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平台数据库设计

合集下载

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目录一、电子政务概述 (2)二、XX省电子政务建设目标 (2)三、系统平台选型 (2)四、电子政务应用的参考模型 (3)1、逻辑视图(L OGIC V IEW) (3)2、开发视图(D EVELOPMENT/M ODULE V IEW) (4)3、进程视图 (5)4、物理视图 (7)5、场景(S CENARIOS) (8)六、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参考模型 (9)(1)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 (9)(2)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的层次结构 (10)(3)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的服务层次结构图 (11)六、主要WEB SERVICE 设计 (11)(1)数据抽取服务接口 (12)(2)数据访问服务接口 (12)(3)数据交换服务接口 (12)七、电子政务公文格式 (13)八、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的方式 (14)1、数据适配器构件功能模型 (15)2、路由适配器构件功能模型 (16)3、政务信息电子公文交换适配器功能模型 (17)4、管理与消息发布构件功能模型 (18)5、安全支撑平台适配器功能模型 (19)九、XML电子公文的生成 (19)十、系统和业务管理的中间件系统 (20)业务数据交换中间件系统结构图 (20)十一、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库 (21)元数据库 (22)十二、系统实现中解决的典型问题 (22)十三、结束语 (23)一、电子政务概述电子政务(E-Government)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管理和维持政府日常办公,是一项将政府工作标准化、服务化、信息化、网络化、公开化的系统工程,它打破了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是为社会公众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的过程。

电子政务系统由“四网一库”构建而成,“一库”指的是政务系统的中心数据库“,四网”主要指四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办公即G2G 模式(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目前各个政府部门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就属于此类;二是政府各个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以及即时通信,即G2B 模式(Governmentto Business );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和公众、企业等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即G2C 模式(Government to Citizen),例如政府的信息发布、网上审批、网上招聘等就属于第三种电子政务的范畴。

电子政务中政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电子政务中政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电子政务中政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服务的重要方式。

政务服务平台作为电子政务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提供高效、便捷和可靠的公共服务,以满足民众和企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政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平台设计原则**政务服务平台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用户中心设计**政务服务平台应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交互方式。

平台应经过用户研究和用户测试,以确保用户能够轻松使用并愿意使用该平台。

**2. 一站式服务**政务服务平台应提供涵盖各类政府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访问和使用政务服务,无需在不同的部门和网站之间来回切换。

**3. 清晰简洁的设计**政务服务平台的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冗余信息和复杂的操作流程。

用户在使用平台时能够迅速找到想要的服务,并以最少的步骤完成所需的操作。

**4. 多渠道接入**政务服务平台应支持多种渠道的接入,如Web端、移动端和社交媒体平台。

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群能够方便地使用平台,提高政府服务的覆盖范围。

**5. 安全保障**政务服务平台设计中必须重视安全性。

采取强大的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技术,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

同时,应建立严格的权限控制和数据访问审计机制,保护政府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二、平台开发步骤**政务服务平台的开发应遵循以下步骤:**1. 需求分析**在平台开发之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平台的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

这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和用户的沟通、获得反馈意见和调研来完成。

需求分析将成为平台开发的基础和指导。

**2. 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平台的架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选择合适的技术框架和数据库系统,确保平台能够满足未来的扩展和发展需求。

**3. 开发和测试**根据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进行平台的开发和测试。

政务大数据平台整体规划建设方案

政务大数据平台整体规划建设方案

技术选型及依据
01
02
03
04
大数据技术
采用Hadoop、Spark等大数 据处理框架,满足海量数据处
理需求。
云计算技术
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弹性扩展、 按需服务等特性,提高资源利
用率和降低成本。
数据安全技术
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 全审计等技术手段,确保政务 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标准规范
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务信息化相 关标准规范,确保平台建设的
07
培训推广与生态合作策略
培训计划和对象覆盖范围
培训计划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 、地点、课程设置等,确保培训的全 面性和系统性。
对象覆盖范围
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政务工作人员 ,提供定制化的培训方案,包括领导 干部、业务骨干、技术人员等。
推广活动形式和内容设计
推广活动形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研讨会、讲座、展览等多 种形式进行推广,提高政务大数据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和应急响应速度。
辅助决策支持模块功能
数据可视化展示
将复杂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帮助决策者快速理解 数据内涵。
智能分析与预测
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决策者 提供趋势预测和决策建议。
多维度数据对比
支持对多个维度、多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决策者全 面把握政务工作状况。
合规性和互操作性。
部署环境要求
硬件环境
选择高性能、高可靠的服务器 和网络设备,确保平台的稳定
运行和数据传输效率。
软件环境
采用成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 理系统和中间件等软件产品,提 供良好的软件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

