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的听课记录范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的听课记录范文全文共4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的听课记录范文篇1“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填写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寻找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巩固数的含义、数位、数的读与写等知识;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数的顺序,掌握一些排列规律。
根据教材的编排思路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更加明确,我安排了“两次观察”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次是观察没有填完整的数目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
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
整堂课的教学下来,发现孩子的差距很大,填完表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我考虑可以利用课前时间带领孩子填表,课堂上把重点放到观察规律,运用规律,拓展思维上。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的听课记录范文篇2《数的顺序》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填写“百数表”,来加深对以内数的认识,并能说出排列顺序和规律。
“百数表”看似简单,实际里面隐藏这许多的数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1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15篇一、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二、授课时间:[具体时间]三、授课地点:[教室地点]四、授课内容:1 - 5的认识。
1.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动物园里动物的图片,有1只大象、2只长颈鹿、3只猴子、4只孔雀、5只小兔子。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数出每种动物有多少只吗?”- 学生们积极回答,课堂气氛活跃。
2. 新授。
-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 - 5的数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每个数字。
- 利用小棒,教师展示1根小棒表示数字1,2根小棒表示数字2,依次类推,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 请学生上台用小棒摆出相应的数字,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
3. 练习。
- 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
例如,3个苹果对应数字3。
- 发放练习纸,上面有一些简单的写数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课堂小结。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1 - 5这几个数字,强调数字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听课记录2。
一、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二、授课时间:[具体时间]三、授课地点:[教室地点]四、授课内容:比多少。
1. 情境创设。
- 教师拿出3个苹果和2个橘子,放在讲桌上。
问学生:“同学们,看看老师这里的苹果和橘子,哪个多,哪个少呢?”- 学生们开始观察并思考。
2. 新授。
-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将苹果和橘子一个对一个地摆放,发现苹果多一个。
- 引出“多”“少”“同样多”的概念,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解释。
- 展示课本上的小猪和木头、小兔和胡萝卜的图片,让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3. 课堂活动。
- 请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些不同数量的学具(如小方块和小圆片),让他们互相比较多少,并说出结果。
- 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 巩固练习。
-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数量的图形,如4个三角形和3个圆形,让学生判断哪个多,哪个少。
- 布置课后作业:回家找一找家里哪些东西可以比较多少。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15篇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15篇部编版1. 数字1和2的认识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数字1和2,我们首先学习了数字1,老师告诉我们数字1是最小的数字,它只有一条竖线组成。
接着,我们学习了数字2,数字2有两条竖线组成,我们通过看图和认读来巩固对数字2的认识。
2. 数字3和4的认识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字1和2,今天继续学习数字3和4。
数字3由一条竖线和两条横线组成,我们通过练习书写和数图认读的方式熟悉数字3。
接着,我们学习了数字4,数字4由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组成,我们通过讲解和练习巩固了对数字4的认识。
3. 数字5和6的认识今天我们将学习数字5和6,数字5由一条竖线、两条横线和一个倾斜线组成。
我们通过观察数字5的形状,学习了如何正确书写数字5。
接着,我们学习了数字6,数字6由两条竖线、一条横线和一个弧线组成,我们通过数图认读和练习巩固了对数字6的认识。
4. 数字7和8的认识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字5和6,今天继续学习数字7和8。
数字7由一条竖线、两条横线和一个斜线组成,我们通过观察和书写练习来熟悉数字7的形状。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数字8,数字8由两条竖线、两条横线和一个闭合的弧线组成,我们通过数图认读和练习来巩固对数字8的认识。
5. 数字9和0的认识今天我们将学习数字9和0,数字9由一条竖线、两条横线和一个弧线组成,我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书写来学习数字9的形状。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数字0,数字0由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组成,我们通过数图认读和练习来熟悉数字0的形状。
6. 数字的比较与排列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字1-9和0,今天我们将学习数字的比较与排列。
我们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训练我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数字的升序排列和降序排列,通过练习巩固了对数字排列的理解。
7. 数的合并与拆分今天我们将学习数的合并与拆分,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数图认读来训练我们的合并和拆分能力。
合并是将两个数字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数字,拆分是将一个数字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数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文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文3篇【导语】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而在听课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文3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0》,就一个10,应当说内容是比较单调、枯燥无味的,但是在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气氛很高,教学成效较好,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控对10的认识、和10的组成及10之内的数字结构。
本节课的亮点。
一、教材处理得比较好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从温习到新授到练习都过渡得自然,在新授部分,教师通过视察挂图、现场人数、自己的双手等活动进行教学10的认识,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切身认识10;在练习部分,教师也设计了多种练习情势,有分铅笔,有玩游戏等练习,练习的多样性,能使学生从不同方面,知道、认识新学的内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评判处理得好。
评判有自评、互评、教师评。
在这节课的评判中,教师发挥了评判的功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不断上升,学生参与度较高。
