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红外光谱原理教材

合集下载

第二章_红外光谱(3)

第二章_红外光谱(3)

1第二章红外光谱(3)2第三节:红外光谱仪器简介¾3.1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¾3.2 Fourier 变换型红外光谱仪¾3.3 红外反射光谱与技术第四节: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¾4.1 红外振动分类¾4.2 常见官能团的吸收频率¾4.3 影响基团频率的常见因素33.3 红外反射光谱与技术3.3.1 镜反射红外光谱对于那些吸收特别强烈或不透明表面上的覆盖物(如油漆和涂料), 可以用镜反射技术获得它们的光谱。

如下页图:第三节红外光谱仪简介4图2-17 镜反射红外光谱的光路图(a) 固定入射角(b) 可变入射角5镜反射又可分为固定入射角,可变入射角和掠角反射三种。

图2-18 掠角反射装置的光路图6下图为典型的反射红外光谱图,入射角越大,吸收越大,反射率越低。

图2-19 铝基质上700埃氧化硅不同入射角时的反射红外光谱73.3.2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全称: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IR Spectra ,简称ATR ,又叫内反射光谱(Internal Reflection Spectra )。

什么是全反射?n sφθn p 8根据折射定律,sin θ/sin φ=n s /n p当n p >n s 时,则有φ>θ, 即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达到90o ,则有sin θ=n s /n p9即入射光束全部被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Critical Angle)。

arcsin(/)c s p n n θ=10全反射现象不完全是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的,部分光要进入到样品介质一段距离后才被反射回来,在样品透光区,反射回来的光的能量与入射光几乎相同,但在样品的吸收区,则有部分光被吸收,使反射回来的光,能量发生衰减。

这就是衰减全反射光谱的来源。

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讲课)

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讲课)

6. IR光谱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1. 分子结构基础研究 应用IR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以此推断出分子的立 体构型; 根据所得的力常数可以知道化学键的强弱,由简正频 率来计算热力学函数等。
2. 化学组成分析
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结构,依 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
第一节 概述
1、 红外吸收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一样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
红外光的能量( E=0.05-1.0ev)较紫外光( E=1-20ev) 低。红外光照射分子时不足以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跃迁, 而能引起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红外吸收光谱 又称为分子振动光谱或振转光谱。
非线型分子振动自由度数目:3N-6个; 线性分子的振动自由度数目: 3N-5个。
理论上每个自由度在IR中可产生1个吸收峰,实际上IR光 谱中的吸收峰数少于基本振动自由度,原因是:
(1)振动过程中,伴随有偶极矩的振动才能产生吸收峰。 (2)频率完全相同的吸收峰,彼此发生简并(峰重叠)。 (3)强、宽峰覆盖相近的弱、窄峰。 (4)有些峰落在中红外区之外。 (5)吸收峰太弱,检测不出来。
表 化学键的力常数
键 H-F 分子 HF k(×105dyn/cm) 9.7 4.8 4.1 键 H-C H-C C-C 分子 CH≡CH k(×105dyn/cm) 5.9 4.5-5.6 CH2=CH2 5.1
H-Cl HCl H-Br HBr
H-I
H-O H-O H-S H-N H-C
HI
H2 O 游离 H2 S NH3
1. 由虎克定律计算化学键振动频率

