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一般来说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由主干布线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配线间及工作区设备安装等4部分组成。

1、主干线子系统的电缆施工建筑物主干线子系统的电缆施工围,主要是从设备间到建筑物各个楼层配线架之间的主干路由上所有缆线的施工。

它的施工环境全部在室,且在建筑中已有电缆竖井或专用房间等客观条件。

因此,现场环境的施工条件较室外要好。

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是所的综合布线系统中必有的组成部分,它与建筑和室其它管线系统关系密切,因此,在安装施工中必须加强与有关单位协作配合,互相协调,以求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所有缆线敷设和安装顺利进行,且有可靠的质量保证。

因本项目只设一个配线间,因此主干子系统也即为水平子系统的垂直部分。

1) 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缆线敷设的基本要求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条数较多,且路由集中,它是综合布线系统中重要骨干线路。

因此,在安装敷设前和整个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以保证敷设缆线的施工质量。

a) 为了使施工顺利进行,在敷设缆线前,应在施工现场对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核对,尤其是对主干路由中所采用的缆线型号、规格、程式、数量、起迄段落以及安装位置,要重点复核,如有疑问量,应及早与设计单位和主管建设的部门共同协商,予以研究解决,以免耽误工程开展,影响施工进度。

b) 在敷设缆线前,应对已运到施工现场的各种缆线进行清点和复查。

其容有缆线的型号、规格、长度、起始端和终端地点等,标签上的字迹应清晰、端正和正确,以便按施工顺序、对号入座进行敷设施工。

c) 为了减少缆线承受的拉力和避免在牵引过程中产生扭绞现象,在布放缆线前,应制作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合格牵引端头和连接装置,把它装在缆线的牵引端。

由于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主干缆线一般长度为几十米,应以人工牵引方法为主。

为了保证缆线本身不受损伤,在缆线敷设时,布放缆线的牵引力不宜过大,应小于缆线允许力的80%,在牵引过程中为防止缆线被拖、蹭、刮、磨等损伤,应均匀设置吊挂或支承的支持物间距不应大于1.5m,或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是指在建筑物内进行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时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标准。

良好的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对于建筑物内部的通信、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综合布线施工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其次,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要求施工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施工人员应当熟悉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布线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具备良好的施工实践经验。

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另外,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要求施工现场应当保持整洁有序。

施工现场应当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识,施工材料和设备应当摆放整齐,通道应当畅通无阻,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

此外,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还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当仔细阅读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了解施工任务和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线、接线和安装等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还要求施工完成后应当进行验收和测试。

验收应当包括外观质量检查、接地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网络连接测试等内容。

通过验收和测试,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对于建筑物内部的通信、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才能保障综合布线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以上就是关于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SGBZ-0704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楼宇自动化控制用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购销合同的规定。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性能检验报告(注:电缆标志内容: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1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规格,必要时还标明秤年份。

标签内容:电缆型号规格,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

2.1.2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

除镀锌管外其它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现浇混凝土内敷钢管,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

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1.3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2.1.4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

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孔不入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5各种镀锌铁件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2.1.6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7配线设备,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

各类标志名称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

2.1.8电缆桥架、金属桥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桥架镀锌层不应有脱落损坏现象,桥架应平整、光滑、无棱刺,无扭曲、翘边、铁损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系统安装①安装流程图:布线系统安装流程内容详见图:②线缆敷设在该阶段工程实施,专业公司需按照专业施工规范要求,但不仅限以下内容进行:★垂直线槽中,每隔1m-2m在线槽上捆扎一下。

★每一根线缆两端统一编号,编号标签统一打印。

★线缆在终端出口处拉出不小于30cm的接线余量,盘好放在预埋盒内。

防止其它工序施工时损坏线缆。

★布线时遇到阻力较大时不用力过猛,防止线缆芯线拉断。

★布线缆时从配线柜至终端出口,线缆中间任何地方不得剪断和接续。

③信息插座安装按以下安装要求但不仅限于如下内容进行施工:★安装在墙体上,需结合装修要求,确定安装位置,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内净高尺寸。

★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采用扩张螺钉方式。

★固定螺丝需拧紧,不产生松动现象。

★按照设备厂商的安装指导书进行设备的接线、安装。

④设备安装控制点系统设备安装控制点内容详见表:按其控制点要求内容但不仅限于其内容组织。

设备安装控制点⑤缆线的端接专业公司需按以下要求但不仅限于如下内容进行施工:★缆线在终端前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

