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一、综述临床路径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患者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患者变异与退出的问题成为影响临床路径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效果,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主要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与预设临床路径预期不符的情况,如病情恶化、并发症出现等。

这些变异情况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按照预设路径接受治疗,进而影响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效果。

患者退出则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中断治疗或放弃治疗,从而导致临床路径管理的终止。

这些退出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因素、医疗因素、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综合分析已有文献和临床实践,患者变异与退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患者病情复杂性,如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等,导致临床路径实施困难;二是医疗服务因素,如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流程不合理等,影响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三是患者自身因素,如患者意愿改变、对临床路径认知不足等,导致患者无法继续接受临床路径管理;四是社会环境因素,如经济压力、社会支持不足等,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效果。

1. 介绍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

临床路径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其重要性和目的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日益凸显。

临床路径管理主要围绕疾病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制定标准化、流程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接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医疗服务。

其目的在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满意度提升。

通过对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规范医生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同质化程度,保证患者得到更加稳定可靠的医疗服务质量。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目的探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

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对患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成因。

结果142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中,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退出率为23.94%;患者发生临床路径变异,变异率为66.20%;影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因素为疾病变异因素占44.12%,患者因占32.35%,医师因素占23.53%。

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给予临床路径中,虽然疾病因素不可控制,但是可以从患者、医师两方面入手加以控制,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概率。

标签: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临床路径于2002年提出,以医学临床为主要研究范畴,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从含义上来说,临床路径主要是指在根据疾病的类型建立与之相承接的治疗模式,并且在一定标准规范的引导下减少变异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1]。

对此,本院对影响消化内科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加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卫生部颁布的六种疾病类目。

男79例,女63例,年龄最大为76岁,年龄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41.24±7.29)岁。

其中,肠息肉摘除71例,急性胰腺炎31例,胆总管结石22例,肝硬化腹水15例,胃食管反流3例。

1.2 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已住院治疗为主要方式,将符合标准的消化内科患者纳入临床路径体系中,规范操作行为,将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各种方案、护理措施均填写进度表中,以便对患者的临床路径加以监督管理。

在临床路径变异退出观察中,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针对退出因素加以归纳总结,由专家组控制,严格流程,切实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临床路径退出及变异原因(仅供参考)

临床路径退出及变异原因(仅供参考)

临床路径退出及变异原因(仅供参考)
临床路径退出原因:
1、第一诊断修改,第二诊断严重影响临床路径第一诊断的实施。

2、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

3、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路径不能执行。

4、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大幅延长或者必须实其他诊疗措施。

5、发生医疗纠纷,导致路径不能执行。

变异原因分析
1、病人/家属因素
1.1、病情变化(含并发症)
1.2、入院即合并有其他影响路径的疾病
1.3、要求增加或决绝某些治疗或检验
1.4、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医护指导
1.5、其它
2、医生/护士因素
2.1、医嘱延迟
2.2、执行医嘱延迟
2.3、会诊延迟
2.4、发现因误诊而进入临床路径
2.5、医、护人员间沟通、协作不良
2.6、其它
3、系统因素
3.1、设备故障
3.2、排定之检查(验)延迟
3.3、检查(验)报告延迟
3.4、手术室排刀问题
3.5、没有合适病床供转入使用
3.6、支持部门所致的作业延迟
3.7、其它
4、出院计划因素
4.1、病人/家属拒绝出院安排
4.2、家属无法依预定时间接病人出院4.3、病人/家属要求退出临床路径管理4.4、其它。

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

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

I 特别关 注 ' . 1
Spe i l t ntons c a Ate i
《 国 生 量 理 第1卷 第5 ( 第1  ̄ 2n 9 中 卫质 管 》 9 期 总 0 ) 年0月 8 o
消 化 内科 6种 疾 病 临 床 路 径 变 异 原 因分 析 及 措 施
◆王 银 环 魏金 文
WANG n u n WE iw n, Yih a , I n e WANG X a y n,t 1/ C ieeHel ai n g me t2 1 1 ( ) 1 J io a e ./ hn s at Qu t Ma a e n 。0 2,9 5 :6一l ,0 a h l y 72 Abta t s c Obet e T n lz ecue f a a c i dsae e at n f at e t ooyt po t te s r jc v oa a et a ss r nei s i ssnD pr i y h o vi n x e i me t s one lg r e h e oG r r o mo u
出现不 同程度 的 变异 , 变异 率 5 . % 。有 3 97 2例 出现 2次 以上 变异 , 中有 1 其 7例 因 变异 而终止 路 径 。路 径 终 止 变异 率 1 . % 。结 论 43 在 实施 临床路 径 时, 出现 变异是 不 可避 免 的 , 些 变异会 导 致路 径 终止 , 大 多数 变异 不影 响路 径 的 完 有 而
【 摘
王 晓 燕 徐

