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各论-山西农大】玉米育种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异花授粉作物花器构造特点1、雌雄异株: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2、雌雄同株异花: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3、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二、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特点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主要途径:1、靠风传粉2、靠昆虫传粉在异花授粉作物中,以雌雄异株的自然异交率为最高,达100%,玉米的自然异交率在96% 左右。
总的说来,这类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
三、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1、异质性:由于异交率极高,个体的遗传组成具有高度的杂合性,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异质性;2、分离不稳定:单个个体的后代分离大;3、自交显著退化:自交衰退严重。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1、开放授粉条件下:品种群体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异质的,因此,它们的表现型是多种多样的,且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致;2、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将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五、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1、在开放授粉品种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以改良群体,其效果有限;2、选育自交系,组配自交系间杂交种;3、在良种繁育时,要严格防杂保纯1第一节国内外玉米育种概况一、为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1、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2、推动了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3、促成种子行业的兴起4、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二、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好的材料1、10个连锁群已定位170多个基因。
2、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McClintock)由于四十年前在玉米上发现的转座子,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3、A-B染色体及其易位体系4、玉米雄性不育的细胞质遗传三、为作物育种摸索出一系列方法1、人工选择最杰出的作物2、杂交育种的开拓者(1850年3、开杂种优势利用之先河(1)19世纪末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2)1907年自交系的选育;(3)1935年生产上推广双交种;(4)1960年主推单交种;(5)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制种4、轮回选择之先锋5、群体基因库的建立四、我国玉米种植慨况2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亿亩,总产1.18亿吨。
作物育种学各论第二版教学设计
作物育种学各论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作物遗传和育种。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作物育种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作物育种的基本概念–作物育种的重要性–作物育种的基本问题2.作物遗传学基础–染色体和基因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型和表现型3.作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传统育种方法–分子育种方法–转基因育种方法4.种子品质检测与评价–种子的品种纯度检测–种子的发芽力测试–种子的病虫害检测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授课2.讨论3.实验4.观察5.计算机模拟四、预期学习效果完成本门课程后,学生应该:1.了解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作物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和遗传信息的传递3.熟悉作物育种的传统方法和分子育种方法4.了解转基因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5.掌握种子品质检测和评价的基本方法五、教学评估1.作业评估:定期布置作业,包括文献阅读和实验报告,并根据作业质量给予评分。
2.知识测试: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知识测试,测试考察本学期所学内容。
3.作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课程相关主题的作品制作,如海报、PPT等,展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4.学生自评:期末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用于自我反思和提高。
六、参考资料1.徐述源, 陈宜中. 作物育种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2006.2.Yufang, Sun, Hyan Wang. Advances of Plant Breeding Research[J]. Plant Pathology Journal, 2010, 9(2): 66-70.3.Chen, Xiaoya, et al. Molecular Breeding for Grn Yield in Rice: An Overview [J]. Rice, 2020, 13(1): 8.。
作物育种专题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专题Crop Breeding Special Subject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掌握作物育种的一般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视野,了解稻米品质育种、特种玉米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及遗传育种热点领域的发展概况,从而加深对遗传育种领域的专门问题与热点问题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夯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稻米品质改良(讲授6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稻米品质改良的意义及相关研究进展,稻米品质性状的评价标准与遗传规律,品质改良的生理与遗传基础,掌握作物品质遗传改良方法,重点掌握稻米品质性状的范畴及其主要测定方法。
1.稻米品质改良的意义:稻米品质的概念与范围;稻米品质改良的意义;稻米品质的评价标准;稻米品质的测定。
2.稻米品质性状改良的生理与遗传基础: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
3.稻米品质育种的程序与方法:优良品质资源;稻米品质育种方法;育种程序。
4.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协调。
第二章杂交稻育种(讲授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杂交水稻育种方法,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对该领域的兴趣,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杂交稻育种的历史、现状与展望:杂交稻育种的重要意义;杂交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杂交稻生产原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三系杂交稻;核不育与两系杂交稻。
3.杂交稻的选育:亲本选育;杂交组合的选育。
4.杂交稻亲本与杂交种的繁育: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
第三章特用玉米育种(讲授12学时)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特用玉米的分类、用途、育种意义及研究进展,了解玉米籽粒的营养成分及化学组成,了解特用玉米的品种资源,掌握糯质玉米、甜质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爆裂玉米的育种原理及方法,重点掌握糯质玉米、甜质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爆裂玉米的育种目标。
1.特用玉米的分类:玉米籽粒的营养成分及化学组成;特用玉米的分类及其用途;特用玉米的育种意义。
作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教学大纲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一、教学目的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主要讲授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和方法,要使学生学到种质资源、作物繁殖体系,天然变异的利用、人工变异的创造、选择策略和方案、育种程序和方法、以及育种的专门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作物育种、良种繁育和种子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使学生了解到作物育种发展的新动向。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进化与遗传改良的关系、《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
理解生物技术与现代作物育种的关系。
掌握作物发生变异的原因,重点掌握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知识回顾-进化问题:进化问题。
2.作物育种学绪论:作物育种学的意义和任务;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生物技术与现代作物育种。
3.作物品种的概念及作用:作物品种的概念;分类地位;品种特点;优良品种及作用;品种的合理利用问题。