★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

⑥系统接地在安装的机架、配线设备及金属钢管、桥架与接地体间保持良好的连接,压接牢固。

系统测试关键控制点专业公司需按以下要求但不仅限于如下内容进行组织。

①光纤测试★测试前对光纤连接器查头、插头进行洁净处理,测试仪设置衰减量阈值。

★测试仪在850nm和1300nm波长下进行A—B方向衰减测试。

★换向重复操作,进行B-A方向衰减测试。

②电缆测试对于布线电缆,逐条进行连通性和指标测试, 专业公司需采用国家认证产品厂家认可的测试仪进行线路性能测试。

从而确认水平电缆、分配线架、设备连接电缆、信息模块和终端连线等部分的信息传输性能和指标,保证整个布线系统有良好的性能,为今后的高速信息传输打下基础,在此阶段过程中作好有关资料。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1. 什么是综合布线综合布线是指将建筑物中的电话、计算机网络和其他数据传输系统的布线组装起来,形成一个可以方便地增加、改建和维护各种通信设备的网状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满足多种通信设备直接互连、同步操作和互启动的需要。

2.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综合布线施工工艺包括三个部分:预先规划、施工和测试。

2.1 预先规划预先规划是综合布线施工的重要步骤。

它包括下面的主要内容:2.1.1 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网络拓扑根据所需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网络拓扑,包括将设备中的传输媒介(如电缆和光纤)在建筑物内进行端口连接的拓扑结构,从而实现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2.1.2 选择传输媒介在综合布线施工中,选用何种传输媒介至关重要。

现在传输媒介有很多种,如UTP、STP、光纤等。

需要按照实际应用需求选择。

2.1.3 选择配线架综合布线明确规定了采用19寸尺寸配线架的方式,配线架的前置网络接口(NA) 与通信主干线或堆叠线路直接相连,由此可节省连接端口,快速连接机柜内的各种末梢设备。

2.2 施工综合布线施工是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它包括下面的主要内容:2.2.1 预留穿线孔在建筑物修建前,施工人员通过深入了解,确定传输媒介经过的位置,确定所需的传输媒介数量和长度,以便钻孔以供穿线。

2.2.2 安装电缆和光纤有了穿线孔,施工人员可顺利安装传输媒介,其中槽式电缆成为目前最常用的集线器连通计算机的网络线缆。

在安装电缆时需要注意引入安全,需要加装保护盒以防火灾等事故。

2.2.3 安装插座和配线架每一个站点的末端都配备有插座,根据需要用配线架分开组织好。

2.2.4 按照标准化方法完成连接一旦安装了电缆和光纤,还需要对所有传输媒介进行连接。

这样一来,传输媒介才能连接起来,在网络中也才能得以通信。

在对传输媒介进行连接时,需要坚持标准化方法,确保连接紧密牢固。

2.3 测试测试是综合布线施工的最后一步。

它的任务是确保整个网络运行正常,包括:2.3.1 全面测试从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拓扑耸立起来资料质量否定到几乎所有实现的传输媒介的质量控制都迫在眉睫。

综合布线六类线施工工艺标准[详]

综合布线六类线施工工艺标准[详]

综合布线六类线施工工艺本文从施工的角度出发,阐述六类布线系统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六类布线系统施工前准备,管路线缆的敷设及接地防护技术,以提高整个布线系统的抗干扰性、数据的性以及数据的传输速率。

六类布线系统在传输速率上可提供高于超五类2.5倍的高速带宽,在100MHz时高于超五类300%的ACR值。

在施工安装方面,六类比超五类难度也要大很多。

六类布线系统的施工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要求的规去执行。

因为“越是高级的铜缆对外界的环境就越敏感。

随着传输速率的上升,安装施工的正确与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就越大”。

不合理的管线敷设,不规的安装步骤,不到位的管理体制,都会对六类布线的测试结果(包括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带来影响,而且有些会成为难以修复的故障,甚至只能重新敷设一条链路来更替。

1、六类布线系统在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1.1由于六类线缆的外径要比一般的五类线粗,为了避免线缆的缠绕(特别是在弯头处),在管线敷设时一定要注意管径的填充度,一般径20mm的线管以放2根六类线为宜。

1.2严格遵守线槽的施工规,保证合适的线缆弯曲半径。

上下左右绕过其他线槽时,转弯坡度要平缓,重点注意两端线缆下垂受力后是否还能在不压损线缆的前提下盖上盖板。

1.3放线过程中主要是注意对拉力的控制,对于带卷轴包装的线缆,应把卷轴套在自制的拉线杆上,放线端应从卷轴箱预拉出一部分线缆,以供在管线另一端抽取,预拉出的线不能过多,避免多根线在场地上缠结环绕。

