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对雷竹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研究综述
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
![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baddd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9.png)
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佚名【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对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覆盖年限增加,新竹留养困难,歇园期间新竹留养不规律,导致竹林年龄结构不稳定,表现出1年、4年生竹子生物量下降,2年、3年生竹子生物量先升高后下降的总趋势,进而影响竹林年龄结构的人工可控性。
竹林生物量在覆盖3年时有所升高,竹叶生物量的累积,应该是竹林仍能保持较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竹叶生物量在竹林覆盖6年后开始有较大差异,到第12年已经跟覆盖0年、3年竹林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竹叶生物量的衰减成为长期覆盖竹林生产力衰退的重要限制因子。
竹林覆盖到第3年,地下竹鞭根生物量才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说明竹林覆盖后虽然竹鞭有所上浮,但仍然有能力实现空间拓殖;继续覆盖,竹鞭上浮增大,生存空间缩小,竹鞭的萌发与生长受到限制,生物量逐渐衰减。
竹鞭根是土壤养分主要吸收和运输器官,其生物量的衰减,势必会减弱竹林系统水分代谢及矿质营养等能力,进而影响竹林生长。
研究认为,建立稳定的竹林年龄结构,提高留养新竹子质量,及时翻土深埋鞭,并结合可行的退化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才能有效防止竹林生物量衰减,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
【总页数】7页(P663-6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5.9.02【相关文献】1.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光合生理研究 [J], 高贵宾;钟浩;吴志庄;李伟成;潘雁红;袁娜2.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形态可塑性研究 [J], 高贵宾;钟浩;潘雁红;叶晓丹;袁娜;徐旻昱3.不同种植年限雷竹林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 [J], 刘国群;庄舜尧;孙琇华4.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J], 周恒;时永杰;胡宇;陈璐;路远;田福平5.煤矸石山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分析 [J], 毛圆圆;郝俊;龙水义;许钟丹;盛美群;程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集约经营下雷竹种植对土壤基本性质的影响
![集约经营下雷竹种植对土壤基本性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d82abea5ef7ba0d4a733b13.png)
从表 1 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种植雷竹 5 年时土壤 的 NH4+-N 含量除表层土增长明显外,其他两层皆有所 下降,但从整个剖面来看还是显著增长的。种植 12 年 后表层土与种植 5 年时相比相差不大,其他两层则增 长显著。而土壤各层中的 NO3--N 含量则随着雷竹种植 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长,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NO3--N 含量增加显著。这是由于在目前的集约经营模 式下 N 肥的利用率不足 30%[16],大量的 N 肥过剩从而 导致土壤中有效态 N 的含量上升。由于肥料只施用在 表层所以种植 5 年时的 NH4+-N 含量在表层增加显著, 而亚表层和底层土壤 NH4+-N 由于植株的吸收以及硝 化作用的影响而有所下降。虽然作物对 NO3--N 也有吸 收,但是由于硝化作用以及 NO3--N 是最易被淋洗的 N 形态,因此,各层土壤中 NO3--N 都显著的增长。同时, 采样地 pH 值较低,有机质含量较高,而在酸性土壤条 件下,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而转化为有效态 N,这些 有效态 N 可进一进步转化为 NO3--N[17],这也可能导致 NO3--N 含量的增加。 2.4 土壤磷
期,为了提高竹笋的产量,笋农会进一步增加施肥量 和有机覆盖,从而土壤全 N 量迅速增加。李辉信等[15] 通过对水田改种蔬菜后的土壤进行研究后发现,改种 10 年后土壤全 N 量与未改种土壤相差不大甚至部分层 次有所下降,但是改种 20 年后土壤全 N 量即有所增长, 这与改种雷竹的结果相似。
表 1 不同种植年限雷竹土壤 N 素含量的变化 Table 1 Change of soil nitrogen contents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土 壤 (Soils), 2009, 41 (5): 784~789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退化机制的初步研究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退化机制的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da47b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4.png)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退化机制的初步研究
金爱武;周国模;郑炳松;赵夏威
【期刊名称】《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19)1
【摘要】根据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和东天目乡共44个样地调查表明:因母竹留
养困难,实施覆盖栽培不当等原因,雷竹林分出现退化.表现为雷竹立竹结构失调,幼壮龄鞭和鞭上侧芽数量显著减少,烂鞭严重,产量持续下降.