1 2
k
m

1

第2章红外光谱1

第2章红外光谱1
a . 空间障碍: 大基团或很多基团产生的位阻作用,迫使邻 近基团间的键角变小或共轭体系之间单键键角偏转,使 基团振动频率和峰形发生变化。
1663 cm-1 1686 cm-1 1693 cm-1
b. 环张力: 环的减小导致张力变大,环内键变弱,频率降低,环外的振动频率升高
B:多原子分子振动模型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要比双原子复杂,有3n-6(非线性分 子)或3n-5个振动(线性分子)自由度,对应于3n-6或 3n-5个振动,并不是每个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只有偶极距 发生变化的振动才会产生红外吸收,这样的振动为红外活性振 动,振动过程中偶极距变化越大,吸收向高频移动,并且强度 增加。偶极距不发生改变的振动为红外非活性振动,不产生红 外吸收。 非极性的同核双原子分子如:O2,N2等无红外吸收
2.3. 红外光谱的吸收频率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如成键原子的杂化方式,质量效应等,还受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并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上。影响因素有关: 1. 质量效应 2.电子效应 内在因素 3.空间效应 4.氢键 5.振动的偶合 外在因素
近红外区:12820 ~ 5000 cm-1 远红外区:400~33cm-1 中红外区:5000 ~ 400cm-1
2.1.1 红外光谱的产生
一个分子的总能量包括核能(En)、分子的平动能(Et)、电子能(Ee)、振动能(Ev)、和转动能(Er) E≈ En+ Et + Ee + Ev + Er 分子在辐射作用下能量的变化ΔE为 ΔE= ΔEe +ΔE v+ ΔEr
(1). O-H 醇与酚:游离态--3640~3610cm-1,峰形尖锐中等强度 缔合--3300cm-1附近,峰形宽而钝

波谱分析教程-第2章-红外光谱(IR)改PPT课件

波谱分析教程-第2章-红外光谱(IR)改PPT课件
第2章 红外光谱(IR)
• 本章内容与要求: • 介绍红外光谱法的原理,红外光谱仪和实验方法。
重点介绍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与有机 物结构的关系及影响谱带位置和强度的因素。 • 掌握各种功能团的特征吸收,影响吸收峰位置的 因素,标准光谱利用中的注意事项,掌握红外光 谱谱图解析方法。了解FT-IR, Raman光谱等.
C=C
1650
CH3CN
C=N
2255
RCOOR
C=O
1735
(C2H5)2C=C(CN)COOC2H5 C=C 1629 , C=N 2224, C=O 1727
.
40
中介效应
R C NHR O
OR C N+HR
.
41
共轭效应:共轭效应使不饱和键的波数显著降低
.
42
• 在许多情况下,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会同时存 在:
.
21
4、红外光谱的选律
• IR选律:在红外光的作用下,只有偶极矩 ()发生变化的振动,即在振动过程中0 时,才会产生红外吸收。这样的振动称为红 外“活性”振动,其吸收带在红外光谱中可 见。在振动过程中,偶极矩不发生改变(= 0)的振动称红外“非活性”振动;这种振动 不吸收红外光,在IR谱中观测不到。如非极 性的同核双原子分子H2,N2,O2等 *偶极矩=q·d
.
23
.
24
三、IR光谱得到的结构信息
• IR光谱表示法: 横坐标为吸收波长(m),或吸收频率(波数/cm) 纵坐标常用百分透过率T%表示
• 从谱图可得信息: 1 吸收峰的位置(吸收频率) 2 吸收峰的强度 ,常用 vs (very strong), s (strong),
m (medium), w (weak), vw (very weak), b (broad) ,sh (sharp),v (variable) 表示 3 吸收峰的形状 (尖峰、宽峰、肩峰)

第二章 红外光谱

第二章 红外光谱

2 . N-H(吸收强度比-OH弱,峰形较尖锐)
胺类: 游离——3500~3300cm-1 缔合——吸收位置降低约100cm-1 伯胺:3500,3400cm-1 仲胺:3400cm-1 叔胺:无吸收 酰胺:伯酰胺:3350,3150cm-1 附近出现双峰 仲酰胺:3200cm-1 附近出现一条谱带 叔酰胺:无吸收
远红外
25 - 1000
400 - 25
红外光谱是用频率4000~400cm-1(2.5~25m)的光波
照射样品,引起分子内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所产生的
吸收光谱。也称振 - 转光谱。
波长和波数
电磁波的波长( )、频率( v)、能量(E)之间的关系:
二、红外光谱图
I T % 100 % I0
O R C R
O R C H
1715 cm-1
O C
C C
O C R
1665-1685
O
H
(CH3)2N
C
H
1730 CH3C≡N
2255
1690
1663 (CH3)2C=CH-C≡N
2221
同一化合物中,如果同时存在I效应和C效应,则影 响较大的效应决定吸收峰的位移方向
1735 -I>+C
1680
能发生振动能级跃迁,产生吸收光谱。
2. 只有引起分子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
红外吸收光谱。
四、影响特征吸收频率的因素
分为内因(不可变化)和外因(可变)
(一)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 a. 诱导效应(I 效应)
诱导效应使基团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键的力常
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
例:
O R C X
υOH ,υNH