如在学生答对题时,给予掌声鼓励;在学生表现得不错的时,教师很自然地竖起拇指给予夸奖鼓励或是嘉奖小红花;在一些地方,如学生书写10时,写得不是很好,教师不是一口否认,而是挑个好看点给予夸奖,再要求学生回去要认真练习写“10”。
我认为这些评判是非常恰当、公道的。
不像一些课堂整节课的评判很少,或是只要学生答对一个问题,就全班同学鼓掌齐说:你真棒或你真厉害。
这样浪费时间不说,还会弄得物极必反。
三、数字故事导入,促使教学成效的提升。
教师利用小学生比较爱好听故事这一特点,在两部分使用了编故事进行教学或练习,我认为,这样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
同时教师还通过故事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9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大很大,看不起别人这种自豪自满的不良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本次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主要讲授“数量的大小”。
老师在上课前充分准备,以乐趣的方式和孩子们互动,让孩子们对数学更有兴趣。
首先,老师利用一些与孩子们熟悉的物体,如图形、动物、水果等来开展数量的大小比较。
老师先出示几类物体,然后要求学生将它们按照数量从大到小排列,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很快的完成这一项任务,老师也表扬学生们反应敏捷。
接下来,老师将不同物体的数量相加,要求学生通过演算法来进行计算,老师把计算过程用动画形式展示,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回答问题,老师也给予鼓励。
再次,老师展示了一些从小到大的数字,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的大小来排列,孩子们能够正确的完成这一任务,老师也表示很满意。
最后,老师通过举例子让孩子们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并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看法。
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孩子们积极参与,有的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有的孩子用动作来表达,老师也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次听课,孩子们对数量的大小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拓宽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有了新的进步。
本次听课让孩子们收获颇多,也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老师也很满意孩子们的表现。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上下前后》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上下前后》一、核心素养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方向感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并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如上下、前后,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二、新课导入教师行为:1.情境创设:教师手持一个小熊玩偶,站在讲台上,提问:“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小熊,如果老师把小熊放在讲台上,那么小熊是在老师的哪里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上面”。
2.引入课题:“非常好,同学们说得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特别是上下和前后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进入《位置:上下前后》的学习吧!”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手中的小熊玩偶,并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听到教师的提问后,学生纷纷举手,尝试用“上面”来描述小熊的位置。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简单的提问,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示范讲解:教师使用教室内的物品(如黑板、课桌、椅子等)作为教具,边演示边讲解上下、前后的概念。
例如,指着黑板说:“黑板在教室的前面,我们的课桌在黑板的后面。
”2.互动练习: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根据教师的指令(如“站在老师的前面”、“走到椅子的后面”等)进行位置移动,同时要求其他学生用“上下前后”的词汇描述他们的位置变化。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包含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或卡片,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摆放出具有上下、前后关系的图案,然后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解释。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互动练习,按照指令准确移动位置。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讨论,合作完成图案的摆放,并勇敢地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解释。
过程点评:通过示范讲解、互动练习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上下、前后的概念,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方向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解决问题(8和9)》听课记录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解决问题(8和9)》听课记录完整标题: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解决问题(8和9)》听课记录核心素养:•运算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8和9的加减法运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运用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问题、推理判断。
新课导入一、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一幅与8和9加减法相关的生活情境图(如:树上有8只鸟,飞来了2只;或者盘子里有9个苹果,吃掉了3个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与8和9加减法有关的问题吗?”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尝试从图中提取数学信息,并尝试提出与8和9加减法相关的问题,如:“现在树上一共有多少只鸟?”“盘子里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过程点评:教师以生活情境图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提问,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教学过程二、教师行为:1.问题解析:教师选取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明确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2.建模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即列出8或9的加减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3.结果验证:教师鼓励学生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问题情境进行对比验证,确保答案的合理性。
4.拓展应用:教师再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1.认真倾听教师的问题解析,理解问题的本质。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
3.与同学交流计算结果,共同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4.积极参与拓展应用环节,独立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思路。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和验证结果,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的组成》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组成》听课记录核心素养:•数的组成与分解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思维活动,掌握6和7的组成与分解,理解数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索6和7的组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导入一、教师行为:1.展示一些实物或图片,如6个苹果和7个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我把这些水果分一分,可以怎么分呢?比如,我可以把6个苹果分成几部分?”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6和7的组成,看看它们可以怎样被分解成不同的部分。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展示的实物或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积极准备参与新课学习。