第一章: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2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作物的繁殖方式与作物类型的关系。
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繁殖方式,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育种特点。
理解作物的繁殖方式对确定育种方法起主导作用。
1.作物的繁殖方式与作物类型:有性繁殖与作物类型;无性繁殖与作物类型。
2.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自交系(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第二章:作物育种程序与育种目标(2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及作物育种的程序。
掌握作物育种目标及实现办法。
理解育种目标是决定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
1.作物育种程序。
2.育种目标:作物育种目标的概念;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适宜。
第三章:种质资源(3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作物育种学》课件
建议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注重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同时关注 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 科研项目。
02
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
遗传学基础
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物质,包括DNA和RNA。在作物育种中,了解遗传物 质是实现遗传改良的基础。
基因与性状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控制着生物的性状。通过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可以深 入了解作物的遗传规律,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育种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玉米育种的目标是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等。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采用传统育 种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玉米育种的突破和创新,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油料作物育种
遗传资源的保存
为了保护和利用遗传资源,需要建立种质库和基因库等设施,对遗传资
源进行长期保存和有效管理。了解遗传资源的保存方法有助于保证育种
工作的可持续性。
03
育种材料的筛选
通过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可以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成功
率。了解育种材料的筛选方法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育种
或基因工程育种。
杂种优势与品种间性状差异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不同品种或品系杂交产生的后代在生长势、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 亲本的现象。了解杂种优势有助于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
种。
品种间性状差异
不同品种的作物之间通常存在明显的性状差异,如生长习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 了解品种间性状差异有助于针对特定环境条件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和育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是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掌握种质资源搜集、存研究及开发利用的原理,熟练掌握园艺植物引种、种、交育种、势育种、变育种、性育种与良种繁育等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弄清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能较熟练地从事园艺作物育种的实践和研究工作。
三、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第一节园艺作物育种学的范畴学习要点:掌握园艺作物育种学的概念,了解园艺作物育种的作用和任务。
第二节园艺作物的育种目标学习要点:理解园艺作物育种目标的多样性,掌握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第三节园艺作物育种发展和成就学习要点:了解园艺作物育种发展和成就。
第四节园艺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学习要点:理解园艺作物育种在种质资源创新、种目标、种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学习本课程的任务与要求学习要点:了解本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本章重点、难点:园艺作物育种学的概念与任务;园艺作物育种的目标及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园艺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园艺作物育种学的概念和任务,掌握掌握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了解园艺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园艺作物的繁殖习性及育种特点第一节园艺作物繁殖方式和授粉习性对遗传变异的影响学些要点:了解园艺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掌握不同繁殖方式及授粉习性对其遗传变异的影响。
第二节品种的类型与选育特点学习要点:了解园艺作物品种的类型,掌握各种类型相应的育种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园艺作物不同繁殖方式及授粉习性对其遗传变异的影响;园艺作物园艺作物品种类型的多样性。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园艺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的类型,掌握不同繁殖方式及授粉习性对其遗传变异的影响;掌握园艺作物各种类型相应的育种特点。
第二章种质资源第一节种质资源的作用与现状学习要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理解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种质资源工作的现状。
作物育种学教学实习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教学实习Practice Teaching in Crop breeding一、实践性质及目的本课程是为增强对《作物育种学》理论教学的理解而开设的实践性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习,使学生认识主要农作物育种的田间试验程序,不同试验阶段的田间设置、育种材料的表现特点以及生产上主要推广品种的特征特性,同时通过对部分植株性状的识别和调查等,增加作物育种的实践知识。
二、组织方式第7学期第1周,停课集中分组进行。
由指导教师及有关技术人员组成领导小组,统一领导。
三、实践地点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场,视情况可能就近到有条件的农业研发部门农场。
四、实践要求1.安全要求:在途中穿越马路等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在实践场所严格遵守有关单位规定的安全规则。
2.纪律要求:在实习过程中每个学员要自觉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教师的要求,做到有事请假,实习期间的请假制度为:随组作业时,如果离开班组要向班组负责人请假,因事或因病不能参加当次活动者,要向指导教师请求调整组别,凡是未经准假而擅自缺席者,累计超过一天,其实习成绩定为不及格。
五、实践内容1.参观玉米、水稻和大豆等作物的育种试验田,认识不同作物的田间育种试验程序;2.识别生产上主要推广的作物品种和玉米常用自交系特征特性;3.田间或室内调查、识别作物的部分农艺性状;4.有条件时参观有关育种公司或科研院所的区域试验和品种展示。
六、配套的教材或指导书[1]吕文彦等,《作物育种学实习手册》,沈阳农业大学自编教材,2008年5月;[2]盖钧镒,《作物育种学各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9月七、考核方式及办法本实习按100分制评定成绩,出席情况与实习表现占20分,实习报告占80分。
1。
《作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Crop Breed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1111850课程总学时:56,其中:讲课:56。
课程学分:3.5课程分类:必修开课学期:春或秋开课单位: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组适用专业:农学专业所需先修课:遗传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学、分子遗传学课程负责人:李保云二、课程内容简介作物育种学是以作物育种原理、育种方法和重要目标性状选育为核心的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应用科学。
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育种目标、种质资源、育种方法(包括引种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远缘杂交与倍性育种、群体轮回选择、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等)、主要目标性状的育种方法(包括抗病虫育种、抗逆性育种和作物品质改良)和种子生产等作物新品种选育全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掌握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假说、基本育种方法和技术,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最新发展。