第 二 章 红外光谱(PPT文档)

第 二 章 红外光谱(PPT文档)

O
O
C NH R NH C O R1 O n
异氰酸酯 O=C=N-R-N=C=O
H-O-R1-O-H 多元醇
O
O
CN R NC
+
-O-R1-O-
对反应过程的分析聚氨酯合成
4 对材料二级结构的分析
• 聚氨酯分子内氢键缔合的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温度对聚氨酯分子间氢键作用的影 响
ATR全反射光谱的原理
5. ATR(衰减全反射)法在聚合物鉴定中的 应用
-(CH2)nn
分子式为C6H8N2,其红外图如下图所示,试推 其结构。
2.2 红外谱图的制样方法
• 薄膜法 热压成膜 乳液干燥成膜 稀溶液成膜
• 制成(10-30um)的薄膜
薄膜厚度超过30um容易造成红外峰形模糊, 丢失信息
100 90 80 70 60 50 40
%T
30 20 10
• 悬浮法 把50mg样品与石蜡油及全卤代烃 混合、研成糊状,然后放在两片氯化钠晶 片中测量
2.3 红外光谱的应用
• 官能团定性及定量的分析 • 物质的鉴定 • 反应过程的分析 • 官能团的相互作用关系
实例1. 简单化合物鉴定 未知物分子式为C3H6O, 其红外图如下图所示,试推其结构。
1.由其分子式可计算出该化合物不饱和度为1。
第二章 红外光谱
2.1 红外光谱特点
• 中红外区(基本振动-转动区):波长 2.5~25μm,波数4000~400 cm-1,研究 应用最多的领域,其吸收主要是由分子的 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跃迁引起的。故IR光谱 又叫振转光谱。
分子的基本振动形式为:
对称伸缩振动 γs 伸缩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γas 剪式振动δs

第二章:红外光谱R1

第二章:红外光谱R1

近红外光区(0.75 ~ 2.5 µ m)
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 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等产生的。
中红外光区(2.5 ~ 25 µ m)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基频吸收带出现在该光 区。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 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远红外光区 (25 ~ 1000 µ m)
1.4.2 电子效应
包括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它们都是由于化 学键的电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1)诱导效应(I 效应)
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作
用引起分子中电子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了键力常数,
使基团的特征频率发生了位移。
(2)共轭效应 (+ C 效应)
当双键之间以一个单键相连时,双键电子之间 发生共轭而离域,降低了双键的力常数,从而使双 键的伸缩振动频率(波数)降低,但吸收强度提高。
(3) 跨环效应: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电子效应。
HClO4
NH NH NH
ClO4
O
O
OH
1675 cm-1
3365 cm-1
(4)环张力:环外双键和环上羰基随着环的张力
增加,其频率(波数)也相应增加。
1.4.4 氢键
(1) 分子内氢键:使谱带大幅度向低频方向移动。
(2)分子间氢键:醇与酚的羟基,在极稀的溶液中 呈游离状态,在3650 ~ 3600cm出现吸收峰,浓度增 大,分子间形成氢键,υOH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至3515 cm-1(二聚体)及3350 cm-1(多聚体)。
合频峰:1+2、 21+2、 1+22
组 频
差频峰: 1-2、 21-2、 1-3

