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单选1.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A.人口众多B.市民殷富C.交子的出现D.商业繁荣2.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C.南宋 D.明朝3.关于中国古代外交,错误的说法是()A.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B.贸易、互派使节、宗教人士往来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C.南宋时水陆两条丝路并进,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要位D.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形成4.如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南朝 B.唐朝C.北宋 D.南宋5.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朝农作物平均亩产约1.5石,而宋代平均亩产约2石,比唐代高约30%……而且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

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因不包括()A.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B.宋朝人口数破1亿,劳动力有增加C.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D.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6.“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经济格局完成于()A.南北朝B.五代十国C.北宋D.南宋7.反映北宋商业繁荣的表现是()A.交子的出现B.植棉淮河流域C.引进占城稻D.景德镇成为瓷都8.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主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①广州②连云港③泉州④天津港。

A.①③ B.①②C.③④ D.①④9.宋代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宋史》也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记载,出现该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B.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10.下表是科举考试在不同时期南北方状元人数的对比(单位: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C.统治者更重视南方人才D.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11.宋代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局面的突出表现是()A.“苏湖熟,天下足”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江南的瓷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12.“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思维导图及同步训练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思维导图及同步训练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思维导图及同步训练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思维导图及同步训练【同步练习】1、《南宋社会⽣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吃惊,货币经济、纸钞、⾼度发展的茶盐企业⾮常独特。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临安是全国最⼤的商业城市B .南宋政府⿎励海外贸易C .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D .宋代商品经济⾼度繁荣2、如图两幅⽰意图反映的变化是()A.商品经济发展B.耕地⾯积增加C.海外贸易兴起D.经济重⼼南移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化繁盛”表现的是()①发明了造纸技术②打破了“坊”、“市”的界限③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陈寅恪《邓⼴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观点的是()①以理学为核⼼的新儒学形成②指南针、⽕药和印刷术取得重⼤进步③词成为⽂学的主流形式④⼠⼤夫的⽂⼈画成就最为突出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宋书》记载:“江南……地⼴野丰,民勤本业,⼀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平赶上北⽅D.宋代我国经济重⼼正式转移到南⽅6、某套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经济发展与重⼼南移》⼀课应出现在下列哪⼀单元中?()A.《国家的产⽣和社会变⾰》B.《⼤⼀统的秦汉帝国》C.《多元⽂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度发展》D.《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7、“⾃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了变化。

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这⾥的局势⼜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风尘之警’,⽔利兴修和农⽥垦辟在持续进⾏,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A.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以南2、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宋代纸币(纸币铜版拓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铁钱太重使用不便B. 活字印刷术发明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北宋商业活动频繁3、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蕃市B.蕃学C.市舶司D.蕃坊4、假如你七世纪时居住在长安,你要到哪里去购买日用品()A、宫域B、坊C、行D、市5、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C、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6、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7、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8、“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经济格局完成于A.南北朝 B.北宋 C.五代十国 D.南宋9、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A.宋朝、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B.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宋朝C.魏晋时期、宋朝、唐朝中后期 D.宋朝、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10、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什么沿岸的大城市()A.渤海地区B.黄河流域C.长江沿线D.东南沿海11、某一朝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

这一朝代指的是()A. 陏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12、“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答案解析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答案解析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一.选择题1.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A. 茶树、烟草B. 棉花、小麦C. 棉花、茶树D. 棉花、玉米【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南宋的经济作物。

南宋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和茶树。

所以答案选C【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根据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原产地”栏目中应该填写( )品名原产地传入特点占城稻宋朝成熟早,抗旱力强A. 日本B. 越南C. 印度D. 朝鲜【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成为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景德镇成为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开始于()A. 西汉B. 隋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代手工业发达,景德镇成为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4. 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

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 领先于日本B. 落后于欧洲C. 居世界首位D. 比阿拉伯发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分析能力。

分析题文的“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

”,获得的信息是宋朝造船业发达。

ABC 题文材料不能体现,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理解正确,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5. 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新人教版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时作业(含答案)

新人教版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时作业(含答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农业的发展1.原因:( 1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 2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2.表现( 1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扩广。

( 2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 3 )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 4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向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知识点2 手工业的兴盛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4.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5.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知识点3 商业贸易的繁荣6.城市商业( 1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 2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初一历史第9课配套练习(附答案)

初一历史第9课配套练习(附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B.大运河贯通南北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2.“政府铸造的铜钱超过前朝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

在缺铜的情形下,民间开始发行纸币。

”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在()A.西汉B.唐朝C.北宋D.南宋3.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请你为该展厅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清明上河图》《宋代纸币铜板拓片》《货郎图》《市舶司遗址》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融合4.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5.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①交子②在报纸上看新闻③瓦子④发电报问候亲人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6.下列叙述错误是()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B.茶树的种植遍及大江南北C.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D.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7.宋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重心B.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C.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南宋的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8.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9.“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宋代手工业进步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面的材料: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发展》课后精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发展》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A.政治中心南移B.城市生活繁荣C.中央集权加强D.南方经济发展2.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阶梯的田地。