程 兆 明 徐 永 中 源自要 】 目的 对消化 内科 6 种疾病 变异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以便推广使用。方法 对 2 1 3月 一 0 1 1 00年 21 年
l9例 患者 中有 7 1 1例 患者

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

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

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消化内科作为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涉及到多种常见疾病。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疾病预防的推广,各类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路径也在逐渐偏离标准化。

在此,我们将分析疾病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一、肝硬化原因:由于肝硬化的多样性和重症程度差异,医院内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同时,在一些医院中,医生的医疗观念和临床治疗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措施: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肝硬化的标准化诊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同时应加强医务人员的疾病知识学习,提升其对疾病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二、消化性溃疡原因: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复杂,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容易导致诊疗路径的变异。

另外,不同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临床处理也存在误差。

措施:诊疗路径应以标准化治疗为基础,并制定区别疾病不同病程的技术细节,以及全面超级检查和协商合作等治疗方案。

在治疗中,更应强化医护人员的培训,掌握疾病的先进治疗方法,提高医护技能。

三、胃癌原因:胃癌早期症状隐蔽,临床路径歪曲度较大。

同时,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等因素也会影响诊疗路径的变异。

措施:制定规范化的胃癌诊疗方案,包括分级诊断、剂量的控制,以及术后支持等措施。

在医护人员的训练中,应重视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利用先进技术检测和预测,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

四、慢性胃炎原因:慢性胃炎患者多方面异常,但不同患者病程、病情鉴别、诊疗方法等条件也会影响临床路径的歪曲度。

措施:建立慢性胃炎标准化医疗团队,制定一系列实用、有效的诊疗方案,建立规范化的治疗路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制定更加严格地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部分严重病例的团队会诊。

五、炎性肠病原因:炎性肠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病情,不同患者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不同也会影响炎性肠病的临床路径。

措施:规范炎性肠病的治疗标准,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的诊疗方案,建立多专业科室组成的专业团队,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疾病诊疗知识的学习。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及改进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及改进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及改进在医疗领域中,临床路径是一个重要而广泛应用的管理工具,它旨在优化患者的医疗流程和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临床路径的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变异,这可能导致患者照顾和治疗的质量下降。

本文将探讨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

一方面,医生和护士的知识、经验和态度可能会对临床路径的执行产生影响。

例如,不同的医生可能有不同的偏好和实践习惯,导致同样的病例在不同医生手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另一方面,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也可能导致临床路径的变异。

有时,患者的状况可能比预期的更加复杂,或者患者可能有其他疾病需要额外的治疗。

针对临床路径变异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策略。

首先,建立一个临床路径执行监测系统是必要的。

通过该系统,可以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监测系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系统来实现,这些系统可以记录和分析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数据。

其次,加强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教育也是关键。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统一医生和护士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和执行标准。

此外,培训还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使他们更加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通过提升医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可以减少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的变异。

另外,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减少不同医生之间的偏好差异,提高临床路径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此外,患者的主动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被鼓励积极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并积极配合治疗。

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临床路径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通过患者的参与和支持,可以提高临床路径的执行效果。

最后,临床路径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也需要得到完善。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及措施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及措施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及措施目的通过了解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临床路径患者变异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路径变异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结果有6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率达62%,15例患者因各种原因退出临床路径,变异路径退出率为15%。

结论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控制患者因素与医生因素,保证医院临床路径变异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标签:消化内科;路径变异;原因;措施临床路径变异指的是患者治疗结果或医务人员行径与临床路径预期结果不一致。

我国临床路径的研究和应用起初晚,2010年才开始试点工作。

且相关资料表明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易发生变异情况,变异率高达64.5%[1]。