1.4拉线工序结束后,两端留出的冗余线缆要整理和保护好,盘线时要顺着原来的旋转方向,线圈直径不要太小,用线卡固定在线槽、吊顶上或纸箱,做好标注。

1.5在整理、绑扎、安置线缆时,冗余线缆不要太长,不要让线缆叠加受力,线圈顺势盘整,固定扎绳不要勒得过紧。

1.6在整个施工期间,严格按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各工种要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网络计划组织施工,在其他后续工种开始前应完成本工种的施工任务。

2.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施工前,必须仔细查阅其他专业的施工图纸,尤其是土建结构施工图、水、电、通风施工图。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3.2(1).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3.2(1).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工程。

2、材料要求2.1 综合布线材料包括各类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管路及相关的跳线等硬件设备。

2.2 工程所用缆线、管路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合同规定。

2.3 各种型材、管材与铁件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

2.4 按照有无屏蔽层,双绞线分为屏蔽对绞线电缆(FTP)和非屏蔽对绞线电缆(UTP),按照铜线对数多少分大对数对绞电缆(常为25对或以上)和一般对绞线电缆(为4对8芯)。

2.5 对绞铜线的直径一般约为0.1-1mm,绞距为3.81-14cm,相邻对绞线扭绞长度约为1.27cm。

2.6 非屏蔽5类4对对绞电缆电气特性2.7 综合布线系统适用光缆2.8 对测试工具的测试精度、测试速度、故障诊断能力、测试类型、最大步长等指标要满足系统测试要求。

测试仪精度最低性能要求2.9 综合布线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3、 主要工具3.1 卡刀、网络测试仪、网线钳、光纤熔接机、光纤研磨机、纵向光纤剥离钳、光纤连接器压接钳、光纤划笔、切割机、锤子、螺丝刀、高登等4、 作业条件4.1 土建工程全部结束且预留孔洞、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安装牢固、强度合格。

4.2 机房、弱电竖井的施工已结束。

5、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5.1 综合布线安装要求5.1.1桥架和槽道、管道安装要求5.1.1.1 桥架和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水平桥架和槽道的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

5.1.1.2水平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

5.1.1.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

5.1.1.4 线槽节与节间用接头连接,螺丝应拧紧。

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

5.1.1.5 当直线段桥架超过30m 或跨越建筑物时,应有伸缩缝。

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

5.1.1.6 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其槽内的线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值。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合用于强电与弱电改造)一、一般规定1 、本章合用于住宅单相人户配电箱户表后的室内强弱电电路布线及电器、灯具安装。

2 、配电箱户表后应根据室内用电设备的不同功率分别配线供电;大功率家电设备应独立配线安装插座。

3 、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住宅相线(L )颜色应统一,零线(N )宜用蓝色,保护线(PE )必须用黄绿双色线。

4 、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0.5M Ω。

5 、各弱电子系统均用星型结构。

6 、进线穿线管2~3 根从户外引入家用信息接入箱。

出线穿线管从家用信息箱到各个户内信息插座。

所敷设暗管(穿线管)应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聚氯乙烯管(硬质PVC 管)。

7 、直线管的管径运用率应为50%~60% ,弯管的管径运用率应为40%~50% 。

8 、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规定期,应采用钢管。

9 、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30 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

10、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15 米,且该段内不得有S 弯。

连续弯曲超过2 次时,应加装过线盒。

所有转弯处均用弯管器完毕,为标准的转弯半径。

不得采用国家明令严禁的三通四通等。

11、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10 倍。

12、在暗管孔内不得有各种线缆接头。

13、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最大输出功率。

14、电线与暖气、热水、煤气管之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300mm ,交*距离不应小于100mm 。

15、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牢固,涮锡并用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

16、暗盒均应当加装螺接以保护线路。

二、重要材料质量规定1、电器、电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及国家现行电器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①电源线:根据国家标准,单个电器支线、开关线用标准 1.5 平方毫米线,主线用标准 2.5 平方毫米线;空调插座用4 毫米平方线;②背景音乐线:标准2 ×0.3 平方毫米线③围绕音响线:标准100-300 芯无氧铜④视频线:标准AV 影音共享线⑤网络线:超五类UTP 双绞线⑥有线电视线:宽带同轴电缆2 、电器、电料的包装应完好,材料外观不应有破损,附件、备件应齐全。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综合布线系统(PDS)1.施工工艺流程2.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及措施1)电缆作弯A.电缆作弯的方法:◆用两手握住电缆侧面,从电缆的起弯点起先,缓缓地顺次将电缆弯作好。

