栓性静脉炎。 性、外伤性及失血性休克。也用于DIC和血栓性静脉炎。 • 3.渗透性利尿作用 低分子和小分子右旋糖酐因分子量较小, 3.渗透性利尿作用 易自肾脏排出,渗透性利尿作用强。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PPT课件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PPT课件
2其它作用
降血脂、抗炎、抗平滑肌和血管内膜增生以及 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临床应用
1 血拴性疾病及心肌梗塞 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防治心梗,脑梗,心血管手术等血栓形成。 4 体外抗凝,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透等。
不良反应
1 自发性出血,如发生严重出血,应立即停药 并用特殊解毒剂鱼精蛋白解救。 2 血小板缺乏症 3 其他 偶见过敏反应;久用可发生短暂脱 发及骨质疏松
药理作用
参与Ⅱ、Ⅶ、Ⅸ、Ⅹ因子合成,这些因 子是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前体
因子
羧化酶
Ⅱ 维生素K Ⅱ





凝血
临床应用
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 ➢ 维生素K吸收障碍:梗阻性黄疸、胆瘘及慢性腹 泻 ➢维生素K合成障碍:早产儿、新生儿及长期应用广 谱抗生素患者 ➢香豆素类、水杨酸钠所致的出血
➢ 对纤蛋白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对血栓上的纤维
蛋白作用强,对血液中的纤维蛋白作用弱,较少引 起出血。 ➢ 临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 ➢ 常用的有:阿尼普酶,重组葡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 原激活剂(t-PA)等。
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抗纤溶药)
1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变成 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药理作用
抗凝特点: 1、体内抗凝,体外无效。 2、口服有效,起效较慢,维持时间长 3、机制:维生素K对抗药,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 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 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 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 对已形成的各种凝血因子均无影响。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防止血栓形 成,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

药理学简答题

药理学简答题

总论1.简述不良反应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痉挛时,可引起口干、便秘等副反应;(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如氯霉素对造血系统有毒性作用;(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困倦等现象;(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又称反跳反应。

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停药可导致医源性肾上腺素皮质功能不全;(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如使用青霉素后出现过敏反应;(6)特异质反应,是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与药物的固有药理作用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如对肌松药琥珀胆碱发生的特异质反应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所致。

2. 血浆半衰期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它是临床用药间隔的依据。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t1/2恒定,一次给药后经过5个t1/2体内药物基本消除;恒量给药,经过5个t1/2血药浓度可达稳态浓度。

3. 举例说明pH值与血浆蛋白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1)pH值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如口服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可促进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转运;同时碱化尿液,可减少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促进药物从尿中排出。

(2)血浆蛋白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如保泰松可将抗凝血药华法林从血浆结合部位置换出来,抗凝血作用增强,可造成严重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4. 由停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停药综合征包括:(1)戒断现象:对药物吗啡产生了依赖性者在停药后会出现戒断症状;(2)反跳现象,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停药,导致原病复发或恶化;(3)停药危象:长期使用甲状腺后停药,产生甲状腺危象。

5. 在某一药物的量效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从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可得知:最小有效量、最大效应、半最大效应浓度、效应强度。

药理学课件 第二十二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药理学课件  第二十二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
防治血栓形成和栓塞,对已形成的血栓疗
效欠佳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早期应用 3.体外抗凝: 心血管手术、心导管及血液透析等,防止 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1.自发性出血:
静脉注射鱼精蛋白<50mg
2.过敏反应
3.其他 血小板减少症、早产及胎儿死亡、骨质疏 松和骨折等
纤维蛋白溶解药
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溶解纤 维蛋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治疗血栓性 疾病的药物(又称溶栓药)。 链激酶 (SK) 尿激酶 (UK)
蝮蛇抗栓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对羧基苄胺,PAMBA) 氨甲环酸(止血环酸,AMCHA) 氨基己酸
外源性凝血途径
组织因子III VIIa VII
凝 血 过 程
共同途径
X
Xa IIa
I IXI
凝血酶原
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XIII
XIIIa
肝 素
特点:
1. 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2. 抗凝机制: 依赖于抗凝血酶III(AT-III) 3. 不通过胎盘屏障,不经乳汁分泌, 也不透过胸膜、腹膜、透析膜等 4. 口服无效(极性大),静脉注射
应用
1.用于VitK缺乏引起的出血 2.缓解胆绞痛
不良反应
1. 一般不良反应 面部潮红、出汗、血压下降、虚脱 2. 胃肠道反应 3. 溶血性贫血 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可诱发 维生素K1不良反应最少 维生素K3较多
垂体后叶素
小剂量催产、引产 缩宫素 大剂量产后止血 肺大咯血 上消化道出血 尿崩症
应用
1. 主要用于纤溶亢进所致出血

