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经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两种方法(一)

合集下载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是一种会计处理,用于反映公司因认为在未来期间能够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而产生的税负或税收抵免。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资产负债表方法和综合损益表方法。

基于资产负债表方法,公司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并且将其列在负债一侧。

基于综合损益表方法,公司同样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但是将其归入综合表示。

递延所得税会在两个情形下产生:一个是在一个期间内的确认损益时,另一个是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

当公司确认损益时,为了将利润或亏损从税费表上的税率分离开来,它将应付税费和应交税费分别计算在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中。

这样,负债和资产的净额便反映了公司在未来期间可以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的能力。

在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公司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来计算它。

某些会计方法可能会导致比其他方法更高的税收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将减少,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能会增加,反之亦然。

递延所得税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

对于股东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股
东可以根据递延所得税的情况来估算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潜在的股息。

另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总而言之,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并有助于公司合理地规划财务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此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

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在公司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中,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会计处理问题。

合并报表是将两个或多个公司的财务数据合并为一份报表,以展示出合并后整体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表现。

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往往需要面对所得税这一特殊会计科目,并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原则所得税是企业在盈利过程中需要向政府缴纳的税金,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科目。

在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概括确认法:根据会计收益与税法所确认的收益之差异,计算概括确认法所得税负债。

概括确认法认为,公司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但在确认所得税负债的时候,按照税法规定进行。

2.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是指由于会计利润与税法所确定的应纳税额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应缴或可抵扣的所得税。

在合并报表编制中,应当充分考虑这部分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处理。

3.所得税开支的确认:根据实际发生的税收负担确定所得税开支,确保在合并报表中准确反映公司当期的税收负担。

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具体过程在具体编制合并报表过程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合并纳税实体确认:首先需要确认哪些子公司应该纳入合并报表中,这些子公司在纳税上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合并计算税收。

2.概括确认法的运用:根据概括确认法的原则,计算出各个纳税实体的税负债,然后按照各自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3.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根据会计利润与税法所确定的差异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注意将这部分资产和负债纳入到合并报表中。

4.确认税收开支:最后,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当核实各个子公司的税收开支,并将其合并计算得出整个集团的税收开支。

总结合并报表编制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在进行此类会计处理时,必须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原则,确保合并报表准确地反映出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税收负担。

通过正确处理所得税的会计问题,可以更好地帮助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为业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实务与账务处理技巧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实务与账务处理技巧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实务与账务处理技巧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概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进行核算,计算出应纳税额、已缴纳的预缴税额和应纳未缴纳的税额之间的差额,然后进行结转和补退。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工作,需要企业财务人员掌握一定的账务处理技巧。

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实务技巧1.准备工作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1)核对会计账簿,确保账簿记录准确无误;(2)准备好各种报表和资料,如年度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3)核对预交税款是否正确,并将其记录在预交款台帐中。

2.计算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应纳所得税额计算方法:按照实际利润率法或简易办法进行计算;(2)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和计算方法,计算出应纳所得税额;(3)核对计算结果:核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有错误需要及时修改。

3.结转和抵扣结转和抵扣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具体步骤如下:(1)结转以前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亏损结转到当年利润中;(2)抵扣已缴预缴税款:将已缴预缴税款与应纳所得税额进行比较,如果已缴预缴税款大于应纳所得税额,则可申请退款;如果已缴预缴税款小于应纳所得税额,则需要补交差额。

4.填写申报表格企业在进行汇算清缴时需要填写相应的申报表格。

具体步骤如下:(1)填写《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该表格用于记录企业的预交款情况;(2)填写《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表》:该表格用于记录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已缴预缴税款和应纳未缴纳的税额等信息。

5.提交申报材料企业在完成汇算清缴的相关工作后,需要将相应的申报材料提交给税务机关。

具体步骤如下:(1)核对申报材料:核对申报材料是否完整、准确;(2)签署申报表格: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在相应的申报表格上签署并加盖公章;(3)提交申报材料:将填好的申报表格和其他相关资料提交给税务机关。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差异及会计处理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差异及会计处理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差异及会计处理一、直接法与间接法计算原理由于会计准则的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与税法收入与允许抵扣额的确认有不同之处。