为此了解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并以此为据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本研究对我院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患者变异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符合临床路径标准(卫生部颁布)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在24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52.2±2.3岁。

疾病类型:十二指肠溃肠1例,急性胰腺炎21例,胆总管结石23例,肠息肉摘除术49例,胃食管返流1例,肝硬化腹水5例。

变异病例64例,其中急性胰腺炎变异13例,胆总管结石21例,肠息肉摘除术27例,肝硬化腹水3例。

变异终止15例,其中急性胰腺炎变异3例,胆总管结石4例,肠息肉摘除术2例,肝硬化腹水6例。

1.2 一般方法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消化内科临床路径标准,对满足标准的患者执行相关疾病临床路径。

首先,对患者疾病进行早期识别与诊断,选择治疗方案。

入院1-2d,进行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腹部超声、胸片检查,做好心电图监护,执行临床路径操作流程图,记录患者用药与生命特征等变化,强化出院指导。

此外,观察患者临床路径实施过程,记录变异患者,并分析其变异原因,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信息资料进行归类,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变异控制方案。

临床路试行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

临床路试行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

临床路试行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在临床路试行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准确地分析患者在进行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变异情况和退出原因,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干预措施的效果,优化试验设计,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探讨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的分析方法以及其在临床路试中的应用。

一、患者变异分析患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变异情况主要包括生理变异和心理变异。

生理变异是指患者在基线状态下存在的差异,如年龄、性别、体重、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心理变异则是指患者在试验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行为表现上的差异,如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行为习惯等。

在进行患者变异分析时,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如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来评估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生理和心理变异对试验结果的多因素影响,进一步提高试验数据的解释能力和推广适用性。

二、退出原因分析患者在临床试验中主动退出或遭受研究者叫停的原因是进行退出原因分析的关键。

常见的退出原因包括患者意愿、不良事件、违背研究入选标准、丧失随访联系等。

通过分析退出原因,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试验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在进行退出原因分析时,应以准确的数据为基础,将患者退出原因进行分类和整理。

然后,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不同退出原因的影响进行评估。

定性分析可以运用内容分析法、主题分析法等,对不同维度的退出原因进行综合评估;定量分析则可用逻辑回归、生存分析等方法,将退出原因与干预措施及试验结果进行关联分析。

三、临床路试中的应用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的分析在临床路试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通过准确分析患者的变异情况,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间的差异,减少混杂因素的干扰,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此外,对于变异较大的特定患者群体,还可以进行亚组分析,寻找干预效果差异的可能原因。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作者:常香丽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36期【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

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对患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成因。

结果 142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中,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退出率为23.94%;患者发生临床路径变异,变异率为66.20%;影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因素为疾病变异因素占44.12%,患者因占32.35%,医师因素占23.53%。

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给予临床路径中,虽然疾病因素不可控制,但是可以从患者、医师两方面入手加以控制,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概率。

【关键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6..01临床路径于2002年提出,以医学临床为主要研究范畴,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从含义上来说,临床路径主要是指在根据疾病的类型建立与之相承接的治疗模式,并且在一定标准规范的引导下减少变异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1]。

对此,本院对影响消化内科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加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卫生部颁布的六种疾病类目。

男79例,女63例,年龄最大为76岁,年龄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41.24±7.29)岁。

其中,肠息肉摘除71例,急性胰腺炎31例,胆总管结石22例,肝硬化腹水15例,胃食管反流3例。

1.2 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已住院治疗为主要方式,将符合标准的消化内科患者纳入临床路径体系中,规范操作行为,将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各种方案、护理措施均填写进度表中,以便对患者的临床路径加以监督管理。

