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概论课件 3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是:
▪ 1.社会主义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
成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 于领导地位
▪ 2.个体经济: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在国
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 3.资本主义经济
▪ 在此经济基础上形成三种基本的
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 其他小资产
阶级Biblioteka Baidu
民族资产 阶级
①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 矛盾
两翼
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紧密结合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 有机统一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和平改造
农民:不能剥夺,只能 引导、说服、教育
资本主义工商业 : 和平赎买
第二,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初级社 互助组
高级社
第二,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私
人
资 本
国 家
主
资
义 工
本 主
商
义
业
社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会 主
义
国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营 经
济
初
委托加工
级
形
式
计划订货
的
流通
国 家
统购包销
资
本
主
经销、代销
义
第二,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高
级
形
式
的 国 家 资 本
公 私 合 营
主
义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生 产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一化”与“三改”未能同步 ——过早地消灭了资本主义及个体经济 ——“三改”前期方针正确,措施适宜,1955年夏 后,形成政治压力,导致“四过”:要求过急;改 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四、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 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 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 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 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 社会主义新时代。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 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 人,极大了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我 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 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 大胜利。
4.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顺 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
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
展的结果。
毛泽东说: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 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 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 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1953年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1956年底完成 。同时,经过一五期间的大规模的建设,我国以重工 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基本形成。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方向正确、成绩巨大; 急于求成,问题不少。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创造了和平改造的成功典范:不仅没有造成生产 力的倒退,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57年与52 年比 ,农业总产值增长近1/4,工业产值增长128.6%);变 革没有引起动荡,反而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得到人民 拥护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不但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
②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 的矛盾
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7
经济成分 阶级构成 主要矛盾
8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 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 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一化三改 )
总路线
主体
工业化 三大改造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 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 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
1956公私合营后上海安排私营企业原在职人员情况
职务 类别
厂长或 经理
科长、股长 工 程 技 术 工段长或生 科室、车间 合计
或车间主任 人员
产组长
一般工作
工业 企业
商业 企业
14253人 2345人 2874人 1113人
75人
233人
8941人 25847 人
22313人 25913 人
第四,改造与建设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