学会应用作物育种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作物育种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Crop breeding is not only the science researching crop breeding principles, breeding methods and important traits, but also practical science greatly related to biological production. Crop breeding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agronomy specialty.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breeding objectives, genetic resources, breeding methods (including selection breeding, cross breeding, heterosis utilization, mutation breeding, distant breeding and ploidy breeding, population recurrent selection, biotechnology utility in crop breeding, and so on), breeding methods for special traits (such as disease and pest resistance breeding, stress resistance breeding and crop quality improvement ) and seed productio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hypothesis, basic breed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y, to understand advances of Crop breeding, to resolve general problems of crop breeding, and to improve ability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三、各部分教学纲要绪言(2学时)1.作物育种学研究的对象:作物育种和作物良种繁育,品种的概念及特点2.作物育种学的的性质、任务和内容3.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作物育种学的发展阶段(达尔文的《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约翰逊的纯系学说,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国内外育种成就与展望4. 品种的概念和作用:品种的概念,品种的三个基本要素,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5.育种目标:现代化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和适应机械化),制订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和方法,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适宜和适应机械化需要)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2学时)1.作物繁殖方式:有性繁殖(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花器构造特点及开花习性),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2.自交与异交的遗传效应:自交的遗传效应,异交的遗传效应3.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组成特点:自交纯系品种及其遗传组成特点,杂交种及其遗传组成特点,群体品种及其遗传组成特点(自花授粉作物的多系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群体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综合种和通过轮回选择改良的品种),无性系品种及其遗传组成特点(自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无性系品种的遗传组成特点)第二章种质资源(4学时)1.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稀有、特有种质对育种成效的作用,新的育种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2.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内容,瓦维洛夫的作物8个起源中心,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上的意义),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补充(Zeven和茹考夫斯基的大基因中心),Harlan等有关作物起源的观点(中心和非中心体系,地理学连续统一体学说)3.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按育种实用价值的分类,按亲缘关系的分类),种质资源的收集(直接考查收集、征集、交换和转引)、保存(原生境保存、非原生境保存—种植保存、贮藏保存、超低温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4.种质资源数据库介绍:国内外种质资源数据库概况,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应用第三章引种与选择育种(4学时)1.引种和驯化:引种和驯化的概念,引种的作用,引种的原理和规律(气候相似性、生态条件相似性和作物生态型相似性),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温度、光照、纬度、海拔、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引种的方法和技术(引种计划的制定和引种材料的收集,引种材料的检疫,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和评价—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
南农作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Ⅰ》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作物育种的目标制订和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利用和创造各种遗传变异进行育种的途径和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诱变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倍性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虫和耐逆性育种)、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细胞工程和分子标记以及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第一节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一、作物品种的概念二、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三、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一、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二、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三、常规育种的技术特点四、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与分子育种的兴起第三节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一、近代育种的成就二、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习题: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作物品种的概念。
本章重点是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及作物品种的概念。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作物育种对国民经济的意义,作物育种学的发展过程,近代育种的成就和展望。
“理解”:作物育种的实质;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基本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
“掌握”:作物品种的概念。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第一节作物的繁殖方式一、有性繁殖二、无性繁殖第二节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一、自交的遗传效应二、异交的遗传效应第三节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一、作物的品种类型二、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习题:有利于异花授粉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品种有哪些类型。
本章重点是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的关系,难点是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与作物的授粉方式的联系,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理解”:作物授粉方式与品种类型的联系,作物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掌握”:作物天然异交率的测定方法,4种类型品种的含义及育种特点。
第二章种质资源第一节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一、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二、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三、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四、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第二节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一、瓦维洛夫的起源中心学说二、Harlan的有关作物起源的观点第三节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一、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二、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第四节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一、国内外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概况二、种质资源数据库的目标与功能三、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习题: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