政务数据集成平台数据库设计

政务数据集成平台数据库设计

政务数据集成平台数据库设计1. 简介政务数据集成平台是用于集成和管理政府机构的各类数据的信息系统。

该平台的数据库设计是确保数据高效存储、有效管理和安全访问的关键组成部分。

2. 数据库目标政务数据集成平台的数据库设计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高效性: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和性能,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查询。

- 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 安全性: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护政府敏感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 一致性:提供统一的数据模型和命名约定,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一致性。

- 可维护性:具备优雅的设计和良好的文档,方便开发人员进行维护和扩展。

3. 数据模型设计政务数据集成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实体关系图创建实体关系图以表示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包括政府机构、数据集、用户等。

3.2 数据表设计根据实体关系图,设计各个数据表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每个数据表应包含适当的字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索引设计根据数据库的查询需求,设计适当的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索引应考虑到查询频率和查询字段的选择。

3.4 视图设计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设计适当的视图以简化数据的查询和展示。

视图应包含必要的字段和过滤条件。

3.5 安全权限设计根据政府机构的需求,设计合适的安全权限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

权限应包括读取、写入和修改等操作。

4. 数据库管理政务数据集成平台的数据库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并建立相应的恢复机制,以便在必要时恢复数据。

4.2 数据清理和优化定期清理过期和冗余的数据,优化数据库性能和存储空间利用率。

4.3 监控和故障排除监控数据库性能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4.4 安全管理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库访问控制、用户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等,以保护政府敏感数据的安全。

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库的架构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库的架构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库的架构设计摘要:电子政务平台秉承“一切都是服务”的理念,综合利用资源,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同时,它提供了统一的接口,可由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部署在平台上,然后与用户共享,实现服务多样化。

本文全面分析了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介绍了B/S和C/S混合体系结构的基本特点和优势,以及系统功能。

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特征,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和C混合架构的电子政务系统。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据库;系统架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进搭乘了信息高速列车。

政府的传统工作方法通常涉及手动审批和分发官方文件。

许多文件没有按时送达不同的办公室,这影响了办公室的整体效率。

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可以为多个部门的日常工作提供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支持软件、应用功能、操作安全和信息安全服务[1] 。

在系统设计阶段,首先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分析系统设计的目标,并使用系统接口图和实现图描述实现过程。

1B/S、C/S 两种结构模式C/S是一种两层Client(客户机)/Server(服务器)体系结构。

第一层是用于显示图形界面和与数据交互的Client(客户)程序。

第二层是负责处理数据并将其返回给客户机的Server(服务器)程序;这种结构主要用于本地网络。

对于一些困难的模块、复杂的操作过程和大量的数据信息,最好使用这种结构。

B/S是在传统C/S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C/S网络结构模型,即浏览器/网站/数据库的三层C/S结构;这适用于一些安全要求低、问题和简单数据处理的模块[2]。

除了C/S模式的所有优点外,B/S模式还具有操作简单、提供统一客户端、通用性强的Web开放式、维护集中服务器、良好的可扩展性和互联网接入等优点。

2基于BS、CS混合架构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 需求与系统功能分析电子政务系统是根据政府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创建的。

在分析系统需求的过程中,整个系统大致分为几个功能部分:业务处理、在线会议、协同办公、内部门户和界面[3]。

政务云数据中心总体设计_拓扑图

政务云数据中心总体设计_拓扑图
互联网区
互联网链路
抗DDOS
路由器
链路负载均衡


南北向

防火墙


数据库 审计
网络流量 分析平台
WEB 防火墙
服务器负载 均衡
东西向安全 网关
入侵防御
分流器
核 心 交 换 区
核心交换机
运维管理区
堡垒机
网页防篡改 VPN 云计算管理平台
漏洞扫描
安全云管 平台
态势感知
SDN控制器
服务器 安全监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综合网管系统

存储网络




专用磁盘备份备份


光纤交换机



统一存储平台
存储网络 分布式存储平台
存储网络 专用磁盘备份备份
交换机
运维防火墙
运维管理区
堡垒机
网页防篡改 VPN
云计算管理平台
漏洞扫描 态势感知
安全云管 平台
服务器
SDN控制器 安全监测
综合网管系统
交换机
运维防火墙
核心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

WEB防火墙
服务器负载 均衡
东西向安全 网关
管 理 网 网闸
数据 交换区
核心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
WEB防火墙