过程点评:教师以实物或图片为载体,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顺利导入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二、教师行为:1.直观演示:使用教具(如小棒、圆片等)进行6和7的组成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明确组成的意义。
2.动手操作:分发教具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将6和7分解成不同的两部分,并记录下来。
3.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组成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异同点。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6和7的所有组成方式,强调有序思考和全面性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理解组成的意义。
2.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尝试将6和7分解成不同的两部分,并记录结果。
3.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组成方法,听取并学习他人的不同思路。
4.认真总结归纳6和7的所有组成方式,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逐步掌握了6和7的组成方法。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一)今天上数学课,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加法和减法的内容。
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加数,然后让我们算出它们的和。
我仔细地数了一下,然后大声回答说答案是7。
老师夸奖了我一下,接着又写下了一个减法运算。
我算了一下,得出的答案是4。
老师告诉我们,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加在一起,而减法则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我听得很认真,觉得这个课程很有趣。
接下来,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自己做。
题目很简单,但是我还是很仔细地一步一步地计算,确保没有出错。
答题的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就到了下课时间。
我觉得今天的数学课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更加喜欢数学了!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二)今天我们上数学课,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形状和图形的知识。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正方形,告诉我们它有四个边和四个角。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也是直角。
接着,老师教我们如何画一个正方形,并且要求我们按要求写下相应的图形名称。
我认真地跟着老师的步骤画了一个正方形,并在旁边写下了“正方形”这三个字。
随后,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圆形。
他说圆形没有直角,而是一个没有边的图形。
我仔细观察了圆形的形状,确实是没有直角的,看起来很圆润。
老师又要求我们用画图工具画一个圆形,并写下相应的图形名称。
我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感觉自己的画画水平有所提高。
今天的数学课很有趣,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学会了正方形和圆形的特点。
我觉得数学不再是一门难懂的学科,而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知识。
我期待着下一节数学课,希望能继续学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听课记录是老师们在听其他老师的课时书写的听课笔记和课后总结。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好的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1】教学过程简记: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字了,黑板上的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请同学们把手举起来,哪只是你的左手?哪只是你的右手?它们可以帮助你做什么?请说出左、右手有什么作用。
2、在我们身上,像这样分左右的朋友很多,请同学们摸一摸,说一说。
3、游戏(机器人听指挥)。
要求:听指挥,做动作。
(1)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
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
(2) 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3) 拍拍你的右腿(4) 左手拍左腿(5) 右手摸左耳朵4、学生互问互答如:我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要求自己再完整地说一遍。
5、找朋友的游戏。
甲学生:每排从右数第4个是我的好朋友。
乙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第一排、第三排向右转,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你们握的都是右手吗?为什么?6、游戏(同动作和反动作)三、巩固练习(图片出示)从左数我排第三,从右数我排第四,我们这排一共有多少辆车?四.全课总结评析:这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可是要上好并不容易。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左、右”这节课的内容贯穿在一个又一个的游戏活动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平等,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也能适时把学生的心收回来。
从这节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朋友和一群小朋友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的美好画面,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的是,学生在做脚下动作时,大家没法看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
不能很好地进行点评。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除了让学生学会表达,更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这节课中,罗老师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认真仔细地听讲,能紧紧抓住学生认真仔细听讲这一细节进行教学。
一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一年级下册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年级下册听课记录听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课程名称:数学授课教师:XXX老师听课地点:一年级(X)班教室学生人数:XX人听课内容摘要:1.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加减法运算,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切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书写数字,强调正确的姿势和笔画顺序,并通过练习和评价,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4. 教师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的运算,通过小组合作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所学内容,并进行练习。
教学评价:1. 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的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实物、图片、游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4.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发现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听课建议:1.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加法和减法》听课记录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加法和减法》听课记录一、标题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加法和减法》二、核心素养•运算能力:通过复习加法和减法,巩固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提高运算准确性和速度。