南宋时南方梯田的开垦()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3.(2019·湖北咸宁·15)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A.开封B.景德镇C.苏州D.泉州4.某一朝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

这一朝代指的是()A. 陏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5.宋元时期,城市发展起来。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不下十个。

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 广州B. 开封C. 泉州D. 临安6.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 开封B. 北京C. 南京D. 临安7.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的功能的市镇,如下图,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当时()A.文化发达B.手工业兴旺C.商业繁荣D.海外贸易发达8.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 蕃市B. 市舶司C. 蕃学D. 蕃坊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圆形方孔钱B.汉朝五铢钱C.唐朝开元通宝D.北宋“交子”10.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如下图所示纸币(纸币铜版拓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铁钱太重使用不便B. 活字印刷术发明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北宋商业活动频繁【材料解析】11.小华的学习小组搜集了很多中外学者关于宋朝的评价: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基本知识点检测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基本知识点检测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基本知识点检测新人教版一、农业的发展1 .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________ 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_________ ,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 •表现:由越南传入的________ ,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___________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_______ 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_____________ 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南宋后期,________ 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_________ 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3 .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__________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__________ 兴起,_________ 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5. _________________ 造船业:、、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业: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人口多达百万。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 ,加以管理。

&货币:北宋前期,___________ 地区出现“ ________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020_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2020_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一、选择题1.进口的泰国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其实,早在宋朝中国就曾引进外国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占城稻引进于()A.越南B.朝鲜C.印度D.泰国2.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是()A.水稻B.小麦C.玉米D.高粱3.一个北宋人要了解当时丝织业最高水平的情况,他应去的地区()A.河北和河南B.江浙和广东C.福建和广东D.江浙和四川4.我国经济重心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与图③所示经济状态相对应的时期是()A.南北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南宋5.“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A.秦都咸阳B.汉都长安C.隋都长安D.宋都东京6.宋代海外贸易频繁,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香料到泉州出售,他到达泉州港后办理手续并缴税应该去( )A.蕃市B.蕃坊C.市舶司D.都护府7.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

”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A.泉州B.广州C.温州D.明州8.宋代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朝廷还允许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修建清真寺。

这些措施主要表明()A.宋朝提高外商待遇并鼓励通商B.宋朝尊重外国人的生活习俗C.宋朝要求外商必须在华定居D.宋朝实行了平等的民族政策9.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形成这种经济格局最主要的原因是()A.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战与和促进了民族交融B.元朝逐步统一全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C.躲避战乱的人民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宋朝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以提高财政收入10.北宋末年,一位大商人在四川采购大宗货物,他使用的货币最有可能是()A.“交子”B.“会子”C.开元通宝D.刀币11.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单选1.“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A.唐朝B.南朝C.北宋D.南宋2.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反映南移完成的是()A.临安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B.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C.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D.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3.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4.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

这一变化表明了()A.康乾盛世的出现B.科学技术的突破C.对外贸易的发展D.经济重心的南移5.宋代,南方人口明显超过北方,流传着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这说明()A.国家统一完成B.经济重心南移C.文化科技繁荣D.民族政权并立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7.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

其中不正确的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唐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C.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8.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下列图中文物对我们了解宋代海外贸易有帮助的是()A.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B.唐三彩俑C.宋持罗盘陶甬D.蒸汽机9.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B.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10.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A.海河流域B.淮海流域C.长江流域D.钱塘江流域11.由于参加科举考试需要巨大的投入,一些家族常常聚资支持子弟读书,以求光宗耀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1 农业的发展1.原因:( 1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 2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2.表现( 1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扩广。

( 2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 3 )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 4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向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知识点2 手工业的兴盛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4.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5.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知识点3 商业贸易的繁荣6.城市商业( 1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 2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第1页(共23页)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邻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8.XXX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研究。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A.B.C.D.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B.C.D.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XXX11.下面常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开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揣度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南宋诗人XXX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第2页(共23页)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2(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2(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A.茶树、烟草B.棉花、大豆C.棉花、茶树D.棉花、玉米2.根据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原产地”栏目中应该填写()A.西汉B.隋朝C.唐朝D.宋朝4.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

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领先于日本B.落后于欧洲C.居世界前列D.比阿拉伯发达5.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材料反映了宋代()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6.《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表明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 A.黄河流域B.淮河流域C.珠江流域D.长江流域7.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8.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稣”,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9.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B.泉州C.景德镇D.广州10.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1.南宋时,南方人的主食是()A.米饭B.面食C.肉类D.鱼类12.两宋时期,一行业在南方兴起并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这一行业是()A.丝织业B.棉纺织业C.造船业D.制瓷业13.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关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C.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D.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2.景德镇陶瓷制品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之处享誉世界。

景德镇兴起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3.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它们还是当时的A.重要粮仓C.著名大商港B.著名瓷都D.丝织业中心4.某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