服务器负载

均衡
虚拟化资源池
业务 交换机
虚拟化服务器 虚拟化服务器 虚拟化服务器
电子政务 外网区
外联单位(各委 办局专网)
专 线

外联

防火墙

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设计方案

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设计方案

数字政务⼀体化平台设计⽅案数字政务⼀体化平台建设⽅案汇报⼀、背景概况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8〕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站集约化试点⼯作⽅案〉的通知》(国办函〔2018〕7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互联⽹+监管”系统建设和对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8〕73号)、《中共A 壮族⾃治区委员会 A壮族⾃治区⼈民政府关于深⼊实施⼤数据战略加快数字A建设的意见》(桂发〔2018〕16号)和《关于印发A数字政务⼀体化平台建设⽅案的通知》(桂政发〔2018〕53号)等有关⽂件精神,为深⼊推进“放管服”改⾰,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效化,结合我区实际,开展“A数字政务⼀体化平台”、“互联⽹+监管”系统项⽬的建设⼯作。

三、总体设计(1)总体层级体系A数字政务⼀体化平台层级体系由⾃治区级平台、市级平台组成。

如下图⽰:A数字政务⼀体化平台总体层级体系图1)⾃治区级平台。

⾃治区级平台是A数字政务⼀体化平台的总枢纽,对上联通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下联通市级平台,为市级平台和⾃治区部门提供公共⼊⼝、公共通道、公共⽀撑、核⼼应⽤等服务,实现⾃治区、市、县、乡镇、村五级全覆盖,以及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2)市级平台。

市级平台(包括国家、⾃治区级园区,下同)遵循A数字政务⼀体化平台总体架构,按照市级统筹原则建设。

县级及县级以下不另⾏建设,统⼀使⽤上级平台。

通过整合市级各类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本地区各级互联、协同联动的平台体系,办理本地区政务服务业务。

智慧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总体设计方案目录第1章项目整体理解与分析 (2)1.1项目概述 (2)1.1.1建设背景 (2)1.1.2建设目标 (4)1.1.3建设内容 (5)1.1.4建设标准 (6)1.1.5建设原则 (8)1.2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9)1.2.1信息化建设现状 (9)1.2.2信息资源管理现状 (11)1.2.3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2.4本期项目建设意义 (13)1.2.5标准与规范分析 (13)1.2.6流程与功能分析 (14)1.2.7用户角色分析 (14)第2章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16)2.1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16)2.2总体标准规范架构 (17)2.3目录系统业务架构 (18)2.4目录系统技术架构 (19)2.5目录系统数据结构 (20)第1章项目整体理解与分析1.1 项目概述1.1.1建设背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据资源的多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各类社会主体的运作效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也影响着决策者前面的方向,对数据的全面搜集和有效挖掘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总规中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明确了全局性的构成要素和体系结构,提出了清晰、协同、可实施的方案。

该设计中分政府主导领域和市场主导领域,从市级、部门和区县三个层次,系统地开展全市顶层设计。

其中,在政府主导领域,明确由决策分析与公众服务统领全局发展。

并以此为依据,出台了数据中心辅助决策平台顶层设计,明确要建立各区县、各行业建设区县数据中心辅助决策平台。

政府也提出加强数据中心工作,在区领导、创新办就多次提出要加强数据整合、共享和分析,支撑领导决策能力,并从多方面已具备了开展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

在理论研究方面,2012年开展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基础数据架构、信息资源利用模式及服务体系研究》项目,在基础数据架构方面,提出了基于配置开放式基础数据架构设计理念的“三层四区”的基础库总体架构;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四横两纵”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框架,设计了“1图(基础地图)、1库(人房关联主题库)、1表(重大事件跟踪表)、1报(民情日报)、1刊(便民服务快刊)、1年鉴(网格化年鉴)”6大数据产品,;在云服务中心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云服务中心内容体系、流程规范、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和支撑平台需求,为数据中心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其实施提供了指导意见。

政务数据集成平台数据库设计

政务数据集成平台数据库设计

政务数据集成平台数据库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描述政务数据集成平台的数据库设计,该平台用于集成和管理政府部门的各种数据。

数据库结构用户表(Users)部门表(Departments)数据表(Data)数据库关系- 一个用户可以属于多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个用户。

