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题目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商品的两个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商品必然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两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交换中使用价值和价值必然分离。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他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两种劳动;对立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前提,在交换中卖者得到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卖方得到各种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两者相分离。正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所以商品才有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交换为特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所有者自己决定生产的种类、数量等,直接表现在私人劳动,但是其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私人劳动要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只有在流通过程中把产品当作商品来交换这种间接途径而实现。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条件是商品交换,而交换则是依据具体劳动形成的不同使用价值为前提,将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从而表现出价值。可见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都是缘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都是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具有间接的社会劳动的特性所决定的。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要点: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个人所有,每个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自己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但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必须互通有无,把自己的产品和别人的交换,以满足自己的多样化需要,也就是说个人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私人劳动要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只能在流通过程中把产品当作商品来交换而实现。只有这样具体劳动才转化为抽象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才能表现为价值。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由于私有制下的私人劳动的盲目性与社会劳动的比例性冲突,个人生产的产品最终能不能在市场上卖不出去,价值能不能实现,都要看私人劳动的生产的使用价值的质与量,所以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试述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要点: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量的计量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决定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劳动生产率也称劳动生产力,就是劳动生产的能力或效率,即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
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越多,那么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就减少,但是同一劳动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当个别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个别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单位时间生产产品数量增加,可以实现更多的价值。
另外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即劳动的复杂程度增加,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要倍加于以前,那么社会总价值将增大。
1.试述货币的五种职能及其关系。
要点: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的社会经济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发达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的第一个职能是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便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流通手段,即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之后,商品交换从物物交换转化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这一交换把一个统一的商品交换过程分解为两个过程:出卖与购买。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贮藏手段。当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以后,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执行贮藏手段,因为其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贮藏货币意味着随时将其转变为现实的商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贮藏货币具有自发的调节货币流通的特殊作用。
(4)支付手段。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产生于赊买赊卖的商品交换中,是与商业信用联系在一起的。在支付手段条件下,一方面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解决了买者暂时不能支付的矛盾,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可能带来货币危机。
(5)世界货币。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货币也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于是货币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作为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b、作为国际的一般购买手段,主要是一国单方面向另一国购买商品;c、充当国际间财富转移的手段。
货币的五种职能是有机的联系着的,它们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在货币的五个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因为一般等价物必须具有能够表现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本特征。当货币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时,就发挥了价值尺度职能;当货币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时,就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使货币的基本职能,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由于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才是人们产生了贮藏货币的动机;也只有当一种商品成为货币后,它才成为价值的独立体现物,从而它才会因里流动的中断而转入贮藏。但贮藏手段是潜在的流通手段,它会重新进入流通。因此贮藏手段职能与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紧密联系。
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又是以前三种职能的发展为前提的。在进行信用买卖或以货币偿还债务时,货币发挥着支付手段职能。但是在信用条件下,货币在发挥支付手段职能前首先发挥价值尺度职能。同时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也是基于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的发展。
世界货币职能是最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职能,以前四种职能为前提。如果货币不是在各国国内已经发挥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它就决不能成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财富转移手段。
总之,货币的各种职能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使货币一般等价物作用在商品发展过程中不同方面的表现。
2.试述货币流通规律。
要点: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并表现为商品流通,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也是由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的。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在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