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的护理技术

合集下载

卧位护理技术ppt课件

卧位护理技术ppt课件

图3-21 肩部大单固定法
图3-22 膝部大单固定法
28
三、 (三)支被架
主要用于灼伤病人暴露疗法时保暖,肢体瘫 痪的病人,防止盖被压迫肢体等。
图3-23 支被架使用法
29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保护具的使用指征,保护病人的自 尊,使用前一定向病人和家属解释,其使 用的必要性,以取得理解。
2.保护性制动措施只能短期使用,使用时病人 肢体应处于功能位,以保证病人的舒适、 安全。
16
第二节 卧位的变换 一、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一)目的 1.使病人舒适。 2.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3.适应治疗及护理的需要。
17(二) 1.一人帮助病人身侧卧法 适用于体重较轻者。
图3-12 一人帮18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二) 2.二人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图3-13 二人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20
(4)为手术后病人翻身时,应先检查敷料有无脱 落、浸湿,需要时先换敷料后翻身;颅脑手 术后,病人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翻身 时头部转动不可过剧,以免引起脑疝;颈椎 骨折行颅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 引;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后防 止患部受压。
(5)翻身时,应固定好床轮及拉起对侧的床档, 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出血。 (5)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有利于病人向站
立过渡。 2.操作方法
图3-6 半坐卧位
11
(五)端坐卧位 1.适用范围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
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病人。 2.操作方法
图3-7 端坐卧位
12
(六) 1. (1)产妇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2)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 (3)下肢骨折牵引,利用人体重力作反牵引力。

卧位的护理技术范文

卧位的护理技术范文

卧位的护理技术范文卧位是指患者在床上平躺的姿势,卧位的正确护理技术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床位相关并发症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卧位护理技术的详细介绍,包括四个方面:平躺位的准备、卧位的改变、卧位的转移和卧位中的皮肤护理。

一、平躺位的准备1.清洁床单:在平躺前,要确保床单是干净的,且有足够的大小覆盖整个床铺。

床单应该平整,没有褶皱,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2.准备辅助用具:根据患者的需要,准备好辅助用具,如背垫、颈托、枕头、便盆等。

这些用具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来确定。

二、卧位的改变1.保持患者舒适:在平躺后,保持患者的头部处于中线位置,有利于气道通畅。

患者的双手应放置在身体两侧,背部应保持自然曲线。

帮助患者调整床单和枕头,确保他们感到舒适。

2.注意支撑肢体: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定期改变肢体卧位,以免压迫和缺血。

通过轮流移动患者的手臂和腿,可以减少肢体的疲劳和僵硬。

3.定时翻身:对于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需要定时翻身。

通常每两小时左右一次,可以减少压疮的风险,并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三、卧位的转移1.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在转移卧位之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并告诉他们即将进行的转移动作,以免引起不适。

2.正确的转移技巧:使用正确的转移技巧,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在转移卧位时,一定要用护理人员足够的力量和配合,以保持患者的身体稳定和平衡。

3.避免长时间卧床: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鼓励他们适度活动,进行适量的床旁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流淤滞。

四、卧位中的皮肤护理1.定期检查皮肤: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特别是易受压力的部位,如脊柱、臀部、膝盖等。

发现异常,如湿疹、红肿、破裂等皮肤损伤,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燥和清洁是防止压疮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更换湿床单和衣物,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爽。

3.按摩皮肤: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疏通淋巴。

卧位的护理

卧位的护理

卧位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了解诊断、治疗和护理要求,选择体位。

3.评估自主活动能力、卧位习惯。

(二)操作要点。

1.薄枕平卧位。

(1)垫薄枕,头偏向一侧。

(2)患者腰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取此卧位。

(3)昏迷患者注意观察神志变化,谵妄、全麻尚未清醒患者,应预防发生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并按约束带使用原则护理。

(4)做好呕吐患者的护理,防止窒息,保持舒适。

2.仰卧中凹位(休克卧位)。

(1)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2)保持呼吸道畅通,按休克患者观察要点护理。

3.头低足高位。

(1)仰卧,头偏向一侧,枕头横立于床头,床尾抬高15~30cm。

(2)观察患者耐受情况,颅内高压患者禁用此体位。

4.侧卧位。

(1)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

(2)必要时在两膝之间、后背和胸、腹前各放置软枕。

5.俯卧位。

(1)俯卧,两臂屈肘放于头部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

(2)气管切开、颈部伤、呼吸困难者不宜采取此体位。

6.半坐卧位。

(1)仰卧,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30°~60°,下肢屈曲。

(2)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后放床头。

7.端坐卧位。

(1)坐起,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患者伏桌休息;必要时可使用软枕、靠背架等支持物辅助坐姿。