使用外键关联用户表和部门表。

- 一个部门可以有多个下级部门,一个下级部门只能有一个上级部门。

使用外键关联部门表自身。

- 一个数据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个数据。

使用外键关联数据表和部门表。

数据库操作用户相关操作- 添加用户:向用户表中插入一条新的用户记录。

- 删除用户:从用户表中删除指定用户ID的记录。

- 更新用户:更新用户表中指定用户ID的记录。

- 查询用户:根据指定用户ID查询用户表中的记录。

部门相关操作- 添加部门:向部门表中插入一条新的部门记录。

- 删除部门:从部门表中删除指定部门ID的记录。

- 更新部门:更新部门表中指定部门ID的记录。

- 查询部门:根据指定部门ID查询部门表中的记录。

数据相关操作- 添加数据:向数据表中插入一条新的数据记录。

- 删除数据:从数据表中删除指定数据ID的记录。

- 更新数据:更新数据表中指定数据ID的记录。

- 查询数据:根据指定数据ID查询数据表中的记录。

安全性考虑- 对用户表、部门表和数据表进行权限控制,确保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 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 对数据库连接进行加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存储,确保用户的密码安全。

总结本文档概述了政务数据集成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操作和安全性考虑。

这些设计有助于实现数据集成和管理的目标,并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平台。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设计与功能升级方案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设计与功能升级方案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设计与功能升级方案第一章政务服务平台概述 (3)1.1 政务服务平台发展背景 (3)1.2 政务服务平台现状分析 (3)1.3 政务服务平台发展趋势 (4)第二章平台总体设计 (4)2.1 设计原则与目标 (4)2.1.1 设计原则 (4)2.1.2 设计目标 (5)2.2 系统架构设计 (5)2.2.1 总体架构 (5)2.2.2 技术架构 (5)2.3 技术选型与标准 (6)2.3.1 技术选型 (6)2.3.2 技术标准 (6)第三章用户需求分析 (6)3.1 用户画像与需求调研 (6)3.2 用户需求分类与优先级 (7)3.3 用户需求实现策略 (7)第四章服务事项梳理与优化 (7)4.1 服务事项分类与梳理 (8)4.1.1 分类原则 (8)4.1.2 分类体系 (8)4.1.3 梳理方法 (8)4.2 服务流程优化 (8)4.2.1 流程优化原则 (8)4.2.2 流程优化方法 (8)4.3 服务事项标准化 (9)4.3.1 标准化目标 (9)4.3.2 标准化内容 (9)4.3.3 标准化实施 (9)第五章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 (9)5.1 数据资源整合策略 (9)5.1.1 数据资源梳理 (10)5.1.2 数据资源分类 (10)5.1.3 数据资源整合 (10)5.2 数据共享机制设计 (10)5.2.1 数据共享范围 (10)5.2.2 数据共享方式 (10)5.2.3 数据共享流程 (10)5.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1)5.3.1 数据安全策略 (11)5.3.2 隐私保护措施 (11)第六章平台功能设计 (11)6.1 用户注册与认证 (11)6.1.1 注册流程设计 (11)6.1.2 认证方式设计 (11)6.2 服务事项查询与办理 (12)6.2.1 查询功能设计 (12)6.2.2 办理流程设计 (12)6.3 用户反馈与评价 (12)6.3.1 反馈渠道设计 (12)6.3.2 评价功能设计 (12)第七章安全保障与运维管理 (13)7.1 安全防护措施 (13)7.1.1 物理安全防护 (13)7.1.2 网络安全防护 (13)7.1.3 应用安全防护 (13)7.2 系统监控与运维 (13)7.2.1 系统监控 (13)7.2.2 系统运维 (14)7.3 灾难备份与恢复 (14)7.3.1 数据备份 (14)7.3.2 灾难恢复 (14)第八章平台推广与宣传 (14)8.1 推广策略与渠道 (14)8.1.1 推广策略 (14)8.1.2 推广渠道 (15)8.2 宣传材料设计与制作 (15)8.2.1 宣传材料设计原则 (15)8.2.2 宣传材料制作 (15)8.3 用户培训与支持 (16)8.3.1 用户培训 (16)8.3.2 用户支持 (16)第九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6)9.1 政策法规支持 (16)9.1.1 政策法规框架构建 (16)9.1.2 政策法规制定与修订 (16)9.1.3 政策法规监督与执行 (16)9.2 标准规范制定 (17)9.2.1 标准规范体系构建 (17)9.2.3 标准规范的实施与监督 (17)9.3 政策法规宣传与培训 (17)9.3.1 宣传工作 (17)9.3.2 培训工作 (17)9.3.3 宣传与培训相结合 (17)第十章功能升级与持续优化 (17)10.1 功能升级策略 (17)10.1.1 需求分析 (17)10.1.2 功能优化 (17)10.1.3 新功能开发 (18)10.2 持续优化路径 (18)10.2.1 建立健全反馈机制 (18)10.2.2 定期更新与维护 (18)10.2.3 深化合作与共享 (18)10.3 后续发展规划与展望 (18)10.3.1 建设大数据平台 (18)10.3.2 拓展服务领域 (18)10.3.3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18)10.3.4 实现全国一体化 (19)第一章政务服务平台概述1.1 政务服务平台发展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的重要手段。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目录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3)1.1、项目设计原则 (3)1.1.1、统一建设 (3)1.1.2、相对独立 (3)1.1.3、共建共享 (3)1.1.4、安全可靠 (3)1.2、建设思路 (4)1.2.1、需求驱动 (4)1.2.2、标准先行 (4)1.2.3、围绕数据 (4)1.2.4、逐步扩展 (4)1.3、数据中心总体结构设计 (5)1.3.1、总体逻辑体系结构 (8)1.3.1.1、信息资源体系 (8)1.3.1.2、支撑体系 (9)1.3.1.3、标准规范体系 (9)1.3.1.4、运行管理体系 (10)1.3.1.5、安全保障体系 (10)1.3.2、总体实施结构设计 (10)1.3.2.1、数据中心交换共享平台及信息资源 (11)1.3.2.2、数据接口系统区 (12)1.3.2.3、各部门系统 (12)1.3.2.4、综合应用 (12)1.3.3、总体物理体系结构 (12)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1.1、项目设计原则1.1.1、统一建设数据中心必须统一规范建设。

