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课件
合集下载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在德意志联邦中,普鲁士和奥地利是最大的两个公国。它们为了扩大地盘, 称王称霸——强化军阀统治,扩充军队——培养“忠顺”臣民,称霸政策效 劳的仆役和士兵——重视国民教育。 其重视国民教育的举措主要有:
⒈颁布义务教育法:
(1)萨克森公国在1557年、1580年两次公布义务教育法令; (2)魏玛公国于1619年明确规定8-12岁儿童均需入学。 (3)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在1763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令,并规定国家
路德派教育:在宗教改革过程中,路德派就建立和发展初等学
校——德意志学校的前身,也建立了拉丁中学和文法中学——文 科中学的前身;宗教改革后,路德派又迅速控制了德国的大学, 使大学成为新教教义的宣传地。
虔信派教育:虔信派也很重视并坚持教育工作,他们着重于发
展德国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据统计,到十八世纪初叶,在普 鲁士公国由虔信派开办的学校就达两千多所。虔信派教徒佛兰克 (1663-1727)在哈勒地方,开办了贫民免费学校、孤儿院、初 等学校、拉丁学校和师范学校,使哈勒出现了地方教育体系。
⑵学习宗教教义,读、写、算水平低,管理 松弛,学生众多,质量低下;
⑶男女分校,实行严格隔离。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十八世纪初,手工工场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教育提 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实科中学应运而生。德国实科中学比英国和法 国实科中学早一个世纪。
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管理教育。5—12岁儿童必须入学,否则罚其父母。设立学校要经国 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观察。
在世界教育史上,德国最早实施强迫义务初等教育; 西欧教育史上,将学校教育的管辖权从教会转归国家的开端。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在德意志联邦中,普鲁士和奥地利是最大的两个公国。它们为了扩大地盘, 称王称霸——强化军阀统治,扩充军队——培养“忠顺”臣民,称霸政策效 劳的仆役和士兵——重视国民教育。 其重视国民教育的举措主要有:
⒈颁布义务教育法:
(1)萨克森公国在1557年、1580年两次公布义务教育法令; (2)魏玛公国于1619年明确规定8-12岁儿童均需入学。 (3)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在1763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令,并规定国家
路德派教育:在宗教改革过程中,路德派就建立和发展初等学
校——德意志学校的前身,也建立了拉丁中学和文法中学——文 科中学的前身;宗教改革后,路德派又迅速控制了德国的大学, 使大学成为新教教义的宣传地。
虔信派教育:虔信派也很重视并坚持教育工作,他们着重于发
展德国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据统计,到十八世纪初叶,在普 鲁士公国由虔信派开办的学校就达两千多所。虔信派教徒佛兰克 (1663-1727)在哈勒地方,开办了贫民免费学校、孤儿院、初 等学校、拉丁学校和师范学校,使哈勒出现了地方教育体系。
⑵学习宗教教义,读、写、算水平低,管理 松弛,学生众多,质量低下;
⑶男女分校,实行严格隔离。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十八世纪初,手工工场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教育提 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实科中学应运而生。德国实科中学比英国和法 国实科中学早一个世纪。
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管理教育。5—12岁儿童必须入学,否则罚其父母。设立学校要经国 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观察。
在世界教育史上,德国最早实施强迫义务初等教育; 西欧教育史上,将学校教育的管辖权从教会转归国家的开端。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
第六章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1)

华 滋 华 斯
• 华兹华斯 (1770——1850) 的《抒情歌谣集 序》被称为是英 国浪漫主义艺术 的纲领和宣言。
《抒情歌谣集》序言:
第一、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 第二、关于诗歌的语言问题 。 第三、关于诗歌的本质问题。
最后,华兹华斯在《序言》中还对诗人的特 殊才能作了解释。
恶魔派:
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进行批评, 称 “桂冠诗人” 骚塞是叛徒。为此骚塞称拜伦、 雪莱是 “恶魔派”。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 用,它象征积极反现实的斗争。 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 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 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 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恶魔派的代表是拜伦和雪莱。
• 约翰·济慈 (1795——1821) • 《夜莺颂》、《秋 颂》、《希腊古翁 颂》;
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司各特,其代表作 《艾凡赫》。
• 英国小说家 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 代表作《艾凡赫》 理查王 艾凡赫 瑞贝卡
• 其小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情节惊险离 奇,场面五彩缤纷,人物非凡奇特,可说是浪 漫主义的历史小说,为欧洲19世纪后期的社会 小说开辟了道路。巴尔扎克、雨果、萨克雷、 狄更斯、普希金都受到他的影响。
•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 漫派小说家,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 对象。 • 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 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 自然”的主张。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 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 强烈的主观性。 •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 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 说的创造。
第六章 哲理法学派

