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专业能源与动力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0f6f390b4c2e3f57276325.png)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二〇一四年六月目录航天航空学院基本情况 (2)工程力学、航天航空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6)清华大学与空军航空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学员教学方案) (17)-------------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工程力学(钱学森力学班) (24)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列表 (29)《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目录...............................................32. 航天航空学院课程介绍 (34)院系介绍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1、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概况清华大学的航空与力学学科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1938年创立航空系、1958年为了我国的力学与航天航空事业培养专门人才成立了工程力学系,在2004年复建航天航空学院(简称航院),聘请了我国首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担任院长。
学院拥有国际一流的力学、工程热物理学科和发展中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
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伟长、张维、杜庆华、黄克智、过增元、杨卫等院士,他们为各学科的发展付出了智慧和力量,奠定了清华航院发展的坚实基础。
清华航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含十几位院士,他们在祖国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航院设有工程力学系、航空宇航工程系和挂靠的清华大学宇航中心。
航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院士3名,53名正教授,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获奖者1名。
学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2009年在本科生中创建了“钱学森力学班”,2011年开始与空军联合创建飞行学员班。
2、研究生教育航天航空学院具有一流的学科水平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学院目前设有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并都设有相对应的博士点和硕士点。
工程力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本科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e008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c.png)
工程力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是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各种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
工程力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力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力学专业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 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工程力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3.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开展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研究和工程设计论证;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工程实际问题的相关人员合作开展工作;5. 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国际化工程力学领域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内容1. 理论知识(1)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工程力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提供数学基础;(2)物理基础:包括物理学、工程物理学等,为工程力学的学习提供物理基础;(3)工程力学基础知识: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4)工程力学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固体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技能(1)实验技能:包括力学实验、结构实验等实验技能的培养;(2)计算机技能:包括有限元分析、数值计算等计算机技能的培养;(3)工程实践技能:包括结构设计、工程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等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4)创新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
3. 知识结构工程力学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应该具备广度和深度,具体包括:(1)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工程力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3)工程力学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
三、培养方法1. 教学环节(1)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开设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3)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
![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https://img.taocdn.com/s3/m/3e8da99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f.png)
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为能源与动力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学院特色三个方面来介绍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
一、课程设置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基础课程方面,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基础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专业课程方面,学院设置了能源工程、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多个方向的课程,涵盖了能源转换与利用、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等领域,为学生的进一步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选择。
此外,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入技术创新课程和实践教学项目,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索和解决,增强了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践环节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院与一些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
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院还注重搭建学生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学院设立了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三、学院特色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具有以下几个学院特色。
首先,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院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交流项目、留学,了解国际前沿科技动态,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其次,学院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学院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院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8ec77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1.png)
工学院2023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以能源动力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关键,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同步具有较强团体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意识,适应现代能源行业需求旳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以清洁能源运用为特色培养方向,重要波及液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与环境保护制冷空调。
毕业生能在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制冷与空调设备企业、新能源企业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校进行深造或从事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规定1、具有良好旳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旳体魄。
2、通过高等数学、工程材料、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学与电子技术等专业关键课程旳学习和训练,掌握能源与动力领域广阔旳理论基础知识。
