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脊索动物门

合集下载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其他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 肛后尾:尾在肛门后方 – 闭管式循环系统 –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 后口; – 分节的肌节; – 生物化学比较
• 与部分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点 – 后口 – 三胚层 – 真体腔 – 身体分节 – 两侧对称
二、脊索动物门的起源 棘皮动物的短腕幼虫和半索动物幼 虫柱头虫在结构上相似,肌肉中既含有 精氨酸又有肌酸,表明这两类动物亲缘 关系较近,同时也表明与脊索动物较近 的亲缘关系。 一般认为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共 同祖先,但目前尚没发现化石。
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 幼体被有纤毛,自由生活→ 变态。 文昌鱼的幼体期持续3个月左右。 (前庭出现,鳃裂数目增加,由开口体外到通入新 形成的围鳃腔中)。
1神经板
2表皮
3内胚层
4脊索 8肠腔
5体腔囊形成
6体腔囊
7神经管
• 3 头索动物的地位
进化特征:具脊索动物的3大特征,同时具 脊椎动物的特征,如分节的肌肉,典型的脊椎 动物式的血液循环模式,分开的背腹根等。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无头,无成对附肢, 无心脏,无集中肾脏,具特化的口器等。 是前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
• 2 幼体和变态 幼体具脊索动物 3 大特征,尾内有 脊索;脊索背部有中空的背神经管,神 经管前端膨大成脑泡,并具眼点和平衡 器;消化道前端分化成咽,咽壁上有鳃 裂。尾在肛门后方,心脏位于腹面。
变态期间:尾部连同脊索逐渐萎缩消失,神 经管退化成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裂数增加, 体壁分泌被囊素形成被囊,开始营固着生活。 这种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称 为逆行变态或退化变态。
– 闭管式循环,血液流动方向在腹面从后向前,在背面从 前向后。无心脏,腹大动脉和由它发出的入鳃动脉的基 部的收缩推动血液流动。血液无色,无血细胞,无呼吸 色素,氧气通过渗透进入血液。 – 神经管前端管腔稍膨大为脑泡,脑泡向前发出2对‘脑’神 经,神经管其余部分在每1体节发出1对‘脊’神经,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后的一个门,也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门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后的一个门,也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门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后的一个门,也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门。

脊索动物包括所有的脊椎动物,也就是说所有有脊梁骨的动物都属脊索动物门,如鱼、青蛙、蜥蜴、鸟、兽等,脊索动物也包括一些海产无椎骨而具脊索的动物如海鞘、文昌鱼。

脊索动物的身体结构非常复杂,分布十分广泛(从海洋到陆地,从平原到高山,从沙漠到草原,从森林到苔原都有他们的分布);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在水中游泳,有的爬,有的飞,有的奔跑);外形构造差异大(如鱼没有四肢而有鳍,鸟前肢特化成翼,哺乳动物有强有力的四肢)。

虽然脊索动物分布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外形结构差异大,但他们的内部主要结构有共同特征而区别于无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内部结构有哪些主要特征呢?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三大主要特征(big three)。

(一)具有脊索脊索是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之一。

所有的脊索动物都具有脊索。

1、脊索的位置: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是一条棒状结构。

2、脊索的结构和机能:脊索是由内部富有液泡的细胞组成,外面围有厚的结缔组织鞘——脊索鞘。

当胞液充满时,整条脊索既有弹性又很结实,所以能起着骨骼的基本作用(支持和保护)。

3、脊索的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

也就是说来自原肠背侧的脊索中胚层。

(由原肠顶壁中线的细胞增厚,先形成脊索板,再形成脊索。

)4、脊索的演化:低等脊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如文昌鱼、圆口纲动物。

鱼类以上的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时期有脊索,后来被分节的脊柱所代替,脊索本身则完全退化或仅留残余。

(二)具有背神经管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所具有的第二个主要特征。

1、位置和形态:位于身体的背中线。

脊索或脊柱的背面,呈长管状。

中空的背神经管是一切脊索动物所特有的。

2、机能: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它为动物的神经中枢。

3、发生:神经管是由胚胎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

动物分类认识不同的动物界

动物分类认识不同的动物界

动物分类认识不同的动物界动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行为和生理特征而备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动物世界,科学家们将动物按照其特征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动物界可分为七个主要的类群。