一般先弯小一些,然后将电缆的两端直线部分向外反弯一下,以防电缆在绑好后变形。

◆成堆电缆作弯,应接受电缆枕头(木模),这样既保证质量,也便于施工。

◆电缆弯好后,可用废芯线将电缆临时绑好;但不行用裸铜线捆绑,以免勒伤电缆外皮。

◆作弯时,应尽可能一次弯作好。

要避开一再修改而致使电缆芯线绝缘受损,而且一再修改民更不易达到作弯的要求。

◆作弯时,应多次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侧面视察作弯质量,刚好订正不当之处。

尤其在绑最初几根电缆时,因电缆较少,简洁变形,更应留意。

B.机架电缆作弯的作法:◆机架电缆下线,最好在一处下线。

电缆较多时,可考虑两处下线。

◆已绑好的电缆,需将线把和作成端的端子板对齐,用废芯线将电缆捆在电缆支铁上。

◆先弯好最里面的一条电缆(即离机架最近的一条电缆),并把它绑在列走道横铁上,再依次作弯其他电缆。

机架电缆下弯的弧度应一样,作弯时可利用作弯模板比量。

C.大走道上下电缆弯的作法:◆电缆在直走道上绑至距作弯的1~2根横铁时,须先将电缆弯作好后再接着绑下去,不应将电缆绑到起弯点时才起先作弯。

◆先按规定位置作好第一条电缆弯,并以此为准作其他各条电缆弯。

◆靠近电缆弯的1~2根横铁,应绑得稍紧一些。

在每层转变处不宜压得过紧,以免电缆弯将被压拓下来,致使电缆弯不成型。

D.捆绑电缆留意事项:◆捆绑电缆前应检查核对每根电缆的起始部位、路由和站电缆截面图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而且设计预留的空位不得遗漏。