【总页数】3页(P94-96)
【关键词】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退化
【作者】金爱武;周国模;郑炳松;赵夏威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科研处;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政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5.902
【相关文献】
1.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立竹结构的初步研究 [J], 周国模;金爱武;郑炳松
2.雷竹覆盖栽培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J], 董林根;姜小娟;方茂盛
3.雷竹保护地栽培提早出笋试验初报 [J], 肖创伟;章承林;王少明;江雄波;江建国;佘远国;李华;杨裕振
4.覆盖保护地栽培对雷竹地下鞭的影响 [J], 金爱武;冯伟明
5.雷竹退化林分改造技术 [J], 黄美珍;陈继红;王丽臻;吴建新;胡竹平;祝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地覆盖重度退化雷竹林竹笋品质与土壤养分关联分析
![林地覆盖重度退化雷竹林竹笋品质与土壤养分关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5a1c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d.png)
林地覆盖重度退化雷竹林竹笋品质与土壤养分关联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意义 (3)3. 研究目的与问题 (4)二、研究方法 (5)1. 样地选择与调查 (6)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7)3. 林分结构与生长状况评估 (7)4. 土壤养分状况测定 (9)三、林地覆盖重度退化雷竹林特征 (9)1. 林分结构变化 (11)2. 竹笋产量与品质变化 (11)3. 土壤养分变化特点 (12)四、竹笋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关联分析 (14)1. 竹笋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14)2. 土壤养分与竹笋品质的相关性检验 (16)3. 土壤养分对竹笋品质的影响机理探讨 (17)五、影响因素讨论 (18)1. 自然因素影响 (19)2. 人为因素影响 (20)3. 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建议 (20)六、结论与建议 (21)1. 结论总结 (22)2. 政策建议 (23)3. 未来研究方向 (24)一、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围绕“林地覆盖重度退化雷竹林竹笋品质与土壤养分关联分析”这一主题展开。
文章首先介绍了林地覆盖的现状以及林地退化对雷竹林的影响,特别是在竹林质量下降与土壤养分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着重分析了重度退化雷竹林中的竹笋品质变化,探讨了退化环境对竹笋生长过程及其品质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土壤养分与竹笋品质之间的关联,包括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特征以及其对竹笋生长过程中的影响机制等。
总结了当前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雷竹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
在我国南方地区,林地覆盖的重度退化现象尤为突出,其中雷竹林作为我国特有的竹林类型,其退化对生态环境和竹笋品质产生了显著影响。
雷竹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当管理导致雷竹林土壤养分失衡,进而影响竹笋的生长和品质。
覆盖年限对雷竹林土壤结构与养分的影响特征
![覆盖年限对雷竹林土壤结构与养分的影响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874b56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a.png)
覆盖年限对雷竹林土壤结构与养分的影响特征高志勤【期刊名称】《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0)004【摘要】运用实地跟踪监测方法,于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针对浙东四明山余脉的雷竹产区,根据雷竹林生长立地条件和覆盖栽培经营技术措施,分析目前集约经营方式下的雷竹林分,林地土壤肥力质量和土壤结构的变化状况,揭示其与覆盖经营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耕作层0-15cm深度内的土壤养分状况好转,表现为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增加,土壤保肥能力增强。
土壤结构状况深受覆盖措施影响,颗粒直径D〈0.25mm.0.25-0.5mm两个区间内的团聚体颗粒含量增加明显.团粒结构的分维在2.453-3.113之间。
连续覆盖3次以上的土壤容重下降至O.93g/cm3-1.07g/cm3。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雷竹林立地环境、经营措施、施肥状况.适时做好种植管理技术方案调整和改造计划,以避免笋用雷竹林强度经营后由于生长负荷增大引起土壤退化发生。
【总页数】5页(P13-17)【作者】高志勤【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景观生态环境学院,浙江奉化3155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相关文献】1.林地覆盖经营雷竹林叶片养分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J], 陈珊;陈双林;郭子武;樊艳荣2.林地覆盖对雷竹林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制约性关系的影响 [J], 郭子武;俞文仙;陈双林;李迎春;杨清平3.地表覆盖栽培对雷竹林凋落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J], 刘亚迪;范少辉;蔡春菊;刘广路;肖复明;张大鹏4.覆盖栽培雷竹林的土壤结构与养分变化特征 [J], 高志勤;江建华5.施肥与覆盖处理对雷竹林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J], 苏宇;刘鸿;李贤伟;范川;刘晟男;张小国;陈露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竹笋用林覆盖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雷竹笋用林覆盖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74690c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a.png)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宁波奉化溪口康岭村ꎬ地处北
做了相关 研 究 [1] ꎬ 表 明 酸 碱 度 与 土 壤 养 分 之 间 存
纬 29°24′12″、东经 121°04′11″ꎬ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在密切的相关性ꎬ 耕作土壤有机质补充量减少导致
腐殖质矿化速度加快ꎬ 有机质养分变化与种植制度
mulching In the meantimeꎬ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er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mulched stands growꎬ
with the soil fertility maintenance improved Mulching also improves 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lower soil bulk
2013、 2016
2007、 2010、 2013、 2016
2006、 2009、 2012、 2013、 2016
未覆盖
2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 3 土壤采样与分析
2018 年 9 月 21—25 日ꎬ 于雷竹笋芽分化阶段ꎬ
2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ꎬ 是表征土壤溶液化
学性质 的 重 要 指 标ꎬ 土 壤 酸 碱 度 pH 值 与 土 壤 质
地、 母质矿物风化有关ꎬ 更多受耕作措施和施肥状
况的影响ꎮ 前人已对土壤酸碱度与耕作制度的关系
due to the varied fertilization and years of mulching Thus it is proposed to curb the soil quality decrease by changing