所以会计的利润不能直接用作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有直接法、间接法两种方法。

1、直接法用收入逐项减去允许扣除的部分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直接法的本质是忽视会计账的存在,利用税法的要求,重新计算税法认可的利润。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全部收入—免税收入—允许抵扣的支出优势:计算简单,不必考虑调整,对会计账没有要求。

缺点:需要逐项收入支出计算、不能反映出会税差异。

适用:小企业,年业务量越少,直接法优势越明显。

2、间接法用会计利润加调增减调减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间接法的本质是利用会税之间的差异,利用会计利润作为计算的起点,根据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利润+税法不认可的支出—会计不记入但税法认可的支出优势:能够反映出会税差异及未来需要调整的企业所得税缺点:对会计账要求高,需要记账之初就要考虑会税差异。

适用:使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需要记“递延所得税”、年会计业务量大的企业。

二、案例讲解两者的区别甲企业是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2022年实现收入3000万。

10月购入一台价值600万元新设备一台,预计使用5年,22年计提折旧20万,记入主营业务成本。

22年发生“业务招待费”20万。

除以上两项外,其他税法允许扣除的成本与费用共计16000元。

当年实现利润1,360元,计算甲公司22年企业所得税。

1、业务招待费计算可抵扣额计算务招待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的列支标准是:按发生额外的60%与收入的千分之五相比较,取最小值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收入千分之五=3000×5‰=15万实际发生额的60%=20×60%=12万(此项低)2、直接法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3000 —1600 —1200(购入固定资产可抵扣额) — 12(可抵扣的业务招待费)=188万应交企业所得税=188×15%=28.2万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 28.2万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2 万3、间接法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1360+ 20(税法不认可的折旧)— 1200(税法认可加计100%的一次性扣除)+ 8(税法不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188万应交企业所得税=188×15%=28.2万产生暂时性纳税差异=(600 — 20)×15%=87万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 115.2 万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2 万递延所得税负债 87万企业所得税简洁分录1、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季度预缴时计提缴纳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4、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补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5、汇算清缴时发现多预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一、《小企业准则》下企业所得税处理1、计提也所得税分录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Ps:有政策性减免的,直接计提时减免,不做政府补助处理。

【老会计经验】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和所得税处理

【老会计经验】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和所得税处理

【老会计经验】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和所得税处理按照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在股份制改组时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以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在会计处理时,评估增值扣除未来应纳所得税后的部分暂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待企业计提折旧、摊销费用等后,可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

在计算申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按两种方法,即据实逐年调整和综合调整。

相对来讲,综合调整比较简单适用,不需要对资产评估增值额划分资产项目,只需将其在以后年度纳税申报的成本、费用项目中予以同,相应地调增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

采用综合调整方法时,其应缴纳的所得税,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例如:a企业对b企业的投资占b企业注册资本的80%.1998年12月b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资产进行评估,经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净增值为100000元(假设不考虑折旧因素),b企业将增值部分综合调整,即按10年平均分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假设所得税率为33%.则b企业和a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b企业的会计处理:(1)资产评估时:借:固定资产100000贷: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准备67000递延税款33000(2)每年计提折旧时:借:递延税款33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借: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准备67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6700a企业的会计处理:(1)b企业资产评估时: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股权投资准备)53600贷:资本公积被投资单位评估增值准备 53600(2)b企业计提折旧时:借:资本公积被投资单位评估增值准备536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53600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是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绝不可能一朝一夕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一种各个领域融会贯通的工作,所以建议要全面地补充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不仅局限于本职工作;坚持一天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做分以下四种与所得税分会计分录一一

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做分以下四种与所得税分会计分录一一

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做分以下四种与所得税分会计分录一一企业所得税实行按月提取,季度交纳,全年清算汇缴的办法;所谓预交,就是按照累计利润总额乘以税率减去以前已交税金,就是需要预交的数额,这个数额不是最后的实际数,通过清算汇缴的纳税调整,全年还要通算。