◆捆绑电缆可依据不同状况接受单根捆绑法或成组捆绑法。

◆电缆一般应在一组放完后一次捆绑;电缆条数较多时,可分几次捆绑,每次不超过20~25条,布放好一部份即可捆绑一部份。

如电缆堆需凑齐一组方能捆绑时,应将电缆用临时扎线捆扎成形。

E.捆绑电缆:◆捆绑电缆前,一般先从配线架一端起先整理,将电缆位置对准,危重在支铁上作临时捆绑,经检查两端留长都能满足成端须要后,即可正式捆绑。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1、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根据EIA/TIA569标准,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2、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1缆线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2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信道两端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3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4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mm;在过梁或其它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 mm.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固定在缆线支架上.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 处进行固定.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2、保护措施1、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预埋暗管保护要求如下:1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2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4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5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2、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如下:1线槽之间应沟通.2线槽盖板应可开启.3主线槽的宽度由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而定,一般宜在200mm左右,支线槽宽不宜小于70mm.4地板块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宜为1m.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3、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汽、供暖管道竖井中,亦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干线通道间应沟通.3、主干子系统主干子系统用于大楼之间的传输,一般采用多对数双绞线或多模光纤,光纤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安装后不会发生如双绞线那样的问题,但光纤本身较为脆弱,强力牵拉或弯折会使纤芯折断,因此安装时应有有经验的工程师在现场指导.光纤的架设可以采用架空、直埋、管道等方法,直埋时应在光纤经过的地方做警告标志,以防以后的施工破坏.由于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所以在施工时绝对不允许超过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捆扎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0倍;拉线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5倍.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比铜缆小,因此在施工时,决不允许超过抗拉强度46N.光纤配线架分挂墙式、机架式两种,根据端接光纤数目可分为24口、48口、72口几种,配线架上有适配板,用来安装耦合器.光纤进入配线架前要适当地捆扎,进入配线架之后要预留有一定备用线缆,以方便安装、维护.备用的线缆应盘在光纤配线架的卷轴上.4、管理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是工程施工中考虑最复杂的部分.这部分施工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端接工艺的影响.电磁辐射是考虑管理区子系统安装环境的主要因素.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一是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环境设备的影响.在建筑物内,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主要来自强电磁辐射源,如电台,建筑物内的电梯,马达,UPS电源等.如果环境中这些干扰源的影响较大,应考虑采取屏蔽措施,或选择距离较远的位置.布线系统的端接工艺是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连接配件的安装工艺主要影响布线系统的近端串扰和衰减,而这两个参数是判断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在管理区子系统还要考虑环境的通风,照明,酸碱度,湿度等条件,这些因素将对端接配件造成腐蚀和老化,日久之后会影响系统的性能.管理区子系统内的安全性也要加以考虑,端接配件最好安装在布线机柜或墙柜内.5、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在施工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为不同的房间环境要求不同的信息墙座与其配合.在施工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用户对室内布局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从信息墙座连接应用设备如计算机,等方便和安全.墙上安装型信息墙座一般考虑嵌入式安装.在国内采用的是标准的86型墙盒,该墙盒为正方形,规格80 ×80mm,螺丝孔间距60 mm.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500px.桌上型墙座应考虑和家具,办公桌协调,同时应考虑安装位置的安全性.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500px.抬高式地板安装在预制的地板盒内,盒内可以安装信息墙座和电源墙座.信息墙座接头的端接安装必须由专业工程师完成.与管理区子系统的端接一样,它的安装工艺对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二、施工过程要求施工过程由三个方面完成:管道安装,拉线安装和配件端接.1、管道安装:由具有电信部门二级通信工程安装资格的工程队完成,工艺质量满足国家电信部门有关的施工规范和EIA/TIA569标准.布线桥架的焊接,线槽的过渡联接满足国家电工标准中对强电安装的工艺和安全要求.2、拉线安装:开放式布线系统对拉线施工的技能要求较其它布线高得多,这主要是由传输介质的特点决定的.在开放式布线系统中,采用的传输介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为双绞线,另一类为光纤,它们的材料构成和传输特征虽然不同,但在拉线时都要求轻拉轻放,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有可能导致传输性能的降低,甚至线缆损伤.在施工中经常可以看到下列情况:1双绞线外包覆皮起皱或撕裂,这是由于拉力过大和线槽的转角,过渡联接不符合要求造成的.2双绞线外包覆皮光滑,看不出问题,但用仪表测量时发现传输性能达不到要求,这是由于拉线时拉力过大,使双绞线的长度拉长,绞合拉直造成的.这种情况用于语音和10Mbps以下的数据传输时,影响也许不太大,但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时则会产生严重的问题.3光纤没有光信号通过,这是由于拉线时操作不当,线缆严重弯折使纤芯断裂造成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光纤布线的弯折之处.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上述问题,在ISO/IEC11801标准EIA/TIA569标准中规定:双绞线尤其是超五类双绞线拉线时的拉力不能超过13磅约20公斤. 光纤的拉力不能超过5磅约8公斤.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规定:1拉线时每段线的长度不超过20米,超过部分必须有人接送;2在线路转弯处必须有人接送;3、配件端接:配件端接的工艺水平将直接影响布线系统的性能.公司对其严格把关,所有的端接操作都将由专业工程师完成.施工工艺技术要求1、严格按图纸施工,在保证系统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艺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2、预埋留位置准确、无遗漏.3、管路两端设备处导线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足够的冗余.导线两端应按照图纸提供的线号用标签进行标识,根据线色来进行端子接线,并应在图纸上进行标识,作为施工资料进行存档.4、设备安装牢固、美观、预装设备、竖成列,墙装设备端正一致,资料整理正规完整无遗漏,各种现场变更手续齐全有效.电缆线的敷设:在布线系统中,大多信号都是电流信号或数字信号,故对电缆线的敷设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缆敷设必须设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说明敷设电缆的根数,始末端的编号,工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2、敷设电缆前要准备标志牌,标明电缆的编号、型号、规格、图位号、起始地点.3、在敷设电缆之前,先检查所有槽、管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与拟安装信息口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确定有无遗漏.4、检查预埋管是否畅通,管内带丝是否到位,若没有应先处理好.5、放线前对管路进行检查,穿线前应进行管路清扫、打磨管口.清除管内杂物及积水,有条件时应使用压缩空气吹入滑石粉风保证穿线质量.所有金属线槽盖板、护边均应打磨,不留毛刺,以免划伤电缆.6、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7、在管内穿线时,要避免电缆受到过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过7公斤以便保护线对绞距.8、布放线缆时,线缆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结,以保证线缆的性能良好,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9、做好放线保护,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10、对于有安装天花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必须在天花施工前完成;所有线缆不应外露.11、留线长度:楼层配线间、设备间端留长度从线槽到地面再返上铜缆3~5m,光缆7~9m,信息出口端预留长度.12、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记,线缆标记要表示清楚,在一根线缆的两端必须有一致的标识,线标应清晰可读.标线号时要求以左手拿线头,线尾向右,以便于以后线号的确认.13、垂直线缆的布放:穿线宜自上而下进行,在放线时线缆要求平行摆放,不能相互绞缠、交叉,不得使线缆放成死弯或打结.14、光缆应尽量避免重物挤压.15、绑扎:施工穿线时作好临时绑扎,避免垂直拉紧后再绑扎,以减少重力下垂对线缆性能的影响.主干线穿完后进行整体绑扎,要求绑扎间距≤.光缆应时行单独绑扎.绑扎时如有弯曲应满足不小于10CM 的变曲半径.16、安装在地下的同轴电缆须有屏蔽铝箔片以阴隔潮气.17、同轴电缆在安装时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不可有损伤屏蔽层.18、安装电缆时要注意确保各电缆的温度要高于5C.19、填写好放线记录表:记录中主干铜缆或光纤给定的编号应明确楼层号、序号.20、电缆敷设完毕后,两端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各拐弯处、直线段应整理后得到指挥人员的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掐断.21、线槽内线缆布放完毕后应盖好槽盖,满足防火、防潮、防鼠害之要求.机柜箱内接线:1、按设计安装图进行机架、机柜安装,安装螺丝必须拧紧.2、机架、机柜安装应与进线位置对准;安装时,应调整好水平、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3、按供货商提供的安装图、设计布置图进行配线架安装.4、机架、机柜、配线架的金属基座都应做好接地连接.5、核对电缆编号无误.6、端接前,机柜内线缆应作好绑扎,绑扎要整齐美观.应留有1米左右的移动余量.7、剥除电缆护套时应采用专用剥线器,不得剥伤绝缘层,电缆中间不得产生断接现象.8、端接前须准备好配线架端接表,电缆端接依照端接表进行.9、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首先要进行校验编号.10、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要进行固定.11、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应留有一定的余量.12、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一般不容许有接头.13、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尽量避免相互交叉.14、按图施工接线正确,连接牢固接触良好,配线整齐、美观、标牌清晰.15、选用同一区段的电缆跳线颜色要尽可能统一,便于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料管暗敷设要求:3.3.1.1暗敷管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PVC)塑料管,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暗管内径宜为15~25mm。