红外光谱解析PPT课件

红外光谱解析PPT课件
综上,该化合物为CH2=CHCH2OH.
第二章 红外光谱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8)未知物分子式为C6H8N2,其红外图如下图所 示,试推其结构。
第二章 红外光谱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解:(1)不饱和度Ω=1+6+0.5(2-8)=4 3030.70cm-1,1592.66cm-1,1502.26cm-1的峰 表明含有苯环。
(3)3095cm-1,1649cm-1表明含有碳碳双键。
综上,可能为乙酸乙烯酯或丙烯酸甲酯。
第二章 红外光谱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10) 分子式为 C6H14 ,红外光谱如下,试推其结构。
C
第二章 红外光谱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1)不饱和度Ω=1+6+0.5(0-14)=0,所以 C6H14 为饱和烃。
第二章 红外光谱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解:(1)不饱和度Ω=1+4+0.5(0-8)=1 1740cm-1表示含有C=O。高频区没有出现宽的强 吸收峰,表明没有-OH,又因为1740cm-1的峰位 于相对高频峰。因此,该化合物为酯类化合物。
(2)3000~2800cm-1的峰为νCH(-CH3,-CH2-), 1380cm-1处孤峰表明有孤立-CH3,1460cm-1说 明含有-CH2-。因此,含有孤立-CH3和
根据(2)得苯环结构和817cm-1强峰,表明该物 质为苯的对二取代物。
(4)1380cm-1的单峰和2920cm-1表明含有CH3,则不含有碳碳三键。
根据(4)和2217cm-1处强峰,显示含有碳氮三 键。
综上,该化合物为对甲基苯甲氰。
第二章 红外光谱
(4)推测C4H8O2的结构

第二章红外光谱 (1)

第二章红外光谱 (1)

2. 振动偶合
分子中如果两个基团相邻而且它们的振动频率相近时,会 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原有基团振动的频率、吸收强度发生 变化,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振动偶合。
3. 费米共振
当倍频或组频与某种基频接近时,会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强 的吸收带或发生峰的裂分,这种相互作用称为费米共振。
费米共振
C--H C=O
图2.7 正戊醛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CH3 CH3CCH2CH2CH3 CH3
CH3的弯曲振动
弯曲
伸缩
CH2CH3
CH2
CH3
小结
分析烷烃主要3000-2800,和1460,1380 cm-1 结构类型主要依据1460 cm-1和1380 cm-1两个谱带: 1. 1380 cm-1是单峰且峰高相对较小,可能为直链; 2. 1390 cm-1、1380 cm-1双峰,则有-CH(CH3)2 或-C(CH3)3 结构; 3. 1380 cm-1为强峰与1460 cm-1 相当,结构含支链多;
结论: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1. 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 当,才能满足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 量,而产生吸收光谱。 2. 必须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 能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几个概念
1. 跃迁类型
基态向高能态的跃迁可分为几种类型:
⑴ 基频跃迁
一般情况下分子的振动能级处于基态(=0),根据跃迁 条件,只有=0 → =1的跃迁才是允许的。这种跃迁称 为基本跃迁,跃迁时相应的吸收频率称为基频。
OO C CCH CH 3 3 CH CH 3 3
C=O (cm-1)
1663
1686
1693
H3C
O
H3C
O CH3

第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PPT课件

第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PPT课件

z 2.简谐振动的数目
对于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
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 y
x
振动自由度= 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平动自由度=3
由N个原子组成的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2 由N个原子组成的非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3
线 形 分 子:振动自由度= 3N-5 非线形分子:振动自由度= 3N-6
μ 1.008 35.45 0.98
1.008 35.45
μ相同:
k相近:
C-C 1429 cm-1
C=C k 增大
1667 cm-1 v 增大
C≡C
C-C
C-N
μ增大
2222cm-1
1429 cm-1
第7页/共85页
1330 cm-1 v 减少
C-O 1280cm-1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 和键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一、红外光的分区
红外线:波长在0.76~500μm (1000μm) 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
近红外区:0.78~2.5μm (12820----4000cm-1 ) —OH和—NH倍频吸收区
中红外区:2.5~25μm (4000----400cm-1 ) 基团的基频振动、伴随转动光谱
远红外区:25~500μm (400----20cm-1 ) 纯转动光谱
对称性伸缩振动 V S 反对称性伸缩振动 V aS
面内变形振动 剪式振动δ S 平面摇摆ρ
面外变形振动
非平面摇摆ω 扭曲振动τ
伸缩振动的k比变形振动k大;因此伸缩振动出现在红外吸收
光谱的高波数区,变形振动出现在红外吸收光谱的低波数区。

