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选择模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框架与模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框架与模型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有效规划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路径。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生涯规划框架与模型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大学生系统地分析和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
一、职业生涯规划框架职业生涯规划框架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它由多个要素组成,包括个人资质、价值观、兴趣爱好、职业目标等。
以下是一个常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框架:1. 个人资质:个人资质是指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素质。
大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个人资质,包括学习成绩、专业背景、实习经验等,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 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和信仰体系。
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了解自己对不同职业的偏好和诉求,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3. 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指个人对某些活动或领域的喜好和热情。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探索如何将兴趣爱好与职业发展相结合,以实现事业与兴趣的双赢。
4. 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指个人在职业发展中所追求的目标和成就。
大学生需要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设定合理的时间和步骤,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模型职业生涯规划模型是指一种用来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式或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1. 打字模型: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模型,它以字母"T"的形状呈现。
"T"字的横杠代表广度,纵杠代表深度。
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先广度地了解各个职业领域,再深度地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职业领域,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和职业。
2. SWOT分析模型:SWOT是指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大学生可以通过SWOT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找到自己的发展优势和应对策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规划模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规划模型职业规划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科学的职业规划模型,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知自己、探索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规划模型,供大学生参考。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是目前最常用的职业规划模型之一。
该模型将个体的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在职业选择中,个体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行测量和了解,选取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职业方向,提高职业满意度和工作表现。
二、斯伦贝谢职业发展阶段模型斯伦贝谢职业发展阶段模型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该模型将职业发展分为生长期、探索期、建立期和维持期四个阶段。
大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的认知,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发展活动。
三、价值观匹配模型价值观匹配模型认为职业选择和职业满意度与个体价值观的匹配度密切相关。
个体的价值观包括对自身、他人以及社会的看法和重视程度。
大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梳理和认知,选取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职业方向,并注重工作环境的匹配度,提高职业满意度和工作表现。
四、SMART目标设定模型SMART目标设定模型是指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行(Achievable)、现实(Realistic)和限时(Time-bound)的目标设置原则。
在职业规划中,大学生可以通过设定SMART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行动步骤,实现对目标的有针对性的努力。
五、人才定位模型人才定位模型将个体的优势、特长和兴趣与目标职位的要求相匹配。
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结合目标职位的要求,明确自己是否适合该职位,从而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职业规划,并提高对目标职位的竞争力。
六、环境适应模型环境适应模型认为个体的职业发展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
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差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差异分析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这个专业。
然而,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个专业的学生如何才能在电子商务领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呢?一个重要的答案是拥有更好的职业胜任力。
本文将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职业胜任力进行模型构建和差异分析。
一、模型构建能力维度:1.技术能力:包括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网页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2.市场营销能力:包括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品牌营销、促销活动策划等方面的能力。
3.运营管理能力:包括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4.人际交往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性格特征:1.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2.责任心:包括责任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等方面的特征。
3.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特征。
以上能力维度和性格特征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然后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模型。
二、差异分析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可以对不同群体之间的职业胜任力差异进行分析。
1.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从传统的社会角色分工来看,男性在技术和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往往比女性更强,而女性在市场营销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往往更突出。