(2)防止坠床,必要时加床档,做好背部保暖。

8.屈膝仰卧位。

(1)仰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注意保暖,保护隐私,保证患者安全,必要时加床档。

9.膝胸卧位。

(1)跪卧,两腿稍分开,胸及膝部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应注意保暖和遮盖。

(2)女患者在胸部下放一软枕,注意保护膝盖皮肤;心、肾疾病的孕妇禁用此体位。

10.截石位。

(1)仰卧,两腿分开放在支腿架上,臀部齐床边,两手放在胸前或身体两侧。

护理学基础知识: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护理学基础知识: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护理学基础知识:卧位和安全的护理关于卧位和安全的护理,一直是基础护理学中一节非常重要的内容。

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所以在此中公的专家们将关于其重要的考点进行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卧位:一、卧位的性质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卧位通常分为:①主动卧位病人自主采取的卧位。

②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③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二、常用的卧位1.仰卧位①去枕仰卧位②中凹卧位③屈膝仰卧位2.侧卧位3.半坐卧位4.端坐卧位5.俯卧位6.头低足高位7.头高足低位8.膝胸位9.截石位三、更换卧位的方法保护具的应用:1、目的①保证安全,防止小儿或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危重病人等因意识不清或虚弱等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

②确保治疗、护理工作进行。

2、方法①床档主要用于保护病人,预防坠床。

②约束带主要用于躁动或精神科病人,以限制身体或肢体活动。

3、注意事项①严格掌握保护具的应用指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保护具使用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消除其心理障碍,保护病人自尊。

②制动性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须定时松解约束带(一般每2小时松解一次);同时注意病人肢体应处于功能位。

③使用约束带时,局部必须垫衬垫,松紧适宜,并经常观察局部皮肤颜色(一般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必要时按摩局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④记录保护具使用的原因、使用时间、观察结果、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停止使用的时间。

护理学基础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护理学基础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图12-5 半坐卧位-摇床法
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2.安置方法: (2)靠背架法:如无摇床,患者仰卧,在床头垫褥下放置靠背架,将患者上半身 抬高,下肢屈曲,用大单包裹软枕垫于膝下,大单两端固定于床缘,以防患者下滑,床 尾置软枕垫于患者足底。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图12-5 半坐卧位-摇床法
图12-7 端坐位
图12-6 半坐卧位-靠背架法
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围 2.安置方法 床尾用支托物垫高15~30cm
图12-8 头低足高位
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六)头高足低位 1.适用范围 2.安置方法: 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cm(图12-9)。
第一节 临床常用卧位
(二)侧卧位
1.适用范围
2.安置方法:患者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枕旁, 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臀部肌内注射时,应上腿稍伸直,下腿弯曲,使臀部肌肉放 松)。在两膝之间,背部,胸腹部放置软枕支撑患者,增加稳定性和舒适感(图12- 4)。
图12-4 侧卧位
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十二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第二节 协助患者更换卧位的方法
2.注意事项 (4)为手术后患者翻身时,应先检查敷料有无潮湿及脱落,如敷料脱落或潮湿, 应先换药再翻身;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术后只能卧于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因头部翻转过 剧可引起脑疝,压迫脑干,导致患者突然死亡。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应 将患处放于适当位置,防止受压,同时注意观察局部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颈椎或颅骨 牵引患者,翻身时不能放松牵引,并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位,翻身后检查牵引 方向及牵引力是否正确。 (5)协助患者更换卧位时,注意节力原则。如翻身时尽量让患者靠近护士,使重 力线通过支撑面来保持身体平衡,缩短重力臂而省力。

护理常用卧位

护理常用卧位

护理常用卧位一、卧位的性质根据病人活动能力及意识状态,通常将卧位分为主动、被动和被迫3种。

1.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自己采取的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的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醒,也有更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而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病人,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

二、常用卧位(一)仰卧位仰卧位又称平卧位,可分为下述3类。

1.去枕仰卧位(1)适用范围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术后的病人,去枕仰卧6~8h,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因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

(2)操作方法:去枕仰卧,将枕头横立于床头,必要时头偏向一侧(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放平。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1)适用范围:休克病人。

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3.屈膝仰卧位(1)适用范围1)腹部检查,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