本文将探讨并认识这七个不同的动物界。

1. 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是最高级别的动物门之一,它们的身体特征包括有脊柱或脊索。

这一类群包括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脊索动物门的动物在解剖结构、生殖方式和行为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共同点。

2.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是最为庞大和多样化的动物类群之一。

它们的身体被分为头、胸和腹三个部分,并拥有许多关节和外骨骼。

节肢动物门包括了昆虫、蜘蛛、螃蟹和甲壳类等。

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数量众多,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3. 软体动物门(Mollusca)软体动物门是一类身体柔软且没有内骨骼的动物。

它们通常具有柔软的身体外壳来保护自己。

软体动物门包括了蜗牛、蛞蝓、贻贝和章鱼等。

这一类群的动物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水域中,从深海到高山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4. 刺胞动物门(Cnidaria)刺胞动物门是一类具有刺细胞和口腔环的动物。

它们的身体大多呈现圆盘或摇篮形状。

刺胞动物门包括了水母、珊瑚、海葵和水螅等。

这一类群的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5.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扁形动物门是一类身体扁平的动物,它们通常为无脊椎动物。

扁形动物门包括了蛔虫、吸虫和平面虫等。

尽管它们的身体形状简单,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6.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棘皮动物门是一类身体呈放射对称的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通常有许多尖刺。

棘皮动物门包括了海星、海胆和海参等。

这一类群的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对于海底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物的基本分类

动物的基本分类

动物的基本分类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科学家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和进化关系,将动物分为不同的分类级别,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本文将按照这个分类系统,介绍动物的基本分类。

一、界动物界(Animalia)是生物界中的一个大分类,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动物。

动物界的特点是多细胞、异养和有运动能力。

动物界下一共有35个门。

1. 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级的一个门,也是人类所属的门。

脊索动物门的特征是在胚胎发育时拥有脊索结构,该结构会发展成脊椎。

脊索动物门下包括了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2.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包括了昆虫、螃蟹、蜘蛛等众多的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一系列的节段组成,每个节段上都有附肢。

它们的外骨骼可以提供支持和保护。

3. 软体动物门(Mollusca)软体动物门包括了蜗牛、蛤蜊、章鱼等。

软体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柔软,通常有一个外壳来保护内部器官。

大多数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但也有一些陆生的种类。

4. 环节动物门(Annelida)环节动物门包括了蚯蚓、水蛭等动物。

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身体分为一系列的环节,每个环节上都有一对刚毛。

它们的运动是通过伸缩身体的环节来实现的。

5.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棘皮动物门包括了海星、海胆等动物。

棘皮动物的特征是身体表面覆盖着坚硬的棘皮,具有放射对称的身体结构。

它们通常生活在海洋中。

6. 纤毛动物门(Ctenophora)纤毛动物门包括了水母、水螅等动物。

纤毛动物的特征是身体表面有许多纤毛,这些纤毛可以用来游泳和捕食。

二、门在动物界下面是门(Phylum),每个门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纲。

以下是脊索动物门的一些典型门。

1. 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脊椎动物门是脊索动物门中最为庞大的一个门,包括了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脊索动物门的实验报告

脊索动物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2. 观察脊索动物门中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形态结构;3. 掌握脊索动物门各亚门的分类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等三大特征。

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背神经管是中枢神经系统,鳃裂是呼吸器官。

脊索动物门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三个亚门,每个亚门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文昌鱼、海鞘、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脊索动物标本;2. 实验仪器:解剖镜、解剖剪、解剖刀、镊子、解剖盘、生理盐水、酒精、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文昌鱼(1)观察文昌鱼的整体形态,注意其体长、体宽、颜色等;(2)观察文昌鱼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食道、胃、肠等;(3)观察文昌鱼的神经系统,包括背神经管、脑和脊髓;(4)观察文昌鱼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精巢、生殖孔等。