三、法的产生、本质与分类
• (一)法的产生
• 人的意志本性是自由,但自由的实现有一个过程,不 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康德把人的自由分为三 个阶段:野性的自由、法律下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或 真正的自由(目的国)。
• 野性自由的缺陷使得人们想要放弃野性自由,通过签 订社会契约,建立一种权力机构,谋求某种秩序,摆 脱野蛮进入文明。此时的最佳境界就是以法律为最高 权威的公民社会,及法治社会。 • 法基于自由而产生,目的是为了限制人的野性自由以 改变人实际上的不自由,从而使人人在实际上获得自 由。
(二)法的本质和特点
• 法律本质上是道德律,是以外在的强制限制个人滥用 自由的一种特殊形态的道德律。 • 可以分为法律的法则和伦理的法则,一种行为与前者 一致就是它的合法性,与后者一致就是它的道德性。 只靠前者是不够的,还需要后者。
法的定义
法律的基本含义是权利,法学是“权利科学”。
权利可以分为先天权利和后天权利,前者是人的理性 赋予的,不证自明的,是一种理性的假设;后者是法 律规定并保护的。
第六章 哲理法学派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康德的法律思想
• 第三节 黑格尔法律思想
• 第四节 晚期哲理法学
第一节 概述
• 一、什么是哲理法学? • 广义:法哲学
• 狭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个独立的法学流派。仅指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法律思想(早期哲理法学),以及由之 产生的新康德主义法学和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晚期哲理法 学—现代)。
初级法治国——法治世界
• 初级法治国的特点:
• 1、法律至上;
• 2、人与人的关系:自由、平等、独立
• 3、体质必须是共和制,三权分立并制衡。
• 法治世界——永久和平实现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ppt课件

材料一: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 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 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853年 英国在印度修建的第一 条铁路通车
法国人出资修建苏伊士运河
材料二:英国对印度造福无穷,全国都为此 对英国表示感谢,英国给了我们秩序,给 了我们铁路,而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欧洲教 育的无价之宝。 ——巴纳吉《印度国大党成立大会开幕词》
衰落原因
① 财富被挥霍被浪费 ② 未能转化为资本 ③ 未能推动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1588年英西海战
17—20世纪初: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活动:
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在英国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 聚宝盆的地位从此确定,被誉为“帝国皇冠上最珍贵的明珠”。
——摘编自马克毒的《世界文明史·下》
(2020·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三联考)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 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 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
C 民地的事务。可见( )
A.殖民者不会直接控制殖民地 B.武力在殖民扩张中无足轻重 C.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 D.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工业 革命
①英法争夺埃及和苏 伊士运河; ②英国侵占埃及和苏 丹; ③法国入侵阿尔及利 亚,并向突尼斯和摩 洛哥扩张。
①区域:深入非 洲腹地探险。 ②方式:逐步放 弃奴隶贸易,转 而进行全方面的 殖民入侵。
特点:分界线都比较平直,有的近乎 直线,显然不是自然划分,带有明显 的人为痕迹
材 料 : 非洲的国界44%都由经线或纬线划分 ,30%的国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 分,仅26%的国界是自然边界。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 第六单元 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共24张 (共24张PPT)

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1.表现:
①政治:派遣总督(帕夏),利用马木路克 ②经济:包税制(背景、内容、性质、影响)
2.结果:
①18世纪末,马木路克成为实际统治者; ②马木路克首领为争夺权利,连年战乱, 导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③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
帝国的衰微
18世纪下半期,奥斯曼帝国日趋衰微,英、 法等西方国家展开了对埃及的争夺。1798年,拿 破仑率军侵入埃及,占领 开罗,1801年,英、土联 合入侵埃及,迫使法军撤 离埃及。法军撤离后,埃 及存在着土耳其军队、英 军、马木路克三股势力, 政治局面仍然非常混乱。
可能性: 1.阿里政权的建立 2.拿破仑在埃及近代化 措施的诱导. 3、埃及的民族意识的形 成
阿里改革背景
内忧
外患
政 局 动 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 济 残 破
军 事 弱 小
法 英 的 先 后 侵 略
阿 里 上 台
可见阿里改革有必然性和可能性
材料一:( 包税人)在夜晚催促农民第二天早早起来干活。 谁稍晚一点,哪怕家里有紧要事情,也不行,乡丁们会 揪着他的胡须又打又骂。 材料二:农民的地位比用金钱买来的奴隶还要卑贱。奴 隶在走投无路时还可能逃亡;农民则不行,他们不能轻 易遗弃自己的土地,即使逃跑了,他们的主人也会把他 们追回来,加倍地惩罚他们。 (1)根据材料分析农民在埃及的地位? 社会地位最为低下,没有任何政治权力,依附于包 税人,受其控制。不得遗弃土地,否则要受重刑。实际 上还是农奴 (2)包税制的实质如何? 是奥斯曼帝国对埃及进行掠夺的一种经济手段。(土 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埃及风光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他们凭借强 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把殖民扩张的触 进行改革,向西方学 角伸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一些尚处于 农业文明的国家,如埃及、中国、日 习,实现社会转型 本等都受到其武力侵略和思想冲击。 如何摆脱落后的局面,富国强兵,成 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主要问题。
9.19世纪德国解析

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德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 的特点