3、在液化天然气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可再生能源运用技术、能源系统安全工程等专业课程中,培养能源与动力领域尤其清洁能源运用所必须旳理论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4、纯熟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旳基础,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旳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
5、具有国际视野,理解国际科研前沿,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研究开发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6、具有优良旳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旳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规定完毕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课时五、专业基础课程能源科学导论、工程热力学(1)、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基础试验、工程材料、电工学与电子技术、电工电子试验。
六、专业关键课程热质互换设备、燃烧原理与设备、制冷与低温技术、工程热力学(2)、流体机械与管网、一般化学、工程应用技能训练。
七、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工程热力学(2)为双语课程。
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九、专业学分课时分布状况表(见附表二)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十一、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参照附表一)十二、独立开班旳留学生教学计划附表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包括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72ae7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4.png)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1.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电气工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掌握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技术,能够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
3.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
4.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学科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热能工程基础、动力机械及传动基础、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基础、能源与环境工程、能源系统分析与优化、动力工程热力学与传热、能源与环境建模与仿真等。
3.专业选修课程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电力市场运行与规划、供热供燃气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经济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实验、能源与环境管理等。
三、实践教学设计1.实习安排学生到能源与动力工程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
2.实验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课程设计,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
四、培养要求1.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以及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
2.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独立设计、运行和管理能源与动力系统。
3.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4.团队合作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就业方向及前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能源公司、电力公司、工程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随着国家对能源和动力工程领域的高度重视,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薪资待遇优厚。
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钱学森力学班本科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钱学森力学班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85c599581b6bd97e19ea05.png)
本/硕/博课程统筹设置,本科阶段学制四年,按学分制管理,前两年实行动态流动机制,高年级 学生安排到国际著名大学研学 3-6 个月。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 160,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 138,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 12 学分,综合 论文训练 15 学分。
修读外文系认定的其他院系开设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可减免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学分,最高可减 免 4 学分。外文系认定课由教务处定期更新。外语课程开课目录请参考每学期选课手册。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 6 学分。 关于免课、英语水平考试免考、实践环节认定等详细规定详见《清华大学本科大学外语课程规定 及要求》(教学门户)。
先秦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五代史
日本史 俄国史 德意志史
中国哲学史(1) 中国哲学史(2) 西方哲学史(1) 西方哲学史(2)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新雅课程
10691093 10800163 11510033 10691133
10440111
大学化学实验B
3.工科基础课模块 30学分
30310765 320310274 30310815 20120163 20220044
动力学与控制基础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1) 电工与电子技术
航院以小学期开设的《暑期科技英语》(2 学分)作为外语实践课程,部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 暑期外语实践及活动经教学办审核后可作为替代课程。
航天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航空与动力类)本科
![航天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航空与动力类)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cf7ea6ccbe1e650e53ea990c.png)
航天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航空与动力类)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1.拥有健康身心,具有优良的职业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能够在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完成前沿的研究生学习和/或专业项目研究,具有突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能够综合运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恪守学术和工程伦理,采用先进理念和方法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复杂的学术和/或工程技术问题。
4.具有团队意识和良好的跨学科、跨行业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具有对专业和社会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取得学术、技术和/或管理上的领导地位。
二、培养成效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成效如下:a.运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b.设计和实施实验及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c.考虑经济、环境、社会、政治、道德、健康、安全、易于加工、可持续性等现实约束条件下,设计系统、设备或工艺的能力;d.在团队中从不同学科角度发挥作用的能力;e.发现、提出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f.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g.有效沟通的能力;h.具备足够的知识面,能够在全球化、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下认识工程解决方案的效果;i.对于终生学习的认识和实施能力;j.具备从本专业角度理解当代社会和科技热点问题的知识;k.综合运用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来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按本科四年学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本科最长学习年限专业学制加两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航天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总学分为171学分,其中通识教育44学分,专业培养总学分要求117学分(春、秋季学期课程90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夏季学期和实践训练12学分),自由发展课程学分1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教育 44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13、清华大学本科生各专业培养方案-165页
![13、清华大学本科生各专业培养方案-165页](https://img.taocdn.com/s3/m/0cf1a217a0116c175f0e48c0.png)
清华大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百.