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

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

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王银环;魏金文;王晓燕;徐岷;程兆明;徐永中【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6种疾病变异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推广使用.方法对2010年3月~ 2011年1月119例临床路径患者变异原因进行总结、归类,通过分析讨论,制定变异控制措施.结果 119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率59.7%.有32例出现2次以上变异,其中有17例因变异而终止路径.路径终止变异率14.3%.结论在实施临床路径时,出现变异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变异会导致路径终止,而大多数变异不影响路径的完成.疾病本身因素导致变异是难以控制的;而医生及患者等主观因素导致变异是可以控制的.可控变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和过度检查,须在以后加强管理.%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variance in six diseases i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o promote the use of clinical pathway. Method From March 2010 to January 2011, the causes of variance of 119 patients in clinical pathways were summarized and classified. Throug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control measures were developed. Result Among the 119 patients , 71 patients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variation with variation rate of 59.1%. More than two times of variation happened in 32 cases, of which 17 cases terminated pathway due to variation. Path termination variation rate was 14. 3%. Conclusion Variation is inevitable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s. Some variation will cause the termination of path, and most variations do not affect the completion of the path. Variation caused by disease itself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while, variation caused by su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doctors and patients, can be controlled. Controllable variation mainly dueto the irrational use of medicine and over - examin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中国卫生质量管理》【年(卷),期】2012(019)005【总页数】3页(P16-17,20)【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路径;变异【作者】王银环;魏金文;王晓燕;徐岷;程兆明;徐永中【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镇江2120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镇江2120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镇江2120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镇江2120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镇江2120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镇江212001【正文语种】中文卫生部于2010年初颁布了消化内科肝硬化腹水、轻症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胃十二指肠溃疡、大肠息肉和反流食管炎等6种疾病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中变异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中变异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治疗方案选择
02
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临床路径的效果。
医生水平
03
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可能影响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系统因素
医院设施
医院的设施和医疗设备可能影响临床路径的实施,如设备故障或技术落后等。
医疗政策
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政策可能影响临床路径的实施,如医保政策、医疗资源分配等。
信息系统
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可能影响临床路径的执行效果,如数据不准确、信息不畅通等。
内因变异:由于患者自身原因, 如病情变化、并发症等引起的变 异。
系统变异:由于临床路径计划本 身存在的问题,如流程不合理、 操作不规范等引起的变异。变异因素对临床路径的影响
变异因素可能导致临床路径不能按照预定计划实施,影响 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变异因素也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质量的下降, 增加医疗成本和风险。
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路径及变异管理培 训,提高其对临床路径管理的认识和技 能水平。
THANK YOU.
临床路径变异管理案例分享与启示
案例一
01
变异因素
患者病情变化。
02
具体分析
由于患者病情变化导致呼吸内科临床路径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实施,从
而产生变异。
03
改进措施
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确保临床路
径的顺利实施。
案例二
1 2
变异因素
医生操作不当。
具体分析
由于医生操作不当导致骨科临床路径无法按照 原定计划实施,从而产生变异。
3
改进措施
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生的操作技 能和规范意识,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案例三:某三乙医院妇科临床路径改进实践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与探讨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与探讨
现为高流速型 . T H 组 MF V — MC V主要表现为低流速型 . 两 组 相 比差 异 明显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这 说 明 C M 组 患 者
C M 组 MF V . MC V值 异 常 有 6 0条 .异 常 率 为 6 2 . 5 %. T H 组 M F V . MC V值异 常有 5 9条 . 异 常率为 6 1 . 5 %. 两 组 异 常 率
2 o o8 . 21 9 . 2 2 0 .
[ 3 ] 周立春 , 贾伟华 , 岳宗云 , 等. 经 颅 多 普 勒 在 原 发 性 头 痛 鉴 别 诊 断 中 的 价值 [ J ] 冲 风与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 2 0 0 8 . 6 ( 1 ) : 5 5 — 5 6 . [ 4 ] 周金花. 彩 色 经 颅 多 普 勒 在 神 经 症 原 发 性 头 痛 患 者 诊 断 中 的应 用
患 者 脑 血 管 的 血 流 动力 变化 情 况 经 颅 多 普 勒 常 常 被 用 于
参考 文献 :
[ 1 ] 张银 珠 . 血 管 性 头 痛 的经 颅 多 普 勒 与 脑 电 图检 查 分 析 『 J 1 . 中 国实
用 神 经疾 病 杂 志 , 2 0 0 9 . 3 ( 3 ) : 1 1 6 — 1 1 7 .

