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智慧的火花 涌动生命的灵性——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细节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教育过程应是课堂创造和开发的过程,是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多年来,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如何合理利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研究课题,引领自己的教学。
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一、教学生成的类型就数学教学而言,生成性资源是指数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结果等。
我是在对自己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教学实践作一些尝试性的经验提炼和总结,为便于叙述,把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表达为以下几类,即:错误性资源、差异性资源、问题性资源和生活性资源。
这里涉及的不是其内容分类,仅是作为一名实践者的个人经历的归纳,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改进。
二、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1.借助错误性资源,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中理解数学知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它往往是一个非线性的流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学生随时会有许多认知方面的错误发生。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
学生所犯的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时,有这样一道应用性习题:“一张十元人民币可以换( )张五元和( )张一元人民币?”本题是“认识人民币”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的是考察学生应用人民币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解决,再进行反馈交流。
结果不出所料,很多学生通过换算得到这样的计算结果:“一张十元人民币可以换(2)张五元和(10)张一元?”。
针对这个比较典型的错误我并没有马上评价谁对谁错,而是把它作为一道判断题,让大家自主分析。
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进而追问学生:“你是怎么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很快地找到了判断错误的方法。
题中的“和”是指同时换两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不是单独换其中的一种。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细节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细节一、成竹在胸酿生成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把一切都算尽,就担心“意外情况”“节外生枝”来干扰,把它们都视作课堂异端而排斥,按部就班的课堂,生成自然就没了立锥之地。
我们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高远地、深入地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肥沃的土壤。
如,“轴对称图形”一课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心里有一点点担忧,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师:我担心你们不会玩!(学生诧异)师:你们会玩什么呢?(神秘地取出一张纸)稍后,笔者进行了示范,很娴熟地撕出了一棵漂亮的松树。
师:你们也想玩吗?(学生们跃跃欲试)师:不着急,咱们都有机会,老师为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张白纸,大家都来尽情地玩一玩吧!学生开始自主活动,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玩点,从而直奔生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师生的“即席创造”即生成,它是一种“无法预约的美丽”,好似天马行空,可以不期而至。
因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要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
当然,注重生成,并非是放弃预设,并非是指针的偏转,而是把预设指向一种高度,让它成为一种超越,一种提升。
二、因势利导促生成预设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应当开放地纳入。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通过综合把握课堂各种信息,迅速地做出判断,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并放大有价值的生成点,从而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如,“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一课揭示出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之后,笔者习惯性地安排学生读教材结语:“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刚读完,生1:(疑惑地问)这段话中,有两个“通常”,是不是重复了?师:(迟疑片刻后镇定)是啊,这位同学很细心,的确这里用了两个“通常”,是因为编书者的大意还是?(当笔者判断出这个问题有研究的价值后,调整了预案)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开交流生2:第一个“通常”的用意是,分母扩大若干倍后,正好是10、100、1000……时,我们可以直接将分数化成百分数。
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师: 能说 说 你 的解题 思路 吗 ? 生: 我 觉得 一 个班 一 个班 地求 出人 数 太麻 烦 了 , 我 们 现 在 已经 知道 其 中一 个班 的人 数 了,只要把 多出的人 数 平 均 分 摊 到每 个班 不就行 了吗 ?
师: 那么, 一 共 多出 了多少人 ?
生: 9个 。
我灵 机一 动 , 立 即把 他 的创 意在 黑板 上 呈现 出来 , 并 让 该 生 说说 解题 思路 :
师: 有 创 意 !你 能再 仔 细说说 你 的想 法吗 ?