一、19世纪德国的社会背景 ●政治结构松散,渴望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经济发展缓慢,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 展 ●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软弱,具有两重性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统一,专制制度与体 制未变
二、政治思想的特点
●深受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以中庸的立场解读革命思想,“法国 革命理论的德国式表现”,将社会的进步 理解为理性和道德的发展,将现实政治要 求解析为软弱空洞的道德原则 ●实现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成为政治思 想的重要课题,“民族精神”是统一的根源 与力量 ●从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中认识国 家本质,发展国家学说
第二节 康德
○1724-1804 ●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 ○哥尼斯堡大学讲授自然科 学和形而上学 ●后转向哲学和社会科学 ○一生致力于教学与著述 ●一生未离开过家乡 ○受卢梭影响较深 ●《政治权利原则》 《论永久和平》 《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政治思想的特点
康德的伦理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18世 纪启蒙思想曾极大地影响了他,然而,卢梭那充满 革命精神的、包含着对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的追求 并具有政治意义的思想,在康德这里却完全变成了 空洞无物、冷冰冰的抽象思辨。他向往革命的基本 原则——自由和平等,却又认为自由只是一种观念 和理想,在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实现,从而把这种美 好愿望推到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世界”。这 样现实的要求荡然无存了,人们追求的只是这个纯 粹的善良意志。他认为真正的问题是不断改善人的 道德,而这不是通过革命能达到的。因此,他用抽 象的语言表达了其人权理论。用先验理念对国家起 源和国家制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反对君主专制和 封建特权,主张建立共和制国家。把实现永久和平 作为其政治的最高目标,是最高的政治和道德的善。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德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 的特点
一、19世纪德国的社会背景 ●政治结构松散,渴望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经济发展缓慢,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 展 ●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软弱,具有两重性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统一,专制制度与体 制未变
二、政治思想的特点
●深受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以中庸的立场解读革命思想,“法国 革命理论的德国式表现”,将社会的进步 理解为理性和道德的发展,将现实政治要 求解析为软弱空洞的道德原则 ●实现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成为政治思 想的重要课题,“民族精神”是统一的根源 与力量 ●从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中认识国 家本质,发展国家学说
第二节 康德
○1724-1804 ●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 ○哥尼斯堡大学讲授自然科 学和形而上学 ●后转向哲学和社会科学 ○一生致力于教学与著述 ●一生未离开过家乡 ○受卢梭影响较深 ●《政治权利原则》 《论永久和平》 《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政治思想的特点
康德的伦理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18世 纪启蒙思想曾极大地影响了他,然而,卢梭那充满 革命精神的、包含着对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的追求 并具有政治意义的思想,在康德这里却完全变成了 空洞无物、冷冰冰的抽象思辨。他向往革命的基本 原则——自由和平等,却又认为自由只是一种观念 和理想,在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实现,从而把这种美 好愿望推到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世界”。这 样现实的要求荡然无存了,人们追求的只是这个纯 粹的善良意志。他认为真正的问题是不断改善人的 道德,而这不是通过革命能达到的。因此,他用抽 象的语言表达了其人权理论。用先验理念对国家起 源和国家制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反对君主专制和 封建特权,主张建立共和制国家。把实现永久和平 作为其政治的最高目标,是最高的政治和道德的善。
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精品课件:第6单元 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④经济上,实行_______,包税人成为实际的土地所有者。
(2)马木路克的争权夺利
封建军事集团统治
①18世纪末,马木路克实际上统治了埃及,甚至可以废黜帕 夏。
②马木路克之间的互相攻伐,导致埃及战乱和经济凋敝,从而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给_________________ 侵入埃及造成可乘之机。 2.外患
(1)原因
战略地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①埃及_________ ②18世纪中后期,埃及国力衰弱,局势动荡。 ③工业改革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增强,急需倾销商品,掠 夺原料,加紧殖民扩张(根本原因)。 核心 活页规
(2)法国的殖民统治 目的: 威胁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印度 拿破仑 ①1798年,法国政府派_______ 率军入侵埃及。 ②政治上,打击马木路克的武装力量,建立各级行政机构。 ③经济上,没收马木路克的土地和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中国的洋务运动及光绪帝和康有 为
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埃及(Egypt)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位于非洲东北部,面积100.2万平方千米。人口7190万(2007),主要为阿 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科普特人约占11.8%,信奉基督教.