2)导尿术及会阴冲洗,暴露操作部位,便于操作。

(2)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双臂放于躯体两侧,双腿屈膝,稍向外分开。

(二)侧卧位1.适用范围(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以放松注射侧的臀部肌肉。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2.操作方法病人侧卧,臀部稍后移,双臂屈肘,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上腿弯曲,下肢稍伸直(臀部肌内注射时,上腿稍伸直,下腿弯曲,使臀部肌肉放松)。

必要时在两膝之间、胸腹前和后背放置软枕。

基础护理学第09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基础护理学第09章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训练
案例分析:卧位调整不当导致的医疗事件
案例介绍
详细描述一个因卧位调整不当导致医疗事件的案例,包括病人的 初始状况、卧位调整的方法和出现的问题。
原因分析
分析导致医疗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护理人员对卧位调整的专业知识 掌握不足、操作不规范等。
教训与改进
总结案例中的教训,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加强护理人员的 培训、制定更严格的卧位调整操作规范等。
卧位调整的操作步骤与技巧
01
02
03
04
准备工作
明确调整目标,准备相应的床 具、垫子等物品,确保环境安
全。
与病人沟通
向病人解释卧位调整的目的和 步骤,取得其配合。
执行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计划,运用专 业技巧进行卧位调整,如协助
病人侧卧、摇起床头等。
复查与记录
检查卧位调整后的效果,记录 操作过程和病人反应,为后续
• 定期为病人更换卧位,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卧位选择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注意事项
在变换卧位时要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
根据需要,为病人提供合适的卧具和支持物,以增加舒适度和防止并 发症。
对于不能自行变换卧位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定期协助其变换卧位,并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以减少感染风险。
06
总结与展望
本章内容回顾与总结
卧位选择
本章详细介绍了不同病情 下病人卧位的选择原则, 包括仰卧位、侧卧位、俯 卧位等,以及各种卧位的 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床位调整
床位的高度、角度和软硬 度对病人的恢复和舒适度 有着重要影响,本章讲述 了如何根据病人需求调整 床位。

安宁疗护——卧位护理

安宁疗护——卧位护理

安宁疗护——卧位护理安宁疗护,卧位护理卧位护理是指将患者安排在床上休息或进行疗养的护理方法。

在临床护理中,卧位护理是非常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对于患者恢复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卧位护理的目的、原则、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目的:卧位护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的体液循环、防止压力性损伤、维持良好的姿势,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原则:1.保持正确的姿势:患者的身体应该保持自然直立的位置,不弯曲,不扭转,同时保持身体各个部位的合适支撑。

2.保证舒适度:在卧位护理中,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舒适程度,包括调整头枕、床垫、床单、枕头、足踝支撑等,使患者感到舒适。

3.定时转身:卧床患者容易发生皮肤溃疡和压力性损伤,因此需要定时转身,改变体位。

一般来说,应每2小时左右翻身一次,以减轻压力。

4.注意卧位的稳定性:床单床垫应平整舒展,以保证患者的身体稳定不滑动,避免烦躁、摸索,以免加重体力负担。

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双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与患者进行介绍和交流,解释卧位护理的目的和步骤,获得患者的同意。

2.安排合适的床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床位,并确保床位的稳定和卫生。

3.检查患者的体位和姿势:观察患者的体位和姿势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如有需要,调整患者的枕头、床垫、床单、便盆等。

4.转身操作:按照医嘱的要求或患者的需要,进行定时转身。

在转身之前,需要提前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咳嗽或深呼吸,以减轻转身时的不适感。

5.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在卧位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包括调整床单、枕头、衣着、温度等,确保患者的舒适。