生: 鸡兔共有 4 4只脚 , 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 , 每只鸡砍 去 一只脚 , 4 4只脚就 少 了一 半 , 即2 2只脚 。这 2 2由两部分
效 生成 , 学 会 有效 倾 听 , 并选择有效的信息, 让 学 生 的 奇思 妙想 成 为集 体 的创造 , 成为 课堂 的 一大 “ 亮点” 资源 。 例如 , 有 一次 , 我按 照教 材 上的 方 法讲 解 “ 鸡 兔 同笼 ” 的
问题 , 当讲 到 “ 鸡 兔 共有 l 6个头 , 4 4只脚 。问鸡 兔共有 多 少 只 ?” 的解 题思 路 时 , 一 位在 班级 中 向来 不 怎 么守 规矩 的 男
了 4乘 十位 上 的 0这一 步 。 通过 及时 发现 学生 所 犯 的典 型错 误 , 并 予 以纠 正 , 使 学 生 真正理 解 隐含 在计 算过 程 中的 基本 原理 。 因此 , 教师 要 抓 住时机 , 巧用“ 错 误” 资源 , 更 好 地 促 进 学 生 认 知 结 构 的 建
以为是 他又 在 调皮 捣蛋 ,但 转 而 一想 ,或 许他 有 更好 的 办 法, 为什 么不 给他 一 次表 达 的机 会 呢 ?于是 , 我请 他大 胆 地
浅谈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有效生成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有效生成的几点思考所谓有效的生成是一种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性资源,是以提高学生素养为依据的教学新情景。
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对那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才能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才能使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的释放。
那么,课堂上应如何追求有效生成呢?一、精心预设,预约有效生成。
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需要有效的预设。
虽然每个教师在课前都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突发的种种“意外”,但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
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所设计的几个不同的板块,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都不会手足无措。
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用自己预设的观点去说服、引导学生,不知不觉中教学已从预设走向生成。
例如执教《统计》一课时,创设“图形娃娃欢迎小朋友”的动态情境,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三种图形娃娃随机出现,出现的速度很快,跳出来一个图形娃娃随即消失,学生根本来不及准确地统计出三种图形分别有几个。
怎么知道每种图形娃娃各有几个呢?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统计方法来分一分,数一数,肯定不行了。
因为“图形娃娃走了”,没有办法再分、再数。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也是一门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的学科。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有时候可能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了每位数学老师需要思考和挑战的问题之一。
而“生成”教学法,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生成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点,通过思维活动进行与新旧知识的连接和整合,从而生成新的知识、新的概念、新的技能的过程。
这种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味和活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善待“生成”,就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找规律、解决问题等方式,让学生培养起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学习数学中的动手算术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关于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善待“生成”还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而“生成”教学法正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灵活的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养,从而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善待“生成”,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学习节奏,避免给学生过多的压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能盲目要求学生达到某种水平。
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数学,从而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给学生过多的压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如有不周之处,请您谅解指正】。
关注数学教学细节 打造灵性高效课堂
关注数学教学细节打造灵性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与利用邮编:441000摘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增多,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做好穿针引线的作用,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就迫使我们数学老师细心体会教材意图,精心捕捉数学课堂上的预设及非预设的生成性教育资源。
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学生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菜肴”,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灵性与高效。
关键词:关注:教学细节:生成性:资源:捕捉与利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
而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动态生产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
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产的瞬间,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我们要有教学资源意识,认识到这种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加以利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光要利用预设性生成教育资源,更要学会捕捉和利用非预设性生成教育资源。