二、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意义:埃及人民形成独立的民族意识
1.三次开罗起义
法国殖民者 (1)1798年10月,开罗人民发动起义,虽然被___________ 镇
包税制。注意改进农业生
④文化上:加大对古埃及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3)英国的殖民侵略
奥斯曼帝国 ①1798年英国联合___________ ,派兵入侵埃及。法国撤兵,结束了对埃及 的军事占领 马木路克 ②英国企图通过扶持_________ 势力占领埃及,遭到其他国家反对。 ③后来被迫撤出埃及,仍支持马木路克势力,为将来侵略做准备。这也就 使埃及出现武装割据,成为阻碍埃及发展的一大反动势力 核心 活页规
第六章 德国古典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时代背景:
一、经济方面:
恩格斯:“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的东西。没有一个人感 到舒服。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农民、手工 业者和企业主遭到双重的苦难——政府的搜刮,商业的不景气。贵 族和王公都感到,尽管他们榨尽了臣民的膏血,他们的收入还是弥 补不了他们的日益庞大的支出。一切都很糟糕,不满情绪笼罩了全 国。没有教育,没有影响群众意识的工具,没有出版自由,没有社 会舆论,甚至连比较大宗的对外贸易也没有,除了卑鄙和自私就什 么也没有;一种卑鄙的、奴颜婢膝的、可怜的商人习气渗透了全体 人民。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 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 量都没有。”
想象力:
想象力是天才心理机能中最活跃的力量,它始终活动在 直观的感性表象之中。康德认为:“想象力(作为生产的 认识机能)是强有力地从真的自然所提供给它的素材里 创造一个像似另一自然来。”想象力通过象征、类比等手 法,把观念的东西具体化,或者把经验的东西完全具体 化,同时,想象力是形成审美观念的重要心理因素。
第五,天才的想象力和知性两种能力之间的自由的比例 和协调是天生的,是由主体的自然本性造成的。
最后,天才除了具有卓越的鉴赏能力之外,更具有通过 表象对审美观念的传达能力。“评定美的对象作为美的对 象要求着鉴赏力,对于美的艺术自身,产生美的艺术却 要求着天才”。
三、审美理念
审美理念是康德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
第一节 康德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德 国古典美学创始人,以《纯粹理性批判》(1781)、 《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 建立了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康德的文艺思想从属于其 哲学美学体系,主要表现在《判断力批判》中。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德国浪漫主义 文学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政治背景 2.哲学背景 二、德国浪漫主义的发展 (一)德国古典主义的余风——荷尔 德林
约翰· 克里斯蒂安· 弗里德里希· 荷尔德林 (1770-1843)
创作:1791年的颂歌(歌颂古希腊文化) 1799年书信体抒情小说《徐培里安》
(三)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海德堡派 1.海德堡派简介 1805年前后,一批新的浪漫主义作家 与学者先后聚集在海德堡大学,创 办刊物,成为后期浪漫主义,称之 为海德堡派,其中心成员是阿尔尼 姆与布伦塔诺。 2.作家作品简介 (1)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
1806-1808年两人合编《儿童的神奇号 角》 (2)格林兄弟 1812-1814年两兄弟编写《儿童与家庭 童话集》 (3)亨利希· 封· 克莱斯特(1777-1811) 代表作品: 独幕喜剧《碎罐》(1808)和中篇小说 《米赫尔· 戈哈斯》(1810)
2.威廉· 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
1827) 作品: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 名篇:《擦烟囱的少年》、《保姆之歌》、 《病玫瑰》、《老虎的赞美诗》
Spring Sound the Flute! Now it's mute. Birds delight Day and Night.