所得税会计分录如下:1、如果是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其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2、缴纳季度所得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3、结转时: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4、应补上一年所得税税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5、缴纳年度汇算清缴应缴税款: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6、重新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汇算清缴多缴税款时,可以选择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税款。

退税时: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做缴纳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做如下:1、企业产生企业所得税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分录为: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3、企业所得税费用结转本年利润分录为: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

根据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

按月(季)预缴(一般是分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1.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2.缴纳季度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3.跨年4月30日前汇算清缴,全年应交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正数是应补税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4.缴纳年度汇算清应缴税款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贷:银行存款5.重新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年度损益调整6.年度汇算清缴,如果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国企所得税是指国有企业和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要求缴纳的税款。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费用和负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利润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计提法计提法是企业所得税核算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计提法,企业需在每个会计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据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企业所得税,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计提的所得税费用即为企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反映了企业当前所得税的实际额度。

二、应纳税差额法应纳税差额法又称净利润差额法,是指先计算企业净利润,然后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再将净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强调利润与所得税之间的关系,保留了企业当期的净利润。

三、逐笔核算法逐笔核算法是一种详细全面的核算方法,它要求企业将各项经济业务逐笔进行核算,并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核算工作量较大,但核算结果更加准确。

四、年度汇总法年度汇总法是指企业每年结束后根据年度财务报表,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相对简便,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的情况。

五、用表核算法用表核算法是在年度报表编制过程中,根据具体的会计政策和一般会计核算方法,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与年度汇总法相似,但更关注报表编制的规范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但需遵循税法的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对于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企业合法合规运营和税收管理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计提法、应纳税差额法、逐笔核算法、年度汇总法和用表核算法。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并在会计核算中严格按照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所得税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企业所得税的几种账务处理情况

企业所得税的几种账务处理情况

企业所得税的几种账务处理情况第一篇:企业所得税的几种账务处理情况一、按月(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

1、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和缴纳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2、年终按自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年度汇算清缴,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后为应补税额,编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3、根据税法规定,乡镇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准予在应缴纳所得税额中扣除10%作为补助社会性支出。

计提“补助社会性支出”时,编制会计分录: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交款——补助社会性支出非乡镇企业不需要作该项会计处理。

4、缴纳年终汇算应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5、年度汇算清缴,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其差额为多缴所得税额,在未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贷:所得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年度预缴所得税时,在下年度编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二、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和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计算补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和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或联营企业的,投资方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

其会计处理如下: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规定,在确认投资收益或应分得联营企业税后利润后,计算出投资收益或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并缴纳时,编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上述会计处理完成后,将“所得税”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时,编制会计分录: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所得税”科目年终无余额。

所得税费用科目账务处理

所得税费用科目账务处理

所得税费用科目账务处理一、概述在企业会计中,所得税是企业必须缴纳的一种税费,也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所得税费用科目的账务处理方法,帮助企业正确记录和核算所得税费用,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所得税费用科目在会计科目中,所得税费用被视为一项重要的费用科目,通常被划分为以下两个子科目进行核算:1. 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得税费用。

它是按照企业利润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得出的,并在财务报表中以借方金额进行记录。

2. 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因准则差异或暂时性差异而需要缴纳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这些差异可能是因为在税务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导致,或者是由于某些收入或支出被推迟确认所导致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以贷方金额记录在财务报表中。

三、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根据我国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应交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当企业在一个会计周期结束后需要缴纳所得税时,应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账务处理:(1)借记应交所得税科目,将所得税费用计入财务报表;(2)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缴纳的所得税转移至银行账户。

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涉及到准则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在会计处理中,应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账务处理:(1)确定准则差异或暂时性差异的具体金额;(2)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将递延所得税费用计入财务报表;(3)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如果递延所得税费用可抵扣未来的应交所得税时,需同时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所得税费用科目的调整和报告在每个会计周期结束后,企业需要进行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和报告,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具体步骤如下:1. 所得税费用的调整(1)确定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准确金额;(2)对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进行调整。