直线布管30m处应设置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2暗配管制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处,应设置暗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3暗配管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3.3.2金属线槽地面暗敷设要求:3.3.2.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根据其尺寸不同,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二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

3.3.2.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6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3.2.3拉线盒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2.4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

预埋金属线槽见图3.3.2.4所示。

有关地面金属线槽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图3.3.2.4预埋金属线槽示意图3.3.3格形楼板下暗敷设格形线槽和沟槽要求: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请见图3.3.3.1所示。

图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示意图3.3.3.2沟槽和格形线槽必须沟通。

3.3.3.3沟槽盖板可开启,并与地面平齐,盖板和信息插座出口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3.4桥架敷设要求:3.3.4.1桥架水平敷设时,吊(支)架间距一般为1.5m~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3.3.4.2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50mm。

3.3.4.3桥架及槽道水平度过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3.4.4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3.3.4.5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3.3.4.6吊(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平整,排列整齐,固定牢固,无歪斜现象。

综合布线系统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1.1施工要点1.1.1线缆1.线缆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2.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3.线缆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4.距信息点最近的一个过线盒穿线时应留有不小于15mm的余量。

从配线架引向工作区各信息端口4对对绞电缆的长度不应大于90m。

5.线缆敷设拉力及其他保护措施应符合产品厂家的施工要求。

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6.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应分隔布放。

线缆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表1-1的规定;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1对绞电缆与电力线最小净距注: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且平行长度小于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

表中对绞电缆如采用屏蔽电缆时,最小净距可适当减小,并符合设计要求。

表1-2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7.暗管或线槽中线缆敷设完毕后,宜在通道两端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

室内光缆桥架内敷设时宜在绑扎固定处加装垫套。

8.线缆敷设施工时,现场应安装稳固的临时线号标签,线缆上配线架、打模块前应安装永久线号标签。

9.线缆经过桥架、管线拐弯处,应保证线缆紧贴底部,且不应悬空、不受牵引力,在桥架的拐弯处应采取绑扎或其他形式固定。

1.1.2面板模块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

建筑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一、工程概述建筑综合布线工程是指通过光纤、电缆、布线管道等设施,实现建筑内部各种信息设备(如电话、网络、安防、监控等设备)之间的联接和互通。

其施工规范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效率。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需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制定详细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流程、施工进度、施工队伍组织等内容。

2. 资质审批:施工单位需提供相关的资质证明,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批,获取施工许可证。

3. 人员培训:施工单位需对参与施工的工程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4. 设备准备: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类设备和工具,如电缆、管道、接头、测试仪器等。

5. 安全防护措施: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6. 施工材料检验:对所使用的电缆、管道等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三、施工工艺与方法1. 管道敷设:根据设计图纸,合理布置各种布线管道,包括穿墙管、穿梁管、沟槽等,保证布线管道的整齐、美观、合理。