临安雷竹林施肥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临安雷竹林施肥现状及问题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a9867b783e0912a2162a9a.png)
临安雷竹林施肥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作者:徐祖祥祝小祥徐进周航杨文叶来源:《农学学报》2015年第05期摘要:为探究临安雷竹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以临安雷竹林种植区进行施肥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对临安雷竹林土壤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雷竹林表层土壤(0~20cm)酸化严重,最低的pH 3.2,酸化且有明显深层化趋势;表土有机质和速效磷积聚,含量分别高达57.6g/kg和765.0mg/kg。
据分析,雷竹林过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和磷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导致雷竹林土壤pH下降。
表土(0-20cm)酸化严重,pH最低值达3.2,远低于雷竹适宜生长的pH 5.5~7.0,同时,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幅上升,最高分别达693.0、507.0mg/kg。
结合当地生产实践分析,雷竹种植过程中过量施用化肥、覆盖大量有机物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以及雷竹林自身分泌有机酸共同作用导致竹园土壤有明显的酸化趋势。
关键词:雷竹;化肥施用;现状;问题中图分类号:S644.2,S158.2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14-08190引言雷竹因早期打雷即出笋而得名,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当地人称早竹、早园竹。
雷笋口味鲜美、产量高、效益大。
临安是中国集中种植雷竹的地域,主要分布于平原和低丘缓坡地带。
据统计,临安市有雷竹林2.16万hm2,主要分布在境内中东部地区的太湖源、锦城、高虹、於潜、藻溪等镇。
2013年雷笋全市产量达27.17万t,雷笋主要销往杭州、宁波、温州、福建、上海、南京等地。
近年来,随着雷笋经济价值的提高,在春节前投放市场雷笋,通常价格在20-30元他,有的年份甚至高达40元/kg。
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竹农通过覆盖稻草、砻糠和施用大量高强度化学肥料等手段,提高雷笋产量,但也带来了许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关于临安雷竹林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的研究,浙江农林大学姜培坤研究较早,其他雷竹林种植区虽有报道,但总体不多。
笔者通过近几年详细研究了雷竹林过多施用化肥引起土壤酸化,导致土壤障碍作了深入的研究,对揭示临安雷竹林良性施肥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叶片主要养分特征的影响
![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叶片主要养分特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02c98f40242a8956bece40a.png)
养 式林地 覆盖 经 营方式 .图 1 表 3参 2 9 关 键词 :森林 培 育学 ;雷竹 ;林 地覆 盖 经营 ;养 分含 量 ;养分再 吸收
中 图 分 类 号 :¥ 7 9 5 . 7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 0 7 5 6 ( 2 0 1 4 ) 0 2 — 0 2 7 2 — 0 8
( 1 y e a r ) , r e s p i t e( mu l c h e d 3 y e a r s a n d r e s t e d 3 y e a r s ) , l o n g - t e r m m u l c h i n g( 6 y e a r s ) , a n d w i t h n o mu l c h i n g ( c k )a s a c o n t r o 1 . Wi t h 3 p l o t s o f e a c h t r e a t me n t s , p l o t s w e r e c h o s e n t h a t h a d s i m i l a r s l o p e , a s p e c t , a r e a ( e a c h
J o u r n a l o fZ h e j i a n g A&F U n i v e r s i t y d o i : 1 0 . 1 1 8 3 3  ̄ . i s s n . 2 0 9 5 — 0 7 5 6 . 2 0 1 4 . 0 2 . 0 1 6
不同年限覆盖雷竹林土壤性质变化过程及其对生物质空间布局的影响
![不同年限覆盖雷竹林土壤性质变化过程及其对生物质空间布局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99ba30a87c24028915fc34a.png)
不同年限覆盖雷竹林土壤性质变化过程及其对生物质空间布局的影响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作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竹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
近年来,随着竹笋经济价值的提高,其栽植面积不断扩大。
科学合理的覆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竹林生产力,还能实现竹林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样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
在处于低丘地貌,坡度较一致的竹林选取覆盖年限分别为0、3、6、9、12年的5种林分,对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同时计算竹林生物量和出笋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从竹林土壤养分含量、竹林生长状况和微生物的角度分析比较不同覆盖年限竹林发展水平,旨在揭示覆盖对雷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竹林的科学覆盖、已退化竹林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覆盖措施对土壤性质和主要养分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在覆盖竹林中,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pH均呈降低的趋势。
土壤酸化的现象在长期覆盖的竹林中尤为明显,且有加深的趋势。
覆盖经营造成雷竹林土壤有机质及N、P等养分含量的增加,表层土壤有机质、全P、有效P含量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2.4%,71.6%,64.3%;全N含量的最大增值达95.6%。
土壤有机质在覆盖3年后就出现显著增加,但在覆盖6年后增幅趋于平缓;土壤中N、P的含量则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底层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P等养分含量均低于表层土壤,其中有机质、全P和有效P含量显著上升,有效P含量增幅最大,全N含量在整个覆盖过程中未出现显著差异,增长较为缓慢。
2)本次测序共获得598个OTU代表序列280548条,除未知序列和候选种外,所测序列分布在13个细菌门,38个细菌纲,40个细菌目,71个细菌科,123个细菌属中。
覆盖初期,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有所升高,覆盖6年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则呈下降趋势。
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丰度最高的细菌群落,占全部细菌群落的70%以上。
林地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影响
![林地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06510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4.png)
林地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言:在人类活动的推动下,全球林地的变化日益加剧,这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林地变化包括森林砍伐、森林疾病、林火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变化不仅对林地内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还会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讨论林地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一、林地砍伐和生物多样性林地砍伐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砍伐导致了栖息地的破坏,很多动植物失去了生存和繁殖的环境。