2. 所得税费用的报告(1)将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填写在财务报表的适当位置,如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2)编制所得税费用明细表,详细列示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来源和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处理方法2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处理方法2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处理方法2009-03-06 01:01国家税务总局于2005年12月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国税发[2005]200号)与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分别从税法和会计方面对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和会计处理作了相关规定。

但两者的规定还不能满足现实操作的需要。

一般来说,企业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预缴所得税,以税法规定为依据汇算清缴所得税,因此企业汇算清缴所得税额往往与该年度已缴所得税额不一致。

由于汇算清缴位于次年的1~4月,此时,上年度有关收入、费用、成本账户通常已结账无余额,故企业不能再按正常的核算程序对损益账户进行调整。

对于所得税汇算清缴事项的会计核算问题,本文列举了几种可行的方法并进行简要探讨。

一、年终结账前自行调整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对于小企业来说,其业务相对简单且重复较多,会计人员对因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不同而产生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非常熟悉,无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因此可以继续采用应付税款法,在年终结账前直接调整。

例:A公司2005年会计利润总额为1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不存在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企业没有工会组织。

会计人员经过计算得出:①全年实际发放工资70万元,计税工资为48万元;②实际计提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共计万元,工会经费不能扣除,税前可扣除的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为万元;③营业外支出包括税收滞纳金及罚款1万元;④投资收益包括国债利息收入5万元;⑤企业前三季度已预缴所得税30万元。

企业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100+(70-48)+()+1-5=(万元),应纳所得税额=×33%=3(万元)。

假定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费用,12月份结账前应作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105 273元(405273-300 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05 273元。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产负债表债务法两种,而产负债表债务法又包括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吧。

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指当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应纳税款数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

在应付税款法下,不必须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纳税,此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中列出的资产、负债和税项的基础上分析税项差异,并依据相关差异确定影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1. 账面价值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后列于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

账面价值分为资产账面价值和负债账面价值。

a.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减值准备一般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将来计算会计利润时应扣除的金额,按会计规定在会计核算后的资产负债表左侧所列的金额。

b.负债账面价值=负债原始账面价值-从负债中扣除的金额它是依据会计规定核算后列在资产负债表右侧的金额。

2.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涉及的计税基础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a.资产计税基础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就计缴企业所得税而言可从流入企业的任何所得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即将来不必须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资产取得成本-依据税法规定上期税前扣除的金额=依据税法规定在将来使用或处置资产时作为成本费的税前分项金额b.负债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将来期间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据税法的规定可以扣除的金额。

公式为: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在将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负债金额=负债账面价值中不同意在将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

【会计实操经验】税后工资合同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会计实操经验】税后工资合同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会计实操经验】税后工资合同如何进行账务处理?问:公司与部分管理人员签劳动合同,工资部分签的是税后工资,那么公司在做账务处理时是不是就应该将其工资还原至税前据此代扣代缴个税并用还原至税前的工资总额进相关的成本费用?答:可以有两种入账方式:第一种:1、发放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计提工资: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

第二种:1、发放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

2、计提工资: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

同时计提代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提示:上述两种方式的会计处理将影响到企业代为负担的这部分个人所得税能否税前扣除,第二种处理方式下,企业所得税前不能扣除代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款。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雇主为雇员承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税款有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8号)第四条规定,雇主为雇员负担的个人所得税款,应属于个人工资薪金的一部分。

凡单独作为企业管理费列支的,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得税前扣除。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有些可能不涉及资金)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识。

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的保持。

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的。

希望大家多多不断的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包括如下几步:
(1)收集与当期所得税有关的账务信息,根据财务报表计算应交税款;
(2)计算所得税均摊,根据税法和相关行政规定销账所得税账户,并将税款记入应付所得税账户;
(3)当期纳税时,根据报税栏次要求填报所得税税表,提交上级税务机关;
(4)报税后,上级税务机关会根据报税情况发出“纳税凭证”,根据纳税凭证将应纳税款记入应交税款账户;
(5)确认核销所得税税款,销账应付所得税账户;
(6)准备年度所得税申报表,按时报送上级税务机关,最终由上级税务机关核定税款后确认;
(7)审核已结清所有所得税税款,完成所得税会计处理工作。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1】[提要] 企业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税务处理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规规定相互分离导致所得税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是所得税会计的核心问题,也是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这一方法的推出有其必然性和优势,但在信息披露、提供税务核查资料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本文在系统梳理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基础上,分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不足,寻求完善的途径和具体方式。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综述按照处理暂时性差异方法的不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之分。