第2章-红外光谱PPT课件

第2章-红外光谱PPT课件

-
15
2.1.3 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
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可用于定量分析,也是化合物定性分析 的重要依据。用于定量分析时,吸收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符合朗伯一比尔定律,其定量计算可参考紫外光谱的定量分 析方法。用于定性分析时,根据其摩尔吸光系数可区分吸收子振动过程中偶极矩变化有关,只有在振动中伴
—CC — > —C =C — > —C — C —
15 17 9.5 9.9
4.5 5.6
4.5m
6.0 m
7.0 m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 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
10
例题: 由表中查知C=C键的K=9.5 9.9 ,令其为 9.6, 计算波数值。
-
5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是研究波数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同 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谱图以波 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透光度为纵坐标而形成。
透光度以下式表示:
T% I 100% I0
I:表示透过光的强度; I0:表示入射光的强度。
-
6
横坐标:波数(v )400~4000 cm-1;表示吸收峰的位置。
响有关,如果诱导效应使基团极性降低,则吸收强度降低;反之,
则强度增加。
氢键作用大大提高了化学键的极化程度,因此伸缩振动吸收峰
加宽、增强。
分子内有近似相同振动频率且位于相邻部位(两个振动共用一
个原子或振动基团有一个公用键)的振动基团,产生两种以上的基
团参加的混合振动,称为振动偶合。振动偶合有对称和不对称之分。
(2)峰数 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基距变 化时,无红外吸收。

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

第二章 红外光谱分析(IR)
§二 原 理
双键区:
表2-2 各类双键的特征吸收
C=O
C=C
苯衍 生 物的 泛 频
强峰。是判断酮、醛、酸、酯及酸酐的 1900-1650 特征吸收峰,其中酸酐因振动偶合而具 有双峰。 1600 和 1500 峰较弱(对称性较高)。在 1680- 1620 附近有 2-4 个峰(苯环骨架振动),用于 识别分子中是否有芳环。 2000- 1650 C-H 面外、C=C 面内变形振动,很弱, 但很特征(可用于取代类型的表征) 。
光可见区内外的温度时,发现红色光以外的黑暗部分
温度比可见光部分高,从而认识到在可见光光波长波 方向末端还有一个红外光区。
红外光发现以后,逐步应用到各个方面,例如红
外检测器、红外瞄准镜、红外理疗仪等。而许多化学 家则致力于研究各种物质对各种不同波长红外光的吸 收程度,用于推断物质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第二章 红外光谱分析(IR)
§二 原 理
3、分子振动: (1)、双原子分子振动 (2)、多原子分子
返回
第二章 红外光谱分析(IR)
§二 原 理
(1)、双原子分子振动:
分子的两个原子以其平衡点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与核间距相比)
作周期性“简谐”振动,其振动可用经典刚性振动描述:
1 (频率) 2
1 .......... .......或 (波数) 2c
子的同一种官能团的振动频率变化不大,即具有明显的特征性。 这是因为连接原子的主要为价键力,处于不同分子中的价键
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有限!即各基团有其自已特征的吸收谱带。
通常,基团频率位于4000~400cm-1之间。可分为四个区。
第二章 红外光谱分析(IR)

红外光谱上课用

红外光谱上课用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环内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随环的张力增大而降低。