例如,某些鸟类在热带雨林中筑巢,砍伐导致了它们的栖息地减少,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同时,砍伐还导致了食物链的破坏,使得其他动物的食物供应减少,导致更广泛的生物多样性丧失。
为了减少林地砍伐的影响,需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政策,鼓励可持续林业发展和植树造林。
只有通过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才能保持林地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生物多样性。
二、森林疾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疾病是林地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往往难以逆转。
森林疾病可以导致大面积的林木死亡,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例如,东部美国的白蜡树种群受到了虫害的侵袭,导致了其数量的急剧减少,其他依赖于白蜡树的动植物也随之面临生存困境。
为了应对森林疾病的威胁,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疾病的起因和传播机制,并推动开展相关预防和控制工作。
同时,加强林木品种的多样性也可以增强林地的抵抗力,减少疾病传播带来的风险。
三、林火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影响林火是林地变化中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干旱地区更加常见。
林火可以迅速破坏大片森林,导致植物种群减少、栖息地丧失,并破坏食物链。
此外,大面积的烟雾和火灾释放的温室气体会对气候系统产生长期影响,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和生态环境的不稳定。
为了减少林火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加强火灾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改进。
提前发现火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灭火,有助于保护林地的生命和资源。
此外,加强对火灾形成原因的研究,推动可持续的林火管理政策的制定,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集约经营对雷竹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集约经营对雷竹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7643324647d27284b7351fe.png)
关键 词 :森林 经营 学 ;雷竹 ;林地 覆盖 ;施肥 ;鞭 竹 系统 ;土壤 ;综述
中 图 分 类 号 :¥ 7 9 5 . 9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 0 7 5 6 ( 2 0 1 3 ) 0 4 — 0 5 7 8 — 0 7
E f f e c t o f i n t e n s i v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o n s t a b i l i t y o f 脚 l l o s t a c h y s
v i o l a s c e n s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摘 要 :干扰 对 森林 生 态 系统的 结 构和 功 能有 着重要 影 响 ,能 改 变资 源的 有效 性 ,会起 到 建设 性 或破 坏 性效 果 。雷
竹 P h y l l o s t a c h y s v i o l a s c e n s是优 良的笋 用竹 种 ,为 达到 高产 高效 的 目的 ,雷竹 林 受到 频繁 的人 工 强度 干扰 。为 了给
浙 江 农 林 大 学 学 报 ,2 I D 1 3 ,3 0 ( 4 ) :5 7 8—5 8 4
J o u r n a l o fZ h e j i a n g A&F U n i v e r s i t
集约经营对 雷竹林 生态 系统稳定性 的影 响
陈 珊 , 陈双林
( 中国林业科 学研 究 院 亚热 带林业 研究 所 ,浙江 富 阳 3 1 1 4 0 0 )
Ab s t r a c t :As a n i m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f u n c t i o n o f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d i s t u r b a n c e s c a n c h a n g e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t h e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p l a y a c o n s t uc r t i v e o r d e s t uc r t i v e r o l e . As a n e x c e l l e n t s h o o t — p u r — p o s e b a mb o o wi t h h i g h y i e l d a n d e f f i c i e n c y ,P h y l l o s t a c h y s v i o l a s c e n s wa s a f f e c t e d b y t h e a r t i i f c i a l d i s t u r b a n c e f r e q u e n t l y a n d s e i r o u s l y .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s u s t a i n a b l e ma n a g e me n t o f P h . v i o l a s c e n s f o r e s t ,t h e e f f e c t o f mu l c h e d s t a n d a n d f e ti r l i z a t i o n u n d e r i n t e n s i v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o n r h i z o me — c u l m s y s t e m, s o i l a n d 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s we r e s mma i r z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d e c r e a s i n g s t a b i l i t y or f r h i - z o me ' c u l m s y s t e m, c h e mi c l, p a h y s i c a l a n d b i o l o g i c a l d e t e i r o r a t i o n o f s t a n d s o i l w o u l d c a u s e d e g r a d a t i o n o f s t a n d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P h . v i o l a s c e n s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w i l l f o c u s o n t h e s c r e e n — i n g a n d b i o — d e c o mp o s i n g o f o r g a n i c mu l c h ma t e r i a l s ,t e s t i n g s o i l b a l a n c e f e ti r l i z a t i o n a n d s o i l i mp r o v e me n t .
林地覆盖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林地覆盖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677d60987c24028905fc323.png)
林地覆盖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摘要:以崇阳雷竹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标准地,调查研究了林地覆盖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各类微生物数量变化的趋势一致,冬季数量最低,夏季最高。
季节性林地覆盖对土壤固氮菌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及氨化菌数量的影响均极显著。
