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教育
树立正确的追求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对策修订稿
![树立正确的追求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对策修订稿](https://img.taocdn.com/s3/m/019e4262de80d4d8d05a4f2a.png)
树立正确的追求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对策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树立正确的追求—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对策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3042 姓名:郑月旭内容摘要: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国家对爱国情操,道德修养,为了处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八荣八耻”的产生为当代大学生荣辱观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更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
大学生思想状况可见社会变化,另一方面,大学生深刻影响着社会,既可以标新立异,开文化和社会之先河,倡社会进步之潮流,又可以因错误观念阻碍社会进步和社会风气堕落。
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综合素质,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莘莘学子,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该何去何从?在新时期,新问题面前大学生又应该具备怎样的价值观?已成为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
关键词:人生价值观;八荣八耻;价值观导向一、“八荣八耻”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对人生价值的看法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是现代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思考和求索的热点和中心。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可见,人生价值不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也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则是追求有意义人生的基本条件。
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是一种尊严导向,价值导向和责任感导向,学习它关键在于认准做人的规范,要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八荣八耻”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反对什么,坚持什么,是非善恶美丑概念不能混淆,必须鲜明罗列。
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给了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树立良好社会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树立良好社会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5538158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0.png)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树立良好社会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希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努力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应该以正确的人生观为基础。
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为之努力奋斗。
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了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其中包括尊重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践行家庭美德等方面。
我们要以这些价值观为指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保持追求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是大学生树立良好社会价值观的必要条件。
大学是求知的殿堂,大学生应该怀着对真理的探索精神,在学习中汲取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遵循科学精神。
只有真正掌握了真理,才能对社会问题有正确的判断和回应,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追求社会公平正义良好的社会价值观还要求大学生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
在现实社会中,不同的阶级、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不平等。
大学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努力。
我们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传统文化艺术和民间习俗,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为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社会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既是个体,也是社会的一员,应该坚持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理念,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3edec90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a.png)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摘要: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当代大学生虽然处于求学阶段, 但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任重而道远……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就现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中学及以前的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升学的压力,生活上对家庭的过多依赖等,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个体需要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他们进入大学后有较多的不适感、失落感和彷徨感。
同时,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无不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增强。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逐渐增强,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尽管从主流看,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忘却社会主体,他们追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追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认同个人的发展、幸福、未来,与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是分不开的。
但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少数人身上极化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已不容忽视。
2、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二字。
例如,学生干部要竞选,奖学金和各种表彰要竞争,就业岗位要竞争。
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不再“知足常乐”而趋于保守。
他们通过竞争,得到锻炼,也得到回报。
比如,他们认为当上学生干部能够锻炼能力,培养管理素质;争取到奖学金和各类奖励证书,既能表现知识和能力水平,又可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还能充分展示自身价值。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及其引导研究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及其引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0581df33d4b14e8524689f.png)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 舞斗 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 引领风 尚, 巩固全党全国各 族人 民团结奋斗的共 同思想基础 。 ”目前 , 各 高校都在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 ,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教育 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使新时
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趋于理性化、 自觉化 、合理化 ,使这
人的社会角色定位更加理性而 自觉 ,危机感与紧迫意识较之 以往进一步增强 ;在社会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各种新 思想的激荡洗涤中 ,新 时期 的大学生们追求 自由,更加注重 培养个人对实际问题 的分析 能力与解决能力 ,追求个人理想
与自 身价值的提升与实现 , 更加注重个性 的发挥与张扬 , 他 们不畏惧 困难 ,勇于正 面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障碍并积极 寻求
一
会需要的成为他们确立个体价值观的主要参照系统与形成来 源。但与此同时 , 大学生们价值观的功利主义、世俗性特点
也 十分 突 出。
高素质群体承担起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 的伟大历史任务 。 新时期 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的结果来看 ,新时期大学生 的主体 意识 、自我意识 比较突 出, 但 正因为处在各 种思想相互交锋 、
Y0UNG 青年与社会
青年论
新 时期大学 生价值观取向及其引导研究
于 微
( 吉林 农 业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吉 林 长 春 1 3 0 1 1 8)