一、把握教材内容,精心预设细节中蕴藏的生成性资源。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
虽然我们的教学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的轨道前进,经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我们想象的意外的精彩。
教学时,必须摒弃硬性的按预定教案进行教学的做法,把学生顺应教师的教变为教师顺应学生的学,使课堂更显动态性与生成性。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
教师一番铺垫后:你们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这节课——突然,一名学生站起来: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那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我知道,把平行四边行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
师:你知道为什么沿着高剪,不沿着高剪可以吗?(该生摇头)师:不要紧,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试一试。
(原是让学生探究结论的教学变成了现在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生成性教课在小学数学教课中,生成性资源丰富灵巧,深具教课价值。
重视数学生成性教课,能够带给学生更多体验拓展的时机,同时也能加强讲堂教课的弹性空间,让学生能够跳出课本,获得更实质、更新奇的思想启迪。
一、拓展视线方向,巧设生成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想培育学生独到的学习能力,就一定指引学生全面发掘学习资源,拓展学习视线,加强学习感觉,令学生逐渐适应数学的变化性,养成多向思想,进而能够学得更透辟,应用得更灵巧,在这过程中,巧设讲堂生成成为必需门路。
生成性资源,顾名思义,就不是固定陈设的知识点,而是在教课过程中形成的“新”资源,学生对其有着新鲜的印象与奇特的关注度。
在特定的状况下,教师能够对生成性资源进行预设,指导学生一步步将静态信息转变成动态信息,并且仔细去领会变化中的规律与活力,让学生既有恰巧“相遇”生成性资源的研究兴趣,也能从生成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研究乐趣。
为此,开下学生视线,指引学生拓展正、逆双向思想正是引诱生成的有效方式。
比如,学习乘法口诀表时,教师先是依据旧规口诀:2×3=?3×3=?进行问答,学生都能顺利答出。
紧接着,教师抛出了出人意料的0×3=?学生下意识地回答了“3”,至此,生成性资源巧设达成,成功引出了“因数为0的乘法算式意义”的议论学习。
学生经过预设生成补足了意想不到的学习内容,有效拓展了模式化的学习视线,对知识的掌握也更为深刻。
二、发掘讲堂亮点,随机生成生成性教课所要达到的教课目标就是制造学习中的“不测”,固然这样的“不测性”知识能够预设,但更多时候,倒是随机产生的。
在数学讲堂学习中,信息量大,观点层次多,变化组合也目不暇接,因此,不行能每一个细节都能依据教师的设计思路发展下去。
反之,跟着学生的理解渐渐深入,思想渐渐活跃,完整有可能随机形成自己的思虑与发现。
许多教师为了不打乱自己的教课计划,常常对这样的生成资源忽视而过,却不知,忽视的可能不单是一个不测,更有可能是一份灵感,一种追求。
捕获灵动的生成性资源点亮思维的智慧之灯——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办?怎 么办?老 师一下 愣住 了。但他 马做 出 了一个 决定 ,抛 弃原 来精 心 准备 的 教案 , 就从 学生 的这 个实 际 情况 出发 , 重 整教 学 流 程 。于是 , 他说 : “ 你 们真 厉害 , 连 乘法 口诀都 会背 , 不错, 不错 。 那有 不会背 的 吗? ” 果然 , 几
说: “ 还有 这些 小朋 友 不会 , 你 们愿 意 帮他们 吗? 你打算 用什 么方法 让他们 把 ‘ 7的乘法 口 诀’ 记 得又快 又牢 呢?” 这下 课堂 沸腾 了。有 的指 着 书 上的插 图教 着 ; 有 的用身 边 的小 棒 教着; 有 的索 性 拿 自己 的手 指 比 划 ; 还 有 的 干脆 直接 背 口诀 来记 ; ……我 们姑 且不 去评 论 这些 学生 “ 教” 的方 法 是 否可行 , 单 这一 转 变 就使学 生 由 “ 学数 学 ” 成为 “ 教数 学” , 学 习 热情 直 升极 点 。试想 , 假 如教 师在 那位 学 生
新课 程标 准倡 导 生成性 教学 , 强调 教学 是教 与学 的 交往 、 互动 , 在这 个 过 程 中 教 师 与 学 生分 享 彼此 的思 考 、 经 验 和知 识 , 交 流 彼此 的情 感 、 体验 与观 念 , 丰 富教 学 内容 , 求 得新 的发现 。课 堂动 态 生成 的 , 不 仅仅 是 知 识 与 能力 , 而且 是 方 法 , 是情 感 、 态度 、 价 值 观。 生 成 的数学课 堂 不再 是一 个孤 立 、 封闭、 凝固、 僵 化 的计划 课 堂 , 而是 一个 动态 的 、 成 长的、 变化的、 有 生命 的完整 历程 。
说 出实话 时 , 立 即加 以呵 斥 、 批评 ; 假 如他 的 教 学流 程没 有 因此 而“ 变奏” , 课堂 上 又怎 会 有如 此意料 之外 的收获 呢?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我们需要善待“生成”这一方法。
所谓“生成”,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善待“生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知识往往是抽象的,小学生难以直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运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授整数比大小时,可以通过引入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比拼大小,感受整数的大小规则;在教授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可以通过实际物体的测量,让学生亲自探索和计算。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性质,还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更喜欢通过参与游戏等活动来学习。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其中融入进去,主动参与学习。
在学习数字和运算符号时,可以设计学习卡片、计算筹码等游戏,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运算练习;在学习几何形状时,可以通过拼图、拼图积木等游戏,让学生通过拼装形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讲解算式的平衡时,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3+4=__+2”,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思维负荷,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推荐
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摘 要:一堂精彩的数学课需要老师用一颗灵动的心去感应,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这需要教师动态备课,用教学预设促进生成;动态课堂,充分利用“生成出来的教学资源”,让数学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动态 生成 智慧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中早就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开展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与原计划不同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因此,一堂精彩的数学课需要老师用一颗灵动的心去感应,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