林地覆盖对雷竹林地土壤蔗糖酶活性影响极显著,在林地未覆盖条件下土壤蔗糖酶水解作用更强,林地覆盖抑制了蔗糖酶的水解作用。
林地覆盖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极显著,林地覆盖能显著地提高脲酶活性。
林地覆盖对土壤蛋白酶的影响极显著,林地覆盖提升蛋白酶活性,使土壤有效氮含量增大。
林地覆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肥力。
关键词:雷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中图分类号:S154.3;S7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3-0011-05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n是我国特有的优质笋用竹种,适应性强,笋体味美、产量高、效益好。
从1994年开始崇阳县从浙江临安市与安吉县引种雷竹,现已经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雷竹生产基地。
雷竹在正常情况下3月份出笋,如果采用适宜的覆盖方式、覆盖厚度与覆盖材料对雷竹林地进行覆盖,可以将出笋期提前至春节前。
通过林地覆盖生产技术措施,可提高单位面积产值与经济效益,增加竹农收入,丰富民众春节菜品。
本文以林地覆盖雷竹林分为试验材料,分析雷竹林地覆盖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所产生的影响,为雷竹林分的早产、高产、稳产与高效,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提供试验依据,为了雷竹林分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试验林位于崇阳29°12′~29°41′。
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常年基本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4.8℃,7月平均气温29.0℃,极端最高温度41.5℃,极端最低温-14.9℃,≥10℃生物学有效积温6085℃。
基于林分结构和竹笋产量的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退化程度评价
![基于林分结构和竹笋产量的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退化程度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2819e48a8956bec0975e386.png)
(B D H)a dbmb osot up t eei otn idx si ses gtedga ai ereo . reo . n a o h o o tu r w mp r tn ee nassi e d t n dge f 9p acx a n h r o 1
T e ts r a w r l s i e n o sx g a e n o r c t g r s i e ms o h e r d t n d g e f P h e t a e e e ca s id i t i r d s a d fu a e o e n t r f t e d g a a i e r e o f i o
r go f L n’ n C t .T e r s l n i ae h t t e g t cu e a ea e d a tr o r a t h ih e in o i a i y h e u t i d c t d t a h a e sr t r , v r g i me e f b e s e g t s u
中国 分类 号 :¥ 1 .2;¥ 9 7 85 75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6 2 2 1 ) 10 1 . 0 0 5 9 ( 0 0 0 —0 5O7
S a d sr c u e a d b mb o s o tn mb rp o u to a e t n tu t r n a o h o u e r d cin b s d
LI L ,CHEN h a g ln ,LIYa h n U i S u n —i n— o g
( . e erh Is tt o u t pcl o s y h hn s A a e yo oet ,F y n 4 0 h j n ,C ia 1 R s a ntue f br ia F r t ,T eC iee cd m f rs y u a g3 0 ,Z ei g hn ; c i S o er F r 1 1 a 2 A pi e h o g c o l f u a g u a g3 1 2 ,Z e a g hn ) . p l d T c n l yS h o o h n ,Y h n 1 1 1 h j n ,C i e o Y i a Ab t c : A p n i a o o e t a ay i o 4 f c o s i cu i g t e sa d sr cu e a d b mb o s o t sr t a r cp l c mp n n n l ss f 1 a tr n l d n h t n t t r n a o h o i u
地表覆盖栽培雷竹林植被退化特征分析
![地表覆盖栽培雷竹林植被退化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895ee2f705cc1755270970.png)
竹子学报,2017,36(3):29-38Journal of BambooResearch地表覆盖栽培雷竹林植被退化特征分析刘亚迪1,2,范少辉1,蔡春菊1,刘广路1,肖复明3(1.国际竹藤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2.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湖州313000;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32)摘要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经营程度地表覆盖雷竹林的退化程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江西两地40块雷竹主产区试验林的14项林分调查因子指标进行植被退化等级划分。
结果表明:40块不同经营程度的雷竹试验林可以划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大类,退化竹林的比例(90%)显著高于未退化竹林(10%);立竹平均胸径,立竹平均枝下高以及竹笋产量随退化程度的加重基本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雷竹林退化等级划分存在地域差异,江西省万年县所调查的试验林中,没有重度退化雷竹林,而浙江省太湖源镇中度和重度2种退化程度的雷竹林所占的比例高达67.86%,其中栽植年限10a及以上的雷竹林占94.74%,覆盖年限达4a及以上的也高达88.89%,可见栽植年限以及覆盖年限的增加均会引起竹林的退化。
关键词雷竹;植被退化;主成分分析;林分结构因子;竹笋产量DOI:10.19560/ki.issn1000-6567.2017.03.005Classification of Vegetation Degradation Degree ofPhyllostachys praecox Forests under Soil-surface MulchingLIU Ya-di1,2,3,FAN Shao-hui1,CAI Chun-ju1,LIU Guang-lu1,XIAO Fu-ming4(1.Key Laboratory for Bamboo andRattan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China,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Bamboo andRattan,Beijing100102,China;2.School ofRural Development,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313000,Zhejiang,China;3.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Nanchang330032,Jiangxi,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ate the degradation degree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forests undervarious soil-surface mulching managements,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14standdescription factors was conducted to classify the vegetation degradation degree of40Ph.praecox forests in Zhejiang and Jiangx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40test forests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i.e.,heavy degradation,medium degradation,slightdegradation and normal.The proportion of degraded