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2024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与洗涤课题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课型新授课素养目标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2.能正确地给液体物质进行加热。

3.学会正确连接仪器装置。

4.学会常见仪器的洗涤方法。

5.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1.试剂的加热。

2.连接仪器装置。

3.洗涤玻璃仪器。

教学难点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

教具准备仪器:酒精灯、火柴、试管、试管夹、水槽、烧杯、试管架、试管刷、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带孔橡胶塞、乳胶管。

试剂: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课前预习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外壁应干燥,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31,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3.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新课导入出示常用化学实验仪器或图片,让学生认读仪器的名称,回忆:以上仪器中那些可以直接加热,那些不能直接加热,那些可以用于给物质加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实验室中加热等基本操作。

进行新课知识点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讲解]实验室中能给物质进行加热的仪器中,最常用的是酒精灯。

[提问]①使用酒精灯前我们应该注意什么?②我们应该如何点燃酒精灯?③使用酒精灯非物质加热时,应该注意什么?④酒精灯使用完后,应该如何处理?备课笔记规律总结:酒精灯使用口诀查酒精,看灯芯,点燃要用火柴引;燃时不宜加酒精,灯帽熄灭要记清;万一洒出着了火,湿布扑灭最最灵。

知识拓展:用试管盛装固体试剂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固体应平铺在试管底部,利于均匀受热。

备课笔记方法指导:给试管里的试剂加热时,试管外壁应该干燥,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41~31处。

特别提醒: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橡皮孔,以免压破容器或刺伤手掌。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2 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3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二章:物质构成与分类2.1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和特性2.2 离子与化合物学习离子的形成和性质掌握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2.3 物质的分类了解物质的分类体系掌握不同类型物质的特征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1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表现3.2 物质的变化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和条件3.3 物质的制备和应用学习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了解物质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第四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4.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4.2 有机反应与合成学习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条件掌握有机合成的方法和策略4.3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了解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有机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第五章:化学与社会发展5.1 化学与能源了解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掌握常见能源的分类和利用5.2 化学与材料学习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掌握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5.3 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掌握化学污染的防治和可持续发展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第六章:碳及其化合物6.1 碳的单质了解碳的单质形态,如金刚石和石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如燃烧和还原性6.2 碳的氧化物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碳的氧化反应和化学平衡6.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了解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和反应掌握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溶解性和转化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7.2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学习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7.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合成和催化中的应用第八章:金属及其化合物8.1 金属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方法8.2 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学习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反应掌握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8.3 金属的盐和合金了解金属的盐和合金的性质和应用掌握金属的盐的溶解和沉淀反应第九章:有机合成材料9.1 塑料了解塑料的合成原理和性质掌握塑料的应用和回收方法9.2 合成纤维学习合成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掌握合成纤维的应用和鉴别方法9.3 合成橡胶了解合成橡胶的制备和性质掌握合成橡胶的应用和特点第十章:化学与生命科学10.1 糖类和脂肪了解糖类和脂肪的分类、性质和作用掌握糖类和脂肪的代谢过程10.2 蛋白质和核酸学习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掌握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0.3 化学物质与健康了解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掌握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和防护措施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第十一章:化学与自然资源11.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11.2 矿物与岩石学习矿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岩石的形成和变化11.3 金属的提取与冶炼了解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掌握金属的提炼和精炼技术第十二章:化学与日常生活12.1 食物与营养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掌握合理膳食的原则和方法12.2 药物与健康学习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注意事项12.3 日用品与化学了解日用品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掌握日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第十三章:化学与工农业生产13.1 农业与化学了解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掌握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13.2 工业与化学学习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掌握化学工业的基本原理和流程13.3 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化学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化学污染的防治和环境保护的方法第十四章:化学实验技能14.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14.2 实验设计与评价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结果的评价和分析技巧14.3 实验安全与应急处理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第十五章:化学与科学技术发展15.1 化学与新能源了解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化学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作用15.2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习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在新型材料研制中的应用15.3 化学与信息技术了解化学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影响掌握化学物质在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连接等基本操作。

2、难点(1)量筒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2)给物质加热的操作要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等。

2、实验药品:水、酒精、大理石、稀盐酸、锌粒、硫酸铜溶液等。

3、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或图片,如“变色的溶液”“燃烧的金属”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化学实验常用仪器1、展示各种化学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量筒、酒精灯等,让学生观察其形状和结构。