摘 要 :个体价值观形成与发展是在个体 自身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 q - 完成的。 新 时期 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发展 态势 以及 市场经济 的影响使得 大学生的价值 观取 向与发展 出现 了诸 多新的特点与 变化。因此 ,有效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就必 须从他们的生活 实际 出发 ,发挥高校文化建设及 思想政 治教育课 的课 堂教学功能 ,才能真正 引导 大学生合理价值观的形成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4105f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7.png)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1.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
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受市场经济和社会思潮影响产生偏差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偏差,具体表现如下:+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
+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颇有市场。
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重才能轻道德品质: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
+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
3.就业选择求稳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如国企、国家机关等。
这反映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下,毕业生更加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和收入来源,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1.学习压力大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
一方面,有的学生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
2.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人际交往问题是在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自农村地区,面对大学开放自由的环境和众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
而在城市中长大的、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则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
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对策
![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937f7d9195f312b3169a53f.png)
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对策[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国现代社会的转型,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困惑和迷茫,容易出现价值观偏向与扭曲,导致行为失范,对其健康成才十分不利。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及时准确评估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坚持一元与多元并行发展的原则,既尊重个体的主体自由和选择,又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导向,引导青年学生重构合理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多元化价值观大学生教育当今社会的开放以及全球化的加速进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文化的多元挑战人类原有的一元价值和霸权文化,尊重个人的主体自由和选择,使人类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渐趋多元化、离散化、冲突化。
随着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完成,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
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重新认识和评价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文化组成的,不同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碰撞、彼此吸收、共同发展,但同时每一种文化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性,才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正是由于多种文化力量的汇集才真正促进了人类知识和财富的增长。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种民族共存和发展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多元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多元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大学生而言,多元文化有利于他们开阔眼界,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
同时,由于多元文化承载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其消极影响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冲击不容忽视。
相对其他社会群体而言,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年龄、心理等方面的自身因素,使得他们成为对各类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的群体。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a692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1.png)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一主题的一些关键点的概述:一、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多样性,既有传统的集体主义倾向,也有更加注重个人发展的个体主义倾向。
社会责任感:许多大学生仍然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愿意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
职业发展:在职业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全球化意识: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新的价值取向之一。
二、心理素质抗压能力:面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在大学生中有所上升,这与学业负担、人际关系、未来不确定等因素有关。
情绪管理: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心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自我认识:大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自我价值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影响因素社会环境:社会的大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有着直接影响,如社会公平正义的倡导、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家庭教育:家庭背景、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
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作用。
四、调查分析方法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数据。
深度访谈: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在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案例研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内在逻辑。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
五、对策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压力。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个维度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个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101821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2.png)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个维度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三个维度来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第一个维度是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通过讲述国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还可以开设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使其在日常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个维度是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乡村等地方去参与实践,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和魅力,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第三个维度是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书画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读书会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优秀典范、严格管理制度等途径,营造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使其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每个方面。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教育
![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aa47e2d0722192e4536f6bb.png)
绵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 un lo a y n oma iest o ra fMin a g N r lUnv ri y
Sp 。08 e .2 0
V 12 No 9 o.7 .