短诗:《布伦宁战役》《我在死者中》 《贝克莱的老妪》、《童尼卡》
(三)英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 1.拜伦 (1788-1824)
出生于贵族 10岁继承爵位和封地 13岁进入哈罗中学 17岁进入剑桥大学 21岁发表评论《英国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 1812年发表长诗《恰尔德· 哈罗尔德游记》(1、 2章) 同年发表《编织机法案编制者颂》
理论主张: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十五讲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的政治思想(上)

但是,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在这些教授后面,在 他们匈迂腐晦涩的言词后面,在他们的笨拙枯燥的语句里面 竟能隐藏着革命吗?”(《马克恩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214页)恩格斯的结论是肯定的。他曾以黑格尔在期《法哲学 原理》的序言中所提出的那个著名命题为例进行了分析。这 个命题就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 都是现实的。”恩格斯指出:这个命题表面上是把现存的 一切神圣化,但
在学术思想领域,康德大大提升了德国学术的水准,他 之后的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则完成了德国古典哲学,使欧 洲传统的理性主义发展到了极至,并产生马克思主义。在音 乐领域,贝多芬将古典哲学的形式、歌德与席勒的人类大 同的理想融于音乐中,成为欧洲文化的最高表达。在所有的 这样一些文化形式中,一以贯之的东西是“自由”的理念。 因而可以这样说,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如果说,17世纪是英 国世纪,18世纪是法国世纪的话,那么,19世纪可以毫不夸 张地说是德国的世纪。虽然此时的德国的经济、政治制度落 后于欧美其他先进国家,经济的落后决定了资产阶级由于自 身力量的单薄而在政治上表现为软弱和妥协,即行动的矮子。 但在政治思想上却形成了思想的巨人。 他们以精深细密的理论分析来论证其政治思想,从而使 他们的政治学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卷,第10页)
如果仅仅从德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社会政治经 济情况出发,是很难解释当时德国的思想创造的。还须关 注当时先进国家(英国法国政治、经济、思想)对德国思 想家的影响。 在18世纪末,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随后,法国在19 世纪也开始了工业概习惯于内心生活的德国人感受到了工 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冲击。在英国与法国,生 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机械化大生产替代了作坊式手工业, 资本积累的前所未有的发展,使得它们的国力空前地强大 起来。1806年,拿破仑入侵德国,这一事件使得德国的民 族主义开始高涨起来。图生存的压力迫使德国进行“西方 式”的改革,以增强国力。当时德国的政治思想家们清醒 地意识到:欲进行经济改革,必先进行政治改革,欲进行 政治改革,必先进行思想革命。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ppt课件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在哥廷根大学任教,先后写出了多部著作,其中 最重要著作当属《普通教育学》。
第三阶段:科尼斯堡时期(1809~1833年)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对心理学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并且侧重于把 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1835年《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
--
普通教育学
--
一的赫 门出尔 真版巴 正标特 意志《 义着普 上教通 的育教 学学育 科成学
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问题。 5.公平:当人“故意作祟”时应予以应有的惩罚。
--
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看法
• 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处处驱使他的不 驯服的烈性”,还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 子”。对儿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使其形 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不会向“反社会 的方向”发展,加强对儿童管理的政治意 义在于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忠于普鲁士君 主的人。
• 赫尔巴特是实在论者,认为人能通过经验解释现象,而现 象蕴含着实在,现象在同样程度上暗示着存在本身。
--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伯尔尼—不莱梅时期(1797~1802年)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主要从事裴斯泰洛奇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哥廷根时期(1802~1809年)
念。 “6”——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和宗教六种兴趣。
--
赫尔巴特的五种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养成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1.内心自由:有了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就能够按
照道德规范行事。 2.完善: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3.仁慈:绝对的善,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 4.正义: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
• 系统:通过审思,是新旧观念系统化,获得新的 概念。(综合法)
第三阶段:科尼斯堡时期(1809~1833年)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对心理学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并且侧重于把 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1835年《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