教师应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及精彩瞬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
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的课堂一定会有一次次美丽的“生成”。
一、动态备课,用教学预设促进生成强调“动态生成”并不否定“教学预设”的重要性。
新课程对教学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
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做到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这需要教师运用智慧,灵活地备课。
1. 备课应备“可能”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时代精神与学生心理,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
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设、课堂组织方式的确定,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尽可能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让学生成为教学互动主体。
这也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就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并预设应对方案,就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如我在公开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复习课中,按排了下面一道例题,已知:如图, AB=AC, 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AE=AF 。
求证:△ABF ≌△ACE 。
→O C BF E A 图1··O C B F EA 图2··O C B F E A 图3··→在上这节课时,自然地“连接BC ”,经讨论,分别有两个学生论证了△ABF ≌△ACE 和△BCE ≌△CBF 。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命力是怎样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命力是怎样生成的【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
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此文从有效生成的起点、触发点、中心点、延续点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预设关注驾御练习我们关注“生成性”,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充满童趣的问题,孩子反馈的信息。
要进行价值引导,那么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呢?一、精心预设,是有效生成的起点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是否意味着不要预设,或者淡化预设?课程专家指出:新课程改革应该把握平衡,在平衡中才能使改革进一步深化。
新课程改革不是对预设要求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而预设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做分析和策划,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
新课程呼唤生成,更关注精心的预设。
1.目标预设从凝固型到渗透型课堂教学是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过程,虽然我们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都会思考: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却很少关注目标的落实。
教学设计中,目标虽然能完整地记录三维目标的整合,可在详细的设计中却没有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成了一种摆设!因此设立过程性目标,将目标渗透到每一环节中,显得很有必要。
预设时要考虑怎样在过程中,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当学生够不着目标时,要考虑过程的再展开。
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
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
随着课堂的推进,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2.环节的设计从单线型到多线型这就要求教师在写教案时,要突破对课堂框架进行程序设定-这节课什么时候进行什么环节,这环节到下环节应如何度过等传统备课模式,进行假设性备课,着力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估计,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学?什么情景下适宜采用自主探索?什么情景下适宜教师讲解?同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的反馈信息太容易,那该如何调整?如果学生反映太难,有怎样调整?这个问题准备让学生单独回答还是集体回答?答对了应该怎样回应?错了,会是什么原因,又如何纠正?3.教学时空预设从紧凑型到留白型叶澜曾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例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
例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师,冲节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 21 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
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然而,目前仍有不少教师片面认为,生成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教学机智使“节外生枝”成为“锦上添花”。
甚至有些教师认为,生成是与预设相反的概念,生成性课堂不需要预设,其实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新课程倡导“动态生成”,更应关注“有效生成”。
下面通过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
一、精心预设,实现有效生成。
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摈弃“预设”。
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
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探究材料,选择多样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实现自主的、有效的生成。