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时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不需要区分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本期发生的各类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均在当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不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会计处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需要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采用跨期摊配的方法逐渐确认和依次转回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按照税率变动是否需要对已入账的递延所得税项目进行调整,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可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

二、所得税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所得税费用与税前会计利润无法实现真正的配比。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认为,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

这说明,当期所得税费用需要从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推算方可。

不难看出,递延所得税直接体现出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不单独反映,而是从税前会计利润到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过程中体现出来。

境内缴纳的10%所得税账务处理

境内缴纳的10%所得税账务处理

境内缴纳的10%所得税账务处理一、所得税的概述所得税,是指纳税人根据其所得收入按照法定税率缴纳的一种税收。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是按照累进税率制度征收的,分为多个税率级距。

所得税的征收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同时增加财政收入。

二、境内所得税的缴纳对象境内所得税的缴纳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两类:1.居民纳税人:在我国境内具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居民纳税人需要就其境内外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非居民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无住所,且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非居民纳税人只需就其境内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境内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方法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 各项扣除- 起征点。

2.确定税率级距: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找对应的税率级距。

3.计算税款:税款= 应纳税所得额× 对应税率- 速算扣除数。

4.账务处理:企业或个人在缴纳所得税时,需按照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一般情况下,所得税费用账户用于记录税款的缴纳情况。

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四、实例解析假设某居民纳税人小王,2021年度工资收入为10万元,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税率级距如下: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100000 - 5000 × 12 - 60000 = 20000元。

2.确定税率级距:20000元位于第一档,税率为3%。

3.计算税款:税款= 20000 × 3% = 600元。

4.账务处理:小王在缴纳所得税时,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600元,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600元。

五、总结与建议总之,境内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涉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税率级距、计算税款以及账务处理等环节。

为了确保合规,企业和个人需熟悉税收政策,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遵循会计准则,准确记录和反映所得税缴纳情况。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

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一、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直接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收益分配观",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付所得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程度.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工作量小;但是应付税款法不确认当期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而逐渐被淘汰.(二)纳税影响会计法该方法是将本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间,即将本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费用观”,认为所得税是企业为了获得收益而发生的一项费用,并应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暂时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包括在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项目内,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递延税款中.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实际作用是使企业的财务会计记录与财务报告的目标一致,即坚持按照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资产与负债)和权责发生制进行有关会计确认和计量,避免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误解。

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

1、递延法。

递延法是将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

递延法确认暂时性差异,这显然比应付税款法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在这种方法下,递延所得税只表示将在未来会计期间配比过程中进行调整的暂时性差异的累计影响,不表示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

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所得税余额并不具有应收应付的性质,也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无法反映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

尽管递延法比债务法简单,但因其不能披露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而被美、英等国的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所淘汰。

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

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

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所得税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税收,在会计核算中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会计要素。

由于所得税的涉及面广、政策多变、税法繁杂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在会计核算中出现各种差异。

本文将通过分析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以期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1.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税法与会计准则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因此在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差异。

税法和会计准则对所得税计算的基础、计提时机、抵免规则等方面的要求可能会不同,导致会计处理产生差异。

2.会计核算计提时机差异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是以企业报告期末的应交所得税为基础,即根据实际发生的税负来计提,而税法则可能根据税法规定的税基来计算所得税负债,导致两者在计提时机上出现差异。

3.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差异会计核算中,所得税负债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项目相关,而由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和编制目的不同,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上所得税负债的表现形式与税法不一致,产生差异。

4.税收政策变动造成的差异税收政策的变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所得税负债,在税收政策变动之后,企业需要根据新的税收政策来计算和处理所得税负债,这可能导致旧税制和新税制之间的差异。