![清华大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百.](https://img.taocdn.com/s3/m/c46f8255e45c3b3567ec8b1a.png)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1.清华大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标准1.1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清华大学“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计划着力加强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和各工程领域的帅才。
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社会需求和企业技术问题过程中,提升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个性化的创造性工程人才。
1.2基本标准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在数学、自然科学和能源动力工程领域方面具有宽厚的基础和应用能力;(2针对实际技术问题,具有制订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3具有能源动力系统的分析和系统设计能力;具有对于能源动力学科涉及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4具有在专业实践中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5具有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组织作用的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以及不同文化间的沟通能力;(6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知识面宽广,并具有分析现代社会问题的知识与意识,进而具有分析能源学科对世界和社会影响的素质和能力;(7具有将多学科技术和知识与能源动力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意识、掌握其基本技能;(8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9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在新兴技术发展方面敏感并具有洞察力;3.本科专业培养方案3.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4门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 - (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
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
![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https://img.taocdn.com/s3/m/82cfe45a804d2b160b4ec0e8.png)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School of Jet Propulsion本科培养计划院长:丁水汀教学副院长:李秋实教学秘书:刘艳玲“飞行器动力工程”大类专业培养计划Jet Propulsion1.培养目标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着力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富有创新潜质,热爱航空航天事业,在能源与动力专业领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多学科融合特点,实践能力较强,获得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含民航机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含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基本工程训练的高等人才。
2.培养要求学院以飞行器动力工程大类进行招生,实施2+2培养模式,在低年级阶段(前两年)强调宽基础的通识培养,着重强化数理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高年级阶段(后两年)以实践教学为主,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经过大学前两年的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的就业情况自主选择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大类下属各专业的培养要求如下: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掌握飞行器动力原理、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原理及设计、专业实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所含民航机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除应具有上述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掌握飞机、发动机结构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掌握热能系统原理及设计、航空发动机热防护原理及设计、热能机械原理及设计、实验与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所含新能源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除应具有上述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掌握新能源原理及设计、实验与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学制与学位本科四年制: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自主学习、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为专业依托、获得专业基本训练并在工程实践、信息技术和外语运用等方面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工程力学本科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6b385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3.png)
工程力学本科培养方案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三篇【工程力学本科培养方案】:方案一工程力学本科培养方案一、背景、目的和意义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关键的学科,对于解决各类工程实际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咱们制定这个工程力学本科培养方案,目的就是要培养出一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强大实践能力的工程力学人才。
这意义可大了去了,想想看,从航空航天到机械制造,从土木建筑到生物医学,哪儿不需要咱工程力学的人才?二、具体目标1. 专业知识:学生在毕业时要熟练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要达到 80%以上。
2. 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至少 5 个工程力学相关的实验和实践项目,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的准确率要达到 90%以上。
3. 创新能力:在毕业前至少参与 1 项创新科研项目,或者发表 1 篇相关学术论文。
三、现状分析内部情况:咱们现有的教学资源还算不错,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师,实验室设备也还算齐全。
但教学方法可能有点传统,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太高。
外部情况:市场对工程力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那些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但竞争也很激烈,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在抢饭碗。
四、具体方案内容1. 课程改革: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到实际问题。
比如,讲到材料力学的时候,就拿一个桥梁的设计案例来分析,大家一起讨论怎么优化结构。
2. 实践教学加强:每个学期都安排一定的实践周,让学生去工厂、工地实地考察和操作。
还可以和企业合作,搞一些实习项目,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氛围。
3. 创新培养:开设创新课程,邀请专家来讲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自己组队搞科研项目。
五、风险评估与应对1. 课程改革可能会遇到老师不适应新教学方法的问题。
应对措施就是提前组织老师培训,互相交流经验。
2. 实践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
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d8e40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8.png)
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前言工程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科基础学科,对于工程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制定并落实一份透明明确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工程力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重点课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工程力学专业的培养提供一个有效的指导。