--
普通教育学
--
一的赫 门出尔 真版巴 正标特 意志《 义着普 上教通 的育教 学学育 科成学
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问题。 5.公平:当人“故意作祟”时应予以应有的惩罚。
--
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看法
• 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处处驱使他的不 驯服的烈性”,还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 子”。对儿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使其形 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不会向“反社会 的方向”发展,加强对儿童管理的政治意 义在于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忠于普鲁士君 主的人。
• 赫尔巴特是实在论者,认为人能通过经验解释现象,而现 象蕴含着实在,现象在同样程度上暗示着存在本身。
--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伯尔尼—不莱梅时期(1797~1802年)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主要从事裴斯泰洛奇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哥廷根时期(1802~1809年)
念。 “6”——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和宗教六种兴趣。
--
赫尔巴特的五种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养成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1.内心自由:有了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就能够按
照道德规范行事。 2.完善: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3.仁慈:绝对的善,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 4.正义: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
• 系统:通过审思,是新旧观念系统化,获得新的 概念。(综合法)
(教师用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新课导入
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欧洲国家步入了近代社会,工厂 里机器轰鸣和田野上火车汽笛声回荡在欧洲大地上时,地跨 亚、非两洲,与欧洲隔海相望,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埃 及,一位强权政治家穆罕默德 · 阿里也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
的改革,穆罕默德 · 阿里为什么进行改革?其改革的内容和
马木路克 在埃及统 治的表现 ,首先教 师应讲清“马木路
克”,然后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归纳概括马木路克统 治的表现,引导学生得出其成为埃及社会恶化、西方殖民者
入侵的重要因素,讲述经济时要讲清“包税制”的背景、内
容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包税制是阻碍埃及社会发展最深刻的 社会因素,为后面讲述改革内容做好铺垫。
域摧毁了法国舰队。1801年,法国被迫从埃及撤兵。
3.英国侵略 拿破仑 入侵埃及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法 (1)原因:_________ 军队在埃及展开争夺。
奥斯曼帝国 ,派兵入侵埃 (2) 概况: 1798 年英国联合 ____________ 及,1801年法国被迫撤兵。 马木路克 势力占领埃 (3) 结果:英国企图通过扶持 ___________ 奥斯曼帝国 和欧洲其他国家反对,英军被迫撤出 及,遭到____________
包税制 ,包税权基本都落到马木路 (3)经济:实行 __________ 克手里。
3.埃及形势的恶化
马木路克 实际统治了埃及,甚至可以 (1)18世纪末, ___________
废黜帕夏。
(2) 马木路克之间互相攻伐,导致埃及连年战乱,经济 凋敝、民不聊生。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虚而入。
1.入侵原因 战略地位 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1)埃及____________ (2)国力衰弱,局势动荡。 英法 等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加紧对埃及的殖 (3) _______ 民扩张活动。 2.法国统治
●新课导入
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欧洲国家步入了近代社会,工厂 里机器轰鸣和田野上火车汽笛声回荡在欧洲大地上时,地跨 亚、非两洲,与欧洲隔海相望,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埃 及,一位强权政治家穆罕默德 · 阿里也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
的改革,穆罕默德 · 阿里为什么进行改革?其改革的内容和
马木路克 在埃及统 治的表现 ,首先教 师应讲清“马木路
克”,然后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归纳概括马木路克统 治的表现,引导学生得出其成为埃及社会恶化、西方殖民者
入侵的重要因素,讲述经济时要讲清“包税制”的背景、内
容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包税制是阻碍埃及社会发展最深刻的 社会因素,为后面讲述改革内容做好铺垫。
域摧毁了法国舰队。1801年,法国被迫从埃及撤兵。
3.英国侵略 拿破仑 入侵埃及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法 (1)原因:_________ 军队在埃及展开争夺。
奥斯曼帝国 ,派兵入侵埃 (2) 概况: 1798 年英国联合 ____________ 及,1801年法国被迫撤兵。 马木路克 势力占领埃 (3) 结果:英国企图通过扶持 ___________ 奥斯曼帝国 和欧洲其他国家反对,英军被迫撤出 及,遭到____________
包税制 ,包税权基本都落到马木路 (3)经济:实行 __________ 克手里。
3.埃及形势的恶化
马木路克 实际统治了埃及,甚至可以 (1)18世纪末, ___________
废黜帕夏。
(2) 马木路克之间互相攻伐,导致埃及连年战乱,经济 凋敝、民不聊生。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虚而入。