双键C上的H被烷基取代,则Vc=c向高波数移动
CH3 H 3C CH3
vc=c
1641cm-1
1685 cm-1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3、氢键效应
⑴ 分子内氢键(与浓度无关): 使谱带大幅度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4、振动偶合效应 定义:当两个相同基团在分子中靠得很近时,其 相应的特征吸收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这种 现象称振动偶合。 例:嘧啶酮酯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5、费米共振
定义:当倍频峰位于某强的基频峰附近时,弱的 倍频峰的吸收强度被大大强化,这种倍频与基频之 间的振动偶合称为费米共振。 6、试样的物理状态的影响 同一种化合物在固态、液态、气态时IR不相同。
⑵ 百分吸收率 =(100-T)× 100% ⑶ 吸光度 A= lg(I/I0)= lg(T0 /T) ⑷ 摩尔吸光系数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红外吸收强度及其表示符号
摩尔消光系数(ε) >200 75~200 强度 很强 强 符号 VS S
25~75
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光度或百分透过率为纵坐标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一)振动自由度和峰数
振动自由度(分子自由度):基本振动数目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分子自由度(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
振动自由度 = 分子自由度(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红外光谱(IR)
Chapter 2 Infrared spectra
基础知识介绍 红外光谱的重要区段 红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一、分子的能级和吸收光谱
世界是运动的。世界上任何物质中的分子都 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分子运动总能量可表示为:
能量量子化 E=E激发态-E基态
中红外区:4000-400 cm-1,绝大部分有机化合物在此区域 发生基频振动,属于基本振动区。
远红外区:400-25 cm-1,在此区发生分子的转动光谱和重 原子成键的振动,属于转动区。
二、分子化学键的振动与能级
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分子的 振动能级与分子的化学键有关。
分子中两个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有一定弹性的, 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振动而不引起化学键的断裂。
9.试样的物理状态
同一化合物在气态、液态和固态时,由于分子间 作用力不同,IR光谱各不相同。
10.各种外部因素
受溶剂的极性和仪器色散元件性能等方面影响。 溶剂极性↑,极性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 色散元件性能优劣影响相邻峰的分辨率。
总结:
1.质量效应 组成化学键的原子质量愈小,红外吸收频率越大
2.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使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区
1225 1328
1425
60
2867
3533
-CH3 -CH2 –CH
40
–CHO –OCH3
3000-2700
2957
20
1024 1076 1116
1245 1270 1378
3424
0
1716
09061701
3800
3600
3400
3200
3000
2800
2600
1)原子电负性
电负性差别↑, 偶极矩变化 ↑,峰↑
如: C=O> C=C ; O-H> C-H > C-C 2)分子的对称性
结构对称,振动对称,偶极矩不变,无吸收峰
红外非活性。 如:CO2的s=0
3)振动形式
H
Cl
CC
Cl
H
s C=C =0
as > s; >
(2)能级的跃迁几率
剪式振动(s) 面内摇摆振动() 面外摇摆振动() 扭式振动()
面内弯曲振动( i.p )
面外弯曲振动( o.o.p )
能量: as s s o.o.p
高频
低频
常见的两种弯曲振动
剪式振动δ s:振动中键角的变化类似剪刀的开闭
AX 2型分子
δs CH2

1465+20
第二节 红外光谱中的重要吸收区段
一、几个重要的概念
1. 特征区:主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区。
4000-1300 cm-1 (特征峰) 官能团区、基团频率区
包括含H的各种单键、双键和三键的伸缩振动 及部分含单键基团的面内弯曲振动
特点:吸收峰稀疏、较强,易辨认 注意:特征峰常出现在特征谱带区
2. 指纹区:1300-400 cm-1 的低频区。
4)环张力: 环外双键随环的减小,频率增加
环内双键随环的减小,频率降低
O
O
O
O
1716 cm-1
CH2
1745 cm-1
CH2
1775 cm-1 1850 cm-1
CH2
CH2
1650 cm-1 1657 cm-1 1678 cm-1 1781 cm-1
1639 cm-1 1623 cm-1 1566 cm-1 1541 cm-1
C-H 3000 cm-1 C-C 1200 cm -1 C-O 1100 cm -1 C-Cl 800 cm -1 C-Br 550 cm -1 C-I 500 cm -1
2.电子效应
1)诱导效应(吸电子诱导效应,-I) 诱导效应使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区
O+ RC
双键性↑,键能↑,力常数K ↑
吸电性 , 双键性 , K , 吸收波数 .
透 光 率 T
a
波数(cm-1)