教师在预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进行多种考虑,主观上努力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成的契机,冷静地分析其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弹性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一般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在对称性方面的不同点,学生难以主动意识到。
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自主把握这一特点,实现有效生成?预设时我给各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研究材料,并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在各小组经过充分的操作探究后,进行汇报交流。
生1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轴对称图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2马上反对,认为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并拿出手中的三角形进行示范。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课堂教学中,“生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让小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也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
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生成”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一些小学数学课堂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学会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生成”对孩子们的作用。
小学生课堂中的“生成”不仅仅是单纯的繁琐事务,在实质上是孩子们自主思考、操作和表达的重要环节。
这种自我思考和表达的过程,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增进他们和同龄人的交流,培养自主探究和各方面的思维能力。
故而教师应该善于发挥“生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让孩子们在自我表达中获得应有的成就感,并且鼓励孩子们在“生成”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生成”过程。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很难自发地爱上数学,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激励,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数学题目,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思考和操作,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帮助孩子们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营造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让孩子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动力。
最后,教师应该关注“生成”方法及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关注“生成”方法的有效性和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补充一些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来提升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二者的内容,让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应用实践。
只有不断检测评估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具魅力和趣味性,并真正实现孩子们的提高和发展。
综上所述,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是任何一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只有加深理解并注重用心,才能让小学生在“生成”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更高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真正获得思维提升和学习差异化的特长。
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火花
学生 观察插 图 。 由图说 出几个 6 , 再一 步步归纳得出 6的乘 法 口诀 。可课刚开始 , 许多学生都说 自己会背 , 有 的甚至还 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 。这个结果出乎意料 , 于是我就干脆抛
、
精彩 的导 入往往象磁石 , 深深 地吸 引学 生 ; 象重锤 , 敲 打着学生 的心灵 ; 象钥匙 , 悄悄 丌启着学生的心扉。因此 , 教 师在备课时 , 要对 课的导入这一 细节进 行精心预设 , 以收到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未成曲调先有情” 的效 l 粜 。下 I 自 i 是伞国著 名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执教的《 圆的认识 》 的一个情境 。 由 于朱 老师是借班 卜课 , 学 生第 一次和老 师接触 。 怡 着揣 摸 , 着 好奇 , t I 三 带 若 一丝 防 备心 卿 。学 生 们 一 双 双 跟睛 看 着 老 师, 等着老师为他  ̄ ¨ J i I r l - 来一堂怎样的课?为了拉 近师生之间 的心里距离 , 朱老师开始很 自然的J _ j 孩子们聊 丌了: 师: 我们 以前 没有见过 , 现在同学们 一定看 见我了 , 你 们 看 我 的这 张脸 是 网 圆的 脸 , 还 是 方 方 的脸 呢? 生: 方的 。( 有一部分学生在下 I 自 f 嚷嚷 。) 师 :我给每一位同学都发 了一张纸 ,纸 t有一 些冈形 ( 四个罔形 : 三个 圆 , 其 巾 一 个 画有 圆 心 , 一个宅 白, 一 个 简 单 画了眼 、 鼻子和嘴 ; 还有 一个 i角形 ) , 看 一看 , 有一 张脸 画着 , 那就是我。( 学生丌怀大笑。 ) 师: 老 师非 常 喜 欢 圆 圆 的脸 蛋 , 看一看 , 找一找 , 哪 一 个 同学的脸 蛋是 圆圆脸蛋?( 学生都开心地把班级 巾一些 比较 胖的同学找了出来 。) 你看 , 就这样寥 寥几句 , 轻松 、 幽默 、 风趣 , 而且与学 生 即将 学习的新知挂钩。这样 , 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 离, 他们 的心理 很快走 到了一起 ; 从另一 方面来说 , 这 几句 话也唤起 了孩子们对 平常见过 的“ 圆” 这一 形象 的回顾 , 唤 起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圆的经验和知识 ,为进一 步学 习圆 的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的科学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既重要又具有一定的难度。
由于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让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到枯燥和乏味。