”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B.《洛神赋图》D.《腐败上河图》A.《女史箴图》C.《步辇图》5.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在A.唐朝关中地区C.南宋江南地区B.北宋四川地区D.元朝中原地区6.“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A.两晋期间C.两宋时期B.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7.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大发展。

下列现象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出现了精美的四羊方尊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某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由此推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C.南宋国家统一B.民族政权并立D.宋代闻名世界9.“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非常发达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10.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九课知识点如下:一、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导致经济衰退。

②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④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2.过程:①唐代以后,江南地区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②宋代时,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③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影响:①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②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1.农业: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④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⑤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扩大。

2.手工业:①纺织业:南方的丝织业发展尤其突出,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中心形成。

②制瓷业: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河北定窑、河南钧窑等地的制瓷业也迅速发展。

3.商业:①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②外贸繁荣:广州、泉州、明州、泉州是著名的外贸港口。

③纸币的出现:南宋时期,纸币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

④行会的产生:城市中的商人开始组织起行会,维护自身利益。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意义1.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实际上是南方经济发展、北方经济相对衰退的过程。

这一过程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南方成为中国新的经济中心。

2.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南北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3.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过程。

南方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测试(有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测试(有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南宋时,南方人的主食是()A.米饭B.面食C.肉类D.鱼类2.两宋时期,一行业在南方兴起并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这一行业是()A.丝织业B.棉纺织业C.造船业D.制瓷业3.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A.扬一益二B.苏湖熟,天下足C.无徽不成商D.湖广熟,天下足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5.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A.杭州B.泉州C.景德镇D.广州一、ABBDC6.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7.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8.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9.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这一次巨大变迁完成于()A.南北朝时期B.随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10.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A.越南B.朝鲜C.印度D.日本DDACA11.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A.天津和上海B.开封和杭州C.广州和泉州D.厦门和宁波12. 下列对宋代的社会生活描述不正确的是()A.晚上去吃宵夜B.乡村的货郎很多C.在开封,晚上不能出门D.开封的早市很热闹13.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CCB二、材料题1.中国是一个历悠久的文明古国,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巩固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巩固练习题

2020年春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B.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

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4.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的功能的市镇。

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

由此可知当时()A.文化发达B.手工业兴旺C.商业繁荣D.海外贸易发达5.如果你生活在宋代时期,可以做到的事情有()①在浙江一带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②到在泉州坐海船出海③在黄河流域种植大片的棉花④带纸币在四川经商⑤加强海外贸易管理设置市舶司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6.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A.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7.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到12世纪的末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下列属于宋代经济发达表现的是()①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②交子的出现③海外贸易发达④市民阶层的出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下列的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了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A.农业繁荣B.手工业繁荣C.商业繁荣D.文化繁荣9.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10.《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解析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解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 根据下列资料,这位少年生活的时代大约是①他吃过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在瓦子里看武术表演③使用的货币成为“交子”④满心欢喜地等待中秋节的来临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两宋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占城稻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交子”是宋朝时期发明的纸币,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瓦子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由以上的内容可知,这位少年生活在宋朝时期,C项符合题意;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都没有纸币,AB项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也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2. 在我国宋代,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实现的是A. 用纸币去经商B. 经济重心移到南方C. 去瓦舍看杂技表演D. 去剧院看《窦娥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宋代社会生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项正确,纸币交子已经出现,B项正确,宋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过程,C项正确,瓦子是娱乐场所,D项错误,《窦娥冤》是元杂剧,是元代的作品,不可能出现在宋代。

本题选D。

考点:宋代的文化生活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宋代科技文化发达,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宋代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民族关系和是主流,学习宋代的文化成就有利于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加民族自豪感。

3.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①交子②在报纸上看新闻③瓦子④发电报问候亲人A. ①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北宋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宋朝时农业发展。

发明了新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

宋朝时手工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3)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

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思考:1.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4)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碍,政府转而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我国经济重心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南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东汉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2)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3)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练习题
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制瓷业中心的是()
A.海南岛 B.邢窑
C.景德镇 D.越窑
2、“国家的财政收人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以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晋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3、北宋时,成熟早、抗寒能力强的占城稻是从下列哪个国家传人中国的
()
A.越南B.日本
C.天竺 D.朝鲜
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它用铜版印刷,版图精美。

“交子”的出现有利于()
①商业的发展②西域地区的开发③印刷业的发展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景德镇陶瓷制品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独特之处独领风骚600多年。

景德镇成为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人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交子”的出现
B.热闹的瓦子
C.景德镇的兴起
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7、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

这一变化表明了()
A.康乾盛世的出现
B.科学技术的突破
C.对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重心的南移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它出现在()
A.唐朝关中地区
B.北宋四川地区
C.南宋江南地区
D.元朝中原地区
9、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A.打击海盗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D.征收赋税
10、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A.水稻B.小麦
C.小米D.玉米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些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材料二会子(如右图)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勊日可到。

——《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绘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名字?出现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
(2)它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纸币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发展?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C
6D 7D 8B 9C 10A
11、(1)交子。

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2)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3)应用范围更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