论新时 期大 学生价值 取 向及其价值 观教 育
丁 慎 军 , 秀 燕 孙
马克思 主 义世界 观 , 辩证 唯物 主 义 和历 史 唯 即
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 , 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 , 也是 无 产 阶级 的世界 观 。这个 世界 观是 人类 历 史文化 发 展 的产 物 , 以实践 范畴 为核 心 的完 整 的科 学体 系 。 是
马 克思 主义 人 生 观是 唯 一 正 确 的人 生 观 , 为 人 民 “ 服 务 ” 马 克 思 主 义 人 生 观 的精 辟 概 括 , 是 它 的 是 也
作者简介 : 丁慎军 (9 7 ) 男 , 16 一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讲 师。研究方向 : 高校学生管理 。 孙秀燕( 9 2 ) 女 , 18 一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 芜职业 技术学 院计算 机系助教 。研究方 向: 莱 高校数学教育 。
・
8 ・ 4
家庭经济 、 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 对当代大学生的 价 值取 向带来 巨大 的影 响 , 出表 现 在 以 下几 个 方 突
( 莱芜职业技术学 院, 山东莱芜 2 10 ) 7 10
摘
要 :进入 新世纪 以来 , 随着社会 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前进 , 们的价值观也在 进行慢慢 的修正 , 学生群 人 大
体尤为如此。本文从 当代大 学生价值取 向入手 , 述 了新 时期 大学生价值 观 的特 点及现 状 , 论 并对其 价值 观的形 成 原 因进行 了分析 , 阐明 了在新 时期 高等教 育 中如何加强对 大学生价值观 的教 育。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3f1de62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8.png)
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其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引导。
本文将围绕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方案。
一、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价值观是人们根据对美好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形成的一套行为准则和信仰体系,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家庭观念,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因此,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特点1. 追求真理和知识的核心地位。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信念,始终将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并且持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应当坚定信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社会主义道德底线,推动社会正义与公平。
3. 拥有远大志向和创新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具备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勇敢探索未知领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 维护人权和个体的尊严。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人权与个体的尊严,传递爱与和谐的力量。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1. 教育引导。
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开展多层次的价值观培育活动,提倡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优秀典范的引领。
通过树立身边典型人物的行为榜样,激励大学生向优秀的价值观标准看齐,发掘和宣传那些在社会各个领域具有积极影响力的优秀人物。
3. 社会环境的营造。
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形成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持。
4. 发挥大学教育的功能。
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2747ef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8.png)
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本文概述1、简述当前社会背景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价值选择困惑和道德挑战。
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迷茫和困惑。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虚假信息、网络欺诈、恶意攻击等,这些都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冲击。
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方向。
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当前社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3c5d0a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7.png)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传统的价值观被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义,新的观念和趋势正在不断涌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追求自我价值和发展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更加注重追求自我价值和个人发展。
相较于过去,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实现自我潜力。
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念,希望通过学习和成长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致力于成为更具竞争力和价值的人才。
二、重视社会责任和公益行动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当代大学生也开始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和公益行动。
他们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许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者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积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追求个人幸福和工作与生活平衡与过去相比,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幸福和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追求更加强烈。
他们意识到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压的工作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因此,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注重休闲和娱乐,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四、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尊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并且应该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更加开放和包容,尊重不同的文化、性别、宗教等差异,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崇尚创新和开放思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最后一个变化是对创新和开放思维的崇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意识到创新和开放思维对于自己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他们积极追求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理念,鼓励自己思考和质疑传统观念,并勇于面对和适应变化的世界。
总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价值取向
![大学生价值取向](https://img.taocdn.com/s3/m/126cb5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6.png)
大学生价值取向大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个人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大学期间,学生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自己的价值取向,以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在这一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就。
第一部分:理解价值取向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指个人对待人生、价值观和信仰的态度和观点。
它包括对道德准则、责任感、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认知。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往往受到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一个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人生观,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培养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相反,一个消极或扭曲的价值取向可能导致迷失方向、缺乏自信和懈怠等不良后果。
第二部分:塑造积极的1. 自我认知与探索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该通过反思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来深入了解自己。
这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参与社团活动或与他人交流来实现。
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兴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使命。
2. 培养正直诚实的品质正直和诚实是大学生价值取向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通过建立诚实和正直的日常行为,大学生可以积累人品和信誉。
诚实与信任的品质不仅对个人的形象有益,也对维护良好人际关系和成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3. 发展社交技能与人际关系大学是培养社交技能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最佳时机。
大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与不同背景和兴趣的人交往。