5.国际税收差异跨国企业因受限制和差异的存在而可能在各个税收管辖区产生不同的税务影响,甚至可能引起国际双重征税的问题,也会在企业会计所得税处理中产生差异。

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式1.补正会计政策差异会计政策差异是指由于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政策执行的不同而引起的会计数额的差异。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及时进行调整,补正会计政策差异。

2.税法变动的会计核算处理当税法发生变动时,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新的税法政策,按照新的政策要求重新计算所得税负债,并及时调整企业的会计核算处理,化解税务政策的差异。

3.遵循相关会计准则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正确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实践中,以确保所得税负债的正确计提和报告。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必须及时缴纳的一种重要税收,会影响公司的实际利润以及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因此会计处理企业所得税时,必须按国家税收政策正确处理。

一、企业所得税的法定依据企业所得税的缴纳依据是《企业所得税法》,根据该法律的规定受税人应当依照有关税收征收管理条例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且税收管理条例变动频繁,因此受税人必须熟练掌握税法知识。

二、企业所得税的收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收税对象主要是企业法人及其他组织,这些组织收入中包含有从业务活动中获得的相关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服务收入、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等。

三、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一般有金额法和比例法两种,具体应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企业的特定情况来决定。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率不断变化,受税人需要时刻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以免产生违法行为。

四、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流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流程主要包括:首先,收集并审核企业收入及支出凭证,确定公司的纳税义务;其次,按照税收法规对企业所得税做出核算;第三,缴纳企业所得税;最后,跟踪记账企业所得税,确保企业纳税义务的准确执行。

五、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要点1.核算企业所得税时,受税人需要准确掌握企业收入及支出等业务活动中产生的相关收入,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规进行核算2.受税人必须提供准确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在指定的时间内及时提交3.受税人需要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以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4.受税人应当及时更新会计处理方法,确保正确有效地缴纳企业所得税总之,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对受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严格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条例进行,以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同时,受税人还应该留心有关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会计处理方法,以确保企业所得税的准确及时缴纳。

所得税核算方法

所得税核算方法

所得税核算方法所得税核算是指企业或个人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对应纳税期间内的所得额进行计算和核算的过程。

所得税是一种按照收入或利润额征收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所得税核算的方法和步骤。

一、所得税税基的确定企业所得税税基是指企业在纳税期间内实际取得的收入减除法定和合理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净额。

税基的确定是所得税核算的第一步,关系到纳税义务的大小。

1.1 收入的确认企业所得税税基的第一步是确定纳税期间内的收入。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等。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收入进行准确计量和确认。

1.2 成本、费用和损失的核算确定收入后,企业需要核算纳税期间内的成本、费用和损失。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损失包括营业外损失和所得税费用等。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成本、费用和损失进行准确计量和核算。

1.3 收入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净额在确认收入、核算成本、费用和损失后,企业需要计算出纳税期间内的所得额。

所得额是指纳税期间内收入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净额。

企业应按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对所得额进行准确计算。

二、所得税税率的确定所得税税率是指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对所得额征收的税率。

税率的确定是所得税核算的第二步,关系到纳税义务的金额。

2.1 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据企业的纳税身份和所得额的大小来确定。

在中国,一般纳税人的所得税税率为25%,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0%,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15%。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得税税率。

2.2 个人所得税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根据个人的纳税身份和所得额的大小来确定。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7个档次,从3%到45%不等。

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得税税率。

三、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是所得税核算的最后一步,是企业或个人根据所得额和税率计算出应纳税款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两种方法(一)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应纳税所得(或亏损)之间的差异有两类:一类是永久性差异,一类是时间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由于按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总额和按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额的口径不同而形成的。

其在本期发生,并不在以后各期转回。

时间性差异是由于有些收入和支出项目计入应税所得的时间与计入税前会计利润的时间不一致而形成的。

其发生于某一时期,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

某一时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如果从该会计年度观察,会使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总额和应税所得额不一致,但从一个周转期来观察,这种差异是不存在的。

 按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对所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有两种处理方法,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

 一、应付税款法
 采用应付税款法,当期计入企业的所得税费用一般应等于当期计算的应纳所得税的金额。

 1、应付税款法对永久性差异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