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和统一的前置机接口系统,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社会保障系统范围内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1.1.2、相对独立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接口系统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1.1.3、共建共享一方面建设数据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1.4、安全可靠由于社会保障数据与广大社会保障对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数据中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一、数据库的建设目标1.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

通过建设大数据库,实现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避免信息孤岛和数据孤岛的问题,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办事效率。

2.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在政务服务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通过数据库建设,实现政务数据的集中统计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撑。

4.促进信息共享和互通。

通过数据库的建设,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高政府的协同工作能力。

二、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1.数据整合和清洗。

收集各个部门和机构的政务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消除冗余和重复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建设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编码,规范政务数据的格式和命名方式,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构建大数据平台。

建设大数据存储和处理平台,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和挖掘的效率。

4.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数据的加密和权限控制,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不被滥用和泄露。

5.提供数据访问和查询接口。

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访问和查询接口,方便他们获取政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6.开放部分数据接口。

适当开放政务数据接口,鼓励社会公众和企业利用政务数据进行创新和开发,推动信息化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三、数据库建设的实施步骤1.制定建设规划和方案。

明确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建设的时间进度和经费预算。

2.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成立数据库建设项目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数据整合和清洗工作。

与各部门和机构合作,共享政务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数据标准化工作。

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编码,规范政务数据的格式和命名方式,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1 《政务数据平台 主题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标准草案(报挂网0704)

1 《政务数据平台 主题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标准草案(报挂网0704)

ICSCSS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XXXX-2022政务数据平台主题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体要求 (2)5建设主体 (2)6总体框架 (3)7建设流程 (4)8建设内容 (5)9数据安全 (6)-‰Z- -&―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O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中软云上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政务数据平台主题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政务数据平台主题数据库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体框架、建设流程、建设内容和数据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政务数据平台主题数据库建设规划、实施、应用与安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38664.2-2020信息技术大数据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第2部分:基本要求DB52/T1123-2016政府数据数据分类分级指南DB52/T1540.3-2020政务数据第3部分:数据清洗加工规范DB52/T1541.2-2020政务数据平台第2部分:数据归集规范DB52/T1541.3-2020政务数据平台第3部分:数据存储规范DB52/T1540.2-2021政务数据第2部分:元数据管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政务大数据平台方案

政务大数据平台方案

政务大数据平台方案1. 概述政务大数据平台是指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架构,为政府提供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的一种综合性平台。

通过政务大数据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状况、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推动决策科学化。

本文档将介绍政务大数据平台的设计和实施方案,为政府部门提供指导和参考。

2. 功能需求2.1 数据采集与存储政务大数据平台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能够从各个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数据源中获取数据。

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格式化和清洗,并存储到适当的数据仓库中。

2.2 数据管理与安全政务大数据平台需要提供数据管理能力,包括数据的组织、分类、索引和检索。

平台还需要设置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确保数据只能被授权的人员访问和使用。

此外,政务大数据平台还需要具备数据备份和灾备能力,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 数据分析与挖掘政务大数据平台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可以对存储在平台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和挖掘。