2. 观察海鞘(1)观察海鞘的整体形态,注意其体长、体宽、颜色等;(2)观察海鞘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食道、胃、肠等;(3)观察海鞘的神经系统,注意其背神经管、脑和脊髓;(4)观察海鞘的生殖系统,注意其生殖器官的形态和分布。

3. 观察鱼类(1)观察鱼类的整体形态,注意其体长、体宽、颜色等;(2)观察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食道、胃、肠等;(3)观察鱼类的神经系统,注意其背神经管、脑和脊髓;(4)观察鱼类的生殖系统,注意其生殖器官的形态和分布。

4. 观察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1)观察各动物的整体形态,注意其体长、体宽、颜色等;(2)观察各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食道、胃、肠等;(3)观察各动物的神经系统,注意其背神经管、脑和脊髓;(4)观察各动物的生殖系统,注意其生殖器官的形态和分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文昌鱼文昌鱼属于头索动物亚门,其身体呈长圆柱形,体长约为5-7厘米。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最高等的动物门类一、进化地位1.是所有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2.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胚胎发育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相似,半索动物与脊索动物都有咽鳃裂和神经,三者都是后口动物二、生物学特征1.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特征;以及具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身体腹面等次要特征2.脊索在低等脊索动物中终生保留,在脊椎动物中被脊柱所代替。

背神经管在脊椎动物分化为脑和脊髓。

低等脊索动物鳃裂为呼吸器官,进化中消失或演变为其他结构三、名词解释1.神经胚:背部沿中线的外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神经板;两侧的外胚层形成一对纵褶,并靠拢愈合,形成中空神经管,并进入胚胎内部与表面分离。

原肠背面中央隆起,形成脊索中胚层,并脱离原肠,形成脊索。

2.脊索:消化道和神经管间的一条棒状结构,内部由液泡细胞组成,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 具支持功能。

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以后或终生保留,或退化并被脊柱代替3.神经管:位于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

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前端膨大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4.鳃裂:咽部两侧成对的裂缝,为鳃裂,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低等脊索动物及鱼类的鳃裂终生存在,其他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有鳃裂5.逆行变态:身体前端粘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连同脊索逐渐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鳃裂数增加,体壁分泌被囊素形成被囊,开始营固着生活。

这种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或退化变态。

四、意义脊索出现的意义1.支撑躯体2.保护内脏器官3.肌肉的支点4.有助于动物体有效完成定向运动5.头骨、颌、椎管的出现都基于脊索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具脊索动物的3大特征,同时具脊椎动物的特征,如分节的肌肉,典型的脊椎动物式的血液循环模式,分开的背腹根等原始和特化的结构:无头,无成对附肢,无心脏,无集中肾脏,具特化的口器等是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其身体结构和胚胎发育特点,为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有力证据五、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1.肛后尾:即尾在肛门后方2.闭管式循环系统3.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4.后口5.分节的肌节6.生物化学比较六、与部分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点1.后口(棘皮动物)2.三胚层(扁形动物)3.真体腔(软体动物)4.身体分节(环节动物)5.两侧对称(扁形动物)七、起源脊索动物门的起源棘皮动物的短腕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柱头虫在结构上相似,肌肉中既含有精氨酸又有肌酸,表明这两类动物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也表明与脊索动物较近的亲缘关系一般认为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共同祖先,但目前尚没发现化石脊索动物的祖先可能类似尾索动物的幼体,一类经变态,成体为固着生活,鳃裂作为取食和呼吸器官;另一类幼体期延长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再变态,出现生殖腺并进行繁殖(即幼体性成熟),进而发展出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的自由运动的脊索动物脊椎动物门的起源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颌类,化石出现在5亿年前美洲和亚洲的海洋沉积中。

脊索动物学

脊索动物学

脊索动物门(Chordata)本章主要内容: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3.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5.圆口纲的重要特征。

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各种类间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有极显著的区别,但本门动物以下共同特征:●具脊索(notoch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具弹性、不分节、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

●具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其内部具有管腔。

●具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为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脊索动物现代生存的种类约有41000种,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3个亚门。

其中前两亚门为低等脊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大多数种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成体有被囊包被体外,所以尾索动物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e)。