4 2 0・
M 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代 诊 断 与 治 疗 2 0 1 4 J a n 2 5 ( 2 )
指标 . 当 MF V . MC V超 过 9 0 %的 参 考 范 围 判定 为异 常 1 . 3 统 计 学 处 理 数 据 采 用 S P S S 1 6 . 0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行 分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与探讨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与探讨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与探讨
彭艳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4(25)2
【摘要】以2012年全年来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目标,所有患者
均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六种疾病类目,共156例,其中发生临床路径变异案例
共31例,对导致路径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收集相关病例信息,讨论发生路径路径的原因。

结果观察发现本次观察对象有10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率达4.7%,其中31例终止了临床路径,路径终止率达19.9%,其中导致路径种植的
因素疾病自身因素、患者因素、医师因素分别占45.2%、32.2%、22.6%。

导致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中,疾病因素是不可控的,而患者自身因素和医师因素是可控的,需要加强对两方面的因素管理降低变异的概率。

【总页数】2页(P420-421)
【作者】彭艳
【作者单位】兴山县人民医院,湖北兴山 4437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退出脑出血临床路径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2.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
3.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
4.消化内科疾病临床
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5.基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慢性乙肝的变异及退出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院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规章与流程

医院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规章与流程

医院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规章与流程近年来,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管理中逐渐得到关注和应用。

临床路径是指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过程,制定一套标准化的、科学的和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以促进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

然而,临床路径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变异现象。

本文主要从医院的角度,对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章与流程。

一、影响临床路径的变异原因1. 医院内外环境差异:每个医院的实际情况都有所差异,包括医疗资源、科室设置、人员构成等。

这些差异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进而导致临床路径的差异。

2. 临床医生的专业水平不一:不同的临床医生在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临床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可能喜欢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就导致了临床路径的变异。

3. 患者个体差异:患者的个体差异也是导致临床路径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的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病情、疗效需求以及心理状态,这些因素都会对临床路径的实施产生影响。

4. 医疗技术和药物的创新:医疗技术和药物的不断创新也会引发临床路径的变异。

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应用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产生影响,因此,临床路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规章与流程管理的重要性为了规范临床路径的实施,医院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与流程管理机制。

规章与流程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建立规章与流程,可以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使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和标准化。

这将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减少误诊、延误和不必要的检查等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 降低医疗风险:规章与流程管理可以明确医疗操作的规范和安全要求,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通过科学的流程安排,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康复速度。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规章与流程可以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合理安排患者的诊疗流程,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三、建立规章与流程的具体措施1. 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及改进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及改进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及改进临床路径是指规范病人治疗过程,以达到优质临床结果的一种管理模式。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临床路径变异的情况,即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与事先规定的临床路径存在差异或偏离,这可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变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改善治疗效果。

一、变异类型及原因分析1.1 治疗过程差异临床路径制定时,通常是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病情特点来确定治疗过程。

然而,不同病人的身体条件和疾病状态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可能会与预期有所不同。

1.2 医护操作差异临床路径要求医护人员按照特定步骤和标准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的经验、技术水平以及工作负荷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操作上的差异。

此外,医院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也会对操作产生影响。

1.3 病人个体差异每个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需求和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这些个体差异可能导致病人在临床路径上发生变异。

二、变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临床路径变异可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治疗效果不确定性增加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变异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增加,即无法准确判断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2 并发症风险增加临床路径的设计通常会考虑到预防并发症的措施,然而一旦病人偏离了临床路径,那么他们可能会更容易遭受并发症的风险。