一、培养目标1.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理论,理解和掌握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2.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工具和软件解决力学问题;3.具备从事工程力学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4.具备继续攻读工程力学相关研究生和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的基础条件;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工程力学基础(静力学、动力学等)2. 主干课程•弹性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振动力学3. 选修课程•计算力学•控制理论与应用•微机控制技术•工程优化设计•机械原理与设计三、教学方法在工程力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如下是可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课堂讨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课外调研四、实践环节工程力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应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环节方面,我们可以开设以下实践课程:•工程能力实训•工程计算实验•教学应用实践•实际工程设计•实习五、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此我们应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例如:•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考核•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课程设计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调整本培养方案,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70a507482fb4daa58d4b4b.png)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1)一、专业介绍简介: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能源动力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能源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的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办学定位:结合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科研和“大工程观”特色,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适应能源动力和石油石化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动力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基本训练,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从事热工设备、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新能源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毕业要求要求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要求2:掌握与能源动力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要求3: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要求4:获得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的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要求5:获得工程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新能源开发过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能源、环境、法律、安全、健康等因素;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求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要求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求9: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能够应用能源与热工常用软件模拟或分析计算流体、传热、燃烧等热工问题;要求10: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29db0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2.png)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工学,能源动力类,080501)一、培养目旳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以锅炉与热能供应、低温制冷、电厂为重要方向,培养具有能源生产、转化、运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业、民用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旳创新创业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定1.知识规定(1)具有较扎实旳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纯熟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措施;(2)纯熟掌握一门外国语、计算机基础知识;(3)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字表述能力;(4)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旳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旳理论知识,具有一定旳专业知识,有关旳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旳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旳理解;(5) 具有本专业所必需旳制图、运算、试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旳基本工艺操作技能以及专业创新和创业能力。
2.能力规定(1)具有较强旳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旳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体现和交流旳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重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旳基本能力。
(2)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旳基础理论,学习多种能量转换及有效运用旳理论技术,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旳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及系统旳设计、运行、试验研究旳基本能力。
(3)能比较纯熟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旳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旳创新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素质规定(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旳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旳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旳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遵法、团结合作旳品质;具有良好旳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专业能源与动力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专业能源与动力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ba7c9183d049649b6658ba.png)
工程力学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清华航院的使命是为国家航空航天及力学和能源动力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的建设目标是:面向现代航空航天,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1)道德和人文素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基础知识。
具有理工科人才所应具有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3)本专业核心工程理论知识。
从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核心工程理论知识,基本掌握所学领域的专门知识;(4)了解学科前沿。
了解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5)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能区分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确定优先级。