药理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药理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药理学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60%集中血管内皮,大部分经肝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破坏,不易进入胎盘,乳汁。
肾排:原型或部分代谢产物;抗凝活性t1/2 随剂量而异,个体差异大,肝、肾功能不 全则延长。
【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
抗凝特点 - 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 口服无效,静脉或皮下注射 - 起效快(10min),作用时间(3~4h) 作用机制: - 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加速AT-Ⅲ 抑制凝血酶Ⅱa、Ⅸa、Ⅹa、Ⅺa、Ⅻa(含Ser) 的作用
前激肽释放酶(PK) 激肽释放酶(Ka) 高分子激肽原(HMWK) 血小板磷脂(PL或PF3)
凝 血 过 程
第一步:凝血酶原激 活物(Ⅹa)的形成
第二步:凝血酶 (Ⅱa)的形成
第三步:纤 维蛋白(Ⅰa ) 的形成
肝素(heparin)
1916年麦克莱恩(J.McLean) 首次发现具有抗凝血活性的物 质----肝素
应用: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心肌梗 塞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出血并发症少见,是较好的第 二代溶栓药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抗纤溶药)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 变成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临床仅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 出血,如产后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 手术出血。
不良反应少,但应用过量可致血栓,并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抗凝血活性
血流
抗凝蛋白
促凝血活性 凝血因子
纤溶蛋白 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血小板 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栓倾 向






血栓的形成
血栓形成的原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凝血机制的活化。 血栓形成涉及的因素:血流、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