2.3 治疗延误与效率降低当病人偏离了临床路径,治疗过程可能会发生延误或效率降低的情况。

这可能会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改进措施为了改进临床路径变异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3.1 个体化临床路径对于病情较为复杂或存在特殊需求的病人,可以考虑制定个体化的临床路径,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这能够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3.2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规范意识。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引起 变异 退 出 临床 路 径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但 患 者 因 素 和 医生 因素 退 出路 径 是 可 以控 制 的 , 试 点 医 院 临 为
床 路 径 变异 管理 工作 提 供 依 据 。 【 关键 词】 变异 终 止 路 径 临 床 路 径
我 国 2 0 年 开 始 探 讨 将 临 床 路 径 应 用 于 临 床 ,0 0年 02 21 才 开 始 在 全 国范 围实 施 临 床 路 径 试 点 工 作 , 目前 尚 处 于 试 行 探 索 阶段 。 国 内 资 料 显 示 目前 现 阶段 在 实 施 临 床 路 径 过 程 中 , 异率 达 6 . , 变 4 5 因变 异 而 退 出 路 径 比率 也 达 2 左 右 , O 过 高 的变 异 率 和 变 异 退 出率 会 影 响 临 床 路 径 的真 实 性 和 路 径 的顺 利 实 施 。我 院是 卫 生 部 颁 布 国 家 2 6个 临 床 路 径 试 点 单 位 , 21 从 0 0年 开 始 临 床 路 径 试 点 工 作 至 今 , 得 一 定 经 验 。 取
找 出退 出路 径 的 主 要 原 因 。结 果 本 研 究发 现 1 8例 患 者 出现 不 同程 度 的 变 异 , 7 变异 率 6 . , 中 38 其
有4 2例 因 变 异 而 终 止 临 床 路 径 , 径 终 止 变 异 率 1 . 。终 止 路 径 的 主 要 因 素 为 疾 病 本 身 因 素 路 51 4 . , 它 为 患 者 因 素 3 . 和 医 生 因素 2 . 。结 论 在 实施 临床 路 径 过 程 中 , 疾 病 本 身 因素 29 其 33 38 因
J u na fQiia iest fM e iie,01 Vo. 3, . 8 o r [o qh rUnv riyo dcn 2 2, 13 No 1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

临床路径变异分析摘要:临床路径变异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在同一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流程或治疗结果。

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临床路径变异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旨在提高临床路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实现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优质医疗。

1. 引言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管理手段,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降低医疗成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临床路径往往难以完全按照计划执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临床路径的变异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临床路径的变异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2. 变异的原因临床路径的变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医护人员水平不同:不同医生或护士对同一疾病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可能有所差异,导致治疗方案的变异。

(2)患者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也会导致临床路径的变异。

(3)医疗资源限制: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可能无法完全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进行治疗。

(4)管理和沟通不畅:医院管理层和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不畅,或者医生、护士之间的沟通不畅,也会导致临床路径的变异。

3. 变异的影响临床路径的变异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治疗效果差异:不同的治疗方案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一些患者可能会因此遭受不必要的痛苦或并发症。

(2)医疗资源浪费:临床路径的变异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医疗成本。

(3)医疗质量下降:临床路径的变异可能会影响医疗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医疗质量。

4. 解决办法为了减少临床路径的变异,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医生和护士的培训:提高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并加强对临床路径的培训和理解,确保能够正确地执行临床路径。

(2)建立评估和调整机制:定期评估临床路径的适用性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确保临床路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加强医院管理和沟通:医院管理层应加强对临床路径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与临床科室、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临床路径。

临床路试行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

临床路试行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

2016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和改进措施各临床科室:自20XX年起我院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通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1. 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我院于20XX年专门召开临床路径管理研讨会,研究、部署我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重新确立了临床路径病种;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侯远征院长亲自担任组长,阿迪力·热孜、贾秀华、艾尔肯·玉麦尔三位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其他科主任和护士长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小组明确制定了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院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Ⅱ型糖尿病、股骨干骨折、小儿支气管肺炎、腹股沟疝气、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计划性剖宫产等6个临床路径单病种,同年10月又增加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踝关节骨折、锁骨骨折、输尿管结石等6个新病种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2016年度我院收治临床路径病种591例中有591例进入临床路径,入组率达100%;进入临床路径的591例患者中未发生变异退出临床路径,变异发生率0%;但是,临床路径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存在严重问题;变异发生率、入组率和退出路径数没有实际参考意义;各科室未有变异数的记录,但是据各科室主任反映,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变异,总结变异原因主要为:1、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进入路径的患者住院最长14天,最短1天,平均住院天;完成路径的591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院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各科室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试点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二、经验及体会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三是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下一步我院将陆续开展其他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3、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我院执行和开展与各职能及相关科室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医疗、护理、医技、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行政加强指导和检查,我院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配合制定好临床路径文本并及时安排各项检查,做好药物应用的指导工作,各部门要共同抓好数据统计及分析工作;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各科室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院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较多患者选择门诊治疗而不是住院治疗,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4、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自主权与标准化的冲突:部分医生认为,临床路径是一种有限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完善的实施需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和一定的经费投入,治疗方案僵化,会减少医生的自主权,对患者的治疗产生消极影响,限制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5、有些病种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容易发生变异,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6、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临床路径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发挥了病人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对治疗的作用,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对预防此类医疗纠纷未见相关规定;7、全院全年扔有5个病种未入组一例病例,分别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踝关节骨折、锁骨骨折、输尿管结石;改进措施: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科室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同时,在稳定开展好现有病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全院前期推行的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例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警告值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及纠纷,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4、临床路径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变异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结合诊疗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改进、修正路径,从而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临床路径的计划性、系统性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医疗缺陷的发生,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5、临床路径的施行,应每天记录,随时修正差异,每一位患者出院后都需填一份差异报表,对较大的变异应及时地分析、讨论,找出差异报表与预期成果不同的原因,修正为最合适的临床路径,最大限度的发挥临床路径的优越性;6、通过将临床路径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教给学生符合成本效果的临床实践,更好地为医学培训服务提倡学生在实施临床路径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变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7、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8、医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9、完善临床路径文本,发挥各科室医疗特色,提高临床路径病种的治愈好转率,缩短病程;10、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复查患者入院异常项目,并加以处理;对于有合并症患者,我们需加强合并症的治疗,必要时请各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11、加强患者的护理,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他疾病;医务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