为了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我们应该善待“生成”,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感教育,让小学数学课堂从此变得更加精彩。
我们应该善待“生成”。
数学的本质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
教师在授课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解决。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在主动探索中构建和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能够独立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扮演辅助引导的角色,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形之间的特点和关系,然后通过讨论和探索,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和态度的重要场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如兴趣、喜爱、自信和勇气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分享数学的趣闻和实际应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趣味和重要性。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的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团队力量和互助友爱的氛围。
要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我们应该善待“生成”,重视启发式教学和情感教育。
只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才能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和态度。
关注“生成”——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
关注“生成”——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作者:褚字华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4期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
因此,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生成”。
一、活用信息反馈,灵活生成数学课堂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
教师应直面真实的教学,时时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情况,针对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合理“打乱”教学节奏,为生成提供条件,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师生得出一致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样说不够完美!”“是吗?你是怎样想的?”那学生振振有词地说:“三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也不变。
如‘3×6×4=6×4×3’。
所以‘两个数’要改成‘三个数’。
”话音刚落,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三个数相乘也不完整,应该说‘四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这时,又有好几个学生举起手来。
只见这位教师并不急于进行后续的教学,而是将问题引向深入:“老师为你们敢想敢说的学习态度而高兴。
那么,乘法交换律究竟怎样表述比较合适?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
”经过热烈的讨论,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
有的说“几个数相乘”;也有的说“若干个数相乘”;还有的说“一个连乘的式子,随意交换因数的位置,所得的积不变” ;……这时,教师趁机引导:“书上的乘法交换律和我们自己总结的哪个更好些?为什么?”短暂的沉默之后,学生又纷纷发表意见。
生1:“我认为书上的写起来简单,记起来好记。
”生2:“书上记起来虽然方便,但用的时候受到限制,我还是喜欢我们自己的。
”事实上,书上的是乘法交换律的基本定律,学生讨论的是它的应用和推广。
虽然这节课在此处花了很多时间,但却是值得的。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智慧生成
教学篇•教育技术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智慧生成徐艳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安镇滨河中心小学,吉林长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不断经过各种教育思想的洗礼,教学过程也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
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使智慧课堂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追求教学智慧、创设智慧课堂、培养智慧学生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
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虽然多数教师已经构建了课前预设—课堂调控—课堂生成的课堂过程,但课堂生成的结果也往往包含无效生成。
有效生成是形成教学智慧、学生智慧的重要前提,只有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智慧的生成条件,不断优化和整合课堂过程,才能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智慧生成的条件在传统课堂模式中,以知识的灌输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处于权威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智慧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的智慧生成必须构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体,通过教育智慧引导人的智慧生成,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课堂教学的智慧生成来源于智慧的对话。
课堂对话是师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要建立心灵的沟通和思维的碰撞,不断激发智慧的火花。
教师要真正走近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平等交流,不断引导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智慧成长。
其次,课堂教学的智慧生成需要有智慧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智慧是智慧生成的重要保证。
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知识,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和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判断教学过程的变化并根据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势及时进行课堂调控。