2、讲解每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重点强调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如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等。

(三)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1)展示块状固体(如大理石)和粉末状固体(如碳酸钠粉末)。

(2)讲解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操作要点是“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取用,操作要点是“一斜、二送、三直立”。

(3)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液体药品的取用(1)展示液体药品(如水、稀盐酸)。

(2)讲解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包括倾倒法(操作要点: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滴加法(使用胶头滴管,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

(3)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物质的加热1、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包括点燃、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以及酒精量的限制等。

2、讲解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如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要用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 45°角等;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024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2024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活动3 燃烧条件的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调动作用。

通过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探究实验中,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

课题燃烧条件的探究课型新授课素养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论的推导。

教学难点实验的规范操作。

教具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等。

小木块、小煤块、蜡烛。

课前预习1.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空气(或氧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新课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了燃烧的一些相关知识,可能大家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今天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用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进行新课实验1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燃烧实验过程: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备课笔记进行新课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2 设计实验探究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方案一: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直至罩住蜡烛。

[现象]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方案二: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其中一支罩在烧杯里。

[现象]没有被罩住的蜡烛持续燃烧,被罩住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完整)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完整)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完整)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案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物质、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入试管中,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试管2中,滴加盐酸到试管一中。

二、加热物质1.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仪器洗涤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1.加入盐酸后,试管一中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2.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与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2: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O4制取O2的方法;2.了解O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一、制取氧气1.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固定各仪器(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2瓶中。

实验现象: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上化学教案5篇

九年级上化学教案5篇

九年级上化学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上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上化学教案1乙酸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本节共1课时完成,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

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案(精编文档).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2: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O 4制取O 2的方法2、了解O 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 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 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一.实验目的1.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2.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KMnO4==K2MnO4+MnO2+O2↑H2O2=H2O+O2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O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

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2约30mL)。

所以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

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物体在纯氧中燃烧非常剧烈,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

三.实验用品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毫升)、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镊子)。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细沙。

四.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1)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漏气的装置才能进行实验。

拔开橡皮塞,在试管里放进约15克高锰酸钾。

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然后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2)将6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盖瓶口时,先盖住一小部分,随后推切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注意不要让瓶口水面处留有气泡)。

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3)给试管加热。

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两瓶氧气(其中一瓶留有少量水)。

注意: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仔细观察收集到的氧气的颜色。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通用7篇)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通用7篇)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通用7篇)化学初三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流回答】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阅读回答】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51“探究”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实验完成后请各组同学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等,这为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然而,由于该章节涉及实验操作较多,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安全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可能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学生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验证方法时,也需要教师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包括其助燃性等化学性质。

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科学思维】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三、设计思路本教材章节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材开篇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逐步深入讲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初中九上化学实验课教案

初中九上化学实验课教案

初中九上化学实验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氢气的性质,深入了解氢气的性质和特点。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
1. 氢气发生器
2. 点燃氢气的工具
3. 试管
4. 磁铁
5. 碱性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将氢气发生器连接好,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氢气生成。

2. 用试管接收氢气,用磁铁放在氢气试管附近,观察是否有反应。

3. 将点燃的木柴放在氢气试管附近,观察是否有反应。

4. 将试管内的氢气放入碱性溶液中,观察是否有反应。

四、实验结果:
1. 用磁铁靠近氢气试管时,磁铁不受吸引。

2. 将点燃的木柴放入氢气试管中,氢气扑灭火焰。

3. 将氢气放入碱性溶液中,观察到氢气与碱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五、实验结论:
1. 氢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2. 氢气不支持燃烧,但可与氧气发生爆炸性反应。

3. 氢气可与碱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物。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氢气泄漏引起危险。