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对患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成因。

结果142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中,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退出率为23.94%;患者发生临床路径变异,变异率为66.20%;影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因素为疾病变异因素占44.12%,患者因占32.35%,医师因素占23.53%。

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给予临床路径中,虽然疾病因素不可控制,
但是可以从患者、医师两方面入手加以控制,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概率。

标签: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
临床路径于2002年提出,以医学临床为主要研究范畴,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从含义上来说,临床路径主要是指在根据疾病的类型建立与之相承接的治疗模式,并且在一定标准规范的引导下减少变异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1]。

对此,本院对影响消化
内科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加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卫生部颁布的六种疾病类目。

男79例,女63例,年龄最大为76岁,年龄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41.24±7.29)岁。

其中,肠息肉摘除71例,急性胰腺炎31例,胆总管结石22例,肝硬化腹水15例,胃食管反流3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已住院治疗为主要方式,将符合标准的消化内科患者纳入临床路径体系中,规范操作行为,将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各种方案、护理措施均填写进度表中,以便对患者的临床路径加以监督管理。

在临床路径变异退出观察中,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针对退出因素加以归纳总结,
由专家组控制,严格流程,切实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1.3 评判标准
以传统分类方法为依据,临床路径退出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因疾病本身
而导致临床路径退出;第二,因患者主观因素而导致临床疾病退出;第三,因医师或治疗方案的因素而导致临床路径退出[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以SPSS 19.0統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退出率为23.94%;9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变异,变异率为66.20%,41例患者在第一次临床路径中出现不低于2次的变异情况。

以路径退出标准为依据,通过流程表、病例表对影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因素的分析如下:疾病变异因素15例(44.12);患者因素11例(32.35%);医师因素8例(23.53%)。

以疾病类型为划分依据,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退出率分析如下:71例肠息肉患者退出率为18.31%,3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退出率为25.81%,1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退出率为13.33%,2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退出率为50.00%。

由此可见,肝硬化腹水退出率最低,胆总管结石退出率最高。

3 讨论
临床路径主要是指在根据疾病的类型建立与之相承接的治疗模式,并且在一定标准规范的引导下减少变异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临床路径退出对严重影响到疾病的临床治疗水平,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要加强对临床路径变异情况的有效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制定来尽可能的减少临床路径退出率[3]。

首先,因疾病因素而导致临床路径退出,则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重新选择临床路径;其次,因患者主观因素而造成临床路径退出,则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促使患者明确临床路径对自身疾病治疗的良好作用,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最后,因医师因素而造成临床路径退出,院方则需要加强对医师的有效管理,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临床操作。

在本次研究中,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中,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退出率为23.94%;9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变异,变异率为66.20%;影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因素为疾病变异因素占44.12%,患者因占32.35%,医师因素占23.53%。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疾病给予临床路径中,虽然疾病因素不可控制,但是可以从患者、医师两方面入手加以控制,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彭艳.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与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2):420-421.
[2] 壮平,张春红,魏金文,马卫平,徐岷.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8):2460-2461.
[3] 王银环,魏金文,王晓燕,徐岷,程兆明,徐永中.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05):16-17+20.
[4] 黄曦亮.信息化衔接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