平台需要提供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库,支持数据挖掘、可视化分析、模型建立等功能。

同时,平台还需要支持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分析任务。

2.4 数据应用与决策支持政务大数据平台需要提供数据应用和决策支持能力,将分析得到的数据结果转化为实际的决策支持建议。

平台需要支持生成各种报表和可视化图表,并提供多种决策支持工具和模块,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

3. 技术架构3.1 数据采集与存储政务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存储部分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Hadoop和Spark等。

数据采集模块可以使用Flume等工具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数据存储模块可以使用HDFS等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的容错存储。

3.2 数据管理与安全政务大数据平台的数据管理和安全部分可以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权限控制技术。

政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政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政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概述:
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有一个可靠高效的数据库来支撑
各种业务的处理。

本文主要介绍政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设计要点:
1. 数据库系统采用MySQL,利用其高效、安全、稳定的特点,保证政务系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高效性。

2. 数据库分为3个层次:用户层、逻辑层和物理层。

用户层包
含与用户相关的表,逻辑层包含业务逻辑相关的表,物理层是数据
库实际的存储层次。

3. 数据库的设计遵循范式化原则,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 数据库涉及的业务主要包括文件信息管理、公文管理、电子
邮件管理等,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表结构和字段,并保证数据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5. 数据库中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增加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政务系统的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总结:
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是政务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遵循设计要点,采用合适的数据库系统,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建设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对于实现政务数据的整合、共享和高效利用,推动政务服务的创新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背景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政务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现有的政务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和系统中,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迫在眉睫。

二、建设目标1、实现政务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整合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务数据,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2、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政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政务服务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3、推动政务服务的创新和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出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应用,推动政务服务的转型升级。

三、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制定统一的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数据库建设。

2、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3、安全可靠,保障隐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公民隐私。

4、开放共享,创新应用推动数据的开放共享,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数据的开发利用,创新政务服务应用。

四、数据来源1、政府部门内部数据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的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统计数据等。

2、社会公共数据如社保、医保、税务、金融等领域的公共数据。

3、互联网数据通过网络爬虫等技术获取与政务服务相关的互联网数据。

五、数据库架构设计1、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种数据源采集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清洗和转换。

2、数据存储层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 Hadoop 等,存储海量的政务数据。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最新)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最新)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X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X-X年)的通知》(X 经信网办〔X〕227号)精神,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市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我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切实加强监管,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X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进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强化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主要任务围绕全市“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政府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府审批、监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和农村信用体系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建设和初步完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形成各类数据库相互联动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

(一)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

1.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

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自然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的法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网上注册用户与服务对象信息相关联,实现网上办事一次登陆、全网通办。

[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2.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

建立完善数据标准,整合全市事项申办、受理、审批、办结等各办理过程情况数据,形成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记录事项办理全过程、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监管,推进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实现阳光政务。

分析挖掘服务环节数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3.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

政务平台方案

政务平台方案

政务平台方案目录一、内容概要 (3)1.1 编写目的 (3)1.2 背景介绍 (4)1.3 方案概述 (5)二、需求分析 (6)2.1 政务平台目标 (6)2.2 用户需求调研 (7)2.3 功能需求分析 (8)2.4 性能需求分析 (9)三、技术架构 (11)3.1 总体架构设计 (13)3.2 技术选型 (14)3.3 系统安全策略 (16)四、功能模块设计 (17)4.1 用户管理模块 (18)4.2 信息发布模块 (19)4.3 在线办事模块 (21)4.4 互动交流模块 (22)4.5 数据统计与分析模块 (24)五、数据库设计 (25)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26)5.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27)5.3 数据库索引设计 (29)六、平台实施计划 (31)6.1 实施步骤 (32)6.2 时间节点安排 (33)6.3 人员分工与培训 (34)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5)7.1 技术风险及应对 (36)7.2 运营风险及应对 (37)7.3 法律法规风险及应对 (39)八、预算与成本分析 (40)8.1 项目预算 (41)8.2 成本构成分析 (43)8.3 资金筹措方案 (44)九、效益评估与回报预测 (45)9.1 社会效益评估 (46)9.2 经济效益预测 (48)9.3 回报分析 (48)十、总结与展望 (49)10.1 方案总结 (50)10.2 发展前景展望 (51)一、内容概要平台建设目标:明确政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现政务信息共享等。

平台架构设计:规划政务平台的整体架构,包括前台用户界面、后台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等,确保平台稳定、安全、易用。