forests(90%)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than that of normal ones(10%).The average height under the first branch,average diameterat breast height(DBH),and yield of bamboo shoots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aggravation ofdegradation.The degradation degree differed geographically.There were no forests of heavydegrad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while the proportion for forests of heavy and mediumdegradation was high up to67.86%in Zhejiang province,where the forests planted more than10years accounted for94.74%,and the forests mulched more than4years accounted for收稿日期:2017-05-02基金项目:国际竹藤中心学科平台项目(1632017003);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6@ZH005);湖州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预研究项目(2016SKYY08)作者简介:刘亚迪,博士,从事森林培育与生态、林业生态文明工作研究。
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对雷竹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研究综述
![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对雷竹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45421f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2.png)
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对雷竹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研究综述刘丽;陈双林【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09(029)003【摘要】雷竹林地有机材料覆盖是显著提高竹林经济产出的有效途径,但不合理的林地覆盖也会造成林地土壤发生机械结构差、持水性能下降、酸化、养分失衡、毒害化学物积累和微生物区系变化等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劣变的负面影响;土壤劣变致使竹林立竹度和立竹年龄结构不合理,立竹平均胸径和叶面积指数下降,竹鞭明显上浮,土层薄化.针对林地覆盖雷竹林退化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加客土式土壤垦复的土壤物理结构改良措施,施CaO的酸碱度人工调节,利用化学、生物措施固定、降解和去除毒害化学物质,利用解磷菌和解钾菌菌剂等将土壤中固定态的养分元素转化为有效态供植物利用,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分解林地存留覆盖物等恢复技术,并将其作为今后恢复退化雷竹林重点研究方向.【总页数】4页(P327-330)【作者】刘丽;陈双林【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相关文献】1.基于林分结构和竹笋产量的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退化程度评价 [J], 刘丽;陈双林;李艳红2.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及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J], 叶莉莎;陈双林;郭子武3.几种覆盖材料对雷竹林地土壤增温效果研究 [J], 王海霞;彭九生;程平;袁新才;王灶桂;占志龙4.雷竹林严重低温寒害与立竹性状和林地覆盖经营的关系 [J], 郭子武;谷瑞;俞文仙;陈双林;叶莉莎5.林地有机材料覆盖退化雷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研究 [J], 李艳红;陈双林;刘丽;曹永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竹林鞭根系统研究综述
![竹林鞭根系统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0a8d19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8.png)
竹林鞭根系统研究综述TONG Liang;LI Pingheng;ZHOU Guomo;ZHOU Yufeng;LI Chong【摘要】竹林鞭根系统是竹林生长发育的基础,在竹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对于竹林研究多集中于地上部分,地下鞭根系统对碳循环、生产力等的影响处于探索阶段,具体体现在研究局限于对鞭根系统生长和分布规律等基础的研究,而缺乏对相关机理及生态功能如碳汇方面的研究.此外,研究方法过于单一落后也是造成其难以深入的原因.基于此,本研究从竹林鞭根系统的结构特征、经营对鞭根系统结构的影响以及鞭根系统观测方法等方面论述国内外竹林鞭根系统研究现状,最后探讨分析竹林鞭根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竹林鞭根系统的结构及其对竹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6)001【总页数】10页(P183-192)【关键词】森林生态学;竹林;鞭根系统;结构特征;经营措施;鞭根探测;综述【作者】TONG Liang;LI Pingheng;ZHOU Guomo;ZHOU Yufeng;LI Chong 【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竹子为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全球有150属1 225种,竹林面积有3 100多万hm2,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森林”。
中国地处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子资源十分丰富,竹子广泛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广东、广西、安徽、湖北、重庆、云南等省。
全国现有竹类植物34属534种,约占世界竹种的40%,竹林面积已达601万hm2,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20%,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竹子王国”[1]。
竹林鞭根系统是竹林生长发育的基础。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例,它通过鞭根繁殖新竹,且其特有的大小年交替生长特征与地下鞭根结构及其动态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大年,主要是新笋萌发和新竹的“爆发式”高生长,新笋萌发决定于鞭根系统的年龄与空间结构,而新笋的数量与质量影响新竹的生长与该年的地上生产力,新竹短时间内完成高生长也是由不同的老竹通过地下相连的鞭根系统给新竹集中输送碳、水和营养物质而造成的[2];小年,新笋萌发和新竹生长非常少,地上立竹光合固碳大部分都是输入地下相连的鞭根系统,用于新鞭根在地下空间的生长发育与蔓延扩展,小年地下鞭根的生长发育由地上立竹提供物质能量,因此很大程度上受到地上立竹年龄和空间结构的影响。
杭州市雷竹林土壤与竹笋有机农药残留规律研究
![杭州市雷竹林土壤与竹笋有机农药残留规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c5b8a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4b.png)