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在决策时能权衡、判断和平衡。
(6)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7)终生学习。
具有终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主动获取信息和追求职业进步的学习能力;(8)管理组织、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9)心理素质。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承受项目压力,沉着冷静,管理好时间和资源,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0)国际视野。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2,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3,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14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3acf2f90f76c661371a02.png)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清华大学“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方针,航天航空学院毕业的本科生将具有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理论基础,基本掌握所学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工程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具有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能力;了解所学技术领域的有关管理、政策和环境等知识;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哲学和艺术等。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培养方案总学分:174学分,包括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2(选修数理基础科学班数学需147学分),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15+2?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 35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秋)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春)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秋)1061021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春)(2) 体育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
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 外语4学分大学英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
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英语水平I考试。
学生可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06)。
(4) 文化素质课13学分本科培养方案设置文化素质课程八个课组:1. 历史与文化、2. 语言与文学、3. 哲学与人生、4. 科技与社会、5. 当代中国与世界、6. 艺术与审美、7. 法学、经济与管理、8.科学与技术。
航天航空学院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机械航空与动力类)本科培
![航天航空学院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机械航空与动力类)本科培](https://img.taocdn.com/s3/m/e2c105064b73f242336c5fef.png)
春季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10720021 体育(2)
12
考查
10640682 英语(2)
22
考试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考试
10421084 微积分A(2)
45
考试
10421102 线性代数(2)
22
考试 机械方向必修
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
44
考试
10440103 大学化学A
33
考试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2
考查
30120372 机械科学与技术导论
22
考查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2
考试 选修
10450021 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
11
考查 选修
20740042 计算机文化基础*
22
考查 选修
合计:
23
*注:建议计算机基础较为欠缺的同学先行选修“计算机文化基础”。
大学物理B(1) 大学物理(1)(英) 大学物理B(2) 大学物理(2)(英)
5学分 5学分 4学分 3学分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二选一 二选一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10430801
物理实验B(1)
10430811
物理实验B(2)
③ 化学课 3 学分
10440103
大学化学A
④ 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 9 学分
33
考试 热能方向必修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10430344 大学物理(1)(英)
44 44
考试 考试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c74041fad6195f312ba68b.png)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热工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毕业后能在能源动力工程领域从事能源动力系统、人工环境和新能源系统的研究开发,以及火力发电厂、核电厂、企业自备电厂和其他相关行业的能源动力设备的优化设计、先进制造、安装调试、智能控制、运行和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及其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接受现代动力科学与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的基本培养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需达到如下要求:1.知识要求①较系统地掌握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②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具备从事节能、制冷、动力、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③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基础;掌握计算机控制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④了解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的行业技术标准及行业需求动态,熟悉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应用背景,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掌握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能源装备和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系统的理论知识;2.能力要求①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②问题分析:具有专门针对能源动力系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清华航院的使命是为国家航空航天及力学和能源动力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的建设目标是:面向现代航空航天,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1)道德和人文素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基础知识。
具有理工科人才所应具有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3)本专业核心工程理论知识。
从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核心工程理论知识,基本掌握所学领域的专门知识;(4)了解学科前沿。
了解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5)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能区分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确定优先级。
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在决策时能权衡、判断和平衡。
(6)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7)终生学习。