建立正面、支持和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们发展个人和专业领域的技能,并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合作。
4. 关注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大学生应该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公益事业。
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善社会。
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公益事业的参与,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部分: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1. 平衡学业与兴趣爱好大学生应该努力平衡学业和兴趣爱好。
2024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
![2024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426de5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6.png)
2024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一、引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篇报告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期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二、正文爱国奋斗,自强不息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要始终铭记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我们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勇于创新,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团结协作,共克时艰团结协作是现代社会的必备素质。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携手共渡难关。
勤奋好学,锐意进取学习是获取知识、提升自我价值的途径。
我们要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前沿科技动态。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勤奋的态度,不畏艰难困苦,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诚信守法,道德至上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坚守诚信原则,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规范。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关注民生,服务人民民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在实践中,我们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诉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我们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和使命。
三、结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涵盖了爱国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共克时艰、勤奋好学、诚信守法、关注民生等方面。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我们个人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
让我们以这些价值观为指引,勇往直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四、附录(可选)在文章最后可以附上相关参考文献或资料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和研究进展情况等。
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
![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527c50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a.png)
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所谓“三观”,就是指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彼此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三观”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是“三观”教育的基础。
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认知、理解和看待的方式。
大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在经历由高中转型到大学的过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的世界观也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对待世界和解决问题有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和认知。
这样,大学生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生的态度和看法,是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规划和定位的阶段,他们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品质,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教育还应该注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观念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功利主义的思维和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追求。
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三观”教育的重点和关键。
价值观反映了一个人对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等事物的评判准则和取舍标准。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学教育应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内化为行为准则和行事原则。
大学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观念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c4fb3b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7.png)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重要的社会力量,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了当代教育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要性、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要性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一个关键的成长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积极进取的心态。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积极主动、勇于挑战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核心素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最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作为社会的一员,大学生应当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公民道德观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价值,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2.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大学是一个培养综合素质的阶段,包括学术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做到知行合一,全面提升自己。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重视道德伦理的培养。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伦理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中国的未来栋梁,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关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培养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最重要的基础,父母应该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62f8a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5.png)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成为了当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路径。
一、加强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全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多样化给大学生的思考和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加强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也可以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情,提高政治敏感性和参与意识。
建立全方位的政治教育制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保障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关键。
二、拓宽教育渠道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为广泛,所受信息的多元化和碎片化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复杂性。
拓宽教育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采用网络教育、多媒体教育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增强综合信息意识。
拓宽教育渠道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知识获取的需求,也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
三、培养创新精神当前,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
在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中,培养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要具备开拓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要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形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和价值观。