因此,教师要积极追求智慧人格的形成和智慧语言的锤炼,不断追求教育智慧,努力促进课堂智慧生成。
第三课堂教学的智慧生成依赖于师生的共同构建。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行为,融入师生之间彼此接纳、信任和支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才能使智慧的思想火花得到自由发挥,从而不断促进课堂教学中的智慧生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智慧生成策略(一)创设智慧生成的教学情境数学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有现实场景之中,通过生动具体的学习氛围拉近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燃智慧的火花涌动生命的灵性——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细节-小学数学论文
点燃智慧的火花涌动生命的灵性——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细节江苏南通市第一棉纺织厂第二、三工人子弟小学(226002)申炎霞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都一致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能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巧妙地作出相应的变动。
这是教学的理想境界,因为它直接关注了儿童的理智和心灵,凸显了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时,如何去捕捉和处理,使它们转化成教学的契机,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实现学生生命灵性的真正涌动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胸有成竹酿生成
重视生成并非是否定预设,那不是指针的偏转,而是对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种提升,一种超越。
预设依然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我们的预设要充分,要做到对结果了然于心,对过程周密考虑。
教师预设的程度必然影响着生成的收获。
如笔者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年份除以4,如果没有余数的为闰年,有余数的为平年)之后,并没有将“如果是整百的年份不适合用这种判断方法” 急着交代出来,而是出示“1896年”这个年份,让学生判断它是闰年还是平年。
接着,笔者问学生:“1896年之后的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1900年啊。
”这时,笔者根据学生的提议微笑着用多媒体将1900年的年历呈现,当他们在年历中看到这一年的二月份只有28天时,都感到非常疑惑,有的学生甚至怀疑是否是计算机出现了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求知欲被有效地激发了。
实质上,对于学生
情绪的跌宕起伏,笔者是心中有数的,而正是在课前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和精心预设,才能在润物无声中顺利将教学引向生成。
学生亲历了探究的过程,对判断整百年是否是闰年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笔者再介绍“四百年一闰”的知识时就顺理成章了。
这样,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逐步达成了,不仅轻松构建了知识,而且还激活了学生的潜能。
可见,动态生成的起点是充分的预设。
二、顺水推舟促生成
当我们有了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后,接下来就会根据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回答和反应常常会跳出我们教学预设的框架,且那种突然的袭击是我们毫无心理准备的。
这时,教师若能冷静面对,适时顺水推舟,顺势而下,自然能水到渠成,驭生成于弹指间。
如笔者在教学“圆锥的体积” 一课时,笔者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番观察,在讨论交流中有学生说:“圆锥有无数条高,并且都相等。
”面对这样的“发现”,笔者并未立即作出应答,而是组织学生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
首先让学生指一指、量一量圆锥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马上有学生出来反驳:“高是和底面垂直的那条线段,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这样的线段只有一条。
”在辨析中,学生轻松地明确了圆锥高的含义,对于结论“圆锥的高只有一条”也理解得相当到位。
但笔者并未止于此,而是趁势又进行了追问:“那么我们怎样去测量圆锥的高呢?”“平静的湖面”再次掀起了波澜。
一个学生拿起空心圆锥说:“用一张纸蒙在圆锥底面,找到底面的圆心,用一根铁丝穿进去直至顶点,这段铁丝的长度就是圆锥的高。
”“那么,这个圆锥如果是实心的,岂不是要在它的底面打个孔才能去测量?有没有更为通用、最为简便的测量方法呢?” 这时又有学生站起
来兴奋地说:“把圆锥靠在墙边,用体育课上测量身高的方法去量。
”我有针对性地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并发现规律,并且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绽放,教学也显得生动而有灵性。
三、有的放矢辨生成
可以说,教师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就能迸发多高的生成性火花。
文本不是静态的,因此教材内容并不是不容变更的唯一课程资源。
为了使数学课程从静态的知识型向动态的生命型转变,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要善于抓住,机智辨别,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笔者出示相关图后说:“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棵小树平移了几格,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运用了“点对点” 的数格法,如因为a到a的距离正好是6格或b到b的距离也正好是6格或c到c的距离也是6格,所以这棵小树平移了6格。
而有一位学生的观点与众不同,他认为可以先数一数图形占了几个格子,再数一数这个图形平移前后中间空了几格,最后把它们加起来就是平移的距离。
面对这意外的生成性资源,笔者稍微镇定后,迅速作出了辨析,反馈时运用好了这一“亮点” 资源,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并在互动中渐入佳境。
较为普遍的平移方法是“点对点” 数格法,但是教学活动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有差异性的,这位学生的“数格法”,由于减少了寻找“点” 的过程,相比较而言显得更为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纳。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巧妙处理教学中的生成性细节,让劳动闪耀创造的光芒,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现、探索与思考,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实现师生生命的真正涌动,而这才是我们教学
追求的最高境界。
(责编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