•逻辑思维:在解决加减法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新课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几组加减法算式卡片,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加法和减法的知识,今天我们要一起进行一次总复习。
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吗?谁能举个例子说说看?”学生活动:学生被教师手中的卡片吸引,纷纷举手回答。
有学生举例说:“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加在一起,比如3+4=7;减法就是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比如7-4=3。
”过程点评:教师以直观的教具和简单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后续的复习活动做好了铺垫。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加法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出示一系列加法算式,包括简单的个位数相加和进位加法,让学生快速口答答案。
2.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运算法则,如“个位加个位,满十进一”。
3.设计“加法小能手”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上台解答加法题目,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最后评出优胜组。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加法口答和竞赛,通过团队合作和个人努力,巩固了加法运算技能,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口答、竞赛等,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复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通过总结运算法则,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数学思维框架。
二、复习减法教师行为:1.教师出示一系列减法算式,包括简单的个位数相减和退位减法,让学生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运算法则,如“个位减个位,不够借一当十”。
3.设计“减法小达人”游戏,学生两两一组,一人出题一人答,答对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5篇以下是五篇为一年级上册数学自创的听课记录:听课记录一:数字世界的初探今天,老师带领学生们进入了数字的世界。
通过生动的动画和故事,学生们学习了如何正确地书写数字0-9,并初步理解了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数量。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争相回答问题,展现出了对数字浓厚的兴趣。
听课感受:数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老师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课记录二:加法的魔法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加法的魔法。
通过用故事和实例来讲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学生们逐渐理解了如何将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加法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听课感受:加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加法的基本技能,展现出了数学教学的魅力。
听课记录三:图形的秘密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们探索了图形的秘密。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点,学生们逐渐了解了图形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听课感受:图形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轻松地掌握了图形的相关知识。
听课记录四:生活中的数学——长度与重量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向学生们介绍了长度和重量的概念。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和重量,学生们逐渐理解了如何使用数学来描述和比较物体的属性。
听课感受: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听课记录五:时间的奥秘本节课,老师向学生们揭示了时间的奥秘。
通过讲解时钟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们逐渐理解了如何读取时间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上册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上册数学听课记录(上册)第一课:数的认识这节课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数。
她告诉我们,数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的。
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量。
然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物品,要我们用数字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我们听了老师的解释后,都明白了数的概念。
第二课:数的序数在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数的序数。
她告诉我们,序数是用来表示事物在某个顺序中的位置的。
老师举了一些例子,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让我们明白了序数的概念。
我们随后进行了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课:数的比较在这节课上,老师教给我们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她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来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数的比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课:数字0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数字0。
她告诉我们,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表示没有物品或没有数量。
老师通过一些实例让我们明白了0的意义。
我们随后做了一些练习,练习使用0进行计算。
第五课:加法在这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她告诉我们,加法是两个数的合并,可以用加号表示。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加法的例题,让我们动手解决。
我们很开心地发现,通过加法,我们可以得到更大的数。
第六课:减法这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如何进行减法运算。
她告诉我们,减法是找出两个数的差,可以用减号表示。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减法的例题,让我们动手解决。
我们学会了用减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第七课:加减法的综合运用在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加减法的综合运用。
她告诉我们,通过加减法,我们可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带有加减法的综合题,让我们动手解决。
通过这次练习,我们掌握了加减法的综合运用。
第八课:数的组成这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数的组成。
她告诉我们,一个数可以由几个数字组成。
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数字的组合,让我们找出组合后的数。
我们进行了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一、教学内容:本课中,老师主要教授了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数字0-5的认知和认读,包括数字的写法、数量的理解以及数目的认读。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能够在课后掌握数字0-5的外形及数量,并能够正确识读这些数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书写数字0-5,并能够正确念出这些数字;2. 能够正确识读0-5的图形形式;3. 能够简单应用数字0-5进行数量的对比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在课前,老师进行了数字0-5的图像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图形来熟悉数字的形态。