1.入侵原因 战略地位 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1)埃及____________ (2)国力衰弱,局势动荡。 英法 等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加紧对埃及的殖 (3) _______ 民扩张活动。 2.法国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家作用的范围 政府的责任是要促进公民的福利, (1)政府的责任是要促进公民的福利,这是 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 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 国家是对个人的极大威胁。 ( 2)国家是对个人的极大威胁。 政治的中心问题是人和人的事业, (3)政治的中心问题是人和人的事业,其关 键在于确保自由, 键在于确保自由,因而政府应该是职能有 限的政府。 限的政府。 (4)国家的唯一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保障安 反对国家干预社会公共事务。 全,反对国家干预社会公共事务。 为了有效地确定国家作用的范围, (5)为了有效地确定国家作用的范围,洪堡 主张制定一部明确限制国家权力的宪法。 主张制定一部明确限制国家权力的宪法。
第一节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 18世纪末 世纪初德国的 世纪末19 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特点
一、德国社会状况 1、德国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 2、德国资产阶级只是向往法国的自由平等原 而不是革命行动。 则,而不是革命行动。 3、德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两重性。 德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两重性。
二、洪堡的政治思想 1、自由和个性 洪堡认为, (1)洪堡认为,现代国家中最根本的关系就 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2)洪堡对古代国家和近代国家进行了考察。 洪堡对古代国家和近代国家进行了考察。 他对人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最高的原则。 (3)他对人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最高的原则。 在教育上, (4)在教育上,他反对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 育严格区分开, 育严格区分开,认为教育不能离开古典内 应该以培养个性的发展为目的。 容,应该以培养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大学 应该是纯粹研究的学府, 应该是纯粹研究的学府,而不是政府和社 会的控制对象。 会的控制对象。
(2) 三个正式条款,是和平的必要条件。 三个正式条款,是和平的必要条件。 A 、每个国家都应该是共和政体。 每个国家都应该是共和政体。 B、 国际法以各自由国家的联盟为基础。 国际法以各自由国家的联盟为基础。 C、 世界公民法应保证每个来到其他国土上 的陌生人受到尊重。 的陌生人受到尊重。
第三节 洪堡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 18世纪末 世纪初 世纪末19 德国政治思想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18世纪末到 世纪初德国的社会状 世纪末到19 第一节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的社会状 况和政治思想特点 第二节 康德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洪堡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学习参考书: 学习参考书: 1、《马恩选集》第一卷,第十页 马恩选集》第一卷, 2、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商务印书馆, 1960年 1960年 3、洪堡:《论国家的作用》 洪堡: 论国家的作用》 4、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社会 马斯泰罗内: 欧洲政治思想史》 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商务印书馆, 1982年 1982年
第二节 康德的政治思想
一、康德的生平和著作 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 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 说的创立者之一、 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 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 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 知论者, 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 者。 (1724---1804) 1724---1804) 政治思想著作: 政治思想著作: 政治权利原则》 《政治权利原则》 论永久和平》 《论永久和平》 道德形而上学》 《道德形而上学》的第一部分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原料之争》 《体系和方法、市民社会和国家、 主要包括:体系和方法、市民社会和国家、 君主立宪制主张 、民族主义思想 1、体系和方法 绝对观念” (1)“绝对观念”是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和 基础。 基础。 依照黑格尔的辩证法, (2)依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按照 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正、反、合(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三个阶段辩证发展的。 三个阶段辩证发展的。 2、市民社会和国家 (1)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及其特征
评价: 评价: 洪堡的自由主义思想对德国政治在思 想和行动两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想和行动两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们一般认为他的自由思想为德国人民反 对专制统治和极权国家提供了武器, 对专制统治和极权国家提供了武器,但也 有人指责洪堡思想的保守性应当对德国迟 迟未能建立起自由民主的公民权利负责。 迟未能建立起自由民主的公民权利负责。 在整个19世纪, 在整个19世纪,洪堡的自由思想一直 世纪 被德国乃至欧洲各国的思想界、 被德国乃至欧洲各国的思想界、政治界不 断援引和阐述。 断援引和阐述。他提出的以个人主义为基 础的自由主义不会排斥友善与合作的观点, 础的自由主义不会排斥友善与合作的观点, 甚至影响了20世纪的自由主义者 世纪的自由主义者。 甚至影响了20世纪的自由主义者。