注意事项:1.患者的顺位和逆位转换应有一定的技巧,不可过于迅猛和粗暴,以防受伤。

2.在转换体位时,应避免患者与各种角和硬物直接接触,以减少压力。

3.注意卧位护理的过程中,注意患者的表情和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

4.定时进行床单、枕头等床上用品的清洗和更换,以保持卫生。

第4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技术

第4章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技术

使
流入盆腔,使感染
,从而减轻
反应,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而引起

目标检测
19:46
三、选择题
1.长期卧床的患者痰不易咳出时可诱发
A.支气管肺炎 B.支气管扩张 C.肺脓肿 D. 坠积性肺炎 E.感染性休克
2.头高足低位适用于
A.休克患者 B.妊娠时胎膜早破的患者 C. 十二指肠引流
D.跟骨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 E. 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
19:46
第2节 协助患者更换卧位的方法
19:46
学习目标
• 1.简述协助患者更换体位的意义。 • 2.说出协助患者翻身的注意事项。 • 3.能安全的协助患者翻身,操作中体现爱
伤观念,患者感觉舒适。
19:46
[案例]
患者张某,因车祸造成多发性损伤(颅 骨骨折、股骨开放性骨折、损伤性血胸), 进行骨折复位、固定,并进行牵引,行胸 腔闭式引流,鼻饲和吸氧、导尿等治疗, 请问如何帮助患者更换卧位。
A.用床档,防坠床 B.取下假牙,防舌咬伤和窒息
C.枕横立于床头,四肢用约束带以防撞伤 D.纱布包裹压舌板垫于上下磨牙间
E.室内光线保持充足,安静
四、简答题
危重患者在使用约束具时,应注意什么?
19:46
病人安全无并发症发生。
目标检测
19:46
一、名词解释:卧位 主动卧位 被动卧位 被迫卧位
二、填空题
1.中凹卧位适用于
有利于


,应抬高头胸部约 角,
;抬高下肢约
角,有利
2.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应取
卧位,头
部应
,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

并发症。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

基础护理技术(人卫版)授课教案:卧位的护理技术

基础护理技术(人卫版)授课教案:卧位的护理技术
基础护理技术(人卫版)授课教案
本次课标题:卧位的护理技术
学时
4
授课班级
上课
时间
周月日第节
上课
地点
周月日第节
周月日第节
周月日第节




1.具有正确为不同患者选择合适卧位的能力。
2.具有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安全为不同患者翻身的能力。
3.初步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
4.养成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
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1.具有正确为不同患者选择合适卧位的能力。
2.具有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安全为不同患者翻身的能力。
1.叙述卧位的性质
2.叙述常用卧位的准备、适用范围
3.知道协助患者翻身的护理、扶助病人移向床头法、使用保护具的护理铺备用床的方法叙述铺暂空床的方法
能力训练任务与案例
任务1:常用卧位的准备
任务2:卧位的相关知识
2.展示案例一,提出本次训练任务,对任务进行分析
案例一:患者刘某,女,52岁,因下楼时不小心从楼梯摔下来,昏迷,呼吸困难,送入急诊科,CT诊断“左侧颞叶出血”,行“颞叶血肿清除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该病人应采取哪种合适的卧位?
3.引导学生分解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1.分析案例一:本案例中为开颅术后昏迷病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完全缺乏自理能力,以至不能满足基本的自理需求,病人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所以护理人员应为其选择合适的卧位并经常帮助更换卧位,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2.学习任务分析:卧位的性质、常用卧位的准备、适用范围、协助患者翻身的护理、扶助病人移向床头法、使用保护具的护理
【步骤二】任务一:常用卧位的准备(时间:40分钟)
教师活动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病人卧位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病人卧位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病人卧位(一)卧位种类1.去枕仰卧位①目的:用于昏迷、全身麻醉后未清醒及椎管内麻醉或腰穿后的病人等;②卧姿:去枕仰卧,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头转向一侧。

2.屈膝仰卧位①目的:胸腹部检查等;②卧姿:病人仰卧,头下放枕,双腿屈膝,使腹部肌肉放松。

3.侧卧位①目的:肛门检查、灌肠、臀部肌内注射、配合胃镜检查等;②卧姿:病人侧卧,双臂屈肘,分别放在胸前及枕旁,双腿屈膝屈髋。

4.俯卧位①目的:腰背部手术或检查,脊柱手术,背、腰、臀部有伤口者等;②卧姿:病人俯卧,头转向一侧,双臂屈肘放在头的两侧,需要时胸下、髋部及踝部各垫软枕。

5.半坐卧位①目的:减轻呼吸困难,腹腔、盆腔、头面、颈部手术后,腹腔感染时便于引流并使感染局限化;②卧姿:将床头摇起或用靠背支架支起床头30°~50°,抬高膝下支架30°或双膝下放枕头等物品固定。

6.坐位①目的:为极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病人缓解症状;②卧姿:病人坐在床上,抬高床头支架60°~90°,膝部稍抬高,足下可蹬软枕以避免下滑。

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桌休息。

7.头低脚高位①目的:体位引流;产妇胎膜早破;右侧卧位用于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的引流;跟骨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用反牵引力,防止下滑。

②卧姿:病人仰卧,将枕头横立予床头,床尾抬高15~30cm。

8.头高脚低位①目的:减轻颅内压,头部牵引;②卧姿:病人仰卧,床头垫高15~30cm。

9.膝胸卧位①目的:结肠、直肠、肛门检查和治疗;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②卧姿:病人先俯卧,双腿屈曲成直角,臀部抬高,双臂屈肘放在头的两侧,头转向一侧,头胸部贴在床面上,腹部悬空。