作物育种学教案首
作物育种学教案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作物育种的目标和方法;3.了解作物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作物育种的目标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作物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2.作物育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2.讨论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3.实践操作: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或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节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作物育种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0分钟)a.作物育种学的定义和内涵;b.作物育种学的研究内容:遗传学、育种方法、育种目标等。
2.作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30分钟)a.人工选择时代:人们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b.遗传学时代:遗传学的发展促进了作物育种学的进展;c.分子育种时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了作物育种的发展。
第二节作物育种的目标和方法1.作物育种的目标(20分钟)a.改良性育种目标: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抗逆性等;b.优良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作物育种的方法(30分钟)a.选择法:包括单株选择、家系选择、指示性选择等;b.杂交法:包括自交系、纯合系和杂种等;第三节作物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1.作物育种在提高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0分钟)a.提高作物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b.提高作物品质和适应性。
2.作物育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30分钟)a.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b.遗传育种和基因工程的有机结合;c.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创新。
六、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对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目标和方法进行回答,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掌握能力;3.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论文,探讨作物育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评价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能力。
作物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作物育种学各论(Crop breeding (general discourse))课程代码:231080029课程类别:拓展教育学时/学分:34/2(其中理论34学时,实验0学时)需预修课程:作物育种学总论、遗传学等农学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简介与《作物育种学总论》相匹配,供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等本科专业的专业推荐选修课。
本课程针对丝路核心区新疆及周边区域国家主要农作物棉花、小麦和玉米等国内外育种概况、育种目标性状及主要性状的遗传与基因定位、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育种的途径与方法、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田间试验技术、种子生产技术、育种研究动向与展望等进行系统学习。
本课程着重介绍各种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并将各作物特有的现代育种科学技术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了解国内外育种概况、育种研究动向;理解育种目标性状及主要性状的遗传与基因定位、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掌握育种的途径与方法、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田间试验技术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主要作物育种方法共性即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区域内主要作物的基本育种方法及育种特点。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农学专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要求2、3和4,即,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2.作物育种学的发展;3.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1340073《作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1340073《作物育种学》教学大纲GDOU-B-11-213《作物育种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
主要介绍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原理与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生态学及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作物种质资源;作物生育期与雄性育性变化的规律与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品质育种。
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作物改良的原理与方法,为学习用生物技术方法改良作物打好基础。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
学习本课程,可以为学习《植物分子育种学》、《能源植物学》、《植物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能解决作物生产中的主要作物遗传育种尤其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技术问题。
三、面向专业植物保护。
四、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植物学》以后,掌握植物的形态与解剖、孢子植物及种子植物的分类;在学习《遗传学》、《细胞遗传与染色体工程》以后,掌握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在学习《生物统计学》以后,掌握作物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方法。
本课程是后续课程《能源植物学》的基础课程。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绪论(2学时)作物育种学对于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特殊意义;作物育种的重大意义。
第一章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生态学及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10学时)第一节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生态学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作物雄性不育的类型(A);作物雄性不育发生机理的经典假说(B);作物雄性不育发生机理的新理论(A)作物雄性不育的生态学:温度与雄性育性(A);光周期与雄性育性(A);其它生态因素与雄性育性(B)。
第二节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作物杂交种的方法三系法(A);两系法(A);石明松法(A);新方法(A)。
作物育种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课程属性:必修2.实验属性:独立设课3.学时学分:总学时16、总学分1.0、实验学时16、实验学分1.0。
4.实验应开学期:春季5.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农业气象学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农学专业的专业课,其紧密与作物育种学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课上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作物育种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加强学生对作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认识,达到能胜任农业科研和生产及教学工作的水平。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课上实际操作占30%,综合表现占30%,实验报告占40%;实验平均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实验一育种计划书的制定和实施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种试验计划书的制定。
通过参加或了解水稻、小麦或棉花等一个作物育种试验的播种前后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作物育种工作计划及实施。
2.实验内容或原理年度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及播前试验材料的准备和田间实施,是每年育种工作的开始。