尾索动物分为3个纲:●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体小,形似蝌蚪,游泳生活,鳃裂一对,构造似海鞘的幼体。

●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无尾,被囊厚,鳃裂甚多,幼体短暂自由生活,成体营固着生活。

●樽海鞘纲(Thaliacea):被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环状肌肉带;具世代交替现象。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鳃裂多,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存在。

本亚门仅头索纲(Cephalochorda),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Acrania),体表动物为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人类生物学上的分类

人类生物学上的分类

人类生物学上的分类
人类是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Homo sapiens)。

作为一种生物物种,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层级如下: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哺乳纲(Mammalia)
目:灵长目(Primates)
科:人科(Hominidae)
属:人属(Homo)
种:智人(Homo sapiens)
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如猿猴、gibbon等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共同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距今约6000万年前的始祖猿。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人类逐渐发展出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直立行走、大脑发达、语言能力等,成为地球上最智慧的物种。

尽管如此,人类在生物学分类中仍然是动物界的一员,与其他生物一样,遵循着生存、繁衍的基本规律。

了解人类的生物学分类地位,有助于认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作用,增强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进化地位: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动物。

基本特征:1、脊索:是脊索动物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2、背神经管: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形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

3、鳃裂:消化管前端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4、其他特征:肛后尾:尾在肛门之后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例外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脊索动物分类概述:现存脊索动物约四万多种,分属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循环方式:开管式。

血液循环流向:可逆式(血管无动脉、静脉之分)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仅头索纲。

无头类:头索动物的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

组成:无心脏,腹大动脉搏动——称狭心动物循环方式:闭管式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代替。

脑和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逆行变态:幼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如柄海鞘。

内柱:是文昌鱼、柄海鞘等动物咽部腹侧中间的一条纵沟,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

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前驱。

回结环:文昌鱼肝盲囊后一段内有纤毛的肠,是消化作用最活跃的部位。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区别:棘皮动物说: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

①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是后口动物;②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③ 棘皮动物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极为近似;④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肌肉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圆口纲圆口纲是现存的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尾:尾鳍为原型尾。

原尾型:尾鳍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尾。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单鼻孔;内耳只有1-2个半规管;具鳃囊;特化性特征:1.具有口漏斗和锉舌。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脊索动物门(Chordata)是动物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包括了我们熟知的脊椎动物(Vertebrata)和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a)两个亚门。

脊索动物门按照现在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两个亚门、六个纲。

下面将对其特点进行简要记述。

一、无脊椎动物亚门(Invertebrata)无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庞大的一个亚门,主要包括了剑水螅纲(Cephalochordata)、甲壳纲(Tunicata)和环节动物纲(Annelida)三个纲。

1.剑水螅纲:剑水螅纲也被称为头索动物纲,是无脊椎动物中比较原始的一类。

剑水螅的身体呈纺锤形,约有2-7cm长,主要生活在海洋底部的沙泥中。

剑水螅具有一个明显的脊索(notochord),不具有头脑和眼睛,但有神经管。

剑水螅是过滤食物的动物,通过鳃裂滤去水中的有机物质。

2.甲壳纲:甲壳纲中的动物主要为海洋生物,具有外骨骼和甲壳,其身体躯干呈筒状。

甲壳纲中的动物是孤性动物,但有一些种类也可形成群体生活。

甲壳纲有两个亚纲,分别为参鞭亚纲(Ascidiacea)和海樽亚纲(Thaliacea)。

这些动物吸附在海洋底部或其他固定物上,通过鳃裂进行呼吸。

3.环节动物纲:环节动物的身体由一串相互相连的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一个腹足刺,用于附着和缩回时的运动。

环节动物的体内有明显的体腔,内部器官呈管状分布在体腔中。

环节动物有两个纲,分别为多毛纲(Polychaeta)和鞭毛虫纲(Hirudinea)。

多毛纲中的动物都是水生的,体长大多在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之间,寿命较短。

鞭毛虫纲中的动物主要分布在淡水环境中,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头部末端有唇吻,用于吸附宿主并吸取血液。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较少、较为进化的一类。