《药理学》血液造血系统药物练习题及答案

《药理学》血液造血系统药物练习题及答案

《药理学》血液造血系统药物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新生儿出血宜选用:A.氨甲苯酸B.维生素KC.酚磺乙胺D.维生素B122.伯氨喹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其红细胞内缺乏:A.腺苷酸环化酶B.磷酸二酯酶C.二氢叶酸还原酶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E.谷胱苷肽还原酶3.肝素过量引起的自发性出血,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对抗:A.叶酸B.维生素KC.止血酸D.鱼精蛋白E.垂体后叶素4.检测肝素是否过量的检测方法:A.测定凝血酶原时间B.测定凝血时间C.定期作血小板计数D.定期测白细胞的数目5.检测双香豆素是否过量,最主要的检测方法是:A.测定凝血时间B.测定凝血酶原时间C.测定血小板数目D.测定血浆中VitK浓度6.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恶性贫血7.用来治疗乙胺嘧啶所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是:C.甲酰四氢叶酸钙A.叶酸B.维生素B12D.硫酸亚铁E.右旋糖酐铁8.对长期使用TMP造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选用哪一药物治疗:A.叶酸片剂B.甲酰四氢叶酸钙注射液C.硫酸亚铁D.维生素B129.双香豆素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宜选:A.鱼精蛋白B.维生素B12C.维生素KD.氨苯甲酸E.链激酶10.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的抗凝血药是:A.双香豆素 C.华法林B.肝素D.链激酶E.双嘧达莫11.肝素的抗凝机制是:A.拮抗维生素KB.抑制血小板聚集C.激活纤溶酶D.加速抗凝血酶III(ATIII)灭活凝血因子IIa、VIIa 、IXa、XaE.影响凝血因子II、VII、IX、X谷氨酸残基的羧化12.对纤维蛋白有一定程度特异性的纤维蛋白溶解药是: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B.链激酶C.尿激酶D.氨甲苯酸E.氨甲环酸13.双香豆素的抗凝机制是:A.抑制血小板聚集B.激活纤溶酶C.阻碍凝血因子II、VII、IX、X谷氨酸残基的羧化D.抑制已形成的凝血因子II、VII、IX、XE.促使ATIII灭活凝血酶IIa14.维生素K的作用机制是:A.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II、VII、IX、X的合成B.竞争性对纤溶酶原激活因子C.抑制纤溶酶D.促进血小板聚集E.抑制ATIII15.香豆素类于下列哪种药物合用作用减弱:A.广谱抗生素B.巴比妥类C.血小板抑制剂D.甲磺丁脲E.水杨酸盐16.治疗缺铁性贫血时,哪项指标正常后才能停用铁剂:A.网织红细胞B.体内铁贮存C.血红蛋白D.去铁铁蛋白E.红细胞17.口服铁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胃酸分泌增多B.胃肠道刺激症状C.嗜睡D.昏迷E.过敏反应18.甲氨蝶呤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选用:A.硫酸亚铁B.叶酸C.红细胞生成素D.甲酰四氢叶酸钙E.维生素C吸收的因素是:19.影响维生素B12A.内因子缺乏B.铁离子C.合用叶酸D.四环素E.浓茶20.恶性贫血的神经症状必须用:A.叶酸B.硫酸亚铁C.维生素B12D.红细胞生成素E.维生素C二、多选题1.有关肝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带大量负电荷B.促使 ATIII与凝血酶的结合C.不能被反复利用D.酶抑制作用与肝素分子长度有关E.降脂作用2.有关双香豆素错误的描述是:A.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B.抑制凝血因子II、VII、IX、X谷氨酸残基的羧化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口服无效E.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II、VII、IX、X也有抑制作用3.可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有:A.维生素KB.链激酶C.肝素D.氨甲苯酸E.双香豆素4.下列哪些是抗血小板药:A.阿斯匹林B.尿激酶C.双嘧达莫D.华法林E.前列腺素5.关于链激酶,错误的描述是:A.激活纤溶酶原B.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C.对形成已久并已机化的血栓也有效D.溶解血栓的同时伴有出血E.对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高6.能竞争性对抗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促凝血药是:A.氨甲苯酸B.氨甲环酸D.叶酸E.维生素KC.维生素B127.维生素K可用于哪些疾病所引起的出血:A.梗阻性黄疸B.慢性腹泻C.新生儿出血D.香豆素类过量E.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8.可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抗贫血药是:A.硫酸亚铁B.叶酸C.维生素CD.右旋糖酐铁E.维生素B129.关于铁剂,正确的是:A.以亚铁的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B.抗酸药,四环素有利于铁的吸收C.浓茶有碍于铁的吸收D.维生素C,果糖不利于铁的吸收E.铁的转运需转铁蛋白来进行10.叶酸主要用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D.叶酸对抗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用于恶性贫血E.与维生素B12的药理作用有:11.维生素B12A.维持细胞分裂及神经组织髓鞘的完整B.促进某些氨基酸的互变C.使同型半胱氨酸转变为甲硫氨酸D.促使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为琥珀酰辅酶AE.促进叶酸的循环利用12.右旋糖酐的特点是:A.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B.排泄较快,体内存留时间短C.促进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D.无毒,无抗原性E.渗透性利尿作用13.有关新抗凝的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可被保泰松从血浆蛋白的结合部位中置换出来B.并用苯巴比妥可使其代谢加快C.可抑制凝血酶原的生成D.在体内外均有抗凝血作用E.过量自发性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三、填空题:1.新生儿出血应首选( ),钩虫病引起的贫血应首选( ),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用()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十四章:血液及造血系统 药理
• 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常福厚