不同年级的学生所接触的知识和技能不同,在职业胜任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大一学生一般缺乏实践经验,技能和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大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实践经验,开始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大三和大四学生已经接近毕业,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在跨国企业中,不同族裔的差异也是影响职业胜任力的重要因素。
不同族裔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需要通过跨文化培训等方式进行适应和融合。
电子商务涉及到多个行业,不同的行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不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而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则是帮助大学生进行有效规划的工具和指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模型霍兰德职业兴趣模型是根据个人的职业兴趣和价值观来帮助选择职业的模型。
它将职业分为六个基本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匹配相应的职业类型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二、凯尔西生涯发展理论模型凯尔西生涯发展理论模型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探索、确认、改善、调整和成熟。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这个模型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目前处于哪个阶段,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来推动自己的职业发展。
三、价值观模型价值观模型认为职业选择应该基于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这个模型要求大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然后将这些价值观和目标运用到职业选择和规划中。
通过选择与个人价值观一致的职业,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四、职业生涯故事模型职业生涯故事模型将职业规划视为一个连续的故事,个人的职业选择和经历被视为这个故事中的情节和转折点。
大学生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的过去经历,并将其与未来的职业目标相联系,以帮助自己建立一个连贯的职业生涯故事,并为将来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五、SMART目标设定模型SMART目标设定模型是一个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大学生设定明确、可量化和可行的职业目标。
该模型要求目标具备以下特点: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Relevant)和时限(Time-bound)。
通过制定SMART目标,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有助于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目标。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借助各种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模型、凯尔西生涯发展理论模型、价值观模型、职业生涯故事模型和SMART目标设定模型等,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模型

大学生职业规划模型大学生职业规划模型1一、前言这是每个人的职业选择甚至生活计划,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职业规划让每个人更充分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兴趣,可以结合每个人的特点,为每个人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它已经成为动力的源泉,鼓励自己前进,追求更高的目标,提供指导,让每个人都有前进的方向,帮助您选择最正确的道路,为您提供丰富的空间和士兵自己的平台,确保您在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二、自我分析㈠我的性格:我的优势是乐观积极,一切都能思考,随和,友好,真诚、严谨、负责任,有一定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对未知,善于思考发现,善于学习,逻辑思维强,热爱团队合作,综合分析能力,综合考虑,努力公平高效。
缺点是性格略内向敏感,工作不独立,有时更自由,喜欢抱怨,总是有很多担忧,不敢尝试,不善于与人沟通,与他人相处,职业规划不知道该说什么,与陌生人相处总是不太和谐,口才不好,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感到非常紧张,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写作能力不够强,不敢冒险,耐心不够好,做事往往是三分钟的热度,毅力不强,没有任何磨练考验,没有勇气顽强拼搏。
㈡我的兴趣:我通常喜欢读书,尤其是像小说这样的故事书;我也喜欢听音乐,对流行和古典中国民间音乐有浓厚的兴趣;网上冲浪也是我的爱好。
假期回家后,我每天都看新书闻,聊天等等;我也喜欢动画,对它有广泛的涉猎。
㈢我的价值观:我认为美和协调是最重要的。
人们应该通过辨证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但他们不应该完全脱离自己的需要。
他们应该努力将自己的要求与社会联系起来,以实现双方的满足和互利。
同时,我们应该对生活持乐观态度,看到一切的积极一面,鼓励自我进步,创造更好的生活价值。
㈣我的能力:专业技能: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数学、会计学、经济法。
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自学初级日语。
其他技能: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思维能力、扎实的知识吸收能力、良好的记忆力和良好的观察能力。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职业决策理论模型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早在1909年Parsons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
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
Parsons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3.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
Parsons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
Phillips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
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
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
Savickas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
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模型、Krumboltz模式、Tiedeman模式和Gelatt模式。
(1)Tiedeman模式虽然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Super认为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
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与决策模型研究

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与决策模型研究大学生专业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过程,对于个体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大学生专业选择的主体,影响因素和决策模型则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专业选择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一个可能的决策模型。
一、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大学生专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家庭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都会对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产生影响。