由于作物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内容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小麦、棉花、水稻、高粱、玉米等作物育种过程中的播种材料。
4.实验步骤①田间试验计划书的制订②田间试验总体安排和规划5.教学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对试验地进行田间设计,制定育种计划书。
6.考核要求与实验二结合,制定出育种计划书。
7.实验报告要求如实写出实验报告,设计引入几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的育种试验计划书。
实验二育种实验地的播前准备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作物育种试验种子准备的方法。
2.实验内容或原理作物育种试验每年都要进行,所以田间播种非常重要,在播种之前应将将要播种的材料按计划准备好,并在种子袋上标明品种(材料)名称及行号。
《作物育种学》大纲剖析
作物育种学(2672)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基本概念较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二)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其任务与作用是使学生掌握作物品种改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种子生产和推广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的专业能力。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同的课程要求进行水平考试。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使学生掌握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作物品种选育和繁育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有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作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作物育种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综合应用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成果。
与作物育种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作物栽培学、气象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生物统计与田间实验、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品种的概念。
2.一般了解: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
3.一般掌握: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4.熟练掌握:品种,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1.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了解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2.作物育种学的概念和发展:掌握其概念,了解其发展历史。
3.作物品种的概念、特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掌握其概念、含义、特点和作用。
4.我国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一般了解。
(三)考核知识点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2.作物育种学及其任务,3.品种,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1)识记: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作物育种学。
(2)领会: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__作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doc
作物育种学__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教学设计doc
作物育种学__植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doc 绪论
作物育种学__绪论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_绪论电子教案doc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作物育种学__作物繁殖方式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_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电子教案doc 第二章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种质资源-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种质资源-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种质资源电子教案doc 第三章育种目标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育种目标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育种目标电子教案doc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引种和选择育种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引种与选择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五章杂交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交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交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交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六章回交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回交育种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回交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七章诱变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1(english)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2(english)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电子教案doc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种科专业)电子教案doc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3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九章倍性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3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3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4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5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电子教案doc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性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雄性不育性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电子教案doc 第十二章作物品质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电子教案doc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种科专业)电子教案doc
第十三章群体改良及轮回选择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电子教案doc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轮回选择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种科专业)电子教案doc 教学课件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组织培养-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组织培养-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抗病育种-1(english)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抗病育种-2(english)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抗病育种-3(english)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分子标记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抗逆育种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转基因技术教学课件ppt
电子教案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抗逆育种电子教案doc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抗病虫育种电子教案doc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抗病虫育种(种科专业)电子教案doc
实验实践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实验指导实验实践doc
试卷习题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试卷(2005-2006第一学期)试卷doc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作业习题例题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