服务功能设计:根据政务需求,设计平台各项服务功能,如在线办事、政策发布、在线咨询、投诉建议等,以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

数据共享与安全保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确保政务数据的安全、准确、实时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数据库设计1.1省级政务平台数据库设计1.1.1数据库设计原则(1)标准化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包括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相应数据库建库规范标准、国家已经发布的许多基础的行业分类、代码标准,以及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数据库设计标准。

(2)一致性数据库设计要符合数据一致性原则,国家、省、地(市)重复存储的业务数据和基础数据要保持一致性。

(3)完整性利用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完整性约束功能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特别是要合理利用以下四种约束类型:非空,唯一键,主键,外键。

(4)有效性物理设计需综合考虑,根据业务规则,确定关联表的数据量大小,对数据项的访问频度。

索引可提供快速访问表中数据的策略。

建立索引时设置较小的填充因子,以便在各数据页中留下较多的自由空间,减少页分割及重新组织的工作。

从而提高数据库运行效率和执行性能。

此外,考虑利用数据库提供的簇表机制、历史数据分离机制、逻辑存储分开机制、空间数据索引机制等。

(5)安全性包括对系统存储数据的安全性控制,包括访问类型(读、写等)、访问对象的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授权与收权等。

1.1.2概念设计1.1.2.1数据库环境说明所采用的数据库系统为Oracle 11g中文版。

1.1.2.2数据库的命名规则为了清晰描述数据库对象,所有的表名采用汉语拼音前缀表示数据分类,表名和字段名准确描述,避免使用有二义性的词汇。

在某些习惯使用英文的字典表和系统设置表或使用英文更能够描述对象的时候,也使用英文来进行命名。

1.1.3逻辑设计1.1.3.1数据的逻辑分类目前,省级政务管理平台中共包括四类逻辑存储单元:组织机构用户管理数据库、权限访问控制管理数据库、业务表单构建数据库和业务流程构建数据库,分别用来存储平台的基础配置数据、业务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详细说明如下:1.1.3.2 数据E-R 图 1.1.3.2.1 总图US_IDENTOG_IDENTUS_JOBOG_IDENTOG_IDENTUS_DATAUS_STATE1.1.3.2.2 用户组织机构图1-1用户组织机构1.1.3.2.3用户角色权限图1-2用户角色权限1.1.3.2.4业务模型树图1-3业务模型树1.1.3.2.5业务数据图1-4业务数据1.1.3.2.6工作流流转图1-5工作流流转1.1.4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根据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来选定RDBMS,并设计和实施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存取方式。