父母的期望往往是大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他们希望子女选择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这种期望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学生的选择。
此外,家庭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也会影响大学生选择的广度和深度,有些家庭出身良好的学生更容易选择理工科等热门专业,而经济困难的学生则可能更多考虑就业率较高的专业。
二、兴趣与能力兴趣与能力是大学生专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
兴趣是坚持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力表现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胜任的基本素质。
因此,在专业选择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就业前景就业前景是大学生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更好。
因此,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需要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一些热门专业或者与时俱进的新兴专业往往更容易找到好的就业机会,而一些市场需求较少的专业则可能面临就业难题。
四、社会影响社会影响也是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之一。
当代社会对于某些专业的需求量不断变化,这些社会需求也会对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产生影响。
例如,在当前国家推进的新兴产业中,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这会影响大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的选择。
此外,社会对于某些专业培养质量的认可,也会对学生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因素、兴趣与能力、就业前景和社会影响等。
职业规划的理论模型

职业规划的理论模型概述职业规划是指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对自身职业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策划和管理的过程。
职业规划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和满意度。
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理论模型被提出来帮助个体分析和评估自身的能力、兴趣、价值观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从而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职业规划的理论模型。
赫兹伯格成长需求理论赫兹伯格成长需求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而在职业规划中,赫兹伯格认为,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是由满足这五个层次需求的程度决定的。
这意味着在职业规划中,个体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计需求,还需要追求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克鲁格-勒芒行为理论克鲁格-勒芒行为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克鲁格与西尔维娅·勒芒提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个性、环境和行为本身所形成的需求和激励共同决定的。
在职业规划中,个体的行为是其个性特点与职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这意味着在职业规划中,个体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并结合职业环境的要求来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策略。
赫克-兰格模型赫克-兰格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赫克和米库兰·兰格于1997年提出的职业决策模型。
该模型将个体的职业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职业倾向、职业选择和职业建立。
在职业倾向阶段,个体开始形成对不同职业的兴趣和偏好;在职业选择阶段,个体开始评估和比较不同职业的优势和劣势,并最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在职业建立阶段,个体投入到选定的职业中,并通过工作经验和职业发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赫克-兰格模型为个体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职业规划框架。
因素影响模型因素影响模型是由知名职业规划理论家理查德·克鲁伊塞伯格提出的。
该模型认为职业规划是一个受到个体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Tiedeman(泰特曼)模式Tiedeman受 white ( 1 9 5 2 )研究人类生活和生存竞争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根据 Erikson( 1950)划分的心理发展八个阶段理论,认为职业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并特别强调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职业决策发展的一致性,提出了一个以分化与整台贯穿职业决策过程的模式。
一般来说.分化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或是通过同一性和所从事或学习的职业的特点耗直我融入职业世界中的过程。
在决策过程中,分化指对可考虑韵事件作分析;整合则是将分化的部分再予以统合,以符合个体钧需求。
这两种心理作用在整个理性的决策过程中不断进行。
整个职业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七个步骤。
第一,预期阶段( anticipation) ,该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 1 ) 试探( exploration ):考虑不同选择方向及可能目标;( 2 ) 具体化( crystalization ):经过对各种选择方向或目标优缺点的斟酌,情况逐渐清楚;( 3 ) 选择( choice) :选定一个能解除目前困扰的目标;( 4 ) 明确化( clarification) :再审视,修正与调整准备要行动的目标。
第二,实践与适应阶段 ( implementation and adjustment)包括三个步骤:( 1 ) 入门( introduction) :开始执行自己的选择,也是新经验的开始,在新的环境中,争取他人的接纳;( 2 ) 转化(reformation) :调整步伐与心态,专心一致,肯定在薪环境中的角色,全力以赴;( 3 ) 整合(integration ) :个人的信念与集体的信念达到平衡与妥协。
其中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作出职业决策,而第二个阶段则是对前一阶段的决策钧实践和检验。
后来,Anna Miller-Tiedeman和David-Tiedeman在先前模式的摹础上,对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标准、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个人主义论的职业决策模式。
职业生涯管理之职业选择理论

(3)创造型
强烈的创新需要 勇于冒险
创业者
(4)安全型
追求职业安全或情感安全 对组织依赖性强 职业开发内驱力不强 职业变更应变能力不足
公务员
(5)自主型
追求自主独立的工作方式 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的限制和约束
工商管理学教授、自由撰稿人、小型零售公 司所有者
2.职业锚的特点
强调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 与整合 并非固定不变 不可能进行预测 以工作经验为基础(不只是取决于个人潜在 才干与动机) 受早期职业生涯影响大
三、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
美国Holland教授于1971年提出Career Orientation理论 将工作划分了六种职业类型 将劳动者划分为六种基本的职业性向 提出了职业性向选择模型图
1.六种职业类型
现实型:建筑、驾驶卡车、农耕 调研型:学术研究 艺术型:雕刻、表演和书法 社会型:教育、宗教和社会性工作 开拓型:销售、政治和金融 常规型:会计、计算机和药理学