脊椎动物的身体都具有脊椎(vertebra)结构,脊椎构成了动物的骨骼系统。

15脊索动物门概述

15脊索动物门概述

脊索动物门常见分类术语
原索动物
尾索 动物 头索 动物 圆口类
脊椎动物
鱼 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 类 哺乳类
无头类
无颌类

头 有
类 颌 类 羊 膜 类 恒温动物
无羊膜类 变 温 动 物
常见分类名词
无头类 脑和感官还没有分化出来,没有明显头部的类群。包括尾 索和头索动物。 有头类 有明显头部的脊索动物,即脊椎动物。 无颌类 没有颌的脊椎动物,现存的仅圆口类。 有颌类(颌口类) 有颌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和哺乳类。 无羊膜类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具备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 鱼类和两栖类。 羊膜类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 类和哺乳类。 变温动物(外温动物) 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脊椎动物中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恒温动物(内温动物) 体温保持恒定,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 变化,包括鸟类和哺乳类。
第四节 尾索动物亚门
约2000余种。全海生。成体形似茶壶,单体或群体生活。 体外具被囊,又称被囊动物。
一、尾索动物主要特征
1.全海生,单体或群体,固着
或自由生活。
大多种类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
着生活
2. 脊索终生存在于尾部,故称 3. 体外具被囊。由体壁(外套膜) 分泌的被囊素形成,又称被囊动 物。(成分似纤维素,仅见于尾索动
3、循环方式
开管式循环 心脏:纺锤形,位于 腹面近胃的围心腔内。 前后交替收缩,血流
方向周期性地反转。
4、排泄器官 肠弯曲处有一团细胞组成
小肾囊,内含尿酸等废物,
排泄物入围鳃腔,借水流排 出体外。
5、神经系统
幼体:有神经管。 成体:退化。 神经节,1个。在入、出水管 间的外套膜上。由其发出神 经到各部。 脑下腺,神经节腹侧,可能具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主要类群
圆口纲 软骨鱼类 硬骨鱼类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上下颌 附肢 无颌类 鱼形类
有颌类 (领口 类)
胚膜
无胚膜类 (无羊膜 生物)
体温 变温动物
四足类
胚膜类 (羊膜生 物)
恒温动物
柄海鞘
呼吸:如下图所示
入水孔
水 流