2. 电缆敷设:在布线管道内进行电缆敷设,应按照标准要求,做好电缆的分类、固定和绝缘工作。

3. 纤维光缆接续:在光缆的接续工作中,需在接头盒内进行光纤的接续和固定,保证光缆的连接质量。

4. 设备接驳:对各类信息设备(如网络交换机、电话分机等)进行接入,确保设备之间的联通。

5. 系统测试:完成全部布线工作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包括网络连接测试、电缆测试、信号检测等。

四、施工现场管理1. 施工协调:加强与其他工程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程施工井然有序。

2. 质量监督: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3. 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 施工记录: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材料使用情况等。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第1页筑龙网 w w w .s i n o a e c .c o m 《3-23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资料编号:G Y 323-1998 3—23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艺标准(323-1998)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楼宇自动化控制用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丁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2.1.1 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购销合同的规定。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性能检验报告(注:电缆标志内容: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l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规格,必要时还标明生产年份。

标签内容:电缆型号规格,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

2.1.2 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

除镀锌管外其它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现浇混凝土内敷钢管,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

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1.3 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一90)中相关规定。

2.1.4 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

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5 各种镀锌铁件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2.1.6 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7 配线设备,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

各类标志名称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

2.1.8 电缆桥架、金属桥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桥架镀锌层不应有脱落损坏现象,桥架应平整、光滑、无棱刺,无扭曲、翘边、铁损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综合布线是指在建筑物内部,通过电缆、连接器、接头和配线架等设备,实现各种信息传输的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综合布线已经成为建筑物内部信息传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不仅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信息传输速度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通信、安全、控制等各种功能的实现。

因此,综合布线的施工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综合布线施工标准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包括建筑物内部布线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

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合理规划布线系统的结构和布局,确保各种信息传输设备之间的连接畅通无阻。

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电缆的敷设、连接器的安装、配线架的布置等工作,确保布线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验收阶段,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验收,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符合相关要求。

其次,综合布线施工标准需要注重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在布线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缆、连接器、配线架等材料和设备,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杜绝使用劣质材料和设备,确保布线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另外,综合布线施工标准还需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做到绿色施工。

最后,综合布线施工标准需要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

同时,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建筑物内部信息传输系统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选择优质的材料和设备,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才能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建筑物内部信息传输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
综合布线是建筑物内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的通信质量,还关系到建筑物内部各种设备的联通和管理。

因此,综合布线施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建筑物的通信网络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综合布线施工标准应当包括对于布线材料的要求。

在选择综合布线材料时,应当考虑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适用性。

布线材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应当具有防火、防潮、防腐蚀等性能,以保证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综合布线施工标准还应当包括对于布线工程施工过程的要求。

在进行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布线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施工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技术资质和经验,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操作,杜绝施工过程中的疏漏和错误。

另外,综合布线施工标准还应当包括对于综合布线工程验收的要求。

在完成综合布线工程后,应当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确保综合布线工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验收工作应当包括对于布线
材料的质量检查、布线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以及通信网络的性能测试等内容,以保证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建筑物的通信网络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才能保证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综合布线施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确保建筑物内部通信网络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建筑物的通信设备的联通和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新版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新版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1本标准适用于上海方擎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所承接的所有系统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1人员架构:项目负责人电话现场施工负责人电话2安全培训:施工人员安全防护培训施工安全培训3 材料,设备:1 传输部分:线缆、光缆、连接头等2 机房部分:交接箱、机柜、各类配线架、配线模块、跳线等。

3 终端部分:信息插座、光纤插座、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

4 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

5 其他材料:接线盒、地面插座、塑料线槽及其附件。

塑料线槽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

6上述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并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及“CCC”认证标识等。

线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4 技术准备1施工图纸齐全。

2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

3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技术交底。

5施工面组成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信息终端设备及相应的适配器、连线组成。

6线槽、桥架敷设1线缆桥架、线槽宜距离地面2.2m以上安装,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强电桥架,消防等)不应小于30cm。

2线缆桥架、线槽垂直敷设时,在线槽或者桥架上端下端每隔1.5M进行固定3线缆桥架平行敷设时要求每隔2m进行固定,水平垂直不的大于5cm 4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偏差不应超过3mm。

5丝杆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6线缆桥架、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70%。

7桥架及线槽的安全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8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9线缆桥架、线槽水平,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处进行桥架接地10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1、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局部构成:一局部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局部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

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

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

依据EIA/TIA569标准,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

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

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

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纳镀锌铁槽或铁管。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肯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认真考虑双绞线的固定。

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缆线的敷设和爱护方法检验缆线般应按以下要求敷设: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楚,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别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以下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GBZ-0704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楼宇自动化控制用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购销合同的规定。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性能检验报告(注:电缆标志内容: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1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规格,必要时还标明秤年份。