2. IR数据表示法
常见于文献中,一般报道主要吸收波数(cm-1): IR (KBr): max = 3375, 1754, 1720, 1700, 1365, 1320, 1077, 898 cm-1
(二)红外光的分区
红外光可分为三个区:
近红外区:12500-4000 cm-1,分子中O-H, N-H, C-H键在此 区发生倍频振动,属于泛频区。
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几率大,所以基频谱带 强度大。
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几率小,所以倍频谱峰 强度弱。
结论: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1.频率相当: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 率相当,才能满足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 而产生吸收光谱。
2.偶极矩变化:必须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 振动才能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相同基团分子中靠近,特征吸收峰分裂为两个峰
裂分为两个峰
7. 费米共振
当倍频峰位于某强的基频峰附近时,弱的倍频 峰的吸收强度被强化。这种倍频与基频之间的振动 偶合称为费米共振。
如:苯甲酰氯 羰基:1730cm-1; C-Cl的伸缩振动频率875
cm-1, 其倍频峰与羰基发生费米共振,二者吸收强 度都增强。
3.空间效应
1)场效应(F效应) 场效应(Field effect)是通过分子内空间相
对位置起作用的,只有在立体结构上互相靠近的 基团之间才能产生F效应。如-卤代酮;
O
C=O
Br
仅有-I效应
1716cm-1
O Br
同电荷反拨,C=O双键性↑
1728cm-1
2)空间位阻
3)跨环共轭效应
空间电子效应,由于空间位置接近产生跨环共轭效应
(一)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相当于一个谐振子:
根据Newton定律和Hoocke定律:
振动方程: 1 K
2πc μ
μ m1m2 m1 m2
谐振子能级跃迁(基频峰)吸收红外光的频率等于 谐振子的振动频率,方程式与上相同:
1 K
2πc μ
μ m1m2 m1 m2
:折合质量
k:力常数,与键长、键能有关:键能↑(大),键 长 ↓(短),k↑。
4.氢键效应
分子内氢键:
分子内氢键使伸缩频率向低波数移动,谱带变宽 注意:分子内氢键,不受浓度影响
分子间氢键: 醇酚类
羧酸 分子间氢键使伸缩频率向低波数移动,谱带变宽
注意:分子间氢键,受浓度影响较大, 浓度稀释,吸收峰位发生变化
乙醇不同浓度下,-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5. 分子互变结构
6. 振动偶合效应
cm -1
面外摇摆ω:两个X原子同时向面下或面上的振动
AX 2型分子
ω CH2

1300
cm
-1
注意:
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只有偶极
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H2、O2、N2 电荷分布均匀,振动不能引起红外 吸收。 H―C≡C―H、R―C≡C―R,其C≡C(三键)振动 也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问题2 : 下列化合物的C=O 吸收波数为什么有 高低之分?
O2N
CH O
A 1708 cm-1
CH O
B 1690 cm-1
H3C N
H3C
CH O
C 1660 cm-1
p-共轭:
O R C OR
羧酸、酯 -I﹥+C;高波数方向
C=O=1735cm-1
O
R C NR2 酰胺
-I﹤+C;低波数方向 C=O=1665cm-1
AX 2型分子
υ
~ s
CH2
2850
cm
-1
AX 3型分子
υ
~ s
CH3
2870
cm
-1
反称伸缩振动(asymmetry stretching vibration): 键长沿键轴方向的运动交替发生
AX 2型分子
υ
~ as
CH2
2925
cm
-1
AX 3型分子
υ
~ as
CH3
2960
cm
-1
(2) 弯曲振动(bending vibration):表示 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ad Win-OIR-H、N-H
3750-3000
120
100
=CH
C CC N
3300-3000
2400--2100
C=O C=C C=N 1900-1650 1680-1500
=C-H Ar-H 弯曲振动
1000-650
C-H弯曲振动 1475-1300
757 1500
80
539 591
911 979948
四、影响峰位的因素
1.质量效应 2.电子效应 3.空间效应 4.氢键效应 5.互变异构
6.振动偶合 7.费米共振 8.化学键强度及原子杂化类型
9.试样的物理状态
10.各种外部因素
1.质量效应
根据Newton定律和Hoocke定律:
1 K
2πc μ
μ m1m2 m1 m2
组成化学键的原子质量愈小,红外吸收频率越大。
+ E平
平动能
能量非量子化
对分子吸收光谱无意义
当红外线能量与分子振动能级差相当时,发生分 子的振动能级跃迁而获得红外光谱。
因红外光在引起分子振动的同时也能引起分子的转动 能级的跃迁,故红外光谱又叫做振—转光谱.
(一)红外光谱的表示法
1.光谱图
横坐标:波长(m,2.5-25), 或波数(cm-1,4000-400) 纵坐标:可以用A(吸光度),T透光率或透过率表示 吸收强度:A ,吸收强度 ; ,吸收强度 ; T ,吸收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