实践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实习、社会实践调查等形式,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投身国家建设。
实践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促进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的价值取向。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774ac9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e.png)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引言: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大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困扰和价值取向问题。
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旨在引起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正文:一、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引领,是我们国家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
通过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权力等诱惑,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和转变的重要阶段。
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教育导向下,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修炼行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勇敢、坚持、忍耐、毅力等良好品质。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价值观念不断演变。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价值观应该与时俱进。
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趋势,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转型。
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可以了解和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角色,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留学、就业、创业等社会角色转变,提高他们终身学习和成长的能力。
结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277e405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d.png)
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改变,核心价值观成为了现代大学生思考和行动的指导原则。
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和信仰方面的基本信念和准则,是对人生的追求和人格的体现。
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什么呢?一、自由与独立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追求自由与独立。
自由是指个体在合理的范围内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独立是指个体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需要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自由与独立的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使他们更加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二、知识与学习知识与学习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知识爆炸的时代,大学生需要具备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他们应该注重自己的学习,培养不断学习的习惯,并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知识与学习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三、创新与创业创新与创业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创新是指在思维、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寻找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创造出新的成果和价值。
创业是指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开展具有创新性的事业。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再仅仅是追求学历和专业知识,更加注重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与创业的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才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四、社会责任与奉献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还包括社会责任与奉献。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
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帮助他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责任与奉献的核心价值观能够提醒大学生们不忘初心、服务他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健康与平衡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还应包括对健康与平衡的追求。
大学生在学业、生活、情感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有良好的身心健康和平衡的生活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教育作者:丁慎军, 孙秀燕, DING Shen-jun, SUN Xiu-yan作者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莱芜,271100刊名: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7(9)被引用次数:4次1.吴仁荣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期刊论文]-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3)2.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19983.杨光群新世纪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及成因[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5)4.邹强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念管窥[期刊论文]-咸宁学院学报 2007(01)5.刘吉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价值观 2004(02)6.王绍玉跨越转折: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报告 20027.袁应柏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期刊论文]-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1.期刊论文康廷虎.王晓庄.KANG Ting-Hu.WANG Xiao-Zhuang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求职自我效能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7)目的:了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和求职效能感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问的关系.方法:运用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和求职效能感量表对189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男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得分高于女大学生(93.0±5.3/91.7±4.7,P=0.029),而社会价值取向得分低于女大学生(80.6±5.1/82.1±4.0,P=0.043);(2)男大学生求职效能感得分高于女大学生(60.3±8.3/57.7±11.0,P=0.048);大城市大学生求职效能感得分高于小城镇、农村大学生(62.4±8.5/58.3±9.0、57.2±11.2,P=0.009);(3)择业价值取向变式对求职效能感各维度的解释比例为1.0%、1.1%,而求职效能感变式对择业价值取向各维度的解释为1.9%、0.6%.结论:(1)男大学生倾向于个人价值的择业价值取向,女大学生则倾向于社会价值;(2)男大学生的求职自我效能感总体评价高于女大学生,来自农村、小城镇大学生的求职自我效能感总体评价低于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3)典型变式能够较好地解释求职效能感和择业价值取向的观测变量,但是择业价值取向与求职效能感之间并不存在好的解释力.2.期刊论文王海柳.WANG Hail-iu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4)大众文化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令人忧虑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政治价值取向正在走向边缘化、经济价值取向正在走向功利化、人生价值取向正在走向享乐化、审美价值取向正在走向感性化、信仰价值取向正在走向"拜星化".为努力消减这种负面影响,应从内容、形式及方法着力改进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切实可行的.3.期刊论文阚乃虎.牛永辉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趋势探讨-高等农业教育2003,""(9)价值取向个体性与价值取向集体性相对,因价值取向集体性的导向认识,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价值取向个体性的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积极思考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内涵、表现及成因的分析,论述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倾向的现实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并就如何认识和加强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进行了探讨.4.学位论文于振涛建国以来人生价值取向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作用的历史分析2008价值取向是人们在自身一定的价值需求、价值标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用下,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价值倾向。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要受其人生价值取向的高度制约,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往往会直接导致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生价值取向大致经历了塑造与一元、极端与破裂、再造与分化、现实与多元四个时期。