标签内容:电缆型号规格,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

2.1.2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

除镀锌管外其它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现浇混凝土内敷钢管,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

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1.3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2.1.4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

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孔不入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5各种镀锌铁件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2.1.6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7配线设备,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

各类标志名称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

2.1.8电缆桥架、金属桥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桥架镀锌层不应有脱落损坏现象,桥架应平整、光滑、无棱刺,无扭曲、翘边、铁损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9各种模块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10交接箱、暗线箱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11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选用相应的定型产品。

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

线槽内外应光滑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2主要机具与测试设备:2.2.1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压力案子、套丝机,套管机。

2.2.2手锤、錾子、钢锯、扁锉、圆锉、活扳子、鱼尾钳。

2.2.3铅笔、皮尺、水平尺、线坠灰铲,灰桶,水壶,油桶,油刷,粉线袋等。

2.2.4手电钻、台钻、钻头、射钉枪、拉铆、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

2.2.5测试仪表和设备、万用表,摇表,光时域反射仪,噪声测试仪,场强测试仪,电桥,网络分析仪等。

2.3作业条件:2.3.1结构工程中预留地槽、过管、孔洞的位置尺寸、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2.3.2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内装饰工程完工,地面、墙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2.3.3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时,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

2.3.4交接间、设备间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

2.3.5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环境温度、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

2.3.6交接间、设备间应符合安全防火要求,预留孔洞采取防火措施,室内无危险物的堆放,消防器材齐全。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器材检验——管线敷设——盒箱稳住——设备安装——线缆敷设——线缆终端安装——系统调试——竣工核验3.2器材检验:3.2.1施工前应对所用器材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其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品技术文件资料,有关器材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使用功能及有关特殊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

3.2.2电缆电气性能抽样测试,应符合产品出厂检验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

3.2.3光纤特性测试应符合产品出厂检验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

注:有关器材检验具体要求,请参见《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相关部分。

3.3管路敷设:3.3.1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PVC)塑料管暗敷设要求:3.3.1.1暗配管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PVC)塑料管,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暗管内径宜为15~25mm。

直线布管30m处应设置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2暗配管制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处,应设置暗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3暗配管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 时,不应小于10倍。

3.3.2金属线槽地面暗敷设要求:3.3.2.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根据其尺寸不同,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二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

3.3.2.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6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3.2.3拉线盒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2.4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

预埋金属线槽见图3.3.2.4所示。

有关地面金属线槽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图3.3.2.4预埋金属线槽示意图3.3.3格形楼板下暗敷设格形线槽和沟槽要求: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请见图3.3.3.1所示。

图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示意图3.3.3.2沟槽和格形线槽必须沟通。

3.3.3.3沟槽盖板可开启,并与地面平齐,盖板和信息插座出口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3.4桥架敷设要求:3.3.4.1桥架水平敷设时,吊(支)架间距一般为1.5m~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3.3.4.2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50mm。

3.3.4.3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3.4.4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3.3.4.5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3.3.4.6吊(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平整,排列整齐,固定牢固,无歪斜现象。

3.3.4.7金属桥架及槽道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3.3.4.8金属桥架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3.3.5金属线槽敷设或阻燃型塑料线槽敷设有关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3.4盒、箱稳注要求:3.4.1信息插座安装;3.4.1.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生活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

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平齐。

3.4.1.2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3.4.1.3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

3.4.1.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3.4.1.5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3.4.1.6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4.2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500~1000mm。

3.5设备安装:3.5.1机架安装要求:3.5.1.1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

如无厂家规定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

3.5.1.2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

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3.5.1.3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

3.5.1.4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3.5.1.5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

3.5.2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3.5.2.1采用下走线方式、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3.5.2.2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

3.5.2.3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3.5.3各类接线模块安装要求:3.5.3.1模块设备应完整无损,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3.5.3.2安装螺丝应拧牢固,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3.5.4接地要求:安装机架,配线设备及金属钢管、槽道、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压接处牢固可靠。

3.6缆线敷设:3.6.1缆线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3.6.1.1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3.6.1.2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3.6.1.3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3.6.1.4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

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6.1.5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

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3.6.1.6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a排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

b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c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d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20倍。

3.6.1.7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

3.6.1.8布放缆线的牵引车,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

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3.6.1.9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

如果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缆线牵引的长度,布放环境,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

3.6.1.10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的速度一般为15m/s。

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留有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缆出现背扣。

3.6.1.11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6.1.11规定。

对绞电缆与电力线最小净距表3.6.1.11单位范围条件最小净距380V<2KV.A 380V2.5~5KV.A 380V>5KV.A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 130 300 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70 150 300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注 80 150注: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且平行长度小于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