艺术型(artistic):偏好模糊、 艺术型(artistic):偏好模糊、自由和 (artistic) 非系统化的活动, 非系统化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体现 创造艺术作品,完成自我表现; 创造艺术作品,完成自我表现;厌恶明 确秩序和系统化的活动,看重美的品质。 确秩序和系统化的活动,看重美的品质。 社会型(social):偏好对他人进行传授、 社会型(social):偏好对他人进行传授、 (social) 培训、 培训、治疗和咨询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活 不喜欢与材料、工具、 动;不喜欢与材料、工具、机械等实物 打交道。 打交道。社会型的人表现出重视社会和 伦理道德问题的价值。 伦理道德问题的价值。
1.当代大学生职业兴趣分类
经营型 权力型 艺术于男性,在 艺术型和社会型上得分高于男性; 文史类学生更倾向于权力型; 理工类女生更倾向于自然型; 文史类男生更倾向于经营型 大一时各类型得分均为四个年级中最高,职 业兴趣范围随年级升高而缩小,渐明确。 具有城乡差别。小城镇地区更倾向于现实型 和研究型。
职业规划模型

职业规划模型1. 引言职业规划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无论是在选择大学专业、寻找第一份工作还是在职业发展中迎接下一个挑战,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模型可以为个人提供方向和目标。
本文将介绍一个常用的职业规划模型,帮助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2. 职业规划模型的概述职业规划模型是一个系统化的方法,用于帮助个人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目标,以制定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
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个人需要对自己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来实现,例如:•我对哪些事物感兴趣?•我擅长哪些技能?•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自我评估的目的是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确定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
2.2. 职业研究在确定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之后,个人需要开始进行职业研究。
这包括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薪资水平、前景等信息。
个人可以借助各种资源,如网络、书籍、人际关系等来获取相关信息。
通过职业研究,个人可以了解不同职业的优缺点,以及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这些职业。
2.3. 目标设定在自我评估和职业研究的基础上,个人需要设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职业目标应该是明确、可实现的,并且与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相匹配。
一个好的职业目标应该具有挑战性,但同时也要具有可行性。
2.4. 制定行动计划一旦确定了职业目标,个人需要制定一个行动计划,以实现这个目标。
行动计划应包括明确的步骤和时间表,并且要具有可操作性。
个人需要考虑自己需要学习的技能,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及可能需要的人际关系。
2.5. 实施和调整行动计划的实施是职业规划中的重要一步。
在实施过程中,个人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可能包括学习新的技能、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调整目标。
3. 职业规划模型的优势职业规划模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
•提供一个系统化的方法,使个人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大学生-职业决策

一 职业决策概述
二、职业决策的类型
8 控制型
所谓控制型,是指个体认真分析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果断自信地决定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职 业方向,敢于自我承诺、自我挑战,有计划、有策略地发展 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动态地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 职业决策概述
二、职业决策的类型
9 紊乱型
所谓紊乱型,是指个体虽然进行了自我评估和职业 与环境分析,但因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变化和 进行调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最后陷入迷茫。
三 职业决策方法
4
四 职业信息的搜集与处理
目录
一 职业决策概述
一、职业决策的概念
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作出决定或选择。决策是人类的核 心活动,对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生活至关重要。一个人 在其职业生涯中经常会面临多重选择,这时就需要个人作出 决定,即进行职业决策。职业决策的概念是从经济学中发展 而来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职业决策是一个由提 出问题、搜集资料、确定目标、拟订方案、分析评价、最后 选定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完整过程,而且在方案选定之后, 还要检查和监督它的执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偏差并加以纠 正。狭义的职业决策仅指行动方案的最后选择,即通常所说 的“拍板”。本书所采用的是广义上的职业决策概念。
一 职业决策概述
四、职业决策的困难
(二)大学生职业 决策困难的特点
1.女生比男 生存在更多的职 业决策困难
2.多数大学生 的职业决策困难源 于“信息焦虑症”
一 职业决策概述
四、职业决策的困难
(三)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产生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缺乏准备、缺乏信息
和信息不对称。
一 职业决策概述
五力模型分析应届生就业(精简篇)

五力模型分析应届生就业五力模型分析应届生就业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基础能力: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及自信等。
核心能力:特殊素质和能力:1. 开拓创新能力;2.个性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领导能力;3.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如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背景及现状今年随着大学大量扩招,大学生供过于求,于是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但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其实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并不随着和市场一起成长的企业需求同步增长。
高等教育平均质量下降导致专业能力不强,部分高校教育模式落后使得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就业培训不充分更是造成大学生求职技巧缺失以及就业市场信息不充分等等一系列影响学生求职的阻碍因素。
三、五力模型简介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哈佛大学工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四、五力模型理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产品市场定义为就业市场,将各大高校作为商品供应商,应聘单位作为购买方,该专业往届求职失败的待业人士作为替代品,应届硕士、博士,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作为新进入者,应届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作为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则当前竞争主要来源为:应届生求职要求,招聘单位的要求以及应届生之间的竞争。
我们先以五分制指标来进行分析概要。
购买者还价能力:5 总的来说还价能力非常强,个体产品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处在非常不利的位置。