10.膀胱截石位①目的:妇产科检查、治疗、产妇分娩等;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膀胱镜、导尿术。

②卧姿:病人仰卧于检查台或床上,双腿屈膝屈髋分别放在腿架上,臀部齐台边。

基础护理学-卧位和安全的护理考点总结

基础护理学-卧位和安全的护理考点总结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一、卧位的分类1.主动卧位病人自主采取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二、常见卧位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2.中凹卧位3.屈膝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用于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所引起的窒息或肺部并发症;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

因为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用于休克患者。

1)要求: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

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

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位:用于导尿术或会阴冲洗、腹部检查者。

侧卧位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下腿伸直,上腿弯曲。

适用范围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半坐卧位床头支架呈30°~50°角适用范围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

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

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

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 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
卧的患者。 胃肠胀气所致腹痛。;俯卧位时,腹腔容积增大,
可用于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 操作步骤:
患者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 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
俯卧位
(六)头低足高位
• 适应范围:
(七)头高足低位
• 适应范围:
颈椎骨折的患者作颅骨牵引时,作为反 牵引力。
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 操作步骤:
患者仰卧,床头脚用支托物垫高1530cm或根据病情而定 。
头高足低位
(八)膝胸位
• 适应范围:
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头偏向一侧,双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 平。
去枕仰卧位
(一)仰卧位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 适应范围:
休克患者,抬高头胸部,保持气道通畅 ,有利于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 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 。
• 操作步骤:
抬高头胸部约10°~20°角,抬高下肢 约20°~30°角。
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引流。 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
力。
• 操作步骤:
患者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 部。床尾脚用支托物垫高15-30cm。这种体位 使患者感到不适,不宜使用时间过长。颅内压 高者禁用。
头低足高位
第三章 卧位的护理 技术
潍坊卫校临床学科护理教研室
第一节 各种卧位
概念
卧位:是指病人卧床的姿 势。
正确的卧位可使病人感到 舒适,并可预防并发症。
一、卧位的性质
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可分为:
主动卧位:是患者身体活动自如,体位可随意改变的
卧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医院采取最舒适、最随意 的卧位。
被动卧位:是患者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
局部。
• 操作步骤
患者侧卧,双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 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为稳定性卧位,在两 膝之间、胸腹部、背部可放置软枕支撑患者,使患 者感觉舒适。
侧卧位
(三)半坐卧位
适应范围:
• 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 • 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截石位
半坐卧位
(四)端坐位
• 适应范围: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 作时的患者。
• 操作步骤:
病人坐于床上,身体稍向前倾斜,床 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一软枕,患者可 伏桌休息。用床头支架将床头抬高或垫软 枕,同时膝部稍抬高,以防身体下滑。必 要时加床档,保证患者安全。
端坐位
(五)俯卧位
• 适应范围:
(一)仰卧位
3.屈膝仰卧位 • 适应范围:
腹部检查或接受导尿、会阴冲洗的病人。
• 操作步骤:
患者仰卧,头下垫枕,双臂放于身体两侧, 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检查或操作时注意 保暖及保护患者。
屈膝仰卧位
(二)侧卧位
• 适应范围
接受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的病人。 预防压疮。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受压
• 操作步骤:
患者跪卧,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 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 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 。
膝胸位
(九)截石位
• 适应范围:
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 如膀胱镜、妇产科检查、阴道灌洗等。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 于支腿架上(支腿架上放软垫,避免压迫 腓神经),臀部齐台边,两手放在身体两 侧或胸前。
。 • 腹部手术后患者。 • 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三)半坐卧位
步骤
• 摇床:先将患者床头支架摇起成30°~50°, 再摇起膝下支架,以防患者下滑。必要时床尾 可置一枕,垫于患者的足底;放平时,先摇平 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 靠背架:不能摇起的床,可将患者上半身抬高 ,在床褥下放一靠背架,下肢屈膝,用中单包 裹膝枕,垫在膝下,中单两端的带子固定于床 缘,以防患者下滑。床尾足底垫软枕。放平时 ,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根据病情或检查需要,仰卧位又可发生一些
变化而分为:去枕仰卧位、屈膝仰卧位、中 凹卧位
仰卧位
(一)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 适应范围:
全身麻醉后尚未清醒或昏迷的患者,可防止呕 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可预防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颅内 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 操作步骤:协助患者去枕仰卧,枕横立于床头
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者。
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能力,由于
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 喘发作时,患者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采取端坐位。
二、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
又可称平卧位,是一种自然的休息姿势,也 适用于胸部检查。患者仰卧,头下放枕,双臂放 身体两侧,双腿伸直自然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