第四节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1、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 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 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 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 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 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 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2、“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 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 都不能完成。 都不能完成。” 3、"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 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 4、“恶是发展原动力。” 恶是发展原动力。
(二)国家学说 1 、国家起源 2、国家的涵义与目的 (1) 涵义:国家是许多人在法律统治下的联合。 涵义:国家是许多人在法律统治下的联合。 (2) 目的:维护法律秩序,保证人的权利和 目的:维护法律秩序, 自由的实现。 自由的实现。 3、国家形式 4、国家权力的划分
(三)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 1、意义 ----把实现永久和平看作最高 ----把实现永久和平看作最高 的政治和道德的善, 的政治和道德的善,是政治的最高目 标。 2 、实现永久和平目标的因素。 实现永久和平目标的因素。 (1) 人们对战争危险的恐惧。 人们对战争危险的恐惧。 (2) 每个公民道德意识的成熟。 每个公民道德意识的成熟。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包括如下基本特征: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包括如下基本特征: 首先,市民社会是各个不同的人的统一, 首先,市民社会是各个不同的人的统一,其 结合的目的是个人的利益。 结合的目的是个人的利益。 其次,以私利为目的的市民社会, 其次,以私利为目的的市民社会,它所追求 的是通过劳动使需要得到满足, 的是通过劳动使需要得到满足,因此黑格 尔将市民社会界定为“需要的体系” 尔将市民社会界定为“需要的体系”。 再次,等级与同业公会。 再次, 等级与同业公会。 (2)黑格尔的国家及其本质 国家的本质是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 国家的目的在于普遍的利益本身。 合,国家的目的在于普遍的利益本身。
3 、永久和平的计划 (1) 六个预备条款,是和平的前提。教材228页 六个预备条款,是和平的前提。教材228页 A、 和平条约的签订不应包括有引起战争的隐蔽的 可能的;否则, 可能的;否则,这一条约就不应被认为是和平 条约。 条约。 B、 不得用继承、交换、买卖或让与等手段侵吞一 不得用继承、交换、 个独立国家,而不论这个国家是大还是小。 个独立国家,而不论这个国家是大还是小。 C、 以自由公民自己组织的民兵取代常备军,达到 以自由公民自己组织的民兵取代常备军, 逐渐地完全废止常备军的目的。 逐渐地完全废止常备军的目的。 D、 不得将国债用于国家对外事务。 不得将国债用于国家对外事务。 E、 不得强行干预他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 不得强行干预他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 F、 不得在与别国交战时采用会使未来和平条件下 建立相互信任成为不可能的敌对行为。 建立相互信任成为不可能的敌对行为。
一、生平和著作 威廉· 洪堡(1767---威廉·冯·洪堡(1767---1835), 1835),是德国自由主义 政治思想家、教育改革家、 政治思想家、教育改革家、 外交家。 外交家。 《关于国家政治结构的思想》 关于国家政治结构的思想》 论国家的作用》 《论国家的作用》
威廉·馮 洪堡 左二)、 洪堡( )、席 威廉 馮·洪堡(左二)、席 亚历山大·冯 洪堡和歌 勒、亚历山大 冯·洪堡和歌 德在耶拿
二、康德政治思想 伦理学说、国家学说、 伦理学说、国家学说、永久和平思想 (一)伦理学说 1、“善良意志”的学说 善良意志” 2、绝对命令 3、“人是目的”是康德伦理学说的核心思想 人是目的” 4、政治屈从于道德是十分必然的
5、评价: 评价: (1)康德关于“道德法则”、“人是目的” 康德关于“道德法则” 人是目的” 等思想,与法国启蒙学者关于人权、自由、 等思想,与法国启蒙学者关于人权、自由、 平等和理性王国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平等和理性王国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具 有鲜明的反封建的启蒙色彩。 有鲜明的反封建的启蒙色彩。 他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 (2)他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主张人的 自律、自主和自由, 自律、自主和自由,这种尊重人及人的权 利的思想也构成了近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 重要理论基础。 重要理论基础。 (3)他把政治法律作为道德的一个领域或组 成部分, 成部分,他所提出的道德原则就构成政治 法律制度的基础。 法律制度的基础。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标 志着人类政治思想的伟大变革。 志着人类政治思想的伟大变革。 3、古典哲学家的政治思想作为德国资产阶级争取 政治解放的理论表现,表现出与17、18世纪英 世纪英、 政治解放的理论表现,表现出与17、18世纪英、 法等国政治思想鲜明不同的特点: 法等国政治思想鲜明不同的特点: (1)德国政治思想家们只是在精神生活领域追求 美好的理想。 美好的理想。 在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政治思想中, (2)在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政治思想中,近代关于 国家本质以及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国家主义和个人 主义两种倾向都有所表现。 主义两种倾向都有所表现。 (3)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在德国古典哲学家的 政治思想里得到了突出的反映。 政治思想里得到了突出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