任何一个单位,从PG、IBM这样的外企大鳄,到国家公务员这样的用人大户,再到几十上百人的民营企业,都有充分的压价和挑选能力,这直接导致了人才高消费和低工资的盛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规划模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规划模型职业规划是指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根据个人的理想、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系统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路径和方法。
大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群体,他们面临着选择专业、就业、职业发展等诸多问题,职业规划模型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模型,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职业规划模型之一。
该模型将职业分为六个兴趣类型,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通过评估个体的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个体的兴趣与职业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从而指导个体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职业。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优点在于对个体职业发展兴趣的客观评估,并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的方法。
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个体的职业兴趣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理论仅从兴趣角度考虑职业选择可能过于简单,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情况。
二、卡尔·詹森价值观职业模型卡尔·詹森价值观职业模型是根据个体的价值观念来指导职业选择和规划的模型。
模型将个体的价值观分为六个维度,即实用型、研究型、美学型、社会型、传统型和理论型。
个体在职业选择时,应考虑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所从事职业之间的匹配程度,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卡尔·詹森价值观职业模型的优点在于考虑了个体的价值观念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帮助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更加准确地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但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因为个体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只从价值观方面考虑职业规划可能仍然不够全面。
三、职业生涯水平模型职业生涯水平模型通过研究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职业发展模型。
该模型将职业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稳定阶段和退出阶段。
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个体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规划目标和策略。
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类型及应用

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设计授课标题: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类型及应用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职业生涯决策的内容,正确认识职业生涯决策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决策风格,掌握职业决策的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的类型划分2、职业决策模型的应用教学难点:职业决策模型的应用学时: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职业决策的分类1、理智型:以周全的探求,对选择的逻辑性评估为特征。
2、直觉型:以依赖直觉和感觉为特征,比较关注内心的感受。
3、依赖型:以寻求他人的指导和建议为特征。
4、回避型:以试图回避做出决策为特征。
5、自发型:以渴望即刻、尽快完成决策为特征。
练习路边有一片桃园,假如你可以进入桃园摘桃子,但只旭前进不许后退,只能摘一次,要摘一个最大的,你会怎么办?A、稍微比较,迅速摘一个B、“我感觉这个大”,就摘这个了C、“去问看桃园的人,让他告诉我什么样的最大!”或者问旁边的人什么样的最大。
D、先别管了,走到最后再说吧。
E、对视野内的桃子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大概得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选择最大的桃子。
决策的两个重要因素:1、有无决策权2、时间(最晚什么时间需要作出决策)二、决策风格(互动练习)请回想迄今为止在你人生中你所做的三个重大决定,并按以下几部分予以描述并记录在纸上。
(1)目标或当时的情境。
(2)你是如何做出决策的,你都考虑了什么?(3)你对结果的评估如何?三、职业决策模型的应用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如何决策美国职业生涯理论家里尔登等人在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理论中提出了CASVE决策模型,该模型认为一个良好的决策需要经历五个步骤:C(沟通) 、A(分析)、 S(综合)、 V(评估)、 E(执行)决策技能可以通过学习五阶段循环模型获得:这五个阶段分别如下。
沟通(确认需求):个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分析(将问题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起来):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
综合(形成选项):个人形成可能的解决方法并寻求实际的解决方法。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职业规划模型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职业规划模型大学生是一个拥有充分时间和资源的重要群体,他们面临着众多职业选择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因此职业规划对他们尤为重要。
职业规划模型可以帮助大学生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在职业发展上取得成功。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职业规划模型,分别是霍兰德职业规划模型、智能匹配模型和三明治模型。
1. 霍兰德职业规划模型霍兰德职业规划模型是根据个人兴趣和性格特点来进行职业匹配的模型。
该模型将人群分为六大职业兴趣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估和职业倾向测试来确定自己的兴趣类型,并选择和自己匹配的职业方向。
比如,对于现实型的人来说,工程技术类职业可能更适合他们;而艺术型的人则可以考虑从事设计和创意类工作。
2. 智能匹配模型智能匹配模型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技能来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的模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特长技能,通过发掘和发展这些能力,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大学生可以通过评估自己的学科优势、职业技能和个人特长,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职业。
例如,对于擅长数理化的学生,可以考虑从事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职业。
3. 三明治模型三明治模型是将职业规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并依次进行规划和实施的模型。
大学生可以先确定自己的短期目标,比如在校期间参加社团活动、实习等,进一步了解和探索职业领域。
然后制定中期目标,如在大学期间培养专业技能、参与项目研究等,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最后,建立长期目标,明确自己未来五年、十年的职业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行动方案。