2. 导入老师通过幼儿园老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熟悉数字0-5的外形,然后引导学生念出这些数字。
3. 新课呈现老师通过数字卡片逐个展示数字0-5,辅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或对比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数字代表的数量。
4. 讲解老师结合数字卡片和计数棒,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计数运算,并举例说明数字0-5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应用练习。
5. 练习老师设计了多样性的练习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数字0-5的书写和识读能力。
6. 总结在课堂的老师进行了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练习以巩固知识。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老师通过数字卡片、计数棒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趣味性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字0-5的书写和认读。
五、教学效果: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在数字0-5的书写和识读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与建议:老师指出,学生对数字0-5的书写和认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巩固练习,家长要配合老师,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认读数字,并进行相关的锻炼练习。
老师也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化对数字认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更多形式的数字运算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一、标题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二、核心素养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具体实物和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识别、表示并理解1-5这五个数的实际意义,为后续的加减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新课导入教师行为:1.情境创设:教师展示一幅包含1-5个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画(如1只小猫、2只小鸟、3朵花、4个苹果、5个气球),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每种物品的数量。
2.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到图上有哪些东西?每种东西有多少呢?谁能用数字来表示它们?”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积极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尝试用数字1-5来表示图画中的物品数量。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画和贴近生活的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1-5数的认识这一新课内容,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逐一讲解: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5,结合实物或手势,详细讲解每个数字的含义和写法,引导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2.动手操作:分发小棒、积木等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摆放物品来加深对1-5数的理解。
3.游戏互动:设计“听数取物”、“数字接龙”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1-5数的认识和书写。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和游戏互动,通过多感官体验加深对1-5数的理解和记忆。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1-5数的认识和书写,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1-5的认识- 1:表示一个物体(如1只小猫) - 2:表示两个物体(如2只小鸟) - 3:表示三个物体(如3朵花) - 4:表示四个物体(如4个苹果) - 5:表示五个物体(如5个气球)二、数字书写示范- 展示1-5的规范书写格式,引导学生模仿书写。
一年级上册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减混合》听课记录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减混合》听课记录完整标题: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减混合》听课记录核心素养:•运算能力:通过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理解运算顺序。
•逻辑思维:在解决加减混合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新课导入一、教师行为:1.创设情境: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画或图片,如“小猫吃鱼”的故事,小猫先吃了3条鱼,后来又吐出了1条,问小猫现在手里有几条鱼?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猫算算它现在手里还有几条鱼吗?这个问题里涉及到了哪两种运算呢?”学生活动:1.观看动画或图片,被故事情节吸引。
2.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提出这是一个涉及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问题。
过程点评:教师以生动的情境导入新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过渡到加减混合运算的主题,为新课学习做了良好铺垫。
教学过程二、教师行为:1.讲解概念: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强调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2.示例讲解:通过具体例题,如“5 + 2 - 1 = ?”,边讲边做,展示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3.实践操作:分发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4.互动讨论: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集体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适时点评。
学生活动:1.认真听讲,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积极参与例题的学习,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模仿练习。
3.独立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遇到困难时尝试自己解决或寻求教师的帮助。
4.在互动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收获。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知识的讲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例题讲解、实践操作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解题策略的引导。
一年级听课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小学一年级教室活动主题:一年级数学课堂实践与反思活动组织者:一年级教研组参与人员:一年级全体教师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一年级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年级教研组决定开展本次听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活动流程1. 听课环节2. 评课环节3. 研讨环节4. 总结与反思三、活动内容1. 听课环节本次听课活动选取了张老师执教的《认识数字1-5》一课。