杭州市雷竹林土壤与竹笋有机农药残留规律研究郭子武;李迎春;陈双林;杨清平;萧江华【摘要】经多点取样检测杭州市雷竹林土壤与竹笋有机农药残留,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与竹笋有机农药污染具有普遍性.土壤中检测到3类16种有机农药残留,HCH 及其异构体、DDT及其同系物、五氯硝基苯有机氯农药(OCP)10种,HCH检出率100%,显著高于DDT.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胺磷、乐果有机磷农药(OPP)4种,甲基对硫磷检出率100%.氯氰菊酯和顺-氰戊菊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P)2种,检出率低于75%;土壤中有机农药残留量均低于100 μg·kg-1,低于有机农药土壤残留有关规定,其中,HCH、DDT低于20μg·kg-1,有机磷农药低于50喀·kg~.笋体检测到有机农药9种,均为有机氯农药,HCH、DDT检出率均达100%,DDT较HCH更趋于稳定,五氯硝基苯检出率88.24%.竹笋对HCH、DDT等有机氯农药有富集效应.笋体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值均低于50μg·kg-1,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浙江省优质竹笋标准.u0000检出率100%.氯氰菊酯和顺-氰戊菊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P)2种,检出率低于75%;土壤中有机农药残留量均低于100 μg·kg-1,低于有机农药土壤残留有关规定,其中,HCH、DDT低于20u0000g·kg-1,有机磷农药低于50μg·kg-1.笋体检测到有机农药9种,均为有机氯农药,HCH、DDT检出率均达100%,DDT较HCH更趋于稳定,五氯硝基苯检出率88.24%.竹笋对HCH、DDT等有机氯农药有富集效应.笋体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值均低于50μg·kg-1,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浙江省优质竹笋标准.u0000检出率100%.氯氰菊酯和顺-氰戊菊酯拟除虫菊酯【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08(028)005【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雷竹;有机农药;土壤;竹笋;残留【作者】郭子武;李迎春;陈双林;杨清平;萧江华【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竹子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竹产业与花卉业、森林食品业、森林旅游业构成了我国目前最具市场前景的林业四大朝阳产业。
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叶片主要养分特征的影响
![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叶片主要养分特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a3241e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4.png)
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叶片主要养分特征的影响陈珊;陈双林;郭子武;樊艳荣【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1)002【摘要】为揭示林地覆盖经营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退化机理,给退化雷竹林恢复提供参考,探讨了短期覆盖(覆盖1 a),休养式覆盖(覆盖3a休养3a),长期覆盖(覆盖6a)和不覆盖雷竹林2年生和3年生立竹叶片主要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和养分再吸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覆盖经营年限雷竹林立竹成熟叶主要养分含量和再吸收率总体上2年生立竹大于3年生立竹.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2年生和3年生立竹成熟叶、老化叶氮、磷、钾和镁质量分数均有较明显的影响(P<0.05),其中,短期和休养式覆盖经营雷竹林成熟叶氮、磷和钾质量分数升高,长期覆盖经营雷竹林成熟叶氮和钾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磷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而成熟叶镁质量分数不同覆盖年限雷竹林均有下降.短期和休养式覆盖经营能提高立竹叶片主要养分再吸收率(P<0.05),增强立竹叶片养分元素间相关性,而长期覆盖经营虽显著提高了叶片氮和磷再吸收率,但降低了钾和镁再吸收率,并使立竹叶片养分元素间相关性明显减弱.研究表明:林地覆盖经营不仅影响雷竹林立竹叶片的养分状况,而且会干扰叶片养分的再吸收性.长期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生长发育会产生负面影响,生产中应采用休养式林地覆盖经营方式.【总页数】8页(P272-279)【作者】陈珊;陈双林;郭子武;樊艳荣【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5.7【相关文献】1.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叶片主要养分特征的影响2.林地覆盖经营雷竹林叶片养分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3.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鞭根主要养分内循环的影响4.林地覆盖对雷竹林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制约性关系的影响5.雷竹林土壤和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对林地覆盖的响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林生物量产出和土壤酸化使土壤有效氮、速效 磷、速效钾显著降低(陈双林等,2002,2005),而林地 覆盖物的分解又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 抵消了降低量,增幅仍分别达45.1%、159.2%(姜培 坤等,1999)。且竹林大量施用氮肥,使氮输入量超过 系统的需要,土壤阳离子损失量增加,造成除氮素外 的必需养分元素亏缺,出现“氮饱和”效应(陈双林等, 2002,2005),从而造成土壤N、P、K比例严重失衡,尤 其是难移动性土壤磷素的高存留(姜培坤等,2000)。 1.4毒害化学物积累 覆盖竹林土壤酸化使土壤中Al、Mn、Pb、cr、Zn 等重金属元素从固定态转化为植物有效态,含量明显 高于未覆盖竹林(姜培坤等,2005;杨芳等,2003)。林 地存留覆盖物分解产生大量对竹子鞭根系生长有抑 制性化感作用的酚酸类物质,其含量随覆盖年限增加 而上升,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呈相反的规律,从而使酚 酸在土壤中不断积累(郑仁红,2006)。覆盖竹林竹笋 中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未覆盖竹林,最大值1
Abst憎ct:The mulched technique with organjc materials in P.prne∞z forest、忸s conomic output of bamb00,some negative influences appeared
as
311400,China)
to
an
effident approach
improve
e—
foIlows:the deterioration of mechan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oiI,the decreased ability of water retention,the Soil acidification,soil nutrient unbalanced,the accumulation of
Research summary of the negative infl uences of the
mulched ecosyStem of上嘞yZZDs缸c办ys pmPcDx
fj prPye,.咒nZZs fbI’ests with organic nfIaterials
LIU Li,CHEN Shuang_Lin* (&湖砌k纽“抛D,S出rop妇Z Fo懈f删。凸f船卵A∞d删y o,FD朋f删,Fuyang
广西植物Gujhaia
29(3):327—330
2009年5月
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对雷竹林生态 系统的负面影响研究综述
刘 丽,陈双林*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
摘要:雷竹林地有机材料覆盖是显著提高竹林经济产出的有效途径,但不合理的林地覆盖也会造成林地土 壤发生机械结构差、持水性能下降、酸化、养分失衡、毒害化学物积累和微生物区系变化等物理、化学和生物性 劣变的负面影响;土壤劣变致使竹林立竹度和立竹年龄结构不合理,立竹平均胸径和叶面积指数下降,竹鞭明 显上浮,土层薄化。针对林地覆盖雷竹林退化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加客土式土壤垦复的土壤物理结构改良措 施,施Ca0的酸碱度人工调节,利用化学、生物措施固定、降解和去除毒害化学物质,利用解磷菌和解钾菌菌 剂等将土壤中固定态的养分元素转化为有效态供植物利用,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分解林地存留覆盖物等恢 复技术,并将其作为今后恢复退化雷竹林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雷竹;林地覆盖;土壤退化;林分结构;恢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ooo一3142(2009)03一0327一04
1(ey
to
availabIe absorbed by plant,and empIoying microbe
de∞mpose the
rest
of orgallic materiaIs.