鳃裂
气体交换
围 鳃 腔
出 水 孔


围 咽 沟
背板
食道 胃
2 鱼纲:体表多被鳞,鳃呼吸,软骨或硬骨 附肢为鳍 3 两栖纲:由水上陆的过渡类型,皮肤裸露, 幼体鳃呼吸、鳍游泳; 成体肺和皮 肤呼吸; 五趾型附肢运动 4 爬行纲:完全陆生,皮肤干燥,被角质鳞或角 盾或骨板,肺呼吸,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 5 鸟纲:体表被羽,前肢为翼,恒温卵生 6 哺乳纲:体外被毛,胎生哺乳 恒 温 动 物
• 内部由液泡细胞组成,围以 结缔组织鞘,韧而有弹性 神经管 • 具支持功能 脊索 • 脊索动物胚胎期均具有 脊索,以后或终生保留, 消化管 或退化并被脊柱代替
肛后尾
咽腮裂
脊索鞘 弹性组织鞘 细胞核 液泡 纤维组织鞘 脊索细胞
脊索横切模式图
2. 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脊索的出现使动物体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 得“质”的飞跃。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从而使脊 索动物成为在动物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 脊索(以及脊柱)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使内脏器 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 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也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 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捷。 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 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3、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低等脊索动物消化管前端咽部的两侧,有左右成对排列的、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或间接(一个孔)与外界相通,这些孔就是咽鳃裂。 它是一种呼吸器官,在低等类群中,是终身存在,在高等类群中只见某些幼体(如蝌蚪)和胚胎期(灵掌类),随后完全消失。
5、神经系统:因固着生活,神经系统退化,仅在入、出水管孔之间有一个神经节(nervus ganglion),没有内腔,圆而坚硬,状如小瘤。其旁(靠出水口)有一无色透明、略为膨大的神经腺(neural gland),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脑下腺。无专门感觉器官,仅于入水管孔、出水管孔、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6、生殖系统:雌雄同体,生殖腺位于肠环间和外套膜内壁上。精巢大,呈分支状,为乳白色颗粒状小块;卵巢长管状,呈淡黄色,内含有许多圆形的卵细胞,精、卵巢紧贴重叠,分别以单根生殖导管(gonoduct),开口于肛门附近的围鳃腔中。成熟的性细胞输入围鳃腔,然后经出水管孔排出体外,或在围鳃腔内与另一海鞘的生殖细胞相遇受精。精卵生殖细胞不同时成熟,为异体受精。
3、两栖纲(Amphibia):皮肤裸露,湿润,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出现五趾型附肢。 4、爬行纲(Reptilia):皮肤干燥,具角质鳞或骨板,羊膜出现。 5、鸟纲(Aves):体被羽毛(feather),前肢变为翼,恒温,卵生。 6、哺乳纲(Mammalia):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Chordata):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包括全部脊椎动物和一些没有脊椎骨的脊索动物。 主要特征(共同特征、三大特征): 1、脊索(notochord): 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内胚层)。 A、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具有脊索; B、有的种类仅见于幼体; C、高等脊索动物,只有胚胎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脊柱所取代,称这类动物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进化最高等的一个亚门,结构复杂,数量最多。
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神经管的前段分化为脑,又进一步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脑。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有力支柱,同时保护着脊髓 3、水生脊椎动物用鳃呼吸,鳃裂终生存在;陆生脊椎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鳃裂,成 体用肺呼吸。 4、除圆口类外均出现了能动的上下颌,极大地加强了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5、循环系统完善出现了位于身体腹面的能收缩的心脏,有效促进血液循环 6、排泄系统出现了构造复杂的肾代替了简单分节排列的肾管,提高了排泄系统的机能, 使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更有效的排出体外。 7、除圆口纲之外,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尾索动物
{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
脊椎动物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 鳃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脊索动物的特征,在原 索动物中较为进化。其脊索贯穿全身并延伸到 神经管前方,故称头索动物。为真正的脑和头 部,又称无头类。 /programs/view/OmP_g g2EAMI/
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现存种类不论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生 活方式上,都存在极显出差异,但在个体发育的某一时期或整个生活史中具有一些共 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完全区别于无脊椎动物。
主要特征:
1、脊索 2、背神经管 3、鳃裂 4、如果有尾,总是位于肛门后方,称为肛后尾 5、心脏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索内部由泡状细胞组成,外面包有厚的结缔组织鞘— 脊索鞘。使整条脊索既有弹性,又很结实,起骨骼的作用。 所有的脊索动物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以后或保留,或退化。
低等种类:终身具有脊索如文昌鱼、七鳃鳗。有的类群: 只见于幼体如两栖类、海鞘。
高等种类:胚胎期出现,成体时由脊柱取代如爬行类、鸟 类、哺乳类。
医学ppt
幼体具有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 部。幼体经变态(逆行变态-变态后成体的构 造比变态前幼体的构造更为简单)至成体只保 留鳃裂。
体外包被特殊的被囊,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 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a)。代表 动物:海鞘
医学ppt
7
医学ppt
8