张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评课环节听课结束后,教研组进行了评课活动。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评课意见:(1)张老师的教学态度认真,课堂组织有序,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张老师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能够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研讨环节在研讨环节,教师们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以下是研讨的主要内容:(1)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们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本次听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总结与反思:(1)教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听课、评课、研讨,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
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
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
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
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
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
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
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
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
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范文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范文5篇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范文一、情景引入小朋友,你最喜欢看哪些动画片?(蓝猫、天线宝宝)我也很喜欢看蓝猫。
电视里每天晚上几点钟播放?(8点)8时在钟面上怎么表示呢?二、认识钟面这是一个钟面,哪根针是时针,哪根针是分针,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钟面上还有些什么?(1―12,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许多大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大格里面还有小格,看见了吗?待会儿我们再仔细研究。
现在谁会用这个钟面拨出8时?对吗,你是怎麽知道的?蓝猫播完之后是什麽节目?(天线宝宝)这时是几点?(8:15)晚上8:15分我们收看天线宝宝,早晨8:15我们在干什么?现在钟面上是8时,再走多少分就是8时15分?谁会拨出8:15分?注意: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我们一起往下数1,2,3,……15。
现在时针走过几,分针走了3大格共走了多少分,就是8时15分。
再看一遍。
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钟,感受一下,刚才这段音乐正好是一分钟,分针走了一小格,走2小格呢,20小格,30小格呢?一格一格地数太麻烦,还可以怎样数?(5个5个地数:5、10、15……)你会往下数吗?打开书81页,把数的结果填上去。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分针走完一圈也就是走了多少分?只要会数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我们就能很快认识时间。
三、认识时间1、出示9:05分的钟面。
现在是几时,你是怎麽知道的?9时5分在电子钟上这样写9:05。
因为分针只走了5分钟,还没有超过10,在表示几十分的这一位用0来表示。
所以写成9:052、出示6:25分的钟面。
你会写吗?―――时――――分电子钟怎样表示――――:――――3、再来写几个。
完成82页做一做第一题。
电脑里还有一些钟面,你会认吗?4、出示4:15分的钟面。
现在几时几分,分针正好指着3,比较容易。
出示9:15分的钟面,如果分针正好指在小格里,会认吗?怎样数小格呢?(5,10,15,再走一格16、17、18、19)小朋友真仔细,连小格也数得很好,这几个钟面也要仔细看,你会认吗?5、完成82页做一做第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点评: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四边形四条直的边四个角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总评: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3 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
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
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7, -0.5, 0, 6, +1.5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例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0 4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习及解答(略)附(部分板书)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相反相反分居原点两侧到原点距离相等通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愿所有的人开心快乐!!!!状元妈妈谈育子:亲子阅读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图)...***讲课,台下家长认真记录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就习惯坐了,这样到了小学才会习惯一节课45分钟...智力虽然教高等数学,但是张老师喜爱阅读...有限,特地带了折叠椅来听课的谢欣妈妈说,自己的...知名教师送教上门云南700余名山村教师受益...黄世忠,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引出小学高年级关于数学中位数的教学示范课时...700多名大学生则在仔细地记录着黄老师的授课方法。
前...谦逊地当起了小学生。
边专心听课,边认真笔记,听到精彩之处...- 网络教育平台(幼儿--高中阶段)...教学课件,以生动活泼的专题形式对小学语文、数学中的重点进行讲解。
课件中实时记录了老师的声音、板书轨迹、动画...听到老师细致的讲解,并能在听课之后马上进入练习部分,检验一下...不怕你提意见就怕你不来学校请来家长当督导...正式上岗。
昨天,金阊区实验小学迎来了首批家长督导们...想到些什么,她都会认真地记录下来。
姚女士说,她是...昨天和女儿一起上了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课,每个老师...家长不仅可以坐在教室里听课、还可以随时翻看任课...正略一品系列之四:学经济的人比较爱管闲事...数学系的,同班同学,一起去听课的。
当然听了课以后...工作的。
赵民:当时你的数学基础肯定也是有帮助的...可以写。
你只要认字,你小学的时候总写过作文吧...思想吧,你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就跟卡拉OK一样...小学老师与学生签学习契约就教学内容谈判...签约学习的由来,平三小学科研室主任商凌鹂给记者...男孩,学习成绩优秀,尤其是数学成绩。
但有段时间,帆...他进行考核,以便合理安排听课时间,不与签约学习发生...契约一般保存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一旦学生和教师在...潘小娥:所有学生都是我的心头肉、窗台花...一次,还让值勤生们详细记录我的作业情况,看到我一...几个星期下来,期中考试数学拿了89分,而之前我很少...被安排教数学,原本以为小学数学不过小菜一碟,可当...可不是那么简单。
随堂听课,课后帮着总结,指导备课...一位中学校长的日记:为了教师的成功...培养工程,其中奎文区幸福街小学就占了两位:数学教师孙颖,语文教师颜诺...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我想,学生听课的参与度要高得多,因为他们...老师的课堂,观察学生的参与,记录教师的教学环节,研究课堂...升学衔接传递好学业的接力棒...极大,主要学科从原来的语文、数学两门学科上升到了七门。
而且...学生一时适应不了。
另一方面,小学时每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教学方式中过渡。
培养学生主动听课,记录笔记的习惯,并教导学生养成...教师思想表现总结...3节以上。
每周都有校委的调动听课也就是不打招呼,随时抽听各学科...反思总结提高。
教师每日一篇拓展记录,录下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每周...语文教师10人,其中4人为中师,数学10名有3位是中师1名是非师资...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的体积)(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不对的给予指导。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
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
3.交流汇报。
(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2)通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7. 练习(口答)(1)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 一个圆锥体积是15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四)、运用公式,拓展训练1.教学“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