200.4.11.5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抗贫血药
•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或血红 蛋白长期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现象。常见 的贫血有:
• 1、缺铁性贫血
由于血液损失过
多或铁盐吸收不足所致,患者红细胞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动学】
• 吸收入肠粘膜的铁,一部分氧化成Fe2+ 与去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而储存,另一 部分吸收入血,转变成Fe3+与转铁蛋白 结合后输送至造血组织,释出血供造血 或储存,而释出的转铁蛋白恢复其转铁 功能。当转铁蛋白饱和后,吸收即停止, 未吸收的铁随大便排出。吸收后的铁通 过肠粘膜细胞脱落排出体外,部分铁还 可通过胆汁、尿液、汗液而排出体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叶酸
• 叶酸是由喋啶核、对氨苯甲酸及谷氨 酸构成。叶酸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 中,其中以酵母、肝及绿叶蔬菜中含量 最多。不耐热,长时间烹煮可被破坏。
【药理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叶酸被还原成N5甲酰四氢叶酸,后者作 为甲基供给体,使维生素B12转变成甲基 B12,而自身转变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 作为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传递一碳 基团,形成嘌呤和嘧啶而合成核苷酸。 其中包括: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及某些氨基酸的互变。叶酸缺乏,核苷 酸特别是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受阻,细 胞有丝分裂发生障碍,影响血细胞发育, 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叶酸缺乏,还能 使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受损,引起胃炎和 舌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不良反应】
• 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引起腹部不 适、腹痛、腹泻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刺 激性。有时发生便秘,这是因铁和硫化 氢生成硫化铁,减少了硫化氢对肠壁刺 激作用的结果。
• 【急性中毒】小儿误服1g以上铁剂可引 起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休克、 血性腹泻,甚至死亡。解毒办法是用磷 酸盐或碳酸盐洗胃,胃内给予去铁胺与 铁结合以减轻铁的毒性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 作为补充疗法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巨幼 经细胞性贫血,与维生素B12合用效果更 好。对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 等所致异彩幼红细胞性贫血,因二氢叶 酸还原酶被抑制,应用叶酸无效,需用 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对维生素B12缺乏 所致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治疗,可纠 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理作用】
• 2、促进FH4类辅酶的循环利用 细胞内 储存的叶酸805是N5甲酰四氢叶酸,它在 B12的参与下生成甲基B12和FH4。此反 应同时也将B12的甲基转给同型半胱制定 酸生成蛋氨酸即甲硫氨酸。若B12缺乏, 此转甲基反应就会受阻,叶酸的循环利 用受到影响,结果产生与叶酸缺乏相同 的症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维生素B12
• 维生素B12为含钴复合物,广泛存在 于支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药用维 生素B12有氰钴胺、羟钴胺、硝钴胺等。 体内具有辅酶活性的维生素B12有甲钴铵 和5‘脱氧腺苷钴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动学】
• 口服维生素B12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 因子结合,才能免受消化液破坏进入空 肠,再与微绒毛上的特殊受体结合进入 细胞内,释出内因子和B12,B12即转入 血中。当胃粘膜萎缩而致内困子减少时, B12吸收减少引起恶性贫血。B12吸收后 大部分储存于肝内,超过肝储存能力时 随尿排出体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理作用】
• 3、B12能促进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甲基 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而参与三羧酸循环, 保持有鞘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维生 素B12缺乏,上述转变受阻,合成异常脂 肪酸进入脑细胞,引起神经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和其他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也用于神经炎、神经萎缩、 神经痛等、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 贫血、小儿生长发育不良、牛皮癣、日 光性皮炎等的辅助治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作用与用途】
• 吸收至骨髓的铁首先吸附在有核红细胞 上,然后进入细胞风的线粒体与原卟啉 结合形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 血红蛋白而发挥作用。
• 临床主要用于因月经过多、消化道 溃疡、痔疮等慢性失血性贫血,营养 不 良、妊娠、儿童生长期所引起的缺铁性 贫 血 。 连 服 2~3 周 即 可 改 善 症 状 , 治 疗 10~15日网织红细胞达到高峰,2~4周期 性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对重度贫血需用 药时间较长才能恢复。
小细胞低血色素性,此病在我国较多见。
•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因叶酸或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红细胞呈大细胞、
高血色素性,白细胞及血小板亦有减少
及形态异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贫血
•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因感染、药物、 放疗等多种因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导致工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 生障碍性贫血较难治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理作用】
• V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 整所必须的辅酶,并参与体内多种生化 反应。
• 1、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B12 是尿嘧啶脱氧可行性苷酸甲基化生成胸 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过程中的辅酶,dTMP 参与DNA的合成,B12缺乏时,DNA和 蛋白质合成受阻。
• 抗贫血药主要用于贫血的补充治疗。 应根据贫血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酸亚铁、枸橼酸铁 铵和右旋糖酐铁等。
• 【药动学】口铁服剂铁剂必须还原成Fe2+后 才能以被动转运方式在小肠上段吸收, 少部分以主动转运吸收。维生素C、胃酸、 果糖、半胱胺酸等还原性物质,有助于 Fe3+变成Fe2+,促进铁的吸收。鞣酸、 磷酸盐、抗酸药等可使铁盐沉淀,妨碍 吸收。铁盐能与四环素形成络合物,互 相影响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