2、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data)
2
②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位于身体背部脊索上方的中空 管状结构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分化为脑和脊髓。
非脊索动物:神经系统中枢部分 呈索状,位于消化管的腹部。
医学ppt
3
③鳃裂(gill slits):
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有左右成对排列的裂孔,直 接或间接开口于体表,称为鳃裂(咽鳃裂);
但有明显头部和附肢,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 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vertebra)前后连 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
医学ppt
11
生物学特征
1.出现明显的头部,有 有头类(Craniata)之称(脊神经管的前端分化为脑, 后端为脊髓。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五部;头部出现集中 的感觉器官);
③两栖纲 ④爬行纲 ⑤鸟纲 ⑥哺乳纲
无颌类(Agnatha):没有颌的脊椎动物,现 存的类群只有圆口类。
有颌类(Gnathostomata):具有上下颌的脊 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哺乳类。
医学ppt
6
1、尾索动物亚门
尾索动物包括海鞘、柄海鞘等在内的大约 2000种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
5、鳃作为水生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完善,而陆生脊椎动物和次生水生 种类(如鲸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阶段用鳃呼吸,成体出现了肺呼吸;
6、集中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的肾管,更有效地排出新陈代谢产物的废物;
7、肌肉质有收缩功能的心脏代替了腹大动脉,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等种
类缺氧血和多氧血分开代谢率进一步提高。恒温动物。
是一种呼吸器官。
低等脊索动物和鱼类终生存在,脊椎物仅在胚胎 期或幼体时出现(如蝌蚪) ,成体退化消失。
医学ppt
4
以上是脊索动物最主要的 三大特征,除此之外还 有一些其他特征:
心脏:脊椎动物的心脏或相 当于心脏作用的血管位于消 化管的腹面
无脊椎动物心脏和大动脉位 于消化管的背面。
肛后尾:脊索动物的尾位于 肛门后,称为肛后尾。无脊 椎动物的肛门开口于身体末 端。
文昌鱼体形略似小鱼,左右侧扁,两端尖细,又称双尖 鱼(Amphioxus)或海矛。半透明,长约50mm,最长的 一种,可达100mm。无头与躯干之分,具口须的一端为 前端。在水质清澈的浅海身体通常半埋泥沙里,仅露出头 端。产于我国厦门、青岛、烟台等地的海滩,以浮游生物 为食。寿命2年8个月左右。
医学ppt
脊索动物门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脊索动物门(Chordata)
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是动物界最高 等的一个门。占动物界5%。
(一)主要特征 1.脊索 2.背神经管 3.鳃裂
医学ppt
1
①脊索(notochord): 是脊索动物位于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 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具有弹性,不分节的 结构。
医学ppt
12
医学ppt
13
1)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圆口纲
(Cyclostomata)
圆口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纲。主要包括包括七鳃鳗和盲鳗两 大类。它们栖居于海水或淡水中,营半寄生或寄生生活。 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称为圆口类。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的低等脊椎 动物。 脊索终生存在并且雏形脊椎骨开始出现。寄生生活,以大型鱼类及海龟 为寄主。它们的一般结构甚为原始,给我们提供了某些有关最古老原始 脊椎动物的概念。 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 常见种类:七鳃鳗,盲鳗。七鳃鳗:用口漏斗吸附寄主体表,吸血食肉。 七鳃鳗的肉:通经活络、明目之功。主治角膜干燥、夜盲症、口角歪斜等
内骨骼:骨骼都是由中胚层 形成的内骨骼。
此外,脊索动物都是两侧对 称身体分节的后口动物,身 体有三个胚层,体腔为次级 体腔,这四个特征也见于高 等的非脊索动物。
医学ppt
5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 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2、头索动物亚门(Ceplalochordata) (无头类)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支持身体的主要结构。
(脊索只存在发育早期,成体逐渐被软骨或骨质的脊柱代替。脊柱由单个脊 椎组成,脊柱前端发展出头骨保护脑)。
3.除圆口纲外,脊椎动物出现了上下颌,能主动地捕捉食物,提高了营养代 谢的能力;
4 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附肢(paired appendages),即水生动物胸鳍、 腹鳍,陆生动物前、后肢,(人的上、下肢),增加活动范围。提高了取 食、避敌、求偶的能力。
本亚门终生具有脊索动物门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
裂).脊索纵贯全身、且延伸到身体最前端,终生保留,故称头 索动物。又因此亚门动物都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所以又称无头类 。
本亚门动物约25种,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中。 常见的种类如文昌鱼。
医学ppt
9
代表动物:文昌鱼(Branchotoma belcheri Gray)
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
无真正的头和脑,又称无头
脊索动物类。在分类上常用名词:
3、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es) 无头类: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因
(有头类) ①圆口纲
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 称为无头类。
有头类:脑和感觉器官集中于前端,有
②鱼纲
明显头部。
10
3、脊椎动物亚门( Subphylum Vertebrata)
占整个脊索动物的96%,约41000种。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的一个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 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等,与人类最密切的一 大类群。
与其他两个亚门动物共性:即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三大特征 (如在胚胎发育早期出现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