这三种职业规划模型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参考。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模型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模型,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注重积累实践经验、发展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为职业规划的实施做好准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发展模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发展模型职业发展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了解职业发展理论和模型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业道路以及制定合适的职业发展计划。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发展理论和模型,探讨它们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是职业发展领域中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将个体的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根据个体对这六种类型的偏好,可以预测其适合从事的职业。
大学生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试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类型,并选择与之匹配的职业道路。
二、超级理论超级理论在职业规划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不断演变的过程。
超级模型将职业发展划分为许多阶段,包括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定阶段和维持阶段。
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从而制定符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职业规划,并适时进行调整。
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发展是在社会环境和个体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该理论强调了社会支持、角色模型以及自我效能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大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导师、同事、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寻求榜样和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职业生涯建设理论职业生涯建设理论关注个体在职业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该理论强调个体的职业决策和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个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制定职业目标,并通过学习、工作经验和反思来实现这些目标。
大学生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积极参与实践和反思,来推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五、SWOT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职业发展工具。
该模型通过分析个体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职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指导他们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SWOT分析,大学生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策划改进措施,以应对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和威胁。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数学模型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数学模型-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大学生个人未来十年职业规划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的就业知识技能等”自身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
本报告基于麦可思公司的全国大学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针对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考取公务员、做公司职员、继承者、考研和其他方向做了调查统计,所用数据包括对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调查和对2007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的抽样调查。
在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3.5%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5%的毕业生自主创业;9.9%的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其中6.7%的毕业生准备继续寻找工作。
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约为575.4万人,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在调查时中国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约480万人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约9万余人自主创业,约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10届比2009届减少了1.1个百分点,而“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2010届比2009届减少了2.7个百分点。
由于就业形势转好,有更多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选择直接工作而不是刚毕业就读研究生。
尽管2010届研究生扩招了5.3%,但2010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得更快(8.3%),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较快可能也是读研比例下降的原因之一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职业规划很多时候等于就业问题,就业于个人家庭乃至国家都至关重要,就业是国家政治昌明与经济景气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评估工具介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评估工具介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职业评估工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从而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向您介绍几种常用的职业评估工具,希望能够为您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是一种经典的职业评估工具,它基于霍兰德兴趣模型,将人的兴趣分为六大类: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在测试中,学生需要回答一系列与兴趣相关的问题,通过对答案的分析比对,确定其所属的兴趣类型。
根据测试结果,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并据此探索与之匹配的职业领域。
二、马基雅维利人格测试马基雅维利人格测试是一种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职业评估工具。
它通过测试个体的人格特点,如外向性、内向性、情感稳定性等来对个体的职业适应性进行评估。
测试过程精确且科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从而为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提供参考。
三、MBTI性格测试MBTI性格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职业评估工具,它基于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对个体分析四个维度:外向与内向、感觉与直觉、思考与情感、判断与知觉。
通过测试结果,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如ISTJ (内向、实用、思考、判断)或ENFP(外向、直觉、情感、知觉)等。