woIds:j),|yZ幻s缸c,13心prn眦f.印研朋7蛾Z厶;mulched
forest;Soil degeneration;Stand structure;re∞Very tech—
poisonous chemical elements
and micronora shifted.Ikcause of degeneration of the soil,the
at
age
and stand
d朗sity of
bamboo forests was unreaSonabIe,average diameter
Hale Waihona Puke mg・k茁1(姜培坤等,2004),主要原因是由于覆盖 竹林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的显著提高。 1.5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 竹林地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和有机材料覆盖,引起 土壤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有机态营养耗竭, C/N和N、P、K问比例失调和酶活性异常(陈双林等, 2005)及微生物量碳变化(杨芳等,2006),势必会造成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董林根等(2005)以竹叶、砻 糠和稻草3种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地,结果表明:覆盖 后雷竹林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显著提高,是未覆盖竹林 的30~60倍,以细菌增加幅度最大,竹叶、砻糠处理变 化幅度显著大于稻草。覆盖处理的真菌、细菌、放线菌 数量均呈急剧上升、稳定、急剧下降的规律,对照的微 生物数量相对稳定。覆盖一段时问后好气性微生物耗 尽了覆盖物中下层的氧气,促进了厌气性微生物大量 繁殖生长,产生大量影响土壤生化特性的代谢产物,从 而影响竹林地下部分生长环境,因此认为林地增温、缺 氧是有机材料覆盖竹林退化的重要原因。
mques
雷竹(P^yZzDs£ncJIlys pmecoz f.户rP口Pr,z口zis)是 我国优良的散生笋用竹种,有成林速度快、出笋早、
笋味佳、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尤其是20世纪 90年代初人工有机材料林地覆盖竹笋早出技术的
收藕日期:2008一03一¨
修回日期:2008-10・31
基金项目:浙江省林业科技项目(06A03)l杭州市科技攻关专项(20070632831)[supported by F0restryProgr咖s of scie∞e PTbvince(06A03);Key,Ikhnologi鹤R曙∞rch and De”lopment Program of Hangzhou(20070632831)]
fhizome key
breast height(DBH)and Ieaf
area
index(LAI)dropped,bamboo
to
noated upward,the soil Ia”r got tK几Some improved measures we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蚰d got
2
林地有机材料覆盖对雷竹林地
上结构稳定性影响
2.1立竹度 竹笋早出集约经营雷竹林由于长期过量施用化
万方数据
3期
刘丽等: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对雷竹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研究综述
329
学肥料和连年林地有机材料覆盖等掠夺性经营措施 的实施,引起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化,使得规格新竹留 养极为困难,立竹均匀度下降,而且新竹生长势弱。 据研究覆盖的退化雷竹林立竹度区间每1 hm2为 O.8~2.8万株,平均立竹度每1 hm2为1.7万株, 变异系数31.1%,且多数林分的立竹度处于上述分 布区间的两极(周国模等,1998;1999),与相应的丰 产林分所要求的立竹度每1 hm2为0.9~1.2万株 (周国模等,1999)有显著差异。过小和过大的立竹 度均会影响竹林的良好自我更新和经济产出,立竹 度过小,环境资源利用率降低,林分制造的光合有机 物减少,出笋量显著下降。而立竹度过大,会加剧具 有生理整合能力的竹子个体间的种内竞争,也会导 致出笋量、笋个体质量和新竹径级的显著下降。 2.2立竹胸径 雷竹丰产林分结构的立竹胸径为3~5 cm之间, 而有机材料林地覆盖退化雷竹林立竹平均胸径、整齐 度显著下降。周国模等(1998)对44个样地的覆盖雷 竹林立竹胸径调查表明,有24%的样地立竹平均胸 径小于3 cm,且与林地覆盖年限呈负相关。而且雷竹 林重度退化后,从竹林经营投入成本与经济产出考 虑,及目前尚无理想的退化竹林恢复技术支撑,竹农 往往会对退化竹林疏于管理或弃管,使立竹度迅速增 大,从而使竹林立竹平均胸径下降到较低水平。 2.3立竹年龄 高效栽培雷竹林立竹年龄要求1~3龄比例为 70%以上(周国模等,1998,1999)。林地覆盖的退化 雷竹林由于规格新竹难以留养,或因覆盖物撤除过 迟,新竹生长势弱,抽枝放叶不良或死亡,使竹林中 当年新竹数量不够留养标准,竹农为达到立竹在林 地中分布较为均匀的目的,保留了一些所着生的竹 鞭已失去抽鞭发笋能力的老龄竹,甚至是来鞭、去鞭 已死亡、腐烂的“孤立竹”,从而使竹林的立竹年龄比 例不合理。据研究,覆盖雷竹林多数林分的1~3年 生立竹数占竹林立竹数的比例均小于70%(周国模 等,1998,1999)。 2.4叶面积指数 竹叶是竹子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 官,叶面积指数与竹林生物量及经济产出有着密切 的关系。林地覆盖雷竹林,叶面积指数因立竹度、立 竹平均胸径、竹冠长、冠幅、枝盘数等林分结构主要 因子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呈现出随竹林退化程度的 提高而减少的趋势,轻度退化雷竹林的叶面积指数
万方数据
328
广.西j|直物 1.3±壤养分失衡
29卷
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雷竹资源的发展,许多雷竹适生 区省份规模化引种栽培,目前仅浙江省栽培面积就 达13万多公顷,并形成了以雷竹为主栽竹种的区域 特色竹产业和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如浙江省临安市、 富阳市等。但近年来一些雷竹主产区陆续出现了竹 林退化现象,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目前仅临安市就 有近1/4(面积达O.6万多公顷),雷竹林已有不同 程度的退化,严重影响到区域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和竹农家庭经济收入的稳定来源。为此,本文根据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了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对雷 竹林生长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需重点研究的恢复 技本,旨在为雷竹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