人生价值取向塑造与一元时期(1949年-1965年),社会实践、社会理论与人生目标、理想信仰相一致,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大学生毕业分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分配,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在根据国家需要毕业分配至工作岗位之后,在服从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协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进行个人规划,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取向极端与破裂时期(1966年-1976年),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人生价值观念发生重大转变,随着政治热情演变为政治狂热,对集体和社会利益绝对肯定,对个人利益完全否定,出现极端。
但是,在社会实践中,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又使之很快破裂。
这一时期的“工农兵大学生”,国家实行“社来社去”的分配政策,多数学生毕业后回归原单位工作,规划个人发展,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当时“极左”思潮影响下,做出了“左”的选择。
人生价值取向再造与分化时期(1977年-1992年),经过文革结束的社会变革,大学生逐渐形成有别于前两个时期的价值取向,强调兼顾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从单一的对社会奉献转变为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
同时,出现价值选择的多元化趋势。
这一时期,大学生分配也经历了从“指导性计划分配”到“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的转变。
而大学生也由毕业后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逐步过渡到在校期间就要进行一定的规划,根据自身条件在国家需要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并且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
人生价值取向现实与多元时期(1992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不断发生变化,价值取向有更多地强调理想转变为更多地关注现实的利益,价值取向多元。
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可以考虑自身情况与社会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始为之进行知识储备等各项准备。
而这些规划选择又是多元的,强调集体主义的成分越来越小。
每个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受这一时期人生价值取向高度制约,每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在很好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理想既高远又实际而不消极,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知识储备,合理规划步骤,制定切实可行、又好又快而不急于求成的措施并扎扎实实实施的结果。
发展的眼光看,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社会、学校必须重视人生价值取向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研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建立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价值观,同时要善于分析学生的价值倾向,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的政策,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学生也要积极修身,主动将自己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的价值导向结合起来。
5.期刊论文阚乃虎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趋势研究-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1)价值取向个体性与价值取向集体性相对,因价值取向集体性的导向认识,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价值取向个体性的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积极思考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内涵、表现及成因的分析,论述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倾向的现实合理性和积极意义.6.期刊论文蒲阳.江雯斐.杨磊试论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中国市场2008,""(13)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现代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不明确、法律意识的错位、学校法制氛围的缺失和各项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不正确、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探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对加快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7.期刊论文阚乃虎.牛永辉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应体现四个结合-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4)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本文提出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应坚持四个结合的机制,以进一步探讨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8.学位论文李佳敏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研究:以J大学为例2007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即社会转型期。
社会转型既导致了社会物质层面的深刻巨变,又导致了人们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层碰撞,进而影响着人们对工作的感受、职业的评价与就业的取向。
择业价值取向,是职业选择的指南和方向,是研究大学生择业问题最为核心的部分。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扩招、就业制度改革、价值观念变迁等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就业的顺利与否,关系着大学生个人事业的发展和千百万家庭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期盼,关系到国家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关注、思考、调查、研究、揭示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问题,引导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科学的择业观,是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之举。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研究,内在的包含着对“时代”的研究、对“价值取向”的研究、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
为此,本文以社会转型为基本的观察背景,以价值哲学为基本的理论支撑,以J大学为研究个案,以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为分析框架展开研究。
本文首先宏观分析社会转型给大学生择业带来的时代挑战;然后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调查等方法,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和微观视角,阐释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内涵、类型、结构和效应,透析其变迁轨迹和价值实态。
在此基础上,尝试从学生、家长、高校、用人单位、政府等不同价值主体的横向视角,多维观察大学生择业的多元价值环境,分析探讨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深切关注当代大学生择业时的价值冲突与价值选择。
最后,本文着重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价值导引进行必要的探索,提出要置身于“价值回归”、“宽容”、“以人为本”的价值视野下,重建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体系;思考和厘清高校如何培育大学生科学的择业观,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性思维,让其合理定位、学会选择和珍惜自己的选择;并从家庭、政府、企业的角度,探寻价值导引的条件保障问题。
9.期刊论文刘晓明.许丽伟.王丽莉.Liu Xiaoming.Xu Liwei.Wang Lili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目的 了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价值观问卷、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579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性别、年级、城乡来源对大学生3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性相关.结论 大学生价值取向受性别、年级、城乡来源等因素的影响,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10.期刊论文张可创中国和德国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比较-德国研究2003,18(4)本文对德国和中国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因素是影响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家庭来源、所学专业和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取向类型等因素对两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年龄因素对两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都没有影响.1.邱淑永论大学生道德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科技资讯 2009(19)2.何佳娣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期刊论文]-运城学院学报 2009(4)3.方纯洁民办高校新生思想状况调查[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09(12)本文链接:/Periodical_mysfxyxb200809021.aspx授权使用:(fengyun9005),授权号:d26e0d49-cbf9-46d4-ad16-9e350110e682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