这种测试能够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职场适应能力,以及与之匹配的职业环境。
四、DISC行为风格测试DISC行为风格测试是一种评估个体行为特点和职业适应性的工具。
它将行为特征分为四个维度:支配型、影响型、稳定型和顾虑型。
通过测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团队合作、决策制定等方面的行为风格,并据此寻找适合的职业岗位。
除了这些常用的职业评估工具,还有许多其他的工具可供探索。
例如:- 自我评估问卷:通过向自己提问并对回答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技能和兴趣,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职业生涯。
- 情景模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或情境剧本,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环境中的任务和挑战,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适应能力。
职业选择模型要素

职业选择模型要素职业选择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重要决策,而职业选择模型是帮助人们做出理性决策的工具。
职业选择模型包含了多个要素,这些要素可以帮助个人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兴趣爱好、职业前景等因素,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
1. 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职业选择模型的第一个要素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个人应该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个人特点。
通过对自己的自我分析,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偏好和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2. 职业信息获取职业选择模型的第二个要素是职业信息获取。
个人应该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种职业信息,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薪酬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情况。
可以通过网络、书籍、咨询等途径获取职业信息,从而对不同职业有全面的了解,以便作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
3. 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目标职业选择模型的第三个要素是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目标。
个人应该清楚自己对职业的价值观和追求的职业目标。
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人对职业的看法和态度,而职业目标是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期望和追求。
通过明确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目标,个人可以更好地选择与自己价值观和目标相符合的职业,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
4. 职业能力和技能职业选择模型的第四个要素是职业能力和技能。
个人应该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包括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
通过评估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技能,个人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技能水平的职业,从而提高职业发展的成功率。
5. 职业市场需求和前景职业选择模型的第五个要素是职业市场需求和前景。
个人应该了解不同职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包括行业发展趋势、就业率、薪资水平等方面。
通过了解职业市场需求和前景,个人可以更好地选择具有发展潜力和就业机会的职业,从而提高职业发展的成功率。
6. 职业决策和规划职业选择模型的最后一个要素是职业决策和规划。
个人应该根据以上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出职业决策并制定职业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系(院)数信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论文题目大学生职业选择模型学生姓名郭婵指导教师汪天飞副教授(姓名及职称)班级09级信计班学号09290323完成日期: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大学生职业选择模型郭婵数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09290303【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影响职业选择因素的层次模型,构建各个层次的判断矩阵,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各个相关权量,得出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决策。
【关键词】职业决策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1 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宽,高校招生完全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不仅现实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同时也发现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原来高校的就业自主分配演变成现如今的自主择业,让大学生在面临择业的时候出现了迷茫和困惑。
因此,选择职业难,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更难了。
面对这个压力如此大的社会,职业选择就必须要考虑到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如:专业是否对口、兴趣爱好、家庭地域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归纳为以下四类:个人因素:兴趣爱好、专业是否对口、性格能力、发展空间等。
环境因素:家庭影响、身边朋友影响、政策影响等。
经济因素:工资、福利待遇、奖金单位因素: 单位性质、单位地域、工作环境、单位前景、单位声誉等。
2 问题的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时缺乏科学性、主动性,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面临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既不清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也不了解自己要找何种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就业状态。
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还给我们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压力。
据统计2008年毕业人数559万,2009年毕业人数611万,2010年毕业人数631万,去年毕业人数671万,而今年的毕业人数将达到680万,看看这些可怕的数据,尽管国家实行了政策调控,可如今的高校招生依然在增加,相对的毕业人数也在增加,现在的大学生可谓是遍地都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大学生还在职业选择的时候迷茫,有的甚至觉得自己是大学生没有高薪不就职。
看看这些数据,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你还不赶快制定方案寻找属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吗?针对如何进行职业选择的问题,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完整的层次结构模型。
模型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目标层,即职业选择,其次是准则层,即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单位因素,然后是子准则层,即兴趣爱好、专业是否对口、性格能力、发展空间、家庭影响、身边人的影响、政策影响、单位性质、单位地点、工作环境、单位前景、单位声誉、工资、福利待遇、奖金,最后是方案层,即教师、金互通软件公司、自主创业、销售。
通过两两比较构造成对比较矩阵,计算相应的权向量,并进行单层次排序、组合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最终选出最佳方案。