具有终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主动获取信息和追求职业进步的学习能力;(8)管理组织、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9)心理素质。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承受项目压力,沉着冷静,管理好时间和资源,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0)国际视野。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2,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3,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14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22门电工与电子技术(4学分)、信号与系统(4学分)、机械设计基础A(1)(3学分)、机械设计基础A(2)(2学分)、机械设计基础A(3)(2学分)、制造工程基础(2学分)、程序设计基础(3学分)、理论力学(4学分)、材料力学(4学分)、工程材料(3学分)、工程热力学(4学分)、传热学(3学分)、流体力学(4学分)、基础力学系列实验(2学分)、力学实验技术(3学分)、热物理量测技术(3学分)、飞行器基础实验(3学分)、航空航天基础系列实验(2学分)、飞行器结构力学(3学分)、推进原理与技术(3学分)、空气动力学(3学分)、航天器动力学(3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3) 外语 8学分英语课程共计8学分(其中至少4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
夏季学期设置2学分外语实践,为各专业必修环节,学生可以在1-3年级完成。
外语实践是指学生在本科阶段,自主参加的各类外语实践课程或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
外语实践的具体要求由各院系负责落实。
其实践方式包括海外交流、海外实习、海外研修、用外语交流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以及校内展开的实践性强的外语课程等。
外语实践环节的时长至少相当于两周(全时)。
设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取得6学分。
2.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和一般文化素质教育课,除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新生研讨课外,其它所有课程划分为八个课组:①哲学与伦理、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人生与发展、⑧数学与自然科学。
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1-2学分;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5门或8学分,建议其中1门为新生研讨课;一般文化素质课程为任选。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3.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1) 数学 20 学分1)必修 18学分10421055 微积分A(1) 5学分10421065 微积分A(2) 5学分10421094 线性代数(1) 4学分 10421102 线性代数(2) 2学分 10420262数理方程引论2学分在下列课程中选修1门课程(或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更专业的数学课程) 2) 限选/任选 2学分 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3学分 10420252 复变函数引论2学分 10420243随机数学方法(航空航天专业)3学分(2) 物理课 12学分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学分 10430344 大学物理B(1)(英) 4学分 10430494 大学物理B(2) 4学分 10430354 大学物理B(2)(英) 4学分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学分 10430792物理实验A(2)2学分(3) 生物与化学课 3学分 10440103 大学化学A 3学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学分 10450021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1学分4.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 10学分20220044 电工与电子技术 4学分 (必修)10310013程序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 3学分 30310584 信号与系统(航空航天专业必修) 4学分 20220233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3学分其他信息类平台课 3学分 20740042计算机文化基础 (任选)2学分5.机械类课程 7学分20130613 机械设计基础(1)-制图 3学分 20130442 机械设计基础B(2)-原理 2学分 20130452 机械设计基础B(3)-设计 2学分30130043制造工程基础2学分6.航院平台基础课 30学分20310394 材料力学 4学分20310474 材料力学(英) 4学分20310334 理论力学 4学分 30310674 理论力学(英)4学分20310372基础力学系列实验(工程力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 2学分三选一二选一 二选一二选一航空航天必修,其他专业二选一多选二二选一二选一航空航天基础系列实验(航空航天工程必修)2学分30310484 工程热力学4学分30310493 传热学3学分20310274 流体力学4学分20310464 流体力学(英) 4学分30310503 飞行器结构力学3学分30310473 空气动力学3学分30310513 航天器动力学3学分30310553 推进原理与技术3学分7.专业相关课程(1) 工程力学专业 22学分1)必修 6门 19学分30310084 弹性力学4学分30310572 振动理论基础2学分40310103 粘性流体力学3学分40310362 振动量测2学分计算力学基础(流2+固2)4学分力学实验技术(流2+固2)4学分2)选修 3学分固体力学方向计算固体力学(固体方向必修)2学分30310212 断裂力学2学分30310262 塑性力学2学分30310622 固体力学实验技术2学分30310282 复合材料力学2学分30310543 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虚拟工程3学分00310233 先进材料与力学行为试验与分析3学分20120103 工程材料3学分流体力学方向30310233 计算流体力学(流体方向必修)3学分40310632 先进实验流体力学测试技术及应用2学分40310522 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2学分00310142 生物世界中流体力学2学分00310042 非牛顿流体力学2学分00310192 流固耦合及其控制实验技术基础2学分00310032 自动化中气动技术2学分其他及交叉方向40310122 振动模态分析2学分40310662 力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力学视野2学分00310182 细胞与分子力学2学分00310222 趣味力学试验及制作2学分四选三二选一(2) 航空航天专业 20学分 必修 3门 10学分 40310533 航天器总体设计 3学分40310543 航空器总体设计3学分40250074自动控制理论(1) 4学分 20120103 工程材料 3学分 选修 10学分 40310643 飞行器基础实验 3学分 30310454 弹性力学基础及有限元 4学分 40310042 飞行器结构设计 2学分 40310422 飞行力学基础2学分30310633 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 3学分40310552 可靠性工程 2学分 30310572 振动理论基础2学分 40310482 飞行器热控制与能源管理 2学分 40310502 火箭发动机 2学分 40310602 航空发动机2学分 40310592 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 2学分 40310693 航空发动机控制 3学分 40310703 航空发动机原理 3学分航空发动机设计 40310713 航空发动机系统与结构 3学分 40310362 振动量测 2学分 00310072 航空概论 2学分00310212 航天概论 2学分30310233 计算流体力学 3学分 40310832 飞机空气动力设计 2学分 40310522 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 2学分 人机工程 2学分 制导与导航原理 3学分 综合航电2学分 航天器轨道设计与深空探测 2学分 飞行器品质分析2学分结构分析与空间结构力学 2学分 40310063 燃烧学 3学分 其他任选课程 30310282 复合材料力学 2学分 40310122 振动模态分析 2学分 30310052 能源工程2学分 00120102 航空航天材料及其应用基础 2学分 最优化理论与最优设计 2学分 系统工程2学分空间飞行器的科学与工程应用2学分40310662 力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力学视野2学分40310581 新概念卫星设计1学分实用分析方法3学分(3)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22学分必修 5门 14学分30310523 热物理量测技术3学分40310063 燃烧学3学分40310103 粘性流体力学3学分40310492 新概念热学2学分40310623 热物理数值计算3学分选修 8学分40310252 传热设备与技术2学分40310082 燃烧技术2学分40310172 辐射换热2学分40310482 飞行器热控制与能源管理2学分40310502 火箭发动机2学分40310512 分析传热学2学分40310192 统计物理基础2学分40310441 燃烧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分析1学分30310052 能源工程2学分其他任选课程00310282 MATLAB与科学计算2学分30310233 计算流体力学3学分40250074 自动控制理论(1) 4学分40310703 航空发动机原理3学分40310602 航空发动机2学分8.实践环节 14学分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学分21510123 金工实习B(集中) 3学分10310062 科技英语实践课2学分40310314 专题实验4学分40310305 生产实习5学分9.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40310320 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不少于15周,集中安排在第8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