2. 点燃氢气时,保持距离,避免火源接触氢气发生爆炸。

七、实验教学反思: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氢气的性质和特点,增加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初三上册化学教学设计篇一《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教学重难点固体、液体的取用教学工具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固体药品的取用【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1)取锌粒2)取少量碳酸钠【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小结】1、固体的取用方法2、液体的取用方法作业:课后小结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1《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1《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新版)湘教版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包括仪器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
(2)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并能够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3)学生能够正确收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实验操作的精准性和效率。
内容逻辑关系
①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包括仪器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
-学生能够认识不同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如取用药品、加热、搅拌等。
-学生能够了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避免交叉污染、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②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实验基本操作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实验法: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数据处理等问题,促进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实验基本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单元一:物质和化学反应课时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物质的分类和性质课时2:利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 研究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书写规则-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实验观察和小组活动,研究利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课时3: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进行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单元二:酸碱中和与盐课时4:酸与碱的常见性质- 掌握酸和碱的概念和常见性质- 研究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进行实验活动,观察酸和碱的常见性质课时5:酸碱溶液的浓度- 了解酸碱溶液浓度的表示法和计算方法- 研究如何制备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 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探究酸碱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课时6: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研究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描述酸碱中和反应- 进行实验观察和小组活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单元三:氧气及其运用课时7:氧气的存在与发现- 了解氧气的存在方式和发现历史- 研究氧气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进行小组讨论,探索氧气的存在与应用领域课时8:氧气的制备与收集- 掌握氧气的常用制备方法和收集装置- 研究制备氧气的实验操作- 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组活动,制备和收集氧气课时9:氧气的应用- 了解氧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氧气的氧化性和腐蚀性- 进行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了解氧气的应用及其影响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的内容概要。

每个课时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相关实验或小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实验和探究能力。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物质和化学反应、酸碱中和与盐以及氧气及其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教案《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教案《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本实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连接装置。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怎样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气体后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需留有少量水?等等。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去制取氧气与探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信息,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与氧气性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和发扬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

【教学准备】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实验室是用什么物质来制取氧气的?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篇一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

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

并且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认识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等能力。

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

二、说学情1、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及联系,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的铺垫。

2、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篇1】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播放录像:煤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尊重,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

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

2.教学难点: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教学内容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强调实验安全知识,如:佩戴防护眼镜、穿戴实验服、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等。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

第二课时:分子、原子、离子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转化。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的思考。

2.教学内容讲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介绍各种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1一.说教材《海水制碱》这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第3节的内容,纯碱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初中化学遇到的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

本单元以海洋为背景,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氨碱法制纯碱;二.纯碱的性质。

”在第一部分,主要内容:首先是通过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引导学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选择的问题,树立元素守恒观;二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学习化学的必要性。

在第二部分,通过用分类的方法探究纯碱的性质,总结盐类性质的一般规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通过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二.说学情学生的起点知识、能力和思维障碍:(1)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

(2)学生虽然有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的意识,但还不能完全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的现象与变化。

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重点学习了酸与碱,但对于盐的认识仅局限于几种具体物质(如接触的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等)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根据化学性质推断其用途。

本课时在学习了纯碱的制法和用途的基础上,由学生较了解的盐——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点明了个性,又体现了盐的共性,使学生有全面认识。

三.教学目标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及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纯碱等盐类的性质;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和交流讨论,了解盐类的性质,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实验名称2: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O 4制取O 2的方法
2、了解O 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 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
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 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 2瓶中。

实验现象:
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
1、22CO O C 点燃
→+,CO 2使石灰水浑浊 2、432O Fe O Fe 点燃→+
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 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实验名称3: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通过完成一系列促进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般思路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讨论法、实验法。

实验准备:焦炭、木炭、纸条、木条、石块、砖块、铁丝、烧杯、铜片、白磷、水、坩埚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
引入:投影以上图片
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块干燥的白磷.
学生讨论:
学生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最低温度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和观点,达成共识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4:二氧化碳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实验器材:
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思考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
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佳装置。

讨论的结果是最佳装置有两种,分别应包括以下仪器:
①试管、导管、集气瓶。

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
3、制取并检验CO2
实验现象: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

2、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
1、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考虑①选择适当的反应。

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③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2、大理石与盐酸发生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CO2↑+H2O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实验教案
三、合作探究: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50g(水的密度1g/ml)
小组讨论:需要几个步骤?用到哪些仪器?
教师提示: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步骤、仪器。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来熟悉一下桌上的药品和仪器,看演示合作完成探究。

实验引导:1、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2、边做边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配制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过渡:同学们都已经配好了,那么在组内交流一下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分组作出说明。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点拨。

你发现了吗?(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1、称量氯化钠时需不需要用到砝码?
2、将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时,还有部分氯化钠固体留在纸上,则所配
得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6%;
3、某同学由于紧张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不慎溅到烧杯的外面,
则所配得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6%;
4、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进试剂瓶时,仍有部分留在烧杯中,则
所配得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6%;
洗涤仪器:学生完成
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有几个步
骤?用到哪些仪器
四、课堂训练
1.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⑤①②③
2.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3.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