3 问题假设(1)每一层结点下的因素都是对目标选择相对重要的因素,实际中的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忽略不计。
(2)调查问卷随机向各年级的人发放,不一定集中在一个班之类有类似想法的人。
(3)假设方案层是选择的职位具体一定的代表性。
4 符号说明D:方案层名称C:目标层名称及准则层A对目标层的成对比较矩阵A:准则层名称及子准则层B对准则层的成对比较矩阵1B:子准则层名称A i:准则层各因素名称B i:子准则层各因素名称D i:方案层各方案名称a ij:准则层A之间两两因素之比b ij:子准则层B之间两两因素之比λ:矩阵最大特征根CI:矩阵一致性指标RI:随机性一致性指标CR:随机性一致性比率N:N阶矩阵ω: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向量ωij:矩阵列向归一化后的权向量ωij: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ωk:子准则层对准则层的权向量W:以为ωk列向量构成的矩阵ωc:第三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向量W:B对C的权向量C5 模型建立与分析5.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的决策方法[5]。
它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职业选择的决策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方法,在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上构造成对比较矩阵,通过计算获得各综合权重排序,从而选出最佳方案,即权重最大者。
5.2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为了得到各准则间的权重比例,我们通过毕业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概率统计,向本校各专业分别分发100份问卷,总共1300份,实际有效问卷900份,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我们将选择15个相对主要的因素来作为我们的职业选择的因素,以此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我们将决策问题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目标层C ,及职业选择第二层:准则层A ,及个人因素A 1、环境因素A 2、经济因素A 3、单位因素A 4 第三层:子准则层B ,及兴趣爱好B 1、专业是否对口B 2、性格能力B 3、发展空间B 4、家庭影响B 5、身边人的影响B 6、政策影响B 7、单位性质B 8、单位地点B 9、工作环境B 10、单位前景B 11、单位声誉B 12、工资B 13、福利待遇B 14、奖金B 15第四层:方案层D ,教师1D ,乐山金互通软件公司2D ,自主创业3D ,销售4D 图形结构如下:5.3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或许还不止我们列举出来的这些,我们建立的这个层次结构是根据调查比例把相对于比较重要的因素指出来,这些因素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确定的,并不一定每一个因素对每一个人都有用,所以我们要找出对我们自己本身更重要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我们的职业选择确定明确的方向。
如果只是定性的找出结果,肯定有许多人不会接受。
所以按照Saaty 等人的作法[7],一是不把所有的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通过两两相互对比,以尽可能的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提高难度。
构造比较矩阵主要是通过比较同一层次上的各因素对上一层相关因素的影响作用,而不是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
在此我们将根据调查问卷选项的人数来进行比较,选择的人数越多则影响越大。
我们首先从准则层(第二层)起,运用成对比较法,构造判断矩阵。
每次取i A 与j A 两个因素进行比较,用j i a 表示i A 与j A 对目标层C 的影响之比,全部比较结果可用成对比较矩阵:)(a ij C nn ⨯= ,aa ijij 1=,0>aij,)4,3,2,1,(=j i表示,同理用b ij 表示B i 与B j 对准则层A 的影响之比,得到的成对比较矩阵:)(b ij A nn ⨯=,bb ijij 1=,0>bij,)4,3,2,1153,2,1(=⋯=j i ,这里a ij 和b ij 就是我们比较的相对尺度,按照Saaty 等人提出的1-9尺度,即它们的取值范围是1,2,3……9,及其倒数1,1/2……1/9。
在进行定性的成对比较时,人们头脑中通常有5种明显的等级,用1-9尺度可以方便的表示如下表:1-9尺度a ij 的含义根据问题的分析和假设,构造如下的判断矩阵: 准则层A 对目标层C :⎥⎥⎥⎥⎦⎤⎢⎢⎢⎢⎣⎡=12/12421352/13/1124/15/12/11C 子准则层B 对准则层A :⎥⎥⎥⎥⎦⎤⎢⎢⎢⎢⎣⎡=14/16/15/1413/13/16313533/111A ⎥⎥⎥⎦⎤⎢⎢⎢⎣⎡=14/12/141222/112A ⎥⎥⎥⎦⎤⎢⎢⎢⎣⎡=14/12/141232/113A ⎥⎥⎥⎥⎥⎥⎦⎤⎢⎢⎢⎢⎢⎢⎣⎡=1265/13/12/1143/15/16/14/115/14/1235123542/114A方案层D 对子准则层B :111/41/33412531/2131/31/51/31B ⎡⎤⎢⎥⎢⎥=⎢⎥⎢⎥⎣⎦213141/311/21/212121/421/21B ⎡⎤⎢⎥⎢⎥=⎢⎥⎢⎥⎣⎦311/221/221211/21/211/22121B ⎡⎤⎢⎥⎢⎥=⎢⎥⎢⎥⎣⎦415761/51321/71/311/21/61/221B ⎡⎤⎢⎥⎢⎥=⎢⎥⎢⎥⎣⎦515351/511/311/33131/511/31B ⎡⎤⎢⎥⎢⎥=⎢⎥⎢⎥⎣⎦612321/21211/31/211/21/2121B ⎡⎤⎢⎥⎢⎥=⎢⎥⎢⎥⎣⎦⎥⎥⎥⎥⎦⎤⎢⎢⎢⎢⎣⎡=13/13531373/13/1135/17/13/117B⎥⎥⎥⎥⎦⎤⎢⎢⎢⎢⎣⎡=13/12231452/14/1122/15/12/118B⎥⎥⎥⎥⎦⎤⎢⎢⎢⎢⎣⎡=12/13/12/1213/13331323/13/119B⎥⎥⎥⎥⎦⎤⎢⎢⎢⎢⎣⎡=12/15/14/1212/13/15212/1432110B ⎥⎥⎥⎥⎦⎤⎢⎢⎢⎢⎣⎡=13573/11355/13/1127/15/12/1111B⎥⎥⎥⎥⎦⎤⎢⎢⎢⎢⎣⎡=132/13/13/114/15/12412/1352112B ⎥⎥⎥⎥⎦⎤⎢⎢⎢⎢⎣⎡=113/14/1113/14/13312/1442113B ⎥⎥⎥⎥⎦⎤⎢⎢⎢⎢⎣⎡=173/13/17/115735/11337/13/1114B ⎥⎥⎥⎥⎦⎤⎢⎢⎢⎢⎣⎡=12152/113/1313155/13/15/1115B 5.4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成对比较矩阵通常不是一致阵,但是为了能用它的对应于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作为被比较因素的权向量,我们必须要检验它的不一致程度应该在容许的范围内,主要考查以下指标:(1)一致性指标:1--=N NCI λ(0=CI 时矩阵为一致阵;CI 越大矩阵的不一致程度越严重)(2)随机一致性指标:RI ,通常由实际经验给定的,如下表随机一致性指标RI 的数值(3)一致性比率指标:RICR =,当1.0<CR 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则λ对应的特征向量可以作为排序的权重向量。
如果检验指标不通过,则需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因此,我们需要求得矩阵C 的最大特征根λ和对应的特征向量ωij ,采用和法的步骤如下:a . 将C 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得∑==N i ijij ijaa 1ω;b . 对按行求和得∑==Nj iji1ωω;c . 将ωi归一化∑==Nj iii 1ωωω,)(21ωωωωN T,,,⋯=即为近似特征向量;d . 计算∑==N i i iA N 1)(1ωωλ,作为最大特征根的近似值。
对C 利用和法进行计算,如下:⎥⎥⎥⎥⎥⎥⎥⎦⎤⎢⎢⎢⎢⎢⎢⎢⎣⎡=1221412113151231214521C 列向量归一化得⎥⎥⎥⎥⎥⎥⎥⎥⎦⎤⎢⎢⎢⎢⎢⎢⎢⎢⎣⎡152112233395151111232394154113236391015811523123920按行求和得⎥⎥⎥⎥⎦⎤⎢⎢⎢⎢⎣⎡146.0073.0286.0567.0归一化后得ω=⎥⎥⎥⎥⎦⎤⎢⎢⎢⎢⎣⎡136.0068.0267.0529.0,⎥⎥⎥⎥⎦⎤⎢⎢⎢⎢⎣⎡=538.0331.0008.1947.1ω 则0212.4)136.0538.0068.0331.0267.0008.1529.0947.1(41=+++=λ所以矩阵C 的一致性指标:00706.01440212.41=--=--=N N CI λ则一致性比率指标:1.00078.090.000706.0<≈==RI CI CR ,表明成对矩阵C 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则C 的ω可以作为权向量,即)136.0,068.0,267.0,529.0(=ω通过上述方法,同理可求得剩余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值、权向量、一致性指标(CI )、随机一致性指标(RI )、一致性比率指标(CR ),如下表:各矩阵特征根值及一致性检验表根据表中数据显示)4,3,2,1(1.0RI=<=j CR 说明这些成对矩阵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可按照总排序权向量表示结果进行选择。