1.1.4.1表空间设计遵照《数据库表空间命名规范》,数据库表空间设计如下:1.1.4.2数据库用户设置1.1.4.3数据库表汇总1.1.4.4数据库表结构清单1.1.4.4.1组织机构用户管理1.1.4.4.1.1用户表(OA2_USER)表1-5用户表(OA2_USER)1.1.4.4.1.2用户签章(OA2_SIGN)表1-6用户签章(OA2_SIGN)1.1.4.4.1.3用户状态表(OA2_STATE)表1-7用户状态表(OA2_STATE)1.1.4.4.1.4组织机构表(OA2_ORGAN)表1-8组织机构表(OA2_ORGAN)1.1.4.4.1.5角色表(OA2_ROLE)表1-9角色表(OA2_ROLE)1.1.4.4.1.6组织机构和用户关联表(OA2_OGUSER)1-10组织机构和用户关联表(OA2_OGUSER)1.1.4.4.1.7职务表(OA2_CAREER)1.1.4.4.1.8部门关联职员表(OA2_OGCAR)1.1.4.4.1.9部门人员职责表(OA2_OGCARU)1.1.4.4.2权限访问控制管理1.1.4.4.2.1权限表(OA2_AUTHORITY)表1-11权限表(OA2_AUTHORITY)1.1.4.4.2.2权限和角色关联表(OA2_ROLEA)表1-12权限和角色的关联表(OA2_ROLEA)1.1.4.4.2.3角色和用户关联表(OA2_ROLEU)表1-13角色和用户的关联表(OA2_ROLEU)1.1.4.4.2.4角色、权限和用户关联表(OA2_ROLEUA)表1-14角色、权限和用户的关联表(OA2_ROLEUA)1.1.4.4.3业务表单构建1.1.4.4.3.1业务分类表(OA2_BUSINESS)表1-15业务分类表(OA2_BUSINESS)1.1.4.4.3.2计数器(OA2_COUNT)表1-16计数器(OA2_COUNT)1.1.4.4.3.3业务树结构表(OA2_TREE)表1-17业务树结构表(OA2_TREE)1.1.4.4.3.4业务数据模型表(OA2_MODEL)表1-18业务数据模型表(OA2_MODEL)1.1.4.4.3.5业务数据模型树(OA2_MODTREE)表1-19业务数据模型树(OA2_MODTREE)1.1.4.4.3.6业务数据表字段描述表(OA2_MAPPED)表1-20业务数据表字段描述表(OA2_MAPPED)1.1.4.4.3.7业务模型表间关系(OA2_MAPREL)表1-21业务模型表间关系(OA2_MAPREL)1.1.4.4.3.8复杂业务模型表(OA2_COMPLEX)表1-22复杂业务模型表(OA2_COMPLEX)1.1.4.4.3.9业务表单(OA2_FORM)表1-23业务表单(OA2_FORM)1.1.4.4.3.10流程与表单关系表(OA2_FLOW_FORM)(OA2_FLOW_FORM)表1-24流程与表单关系表1.1.4.4.3.11系统字典(OA2_SYSDIC)表1-25系统字典(OA2_SYSDIC)1.1.4.4.3.12查询模板(OA2_TEMPLET)表1-26查询模板(OA2_TEMPLET)1.1.4.4.3.13工作日历表(OA2_WORKDAY)表1-27工作日历表(OA2_WORKDAY)1.1.4.4.3.14代理表(OA2_AGENT)表1-28代理表(OA2_AGENT)1.1.4.4.4业务流程构建1.1.4.4.4.1流程实例表(OA2_FINST)表1-29流程实例表(OA2_FINST)1.1.4.4.4.2流程实例变化到电子监察(OA2_FINST_APPLY)表1-30流程实例变化到电子监察(OA2_FINST_APPLY)1.1.4.4.4.3流转实例变化到任务箱(OA2_FINST_EXC)表1-31流转实例变化到任务箱(OA2_FINST_EXC)1.1.4.4.4.4业务连接(OA2_FLINK)表1-32业务连接(OA2_FLINK)1.1.4.4.4.5流程内节点信息(OA2_FNODE)1.1.4.4.4.6流转日志(OA2_FLOG)表1-33流转日志(OA2_FLOG)1.1.4.4.4.7流转日志变化到电子监察(OA2_FLOG_APPLY)表1-34流转日志变化到电子监察(OA2_FLOG_APPLY)1.1.4.4.4.8流转环节(OA2_FTACH)表1-35流转环节(OA2_FTACH)1.1.4.4.4.9流转任务(OA2_FTASK)表1-36流转任务(OA2_FTASK)1.1.4.4.4.10流转任务删除(OA2_FTASK_DEL)表1-37流转任务删除(OA2_FTASK_DEL)1.1.4.4.4.11登录日志(OA2_LOGIN)表1-38登录日志(OA2_LOGIN)1.1.4.4.4.12计数器回收站(OA2_RECYCLE)表1-39计数器回收站(OA2_RECYCLE)1.1.4.4.4.13附件表(OA2_AFFIX)表1-40附件表(OA2_AFFIX)1.1.4.5触发器设计触发器(trigger)是ORACLE 提供给程序员和数据分析员来保证数据完整性的一种方法,它是与表事件相关的特殊的存储过程,它的执行不是由程序调用,也不是手工启动,而是由事件来触发,比如当对一个表进行操作(insert,delete,update)时就会激活它执行。

触发器经常用于加强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和业务规则等。

触发器可以从DBA_TRIGGERS ,USER_TRIGGERS 数据字典中查到。

1.1.4.5.1任务触发器(OA2_FTASK_TRI)1.1.4.5.2日志触发器(OA2_FLOG_TRI)1.1.4.5.3实例触发器(OA2_FINST_TRI)1.1.4.5.4收件单触发器(OA2_DREC_TRI)1.1.4.5.5任务代理触发器(MH_TASK_AGENT_TRIGGER)1.1.4.5.6退件触发器(MH_TASK_ASS_TRI)1.1.4.5.7用户状态触发器(MH_USER_STATE_TRIG)1.1.4.6外部链接1.1.4.7序列序列是oacle提供的用于产生一系列唯一数字的数据库对象。

主要用于提供主键值。

提供的用于产生一系列唯一数字的数据库对象。

主要用于提供主键值。

1.1.4.8存储过程设计1.1.4.8.1设置系统时间1.1.4.8.2设置各业务项目删除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